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10 浮力-2021中考物理分类考点【名校、地市好题必刷】(解析版)
- 格式:docx
- 大小:1.57 MB
- 文档页数:19
2021年全国物理中考题分类汇编10—《浮力》一、单选题1.(2021·陕西省)如图所示,物理小组利用体积为170cm3的潜水艇模型(忽略进气、排气管的体积),探究潜水艇在水中如何实现上浮或下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ρ水=1.0×103kg/m3,取g=10N/kg)()A. 模型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1.7NB. 模型浸没后继续下沉的过程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不变C. 若要让悬浮的模型上浮应使模型中进水D. 潜水艇能上浮或下沉是通过改变自重实现的2.(2021·黑龙江省伊春市)质量相等的A、B两实心物块,密度之比ρA:ρB=3:2,分别放入足够多的水中,物块所受浮力分别为F A和F B,当两物块静止时所受浮力F A与F B之比不可能的是()A. 1:1B. 2:3C. ρ水:ρAD. ρ水:ρB3.(2021·山西省)如图是“寻梦”学习小组制作的潜水艇模型,通过胶管从烧瓶中吸气或向烧瓶中吹气,就可使烧瓶下沉或上浮。
若从烧瓶中吸气,使其从如图所示的位置下沉(胶管在水中的体积忽略不计)。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潜水艇”所受的浮力逐渐变小B. “潜水艇”排开水的重力保持不变C. “潜水艇”顶部受到水的压强保持不变D. “潜水艇”是通过改变浮力的大小来实现下沉的4.(2021·四川省广安市)如图所示,甲、乙、丙三个完全相同的烧杯中均装有适量的水,将质地均匀,且不吸水的a、b两实心体分别放入甲、乙烧杯中,当a、b静止时,a有五分之二的体积露出水面,b 悬浮于水中,此时两烧杯液面刚好相平。
若将b置于a上一起放入丙烧杯中,静止时a的上表面刚好与液面相平,整个过程中水均未溢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的密度是0.4×103kg/m3B. a、b的重力之比为5:3C. a、b的体积之比为5:2D. 图中,甲、乙烧杯对桌面的压力之比为3:25.(2021·四川省达州市)如图所示,底面积为100cm2的圆柱形容器置于水平桌面上,柱形物体被细线拉住静止在水中,该物体下表面受到的压力为22N,上表面受到的压力为10N;剪断细线物体静止后,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比剪断细线前减少了300Pa。
中考物理知识点专题总结—浮力(考前必看)一、思维导图二、知识点总结知识点一:浮力1.浮力: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叫浮力。
2.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就是浮力。
如图所示,浸没在液体中的立方体,左右两侧面,前后两侧面所受水的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彼此平衡。
而上、下两表面处的液体中不同深度,所受到的液体的压强不同,因受力面积相等,所以压力不相等。
下表面所受到的竖直向上的压力大于上表面所受到的竖直向下的压力,因而产生了浮力,所以浮力的方-F向下。
向总是竖直向上的,即F浮=F向上【微点拨】对浮力产生原因的说明(1)当物体上表面露出液面时,F向下=0,则F浮=F向上。
如:物体漂浮时,受到的浮力等于液体对它向上的压力。
(2)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不一定都受到浮力。
如:桥墩、拦河坝等因其下底面,故物体不受浮力作用。
可见产生同河床紧密黏合,水对它向上的压力F向上=0—F向下>0,即F向上>F向下。
当F向上=0或F向上≤F向下时,浮力的必要条件是:F浮=F向上物体不受浮力作用。
(3)同一物体浸没在液体的不同深度,所受的压力差不变,浮力不变。
(4)浮力的实质是液体对物体各个表面压力的合力。
因此,在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时,浮力和液体的压力不能同时考虑。
3.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是液(气)体。
4.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通过实验探究发现(控制变量法):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
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
【知识点详解】浮力的概念1.浮力的产生:液体具有流动性,在重力作用下,向容器壁、容器底流动而产生压力。
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容器底和容器壁也对液体产生一个反作用力,作用力反作用力在液体之间相互作用,就产生了压强。
压强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与深度成正比;同一水平面上,液体向各个方向产生的压强相同。
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下端挂有高为 12.5cm、横截面积为 100cm2 的柱形物块,将物块放入底面积为 500cm2,质量忽略不计的圆柱形容器中。
当物块浸入水中深度为 2cm,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8N,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1.2×103Pa。
现向容器中加水至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5N 时停止加水,已知弹簧的伸长与所受拉力成正比,当拉力为 1N 时弹簧伸长1cm。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柱形物块所受重力大小为 8NB.停止加水时水的深度为 15cmC.在此过程中向容器中加入水的质量为 2.7kgD.加水过程中水对容器底部增加的压力等于柱形物块变化的浮力2.如图,将装有适量水的小玻璃瓶瓶口向下,使其漂浮在大塑料瓶内的水面上,拧紧大瓶瓶盖,通过改变作用在大瓶侧面的压力大小,实现小瓶的浮与沉。
则()A.用力捏大瓶,小瓶能实现悬浮B.用力捏大瓶,小瓶内的气体密度变小C.盖上小瓶瓶盖,捏大瓶也能使小瓶下沉D.打开大瓶瓶盖,捏大瓶也能使小瓶下沉3.小强做鸡蛋在盐水中悬浮的实验时,先配制了半杯浓盐水并将鸡蛋放入杯中,静止时如图甲所示,然后逐渐向杯中添加清水,直至如图乙所示.在逐渐向杯中添加清水过程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鸡蛋受到的浮力不变B.盐水的密度变小C.盐水对烧杯底的压强逐渐变小D.盐水对烧杯底的压力逐渐变大4.把重5N、体积为0.6dm3的物体投入水中,若不计水的阻力,当物体静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上浮、F浮=6NB.物体悬浮、F浮=5NC.物体漂浮、F浮=5ND.物体沉在水底、F浮=6N5.水平桌面上有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甲容器内盛有适量的 A 液体,乙容器内盛有适量的 B 液体。
将同一个苹果先后放入甲、乙两个容器中,苹果静止后的浮沉状况及液体的深度如图所示。
下列对图中情景分析正确的是()A.A 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等于 B 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B.苹果排开 A 液体的重力小于苹果排开 B 液体的重力C.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大于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强D.苹果在 A 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于苹果在 B 液体中受到的浮力6.质量相等的甲、乙两个物体,它们的密度之比是2:1,将甲放入水中,乙放入酒精(ρ=0.8ⅹ103kg/m3)中静止时,它们受到的浮力之比为2:3,则甲物体的密度是A.0.6ⅹ103kg/m3B.0.8ⅹ103kg/m3C.1.2ⅹ103kg/m3D.1.5ⅹ103kg/m3 7.如图甲所示,均匀柱状石料在钢绳拉力的作用下从水面上方以0.5m/s的恒定速度下降,直至全部没入水中。
一、初中物理浮力类问题1.水平桌面上两个底面积相同的容器中,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
将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A 、B 分别放入两个容器中,静止时两球状态如图所示,B 球有一半体积露出液面,两容器内液面相平。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两小球所受浮力AB F F > B .两种液体的密度2ρρ=甲乙C .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甲乙p p >D .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12F F =甲乙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 .A 小球在甲中悬浮,B 小球在乙中漂浮,所受浮力等于各自自身重力,即A A F G =,B B F G =A 、B 两球完全相同,所以重力相等。
则A 、B 两球所受浮力相同,即A B F F =,故A 错误; B .根据浮水排F gV ρ=可得,A 小球在甲中悬浮,则A 所受浮力为A A F gV gV ρρ==甲甲排B 小球在乙中漂浮且有一半体积露出液面,则B 所受浮力为'B B 12F gV gV ρρ==排乙乙 由题意可知,A 、B 两球体积相等且所受浮力相等,即A B A BF F V V ==联立可得甲、乙液体密度的关系为12ρρ=甲乙,故B 错误; C . 由于两容器内液面相平,根据液p gh ρ=可得,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分别为p gh ρ=甲甲 p gh ρ=乙乙由上可知甲、乙液体的密度的关系是ρρ<甲乙所以<甲乙p p ,故C 错误;D .由于两容器底面积相同的,根据Fp S=可得,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分别为 F p S hS g ρ==甲甲甲 F p S hS g ρ==乙乙乙由上可知甲、乙液体的密度的关系是12ρρ=甲乙 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关系为12F F =甲乙,故D 正确。
故选D 。
2.某种材料制成的空心球漂浮在甲液体的液面上,但沉于乙液体中.利用这个信息可得( )A .该材料的密度一定小于甲液体的密度B .该材料的密度一定大于乙液体的密度C .该材料的密度一定等于甲液体的密度D .该材料的密度一定等于乙液体的密度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设该材料的密度为ρ,若ρ<ρ甲,空心球会漂浮在甲液体的液面上;若ρ>ρ甲,若球是实心的,球会下沉;若球是空心的,当球的整体密度小于甲液体的密度时,球会漂浮在甲液体的液面上;故A 、C 都错,∵空心球沉于乙液体中,∴ρ>ρ球>ρ乙,故B 正确,D 错。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使用!中考物理复习(通用版) 【浮力专题】(知识梳理+经典例题)知识梳理:要点一、浮力1.定义: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力,这个力就叫浮力。
2.施力物体: 液体或气体。
3.方向:竖直向上。
4.产生原因:液体对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
要点二、阿基米德原理1.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2.公式:F G gV ρ==浮排液排 要点诠释:1.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 、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2.阿基米德原理对浸没或部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适用。
3.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V V =排物,当物体部分浸在液体中时,V V <排物,(V V V =-露排物)。
4.阿基米德原理也适用于气体,其计算公式是:F gV ρ=浮气排 要点三、物体的浮沉条件1.物体的浮沉条件:浸没在水中的物体的浮沉决定于它受到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关系。
(1)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F gV ρ=浮液排,G V g ρ=物物; ①如果F G <浮物,物体下沉,ρρ>物液; ②如果F G >浮物,物体上浮,ρρ<物液; ③如果F G =浮物,物体悬浮,ρρ=物液。
(2)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F G =浮物 ,展开为:gV V g ρρ=液排物物, 因为:V V <排物, 所以:ρρ<物液。
(3)沉底的物体:F G F =-浮物支,所以:F G <浮物,ρρ>物液。
2.浮力的应用(1)轮船、气球、飞艇的浮沉原理——调节重力、浮力的关系:①要使密度大于水的物质做成的物体浮于水面可采用“空心”办法,增大体积从而增大浮力,使物体浮于水面,用钢铁做成轮船,就是根据这一道理。
②潜水艇靠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上浮和下潜。
当F 浮>G 时,潜水艇上浮;当水箱中充水时,自身重力增大,增大到F 浮=G 时,可悬浮于某一位置航行;水箱中再充水,至F 浮<G 时,则潜水艇下沉。
专题10浮力知识点一:浮力的产生1、浮力的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向上的力叫做浮力。
2、浮力的大小:F 浮=G -F 液(F 液为物体浸在液体中的示数),这种方法叫称重法。
3、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是液体(气体)。
4、浮力产生的原因:液(气)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即为浮力。
知识点二:阿基米德原理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
2、公式:F 浮=G 排=ρ液gV 排。
(1)“浸入”包括“全部浸入”,此时V 排=V 物和“部分浸入”,此时V 排<V 物。
(2)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3)由公式可知:当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V 排一定时,物体受到的浮力F 浮与液体的密度ρ液成正比;当在同一种液体中时,ρ液是一定的,物体受到的浮力F 浮与排开液体的体积V 排成正比;当同一物体漂浮在不同的液体上,F 浮一定,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V 排和液体的密度ρ液成反比。
(4)适用条件:液体(或气体)。
知识点三:物体的浮沉条件1.假设某物体浸没液体中处于静止状态,只受浮力和重力,其浮沉情况:上浮下沉悬浮漂浮沉底F 浮>G F 浮<G F 浮=G F 浮=G F 浮+N =G ρ液>ρ物ρ液<ρ物ρ液=ρ物ρ液>ρ物ρ液<ρ物V 排=V 物V 排=V 物V 排=V 物V 排<V 物V 排=V 物处于动态(运动状态不断改变),受非平衡力作用处于动态(运动状态不断改变),受非平衡力作用可以停留在液体任何深度处;处于静态,受平衡力作用是“上浮”过程的最终状态;处于平衡状态(运动状态不改变),受平衡力作用处于静态,受平衡力作用;是“下沉”过程的最终状态判断物体浮沉(状态)有两种方法:比较F 浮与G 的大小或比较ρ液与ρ物的大小。
知识点四:浮沉条件的应用1、轮船(1)工作原理:要使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必须把它做成空心的,使它能够排开更多的水。
10.1 浮力(考点解读)(解析版)1、浮力产生的原因(2)浮力的产生原因:物体下表面受到向上的压力大于物体上表面受到的向下的压力;(3)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是2、探究影响浮力大小因素的实验【实验目的、原理、方法】①实验目的: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②实验原理:F 浮=G-F 读;③实验方法:称重法、控制变量法。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水、盐水、细线、烧杯、小石块。
【器材作用】①弹簧测力计:测量拉力;②细线:连接实验器材;③小石块、金属块:实验对象;④水、盐水:改变液体密度;⑤烧杯:盛装液体。
【实验步骤】知识点讲解知识导航步骤①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石块在空气中的重力;步骤②把石块慢慢浸入水中,直至石块完全没入水中,并观察弹簧测力计读数变化;步骤③把水换成盐水,重复步骤②;步骤④把小石块换成金属块重复上面三个步骤;步骤⑤记录数据,整理器材。
【实验结论及应用】(1)浮力大小跟浸入液体(水)中的体积有关;(2)浸入液体中的体积一定时,浮力大小跟物体所在深度无关;(3)比较步骤二、三可知,浸入液体中的体积一定时,浮力大小跟液体密度有关,密度大的浮力大。
考点1 浮力产生的原因【典例1-1】下列图中没有受到浮力的物体是( )A .太空中的中国天和核心舱B .航行中的“辽宁号”航母C .飞行中的“歼20”战斗机D .下潜的“蛟龙号”潜水器【答案】A 。
【解答】解:A .太空中没有空气,故太空中的中国天和核心舱不受浮力,故A 符合题意;典例分析+变式训练B.航行中的“辽宁号”航母,能浮在海水面上,就是因为受到海水的浮力等于重力,故B不符合题意;C.飞行中的“歼20”战斗机,受到空气的浮力,故C不符合题意;D.下潜的“蛟龙号”潜水器,受到水的浮力,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典例1-2】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
图甲是航天员王亚平在空间站做的乒乓球浮力消失实验,图乙为某物理老师做的浮力实验。
XX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章浮力知识点自古以来学习知识的人,都离不开一个“苦”字,所以我们要好八年级下册的物理知识点。
以下是 ___为大家的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希望你们喜欢。
一、浮力1:浮力:一切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
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施力物体:液(气)体二、阿基米德原理1. 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2. 方向:竖直向上3. 阿基米德原理公式:下册知识点总结三、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物体运动状态物体运动方向力的关系V排与V物密度关系下沉向下F浮< G物V排=V物ρ物<ρ液悬浮静止在液体内部 F浮= G物ρ物=ρ液上浮向上F浮> G物ρ物>ρ液漂浮静止在液体表面F浮= G物V排物ρ物>ρ液4.从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浮力的只于液体的密度、物体排液的体积(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与物体的形状、密度、质量、体积、及在液体的深度、运动状态无关。
10.3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应用:1.浮力的应用1)轮船是采用空心的方法来增大浮力的。
轮船的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
轮船从河里驶入海里,由于水的密度变大,轮船浸入水的体积会变小,所以会上浮一些,但是受到的浮力不变(始终等于轮船所受的重力)。
2)艇是靠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上浮或下潜。
3)气球和飞艇是靠充入密度小于的气体来改变浮力。
4)密度计是漂浮在液面上来工作的,它的刻度是“上小下大”。
2、浮力的计算:1)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2)称量法:F浮=G物-F拉(当题目中出现弹簧测力计条件时,一般选用此方法)3)漂浮悬浮法:F浮=G物4)阿基米德法:F浮=G排=ρ液gV排(当题目中出现体积条件时,一般选用此方法)固体的压力和压强1、压力:⑴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考点10 浮力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2021·山东济南市·八年级期中)下列情境中没有受到浮力的物体是( )A .下潜的蛟龙号B .航行的辽宁舰C .上升的热气球D .遨游的天宫一号2.(2021·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如图所示,将鸡蛋浸入容器里的盐水中,鸡蛋所受浮力的施力物体是( )A .盐水B .鸡蛋C .容器D .地球3.(2021·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赛龙舟是我国民间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比赛前,龙舟静止在湖面上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该浮力的施力物体是( )A .人B .龙舟C .湖水D .船桨4.(2021·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一个盛满水的溢水杯对桌面的压力为20N ,将一重物挂在测力计上从高处缓慢放入溢水杯中,直至重物完全浸入水中,但不触底。
如图所示,是测力计的示数关于时间的图象,则最终物体所受浮力F 浮以及溢水杯对桌面压力F 压大小分别是( )A .4N F =浮 25N F =压B .6N F =浮 16N F =压C .4N F =浮 24N F =压D .6N F =浮 20N F =压5.(2021·重庆市凤鸣山中学九年级月考)2020年4月23日,海斗一号潜水器搭乘探索一号科考船奔赴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完成了首次万米海试与实验性应用任务,刷新了中国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记录,假设海水的密度不变,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将海斗一号潜水器从探索一号科考船上,放入海中后,科考船受到的浮力将变小B.海斗一号潜水器没入水中后继续下潜,其浮力增大C.海斗一号潜水器在下潜的过程中,底部受到的海水压力不变D.若探索一号科考船从海水中驶入江水中,由于浮力变大,船体会下沉一些6.(2021·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小明制作了一只长12cm、宽5cm的小纸船,如图甲,图乙是按图甲所示箭头方向观察到的船的主视图,现让纸船漂浮在水面上,向船内轻轻放入目前我们常用的一元硬币,估测纸船最多能承载的硬币数目最接近于()A.15枚B.35枚C.55枚D.75枚7.(2021·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如图所示,将木球浸入装有盐水的杯子中,木球所受浮力的施力物体是()A.地球B.木球C.盐水D.杯子8.(2021·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如图所示,一个半球形物体重为100N,浸没在水中,受到水向下的压力40N,半球受到水施加的浮力为80N,则半球便受到水向上的压力为()A.40N B.60N C.80N D.120N9.(2021·山东济南市·八年级期中)甲、乙、丙、丁是四个体积、形状相同而材料不同的小球,把它们投入水中静止后的情况如图所示。
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m﹣V图象,用这两种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实心小球,并将其放入水中。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若甲、乙物质质量相等,则实心小球将沉入水底B.若甲、乙物质体积相等,则实心小球静止时漂浮于水面C.若实心小球悬浮在水中,则甲、乙物质体积比为5∶3D.若实心小球悬浮在水中,则甲、乙物质质量比为3∶22.如图所示,在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中装有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将体积相等的实心小球1、2、3 分别放入两个容器中,放入小球后两个容器中的液面高度相同,且 1、3 两球排开液体体积相同,2 球在甲液体中悬浮,在乙液体中下沉。
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1、3 两球所受的浮力相等B.甲液体比乙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大C.三个小球中密度最小的是 2 球D.把 1、3 两球对调,1 球在乙液体中不会下沉3.边长为0.1m的正方体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时,有五分之二的体积露出水面,如图甲所示。
将木块截去一部分后,再用少许粘合剂(其质量和体积忽略不计)固定上与截去部分体积相同的合金材料后,投人某种液体中仍漂浮,如图乙所示,此时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压强为1×103Pa,合金材料的密度2.6×103kg/m3,g取10N/kg。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①木块的密度是0.6×103kg/m3②木块被截去部分的体积为2×10-4m3③乙图中木块和合金材料受到的浮力为10N④合金材料受到的重力为4NA.只有①②③正确 B.只有①②④正确C.①②③④都正确D.只有①③④正确4.如图所示,一铅块用细线挂在一个充气的小气球的下面,把它放入水中某处恰好处于静止状态,如果从底部缓慢放出一些水,则铅块及气球()A.仍能静止B.向下运动C.向上运动D.静止、向上或向下运动都有可能5.将一小球放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当其静止后有36g水溢出,再将其捞出擦干后轻轻放入盛满酒精的溢水杯中,当其静止后有32g酒精溢出,(ρ酒精=0.8⨯103kg/m3,g取10N/kg)下列说法中()①小球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0.36N②小球在水中一定漂浮③小球在酒精中一定下沉④小球的密度为1.125⨯103kg/m3A.只有①正确B.只有②③正确C.只有①②③正确D.①②③④都正确6.如图所示,轻质弹簧的下端固定在容器底部,上端与物体A连接,现向容器内注水,当水的深度为h时,弹簧长度恰好为原长,此时物体A有13的体积露出水面,已知物体A体积为V,容器内部底面积为S,水的密度为ρ水,下列计算结果正确的是A.物体A受到的重力G A=13ρ水gVB.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23ρ水ghSC.物体A的密度为ρA=13ρ水D.若向容器中缓慢加水直到A浸没水中,则弹簧对A的拉力F′=13ρ水gV7.水平桌面上有甲、乙两个相同的溢水杯,装满不同密度的液体。
山东省东营市中考物理知识要点第十章浮力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山东省东营市中考物理知识要点第十章浮力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山东省东营市中考物理知识要点第十章浮力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十章 浮力第一节 浮力1、浮力:浸入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竖直向上“托”的力,叫浮力。
图1 图2 图3观察上图1是测石块重力的,第2个图是把石块浸没在液体中时的情景,测力计的示数变小,第3个图是在第1图时用手向上托石块,也可以使测力计的示数减小到图2位置,也就是说:液体对石块的作用效果和手对石块向上托的效果一样。
2、说明:浸入的意思是物体的一部分浸在液面以下或物体浸没在液体中。
可以理解为部分浸...入.或浸没..。
(浸没是指物体全部浸入)★ 3、漂浮的物体静止在液面上,只受重力和浮力,它们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F浮=G,方向相反,由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知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
4、一切..(范围)浸入(条件)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浮力(结果).★ 5、弹簧测力计测浮力的方法:(1)、对于放入液体中最终漂浮的物体,由上面第3知,F浮=G,所以,测出物体所受的重力就可以确定浮力的大小。
(2)、对于放入液体中会下沉的物体,测浮力可分为两步: (观察右图)a 、测出物体受到的重力G ;b、将物体浸在液体中,静止时,测出物体受到的拉力F 。
此时,F、G 、F 浮三力平衡,F 浮=G-F6、浮力产生的原因: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下表面受到向上的压力F向上,上表面受到向下的压力F向下,向上和向下这两个压力差就是液体对浸入物体的浮力,F浮=F向上-F向下;前后和左右侧面,随着深度的增加,压强越来越大,都是平衡力,全部抵消了,相当于不受力。
一、初中物理浮力类问题1.如图所示是“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几个实验情景。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
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 .物体A 在水中的浮力为1F F -B .物体A 的体积为1F F g ρ-水C .物体A 的密度为1FF F ρ-水 D .盐水的密度为12F F F F ρ--水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 .由前两个图可知物体A 在水中的浮力1=F F F -水浮故A 正确,不符合题意; B .由浮力公式得1A =F F F V V ggρρ-==水浮排水水 故B 正确,不符合题意; C .由密度公式得A 11F m F g F F V F F gρρρ===--水水故C 正确,不符合题意; D .物体A 在盐水中受到的浮力为2F F gV ρ-=盐水排22211==F F F F F F F F gV F F ggρρρ---=--盐水水排水 故D 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
2.某种材料制成的空心球漂浮在甲液体的液面上,但沉于乙液体中.利用这个信息可得( )A .该材料的密度一定小于甲液体的密度B .该材料的密度一定大于乙液体的密度C .该材料的密度一定等于甲液体的密度D .该材料的密度一定等于乙液体的密度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设该材料的密度为ρ,若ρ<ρ甲,空心球会漂浮在甲液体的液面上;若ρ>ρ甲,若球是实心的,球会下沉;若球是空心的,当球的整体密度小于甲液体的密度时,球会漂浮在甲液体的液面上;故A 、C 都错,∵空心球沉于乙液体中,∴ρ>ρ球>ρ乙,故B 正确,D 错。
故选B 。
3.在水平桌面上有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两个烧杯内分别盛满密度为ρ甲和ρ乙的两种液体,把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轻轻地放入甲、乙烧杯内,静止时如图所示,烧杯对桌面的压强分别为p 甲和p 乙,小球所受浮力分别为F 甲和F 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F F =甲乙B .ρρ甲乙>C .p p =甲乙D .F F <甲乙【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D .由图可知,小球在甲中漂浮,则F 甲=G ,在乙中下沉,则F 乙<G ,又因为两球完全相同,所以F 甲>F 乙,故AD 错误;B .由图可知,小球在甲中漂浮,则ρ球<ρ甲,在乙中下沉,则ρ球>ρ乙,所以ρ甲>ρ乙,故B 正确;C .烧杯对桌面的压力等于烧杯、烧杯内液体和小球的总重力,由图知,甲、乙液体体积开始时相同,放入小球后甲中漂浮、乙中下沉,乙中溢出的液体多,故甲烧杯内剩余液体的体积大于乙烧杯内液体的体积,又知ρ甲>ρ乙,根据m =ρV 和G =mg 可知甲烧杯内液体的重力大于乙烧杯内的重力,又因为两烧杯、两小球的重力均相等,故甲杯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大于乙杯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又因为烧杯的底面积相等,根据Fp S=可知,甲杯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大于乙杯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即p 甲>p 乙,故C 错误。
第十章浮力(高频考点精讲)考点01 浮力【高频考点精讲】一、浮力1、定义: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托起的力,这个力叫做浮力。
2、方向:竖直向上,与重力方向相反。
3、产生原因: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其上、下表面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的压力不同,存在压力差。
二、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1、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2、实验结论: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
3、注意事项: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与深度无关。
【热点题型精练1.下列物体中,不受浮力作用的是( )A.在水中下沉的铁块B.在水中的桥墩C.浮在水面上的轮船D.空中上升的气球解:ACD、在水中下沉的铁块、浮在水面上的轮船、空中上升的气球,都受到液体或气体向上的压力,由浮力的产生原因可知,它们都受到浮力作用,故ACD不符合题意;B、桥墩由于底面埋在地下,其底面不与水接触,因此桥墩没有受到水对其向上的压力,则桥墩不受浮力作用,故B符合题意;答案:B。
2.如图所示,装有水的容器静止放在水平桌面上,正方体物块M悬浮在水中,其上表面与水面平行,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M上、下表面受到水压力的合力大于M受到的浮力B.M上、下表面受到水压力的合力大小等于M受到的重力大小C.M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力大于M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D.M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力和M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解:AB、正方体物块M悬浮在水中,则F浮=G,其上表面与水面平行,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可知,M上、下表面受到水压力的合力大小F合=F浮,所以F合=F下﹣F上=F浮=G,故A错误,B正确;CD、由图知,M上表面所处的深度较小,根据p=ρgh可知,M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强小于M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而上下表面的面积相同,则由F=pS可知,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力小于M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所以,M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力和M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不是一对平衡力,故CD错误;答案:B。
第十章 浮力【综合备课】2021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1.了解:浮力产生的原理。
2.会:进行浮力的相关计算。
3.理解: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用排水量法计算沉浮问题。
4.掌握: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相关计算;影响浮力大小因素的实验探究。
5.认识: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知识点一:浮力1.浮力: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 的力叫浮力。
2.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是 。
3.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 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就是浮力。
4.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通过实验探究发现(控制变量法):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浸在液体中的 和液体的 有关。
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
★知识点二:阿基米德原理1. 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 的液体受到的 。
2. 公式表示:g V G F 排液排浮ρ==;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 和物体排开液体的 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 、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3. 适用条件:液体(或气体) ★知识点三:物体沉浮的条件 ★物体沉浮的条件1.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 和 。
2.示意图:重力与浮力的关系如图所示:如图所示,(1)当G F 〉浮时,物体上浮;物液ρρ〉。
当G =浮F 时,物体悬浮;物液ρρ=。
当G F 〈浮时,物体下沉;物液ρρ〈。
当G =浮F (物体未完全浸没液体)时,物体漂浮;物液ρρ〉。
3. 说明:(1) 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小块都悬浮(或漂浮)(2)物体漂浮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若露出体积为物体总体积的31,则物体密度为32ρ。
(3) 悬浮与漂浮的比较:相同点: 物浮G F =;不同点:悬浮时,物液ρρ=,物排V V =;漂浮时,物液ρρ〉,物排V V 〈。
(4)判断物体浮沉(状态)有两种方法:比较浮F 与G 或比较液ρ与物ρ。
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放有上下两部分均为柱形的薄壁容器,上下两部分的横截面积分别为S 1、S 2。
质量为m 的木球通过细线与容器底部相连,细线受到的拉力为F ,此时容器中水深为h (水的密度为ρ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木球的密度为0mg mg Fρ- B .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力为ρ0S 1hgC .剪断细线,待木球静止后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变化了21S F S D .剪断细线,待木球静止后水的深度减小了02F gS ρ 2.如图所示,底面积为50cm 2、高为13cm 、质量为100g 的平底圆柱形容器(厚度不计),将一个质量为250g 、体积为200cm 3的实心小球置于水平桌面上,放入小球之前容器内水的深度为10cm ,将小球放入水中静止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1400PaB .小球受到的浮力为2.5NC .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5ND .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1600Pa3.一个质量为3kg 、底面积为100 cm 2、装有20 cm 深的水的圆柱形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的厚度忽略不计.A 、B 是由密度不同的材料制成的两实心物块,已知A 物块的体积是B 物块体积的2倍.当把A 、B 两物块用细线相连放入水中时,两物块恰好悬浮,且没有水溢出,如图所示,现剪断细线,稳定后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变化了50 Pa ,物块A 有1/4体积露出水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物体体积为 50cm3B.B物体密度为3×103kg/m3C.物体A、B放入后,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5.3×103PaD.细线剪断待B静止后,B对容器底的压力为1.4N4.已知甲、乙两个实心球密度之比为ρ甲∶ρ乙=1∶2,体积之比V甲∶V乙=2∶3,放入足够深的某种液体自由静止后,所受浮力之比为F甲∶F乙=2∶5,则此两个物体在该液体中自由静止时所处的状态是()A.甲、乙都漂浮在液面上B.甲漂浮,乙沉底C.甲、乙都沉底D.甲悬浮在液体中,乙沉底5.如图所示是“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几个实验情景实验甲、丙和丁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4.0N、2.8N和2.5N.若盐水的密度为1.2×103kg/m3,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实验丙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比乙中小0.5NB.物体A的密度为3.2×103kg/m3C.实验丁中,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力等于0.3ND.实验乙中,物体A受到的拉力为10N6.一个重20N的金属块,在盛水的容器中静止,用弹簧测力计去拉金属块,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N,那么此时金属块受到的浮力是()A.20N B.16N C.4N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7.质量相等的甲、乙两个物体,它们的密度之比是2:1,将甲放入水中,乙放入酒精(ρ=0.8ⅹ103kg/m3)中静止时,它们受到的浮力之比为2:3,则甲物体的密度是A.0.6ⅹ103kg/m3B.0.8ⅹ103kg/m3C.1.2ⅹ103kg/m3D.1.5ⅹ103kg/m3 8.在盛满不同液体的相同的溢水杯中,放入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如图所示。
考点10 浮力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2021·山东济南市·八年级期中)下列情境中没有受到浮力的物体是()A.下潜的蛟龙号B.航行的辽宁舰C.上升的热气球D.遨游的天宫一号【答案】D【详解】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都会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的作用。
A.下潜的蛟龙号,受到液体施加的竖直向上的浮力的作用,故A不符合题意;B.航行的辽宁舰,受到液体施加的竖直向上的浮力的作用,故B不符合题意;C.上升的热气球,受到空气施加的竖直向上的浮力的作用,故C不符合题意;D.遨游的天宫一号,在真空中,没有受到浮力的作用,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2021·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如图所示,将鸡蛋浸入容器里的盐水中,鸡蛋所受浮力的施力物体是()A.盐水B.鸡蛋C.容器D.地球【答案】A【详解】浸入盐水中的鸡蛋,会受到盐水对鸡蛋上下表面的压力差,这个压力差就是浮力,故浮力的施力物体是盐水。
故选A。
3.(2021·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赛龙舟是我国民间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比赛前,龙舟静止在湖面上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该浮力的施力物体是()A.人B.龙舟C.湖水D.船桨【答案】C 【详解】漂浮在水面上的龙舟受到两个力的作用:重力和浮力,其中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浮力的施力物体是湖水。
故选C 。
4.(2021·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一个盛满水的溢水杯对桌面的压力为20N ,将一重物挂在测力计上从高处缓慢放入溢水杯中,直至重物完全浸入水中,但不触底。
如图所示,是测力计的示数关于时间的图象,则最终物体所受浮力F 浮以及溢水杯对桌面压力F 压大小分别是( )A .4N F =浮 25N F =压B .6N F =浮 16N F =压C .4N F =浮 24N F =压D .6N F =浮 20N F =压【答案】D 【详解】由图知重物浸没水中前的拉力为110N F =此时拉力等于重物的重力,重物浸没水中后的拉力为24N F =根据称重法测浮力可知,重物受到的浮力1210N-4N=6N F F F =-=浮重物浸没在水中后,水面高度不变,根据p gh ρ=知水对杯底的压强不变,根据F pS =可知,水对杯底的压力不变,溢水杯的重力不变;因溢水杯对桌面的压力等于水对溢水杯底的压力与溢水杯的重力之和,所以溢水杯对桌面的压力不变,即F20N压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5.(2021·重庆市凤鸣山中学九年级月考)2020年4月23日,海斗一号潜水器搭乘探索一号科考船奔赴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完成了首次万米海试与实验性应用任务,刷新了中国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记录,假设海水的密度不变,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将海斗一号潜水器从探索一号科考船上,放入海中后,科考船受到的浮力将变小B.海斗一号潜水器没入水中后继续下潜,其浮力增大C.海斗一号潜水器在下潜的过程中,底部受到的海水压力不变D.若探索一号科考船从海水中驶入江水中,由于浮力变大,船体会下沉一些【答案】A【详解】A.探索一号科考船处于漂浮状态,所受浮力大小等于其重力大小,现将海斗一号潜水器放入海中,探索一号科考船整体重力变小,浮力将变小,A正确;B.海斗一号潜水器没入水中后,所受浮力等于排开水的重力,而排开水的重力保持不变,继续下潜,其浮力不变,B错误;C.海斗一号潜水器在下潜的过程中,底部受到的压强变大,受到海水压力变大,C错误;D.探索一号科考船从海水中驶入江水中,由于都是漂浮状态,浮力等于重力,大小不变,D错误。
故选A。
6.(2021·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小明制作了一只长12cm、宽5cm的小纸船,如图甲,图乙是按图甲所示箭头方向观察到的船的主视图,现让纸船漂浮在水面上,向船内轻轻放入目前我们常用的一元硬币,估测纸船最多能承载的硬币数目最接近于()A .15枚B .35枚C .55枚D .75枚【答案】D 【详解】由图可知,纸船的高度约为其长度的一半,所以纸船高约6cm ;纸船在水面上漂浮,其排开水的体积最大值接近船的体积34312cm 5cm 6cm 360cm 3.610m V V -==⨯⨯==⨯排船纸船排开水的体积达到最大值时,受到的浮力最大33431.010kg/m 10N/kg 3.610m 3.6N F gV ρ-==⨯⨯⨯⨯=浮水排纸船漂浮,其受到的浮力等于船和硬币的总重力,由于纸船的重力很小可忽略不计,故纸船受到的浮力近似等于硬币的总重力3.6N G F ==浮总一枚一元硬币的质量约为5g ,其重力3510kg 10N/kg 0.05N G mg -==⨯⨯=纸船最多能承载的硬币数目3.6N720.05NG n G ===总 故选D 。
7.(2021·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如图所示,将木球浸入装有盐水的杯子中,木球所受浮力的施力物体是( )A.地球B.木球C.盐水D.杯子【答案】C【详解】浸在流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浮力的施力物体是流体。
因此是盐水对木球施加了浮力。
选项A、B、D不符合题意,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8.(2021·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如图所示,一个半球形物体重为100N,浸没在水中,受到水向下的压力40N,半球受到水施加的浮力为80N,则半球便受到水向上的压力为()A.40N B.60N C.80N D.120N【答案】D【详解】浮力的实质是半球物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差,半球受到的水向上的压力F上=F浮+F下=80N+40N=120N故选D。
9.(2021·山东济南市·八年级期中)甲、乙、丙、丁是四个体积、形状相同而材料不同的小球,把它们投入水中静止后的情况如图所示。
它们之中所受浮力最小的是()A.甲B.乙C.丙D.丁【答案】A【详解】根据题意知道,四个小球的体积相同,由图知道,四个球排开水的体积关系V甲排<V乙排<V丙排=V丁排由F浮=ρ水V排g知道,四个球受到的浮力关系F甲<F乙<F丙=F丁所以,所受浮力最小的是甲。
故选A。
10.(2021·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如图所示,体积相同、形状不同的铅球、铁板和铝块,浸没在水中不同深度的地方,则()A.铝块受到的浮力大,因为它浸入液体中的深度大B.铅球受到的浮力大,因为它的密度大C.铁板受到的浮力大,因为它的面积大D.铅球、铁板、铝块受到的浮力一样大【答案】D【详解】因相同体积的铁板、铅球、铜块,它们在同一液体中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由阿基米德原理可得,它们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一样大。
故选D。
11.(2021·江苏九年级专题练习)用图中实验装置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当物块浸入溢水杯时,水会流入空桶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前溢水杯未装满水,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B.物块从接触液面至浸入水中任一位置,两侧弹簧秤变化量总相等C.物块浸入水中越深,左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越大D.通过计算可知实验所用物块的密度为1.5×103千克/米3【答案】B【详解】A.物体放入水中前,溢水杯应该是满水的,否则小桶内所盛的水将小于物体排开水的体积。
所以应该在溢水杯中倒满水,故A错误;B.根据称重法可知:左边的弹簧秤示数F=G﹣F浮则弹簧秤变化量F=F浮右边的弹簧秤示数F′=G桶+G排则弹簧秤变化量△F′=G排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F浮=G排所以物块从接触液面至浸入水中任一位置,两侧弹簧秤变化量总相等;故B正确;C.左侧实验中,在物块完全浸没水中前,随着物块浸入水中深度的增加,排开水的体积增大,溢出去的水增多,故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大;物块完全浸没水中,排开水的体积不变,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再变化,故C错误;D.由测力计的示数可知,物体的重力G=2N物体的质量m=Gg=2N10N/kg=0.2kg物体浸没水中后的浮力F浮=G﹣G′=2N﹣1N=1N 由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水gV排可得,物体的体积V =V 排=F g ρ浮水=331N1.010kg/m 10N/kg⨯⨯=4110⨯﹣m 3 物体的密度ρ=m V =430.2kg110m-⨯=2×103kg/m 3 故D 错误。
故选B 。
12.(2021·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小明有一正立方体金属块,他将金属块浸没在某种液体中,如图甲所示,在将金属块缓慢从液体中竖直提出来的过程中,画出了测力计读数F 随提起高度h 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则( )A .金属块密度为334.410kg/m ⨯B .桶内液体密度为2.5g/cm 3C .正方体提出水面过程中,容器对桌面的压强是不变D .正方体上表面接触液面至完全拉出的过程,正方体移动8cm 【答案】A 【详解】A .由图乙可知,金属块的边长为2cm ,故正方体金属块的体积3-632cm 2cm 2cm=8cm =810m V =⨯⨯⨯金属块的密度33-630.35N10N/kg = 4.410kg /m810m G m g V V ρ==≈⨯⨯ 故A 符合题意; B .桶内液体密度33-630.35N 0.25N==1250kg /m =1.25g /cm 10N/kg 810mF G F gV gV ρ--==⨯⨯浮示液排排 故B 不符合题意;C .正方体提出水面过程中,浮力减小,对水的压力减小,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减小,压强也减小,故C 不符合题意;D .正方体上表面接触液面至完全拉出的过程,正方体移动的距离为自身的边长,也就是2cm ,故D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
13.(2021·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2020年4月23日,“雪龙”号考察船圆满完成历时198天的南极考察任务,返回上海码头落锚。
在铁链拉着铁锚缓慢放入水中时,经历了如图所示三种情况:图甲中铁锚部分浸入水中;图乙中铁锚完全浸没水中但未触底;图丙中铁锚沉底。
三种情况下船身受到的浮力大小分别为F 甲、F乙、F 丙,它们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 .F 甲=F 乙=F 丙B .F 甲>F 乙=F 丙C .F 甲>F 乙>F 丙D .F 甲<F 乙<F 丙【答案】C 【详解】考察船和铁锚为一个整体,考察船和铁锚的总重力为G ,图甲中铁锚部分浸入水中;考察船和铁锚受力情况是:重力G 、船身受到的浮力F 甲、铁锚受到的浮力F 浮1;由于考察船是处于漂浮状态,根据物体受力平衡可知:F 甲+F 浮1=G;所以,F 甲=G ﹣F 浮1;图乙中铁锚完全浸没水中但未触底;考察船和铁锚受力情况是:重力G 、船身受到的浮力F 乙、铁锚受到的浮力F 浮2,由于考察船时处于漂浮状态,根据物体受力平衡可知:F 乙+F 浮2=G ;所以,F乙=G﹣F浮2;图丙中由于铁锚沉底,则铁锚受到支持力的作用,所以,考察船和铁锚受力情况是:重力G、船身受到的浮力F乙、铁锚受到的浮力F浮3、支持力F支持,根据受力平衡可知:F丙+F浮3+F支持=G;所以F丙=G﹣F浮3﹣F支持;由于图甲铁锚部分浸入水中;图乙和图丙中铁锚完全浸没水中,则:铁锚排开水的体积V排1<V排2=V排3=V铁锚,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F浮1<F浮2=F浮3,所以,F甲>F乙>F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