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风心病误诊1例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02.63 KB
- 文档页数:1
尸体解剖查明死因-病例分析病例摘要:某男,70岁,以“胸闷、气短一小时”为主诉入院,诊断为“冠心病?”,给予扩冠、营养心肌等治疗,病情略缓解,之后突然出现呼吸、心跳停止,经抢救无效死亡。
患者家属认为死因不明,对医院的诊断和治疗提出疑问。
分析题:在这种情况下,应如何处理?参考答案:1、医院需保留完整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志和各项辅助检查结果。
2、对家属有疑问,发生医疗纠纷的病例,应做尸体解剖。
尸检必须由医院和死者法定监护人双方同意,签字后方可进行。
尸检应在死后48小时以内,由卫生行政部门指定医院病理解剖技术人员进行,有条件的应请当地法医参加。
3、发出尸检诊断报告,组织有关专家鉴定。
萎缩-病例分析病历摘要男,49岁,今年4月份因腹部灼烧,不适,总有饥饿感来院检查半年以来食欲下降,伴餐后腹胀,有时,一天要大便2-3次,便溏.如吃较油腻食物,如鸡汤、骨头汤后,便会引起腹泻,通常要持续4-5天,但大便、小便等常规临床检验正常。
胃镜检查:肉眼所见胃窦粘膜光滑,轻度红白相间。
分析题:1. 该病例临床诊断是什么?2. 为何出现溏便样腹泻?参考答案:1. 慢性萎缩性胃炎2.胃腺萎缩→胃酸、胃蛋白酶分泌减少→胃消化功能下降→溏便样腹泻组织细胞的适应与损伤(一)-病例分析男,65岁李某。
现病史:死者生前患高血压二十多年,半年前开始双下肢发凉,发麻,走路时常出现阵发性疼痛,休息后缓解。
近一个月右足剧痛,感觉渐消失,足趾发黑渐坏死,左下肢逐渐变细,三天前生气后,突然昏迷,失语,右半身瘫,渐出现抽泣样呼吸。
今晨四时二十五分呼吸心跳停止。
尸检所见:老年男尸,心脏明显增大,重950g,左心室明显增厚,心腔扩张。
主动脉、下肢动脉及冠状动脉等内膜不光滑,有散在大小不等黄白色斑块。
右胫前动脉及足背动脉,管壁不规则增厚,有处管腔阻塞。
左股动脉及胫前动脉有不规则黄白色斑块。
右足趾变黑、坏死。
左下肢肌肉萎缩明显变细。
左大脑内囊有大片状出血。
讨论:1、有哪些病变?2、右足发黑坏死的原因是什么?3、左心室肥大,扩张及左下肢萎缩的原因类型是什么?4、死亡原因是什么?参考答案:1、①心脏增大,左心室增厚,心腔扩张(高血压心脏)②主动脉、下肢动脉及冠状动脉等内膜不光滑,散在大小不等黄白色斑块,右胫前动脉及足背动脉壁不规则增厚,左股动脉及胫前动脉不规则黄白色斑块(动脉粥样硬化)。
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老年患者1例病案分析发表时间:2010-07-13T11:16:22.46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6期供稿作者:姜雪1 李雁2 [导读] 临床治疗以改善循环,改善心肌代谢,抗凝,抗血小板聚集,利尿补钾及活血化瘀中药制剂治疗姜雪1 李雁2(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2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36)【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06-0271-02 【关键词】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衰患者刘某,女,年龄75岁,因心悸胸闷气短阵作三十五年,近一周加重于2008年12月1日由我院门诊收入院,该患于三十五年前无明显诱因而发心悸胸闷气短,时作时止,经作检查后,诊断为“二尖瓣狭窄”,因患者惧怕手术未予以系统治疗,病情时轻时重。
于二年前在其它医院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联合瓣膜病,心衰”,多次住院治疗,病情缓解后即停药,于一周前因劳累致心悸胸闷气短复发,自行口服药物未见好转且病情加重来我院就诊。
体格检查:体温36℃,脉搏76次/分钟,呼吸20次/分钟,血压100/50mmHg,心电示:窦性心律,电轴正常,右心房扩大,记录不良。
胸片示:主动脉硬化,肺纹理增强,心影大。
彩超示:风心病,联合瓣膜病,二尖瓣狭窄(重度),关闭不全(轻度),主动脉瓣狭窄(轻度),关闭不全(轻度),三尖瓣关闭不全(轻度),左心房显著扩大,肺动脉高压(轻度),心功能未见明显减低。
该患年过七旬,肾气已衰,肾阴虚不能滋润濡养五脏之阴,致心阴亏虚,气血运行失畅,气滞血瘀,加之肝肾阴虚,水不济火,心火内扰,心脉失养,故发心悸。
该患者心悸胸闷气短时作,无气从少腹上冲咽喉发作欲死等症,故不诊断为奔豚。
中医诊断:心悸,阴虚火旺兼血瘀;西医诊断:风湿性心脏病,联合瓣膜病,二尖瓣狭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衰三度。
临床治疗以改善循环,改善心肌代谢,抗凝,抗血小板聚集,利尿补钾及活血化瘀中药制剂治疗,给予对症治疗及益气温阳健脾中药汤剂水煎服治疗,方药如下:柴胡25克,半夏20克,红参15克,黄芩25克,桂枝25克,苍术30克,茯苓25克,泽泻30克,猪苓15克,胆南星20克,龙骨35克,牡蛎35克,生姜15克,大枣7枚,甘草10克。
老年风心病的临床特点与误诊分析
杨伟光;吕国良;孔繁丽;车颖
【期刊名称】《中国老年学杂志》
【年(卷),期】1989(000)0S1
【摘要】本文报道了老年风心病45例,(男22例,女23例,年龄60~77岁,平均66.5岁。
平均病程16.5年,其中15例≥60岁),与青壮年风心病50例进行比较与分析。
老年风心病临床特点为(1)多数无风湿病史,风湿活动较少见;(2)自觉症状较轻,心脏杂音多不典型;(3)心力衰竭较多见,但出现较晚,常因感染等诱因导致心力衰竭发生
【总页数】1页(P30-30)
【作者】杨伟光;吕国良;孔繁丽;车颖
【作者单位】沈阳军区大连第一疗养院大连老年病究研所;沈阳军区大连第一疗养院大连老年病究研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92
【相关文献】
1.96例老年急性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点和误诊分析 [J], 姚群梅;李朝宏;李祥虎
2.老年风心病的临床特点 [J], 衣旭华
3.老年风心病发病趋势及临床特点 [J], 李霞;郭文玲
4.高寒贫困山区中老年风心病临床特点 [J], 谭华炳;付焕然
5.老年风心病二尖瓣狭窄误诊分析 [J], 赵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老年风心病误诊1例分析
程志远;淳于秀杰
【期刊名称】《内蒙古中医药》
【年(卷),期】2013(32)13
【摘要】我们曾收治一例老年风心病患者,误诊为冠心病达4年之久,现报告分析如下。
1病例资料患者,男,65岁,部队离休干部。
因间歇性心悸4年,加重伴乏力半月入院。
患者于4年前无明显原因出现阵发性心悸,自觉时有心跳间歇感,当时心电图示"房性早搏",诊断为冠心病。
此后,上述症状反复出现,曾多次住院均诊断为冠心病,心律失常。
本次入院前半月自觉症状加重,且伴乏力,门诊做心电图示:心房纤颤,左室面高电压。
【总页数】1页(P55)
【作者】程志远;淳于秀杰
【作者单位】济南军区空军司令部,250002;济南军区空军司令部,250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2.5
【相关文献】
1.减少老年人甲亢误诊率探讨(附7例误诊病例分析)
2.中老年系统性红斑狼疮54例误诊病例分析
3.老年女性跖骨应力性骨折误诊为痛风3例分析
4.老年风心病的临床特点与误诊分析
5.老年风心病二尖瓣狭窄误诊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误诊误治案例大全1. 引言误诊误治是医疗领域一个常见但又十分危险的问题。
当医生诊断错误或者错误地治疗病情时,患者可能面临严重的健康风险和甚至生命威胁。
本文将介绍一些误诊误治的真实案例,以提醒广大医务人员和患者们引以为戒,避免类似的错误。
2. 案例一: 心脏病误诊在这个案例中,一名四十多岁的男性患者由于心脏病发作住院。
然而,医生未能正确地判断患者的病情,并给予了错误的治疗。
事后确认,患者患有高血压和冠心病,但由于医生没有充分的了解患者的病史,导致了误诊和误治的发生。
最终,患者的病情恶化,丧失了治愈的机会。
3. 案例二: 肺癌误诊在这个案例中,一名中年妇女因长期咳嗽和体重下降而就诊。
医生起初怀疑是普通的呼吸道感染,并给予了对症治疗。
然而,几个月后,患者的症状没有改善,反而加重。
重新进行检查后,发现患者已经处于晚期肺癌的阶段,治疗效果已经十分有限。
这是一例典型的肺癌误诊案例,提醒医生们在面对疑似肿瘤患者时要格外慎重。
4. 案例三: 抑郁症误治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但由于临床症状表现复杂,容易被误诊和误治。
一个案例中,一名年轻女性因抑郁症状就诊。
然而,医生未能准确地诊断抑郁症,却给予了过度使用抗焦虑药物的治疗。
这导致了患者的抑郁症状更加恶化,延误了有效治疗的机会。
医生们应该加强对精神障碍的了解,提高诊断水平,避免类似的误诊误治。
5. 案例四: 骨折误诊骨折是常见的骨科疾病,但有时候也容易被误诊。
一名年轻男子在参加足球比赛时感到剧烈的腿部疼痛。
就诊的医生只是简单地进行了触诊,并未进行进一步的影像学检查。
结果,患者的腿部骨折未被及时发现,延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医生们在面对骨科疾病时应该充分利用现代诊断技术,以避免类似的误诊误治。
6. 案例五: 药物过敏误诊药物过敏是患者容易出现的不良反应,但有时候也被误诊为其他疾病。
一个例子是一个患者在服用某种常见的药物后出现过敏反应,但医生未能准确识别过敏的原因。
相反,医生误以为是其他肌肉骨骼问题,给予了相应的治疗。
风心病合并便血误诊1例刘树琴;谢宏文;于珂;周敏;王荣凯【期刊名称】《中国实用医刊》【年(卷),期】2006(033)013【摘要】患者女性,61岁。
因腹痛、腹泻3d,便血1d于2005年8月25日入我院消化内科。
入院前3d,无明显原因出现腹痛,阵发性绞痛,以脐周明显,伴腹泻,4—5次/d,稀糊状便,无里急后重感,排便上腹痛可缓解。
1d前,出现鲜红血便,约10余次,量少伴右腹痛明显,乏力、心悸,尿量减少。
既往风湿性心脏病史40年,间断服用地高辛、双氢克尿噻等药物。
无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史。
入院查体:体温37.5℃,脉搏96次/min,呼吸21次/min,血压110/80mmHg(1mmHg=0.133kPa),自主体位,喜坐位,二尖瓣面容,皮肤粘膜未见黄染,双肺末及干湿哕音,心界大。
心尖搏动在第6肋间锁骨中线外0.5cm处,搏动较弥散,心率约105次/min,房颤律,【总页数】1页(P84)【作者】刘树琴;谢宏文;于珂;周敏;王荣凯【作者单位】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心内科,聊城,252000;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心内科,聊城,252000;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心内科,聊城,252000;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心内科,聊城,252000;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心内科,聊城,25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相关文献】1.老年风心病误诊1例分析 [J], 程志远;淳于秀杰2.粗大动脉导管未闭合并房颤误诊为风心病一例 [J], 孙国成3.鲁登巴赫综合征误诊为风心病1例 [J], 李文屏;李刚;董路兵4.巨大房间隔缺损误诊为风心病30a1例 [J], 郭艾华;钱稚萍;宁幼勤;王慰5.青年风心病23例误诊分析 [J], 张特力根;白哈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风湿性心脏病巨大左房误诊致误穿1例李书国;胡斌;周敬群【期刊名称】《现代诊断与治疗》【年(卷),期】2001(012)003【摘要】@@1 病例报告rn 患者,女,48岁。
因反复劳力性呼吸困难25年伴下肢水肿1年入院。
1978年当地医院经心脏超声及体检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
起病以来,未经正规抗风湿治疗。
7天前因感冒后病情发作加重,当地医院胸部X线检查提示:右侧胸水。
行胸穿抽出血性液体约150ml后出现头昏、心慌,考虑胸膜反应而终止抽液,经输液等治疗后好转,次日转入我院。
入院体检:BP 120/70mmHg,P 87次/分,R 24次/分,T 36.7℃,端坐呼吸,恶液质,双下肢轻度水肿,口唇轻度紫绀,声嘶,颈静脉怒张,肝-颈回流征(+),气管居中,胸廓对称,右下肺呼吸音低、呼吸运动减弱、语颤减低,心率92次/分,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心律绝对不齐,心尖部可闻及舒张中晚期隆隆样杂音,周围血管征阴性,心包填塞征阴性。
【总页数】1页(P191)【作者】李书国;胡斌;周敬群【作者单位】湖北三峡学院医学院附属医院,;湖北三峡学院医学院附属医院,;湖北三峡学院医学院附属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2【相关文献】1.风湿性心脏病巨大左房误诊为胸腔积液1例 [J], 郑静;吴瑛;陈立新2.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伴巨大左房误诊为胸腔积液1例 [J], 罗朵朵;吴社谋3.巨大左房超声误诊为左侧胸腔大量积液1例 [J], 李春梅4.风湿性心脏病巨大左房大咯血1例 [J], 郑桂云;郑青松5.眶内巨大异物致眶尖综合征误诊误治1例 [J], 杨新吉;董韫诊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风湿性心肌炎误诊一例
黄静萍;王玮
【期刊名称】《临床误诊误治》
【年(卷),期】2006(19)5
【摘要】男,38岁。
因咽痛1周人院。
患者于1周前受凉后出现咽痛,伴咳嗽、咳少许白色黏痰、乏力、食欲缺乏、胸闷及发热,体温最高38.5℃。
既往无特殊病史。
查体:体温38℃,脉搏120/min,呼吸18/min,血压120/
80mmHg。
急性热病容,皮肤巩膜无黄染,咽充血红肿,双肺未闻干湿哕音。
心界不大,心率120/min,律齐,未闻及杂音。
腹软,肝脾未触及。
四肢关节无红肿热痛。
心电图及心电监护示:
【总页数】1页(P27)
【作者】黄静萍;王玮
【作者单位】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昆明,650011;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昆
明,65001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
【相关文献】
1.类风湿性关节炎性心肌炎误诊1例 [J], 夏明伟
2.一例犊牛风湿性心肌炎的中医诊治 [J], 赵朋宽
3.一例犊牛风湿性心肌炎的中医诊治 [J], 赵朋宽
4.误诊为病毒性心肌炎的巨细胞性心肌炎一例 [J], 妥少勇;崔丽;迟红玉;柴苗苗;郭兆增;李阳春;曹月娟
5.一例被误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多发性肌炎、心肌炎的诊疗得失 [J], 毛树森;黄从春;魏璇;李莉;黄蓉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老年风湿性心脏病62例临床治疗体会发表时间:2013-03-26T13:46:57.31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4期供稿作者:武鸿儒[导读] 心脏杂音不典型,临床容易误诊,应予重视。
武鸿儒(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医院内三科 028400)【中图分类号】R54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4-0153-02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风湿性心脏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62例老年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经治疗后,62例中好转46例(74.19%),无效9例(14.52%),死亡7例(11.29%),死亡原因为肾功能受损2例,心衰2例,肺部感染2例,心源性休克1例。
结论老年风心病的临床特征不明显,治疗除积极纠正心力衰竭外,还应注意针对伴发病房颤的防治,特别应重视对脑栓塞的预防和治疗。
【关键词】风湿性心脏病老年临床特征治疗风湿性心脏病(RHD),简称风心病,由风湿热急性发作或反复慢性发作后遗留的轻重不等的心脏损害,特别是瓣膜损害所形成。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有超过1500万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同时每年新增50万人患急性风湿热,病因主要是由于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属于自身免疫病[1]。
多发于冬春季节,寒冷、潮湿环境下,初发年龄多在青壮年。
但随着人均寿命增加,患者生存期延长,临床治疗中遇到的老年风心病患者越来越多,老年人风心病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特殊性。
本文对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62例老年风湿性心脏病做一回顾性分析,总结老年风心病的特点及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老年风心病患者62例,62例均为我院住院患者,其中男性24例,女性38例,年龄60-82岁,平均65.79岁,病程2年-42年。
诊断标准:(1)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心脏杂音、x线、ECG、超声心动图检查等,均符合风湿性心脏病诊断标准。
老年心力衰竭常见误诊原因分析【摘要】目的分析老年心力衰竭常见的误诊原因。
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2008年10月老年心力衰竭误诊误治10例临床资料。
结果确诊为冠心病者6例(其中陈旧性心肌梗死2例,伴高血压、糖尿病各3例),高血压性心脏病3例,风湿性瓣膜病1例,扩张型心肌病1例。
结论心衰是一种恶性综合征,及早正确诊治可大幅度降低病死率。
【关键词】老年心力衰竭;误诊原因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也是一种恶性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病症,其患病率及病死率均较高[1]。
关于它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均有详细的论述,但在实际工作中误诊、误治的情况仍较普遍,尤其是一些临床症状表现不典型的老年人心衰,误诊、误治尤为显著。
现将我科2007年1月至2008年10月误诊、误治资料完整的10例进行分析、探讨,旨在提高诊断率。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0例均为2007年1月至2008年10月期间我科观察及住院患者。
其中男4例,女6例;年龄61~86岁,平均75.3岁。
误诊时间长者5年,短者3 d。
1.2 原发病分类10例中最后确诊治为冠心病者6例(其中陈旧性心肌梗死2例,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各3例),高血压性心脏病3例,风湿性瓣膜病1例,扩张性心肌病1例。
1.3 误诊疾病分类2例误诊为急性支气管炎,2例误诊为支气管哮喘,2例误诊为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症,3例因病史较长误诊为喘息性支气管炎,1例误诊为急性胃黏膜病。
2 误诊分析2.1 误诊的一般原因老年人的心血管系统在其形态及功能上均有一系列的改变,使心肌的顺应性和收缩性下降,代偿能力差,生理储备衰减。
有些老年人同时又患有多种累及心脏的疾病,故老年人易发生心力衰竭,其发病率较高。
有报道65~74岁的心衰发病率比45~64岁多4倍,而75岁以上者多达10倍。
对此有些临床医生缺乏足够的认识。
脑动脉硬化症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主要表现为头昏、头痛等。
误诊案例大全误诊是指医生在诊断疾病时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正确诊断或诊断错误,导致患者延误治疗或受到不必要的治疗。
误诊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身体和心理创伤,严重者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医疗体系的健全,误诊案例屡见不鲜。
下面就为大家列举一些真实的误诊案例,希望引起人们对医疗安全的重视和关注。
1.乳腺癌误诊一位年轻女性因乳房肿块就诊于医院,经过检查被诊断为乳腺炎而接受治疗,但症状并无改善。
最终转到专科医院确诊为晚期乳腺癌,并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2.心梗误诊一位中年男性因胸痛就诊于医院,被误诊为胸肌炎而给予镇痛治疗,结果在家中发生心梗导致不治而亡。
3.肺癌误诊一位老年男性因咳嗽、咳痰就诊于医院,医生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长期治疗无效。
最终确诊为晚期肺癌,已经无法手术治疗。
4.阑尾炎误诊一位少年因腹痛就诊于医院,医生误诊为肠绞痛,延误了阑尾炎的治疗时机,最终因阑尾穿孔导致腹腔感染。
5.脑卒中误诊一位中年女性因头痛、恶心就诊于医院,被误诊为偏头痛,延误了脑卒中的治疗时机,造成了不可逆的脑功能损伤。
6.糖尿病误诊一位中年男性因多饮、多尿、体重下降就诊于医院,被误诊为慢性肾炎,延误了糖尿病的治疗时机,导致了多系统并发症。
7.胃癌误诊一位中年女性因腹痛、消化不良症状就诊于医院,被误诊为胃炎,最终确诊为晚期胃癌,已经失去手术的机会。
8.结核病误诊一位青年男性因久久不愈的咳嗽就诊于医院,被误诊为慢性咽炎,延误了结核病的治疗时机,导致了肺部严重损伤。
9.子宫肌瘤误诊一位年轻女性因月经不调、腹痛就诊于医院,被误诊为功能性子宫出血,延误了子宫肌瘤的治疗时机,导致了贫血和肿块增大。
10.白血病误诊一位儿童因久久不愈的贫血症状就诊于医院,被误诊为营养不良,延误了白血病的治疗时机,导致了病情恶化。
以上是部分真实的误诊案例,这些案例反映出医疗过程中误诊的严重性和危害性。
医生在面对患者症状时,应该慎重对待,尽可能地排除各种可能性,避免因诊断错误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鲁登巴赫综合征误诊为风心病1例李文屏;李刚;董路兵【期刊名称】《中国医药导刊》【年(卷),期】2008(10)6【摘要】@@ 1 病历资料rn患者,男,74岁.因"心悸、气促、乏力30余年,浮肿10余年,加重1天"入院.患者30余年前出现活动后心悸、气促、乏力,以后症状进行性加重,劳动耐力下降,10余年前出现间断双下肢浮肿,曾多次在当地以"风湿性心脏病"治疗.1天因受凉后上述症状加重,并出现端坐呼吸,伴咳嗽、咯痰.既往2年前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行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入院查体:BP 100/65mmHg,P97次/分,R23次/分,慢性病容,口唇轻度发绀,颈静脉充盈;两肺呼吸音粗,双侧中下肺闻及湿口罗音;心尖搏动位于第6肋间左锁骨中线外2cm,心浊音界向两侧扩大,心率102次/分,律不齐,心音强弱不等,心尖区闻及Ⅲ/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及舒张期隆隆样杂音,胸骨左缘第2、3肋间闻及Ⅲ/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及舒张期哈气样杂音,P2>A2:腹软,肝脏右肋下3cm触及,质中等;双下肢无浮肿.【总页数】1页(P958-958)【作者】李文屏;李刚;董路兵【作者单位】云南省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曲靖,655000;云南省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曲靖,655000;云南省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曲靖,65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1【相关文献】1.鲁登巴赫综合征7例临床分析 [J], 杨向俐;肖淼淼;吕家高;林立;李晟2.妊娠合并鲁登巴赫综合征1例 [J], 白莉平;史梦丹;周容3.一例妊娠合并鲁登巴赫综合征患者的护理 [J], 王惠4.鲁登巴赫综合征54例临床分析 [J], 严薇;马小静;何亚峰5.获得性鲁登巴赫综合征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特征和规律性研究 [J], 高健;李剑白;王阳;杨洋;侯传举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老年人风湿性心脏病诊断失误问题的探讨
杨丙戍
【期刊名称】《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年(卷),期】1989(000)001
【摘要】近年来由于超声心动图在临床上的应用及通过病理检查,老年人慢性风湿性心脏病(简称老年人风心病)。
引起临床医生注意,且在诊断上易造成误诊和漏诊。
本文作者就临床上所遇到的老年人风心病误诊实例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诊断失误原因有下列几点:①对老年人风心病的认识不足;②接诊时查体疏漏;③未能掌握常见心脏病的诊断标准,思维方法片面;④听诊时因患者体位、心衰、房颤等心律失常或因二尖瓣重度狭窄,右室扩大左室后
【总页数】1页(P25-25)
【作者】杨丙戍
【作者单位】甘肃柳园铁路线路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
【相关文献】
1.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脏黏液瘤的临床诊断探讨 [J], 朱正武;殷晓明
2.老年人风湿性心脏病诊断与治疗探讨(附51例分析) [J], 宋维义;盛国太
3.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在评价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中的诊断价值探讨 [J], 伍强;王丽琴
4.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28例诊断与治疗探讨 [J], 陈定中;覃雪清;吴俊锋;蒙古
5.小儿风湿热及风湿性心脏病不典型患儿加强鉴别诊断的探讨 [J], 洪顺治;梁世山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风湿性心脏病误诊因素分析摘要】随着心脏超声的临床应用,慢性风湿性心脏病绝大多数获得及时诊断,但尚有部分长期得不到正确诊断,我院在1987 —1992年6月间收治慢性风心病444例,26例(占5.8%),出院前长期误诊,分析其原因主要有患者年龄较大无风心病史,心尖区听不到舒张期杂音,未及时进行心脏B超检查,部分合并心房纤颤,高血压,慢支肺气肿,严重心衰,个别医生检查不仔细等。
认为对心脏病患者心脏听诊的动态观察十分重要,特别是50岁以前,合并快速房颤或快速房扑者及合并高血压,肺气肿者,更应注意误诊或漏诊风心病,心脏B超应做为心脏病检查的常规项目,提高风心病的早期诊断率。
为了提高风湿性心脏病诊断水平,正确诊断减少误诊,我院在1987—1996年6月间收治,风心病444例,现将临床资料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987年—1992年住院慢性风湿性心脏病444例中,26 例(占5.8%)出院前长期误诊。
年龄均在50—70岁之间,男8例,女18例。
其临床特点见表 1。
2 讨论慢性风湿性心脏病诊断随心脏B超的应用并不困难,但因种种原因误诊或漏诊也时有发生,我院1987——1992年6月间收治的444例风心病患者中,有26例误诊或漏诊占5. 8%。
本文26例误诊资料特点为年龄均在50岁以上,入院时心尖区100%未听到隆隆样舒张期杂音。
92%入院前未进行心脏B超检查,92%无风湿症及风湿性心脏病史,仅2例隐瞒了风心病史,73% 入院时为快速房颤或房扑,89%入院前既有心悸,气短病史,病程最长者达10年,最短2月。
58%曾因呼吸困难,肺反复感染多处诊治而漏诊。
3例首次因呼吸困难就诊。
部分合并高血压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心脏形态不典型。
心脏B超检查大部分二尖瓣口高度狭窄,左房明显增大,26例中除两例一般干部外其余均为工人,农民及家务劳动者,纠其误诊原因分析如下:2.1 心尖区听不到舒张期杂音是临床上误诊的主要原因[1]本组入院时100%均为听到隆隆样舒张期杂音,5例因心衰,肺感染及快速房颤时影响杂音传导,杂音未闻清,待心衰纠正,感染控制及心率减慢后杂音显示出来。
2014年5月关于风湿性心脏病护理疑难病例讨论患者姓名:xxx性别:女年龄:57岁住院号:13050269时间:2014年5月30日7PM地点:内一科护士值班室讨论目的:提高护理质量参加人员:主讲人:xxx责任护士xxx进行病情介绍:病例特点:1.中老年女性患者,病程急,起病长,因"反复喘累14年,双下肢水肿9年,腹胀1年,加重2天"入院。
2. 14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活动后心累、气促,休息后稍缓解,无胸闷、胸痛,于大足县人民医院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间断输液治疗后缓解。
9年前,患者于上诉症状基础上出现双下肢水肿,间断治疗。
1年前,患者在上诉症状基础上出现腹胀,右侧肝区疼痛不适。
2天前,患者上述症状较前加重,喘累、腹胀较前明显,门诊以"风心病"收治入院。
3.既往史:13年前因腹痛于永川人民医院诊断为慢性胃炎。
诊断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11年。
1年前于我院住院期间诊断为2型糖尿病、心源性肝硬化失代偿期。
4.查体:T:36.7℃,P:111次/分,R:24次/分,BP:119/92mmHg。
端坐呼吸,二尖瓣面容。
口唇紫绀,咽充血,桶状胸,呼吸动度减弱,语颤无增强,叩诊呈过清音,双肺呼吸音粗糙,双肺未闻和湿啰音。
心率125次/分,律不齐,心音强弱不等,二尖瓣膜听诊区可闻和隆隆样杂音。
腹部膨隆,右侧肝区压痛明显,腹围110cm。
双下肢无水肿。
5.辅助检查:心电图:心房纤颤;轻度的ST-T异常;胸导低电压;心电轴右偏;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初步诊断:1、风湿性心脏病,心房纤颤,二尖瓣关闭不全心功能Ⅳ级;2、腹腔积液;3、心源性肝硬化;4、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5、慢性胃炎;6、2型糖尿病。
诊断依据:1、风湿性心脏病;1.1心房纤颤;1.2二尖瓣关闭不全;1.3前间壁梗塞?1.4心功能Ⅲ级依据:(1)老年患者,起病缓,病程长;(2)以"反复喘累"为主要表现;(3)查体:P:111分,心率125次/分,律不齐,心音强弱不等,二尖瓣膜听诊区可闻和隆隆样杂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