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中医是否科学的思考

关于中医是否科学的思考

关于中医是否是科学

的思考

姓名:XXX

学号:XXXXXXXXXX

关于中医是否是科学的思考

摘要:中医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延续千年。近代社会以来关于中医是否是科学的争议不断,很多人,包括业界名人都纷纷亮出了自己的观点立场。中医是科学吗?是伪科学吗?正确认识这一问题有文化意义和社会意义,有助于中医突破障碍,发展提升,造福人类。我们应深入理解中医与科学的本质,采用辨证的思想,理性的看待这个问题。

关键词:中医科学伪科学标准传统

正文:

一、中医的内涵和意义

中医(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起源于中国,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中医以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经验为主体,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从而协助恢复人体的阴阳平衡。按照中国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名词,中医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经验为主体,研究人类生命活动中健康与疾病转化规律及其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保健的综合性科学”。而中医,是“起源与形成于中国,具有整体观念、相似观(取象比类)、辨证论治等特点的医学”。

“中医是否是科学”这个问题,既具有文化意义,也具有社会意义。假如中医不是科学,对中医进行科学研究和将中医往科学这条路上生搬硬套,既对中医有害,又对科学在中国的发展有害。换句话说,中医科学化,一方面是在不断“消灭”名老中医,这对民族医学发展不利;另外一方面以中医的思维学习科学,对科学在中国的发展也非常不利.只有正确理解中医与科学的关系,才能使两者摆脱束缚,有更好的发展。

二、对中医是否科学的评判标准

既然我们要判断一门学问是否科学,就要明确它的判据。

说中医不是科学的人所持的标准是现代科学的标准。方舟子在《批评医学》书中写道:“中医理论体系不是科学,与现代科学思想、方法、理论、体系格格不入,应该总体上加以否定抛弃”。如果用现代意义上的科学标准来衡量,不但中医不是科学,古代西医也不是科学。把科学狭隘为“现代科学”,把医学狭隘为“现代医学”,这种划分方法等于取消了科

学(医学)的起源,科学(医学)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实际上,医学显然不是到了近代才突然产生的,同其他自然科学一样,医学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由于自身认知水平的限制,古代人对疾病的认识必然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当我们的社会发展到今天,科学技术水平已经有了质的飞跃和发展,人类的认知水平也有了极大的提高,以现代科学的眼光来看,这些著作中必然有很多是与现代科学思想格格不入。医学又同其他自然科学一样首先是一种文化,它的存在和发展形式要受到文化的影响,是与一定时期、一定民族的文化相关联的,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特点。因此,如果把医学某一阶段的特征当作医学的唯一特征,当作衡量一切医学形态的标准,显然是不合理的。

科学是什么?科学指发现、积累并公认的普遍真理或普遍定理的运用,已系统化和公式化了的知识。1888年,达尔文曾给科学下过一个定义:“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从中发现规律,做出结论”。达尔文的定义指出了科学的内涵,即事实与规律。科学理论来自于实践,也必须回到实践,中医以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经验为主体,是具有完整的理论和实践体系的完整医药体系,从这点上来说,中医是科学。

三、中医不是伪科学

1.中医基本理论是否伪科学

方舟子、何祚庥先生的“中医伪科学论”的最主要观点是:中医的理论核心,即“阴阳五行学说”理论“与现代科学思想、方法、理论、体系格格不入,应该彻底地否定、抛弃。”因此,“中医是伪科学。”。

至此我们终于明白,关于“中医是否伪科学”的论战方实际上最初是主张中医核心理论―――“阴阳五行学说”是科学的中医界人士和反对该学说是科学的科学派人士。而且“伪科学”的矛头所指在于“阴阳五行学说”。至于以张功耀为首的“废医论者”,则具有更极端的对中医进行了全盘否定。

中医的基本理论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等,主要来源于《黄帝内经》等中医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伤寒论》、《扁鹊难经》等描述的基本理论可以肯定是当时(汉代前后)医学人士和劳动人民对认识世界、认识疾病的总结和概括,我们知道,现代科学起源并发展于西方,而“阴阳五行学说”起自汉代或者更早,由于当时认知水平的限制必然有其巨大的历史局限性,而且时至今日,该学说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发展。另外,由于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巨大差异,该学说显然和现代科学的基本思想格格不入。因此这种强行将该学说纳入科学的范畴必然招致“科学人士”的反对和驳斥。“阴阳五行学说”不符合现代科学理论这是合情合理的,因为按照现代科学的标准如“可否证”、“可检验”

等来判断古代西方科学也不是科学,这是受其历史性所局限的。但如果一厢情愿地把其强行加一顶违科学的帽子,那也是太牵强了。

2.决定中医得以存活的主要因素

而且中医生命的关键支柱不是中医的基本理论,而是那些经过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医疗行为和药物,是中医的实践性。中医学理论体系是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在唯物论和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逐步形成的,它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通过对现象的分析,以探求其内在机理。事实上,中医本质上更是一种经验医学,它是古代人民在医疗实践过程中积累的有效的治疗手段和治疗方法的总结。

3.中医整体来看是否伪科学

显然,根据以上论述可知,中医存活到今天的主要因素是其经过实践检验的有效的医疗手段和药物。这也正是中医的巨大价值所在,是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的东西。不论中医的基本理论是多么朴素,用现代科学的眼光来看是多么的“不科学”,但它自身包含了经过几千年实践检验而证明是有效的医疗手段和医疗方法。这些手段和方法放在今天依然有效,依然在为解除人们的疾病痛苦做着贡献,而且相比西医具有自己更独特的优势。

因此,从整体来看,当然不能给中医盲目地扣上“伪科学”的帽子。中医的治疗手段和方法中必然包含着科学的成分。尽管这种成分更多的是来自于经验积累,对于人类来说,它依然具有极大的价值,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

参考文献

[1] 马晓彤.中医是科学吗[C].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2007

[2] 张宗明.从多元性认识和发展中医[M].南京:南京大学,2003

[3] 沈华文沈舫钦.论方舟子《批评中医》一书的三大谬误

[4] 方舟子 .批评医学

[5] 张雁.关于中医是不是科学的思考[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

[6] 张能立.中医是科学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