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格数据图形化(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60 MB
- 文档页数:18
参评教案《表格数据的图形化》单位:姓名:表格数据的图形化1.教材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选自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附录部分的第二节,该节课主要讲解如何将Excel中的数据图形化,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体会到数据加工的多元性,还能帮助学生建立数据之间的图形化关系,从而更容易地发现和理解事物的性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教学对象分析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EXCEL的基本操作,这为本节课的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教学重点:1.柱形图、饼形图、折线图的创建步骤及注意事项。
2.如何选定恰当的图表类型来表达不同的数据。
教学难点:1.“数据区域”的正确选取以及“图表数据源”的确定2.如何根据图表对数据进行分析,并发现其中所蕴含的信息。
教材处理方法:精心设计制作教学课件,直观形象地展示表格数据图形化的流程。
化抽象为具体,由静到动,使学生真实体验“变”的过程;采用由特殊到一般的化归思想,总结变换规律。
2.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①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掌握柱形图、饼图和折线图创建方法。
②学会从图形中发现事物的性质及变化规律。
◆过程与方法①经历用多种图表类型表达数据的基本过程。
②体验数据图形化的优点,并选择适当的图表类型表达数据。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①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挖掘表格数据所蕴含的信息。
②培养学生正确的生活消费观念。
3.教学方法分析教学方法:创设情景法任务驱动法多媒体演示法练习实践法学习方法:自主探究观察发现合作交流归纳总结教学手段:结合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构建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平台。
4.教学过程分析依所本节课教学内容我采用导学式教学模式,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共分为以下五个环节:情境导入、导学探究、点拨释疑、课堂练习、以及归纳升华,依据新课教学理念,新知识授课共占用20分钟,课堂练习及归纳升华占用20分钟,这样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实现了:“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的教学理念。
暗藏亮点,让课出色《表格数据的图形化》说课设计宜昌市田家炳高级中学唐劲松一、说教材教材地位:《表格数据的图形化》,是《信息技术基础教科版》的重要内容,在第四章第二节中起承先启后的作用。
这节课的内容是将表格的数据制成图表,增强数据的可读性,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服务。
对于教师来讲,有很大的发挥空间,有许多角度和领域可以挖掘。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图表的制作方式,并能按照图表分析数据。
2、技术目标:学会用适合的图表来表示数据,培育学生处置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育学生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团结协作的作风,并在学习进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1)图表的制作方式与步骤。
(2)图表的分析及应用。
图表的制作是本节课的基础,制作好图表才能对数据进行有效分析,分析和应用是查验学习效果的依据,所以肯定为重点。
教学难点:(1)图表类型、数据源、图表选项的选择与修改。
(2)运用适合的图表来表示数据。
学生通常会在数据源选择、图表修改上碰到问题,不会用适合的图表来表示数据,所以肯定它们为难点。
二、说学情本节课内容形象生动,容易引发学生兴趣。
绝大多数的学生在初中乃至小学就接受过系统的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具有了必然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对于制作图表的步骤,学生通过学习易于掌握,但当中有一些细节性的知识点,需要仔细探讨。
由于学生之间的水平不同比较大,老师要注意营造交流学习的气氛。
三、教法和学法说教法:一、任务驱动教学法为了使学生更快、更易地学好本节课的内容,特别设计了几个能够和本节课内容相匹配,并能调动学生踊跃性的小任务。
通过学生彼此讨论、展示制作功效、学生互评和教师讲解来使任务圆满完成,这样既可以表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可以培育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信息处置的能力,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探讨式学习通过几个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慢慢引导学生,让学生一路参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来,从而逐渐提高学生处置信息的能力,并启发引导学生自己来总结统计图表的制作步骤和利用规律,借此来树立学生踊跃面对问题、踊跃探索解决问题方式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