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术后并发乳糜胸临床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4
食管癌术后并发乳糜胸患者的观察及护理体会【摘要】食管癌术后并发乳糜胸是一种临床常见并发症,患者常出现乳糜性液体积聚在胸膜腔内的情况。
本文通过对术后乳糜胸患者的观察及护理实践,总结了其临床表现、病情变化的观察重点、乳糜胸的护理措施、预防并发症的护理措施以及营养支持的重要性。
结合实践经验提出了对康复的建议,包括术后定期复查、遵医嘱进行护理和生活方式的调整等。
展望未来,应注重技术的不断提升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提高患者康复水平,促进患者更好地度过手术术后并发乳糜胸的困难时期。
【关键词】食管癌、乳糜胸、术后并发、观察、病情变化、护理措施、预防并发症、营养支持、康复建议、护理方向、观察体会、护理体会、患者意见、专业护理、术后护理、疾病预防、康复治疗1. 引言1.1 疾病背景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主要发生在食管内皮组织。
其发病机制复杂,与遗传、环境、饮食等多种因素有关。
食管癌的发病率在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尤其在中国等地区更为突出。
食管癌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化疗、放疗等多种手段。
手术是治疗食管癌的主要方法之一,可以通过切除肿瘤组织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术后并发症是不可避免的问题之一,其中乳糜胸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并发症。
乳糜胸是一种罕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较低,但一旦发生会给患者造成较大的困扰。
乳糜胸是由于乳糜液渗漏至胸膜腔引起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胸腔积液、呼吸困难等症状。
对于食管癌术后并发乳糜胸的患者,及时观察病情变化并给予科学的护理非常重要。
1.2 手术介绍食管癌手术是治疗食管癌的主要方法之一。
手术的具体方式取决于患者的病情和肿瘤的位置、大小以及扩散程度。
常见的手术方式包括食管切除术、胃食管吻合术、胃肠吻合术等。
食管切除术是最常见的手术方式,通过切除受影响的食管部分并重新连接胃和食管。
手术前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准备工作,包括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以及心肺功能评估等。
手术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护患者的重要器官和神经血管结构,减少手术风险并提高手术成功率。
食管癌术后乳糜胸的诊断与治疗(附16例分析)[ 06-01-26 09:00:00 ] 作者:魏锦昌编辑:studa9ngns论文关键词:食管癌胸导管乳糜胸再次开胸内容摘要:食管癌术后乳糜胸是一种严重手术并发症,如不及时诊治,常危及患者生命。
我院自74年10月至99年5月行食管癌手术3863例,术后并发乳糜胸16例,发生率0.4%(16/3863)。
本组3期肿瘤14例,1-2期肿瘤2例;中上段食管癌15例,占93.8%(14/16)。
再次开胸结扎胸导管14例,均获成功,而保守治疗2例均死亡。
乳糜胸的发生与肿瘤部位及外侵有一定关系。
因此,术中仔细操作及预防性结扎胸导管可有效预防乳糜胸的发生。
术后胸水量的观察在乳糜胸的诊断中重要地位;乳糜胸一旦确诊,应积极采取手术治疗,其效果明显优于非手术治疗论文内容:乳糜胸是食管癌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如不及时诊治,积极处理,常危及患者生命。
我院自1974年10月至1999年5月行食管癌手术3863例,术后并发乳糜胸16例,发生率0.4%(16/3863)。
现回顾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6例,男12例,女4例;年龄33岁—72岁。
胸上段食管癌2例,胸中段食管癌13例,胸下段食管癌1例。
术后病理均为鳞状细胞癌。
TNM分期:I期1例,II期1例,III期14例。
本组乳糜胸发生于术后1—4天12例,5—7天2例,9天后2例。
胸腔引流量在600—2850ml/d。
苏丹III试验阳性4例,阴性12例。
1.2治疗方法及结果本组14例再次开胸结扎胸导管均治愈,保守治疗2例均死亡。
2 讨论食管癌术后乳糜胸系术中损伤胸导管及其分支所致,文献报道发生率在0.4-2.6%左右。
本组为0.4%。
食管癌术后乳糜胸的发生与肿瘤部位及外侵情况有一定关系。
多发生于中上段食管癌切除术后,且病变较晚,尤其肿瘤向主动脉侧侵润时。
本组中上段食管癌15例,占93.8%(15/16)。
本组III期14例,占87.5%(14/16)。
食管癌术后乳糜胸的诊断及治疗措施分析【摘要】目的总结分析食管癌术后乳糜胸的诊断及治疗措施。
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食管癌术后并发乳糜胸2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结果8例保守治疗的患者中7例治愈出院,1例在治疗过程中病情没好转,然后进行手术治疗。
13例开胸进行胸导管结扎手术治疗的患者,全部治愈、出院。
结论食管癌术后乳糜胸的诊断可以根据临床症状、检查数据、积液量和颜色来确诊。
如果确诊,根据病情可先进行保守治疗,如每天积液引流量在500ml以上并且无减少的迹像,应要尽早实施开胸进行胸导管结扎手术治疗。
【关键词】食管癌术后;乳糜胸;诊断;治疗措施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059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4903-01食管癌是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治疗食管癌的主要方法为手术切除。
乳糜胸是食管癌术后较少见,但是又是很严重的并发症,据统计发生率仅为04%-26%。
本文研究对20例食管癌术后乳糜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研究,结果8例保守治疗的患者中7例治愈出院,1例在治疗过程中病情没好转,然后进行手术治疗。
13例开胸进行胸导管结扎手术治疗的患者,全部治愈、出院,现将研究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所选的20病例,全部为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食管癌术后乳糜胸患者,其中男11例,年龄44-78岁,女9例,年龄48-72岁。
食道中部癌13例,食道下部癌7例。
手术后3天内发生乳糜胸8例,10天内发生乳糜胸12例。
胸腔积液引流量每天为300-1100ml,积液为淡黄色有16例,积液为乳白色的有4例。
12治疗方法对20例食管癌术后乳糜胸患者,采取保守治疗8例,其治疗方法为保持患者胸腔闭式引流通畅,向患者胸膜腔内注射加了抗生素的50%葡萄糖混合液150ml,然后将患者的胸引管夹紧,让患者变换身体躺着的方位,让药液尽量在患者胸膜腔均匀覆盖,待5h后打开胸引管夹,流尽胸腔中的积液,然后重新记录1天的胸腔积液引流量。
食管癌术后合并乳糜胸的临床诊治分析作者:吴秀华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3年第12期【摘要】目的分析食管癌术后合并乳糜胸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
方法选取我院1995年2012年5月间入我院进行治疗且实施食管癌根治术术后发生合并乳糜胸的患者50例,对其实施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
结果 50例患者均顺利治愈,其中15例患者实施保守治疗,其余35例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无死亡病例。
出院前6例患者胸腔内仍有少量积液,穿刺治疗后痊愈,术后三月回访无异常。
结论食管癌术后合并乳糜胸的治疗把握好治疗时机,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实施针对性治疗,提升患者生存率。
【关键词】食管癌;乳糜胸;保守治疗;手术治疗作者单位:457001 河南省濮阳市油田总医院食管癌是临床中常见的恶性消化道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不断上升,手术作为根治食管癌的重要治疗方式之一,在术后极易发生合并乳糜胸这种严重并发症,如果未能及时处理进行救治,甚至会严重威胁患者生命[1],因此,加强对食管癌术后合并乳糜胸的临床诊治,是提升食管癌患者术后生存率,促使其尽早康复的重要保证之一。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1995年2012年5月间入我院进行治疗且实施食管癌根治术术后发生合并乳糜胸的患者50例,对其进行诊治分析,临床报告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材料选取我院1995年~2012年5月间入我院进行治疗且实施食管癌根治术术后发生合并乳糜胸的患者50例,其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47~69岁,平均(573±47)岁。
患者发生部位分布:食管中段37,食管下段13例,术前进行预防性结扎患者41例,未结扎者9例,胸腔引流量380 ml~2470 ml,平均引流量(850±420)ml。
12 临床表现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以胸腔积液和营养物质丢失为主。
所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胸闷、气促表现,尤其是活动量较大及进食多脂肪性食物时极为明显,患者侧呼吸运动减弱,叩诊浊音,呼吸音减弱或消失。
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乳糜胸的临床护理观察摘要】目的分析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乳糜胸的积极有效的临床护理对策。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3年7月收治的19例食管癌术后并发乳糜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胸腔引流管护理、并发症护理、呼吸道护理、饮食护理以及营养护理等护理干预措施。
结果 12例食管癌患者采用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7例食管癌患者采用二次开胸胸导管接扎术进行治疗,术后无一例复发。
结论乳糜胸是食管癌患者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病情,进行护理干预,能够加快食管癌术后并发乳糜胸的恢复,提高治愈率,增强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食管癌术后并发症乳糜胸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4-0349-01食管癌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消化道肿瘤,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主要采用手术治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1]笔者对我院收治的19例食管癌术后并发症乳糜胸患者进行有效护理,获得满意效果,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3年7月收治的19例食管癌术后并发乳糜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6例,女3例,年龄38~74岁,平均年龄(46.3±7.2)岁,其中,5例食管上段癌患者,9例食管中段癌患者,5例食管下段癌患者;6例患者采用主动脉弓上吻合手术治疗,8例患者采用主动脉弓下吻合手术治疗,5例患者采用颈部吻合手术治疗。
所有患者在术后3~7d发生乳糜胸并发症。
所有患者均伴有气短、胸闷、心率加快、血压下降、呼吸困难以及心慌等临床症状,严重者出现休克,大多数患者体温处于正常范围,运用B超、X线胸片检查存在胸腔积液现象。
1.2 方法所有患者采用胸腔闭式引流、禁食、预防感染、胃肠减压、胃肠营养支持、纠正内环境紊乱、补充白蛋白、胸腔注射黏连剂以及封闭胸导管瘘口等治疗措施。
2 结果19例食管癌术后并发乳糜胸患者,经过治疗后,12例患者采取治疗措施后痊愈出院,7例治疗效果不明显,采用二次开胸胸导管接扎术进行治疗,成功治愈,术后无一例复发。
食管癌术后乳糜胸的临床诊治目的探讨剖胸食管癌术后并发乳糜胸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案。
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食管癌术后并发乳糜胸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3例患者术后早期即出现乳糜胸,5例患者进食后出现乳糜胸,保守治疗无效,均予再次手术剖胸结扎胸导管后治愈出院,随访半年未见乳糜胸复发。
结论食管癌术后并发乳糜胸患者经保守治疗无效的建议尽早再次手术结扎胸导管。
标签:食管癌术后;乳糜胸乳糜胸是胸导管或其主要分支破裂,其内的淋巴液流入胸膜腔所形成的[1]。
由于丢失大量含有蛋白质、电解质和淋巴细胞的淋巴液,可造成低蛋白血症,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和免疫力低下,甚至可因全身消耗及衰竭而死亡。
食管癌患者术前全身营养状况一般都较差,术后并发乳糜胸,如不及时诊断和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患者将出现营养障碍及一系列并发症:吻合口瘘,切口愈合不良,恶液质等。
食管癌术后并发乳糜胸目前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案,现将2000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8例食管癌术后出现乳糜胸病例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0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行剖胸食管癌手术治疗1492例,其中8例术后出现乳糜胸,发病率为0.54%。
8例患者中男6例,女2例。
年龄38~67岁,平均54岁。
胸上段食管癌3例,胸中段食管癌4例,胸下段食管癌1例。
2例患者合并肝硬化。
8例患者病理为鳞状细胞癌Ⅰ~Ⅱ级,浸润食管全层,5例患者食管旁淋巴结出现转移癌。
8例患者中6例食管癌术中预防性结扎胸导管。
1.2 食管癌术后情况3例患者术后早期即出现胸液多,伴低血压,胸液量720~2150 mL /d,呈血水样。
5例患者进食后出现胸液明显增多,胸液量500~2500 mL/d,呈淡黄色、血水样或白色乳糜样等。
5例患者胸液乳糜试验阳性,3例患者乳糜试验阴性。
8例患者术前血清总蛋白基本在正常范围内,并发乳糜胸后均出现低蛋白血症。
1.3 治疗方法先予保守治疗包括胸腔闭式引流,禁食,肠道外营养支持治疗,补充电解质及脂溶维生素,输注血浆及白蛋白。
食管癌术后并发乳糜胸临床分析
【关键词】食管癌;乳糜胸;保守治疗;手术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并发乳糜胸的原因、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为临床提供参考。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2例食管癌术后并发乳糜胸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本组12例患者,行保守治疗3例,治疗后引流液明显减少,均痊愈出院。
9例手术治疗的患者行结扎术后即刻外漏停止,术后无复发病例。
本组没有出现死亡病例。
结论食管癌术后乳糜胸是可防可控的,治疗效果确切。
食管癌在我国是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地域不同发病率也不一样。
在我国河南省林县是食管癌的高发地区之一,目前已成为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疾病之一。
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食管癌的主要手段,乳糜胸是食管癌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据统计发生率为0.4%~2.6%[1]。
尽管该并发症的发病率不高,但是一旦发生可导致患者出现内环境紊乱、低蛋白血症、免疫功能下降及呼吸循环系统衰竭等症状[2],如果处理不当将会严重危及患者生命,临床上要高度重视。
我院给予450例食管癌患者行手术治疗,术后发生乳糜胸12例,给予积极处理,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3 讨论
3.1 食管癌术后并发乳糜胸的原因
食管癌术后并发乳糜胸的原因是由于术中对胸导管的损伤所致。
胸导管通过膈肌的食管裂孔后在胸主动脉与奇静脉伴行于食管的右后旁沟,在手术操作行食管肿瘤分离切除时易损伤到胸导管。
并且胸导管由于个体差异变异较大[3],即使术中行预防性结扎胸导管后,术后也不能完全消除乳糜胸的发生,这些解剖的特异性是术后易发乳糜胸的原因之一。
食管癌肿瘤部位的侵犯也是术后发生乳糜胸的一个重要原因。
尤其中晚期食管癌,肿瘤外侵严重,在术中游离肿块时,易损伤到胸导管,尤其肿瘤位于主动脉弓后向脊柱方向浸润时,往往很难辨清和分离出胸导管。
对于主动脉弓上及弓后的手术,由于术野较难显露,在手术操作中极易损伤到胸导管,此部位手术术后乳糜胸的发病率也最高,本组有7例均是此术式后出现了乳糜胸。
3.2 乳糜胸的预防
结合本组临床资料,笔者认为以下措施可以避免术中对胸导管的损伤及术后乳糜胸的发生。
(1)在游离食管肿瘤及行淋巴结清扫时,操作要轻柔仔细,避免大束的结扎组织,必要时可术前给予患者口服脂肪乳剂,便于术中辨认胸导
管。
(2)预防性的结扎胸导管。
目前是否行预防性结扎胸导管各学者观点不一。
有学者认为预防性结扎是避免术后乳糜胸发生的有效措施[4],也有学者认为结扎胸导管后会使胸导管的压力升高,进食后可能发生胸导管破裂,从而并发乳糜胸[5]。
结合我们多年来的临床经验认为,对于早期的食管癌,肿瘤较小还没有突破食管外层浆膜的或肿瘤位于下段一般可不结扎胸导管,而对于中晚期的中上段食管可常规给予胸导管预防性结扎,结扎部位选在膈上5 cm,这样也可以避免由于结扎部位过高,避免胸导管的多分支结扎不全而失败。
3.3 乳糜胸的诊断
乳糜胸由于其特异的临床表现、引流液的理化性质等一般在临床上比较容易诊断。
(1)临床表现:发生乳糜胸后患者一般都伴有不同程度的胸闷、气短等症状,并且行胸片检查提示伴有不同程度的上纵膈移位。
随着疾病的进展患者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呼吸困难等症状。
有时还伴有低蛋白血症及内环境紊乱的变现。
(2)引流液改变:术后早期引流液一般为淡血性,随着时间推移,引流液量逐渐增多,有时一天大于2 000 ml。
引流液的颜色也有原先的淡红色变为乳白色,如果此时给予胃管内注入脂肪乳剂,引流液明显增多并变浑浊,就可以明确诊断。
(3)引流液涂片:行苏丹ⅲ染色后显微镜下可以看清亮的脂肪滴的存在。
(4)乙醚萃取实验:取引流液5 ml装入试管内加少许乙醚进行震荡,引流液由浑浊变为澄清,就可以诊断为乳糜胸。
本组行引流液乳糜试验,结果均为阳性。
3.4 乳糜胸的治疗
胸腔引流量的多少是选择治疗方式的依据。
目前不同学者对于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的分界值还有争论。
有的学者认为引流量在400 ml/d以下者可采取保守治疗[6],也有的学者认为低于1 000 ml/d的可以采取保守治疗[7],近年来也有学者提出早期应积极行手术根治治疗。
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笔者认为对于引流量小于600 ml/d且营养状态较好的可以采取保守治疗,若1周后引流量没有明显减少,改行手术治疗。
治疗方法包括禁食、胃肠外营养的支持、补充白蛋白、纠正内环境的紊乱。
给予胸腔注射粘连剂,可能会造成局部粘连封闭胸导管的瘘口。
但是我们认为一般不主张使用,因为如果保守失败的话,如再行手术势必增加手术难度和风险。
手术治疗可起到根治的效果,但是由于术后粘连及炎症的刺激,有时术中很难找到胸导管的瘘口,我们一般在找不到明显瘘口的情况下,不过分分离,以免造成对胃肠吻合口的影响,我们一般采取在隔上5 cm行胸导管结扎,这样还可以避免由于个体差异或存在变异侧支而导致的结扎不全。
总之,乳糜胸是食管癌术后的一种严重威胁生命的并发症,往往伴有低蛋白血症、营养不良、内环境紊乱存在,如不能及时诊断及治疗,病情会急剧恶化而危及生命。
临床上发生乳糜胸后一般比较容易诊断,主要是对其的预防及治疗。
手术者要熟悉胸导管的解剖特点及可能的变异情况,术中操作要轻柔,避免大束的结扎组织,避免对胸导管的损伤。
对于较大的中晚期肿瘤,术中可常规行胸导管的预防性结扎,结扎部位尽量选在隔上5 cm相当于第8、9胸椎
水平,防止由于胸导管的变异导致结扎不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0年1月至2009年6月行食管癌手术切除术后并发乳糜胸12例,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36~72岁,平均年龄58.5岁。
肿瘤部位:食管上段4例,中段5例,下段3例。
手术方式:食管胃左颈部吻合2例,食管胃弓上吻合7例,食管胃弓下吻合3例。
乳糜胸发生部位:左侧7例,右侧4例,双侧1例。
乳糜胸发生时间:术后2 d出现3例,术后3 d出现2例,术后5 d出现4例,术后7 d出现3例。
1.2 临床表现
本组患者出现乳糜胸后早期都伴有不同程度的胸闷、气短等症状,并且行胸片检查提示伴有不同程度的上纵膈移位。
随着疾病的进展患者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呼吸困难等症状。
胸腔引流管的引流液早期为血性或淡血性液体,之后尤其进食后引流液变为典型的乳白色液体,行乳糜试验,均为阳性。
本组每日乳糜引流液300~600 ml 3例,601~1 000 ml 5例,大于1 000 ml 4例。
1.3 治疗方法
乳糜液小于600 ml/l的3例,给予保守治疗,包括:给予胃肠外静脉营养支持及白蛋白的补充,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紊乱及低蛋白血症,并给予抗感染治疗,预防感染的发生,观察引流液的变化,若1周后引流液没有减少,则改行手术治疗。
乳糜液大于600 ml/l的9例,给予手术治疗。
方法:从手术原切口进入,由于手术的粘连及炎症的存在,很难找到乳糜管的瘘口,可在麻醉前2 h给予200 ml牛奶从胃管注入,术中可发现白色乳糜液从瘘口溢出。
术中找到瘘口后在瘘口上下各用7号线结扎胸导管,结扎后观察瘘口10 min,看有否乳糜液外漏。
如果术中找不到胸导管瘘口,可在膈肌上直接结扎胸导管。
本组4例患者术中由于炎症存在,很难寻找胸导管的瘘口部位,改行膈肌上胸导管结扎术。
2 结果
本组12例患者,行保守治疗3例,治疗后引流液明显减少,均痊愈出院。
手术治疗9例,行结扎术后即刻外漏停止,术后无复发病例。
本组无死亡病例。
【参考文献】
1 sauvanet a.surgery technique preventive ligation of the
tho racic duct during esophagectomy for caner.ann
chir,2002,127:228231.
2 王云平,杜新艳.促凝药物胸腔注射治疗食管癌术后乳糜胸的护理.河北医药,2008,3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