食管癌术后并发吻合口瘘及乳糜胸的临床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12.30 KB
- 文档页数:2
食管癌术后乳糜胸9 例临床分析食管癌手术并发乳糜胸是食管癌手术少见、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病率为0.4%-2.6%[1]。
食管癌术后乳糜胸一旦发生如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可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患者可因大量营养物质丢失、体质消耗造成低蛋白血症、水电解质紊乱、凝血功能障碍、机体免疫功能下降,甚至危及生命[2]。
近年来随着胸外科技术的不断进步,食管癌根治术指征也在放宽,临床观察发现,乳糜胸发生率也呈上升趋势。
2005.5.01-2013.12.31 我科采用经胸手术治疗食管癌患者803 例,其中术后并发乳糜胸9 例(1.12%)。
本文分析乳糜胸形成原因,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后发生乳糜胸的治疗方法及效果。
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2005.5.01-2013.12.31 我科采用经胸手术治疗食管癌患者803例,其中术后并发乳糜胸9例,占1.12%。
9例患者中男8 例,女1 例,年龄53-71 岁,平均62.2 岁,食管胸上段癌1 例,胸中段癌6例,胸下段癌2例。
9例患者均采取经左胸切口径路切除食管癌并行淋巴结常规清扫,术后行常规胸腔引流,在术后2d及以上发现胸水引流液呈淡血性或略浑浊、乳白色,引流量>350ml/d,其中<1000ml/d5 例,>1000ml/d4 例,乳糜试验阳性,诊断食管癌术后并发乳糜胸,其中左侧乳糜胸6例,右侧1例,双侧2 例。
乳糜胸发现时间在术后2-5d6例,6-10d2例,>10d1例。
1.2 治疗方法确诊后9例患者立即给予禁食,全胃肠外静脉营养,补充足量维生素、氨基酸、输白蛋白等,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低蛋白血症,适当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应用生长抑素(奥曲肽)减少乳糜产生,保证胸管引流通畅。
9 例患者经胸管向胸腔内注入粘连剂[3](50%高渗葡萄糖溶液、滑石粉、红霉素等)后夹闭胸管,嘱患者适当活动改变体位,尽量使药液在胸膜腔内均匀分布,4-6h后开放胸管引流,观察每日引流量,后每日反复应用直至胸腔引流液明显减少或消失。
食管癌术后并发乳糜胸临床分析【关键词】食管癌;乳糜胸;保守治疗;手术治疗【摘要】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并发乳糜胸的原因、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为临床提供参考。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2例食管癌术后并发乳糜胸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本组12例患者,行保守治疗3例,治疗后引流液明显减少,均痊愈出院。
9例手术治疗的患者行结扎术后即刻外漏停止,术后无复发病例。
本组没有出现死亡病例。
结论食管癌术后乳糜胸是可防可控的,治疗效果确切。
食管癌在我国是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地域不同发病率也不一样。
在我国河南省林县是食管癌的高发地区之一,目前已成为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疾病之一。
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食管癌的主要手段,乳糜胸是食管癌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据统计发生率为0.4%~2.6%[1]。
尽管该并发症的发病率不高,但是一旦发生可导致患者出现内环境紊乱、低蛋白血症、免疫功能下降及呼吸循环系统衰竭等症状[2],如果处理不当将会严重危及患者生命,临床上要高度重视。
我院给予450例食管癌患者行手术治疗,术后发生乳糜胸12例,给予积极处理,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3 讨论3.1 食管癌术后并发乳糜胸的原因食管癌术后并发乳糜胸的原因是由于术中对胸导管的损伤所致。
胸导管通过膈肌的食管裂孔后在胸主动脉与奇静脉伴行于食管的右后旁沟,在手术操作行食管肿瘤分离切除时易损伤到胸导管。
并且胸导管由于个体差异变异较大[3],即使术中行预防性结扎胸导管后,术后也不能完全消除乳糜胸的发生,这些解剖的特异性是术后易发乳糜胸的原因之一。
食管癌肿瘤部位的侵犯也是术后发生乳糜胸的一个重要原因。
尤其中晚期食管癌,肿瘤外侵严重,在术中游离肿块时,易损伤到胸导管,尤其肿瘤位于主动脉弓后向脊柱方向浸润时,往往很难辨清和分离出胸导管。
对于主动脉弓上及弓后的手术,由于术野较难显露,在手术操作中极易损伤到胸导管,此部位手术术后乳糜胸的发病率也最高,本组有7例均是此术式后出现了乳糜胸。
食管癌根治手术后并发吻合口瘘5例分析与护理目的分析食管癌手术后5例并发吻合瘘的原因,总结其护理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食管癌术后并发吻合口瘘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本组患者治愈4例,死亡1例。
结论对于食管癌术后并发吻合口瘘患者应注意作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加强饮食护理,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注意胸腔闭式引管和胃肠减压管的护理,保持口腔卫生注意高热的护理,作好出院指导。
使患者安全度过吻合口瘘的修复关,康复出院。
标签:食管癌;吻合口瘘;原因分析;护理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目前手术切除仍是首选治疗方法。
食管癌根治手术后可出现各种并发症,其中食管吻合口瘘是最严重的手术后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病情险恶,可危及患者生命[1],因此必须及时给予积极的治疗、护理。
现总结笔者所在医院胸外科2004年1月~2009年12月施行的97例食管癌根治术后发生食管吻合口瘘的5例,现分析食管癌术后并发胸内吻合口瘘的原因,总结其护理措施。
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共5例,全部为男性,年龄62~76岁,吻合口瘘分别发生在术后3~14 d。
临床表现为胸腔引流管引流液为混浊液,体温突然升高,达到38.6 ℃~39.5 ℃,呼吸困难、胸内剧痛、患侧呼吸音减弱、心率增快、末梢血氧饱和度降低、吸氧后不能缓解、白细胞计数升高等;胃管内注入或口服亚甲蓝稀释液后,胸腔引流液中有亚甲蓝液流出即确诊。
2胸内吻合口瘘发生原因2.1食管本身的解剖特点如无浆膜覆盖、肌纤维呈纵形走向比较脆弱,易发生撕裂;食管血液供应呈节段性,游离太长易造成吻合口缺血。
2.2吻合技术欠佳由于吻合技术和操作失误发生的吻合口瘘多发生于术后早期。
多与术者吻合技术和术中操作失误有关。
本组5例均采用国产吻合器吻合,其中1例发生在第3天,首先考虑吻合技术原因导致。
2.3吻合口感染吻合口感染后,局部出现炎性反应,组织脆性增加,影响吻合口愈合,易发生瘘。
2.4全身营养状况患者全身营养不良、贫血、低蛋白血症等是诱发吻合口瘘的因素之一。
11例食管癌术后乳糜胸的临床分析目的总结食管癌手术后并发乳糜胸的诊断和治疗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食管癌手术后并发乳糜胸的诊治情况。
结果治愈11例,其中保守治疗7例,有6例得到治愈,另外1例转胸腔镜手术治疗;有4例因引流液多,直接行胸腔镜手术治疗,均痊愈。
结论结合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胸水引流量可对食管癌术后乳糜胸进行确诊,对保守治疗无效或引流液量大者,果断实施手术是积极有效的治疗方式。
标签:食管癌;乳糜胸;胸腔镜手术乳糜胸是食管癌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约为0.4~2.6%[1],患者会丧失大量的乳糜液,使得患者机体的代谢和免疫功能紊乱,发生严重的营养不良,会危及患者的生命。
有资料显示,其病死率为16~50%[2]。
2002年3月~2013年6月,我科治疗食管癌根治术后并发乳糜胸11 例,现将11例患者的诊治体会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食管癌根治术后并发乳糜胸患者11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4例,年龄41~69岁。
其中上段食管癌2例,下段食管癌2 例,中段食管癌7 例。
左胸切除、颈部吻合术9例,右胸、腹经路胸内器械吻合术2例,于术后4~5 d 诊断乳糜胸。
表现为引流管内较多液体流出,呈淡血性或略浑浊、乳白色,胸腔引流量为500~2200 ml/d,乳糜实验均为阳性。
1.2方法1.2.1保守治疗对于确诊乳糜胸的患者,為了保持胸管通畅,应立即采取完全禁食、并给予全胃肠外的营养支持。
输血,补充白蛋白、血浆,抗感染。
使患者水、电解质平衡得到保持。
并预防感染,必要时给予患者胸腔引流管注入50%葡萄糖液75 ml加红霉素粉针1g ,注药前30min给予1%利多卡因15 ml注入胸膜腔减轻胸痛,1次/d,持续5d左右。
胸腔内注入后,采取头高足低位、俯卧位、仰卧位等体位,5 min翻转 1 次,重复 2 次,从而确保药物充分吸收,于治疗结束后4~5 d 进行二次灌注治疗。
有的患者可以达到治愈。
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及胸胃瘘的临床探析目的对食管癌、贲门癌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及胸胃瘘的病发原因、有效防治措施和高危因素进行探讨。
方法对进行食管癌、贲门癌手术切除的1 346例进行分析,将发生的术后并发症的原因、临床特征、诊治体会总结。
结果手术后确认发生吻合口瘘、胸胃瘘的80例,除有2例双肺继发性感染导致休克和脏器衰竭而死亡,其余经过治疗后痊愈,病死率0.025%。
结论①操作技巧和吻合方式对术后吻合口瘘有重要影响;②肺部感染和器官衰竭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因素;③胸管、胃管和营养管的畅通是治疗关键。
[Abstract] Objective Esophageal cancer,gastric cardia after surgery anastomotic leakage and thoracic stomach fistula of the cause,explore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and risk factors. Methods 1346 cases of esophageal cancer,gastric cardia surgical resection to analyze the caus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ill occur,clinical characteristics,diagnosis and treatment experience are summarized. Results Recognized in the post-operative anastomotic leakage occurred,thoracic stomach fistula in 80 cases,in addition to the two cases of lung secondary infection causes shock and organ failure and death,and the rest recovered after treatment,the fatality rate was 0.025%. Conclusion ①Operating skills and anastomosis on postoperative anastomotic leakage have a major impact;the ②lung infection and organ failure is the leading cause of death;the ③chest tube,gastric tube feeding tube smooth is the key to the treatment.[Key words] Esophageal cancer;Cardia;anastomotic leakage;Chest gastrostoma;Clinical research食管癌是常见恶性肿瘤,多数患者到医院就诊时已经中晚期。
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临床分析及护理对策作者单位:471000 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通讯作者:李峰郁目的分析食管癌术后并发吻合口瘘的原因,总结其护理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食管癌术后并发吻合口瘘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本组患者治愈18例,死亡1例。
结论加强食管癌术后并发吻合口瘘患者的护理有利于预后。
标签:食管癌;吻合口瘘;原因分析;护理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手术治疗是食管癌的主要治疗方法,而吻合口瘘是食管癌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造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其发生率平均为2%[1]。
2005年1月~2010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行食管癌根治术396例,发生吻合口瘘19例。
现分析食管癌术后并发吻合口瘘的原因,总结其护理措施。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05年1月~2010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396例,男237例,女159例,年龄43~89岁。
术后并发吻合口瘘19例,发生于术后3~14 d,平均7.5 d;临床表现:颈部吻合口瘘为颈部切口红肿、疼痛、流脓,颈部不适感伴感染。
胸内瘘表现为胸腔引流管引流液为混浊液,心率增快、胸闷、气促、胸痛、不能平卧、末梢血氧饱和度降低、吸氧后不能缓解。
均出现体温升高,达到38.6 ℃~39.5 ℃,白细胞计数升高等。
12例食管造影提示吻合口瘘;7例胃管内注入或口服亚甲蓝稀释液后,胸腔引流液中有亚甲蓝液流出即确诊。
1.2 吻合口瘘发生相关因素1.2.1 瘘组19例中吻合口采用机械缝合与人工缝合比较如表1。
表1 吻合口瘘缝合方法单因素相关分析1.2.2 血糖单因素相关分析见表2。
表2 吻合口瘘血糖单因素相关分析1.2.3 患者的营养状况相关分析见表3。
表3 吻合口瘘术前营养状况单因素相关分析1.3 治疗方法本组16例颈部吻合口瘘患者采用保守治疗,通畅引流加强换药;胸内瘘3例给予胸腔闭式引流,抗生素液胸腔灌洗并持续低负压吸引,静脉内或肠内营养支持治疗,选择高效、敏感抗生素控制感染。
食管癌术后并发吻合口瘘的诊治体会吻合口瘘是食管癌术后最危险的并发症之一。
国内报道发生率为2.6%~6.4%,吻合口瘘的死亡率约38.1%~53.6%,食管癌术后死亡原因40%~50%是吻合口瘘。
我院近三年来共发生吻合口瘘8例,现将临床资料总结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食管癌吻合口瘘8例,男7例,女1例,年龄52~77岁,平均63岁。
8例患者均采用胃代食管,其中弓下吻合2例,弓上吻合4例,颈部吻合2例。
病例分期(TNM)Ⅱa期2例,Ⅱb期2例,Ⅲ期4例。
发现吻合口瘘的时间:术后3~5 d2例,6~9 d5例,1例于术后12 d发现。
均通过口服美蓝或透视下口服泛影葡胺明确诊断。
1.2 治疗方法8例患者均采取保守治疗。
发现吻合口瘘后立即禁食;2例颈部吻合口瘘患者,予颈部伤口敞开引流,充分引流颈部脓液,伤口换药、胃肠减压、同时营养支持(PN),控制感染; 6例漏入胸腔的患者经确诊后,均于患侧胸腔放置上下两根胸管,上胸管生理盐水冲洗,下胸管持续低负压吸引,应用敏感的抗生素控制感染,营养支持,1例患者因瘘口较小,采用PN支持;余5例在早期PN支持的基础上均尽快采取空肠造瘘,改EN支持。
1.3结果8例患者痊愈6例,死亡2例。
2例均因难以控制的胸腔感染,继发脓毒败血症、MOF死亡。
吻合口瘘愈合时间3~6周。
2 讨论2.1吻合口瘘的原因能导致吻合口瘘的高危因素有:(1)吻合口血运不良。
胃动静脉的损伤,术中过分牵拉,揉搓胃壁,待吻合食管游离过长,均可影响吻合口的血运。
(2)吻合口张力过大。
术中胃游离不充分,高位吻合,术后胃排空障碍,胃肠减压不畅等均可造成吻合口张力过大,缝线切割吻合口组织形成瘘。
(3)吻合口操作失误。
如胃食管吻合缘对合不佳、缝合针距过小、缝合疏漏、结扎过紧等均可导致吻合口瘘。
(4)吻合口周围存在积液、感染。
(5)术前病灶作过放疗,吻合处组织水肿,愈合能力差亦可造成吻合口瘘。
(6)全身条件差。
食管癌术后胸内食管-胃吻合口瘘3例临床分析(1)【关键词】癌;食管;食管-胃吻合口瘘;手术后并发症;治疗结果食管癌切除术胸内食管-胃吻合口瘘是胸外科手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食管癌手术治疗成败的关键。
文献报道食管癌切除术后胸内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为3%~5%,病死率高达50%左右[1,2]。
因此,预防与正确处理食管-胃吻合口瘘,对保证食管癌手术成功和降低病人的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2004年-2007年共收治食管、贲门癌92例,发生胸内食管吻合口瘘3例,发生率3.26%,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人3例,其中男2例,女1例;年龄46~70岁,弓上吻合2例,弓下吻合1例。
瘘发生在术后4~9 d。
1.2 症状与体征病人术后出现胸痛、突发性高热(>39.0 ℃,其中1例为进食后出现发热)、寒战、胸闷、气促及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胸腔引流出混浊性胸液,有腐败性臭味。
胸腔积液增多时可出现胸部叩诊浊音,呼吸音变弱。
1.3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显示白细胞>20.0×109/L,中性粒细胞>85%;胸部X线平片及胸部CT检查显示胸腔有积液或积气征象;食管碘油造影,发现吻合口处碘油流入胸腔;病人口服亚甲蓝溶液,胸腔引流管内流出蓝染的胸液。
1.4 治疗方法和结果3例均在保守治疗(胸腔闭式引流、有效抗生素控制胸腔感染,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补液等)的基础上,采取二次剖胸行胸腔内坏死组织清除、胃部分切除、食管颈部旷置、胃造瘘术。
待病人病情稳定、一般情况好转后,行二期经胸骨前结肠代食管颈部食管-结肠吻合术,3例治愈出院。
2 讨论2.1 吻合口瘘发生的原因胸内食管-胃吻合口瘘的发生时间多在术后2~7 d,术后4~6 d发生吻合口瘘最为常见,但亦有在术后更短时间内或术后10 d以后发生吻合口瘘的病例[3]。
本组3例均符合此规律(瘘发生时间在术后4~9 d)。
吻合口瘘在术后3 d之内发生者,最主要的原因是吻合技术不良所致;在术后7天以后发生者,常常是在几种发病因素的基础上,吻合口的组织愈合不良所致。
食管癌术后并发乳糜胸15例临床分析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并发乳糜胸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15例食管癌术后并发乳糜胸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15例患者中保守治疗7例,手术治疗8例,均痊愈出院,随访半年无复发。
结论食管癌术后并发乳糜胸首选保守治疗,如效果不佳,应积极进行手术治疗,行胸导管结扎术。
标签:食管癌;乳糜胸;并发症乳糜胸是食管癌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病率0.4%~2.6%[1]。
随着食管癌手术指征的扩大,乳糜胸的发生率有增高趋势。
本文对食管癌术后15例乳糜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笔者所在科2000年5月~2011年4月行食管癌切除术后并发乳糜胸15例,男10例,女5例,年龄48~74岁,平均65岁。
食管癌病变位置:中胸上段5例,胸中段6例,胸下段4例。
病变长度约3~9 cm。
病理均为鳞癌。
TNM 分期Ⅱ期7例,Ⅲ期8例。
均左侧开胸,食管胃颈部吻合5例,主动脉弓上吻合6例,主动脉弓下吻合4例。
乳糜胸发生于左侧9例,右侧3例,双侧3例。
发生时间为术后2~7 d,平均4 d。
24 h乳糜液引流量小于500 ml 2例,500~1000ml 9例,大于>1000 ml 4例。
1.2治疗方法1.2.1保守治疗禁食,营养支持疗法,如输全血、血浆、白蛋白等,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胸腔闭式引流,保持引流通畅;抗生素预防感染;胸腔内注入高渗糖、红霉素混悬液,嘱患者经常变换体位,12 h后开放引流,隔日重复。
3次无效改手术治疗。
1.2.2手术治疗经原切口进胸。
术前2 h经胃管灌入牛奶200 ml,以便术中寻找胸导管损伤部位。
5 例顺利找到瘘口,用粗丝线在瘘口上下方双重结扎;3例术中未找到瘘口,则在膈肌上方3~5 cm胸导管解剖部位胸膜、脂肪组织大范围粗丝线双重结扎。
2结果全组无死亡病例,保守治疗7例,引流量小于500 ml的2例,500~1000 ml 5例;手术治疗8例,引流量500~1000 ml 4例的患者,经保守治疗引流量无明显减少选择手术,大于>1000 ml 4例,直接选择手术治疗,均痊愈出院,随访半年无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