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胆道镜临床应用160例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4
经T管窦道纤维胆道镜取石术的临床应用摘要目的:探讨经t管窦道纤维胆道镜取石术在临床的应用。
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4年4月~2007年5月应用纤维胆道镜经t管瘘道治疗胆道术后残余结石72例临床资料。
结果:全组72例患者中69例均治愈,治愈率95.83%;每例患者取石次数为1~6次,平均为2.83次;治疗期间并发胆道出血1例,胆管炎2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
结论:纤维胆道镜取石安全有效,创伤小,并发症少,是当前治疗胆道术后残余结石最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胆道手术残余结石胆道镜取石2004年4月~2007年5月,我院用日产olympuschp2oq胆道镜及与之配套的取石网、活检钳、冲水管等治疗胆道手术后残留结石患者72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和方法临床资料:本组男40例,女32例;年龄21~71岁,平均41.8岁。
全部病例胆道术后经t管造影或b超、ct检查证实均存在结石。
肝内胆管结石51例,其中左肝管23例,右肝管28例;ⅰ、ⅱ级胆管结石31例,ⅲ、ⅳ级胆管结石20例。
肝外胆管结石21例,其中肝总胆管及胆总管上段13例,胆总管末端8例。
胆道术后6周,用纤维胆道镜经t管窦道取石,共行取石204次。
方法:日本olympuschp2oq型纤维胆道镜术后经t管瘘道取石,一般在t管引流术6周后进行。
全组病例于取石前常规检查血常规及凝血功能。
不需麻醉,常规上腹部皮肤消毒,铺无菌巾、拔出t管后经t管瘘道置入胆道镜,遵循见腔进镜原则,观察瘘道及肝内外胆管情况,明确胆结石分布、数量、性状等基本情况后,以取石网篮逐一套取或活检钳挖沟蚕蚀,并通过调节灌注水压冲洗及网篮快速提拉等方法清除较小结石,结石碎片可经oddi氏开口冲入十二指肠。
术毕置入与t管瘘道口径相当的乳胶管引流减压,并外固定。
开放引流胆汁24小时后可试夹管,1周后行b超检查,确认无结石后拔管。
结果全组72例患者中69例均治愈,经胆管造影及b超复查证实无结石残留,治愈率达到95.83%。
胆道镜的临床应用体会
胆道镜是一种内窥镜检查技术,主要用于检查胆道系统的疾病。
它可以通过口腔或鼻腔插入一根柔软的管子,进入胆道系统进行检查。
胆道镜的临床应用非常广泛,可以用于诊断和治疗多种胆道系统疾病。
胆道镜可以用于诊断胆道系统的疾病。
通过胆道镜检查,医生可以观察到胆道系统的内部情况,包括胆囊、胆管、肝脏等部位。
这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疾病的类型和程度,如胆囊炎、胆管结石、胆管狭窄等。
同时,胆道镜还可以进行组织活检,获取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查,以确定疾病的性质和严重程度。
胆道镜还可以用于治疗胆道系统疾病。
在胆道镜检查过程中,医生可以通过胆道镜插入一些治疗性的器械,如取石篮、扩张球囊等,进行治疗。
例如,对于胆管结石,医生可以通过胆道镜插入取石篮,将结石取出;对于胆管狭窄,医生可以通过胆道镜插入扩张球囊,扩张狭窄部位,以恢复胆道通畅。
胆道镜还可以用于胆道系统手术。
通过胆道镜,医生可以进行胆囊切除、胆管探查、胆管切开引流等手术。
这种微创手术方式可以减少手术创伤和恢复时间,对于患者来说是一种较为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式。
胆道镜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可以用于诊断、治疗和手术
等多种用途。
它具有微创、准确、安全等优点,对于胆道系统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术中纤维胆道镜(1)纤维胆道镜及其附件以40%甲醛气密闭24小时进行消毒。
胆镜消毒后,以盐水纱布拭净。
调整好冷光源高度,备好冲洗装置系统(普通吊瓶装消毒生理盐水)。
(2)一般先检视近段胆管,左右肝管,二、三级肝管,有时可达四级肝管,退镜时检查左右肝管汇合处,肝总管及胆囊管口。
在窥镜下看清胆管内有结石后,再插入取石篮取出结石。
而后,再检查胆总管远端,直至看清楚乏特壶腹为止。
由胆道镜看到的壶腹括约肌部,半数呈放射状,其他为鱼嘴状、三角形和无定型。
放射状壶腹开口较干净,炎症较轻,纤维胆道镜容易通过。
胆道冲洗,以便冲净胆道中的胆汁、胆泥、血液等,利于窥视病变,冲洗水压不宜过高,否则易引起胆道感染,一般以20cmH2O压力即可;或将盐水吊瓶悬高于病人1m即可。
胆道镜检查后,于胆总管内置粗T形管引流(22-24号乳胶管),长臂与胆总管垂直,经腹壁戳孔通出,使T形管瘘道粗、直、短,有助于以后需要时行胆道镜检查取石操作。
二、经T形管窦道纤维胆道镜检查(1)采用窦道内和胆道内局部表面麻醉,用2%利多卡因一交5-10ml,加0.1%肾上腺素0.1ml.(2)用手术粘合薄膜,贴在窦道右侧,再将病人向右倾斜5°-10°,以防止向胆道灌注的生理盐水由窦道流出,浸湿病人衣褥。
(3)拔T形管,操作野消毒、铺巾。
(4)在无菌条件下,将胆道镜慢慢插入窦道,能见到呈暗红色的肉芽创面,到达胆总管后,色呈淡红。
先探视无结石端,后探察结石端。
检视上端时,先肝内胆管,后肝外胆管,逐级分支按序检查,着重了解胆管腔有无扩张、狭窄、炎症、残石、虫体、纤维素、肉芽肿及肿瘤等病变,同时注意胆汁粘稠度及混浊度,估计瘘道、胆管内腔及结石直径、性质,分别采用异物篮网取、狭窄扩张、炎症引流等治疗方法。
(5)操作过程中,向胆道持续滴注生理盐水(500ml中含庆大霉素8万U,以充盈胆管腔,保持视野清晰。
(6)确定结石位置后,将结石置于胆道镜视野左下角,使结石与镜面保持约1cm的距离,以免结石挡住视野。
纤维胆道镜在胆总管探查术中应用127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纤维胆道镜在胆总管探查术中的作用。
方法应用纤维胆道镜技术诊断治疗胆道疾病127例。
结果经胆道镜术中肿瘤诊断4例,发现十二指肠损伤3例,发现并处理术中残余结石9例。
结论胆道镜在胆总管探查术中应用有效降低了胆道结石的残石率、提高了胆道肿瘤的诊断率,及时发现胆道损伤,增加了胆总管探查术的手术安全性。
【关键词】术中胆道镜;胆总管探查术胆总管探查术是胆道外科临床常用手术方式之一,它被广泛应用于胆总管疾病的诊治领域。
巩义市人民医院普外一科从200810~201210在胆总管探查术中应用胆道镜技术诊治肝胆胰疾病患者127例,现做临床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27例中,男56例,女71例,年龄25~86岁,平均576岁;所有患者均有胆总管切开探查指征:已明确诊断的具有胆管内结石或狭窄、肿瘤、蛔虫等胆管梗死因素的化脓性胆管炎;术前有梗阻性黄疸病史;术中发现明显肝外胆管扩张(直径>15 cm),或扪及胆管内结石;胆管穿刺抽出脓性胆汁[1]。
所有患者均先行胆总管切开探查后进行术中胆道镜检查,其中梗阻性黄疸116例,胆总管结石无黄疸9例,胆管扩张无黄疸2例,127例患者术前均行b超或彩超检查,93例行肝胆胰ct检查,胆总管直径均>10 cm。
12操作方法均气管插管或喉罩全麻,术前常规留置尿管,垫高上腹部,右肋缘下斜切口或右上腹部反“l”形切口,常规逆行、顺行或顺逆结合切除胆囊,显露辨认肝十二指肠韧带及胆总管,细针穿刺证实胆总管后,在胆总管前壁纵行切开,用取石钳向下取出胆管下端结石,如有结石碎屑,用胆石刮匙轻巧刮出,再探查胆总管上端及左右肝管,置10f尿管向下探查、冲洗,之后采用olympus 纤维胆道镜(chfp6型)经胆总管切口进入,探查胆道,―般先检查肝总管、左右肝管及分支,然后检查胆总管。
仔细检查各级胆管腔有无残余结石、扩张及狭窄,粘膜表面有无充血、出血、絮状物、脓液、蛔虫肿瘤等,操作过程中,向胆道持续滴注生理盐水,以充盈胆管腔,保持视野清晰,如有残石,确定结石位置后,直视下,左手扶镜控制旋钮,右手掌握网篮,当取石篮外套管顶端超过结石位置时,张开取石篮,反复作进出,一旦结石入网,即收紧篮网,套住结石后,连同窥镜一起拉出。
胆道镜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胆道镜是胆道外科疾病主要诊疗伎俩之一。
胆道镜已由硬质胆道镜、纤维胆道镜,发展到当前电子胆道镜,操控更灵活、视野更宽敞、影像更清楚。
胆道镜功效也由原来单纯辅助诊疗,逐步拓展到各种内镜下治疗,如胆道镜下碎石、取石、胆道支架置入、胆道狭窄扩张和切开等。
我国是胆道系统结石,尤其是原发性肝胆管结石高发地域,胆道镜技术在我国各级医院应用广泛,但因为缺乏专业指导和规范化培训,使得各单位胆道镜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为规范胆道镜技术在胆道疾病诊疗和治疗中应用,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胆道外科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胆道外科医师委员会组织我国相关教授在总结临床经验基础上并结合相关文件,制订本教授共识。
本文是对上述指南解读分析,功大家学习胆道镜取石网篮胆道镜下结石1胆道镜临床应用适应证2术前评定和围手术期处理3胆道镜操作关键点4PTCS5术中留置T管、重置T管6手术并发症及胆道镜消毒灭菌1胆道镜临床应用适应证胆道镜应用范围广泛1.处理胆管结石 尤其在处理肝内胆管结石方面含有独特优势。
其诊治路径不但包含术中胆道镜和术后胆道镜,还能够经过穿刺建立窦道置入胆道镜[如经皮经肝胆道镜技术(PTCS )]。
2.检验胆道内占位性病变、胆道异物3.胆管扩张和切开临床应用胆道镜应用范围广泛1.处理胆管结石尤其在处理肝内胆管结石方面含有独特优势。
其诊治路径不但包含术中胆道镜和术后胆道镜,还能够经过穿刺建立窦道置入胆道镜[如经皮经肝胆道镜技术(PTCS)]。
2.检验胆道内占位性病变、胆道异物3.胆管扩张和切开胆道镜下胆管扩张胆道内蛔虫及异物适应症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胆道畸形胆管狭窄或胆肠吻合口狭窄胆道占位性病变肝内外胆管结石共识提议1胆道镜诊治适应证以下情况慎用胆道镜NO.1NO.1术后时间短术后时间短,,胆道引流管周围未形成牢靠窦道 NO.2NO.2肝硬化腹水肝硬化腹水、、显著低蛋白血症者NO.3NO.3有显著凝血功效障碍者有显著凝血功效障碍者NO.4NO.4有严重心肺功效不全者有严重心肺功效不全者NO.5NO.5长久应用激素者长久应用激素者 NO.6NO.6严重糖尿病病人严重糖尿病病人。
纤维胆道镜申请报告背景纤维胆道镜是是一条由许多光学纤维组成的空心管子。
纤维胆道内窥镜是一种直视下观察胆管、肝管、处理病变的特制的器械,可在胆道手术中或胆道术后带有“管者中直视胆道内部情况,向上可以看到肝内胆道深达川、Ⅳ级的胆管,向下可见到胆总管下部十二指肠乳头,甚至十二指肠内,并能直接看到胆管里的粘膜是否充血、水肿、糜烂及胆石的形状、颜色、大小、数目及是否嵌顿,还可区分胆道中的血块、气泡、息肉及蛔虫,取活检作病理检查,可作胆道疾病的诊断,了解病变的部位及性质,是否有残余结石等,是一种较好方法。
纤维胆道镜的问世,使原发性胆管结石的诊治向前迈进了一大步,特别是为治疗胆道手术后残余结石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使许多病人避免了再次手术带来的痛苦及危险性。
纤维胆道镜也可用于术中及术后肝内胆管取石治疗,以降低术后胆道残余结石的发生率。
由于纤维胆道镜取石具有病人痛苦小,并发症少,取石成功率高等优点,所以近年来该方法已迅速在国内、外各医院推广应用。
我科已成功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进行胆道手术已在各大综合医院广泛开展,根据我院发展的形势和三甲医院的要求,开展双镜联合微创手术条件已成熟,急需配备胆道镜设备,现特向院领导提出书面申请。
二、外科现状外科成立于1996年,是包括骨伤、普外、泌尿等的大科室,近年来,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在全科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病人收治量大幅度增长,病种质量明显提高,诊治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出院病人数由原来的每年100人左右上升至850人次,手术量由全年70台上升至400台左右,以2014年为例,全年收治病人854人,手术患者375人(不包括门诊手术),其中胆囊28人,疝气46人,阑尾50人,胃肠手术10人,从病种方面看,开展以双镜联合微创手术是有基础的,也必然成为医院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成本分析胆道镜系统包括纤维胆道镜和相关器械二部分,总费用约10-20万元。
根据我科手术病人数量,以2014年为例,全年胆道手术共28人,如果采用双镜联合行保胆手术或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每位患者手术费用可提高680元(二类收费),再加上耗材费用人均增收1500元,合计增收61040元。
纤维胆道镜临床应用160例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作者:李海民,窦科峰,岳树强,孙凯,侯晓娟
【关键词】纤维胆道镜
关键词:纤维胆道镜;胆道疾病/诊断;胆道疾病/治疗
0引言
纤维胆道镜(下称胆道镜)在肝内外胆道疾病中的应用,其诊治价值已得到充分肯定.我院1996-01/1999-12,术中、术后使用胆道镜诊治胆道肿瘤及结石160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术中应用胆道镜行胆道探查共38(男23,女15)例,其中胆总管结石29例,肝内胆管多发结石5例,胆管肿瘤4例.术后经T管瘘道取石或活检122(男78,女44)例,年龄18~77岁,其中肝外胆管残余结石114例,多发性肝内胆管残余结石5例,胆总
管下端肿瘤活检2例,置管造影1例.
1.2方法
日本OlympusCHP2OQ型纤维胆道镜术中经胆总管探查切口或经胆囊管置入,观察胆管内壁情况,然后应用取石钳或取石篮取石.术后经T管瘘道取石,一般在T管引流术7wk后进行,不需麻醉,常规上腹部皮肤消毒,铺无菌巾、拔出T管后经瘘道放入胆道镜,观察瘘道及肝内外胆管情况,应用取石篮或活检钳取石或活检.术毕置入相同T管管径、相同深浅的乳胶管继续引流胆汁并作皮肤固定.
2结果
术中胆总管结石29例全部取出,术后经造影证实无残余结石,5例肝内胆管多发结石,4例取出较彻底,1例未能全部取出,均行胆肠Roux-y吻合术.术前不能肯定是结石还是肿瘤4例,术中行胆道镜确诊,胆总管下端肿瘤3例均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恢复良好,肝门部胆管肿瘤1例未能切除行胆汁外引流术.
术后经T管瘘道行肝外胆管取石114例,其中胆总管结石91例,左、右肝管、肝总管结石12例,肝内、外胆管均有结石11例,结石大小0.3~2.5cm,取石15min~9.5h,最少1枚,最多42枚,103例1次取净全部结石,6例二次取净结石,4例行3次取石后未能取出结石中,2例再手术取石,2例行内窥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另有1例网篮套住结石,仍嵌于下端不能松动,急
诊经原手术切口进腹切开胆总管取石,术后恢复良好.经瘘道取石后放置引流管89例、24例未放置引流管但未见胆汁漏等情况发生.结石不能经瘘道取出时,可行局麻下皮肤瘘道小切口至胆总管处取出结石,并於瘘道放置胆汁引流管及切口放置引流,共6例,均愈合良好.5例多发性肝内胆管残余结石均未能全部取出,最少取出7枚,最多取出42枚,2例胆道镜活检为胆总管下端肿瘤,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恢复良好.1例胆管损伤者应用胆道镜经引流胆汁管置细管入胆道并造影,取得良好效果.
3讨论
胆道残余结石是胆道外科常见病之一,应用胆道镜后残石发生率由41%降至20%以下.术中应用胆道镜我们的体会:①对肝内胆管,可指导取石钳取石,观察肝内胆管狭窄程度,了解结石是否取净,避免盲目取石对肝内胆管的损伤;②对肝外胆管,一方面观察结石是否取净,另一方面可观察胆管内壁情况并进行活检.
术后经T管瘘道取石最为方便,患者痛苦小、恢复快、可重复进行,但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取石时间:术后7wk较为安全;②嵌顿结石:肝内胆管多发结石,松动及破碎结石是取石成功,提高疗效的关键所在.对于胆总管下端的嵌顿结石,可采用活检钳反复钳取使之破碎、松动、变小便于张网取石,也可采用等离子体冲击波、激光、液电碎石器等方法碎石,然后再张网取石;③内窥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EPT)痛苦小,为单纯肝外胆管结石的治疗方法,亦为胆道镜取
残石失败的补救措施;④取石后是否需要置管引流?首先看肝内外胆管结石及絮状物是否取净,其次观察胆总管下端进入十二指肠是否通畅,有无炎症、狭窄、肿瘤或出血,再者观察瘘道有无撕裂、出血、与腹腔或肠腔相通,若无异常,可不置管引流;⑤注意再次放置胆汁引流管的粗细、深浅合适.
纤维胆道是目前诊疗肝内外胆道疾病比较理想的方法之一,解决了术中观察肝内外胆道腔内变化及活检问题,并降低了残石发生率,亦解决了外科手术后不能解决的残石问题,只要操作者认真耐心,纤维胆道镜的并发症是可以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