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优化》教学设计说明
- 格式:doc
- 大小:75.00 KB
- 文档页数:6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优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沏茶、烙饼等问题的分析,使学生学会在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经历从优化的角度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优化的思想,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
2、教学难点如何在多种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需要安排时间、选择方法的问题。
比如,妈妈要给客人沏茶,怎样安排才能让客人尽快喝上茶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优化”,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和选择最优方案。
(二)探究新知1、沏茶问题(1)出示情境:小明的妈妈要给客人沏茶,需要做以下几件事:洗水壶 1 分钟、接水 1 分钟、烧水 8 分钟、洗茶杯 2 分钟、找茶叶 1 分钟、沏茶 1 分钟。
怎样才能让客人尽快喝上茶?(2)小组讨论: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有哪些不同的安排方法,并计算出每种方法所需要的时间。
(3)学生汇报:方法一:洗水壶(1 分钟)→接水(1 分钟)→烧水(8 分钟)→洗茶杯(2 分钟)→找茶叶(1 分钟)→沏茶(1 分钟)一共需要:1 + 1 + 8 + 2 + 1 + 1 = 14(分钟)方法二:洗水壶(1 分钟)→接水(1 分钟)→烧水(8 分钟)(同时洗茶杯、找茶叶)→沏茶(1 分钟)一共需要:1 + 1 + 8 + 1 = 11(分钟)(4)对比分析:哪种方法更节省时间?为什么?引导学生发现方法二更节省时间,因为在烧水的同时可以洗茶杯和找茶叶,这样就充分利用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5)总结优化方法:在做一些事情时,如果能合理安排先后顺序,同时做一些事情,就能节省时间。
2、烙饼问题(1)出示情境:妈妈用平底锅烙饼,每次只能烙两张饼,两面都要烙,每面需要 3 分钟。
四年级数学优化教案(精选3篇)四年级数学优化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通过简单的'实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重点:体会优化的思想。
难点: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同学们喜欢吃烙饼吗?谁烙过饼,或看家长烙过?能给大家说说烙饼的过程吗?2、烙饼中也有数学知识,这节课我们就到数学广角中去学习有关烙饼的知识。
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1。
出示家里客人要沏茶的情境图。
小明,帮妈妈浇壶水,给李阿姨沏杯茶,怎样才能尽快让客人喝上茶?观察理解情境图。
如果你是小明,你怎样安排?需要多长时间?和同学讨论一下,看看谁的方案比较合理。
分小组设计方案,思考讨论:这些工序中哪些事情要先做?哪些事情可以同时做?比较:谁的方案所需的时间最少?谁的方案最合理?2、教学例2。
出示情境图片:妈妈正在烙饼,每次只能烙两张饼,每面都要烙,每面3分钟。
小女孩说:爸爸、妈妈和我每人一张,问:怎样才能尽快吃上饼?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交流,说说自己是怎么安排的?自己的方案一共需要多长时间烙完?问:烙一张饼需要几分钟?烙两张呢?一共要烙3张饼,怎样烙花费的时间最少?问:还可以怎样烙?哪种方法比较合理?启发引导:在用第二种方法烙第3张饼的时候,本来一次可以烙两张饼的锅现在只烙了一张,这里可能就浪费了时间。
想一想,会不会还有更好的方法呢?启发学生发现:如果锅里每次都烙两张饼,就不会浪费时间了,问:一张饼正反面分别要烙3分钟,怎样安排才能每次都是烙的两张饼呢?学生动手用硬币、课本来代表饼进行实验。
问:如果要烙的是4张饼,5张饼……10张饼呢?怎样按排最节省时间?小组讨论交流,说说自己的发现。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优化》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优化》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初步了解优化的概念,学会运用简单的优化方法解决问题。
本章内容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优化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优化问题的定义及意义2.简单的优化方法3.优化问题的实际应用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他们对生活中的问题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此外,学生之间在学习能力、兴趣等方面存在差异,教师需关注这些差异,因材施教。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优化问题的定义及意义,学会运用简单的优化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培养学生初步的优化意识,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教学重难点1.优化问题的定义及意义2.运用简单的优化方法解决问题3.结合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优化问题的实际意义。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感受优化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素材,如图片、实例等。
2.准备优化问题的相关练习题。
3.准备教学课件,以便于教学演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排队买票、选择最优路线等,引导学生了解优化问题的实际意义。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优化问题,让学生观察、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如何在短时间内洗最多的衣服?如何安排时间,使工作效率最高?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优化问题,运用所学的方法尝试解决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优化》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优化》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初步接触优化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感受优化的过程,从而引出排序的方法。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优化思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善于观察,勇于尝试,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
但部分学生对抽象的优化问题可能还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逐步理解优化思想。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优化思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使学生掌握排序的方法,能运用排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优化思想,掌握排序的方法。
2.难点:对具体问题进行合理优化,找出最优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优化过程,理解排序方法。
3.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实例、问题、排序方法等。
2.学生准备学习用品,如笔、纸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安排座位,让学生观察、思考如何才能使座位安排更合理。
引导学生发现,解决问题需要优化思想。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系列问题,如排序、安排路线等,让学生独立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问题中的共同点,发现排序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体会优化过程,掌握排序方法。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一些典型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巩固所学知识。
1、教材四年级数学下册《优化》教学设计一等奖教材分析:优化问题是人们经常会遇到的问题。
教材是以“沏茶”和“烙饼”的生活素材为背景,鼓励学生尝试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求最优方案。
本课时所授的是第一课时内容---“沏茶”。
教科书首先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了沏茶需要做的事情以及所需的时间。
这样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沏茶的各项工作,以便于学生对最优方案的探索,同时也可帮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问题1是让学生尝试解决沏茶如何省时的问题;问题2是通过对可以同时做的事情的探讨,引导学生优化程序节省时间;问题3是通过计算不同程序所需的时间,进一步体会优化思想。
教学目标:1.通过对生活优化问题的合作探究,感悟合理、快捷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初步感受统筹思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尝试用统筹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养成科学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尝试合理安排时间的过程,体会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
难点:学会根据具体事件的状况,通过调整事件顺序,合理安排时间。
教学具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沏茶的工序图片、磁块学具准备:沏茶的工序图片、纸张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创设情境。
课件出示一段小视频,让学生观看,师质疑导入新课。
二、探究“沏茶”问题。
1.说一说。
(1)课件出示主题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并说一说沏茶要做些什么事?明确沏茶的大致顺序。
(2)出示每件事的时间,说说完成每件事各需要多长时间?(3)根据以上沏茶要做的几件事,想一想怎样沏茶?进一步明确沏茶的先后顺序。
找生说一说。
2.摆一摆,画一画。
(1)引导学生思考:要烧水为客人沏杯茶,怎样安排可以节省时间?沏茶的过程中什么事情可以同时做?需要多长时间?(2)学生小组合作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设计方案。
如用工序图片摆一摆,或者在纸上画一画。
教师巡视指导。
(3)教师收集学生的作品。
四年级数学优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理解并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
(2)能运用运算定律和简便方法进行四则混合运算。
(3)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运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
(3)培养学生面对困难,积极寻求解决方法的意志品质。
二、教学内容1. 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
2. 运算定律和简便方法的运用。
3. 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运算定律和简便方法的运用。
2. 教学难点:运算定律和简便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清晰地了解运算过程。
2. 运用实例讲解法,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掌握运算方法。
3. 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相关例题和练习题。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内容和做练习。
3. 准备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用于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加减混合运算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讲解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
(2)介绍运算定律和简便方法,并通过例题展示如何运用。
3. 课堂练习:(1)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解题方法。
4. 应用拓展:(1)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2)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过程和心得。
七、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运用运算定律和简便方法的经验。
《优化》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经历从优化的角度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2.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合理安排时间的意识;在多种方案中寻找最合理的方案,感悟优化的思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能积极地参与数学探究活动,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讨论发现沏茶这件事哪些事情可以同时做。
【教学难点】合作探究,发现烙3张饼的优化方法。
【教具学具】语文课本+三本不同颜色的小本子。
视频、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淘气上学迟,激发学习兴趣播放视频:淘气明明起来挺早的,为什么时间还不够用呢?生:时间安排不合理。
师:看,这是淘气早晨的活动以及用的时间那你觉得怎样安排更合理。
(起床10分钟——洗漱8分钟——吃饭15分钟——等牛奶变温15分钟)生:在吃饭前可以把牛奶拿出来让它变温!小结:像这种通过同时做几件事情来节省时间的做事方法,就是优化的方法。
今天我们就来寻找我们班的优化小达人,帮助淘气解决问题。
进行闯关大考验吧!【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明白有些事情可以同时做达到节省时间的目的,渗透优化思想,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
二、访客大考验,优化沏茶流程看,李阿姨来淘气家做客,淘气沏茶给客人喝!沏茶都要做哪些事情?沏茶需要烧水、洗水壶、洗茶杯、接水、找茶叶、沏茶。
1.问题1:这些事情有先后顺序吗?先洗茶杯找茶叶,然后是洗水壶接水烧水,沏茶。
2.问题2:如果每一件事情需要的时间如下。
淘气沏一次茶,至少需要多少时间呢?请同学们算一算吧。
预设1:一件事情一件事情做,2+1+1+1+8+1=14,沏一次茶至少需要14分钟。
预设2:可以把洗茶杯和找茶叶这两件事在烧水的时候来完成,就会节省时间。
这样就只要1+1+8+1=11分。
师追问:能不能把洗水壶、接水这两件事也放在烧水的时候?预设:不行,要先洗水壶、接水才能烧水。
小结:在生活中我们要会判别事情的先后顺序,把能同时做的事情同时进行,就能节省时间。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化》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优化的概念,能够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引导学生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的内容是优化问题,包括线性规划、整数规划等。
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了解优化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优化问题的概念,线性规划和整数规划的基本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优化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以及优化问题的求解过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优化问题的概念。
例如,如何安排时间,使得完成任务的效率最高;如何分配资源,使得资源的利用最合理等。
2. 探究新知(1)线性规划介绍线性规划的基本概念,包括目标函数、约束条件等。
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了解线性规划的应用。
(2)整数规划介绍整数规划的基本概念,包括整数变量、整数约束条件等。
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了解整数规划的应用。
3. 实践应用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求解。
例如,求解最短路径问题、最小费用流问题等。
4.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优化问题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
同时,引导学生了解优化问题的其他类型,如非线性规划、动态规划等。
五、课后作业1.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列举一些可以用优化方法解决的问题。
2. 请同学们尝试解决以下优化问题:(1)某公司需要从甲地运送一批货物到乙地,已知甲地到乙地的距离为100公里,运输公司的运费标准为:每公里1元/吨。
现有A、B两家运输公司可供选择,A公司的起步价为100元,B公司的起步价为50元,两家公司的运费均为每公里1元/吨。
请问,该公司应该选择哪家运输公司?(2)某工厂生产两种产品A和B,已知生产1吨A产品需要2吨原料,生产1吨B产品需要3吨原料。
现有10吨原料,请问,该工厂应该如何安排生产,才能使得产品的总价值最大?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了解了优化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