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配位化合物
- 格式:ppt
- 大小:707.00 KB
- 文档页数:50
第十章配位化合物1.无水CrCl3和氨作用能形成两种配合物,组成相当于CrCl3•6NH3及CrCl3•5NH3。
加入AgNO3溶液能从第一种配合物水溶液中几乎所有的氯沉淀为AgCl,而从第二种配合物水溶液中仅能沉淀出相当于组成中含氯量2/3的AgCl,加入NaOH并加热时两种溶液都无NH3味。
试从配合物的形式推算出它们的内界和外界,并指出配离子的电荷数、中心离子的氧化数和配合物的名称。
答:第一种:[Cr(NH3)6]Cl3离子的电荷数3+:即[Cr(NH3)6]3+,Cr(Ⅲ),三氯化六氨合铬(Ⅲ)。
第二种:[CrCl(NH3)5]2+ , Cr(Ⅲ) , 二氯化一氯•五氨合铬(Ⅲ)。
2.命名下列配合物,并指出中心离子及氧化数,配位体及配位数。
(1)[Co(NH3)6]Cl2 (2)K2[PtCl6] (3)Na2[SiF6](4)[CoCl(NH3)5]Cl2(5)[Co(en)3]Cl3(6)[CoCl(NO2)(NH3)4]+答:命名中心离子氧化数配位体配位数(1)二氯化六氨合钴(Ⅱ) +2 NH3 6(2)六氯合铂(Ⅳ)酸钾+4 Cl- 6(3)六氟合硅(Ⅳ)酸钠+4 F- 6(4)二氯化一氯•五氨合钴(Ⅲ) +3 Cl- , NH3 6(5)三氯化三(乙二胺)合钴(Ⅲ) +3 En 6+3 Cl- , NO2- , NH3 6 (6)一氯•一硝基•四氨合钴(Ⅲ)配离子3.写出下列配合物的化学式(1)二硫代硫酸合银(Ⅰ)酸钠(2)三硝基三氨合钴(Ⅲ)(3)氯化二氯三氨一水合钴(Ⅲ)(4)二氯二羟基二氨合铂(Ⅳ)(5)硫酸一氯一氨二(乙二胺)合铬(Ⅲ)(6)二氯一草酸根一(乙二胺)合铁(Ⅲ)离子答:(1) Na3[Ag(S2O3)2] (2) [Co (NO2)3(NH3)3] (3) [CoCl2 (NH3)3(HO2)]Cl(4) [PtCl2(NH3)2(OH)2] (5) [CrCl(NH3)(en)2]SO4(6) [FeCl2(C2O4)(en)]-4.根据价键理论指出下列配离子的成键情况和空间构型(1) [Fe(CN)6]3-(2) [FeF6]3-(3) [CrCl(H2O)5]2+(4) [Ni(CN)4]2-答:(1)d2sp3杂化轨道成键,八面体。
第十章配位化合物本章总目标:1:掌握配合物的基本概念和配位键的本质2:掌握配合物的价键理论的主要论点,并能用此解释一些实例3:配离子稳定常数的意义和应用4:配合物形成时性质的变化。
各小节目标:第一节: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1:掌握中心原子、配体、配位原子、配位键、配位数、螯合物等概念,○1配位单元:由中心原子(或离子)和几个配位分子(或离子)以配位键向结合而形成的复杂分子或离子。
○2配位化合物:含有配位单元的化合物。
○3配位原子:配体中给出孤电子对与中心直接形成配位键的原子。
○4配位数:配位单元中与中心直接成键的配位原子的个数。
2:学会命名部分配合物,重点掌握命名配体的先后顺序:(1)先无机配体后有机配体(2)先阴离子配体,后分子类配体(3)同类配体中,先后顺序按配位原子的元素符号在英文字母表中的次序(4)配位原子相同时,配体中原子个数少的在前(5)配体中原子个数相同,则按和配位原子直接相连的其它原子的元素符号的英文字母表次序;3:了解配合物的结构异构和立体异构现象第二节: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1:熟悉直线形、三角形、正方形、四面体、三角双锥、正八面体构型的中心杂化类型。
2:会分辨内轨型和外轨型配合物。
可以通过测定物质的磁矩来计算单电子数μ=。
3:通过学习羰基配合物、氰配合物以及烯烃配合物的d p π-配键来熟悉价键理论中的能量问题。
第三节:配合物的晶体场理论1:掌握配合物的分裂能、稳定化能概念2:掌握配合物的晶体场理论。
3;了解影响分裂能大小的因素○1)晶体场的对称性0p t ∆>∆>∆○2中心离子的电荷数,中心离子的电荷高,与配体作用强,∆大。
○3中心原子所在的周期数,对于相同的配体,作为中心的过渡元素所在的周期数大,∆相对大些。
(4)配体的影响,配体中配位原子的电负性越小,给电子能力强,配体的配位能力强,分裂能大。
224232I Br SCN Cl F OH ONO C O H O NCS NH en NO CN CO -----------<<<<<<-<<<<<<<≈ 4:重点掌握(1)配合物颜色的原因之一——d-d 跃迁以及颜色与分裂能大小的关系;(2)高自旋与低自旋以及与磁矩的大小的关系。
无机化学第十章配位化合物课程预习第十章配位化合物一、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1.配位化合物(1)由中心原子(或离子)和多个配体分子(或离子)结合形成的具有配位键的复杂分子或离子被定义为配位单元(或配位单元)。
含有配位单元的化合物称为配位化合物,简称配合物。
(2)配合物构成配合物一般由内界和外界两部分构成。
配合物内界由中心原子(或离子)和配体构成。
(3)配位原子和配位数① 配位原子是指配体中的原子,它使孤电子对直接与中心形成配位键。
② 配位数是指直接结合到配位单元中心的配位原子数。
配位数与中心的电荷和半径以及配体的电荷和半径有关。
(4)多碱基配体和螯合物①多基配体是指含有多个配体原子的配体,如乙二胺四乙酸。
②螯合物:由双基配体或多基配体形成的配合物常形成环状结构。
2.配位化合物的命名一些常见配体的化学式、代码和名称需要记忆。
3.配位化合物的异构现象配位化合物的异构是指配位单元的异构。
(1)结构异构配位单元的组成相同,但配体与中心原子的键联关系不同,则产生结构异构。
结构异构特征:组成相同,但键合关系不同。
(2)立体异构配位单元的组成相同,配体与中心的键联关系也相同,但在中心的周围各配之间的相关位置不同或在空间的排列次序不同,则产生立体异构。
二、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1。
配位化合物的构型构型有:直线形、三角形、正方形、四面体、三角双锥、正八面体。
常见配位单元的构型与中心的轨道杂化方式之间的关系如下:2.中心价轨道的杂化(1)nsnpnd杂化若中心参与杂化的价层轨道属同一主层,即中心采取nsnpnd杂化,d轨道在s轨道和p轨道的外侧,形成的配合物被称为外轨型配合物。
(2)(n-1)dnsnp如果中心参与杂化的价轨道不属于同一主层,即中心采用(n-1)dnsnp杂化,且d轨道位于s轨道和p轨道的内层,则形成的络合物称为内轨道络合物。
3.配位化合物的磁性4.价键理论中的能量内轨配合物一般较外轨配合物稳定。
形成内轨道复合物还是外轨道复合物取决于总能量的变化。
第十章配位化合物本章总目标:1:掌握配合物的基本概念和配位键的本质2:掌握配合物的价键理论的主要论点,并能用此解释一些实例3:配离子稳定常数的意义和应用4:配合物形成时性质的变化。
各小节目标:第一节: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1:掌握中心原子、配体、配位原子、配位键、配位数、螯合物等概念,配位单元:由中心原子(或离子)和几个配位分子(或离子)以配位键向结合而形成的复杂分子或离子。
配位化合物:含有配位单元的化合物。
配位原子:配体中给出孤电子对与中心直接形成配位键的原子。
配位数:配位单元中与中心直接成键的配位原子的个数。
2:学会命名部分配合物,重点掌握命名配体的先后顺序:(1)先无机配体后有机配体(2)先阴离子配体,后分子类配体(3)同类配体中,先后顺序按配位原子的元素符号在英文字母表中的次序(4)配位原子相同时,配体中原子个数少的在前(5)配体中原子个数相同,则按和配位原子直接相连的其它原子的元素符号的英文字母表次序;3:了解配合物的结构异构和立体异构现象第二节: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1:熟悉直线形、三角形、正方形、四面体、三角双锥、正八面体构型的中心杂化类型。
2:会分辨内轨型和外轨型配合物。
可以通过测定物质的磁矩来计算单电子数。
3:通过学习羰基配合物、氰配合物以及烯烃配合物的配键来熟悉价键理论中的能量问题。
第三节:配合物的晶体场理论1:掌握配合物的分裂能、稳定化能概念2:掌握配合物的晶体场理论。
3;了解影响分裂能大小的因素)晶体场的对称性中心离子的电荷数,中心离子的电荷高,与配体作用强,大。
中心原子所在的周期数,对于相同的配体,作为中心的过渡元素所在的周期数大,相对大些。
(4)配体的影响,配体中配位原子的电负性越小,给电子能力强,配体的配位能力强,分裂能大。
4:重点掌握(1)配合物颜色的原因之一——d-d跃迁以及颜色与分裂能大小的关系;(2)高自旋与低自旋以及与磁矩的大小的关系。
第五节:配位化合物的稳定性1:熟悉影响配位化合物稳定性的因素(1)中心与配体的关系(2)螯合效应(3)中心的影响(4)配体的影响(5)反位效应(6)18电子规则。
第十章 配位化合物学习要点配合物、配合物价键理论、sp 、sp 3、dsp 2、sp3d2、d2sp3杂化轨道、外轨型、内轨型配合物、磁矩、晶体场理论、分裂能、晶体场稳定化能(CFSE )、螯合物、配位平衡学习指南配合物是配位化合物的简称。
配离子或配位分子是由中心原子提供价层空轨道,配体中的配原子提供孤对电子,以配位键结合而成的难解离的复杂结构单元。
它是由中心原子和配体组成的。
中心原子往往是过渡金属离子,配体一般分为单齿配体和多齿配体,配体中直接与中心原子配位的原子称为配原子。
配离子或配位分子中配原子的数目称为中心原子的配位数。
配合物顺、反异构体的理化性质不同。
配合物的名称有俗名、商品名和系统命名,系统命名法是配合物内外界之间服从一般无机化学命名原则,内界命名的先后顺序所遵循的一般原则是配体数—配体名称—合—中心原子名称(中心原子氧化数),不同配体按阴离子—中性分子—阳离子顺序排列。
配合物的价键理论认为:中心原子与配体之间以配位键相结合,成键过程中,中心原子提供的价层空轨道首先进行杂化,形成杂化空轨道,配合物的空间构型,取决于中心原子价层空轨道的杂化类型。
常见的杂化方式有sp 、sp 2、sp 3、dsp 2、sp 3d 2、d 2sp 3等。
配合物的内、外轨型,可通过配合物的磁矩测定,结合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结构来判断,进一步可推断中心原子价层空轨道的杂化类型、配合物的空间构型、磁性及定性说明部分配合物的稳定性。
配合物的晶体场理论把中心原子和配体都看成点电荷,中心原子和配体之间靠静电作用力相结合,并不形成共价键。
在晶体场的作用下,中心原子d 轨道发生能级分裂,分裂能的大小与配合物的空间构型、配体场强、中心原子所带的电荷数和它所属周期等因素有关。
对于d 4~d 7电子构型的中心原子,其配合物有高、低自旋之分。
根据晶体场稳定化能的相对大小可以比较相同类型配合物的稳定性。
晶体场理论还可以较好地解释配合物的颜色。
第十章配位化合物和配位-离解平衡习题解答:1. 给以下各配离子命名(略):⑴Zn(NH3);⑵Co(NH3)3Cl3;⑶FeF;⑷Ag(CN);⑸[Fe(CN)5NO2] 3-。
2. Al2S3受潮时发出一种腐败气味,写出该反应的平衡化学方程式并用软硬酸碱理论讨论之。
(略)3. 对下列各组中的物质两两比较,哪一个可能存在?如都能存在,哪一个稳定性更大?简述理由。
答:⑴ Na2SO4 >Cu2SO4硬亲硬⑵ AlI63- 不存在,AlF63-硬亲硬⑶ HgI42- > HgF42-软亲软⑷ PbI42-> PbCl42-软亲软4. 用晶体场理论解释,为什么ZnCl42- 和NiCl42- 为四面体构型,而PtCl42-和CuCl42- 为平面正方形构型?答: Zn2+为3d10, CFSE =0, 所以ZnCl42-四面体构型; Cu2+为3d9, 弱场条件下正方形场的CFSE 最大, 所以CuCl42- 为平面正方形构型.d8构型的中心离子, 在强场条件下均形成正方形, 在弱场条件下可形成四面体或正方形. Ni2+和Pt2+均为d8构型, 与相同配体结合时, Pt2+的分裂能大于Ni2+的分裂能,所以Pt2+的8个d电子成对, PtCl42-为正方形构型; Ni2+的分裂能较小于电子成对能,故NiCl42-为四面体构型.附:Acta Cryst. (1974). A30, 484-486 [ doi:10.1107/S0567739474001161 ] Relation entre la symétrie des groupements CuCl42-tétraédriques et les propriétés physiques descupritétrachlorures. I. Moment magnétique moyenJ. Lamotte-Brasseur et G. van den BosscheAbstract: For some crystals, the structures of which have already been determined, the flattening, D, of the CuCl42- tetrahedra has been estimated. The paramagnetic susceptibilities of many tetrachlorocuprates have been measured by the Faraday method. The mean magnetic moment decreases linearly as D increases, if D is greater than 0.2. From the known meanmagnetic moment, it is therefore possible to estimate the D value of the CuCl42- tetrahedron.5. 氯化铜溶液随浓度的增大,颜色由浅兰色变为绿色再变为土黄色。
配位化合物目录[隐藏]定义组成命名方法价键分类稳定性配位化合物(coordination compound)[编辑本段]定义简称配合物,为一类具有特征化学结构的化合物,由中心原子或离子(统称中心原子)和围绕它的称为配位体(简称配体)的分子或离子,完全或部分由配位键结合形成。
[编辑本段]组成配合物由中心原子、配位体和外界组成,例如硫酸四氨合铜(Ⅱ)分子式为〔Cu(NH3)4〕SO4,其中Cu2+是中心原子,NH3是配位体,SO4 2-是外界。
中心原子可以是带电的离子,如〔Cu(NH3)4〕SO4中的Cu2+,也可以是中性的原子,如四羰基镍〔Ni(CO)4〕中的Ni。
周期表中所有的金属元素都可作为中心原子,但以过渡金属最易形成配合物。
配位体可以是中性分子,如〔Cu (NH3)4〕SO4中的NH3,也可以是带电的离子,如亚铁氰化钾K4〔Fe(CN)6〕中的CN-。
与中心原子相结合的配位体的总个数称为配位数,例如K4〔Fe(CN)6〕中Fe2+的配位数是6 。
中心原子和配位体共同组成配位本体(又称内界),在配合物的分子式中,配位本体被括在方括弧内,如〔Cu(NH3)4〕SO4中,〔Cu(NH3)4〕2+就是配位本体。
它可以是中性分子,如〔Ni(CO)4〕;可以是阳离子,如[Cu(NH3)4〕2+ ;也可以是阴离子,如〔Fe(CN)6〕4-。
带电荷的配位本体称为配离子。
[编辑本段]命名方法①命名配离子时,配位体的名称放在前,中心原子名称放在后。
②配位体和中心原子的名称之间用“合”字相连[1]。
③中心原子为离子者,在金属离子的名称之后附加带圆括号的罗马数字,以表示离子的价态。
④配位数用中文数字在配位体名称之前。
⑤如果配合物中有多种配位体,则它们的排列次序为:阴离子配位体在前,中性分子配位体在后;无机配位体在前,有机配位体在后。
不同配位体的名称之间还要用中圆点分开。
根据以上规则,〔Cu(NH3)4〕SO4称硫酸四氨合铜(Ⅱ),〔Pt(NH3)2Cl2〕称二氯·二氨合铂(Ⅱ),K〔PtCl3(C2H4)〕称三氯·(乙烯)合铂(Ⅱ)酸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