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2表格数据的图形化枣庄空气质量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4.12 MB
- 文档页数:28
第四章档案工作一、填空题1.档案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组织或个人保存记忆的一种方式。
2.今天的档案是过去的历史,正在产生的档案是明天的历史。
3.档案与人类社会存在着对称性,与社会各行各业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4.档案工作是一项运用科学的原则、方法管理档案并为社会提供信息服务的专门性工作。
5.档案收集工作,是指在档案人员的监督、指导下,将分散保存在各部门和个人手中有保存价值的文件、非纸质信息载体,或字画、奖状、奖杯等实物向档案室移交的工作。
6.档案室收集工作是一个单位档案室工作的起点和基础,是档案室积累和丰富本单位信息资源的主要手段。
7.档案收集工作是档案业务的起点,是实现档案集中统一管理的根本途径。
8.档案收集工作为档案整理、编目、鉴定、保管、统计和利用提供物质保证。
9.通过收集工作,将记录实践活动的各种事实、数据、方法、经验和教训完整地保存下来,传递下去,使之成为国家、组织或家族的文化遗产,正是档案收集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10.档案的齐全,是指各种门类和载体的、具有查考价值的原始记录全部归档。
11.档案的完整,是指归档的每一份材料都完好无缺。
12.凡是本单位工作活动中形成的,反映主要职能活动和历史真实面貌的文件材料,均属于档案室的收集范围。
13.档案员对移交的档案及有关材料逐卷地进行清点,对照有关移交文件进行核对,双方共同确认无误,叫清点核对。
14.档案交接文据是在变更档案保管者或所有者的过程中形成的,记录和反映与档案交接有关内容和信息,是具有法律凭证效力的一种文件。
15.交接性质分为移交、寄存、征购或收购、捐赠四种。
16.档案交接文据填写后,及时进行档案及有关材料实体的交接,双方再次核对无误并在档案交接文据相关栏内签字,加盖双方单位印章。
17.归档之前的整理,主要是针对文件进行的,归档后的整理工作,则是以案卷为单位进行的。
18.档案整理的内容有对归档的案卷进行整理、文件的局部调查,对零散文件的整理。
基于大数据可视化技术的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审计研究【摘要】随着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和监测能力现代化的推进,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体系逐步实现自动化、精细化,对自动监测信息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开展资源环境审计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文章以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信息系统审计为例,基于R语言在大数据可视化分析方面的优势,从数据连续性、完整性、有效性、可比性、一致性、相关性等多个角度,通过绘制动态时间序列图、日历图、热力趋势图等可视化图形来研究如何防范自动监测信息系统风险,研究结果为审计切实履行资源环境监管职责提供了理论经验与技术方法。
【关键词】资源环境审计;信息系统审计;R语言;可视化【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812(2021)08-0042-04詹明惠(南京审计大学 江苏南京 210000)一、引言近年来,经济高速发展引发的环境质量问题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
在大力推进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和监测能力现代化背景下,我国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体系不断发展和完善,基本实现了对环境空气污染物的逐时自动监测。
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点位的自动化、精细化,对自动监测信息系统的完整性、有效性、一致性、可比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开展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信息系统审计势在必行。
大数据可视化分析技术是目前大数据审计应用比较成熟和主流的技术,它拓宽了传统的数据图表分析,把复杂或抽象的信息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有助于审计人员快捷高效地处理和分析数据。
R语言作为一款免费、开源以及具有强大的数据可视化功能的工具,受到国内外高校、研究机构,以及金融、医学、通讯等行业的广泛应用。
本文以R语言为工具,根据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信息系统风险审计的需要,选择了动态时间序列图、日历图、热力趋势图等可视化图形,研究如何有效利用大数据可视化分析技术审计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信息系统、有效发现潜在的信息系统风险、提高审计效率效果,在理论经验与技术方法上具有一定的意义。
《数据信息的加工》教学设计贵阳市民族中学李娟课型:新授课授课年级:高一课时安排:1课时一、教材分析:1、《数据信息的加工》是高中信息技术《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基础教材第三章第一节的第三部分内容。
对信息进行表格化加工和处理,是信息处理中的一个重要技能,借助表格,可以对表格数据进行处理,从而发现数据之间的关系。
2、主要讲解怎样对表格数据进行常用几种函数的计算和简单的分析。
本节内容在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个知识点在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也是Excel数据应用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能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表格处理软件的一些基本理论已有所掌握。
学生在初中时已接触过了表格数据的处理,高中阶段的该内容学习,是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更多的表格数据处理方法,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这节课中主动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和生活的实际问题,而在我们这里就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以,让学生在感兴趣的问题情境中,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主动进行问题的探究,逐步领会表格信息加工的基本思想、方法和过程。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利用EXCEL处理数据的意义;(2)学会EXCEL常用几个函数的使用方法,并利用填充手柄复制公式;(3)掌握基本的排序、分类汇总、自动筛选等数据分析方法。
2.过程与方法(1)学生自主实践,完成表格数据的基本处理,学习常用的基本函数、排序、分类汇总、自动筛选分析表格数据的方法,并进一步探究综合应用;(2)通过对学案的自学和探索完成任务一与任务二,锻炼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提高学生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自觉、主动地寻求恰当方式去处理信息的信息意识。
(2)培养学生在信息活动中采用计算机可以处理的方式分析问题、合理组织数据的计算思维。
(3)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增进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高三模拟考试生物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差速离心主要是采取逐渐提高离心速率分离不同大小颗粒的方法。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分离动物细胞的细胞器时,需要先用胰蛋白酶和胶原蛋白酶破坏细胞膜B.离心速率较低时,能够让较小的颗粒沉降,改变离心速率可分离不同细胞器C.将酵母菌破碎后离心得到的沉淀物,向其中加入葡萄糖一定会得到H2O和CO2D.将菠菜研磨液在一定转速下离心得到上清液,向其中加入冷酒精可以粗提取DNA2.我国科研人员发现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PDI)参与蛋白质中二硫键的形成,其在老年小鼠组织中表达量增加。
研究发现,PDI缺失会显著抑制内质网中的H₂O₂向细胞核释放,进而引起受到H2O2调控的SERPINE1 基因的表达量减少,从而延缓细胞衰老。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蛋白质经PDI 作用后其相对分子质量不变B.造血干细胞中PDI的表达量显著高于衰老细胞C.激活SERPINE1 基因的表达可以加速细胞衰老D.PDI通过直接作用于SERPINE1 基因延缓细胞衰老3.某同学将浸过肝脏研磨液的相同大小的3个滤纸片贴在反应小室的一侧内壁上,再加入10mL3%的H2O2溶液,将小室塞紧(图甲)。
实验时,将反应小室置于水槽中并旋转180°,使H2O2溶液接触滤纸片,同时用量筒收集产生的气体(图乙)。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实验可以说明酶具有高效性B.该装置可以用于探究温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C.可增加肝脏研磨液的浓度和体积使收集的气体量增多D、滤纸片数量改为6片可以探究酶浓度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4. DNA 的双链中,转录时作为模板功能的链叫作反义链,另一条叫作有义链。
空气质量监测检查记录表
说明:本表用于记录空气质量监测的检查结果,以及监测数值是否达标。
本表用于记录空气质量监测的检查结果,以及监测数值是否达标。
表格字段解释:
- 日期:监测检查的日期。
日期:监测检查的日期。
- 地点:监测检查的地点。
地点:监测检查的地点。
- 监测项目:需要监测的空气质量项目。
监测项目:需要监测的空气质量项目。
- 监测数值:记录监测到的数值。
监测数值:记录监测到的数值。
- 是否达标:标记监测数值是否达到标准。
是否达标:标记监测数值是否达到标准。
使用说明:
1. 在每次进行空气质量监测检查时,填写对应的日期和地点。
2. 在监测项目一栏填写需要监测的空气质量项目,例如PM2.5、PM10等。
3. 在监测数值一栏记录对应的监测结果数值。
4. 根据监测结果,判断监测数值是否达到标准,填写“是”或“否”。
5. 持续更新记录,以便监测空气质量的变化和评估。
示例:
请根据实际情况填写监测数值和是否达标,并持续记录以便对
空气质量进行评估和改进措施的制定。
工科研究生做实验步骤一、实验准备1.1 确定实验目的和研究方法:在选择研究课题之后,需要明确实验目的和研究方法,例如确定采用何种检测方法、实验设备等。
1.2 准备实验设备和试剂:根据实验目的,准备必要的实验设备和试剂,包括实验器具、试剂及各种配件等。
需要进行安全检查,确保实验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
1.3 实验组织和管理:制定实验计划、实验记录和实验评估等相关管理措施,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二、实验操作2.1 实验前准备:清洗实验器具及试管,并在实验记录表中记录实验编号、试验时间及实验人员姓名等基本信息。
将所需试剂称量并备好。
2.2 实验操作流程:按照预先设定的实验流程操作,包括样品制备、试剂混合、反应过程控制和记录等方面。
2.3 仪器操作:实验中常会使用各种仪器进行操作,必须根据仪器说明书正确操作,避免操作错误引起的实验结果不准确。
三、数据处理3.1 数据记录:实验结果应及时进行记录,包括实验条件、实验测量数据、各阶段控制条件等。
记录实验数据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和提高实验数据的可靠性,并便于数据后期分析和统计。
3.2 数据处理:根据需求,在实验数据的基础上进行数据处理,并进行合理分析和比较,包括对结果的可重复性检查、数据曲线的拟合等。
在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时,应遵循科学原则和实验分析方法。
四、结果分析4.1 合理解释实验结果和数据:实验结果需要进行综合分析和合理解释,进一步探讨其原因和内在关系。
对结果的解释应基于对实验数据的合理分析和对实验设计底层原理的理解。
4.2 认真评价实验结果:基于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进行实验结果的评价,包括实验结果的达成以及对实验目的和假设的验证等方面。
实验结果的评价需要基于对实验数据和分析过程的充分了解,结合实验目的和预设假设进行综合评价。
5. 实验总结5.2 总结:对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案和实验中教训进行总结,并提出改进方案,为下一次实验提供参考。
对于工科研究生而言,进行实验是进行科研探究的一个重要环节,准备充分的实验步骤和操作规范能够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环保监测数据可视化平台操作指南第一章:概述 (3)1.1 平台简介 (3)1.2 功能特色 (3)1.2.1 数据收集与整合 (3)1.2.2 数据处理与存储 (3)1.2.3 数据分析与挖掘 (3)1.2.4 数据可视化展示 (4)1.2.5 用户权限管理 (4)1.2.6 智能预警与推送 (4)1.2.7 移动端应用 (4)1.2.8 系统维护与升级 (4)第二章:注册与登录 (4)2.1 用户注册 (4)2.1.1 注册流程 (4)2.1.2 注意事项 (5)2.2 用户登录 (5)2.2.1 登录流程 (5)2.2.2 注意事项 (5)2.3 忘记密码 (5)2.3.1 密码找回流程 (5)2.3.2 注意事项 (6)第三章:数据导入与导出 (6)3.1 数据导入 (6)3.1.1 数据导入概述 (6)3.1.2 支持的数据格式 (6)3.1.3 数据导入步骤 (6)3.1.4 注意事项 (6)3.2 数据导出 (7)3.2.1 数据导出概述 (7)3.2.2 支持的数据格式 (7)3.2.3 数据导出步骤 (7)3.2.4 注意事项 (7)第四章:数据展示 (8)4.1 数据表格展示 (8)4.2 数据图表展示 (8)4.3 数据地图展示 (8)第五章:数据筛选与查询 (9)5.1 数据筛选 (9)5.1.1 筛选功能介绍 (9)5.1.2 时间筛选 (9)5.1.3 区域筛选 (9)5.1.4 污染物筛选 (9)5.1.5 筛选结果展示 (9)5.2 数据查询 (9)5.2.1 查询功能介绍 (9)5.2.2 关键词查询 (9)5.2.3 时间查询 (9)5.2.4 区域查询 (10)5.2.5 污染物查询 (10)5.2.6 查询结果展示 (10)第六章:数据预警与通知 (10)6.1 预警设置 (10)6.1.1 预警条件配置 (10)6.1.2 预警规则管理 (10)6.2 通知推送 (10)6.2.1 通知推送配置 (10)6.2.2 通知推送管理 (11)第七章:用户管理 (11)7.1 用户信息管理 (11)7.1.1 用户信息查询 (11)7.1.2 用户信息修改 (11)7.1.3 用户信息删除 (12)7.2 用户权限管理 (12)7.2.1 用户角色分配 (12)7.2.2 用户权限设置 (12)7.2.3 用户权限修改 (12)第八章:系统设置 (13)8.1 基本设置 (13)8.1.1 用户信息管理 (13)8.1.2 密码管理 (13)8.1.3 数据备份与恢复 (13)8.2 高级设置 (13)8.2.1 系统参数配置 (13)8.2.2 数据源管理 (13)8.2.3 报表模板管理 (14)8.2.4 用户权限管理 (14)第九章:数据安全与备份 (14)9.1 数据加密 (14)9.1.1 加密策略 (14)9.1.2 加密操作 (14)9.1.3 加密管理 (15)9.2 数据备份 (15)9.2.1 备份策略 (15)9.2.2 备份操作 (15)9.2.3 备份管理 (15)第十章:常见问题与解答 (16)10.1 使用问题 (16)10.1.1 如何登录环保监测数据可视化平台? (16)10.1.2 如何查看实时监测数据? (16)10.1.3 如何查询历史数据? (16)10.1.4 如何导出数据? (16)10.2 技术支持 (16)10.2.1 平台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卡顿怎么办? (16)10.2.2 如何获取平台的技术支持? (16)10.2.3 平台更新后,如何迁移原有数据? (16)10.3 常见问题解答 (17)10.3.1 为什么有时无法查看实时监测数据? (17)10.3.2 如何设置监测报警阈值? (17)10.3.3 如何查看监测点的详细信息? (17)10.3.4 如何取消订阅监测数据? (17)第一章:概述1.1 平台简介环保监测数据可视化平台是一款集数据收集、处理、存储、分析与可视化展示于一体的信息化系统。
2023年中考信息技术答案(山西省)1.淡水危机1.1、点击“打开素材”——打开“家庭用水量统计.xls”文件——点击G3单元格——点上方工具栏上的函数求和——然后调整公式为=SUM(B3:E3)/F3——移动鼠标呈填充柄状态——鼠标移动至第7行——选中G3:G7单元格——右击设置单元格格式——数值、1位小数——确定。
1.2、1.2、选中数据源A2:A7按Ctrl键同时选中G2:G7——点击“插入”菜单——柱形图——任选一个柱形图——下一步——下一步——数据标志:勾选值——完成。
1.3、点击“文件”菜单——保存。
2.1、打开“节约用水.ppt”文件——在幻灯片空白处——右击——背景——点下拉列表——填充效果——图片——选中图片——找到考试素材文件夹下的“背景”——插入——全部应用。
2.2、点击第1张幻灯片——点击“插入”菜单——图片——艺术字——任选一个——输入内容“节约用水从我做起”——确定。
2.3、打开考试素材文件夹下的“家庭用水量统计.xls”文件——在图表上右击复制——打开“节约用水.ppt”文件——点击第5张幻灯片——在空白处右击粘贴。
2.4、点击第6张幻灯片——选中内容——右击——项目符合和编号——任选一个——确定——选中内容——点击“格式”菜单——行距——增大行距(如:36磅)。
2.5、点击第7张幻灯片——选中文字“家庭节水小窍门”——右击超链接——原有文件或网页——当前文件夹——选中“家庭节水小窍门.doc”——确定。
2.6、点击第8张幻灯片——点击“插入”菜单——图片——来自文件——找到考试素材文件夹下的“文化衫.png”——插入——适当调整大小使其美观——右击该图片——自定义动画——添加效果——任选一个效果(如:进入、百叶窗)。
2.7、点击第1张幻灯片——点击“插入”菜单——影片和声音——文件夹中的声音——找到考试素材文件夹下的“节水歌.mp3”——确定——自动——右击声音——自定义动画——在动画窗格里——选中声音右击——效果选项——效果——停止播放——在第8张幻灯片之后——确定。
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方法研究作者:陈微俞丽丽来源:《科技资讯》 2014年第21期陈微1 俞丽丽2(1.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2.浙江环境监测工程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310015)摘要: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对正确了解环境空气质量情况、科学预测其变化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方法正由单因素评价向多因素评价方向发展,其中还逐步引入了数学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
本文比较了几种环境空气质量评价中应用较广和新出现的评价方法的优劣性,分析了这些方法在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工作中的适用性。
关键词:空气质量评价方法数学模型地理信息系统中图分类号:X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7(c)-0217-01随着环境空气污染问题日益加重,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环境空气质量。
通过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准确地预测空气污染程度和变化趋势,可以为管理者控制和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提供技术支撑。
目前,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方法可以分为单因素、单指标的简单评价和多因素、多指标的综合评价。
本文主要介绍在环境空气质量评价中应用较广或新出现的评价方法在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工作中的应用情况。
1 指数法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指数法是根据环境空气实测数据与标准值的大小进行比较从而判断环境空气质量的一种方法,可分为单因子指数法和综合指数法两种。
1.1 单因子指数法单因子指数法又可分为指标对照法和概率统计法两种。
单因子评价法仅对单个污染物浓度进行评价,评价结果简单直观,不能综合判断各污染物之间的相关性。
1.2 综合指数法综合指数法通过数学运算得到综合污染指数,以表达环境空气的污染程度。
常见的综合污染指数法包括环境空气污染指数法(API)和综合污染指数法。
API法计算过程简单,仅从各分指数中选取其中的最大值作为评价依据,忽略了其他污染物的作用,目前常用于空气质量日报和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考核指标评价中。
综合污染指数法能直观反映各污染物间的比重,体现出主要污染物和次要污染物,目前主要用于环境质量报告书中评价环境空气质量的总体变化情况。
能源与环境工程环境空气质量评价中利用Excel进行百分位数的计算及百分位数矩形图的绘制吴彬(泰州市泰兴生态环境监测站江苏泰州225700)摘要:通过百分位数矩形图的绘制,可以直观了解某项指标在某一时间段中的污染物分布特征,并可以对污染变化趋势进行比较、分析。
本文介绍了如何在Excel中制作百分位数矩形图模板,只需输入原始数据即可自动生成百分位数矩形图,实现数据与图表的自动链接,确保图形的准确。
制成的模板可以反复使用,并且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变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具有实用价值。
关键词:Excel百分位数环境空气质量制图中图分类号:X8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22)01(a)-0061-03The Calculation of Percentile and the Drawing of PercentileRectangle Chart in Environmental Air Quality Assessmentby Using ExcelWU Bin(Taizhou Taixing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tation,Taizhou,Jiangsu Province,225700China)Abstract:By drawing the percentile rectangle,we can intuitively understand a pollution distribution feature of a certain indicator in a specific time period,and we can compare and analyze the changing trends of pollution status.This paper introduces how to make the creation of percentile rectangular templates in Excel,just need to enter the original data to automatically generate a percentile histogram,realize the automatic link between data and charts, and ensure the accuracy of the graph.The made template can be used repeatedly,and can be flexibly transforme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situations,which can improve work efficiency and have practical value.Key Words:Excel;Percentile;Ambient air quality;Mapping百分位数法是环境质量分析中的一种常用方法,一般用于分析空气中污染物的浓度和相关指标的分布状况,通过绘制百分位数图,可以直观了解某项指标在某一时间段中的污染物分布特征,并可以对污染变化趋势进行比较、分析[1]。
环境监测数据的可视化与应用在当今社会,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而环境监测则是了解环境状况、评估环境质量、制定环境保护策略的重要手段。
环境监测数据作为环境监测的成果,其数量庞大、种类繁多、来源复杂,如何有效地处理、分析和展示这些数据,使其能够为环境保护决策提供有力支持,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环境监测数据的可视化与应用应运而生,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环境监测数据的可视化,简单来说,就是将复杂的环境监测数据通过图形、图像、图表等形式直观地展示出来,使人们能够更快速、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数据所蕴含的信息。
它不仅仅是将数据转化为图像,更是一种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手段,能够帮助我们发现数据中的规律、趋势和异常。
那么,环境监测数据的可视化有哪些常见的形式呢?首先是地图可视化。
地图是展示地理空间数据的最佳方式之一,通过在地图上标注环境监测站点的位置,并以不同的颜色、符号或图标表示监测数据的数值或等级,可以清晰地展示出环境污染的空间分布特征。
比如,用不同颜色表示空气质量指数的高低,或者用不同大小的圆圈表示水质监测点的污染程度。
其次是柱状图和折线图。
柱状图适合用于比较不同类别或时间段的数据,如不同地区的二氧化硫排放量;折线图则更擅长展示数据的变化趋势,如某一地区一年中PM25 浓度的变化情况。
此外,还有饼图、箱线图、热力图等多种可视化形式,它们各有特点,可以根据数据的特点和分析的目的选择合适的形式。
环境监测数据可视化的实现需要依靠一系列的技术和工具。
首先是数据采集和处理技术,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然后是数据分析算法,用于提取数据中的有用信息和特征。
在可视化方面,常用的工具包括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可视化软件(如 Tableau、PowerBI 等)以及编程语言(如 Python 的绘图库 matplotlib、seaborn 等)。
这些技术和工具的综合运用,能够将环境监测数据转化为生动、直观的可视化图像。
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的可视化分析在当今时代,生态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要议题。
而要实现有效的生态环境保护,精准的生态环境监测数据以及对这些数据的深入分析至关重要。
其中,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的可视化分析作为一种直观、高效的手段,正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
生态环境监测数据涵盖了诸多方面,包括大气质量、水质状况、土壤成分、生物多样性等等。
这些数据来源广泛,既有来自专业监测站点的仪器测量,也有通过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等高科技手段获取的信息。
如此海量、复杂的数据,如果仅仅以传统的表格、文本形式呈现,不仅难以理解,更无法让决策者和公众迅速捕捉到关键信息。
可视化分析的优势在于能够将复杂的数据转化为直观的图形、图表和地图等形式。
例如,对于大气质量监测数据,我们可以通过柱状图展示不同污染物在不同时间段的浓度变化,用折线图呈现污染物浓度的趋势,还可以利用色彩丰富的地图来直观反映不同地区的污染程度。
这样一来,决策者能够快速了解哪些地区的大气污染较为严重,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治理措施;公众也能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所在地区的空气质量状况。
在水质监测方面,可视化分析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箱线图可以展示不同水域的水质参数分布情况,如酸碱度、溶解氧、化学需氧量等。
而利用流向图则可以直观地呈现水流的方向和速度,帮助我们了解污染物在水体中的扩散路径。
这些可视化手段有助于水利部门和环保机构更好地规划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治理工作。
土壤监测数据的可视化分析也具有独特的价值。
以热力图的形式展示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分布,可以让农业部门迅速确定哪些区域的土壤受到了污染,从而调整农作物种植布局,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同时,通过三维模型展示土壤的层次结构和成分变化,有助于科研人员深入研究土壤的生态功能和演变规律。
生物多样性监测数据的可视化则更加富有挑战性。
可以采用生态网络图谱来展示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或者利用物种分布地图来呈现珍稀物种的栖息地范围。
这有助于保护生物学家制定更有效的保护策略,也能提高公众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注度。
就像上证综合指数不代表股价、消费物价指数CPI不代表物价一样,AQI指数也只表征污染程度,并非具体污染物的浓度值.由于AQI评价的6种污染物浓度限值各有不同,在评价时各污染物都会根据不同的目标浓度限值折算成空气质量分指数AQI。
AQI范围从0到500,大于100的污染物为超标污染物。
例如PM2.5日均浓度35微克/立方米对应的分指数为50,75微克/立方米(就是通常所说的限值),折算为分指数是100,而500微克/立方米对应的IAQI值是500。
AQI就是各项污染物空气质量分指数中的最大值.当AQI大于50时,IAQI最大的污染物为首要污染物,若IAQI最大的污染物为两项或两项以上时,并列为首要污染物.而在6项污染物中,PM2。
5折算成IAQI为500的浓度限值,也刚好是500微克/立方米。
也就是说,一旦PM2。
5的日均浓度超过500微克/立方米,AQI随即达到500,无论浓度再怎么高,AQI也还是500。
因此,严重雾霾期间,PM2。
5日均浓度超过500微克/立方米的地方,就“爆表”了.AQI计算与评价过程第一步是对照各项污染物的分级浓度限值(AQI的浓度限值参照(GB3095-2012),API的浓度限值参照(GB3095-1996)),以细颗粒物(PM2。
5)、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臭氧(O3)、一氧化碳(CO)等各项污染物的实测浓度值(其中PM2.5、PM10为24小时平均浓度)分别计算得出空气质量分指数(Individual Air Quality Index,简称IAQI);式中:•IAQI P—-污染物项目P的空气质量分指数;•C P--污染物项目P的质量浓度值;•BP H i—-表1([3]相应地区的空气质量分指数及对应的污染物项目浓度指数表)中与C P相近的污染物浓度限值的高位值;•BP L o-—表1[3](相应地区的空气质量分指数及对应的污染物项目浓度指数表)中与C P相近的污染物浓度限值的低位值;•IAQI H i——表1(相应地区的空气质量分指数及对应的污染物项目浓度指数表)中与BP H i对应的空气质量分指数;•IAQI L o-—表1(相应地区的空气质量分指数及对应的污染物项目浓度指数表)中与BP L o对应的空气质量分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