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免疫接种的不良反应与防治措施
- 格式:pdf
- 大小:144.99 KB
- 文档页数:2
畜禽常用的免疫接种方法及免疫注意事项大家好,我是一名行业专家,今天我要和大家聊聊畜禽常用的免疫接种方法及免疫注意事项。
我们要明白为什么要给畜禽进行免疫接种,那就是为了预防疾病,保障家禽家畜的健康。
接下来,我将从三个方面给大家详细介绍畜禽的免疫接种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免疫接种方法1.1 注射法注射法是畜禽免疫接种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效果明显,适用于大部分病原体。
注射疫苗时,需要先对疫苗进行稀释,然后用注射器将疫苗注入家禽家畜的肌肉或者皮下组织。
注射后,家禽家畜需要观察一段时间,确保疫苗能够有效产生免疫力。
1.2 喷雾法喷雾法是另一种常见的免疫接种方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对空气传播的病原体进行预防,如流感病毒等。
喷雾疫苗可以直接喷洒在空气中,使家禽家畜在呼吸过程中接触到疫苗。
需要注意的是,喷雾疫苗的质量要求较高,否则可能会影响免疫效果。
1.3 饮水法饮水法是将疫苗加入水中,让家禽家畜自由饮用。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不需要注射或喷雾的疫苗,如口蹄疫病毒等。
饮水疫苗的优点是操作简单,家禽家畜容易接受,但缺点是疫苗的保存和运输较为困难。
二、免疫注意事项2.1 疫苗选择在给畜禽进行免疫接种时,首先要选择合适的疫苗。
不同的病原体需要使用不同的疫苗,而且同一病原体的疫苗也需要根据家禽家畜的年龄、体重等因素进行选择。
还要关注疫苗的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确保使用的疫苗是新鲜有效的。
2.2 疫苗稀释在使用疫苗时,需要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稀释。
稀释比例过高会导致疫苗失效,稀释比例过低则会影响免疫效果。
一般来说,注射疫苗的稀释比例为1:1000-1:2000,喷雾和饮水疫苗的稀释比例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3 疫苗注射部位不同的免疫接种方法需要选择不同的注射部位。
注射疫苗时,要确保注射部位干净无菌,避免感染。
一般来说,注射疫苗的部位有肌肉、皮下组织和腹腔等。
具体选择哪个部位,需要根据疫苗的种类和使用方法来决定。
家畜疫苗接种的注意事项
家畜疫苗接种的注意事项:
1、进行家畜疫苗接种前,应做好充分的了解、安排工作,准备大量专业疫苗,必要时可以及时购买新鲜疫苗;
2、在家畜疫苗接种前,应注意有关动物的健康状况,从而选择合适的疫苗,避免将病防疫苗混用;
3、在家畜疫苗接种前,明确疫苗接种人群,健康状况良好、不存在任何疾病的动物,才是疫苗最佳接种者;
4、进行家畜疫苗接种前,应根据动物体条件,选择合理的疫苗剂量,以及接种部位,接种后密切观察接种者;
5、在家畜疫苗接种前,应注意疫苗的储存方式与环境,尽量保持疫苗的新鲜度,避免使用质量不高的疫苗;
6、在家畜疫苗接种前,应注意采用正确的接种方式,并根据不同的动物特性,采用相应的接种技术;
7、进行家畜疫苗接种前,应密切观察动物的接种反应,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及时观察动物的恢复情况;
8、在家畜疫苗接种前,应注意消毒,如疫苗接种器械消毒,接种环境消毒,以及疫苗接种后,及时清理接种环境,以避免引起病原循环;
9、在家畜疫苗接种前,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疫苗接种时间,避免疫苗质量浪费;
10、在家畜疫苗接种后,应当定期密切观察动物的健康状况,以及重新接种的时间,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家畜的健康。
免疫接种技术及免疫接种注意事项作者:李庆来源:《新农村》2013年第08期摘要:动物免疫接种是通过给健康动物接种某种抗原物质,激发动物机体产生特异性抵抗力,使易感动物转化为不易感染的一种手段。
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免疫接种是预防和控制动物传染病的有效措施,尤其对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有关键作用,如每年进行的禽流感、口蹄疫、伪狂犬、猪瘟等的预防接种。
笔者从事动物免疫多年,现就动物免疫接种技术及注意事项作以阐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动物动物免疫注意事项1、家禽免疫接种技术1.1滴眼、滴鼻。
这种方法适用于新城疫Ⅱ系、Ⅲ系、Ⅳ系疫苗、传染性法氏囊、弱毒毒疫苗、传染性支气管炎弱毒苗及传染性喉气管炎弱毒型疫苗的接种,对幼雏应用这种方法,可以避免疫苗病毒被毒源抗体中和。
1.2翼下刺种。
此法适用于鸡痘疫苗、新城疫I系疫苗等的接种。
1.3羽毛囊涂擦。
此法可用鸡痘疫苗的接种,但已少用。
1.4滴肛或擦肛。
此法仅用于传染性喉气管炎的强毒型疫苗。
1.5皮下注射。
马立克氏疫苗,宜用颈背皮下注射接种。
各种油乳剂灭活疫苗也适用皮下注射法。
1.6肌肉注射。
此法是把疫苗直接注射于肌肉内,禽霍乱弱毒菌苗或灭活菌苗以肌肉注射较好。
此法作用迅速,剂量准确。
新城疫I系苗肌肉注射免疫效果比滴眼、滴鼻好,灭活苗必须用注射法,不能口服或于滴眼、滴鼻。
肌肉注射一般按使用说明书稀释后,较小的禽只注射0.3毫升,成禽则每只注射0.5毫升。
肌肉注射以胸部肌肉为好,应斜向前,以防刺入肝脏、心脏或胸腔内造成死亡,对较小禽尤其注意。
1.7饮水法。
对于大群禽只(万只)逐只进行免疫接种费时费力,且不能于短时间内达到全群免疫。
对于产卵期和产卵盛期的鸡群为避免骚扰禽群,常采用群体免疫法。
群体免疫法中最常用,最易做的就是饮水法。
饮水法免疫虽然省时省力,但由于种种原因会造成每只禽饮水的疫苗量不一,免疫效果参差不齐,疫苗效果往往不能产生足够的免疫力,不能抵抗较强毒力的毒株引起的疾病流行。
牲畜免疫接种技术一、各型疫苗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一)亚洲I型口蹄疫灭活疫苗:1、预防病种:预防牛、羊、猪亚洲I型口蹄疫。
2、用法用量:牛肩前颈部上三分之一处肌肉注射,猪耳根后肌肉注射,羊后肢肌肉注射。
成年牛每头2毫升,2月龄以上犊牛1毫升,个体较大的牛可增加注射剂量,最多每头牛不超过3毫升;成年羊每只1毫升,1月龄以上羔羊0.5毫升;成年猪每口1毫升,1月龄以上仔猪每口0.5毫升。
3、不良反应:本疫苗注射后1—3天,注射部位肿胀,动物可能会有体温反应或减食,因品种、个体的差异,严重的可能出现急性过敏反应,如:焦躁不安、呼吸加快、肌肉震颤、口角出现白沫、鼻腔出血等,部分妊娠母畜可能出现流产,及时使用肾上腺素,强力解毒敏地塞米松等药物任选一种肌肉注射,同时采用适当的辅助治疗措施。
4、保存条件:在2—8℃避光保存,有效期为1年。
(二)牛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1、预防病种:预防牛、羊O型口蹄疫。
2、用法用量:肌肉注射(注射部位同亚洲I型口蹄疫灭活疫苗),成年牛每头3毫升,1岁以下犊牛2毫升;5月龄以上羊每只2毫升,5月龄以下羔羊1毫升。
3、不良反应:一般反应表现注射部位肿胀,体温升高,减食或停食1—2日,随着时间的延长,反应逐渐减轻,甚至消失。
严重反应因品种、个体的差异,少数牛可能出现急性过敏反应,如:焦躁不安、呼吸加快、肌肉震颤、口角出现白沫、鼻腔出血等,部分妊娠母牛可能出现流产,及时使用肾上腺素,强力解毒敏地塞米松等药物任选一种肌肉注射,同时采用适当的辅助治疗措施。
4、贮藏与有效期:在2—8℃下避光保存,有效期1年。
(三)牛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高效型):1、预防病种:预防奶牛O型口蹄疫。
2、用法用量,不良反应,贮藏与有效期同牛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
二、器械、注射部位的消毒:(一)器械的消毒:将注射器针筒与玻璃制筒心拆开进行彻底的清洗,每只用纱布包好或布袋装好,针头按所用数量另外包开,连同镊子、剪刀等放入煮沸消毒器或铝锅内,加盖煮沸15分钟,煮沸消毒后,将水倾出,待器械冷却后用已消毒的手进行装配,装好的注射器放在已消毒的搪瓷盘内备用。
2018年第11免疫副反应是指动物在接种疫苗后产生的不良反应。
可分为:(1)轻症型。
在注射疫苗后12h以内,发病猪可能出现皮肤色变、呼吸及脉搏加快、微喘、即时性腹泻、食欲不良等,养殖者加强饲养管理,病畜能够在12h以内自行恢复正常。
(2)中度型。
在注射疫苗后1~3d内,病猪出现发热(稽留热)、皮肤潮红、精神沉郁、粪便异常(便秘或腹泻)、食欲衰减或完全废绝等,多呈局限性不良反应,病死率不高,会造成生长猪暂时性发育停滞。
此类型一般需要肌注1~2剂常规针(清热排毒+强免疫力+控制继发感染)治疗后可康复。
(3)重症型。
多见于具有不良遗传基因缺陷、高度过敏体质的猪,常呈急性发病,症见接种疫苗后5~15min以内快速发生过敏反应,病畜表现过度紧张、亢奋、共济失调、运动失调、癫痫、心跳及脉搏频数、呼吸抑制、口吐白沫、突然倒地不起等,若无有效对症救治,容易造成急性猝死,病死率达50%以上。
1预防控制基层动物防疫队伍事先制定严谨的免疫副反应处置程序,可以有效处置即时性免疫副反应:1.1.1免疫反应是出现在接种疫苗后48h以内出现的应激反应,一旦出现免疫副反应时,畜主应及时报告村级动物防疫员,防疫员接到报告后,要立即积极、及时的开展救治。
1.1.2村级动物防疫员前往救治时,应将情况上报当地党政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畜牧站)。
1.1.3当地党政部门或业务主管部门接到反应报告后,属一般反应的,应及时指导畜主采取自救措施;属严重反应的,由村防疫员和兽医站工作人员分工协调实施急救;医疗处方由治疗人员填写。
若因治疗处置无效死亡的,由乡村兽医(最好是官方兽医)拍照、估重后立即将情况报上一级业务主管部门(畜牧主管部门)。
1.1.4已确认免疫反应死亡的牲畜,由畜主所在村委会负责人、乡(镇)包片挂牌官方兽医人员和村动物防疫员共同督促指导农户对死亡动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1.1.5处置结束后,填写的《动物重大疫病防控免疫反应及免疫死亡申请及鉴定表》,按照规定在一定范围内予以适当补偿补助。
2018年第4期权责不明确,出现职能交叉的现象,面对各个部门不协调,职能交叉的问题。
一方面,要明确各个部门的权责职能,明确规定各个部门所要担负的责任与义务。
另一方面要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合作,加大对肉类市场的监管力度,除了定期的检测之外,还要不定期的进行突击检测,尤其是私屠滥宰和“瘦肉精”添加等不法行为。
最后,要向社会公布监督电话,积极地引导和鼓励群众上报揭发不法行为,以确保牛羊肉安全。
3结语总之,牛羊屠宰检疫工作关系到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生命安全,不管是屠宰场、市场监管部门,还是地方政府都要加强对屠宰检疫工作的高度重视,组织协调好相关职能部门加强联动,共同构建全面而系统的牛羊屠宰检疫的监管体系,让群众真正吃上安全、放心肉。
参考文献[1]祖热古丽·阿吾提.牛、羊屠宰场检疫工作的优化建议及技术规范分析[J].科学种养,2016(3):102.[2]郭灵光.浅谈牛羊屠宰检疫的注意事项[J].农技服务.畜牧兽医,2017,09,34.对动物按科学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接种是预防动物传染病中最常用、最经济、最方便、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也是动物疫病防控中最主要的手段。
但作为外源性物质的疫苗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不同程度的组织损害和机能紊乱,造成机体的一些不良反应甚至死亡,影响免疫工作的开展。
笔者结合多年动物防疫工作经验,结合常见的疫苗副反应症状,总结出一些预防措施,供各位基层动物防疫人员参考。
1常见不良反应动物在接种疫苗后,一般表现正常,但也有的动物接种疫苗后出现注射部位出现轻微的红、肿、渗出及增生性炎症,有的食欲减退,体温一过性升高,持续1~2d 后一般恢复正常,对动物机体一般不会造成大的影响。
不做处理可自行消退。
(1)注射部位肿胀、化脓注射疫苗后注射部位出现红、肿、热、痛,严重感染后出现发热等全身机能障碍,这多是由于注射部位感染所致。
(2)重度应激反应注射疫苗后出现:呼吸急促或高度困难;体温升高,食欲减退或废绝,四肢发冷、出汗,心跳加快;眼结膜潮红充血、全身皮肤发红;有的出现口吐白沫、四肢抽搐、肌肉震颤等神经症状;腹胀、腹泻,有的出现血便;抢救不及时引起孕畜流产及动物死亡等。
免疫接种引起家畜应激的防治作者:施小生,施从福来源:《江西畜牧兽医杂志》 2012年第1期免疫接种引起家畜应激的防治施小生,施从福(信丰农业和粮食局,江西赣州 341600)猪牛免疫接种时出现应激反应,在临床上如果处置不及时或不正确,即使没有造成死亡,其生长也会受到较大影响。
现将免疫接种引起家畜应激的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1 临床症状1.1 急性应激强烈短时间急性应激的临床表现为:患畜惊恐不安,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肌肉颤抖,体温升高,皮肤出现红斑或发绀,严重的刚拔出针头就突然倒地休克,有的当场死亡。
1.2 慢性应激低强度长时间的慢性应激临床表现为:减食,前肢僵硬有疼痛感,皮肤出现红斑,注射处有肿状硬块,生产力下降,免疫力降低,繁殖机能障碍,行动迟缓,精神抑郁,生长受影响。
2 病因分析除因动物生理机能对某种疫苗有较强的应激反应外,以下因素均可诱发应激反应:新的疫苗菌苗第一次临床使用;注射部位不正确,如因牲畜没有保定好,有的防疫员打飞针,导致注射部位深浅不一,有的打在肩胛骨上和神经集中处等;注射疫菌苗速度过快;怀孕、体弱、患病的牲畜。
3 救治方法3.1 治疗原则为了镇静,注射皮质激素;同时补充电解质和复合维生素。
3.2 急性应激的治疗对倒地的患畜立即注射肾上腺皮质激素:牛2~5 mL、猪1~3 mL,维生素C:牛10~20 mL、猪10~15 mL,静注5%碳酸氢钠500~1 000 mL。
3.3 慢性应激的治疗①加强护理,注射处有肿块的用布沾淡盐水按摩患处,停止使役。
②每千克体重用100 mg 延胡索酸拌料,连喂7 d。
③用复合维生素、维生素C,碳酸氢钠,微量元素硒等按规定拌料。
4 预防措施4.1 每次免疫接种时一定要有备用的注射器和肾上腺皮质激素。
4.2 接种新疫苗时一定要在小范围注射,无应激反应后再扩大畜群。
4.3 使用疫苗时要仔细察看瓶盖是否完好无损,认真阅读说明书、检查是否过期,做到部位、剂量正确,注射时不宜过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