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庚设计群贤楼群 让世界一眼看到厦大
- 格式:docx
- 大小:412.81 KB
- 文档页数:11
1.厦大第二任校长是______.林文庆曾在1920.12 -1921.05担任厦门大学校长的是邓萃英(第一任校长)1910年厦门大学第一次筹备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订《厦门大学组织大纲》,推举邓萃英为厦门大学首任校长、厦门大学漳州校区于建模竞赛、_____为总务长。
.何公敢2.校友总会成立——1940年3.厦门大学的学生曾在大陆与台湾隔海对峙时期被称为____带枪4.厦门大学鲁迅纪念馆馆休日是——周一5个展室5. 鲁迅曾于_______年在厦大任教。
1926-1927“宁可变卖大厦,也要支持厦大”这句话是()说的——陈嘉庚6. 立厦门大学董事会成立——19227. ()年7月,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动工建设——20148. 我校的交响组曲《_____》于今年6月赴星马演出取得圆满成功——.黄河大合唱9. 我校学生在2013年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_____”奖(年度唯一最高奖——高教社杯10、2014年7月14日孔子学院奠基仪式在厦门大学____校区举行——翔安11. ( 2014 )年,学校牵头的两个协同创新中心入选国家“2011计划”12 . )年,陈嘉庚先生开始积极筹办厦门大学,本人认捐开办费一百万元13. 厦门大学成立之初设有()个系,这是我国第一所由华侨创办的大学,也是全国唯一独资创办的大学。
14. 我校中科院院士__郑兰荪___教授课题组完成的有关新型富勒烯C50C110的合成与表征研究工作,取得富勒烯科学的重要突破15. __2004___年4月起,我校与韩国仁荷大学、美国罗得岛大学、华盛顿大学、法国勒阿佛尔大学、以色列海法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皇家理工学院成立“全球七校联盟”16. 曾在1937.07 -1945.08担任厦门大学校长的是——萨本栋17. 2001年4月6日,厦门大学(漳州)校区奠基兴建。
18. 曾在1982.02 -1989.09担任厦门大学校长的是——田昭武曾在厦门大学筹备委员会筹备员的-1969.11担任厦门大学校长的是王亚南19. ( 1920.8 ),陈嘉庚请拨校址呈文获批,厦大获演武场校址地照20.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创办于( 2007 )年。
厦门大学各栋楼的来历2008-02-22 22:401.群贤楼群,是嘉庚校主建校时候的2.建南楼群,是嘉庚女婿李光前先生捐赠的建南楼群系20世纪50年代初,由陈嘉庚先生的女婿李光前先生捐资、陈嘉庚先生督造的,包括建南大会堂、成义楼、成智楼、南安楼、南光楼五幢大楼,曾是厦大颇具风格的标志性建筑群。
李光前先生的哲嗣主持的新加坡李氏基金会念其年久失修,遂于1994年开始陆续捐献1630多万元巨资,予以全面翻修,2001年我校80周年校庆期间举行了翻修竣工典礼,昔日雄伟壮丽的建南楼群重新屹立在厦大上弦场上。
P.S.这个绝对是xmu最有气势的楼了,也是最具代表性的3.逸夫楼,也就是国际会议中心之一,是由香港的劭逸夫先生资助逸夫楼即“厦门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大楼,位于芙蓉湖西北面,由香港著名实业家邵逸夫先生捐款500万港元兴建。
该楼于1991年3月建成,共7层,建筑面积6500平方米,主楼设客房,另设会议室、门厅、餐厅等配套设备。
它既是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又是一座多功能的高级宾馆,对于改善学校接待条件,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起了重要作用。
4.明培体育馆明培体育馆位于囊萤楼前面演武场西边,是旅菲华侨、我校海外函授学院1957年入学的学生佘明培校友及其夫人施淑好女士,捐献人民币210万元(一说30万美元,又说外汇人民币100万元)建造的正规化体育馆。
1986年4月破土奠基,1990年4月落成,共3层,建筑面积4700多平方米,屋顶采用进口铝锌钢板,设计新颖,造型美观;馆内设有一个篮球场,2000个座位的看台,可作为各种体育训练和比赛之用。
该馆的兴建,为我校开展体育活动增添了良好的设施。
5.华侨之家华侨之家”楼系菲律宾校友庄中坚先生、陈卿卿女士,以其父辈名义捐款外汇人民币10万元建造,1984年10月落成,建筑面积300平方米,设会议厅,兼设套房,是我校侨联的办公地点,也是归侨教职工的活动场所。
P.S.非常小的一栋楼也比较偏僻,估计大多数xmu的人也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吧6.电镜楼电镜楼即电子显微镜实验楼,是香港著名爱国人士桂华山先生捐资兴建的。
厦门大学建筑——“穿西装、戴斗笠”厦门大学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大学校园之一,校园有芙蓉湖、情人谷水库、芙蓉隧道等景点,有“谈情说爱在厦大”之说,不过最具魅力的还是一座座掩映在青山绿水中的闽南风格的建筑。
厦大的旧建筑多为陈嘉庚先生的女婿所建,结合了中西建筑风格,被誉为“穿西装、戴斗笠”。
厦门大学的主校门是西校门,西校门高7.4米,长25米,建筑面积120平方米,看起来巍峨雄伟。
鲁迅曾在厦大教过书,校门上的“厦”、“门”、“大”、“学”四个字是从鲁迅写过的字中抽选出来的组成的。
厦大西门采用对称式构图,造型基调为长方形,显得非常庄重。
厦大西门造型简洁、大方,但又有设计感和现代感,一下就能勾起人们想进去一探究竟的兴趣。
厦门大学还有一个常用的校门,在南普陀寺旁边,被称为大南校门。
由于该校门在校园的南片区,一进校门看到的路叫大南路,故有此命名。
不过因为这一命名,常让人误以为该校门朝南,实际上它和西校门一样都是朝西的,这一点甚至连很多就读多年的厦大学子也可能误解。
厦门大学的行政主楼在南区克立楼不远处,叫作颂恩楼,是嘉庚楼群的主楼。
嘉庚楼群以厦大校主陈嘉庚先生的名字命名,由五栋相连的楼组成,为西式风格。
颂恩楼共有21层,这是因为学校始建于1921年,将主楼建设成21层有纪念之意。
登上颂恩楼楼顶,俯瞰四周,厦大的景色全都尽收眼底。
嘉庚主楼前就是芙蓉湖,芙蓉湖边风景秀丽,不少厦大学子喜欢在这儿读书,游客们也喜欢在这小憩。
芙蓉湖中有两只黑天鹅,不时地扑腾着翅膀,憨态可掬,引得路人纷纷逗它们。
傍晚的时候,夕阳映照在湖面上,波光粼粼,清风拂过,令人倍感惬意。
厦门大学最大的礼堂是建南大礼堂,能容纳4000人,是厦大诸多融合中西风格的建筑中的典型代表。
建南大礼堂由陈嘉庚女婿李光前先生为主的福建南安华侨捐资而建,陈嘉庚亲自参与了设计。
建南大礼堂整体看大气壮观、气势雄厚,细看建筑精细巧妙,尤其是特大的张灯结彩、垂珠彩帘图案的点缀,使大礼堂多了许多曼妙的风姿。
·建筑规划·设计·论坛·陈嘉庚与厦门大学近代建筑吴小钦 (厦门市建筑设计院 361012)提要:回顾陈嘉庚创建厦门大学的背景及过程,重点介绍厦大三大嘉庚楼群,从其平面布局、立面设计、空间处理、材料选用等角度出发,对其历史、科学、艺术价值进行剖析。
旨在唤起人们对类似于嘉庚建筑的优秀近代建筑保护的意识。
关键词:陈嘉庚 嘉庚建筑楼群Chen Jiageng and Xiamen University's recent ArchitecturesWu Xiaoqin (Xiamen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al Design361012)A bstract:Reviewing the background and course of Chen Jiageng's setting up Xiamen University.The paper intro-duces chiefly the three Jiageng buildings of Xiamen University from their planar layout,vertical design,spatial tech-nique and choosing material and so on,then comments on their historical,scientific and artistic value.It is the purpose that is to arouse people to protect some excellent architectures as Jiageng buildingsKey words:Chen Jiageng Jiageng recent buildings 一、引言在厦门生活与工作多年,很早就想写篇关于陈嘉庚先生建筑活动的文章。
January 201763琉璃瓦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
位于两侧的四座小楼屹立在山坡上,呈弧形排列,互相对称,东侧为南光楼、成智楼,西侧为南安楼、成义楼,它们的外型风格和装饰花纹完全一致,展现和谐厦门大学地处厦门市的最佳区域北面是巍峨高大、林木葱茏的五老峰和我国东南沿海名刹——南普陀寺。
厦门大学由于依山傍海而建,校园内各色建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大学校园。
漫步在校园里,掩映于葱茏林木之中的华美建筑令人目不暇接。
这里的不少建筑都被称为“嘉庚建筑”,具有陈嘉庚先生在投资创建厦门大学期间所形成的独特的建筑风格——无论是高大壮观的校舍馆堂,还是小巧典雅的亭台廊榭,无一不是琉璃盖顶、龙脊凤檐、雕梁画栋,气势磅礴,无一雷同,人们将这种建筑风格称为“嘉庚风格”。
芙蓉湖是厦大一大胜景,湖水碧波荡漾,四周草坪翠绿,湖畔耸立着由一大四小五座高楼组成的颂恩楼群,造型典雅大方,其主体是钢筋铁骨的现代楼宇风格,又添加了闽南传统建筑元素。
在厦大的中轴线上南北一字展开,在湖光山色的映衬下,极为壮观。
其名取自颂扬母校奖掖栽培之恩,主要捐赠者是泰国著名校友丁政曾、蔡悦诗夫妇。
芙蓉楼群建于20世纪50年代,楼群以芙蓉湖为核心,呈半合围状,其主体部分为三层高,局部加建为四至五层。
楼房的圆柱有着质朴的风范,栏杆上雕刻着精美的花纹图案,其人文景观与自然风光和谐融合,非常令人赏心悦目。
这个楼群现在是厦大的学生宿舍之一。
密密匝匝但又整整齐齐,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厦门大学校园内楼群众多,以20世纪50年代陈嘉庚先生的女婿李光前出资建造的建南楼群最具知名度。
其主楼建南大礼堂气势雄伟,顶部采用传统的歇山式建筑风格,故居就在集美楼里。
除了鲁迅、林语堂等大师外,厦大还涌现出包括陈景润、谢希德、卢嘉锡等在内的无数人才,称得上是桃李满天下。
厦大真大。
校园内有碧波荡漾的芙庭院浅草。
陈嘉庚设计群贤楼群让世界一眼看到厦大95周年校庆临近,近日,我校与《厦门日报》联合开设“厦门大学走进世界”校庆特别报道专栏。
首篇于3月22日推出,题为“陈嘉庚设计群贤楼群让世界一眼看到厦大”。
今起,该专栏将陆续推出系列报道,以“厦门大学走进世界”为主题,选取我校国际化进程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例,展现厦大一路走进世界的足迹和进程。
敬请关注。
(宣传部)附:《厦门日报》“厦门大学走进世界”95周年校庆特别报道解密厦门大学国际化办学之路陈嘉庚设计群贤楼群让世界一眼看到厦大楼群采用“一字形”设计,蕴含着带领厦大走进世界的决心陈嘉庚(左一)、林文庆(右一)等视察建设中的厦大校舍。
当年,外国的轮船来往厦门港时,能从海上一眼就看到一字排开的群贤楼群。
现在,群贤楼群仍是厦门大学的标志之一。
【开栏的话】1921年4月6日,陈嘉庚先生创办厦门大学。
今年4月6日是厦大建校95周年,今年校庆的主题是“厦门大学走进世界”。
厦大校方昨天说,今年的厦大校庆有两大特点,一是突出“国际性、学术性、文化性”,二是由师生校友唱主角。
从今天起,本报启动厦门大学建校95周年系列报道,介绍厦大国际化办学行进轨迹,并将及时报道校庆活动。
【手记】从“走向世界”到“走进世界”10年前的厦大85周年校庆,校方确定的主题是“厦门大学走向世界”,10年后的95周年校庆,厦大以“厦门大学走进世界”为主题。
从字面上看,过去十年,在办学国际化道路上,厦大只完成一个字的改变——从10年前“走向世界”到今年的“走进世界”。
不过,朱崇实认为,从“向”到“进”,虽然是一个字的改变,但是是大学的一大步。
他说,经过十年的努力,我们终于可以说,我们从“走向世界”的起跑线,跑到了“走进世界”的另一个起跑线,开始国际化办学又一个新的旅程。
如果从更大背景的视角,或许可以更好理解厦大今年确定“走进世界”主题的意义——在著名的“211工程”和“985工程”之后,去年国家启动“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双一流”战略,这被认为是中国大学冲刺国际前列、打造顶尖学府的冲锋号。
朱崇实说,要建成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一流学科,要通过一个什么样的路径去实现呢?首先就要国际化,要去认识、承认、尊重国际规则,要有能力和人家“说得上话”,“中国的大学,特别是一流大学,国际化一定是它的一个发展战略”。
他说,厦大“走进世界”,蕴含的是它实现“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目标。
文/本报记者佘峥通讯员李静图/厦门大学供图掌舵者的国际化思路陈嘉庚亲手设计群贤楼群有深意希望外轮来往厦门港时,从海上一眼就看到厦大在厦门大学看来,几乎所有厦大故事,都可以追溯到创办人陈嘉庚先生,即使是今天国际化办学道路的起点,也是要穿过95年时光隧道。
厦大校长朱崇实说,厦大有国际化办学的基因,这一基因是陈嘉庚先生从决定创办厦大时就注入的。
为了群贤楼设计,和邓萃英“闹翻”例证信手拈来。
朱崇实说,从今天厦大校园里的群贤楼群,就可以清晰地看到陈嘉庚95年前拥有让厦大走进世界的决心。
靠近演武路校门的群贤楼群,是厦大第一批校舍。
1921年1月,厦大首任校长邓萃英带回上海滩洋设计师的设计——作为厦大主要建筑的群贤楼群五座大楼被安排在演武场西北的一角上,构成“品字形”组合。
不料,陈嘉庚“毫不犹疑”地否认了洋人的设计。
厦大校史记载说,陈嘉庚自己动手将“品字形”改为“一字形”。
群贤楼群设计的分歧,为陈嘉庚和邓萃英分道扬镳埋下伏笔。
几个月后,邓萃英离职,成为厦大任期最短的校长。
不过,邓萃英来头不小,曾任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长(北高师是现在的北京师范大学前身),邓萃英后来到台湾,成为台湾九年义务教育的推动者。
邓在台湾过80岁生日时写文章回忆这段往事说,我跟陈嘉庚为什么会闹矛盾,是因为我听不懂他的话。
陈嘉庚之所以把“品”打开,他的《南侨回忆录》披露的原因之一是:为“能让外国的轮船来往厦门港的时候,能从海上一眼就看到一所壮观的中国学府”。
厦大人文学院教授朱水涌说,从一开始,陈嘉庚就希望世界能看到厦大,厦大能和世界对话。
陈嘉庚把国际化办学基因注入厦大毕业于厦大的朱水涌一度以研究“厦大成就鲁迅许广平爱情”而闻名,但他现在是坚定的陈嘉庚精神的宣传者。
他说,一般人很难想象,那时的厦大还只有118条好汉,包括98名学生,20名教师,陈嘉庚就已看到那么远。
朱水涌认为,陈嘉庚创办厦大时的办学思想,已经从之前的“救国”发展到“强国”。
陈嘉庚当时已经提出,厦大应该有与西方大学同等的办学条件和优秀的教师,能够给学生不输于西方的良好教育,能够和世界大学“不相上下”。
在厦大人看来,这就是厦大国际化办学的雏形。
林文庆为厦大发展“定调”研究高深学问,养成专门人才,阐扬世界文化即使是以现在的标准来看,厦大建校初期的国际化在某些方面,譬如师资国际化,也不逊色于现在。
当然,这可能和当时的历史背景有关。
厦大第二任校长林文庆毕业于英国爱丁堡大学,也是位牛人。
这位孔孟之道的拥护者的英文比中文好,居然把《离骚》翻译成英文,印度诗人泰戈尔还为他作序。
1921年,在新加坡的林文庆同时接到两份电报,一份来自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孙中山。
孙中山电召林文庆回国担任外交部长一职,另一封来自陈嘉庚,邀请他出任厦大校长。
林文庆把这个难题交给了孙中山,请他为自己定夺。
孙中山最终把林文庆“让”给了厦大。
据林文庆回忆录记载,他问陈嘉庚厦大的办学宗旨是什么?陈嘉庚回答:国文首重,中西两学“两者不可偏废”。
林文庆据此为厦大制定办学宗旨:“研究高深学问,养成专门人才,阐扬世界文化”。
95年后的今天,似乎没有再比这句话更能体现厦大国际化办学的内涵。
林文庆当时还有句流传到今天的名言,大意是,厦门大学的方针就是要使中国的传统文化不衰落,近现代的各国之学术思想也得到沟通。
厦大的国际化教学办校之初就大量引进“海归”要使学生所受教育“能与世界各大学相颉颃”,师资最关键。
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起,林文庆领导的厦大已经大量聘用外籍或是有留学背景的教师。
据厦大校史记载,1926年的厦大,教师七成以上有留学背景。
这其实还不是比例最高的。
朱水涌说,1939年的厦大,因为抗战内迁长汀,当年聘任的15名教师,全部都是从美国、瑞士、德国等回来的留学归国人员,而且绝大多数大名鼎鼎,譬如说化学系的傅鹰,后来被认为是中国胶体科学的主要奠基人,物理系的谢玉铭,他的女儿谢希德后来出任复旦大学校长。
时任厦大校长的萨本栋曾留学美国斯坦福大学,他编写的书,被美国一些大学当成教科书。
人们说,这是第一位中国科学家编写的自然科学著作,被美国高校采用。
在1937年抗战烽火中抵达厦大的这位35岁年轻人,自此把全身心投入厦大。
此后,萨本栋开始为胜利后的国家建设准备人才,而且是能和世界对话的人才。
长汀时期的厦大,全校学生三门必修课是国文、英文和数学,只要有一门不及格,就不能毕业,而且英文必须是面试。
法国汉学家任国学院教授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厦大已有洋教授。
非常奇特的是,其中两名外教是国学院的教授,其中之一是法国著名的汉学家戴密微,二战后,他成为法国汉学界的带头人。
朱水涌说,当时的厦大已经意识到科学精神与科学研究成果是一所现代大学生命力的重要标志。
美国人莱德就在那时来到厦大,他在厦大发现了数十种海洋生物,其中包括文昌鱼。
他也因此于1923年发表厦大第一篇《科学》论文,向全世界宣布这种自然界过渡性珍稀物种不仅依然存在,而且还常常出现在厦门市民的餐桌上。
关于厦大国际化他们这样说陈嘉庚:国文首重,中西两学“两者不可偏废”。
林文庆:厦门大学的方针就是要使中国的传统文化不衰落,近现代的各国之学术思想也得到沟通。
萨本栋:假使一位大学毕业生连中英文都不通顺,要他何用?【链接】诺奖获得者将扎堆到访从本月开始,厦大将陆续举行十余场诺贝尔奖、菲尔兹奖、图灵奖获得者系列学术报告会,为师生提供与大师进行零距离学术交流探讨的机会。
校方说,今年的厦大校庆晚会不会邀请明星大腕,舞台交给校友——4月6日晚的这场文艺演出,演员全部是来自世界各地的校友。
某种角度看,和首批校舍——群贤楼群相比,厦大建南楼群的辨识度更高,它几乎成为世界注视厦大的地标建筑了。
去年9月,厦大建南大会堂开始史上最大的翻修,翻修工程目前基本完成,将在厦大95周年校庆系列活动中惊艳亮相。
本报的校庆特别报道今日推出“校庆进行时”,为您介绍“王者归来”的建南大会堂。
本组文/本报记者佘峥通讯员李静本组图/本报记者姚凡(除署名外)建南大会堂简介建于上世纪50年代呈现中西合璧特征厦门大学早期建筑群由群贤楼群、芙蓉楼群和建南楼群等组成,是中国近现代校园建筑的典范。
其中建南楼群由成义楼、南安楼、建南大会堂、南光楼、成智楼五座楼组成,建南大会堂是建南楼群的标志性建筑物,位于楼群正中,建于1951年-1954年。
建南大会堂外观呈现中西合璧式建筑特征,坐北朝南,占地面积3470平方米,建筑面积5693平方米,建筑面宽47.12米,进深69.035米。
建南大会堂总体可分为两部分:南部为办公楼,也是建筑的主入口;北部为礼堂主体,包括观众厅和舞台。
建南大会堂揭秘因捐赠人籍贯得名厦大官方微信说,建南大会堂命名由来,也是费一番心思。
它之所以不叫“大礼堂”而叫“大会堂”,是因为陈嘉庚要避开宗教色彩。
“建南”二字,是由于捐赠巨资的李光前先生原籍为福建南安,因此缩写为“建南”以示纪念。
特殊设计寓意深刻建南大会堂底层入门廊处到厅里有两组石板台阶踏步,外面五级,里面三级,总合起来八级。
这样的设计意图据说出自于陈嘉庚,以此纪念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最后是经历过八年抗战与三年解放战争的艰苦奋战,胜利来之不易,应当永远纪念,奋发图强。
建南大会堂底层门廊入大厅,中间的大门的拱塞用辉绿岩雕刻着龙虎图案,象征龙虎把大门,坚固无比,谁敢来侵犯,最后都要碰得头破血流。
谁来翻修?翻修要报国家文物局批准,施工团队曾参与故宫修缮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厦门大学建南大会堂,昨日完成它建成后最大的翻修。
这次历时半年之久的大翻修,为的是使它能更像旧时的模样。
不过,虽然模样未改,但是,“内心”变了:首次安装了空调,还有WiFi(无线网络)。
很多人都是从建南大会堂来认识厦大的。
这一气势宏伟的建筑是厦大校主陈嘉庚女婿李光前出资兴建,陈嘉庚选址并督建,1951年开工,1954年落成。
厦大资产处说,从建成到现在,建南大会堂都会不定期地翻修,此前最大的一次在2001年。
不过,当时仅完成内部改造,此次翻修是建南纳入文物保护建筑后的第一次大翻修,从内到外进行全面加固升级。
校方还介绍说,由于是第六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翻修还不能“轻举妄动”,必须报国家文物局批准才行。
不仅如此,此次中标的北京国文琰园林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来头不小,据说曾经参与故宫的修缮。
怎么翻修?修旧如旧,结构加固,保留了有故事的“嘉庚钢屋架”校方介绍说,此次翻修主要做两件事:修旧如旧,结构加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