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的问诊评分标准
- 格式:pdf
- 大小:165.86 KB
- 文档页数:2
常见头痛疾病诊断要点及头痛问诊流程今天我们回到“头痛学习”,来总结⼀下常见头痛疾病的诊断标准,以及遇到头痛患者时的问诊流程。
问诊是我们诊断疾病的关键,病史为王道,修炼好问诊的基本功,才能更准确、更快地诊断疾病。
常见头痛疾病的诊断要点紧张型头痛Keypoints: 轻中度头痛、紧箍样或压迫性头痛、⽆恶⼼呕吐、可有畏光或畏声、单次持续时间30分钟-7天解读:程度的鉴别以是否影响⽇常⼯作⽣活为依据,若⽇常⼯作⽣活不受影响,为轻度;若影响⽇常⼯作⽣活,但可以继续⼯作⽣活,为中度;若⽇常⼯作⽣活被迫中⽌,为重度。
畏光和畏声可出现其中之⼀,⼀般不会出现恶⼼呕吐,这是可以与偏头痛相鉴别的点。
常见的诱发因素有压⼒、情绪影响。
若每⽉发作<1天,既往发作在10次以上,为偶发性紧张型头痛;若每⽉发作在1-14天,超过3个⽉,既往发作超过10次,为频发性紧张型头痛;若每⽉发作在15天以上,超过3个⽉,为慢性紧张型头痛。
注:在《国际头痛分类第三版(中⽂版)》中是翻译成“紧张型头痛”,不是通常认为的“紧张性头痛”,⼀字之差,个⼈认为是⾮常有必要关注的,在之前的推送中也给出了个⼈的理解,“型,代表类型”,“性,代表性质”,紧张型头痛更多的是强调头痛发作时“紧箍样、压迫感”这种感受,丛集性头痛则因为有“丛集期”的存在,所以强调头痛发作的性质。
偏头痛Keypoints: 中重度头痛、反复发作的单侧头痛、搏动性头痛、可有恶⼼呕吐、可有畏光和/或畏声、⽇常体⼒活动可加重,单次持续时间4-72⼩时、可有先兆解读:程度的鉴别与前⾯讲的相同,偏头痛的疼痛程度⼀般⽐紧张型头痛剧烈。
在头痛的时候可伴随恶⼼呕吐、畏光畏声,或者对⽓味敏感,以上的症状可伴随出现其中之⼀或其中⼏项。
常见的诱发因素有疲劳、压⼒、睡眠过多或过少、脱⽔、饮⾷、天⽓变化、情绪影响,⼥性患者则很多与⽉经周期有关,另外还有⼀部分患者有卵圆孔未闭,这也是引起偏头痛的病因之⼀,不应忽视。
xx中医院脑病科头痛BNG060(头痛R51)一、观测指标及判定标准1观察指标及方法(1)治疗前后中医临床疗效比较;(2)治疗前后中医症状及体征总积分情况比较;(3)治疗前后中医症状及体征变化情况比较;头痛、恶心、呕吐、烦躁、腰酸背痛等,于入院治疗开始时、出院治疗结束各观察记录一次;2 疗效判定标准2.1中医临床疗效判定标准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症候积分减少≥70%;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好转,症候积分减少≥30%;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症候积分减少≤30%;加重:临床症状、体征均由加重,,症候积分减少≤0.2.3中医症状判定标准按照中医症状及体征的程度分为重度、中度、轻度、无症状体征,分别记为3分、2分、1分、0分。
表1 中医症状分级量化表0分 1分 2分 3分头痛无症状轻微头痛头痛明显头痛剧烈,影响日常生活和睡眠恶心无症状轻微恶心时作时止恶心持续不止恶心难以忍受,影响日常生活呕吐无症状轻微呕吐腰酸背痛呕吐持续不止呕吐作频繁发烦躁无症状心烦偶燥心烦急躁烦躁易怒,遇事易怒不能自止腰酸背痛无症状轻微腰酸背痛,时作时止腰酸背痛腰酸背痛,不能自止二、疗效分析1 中医临床疗效分析表2 中医临床证候疗效分析例(%)年份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2011年 307 220(71.8) 71(23.1) 16(5.1) 291(94.9)2012年 372 268(72.1) 96(25.8) 8(2.1) 364(97.9)由表2 可以看出, 2011年、2012年本方案治疗头痛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94.9%、97.9%;治疗例数分别为307、372例。
说明随着头痛治疗方案的初步确立至最终优化,2012年较2011年疾病总有效率和治疗病例都有明显增加,显示了此最终诊疗方案有显著治疗效果。
2头痛症状疗效比较三、中医治疗难点与对策。
偏头痛疗效评价标准
偏头痛的疗效评价标准主要包括显效、有效和无效三个等级。
显效是指疗程结束后无发作性偏头痛症状,停药1个月不发作;有效是指治疗后积分减少>50%;无效是指治疗后积分减少≤20%。
其中,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对于偏头痛的治疗效果,一般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价,总分为10分,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疼痛最剧烈,评定主要由患者自主进行。
此外,对于偏头痛的治疗效果,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偏头痛的治疗时间应足够长,一般为1个月以上,以观察疗效并避免病情反复。
2.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对于不同类型的偏头痛,应采取不同的药物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
4.对于长期反复发作的偏头痛,应积极寻找病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5.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保持积极的心态,遵医嘱按时服药,避免自行更改治疗方案。
6.对于治疗效果不明显的患者,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的治疗建议。
总之,偏头痛的疗效评价标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患者的病情、治疗时间、治疗方案、治疗效果等多个因素。
在治疗过程中,应保持积极的心态,遵医嘱按时服药,同时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如治疗效果不明显或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的治疗建议。
急诊科头痛分诊要点头痛泛指头颅上半部即眉弓至枕下部范围的疼痛。
(一)脑病变1脑膜炎、脑炎、蛛网膜炎,一般多为急性起病,头痛剧烈,有发热和脑膜刺激征。
脑脊液检查是确诊的主要依据。
2.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多因颅内先天性动脉瘤及动脉畸形破裂所致,多见于青壮年,多有用力或情绪激动的诱因,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剧烈头痛,为劈裂样痛。
患者若神志清楚,多能说出头痛发生的准确时间。
这种疼痛多开始于后枕部,可伴有恶心、呕吐。
除有明显的脑膜刺激征外,多无偏瘫等神经系统的定位体征。
脑脊液呈均匀血性,早期无发热,重者可昏迷。
部分出血量少的脑出血患者,可只有头痛、头胀,多见于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的中老年人,此类患者多伴有偏瘫等神经系统体征。
重症脑出血的患者一般先有剧烈头痛,之后出现数十分钟至数小时的昏迷。
3.颅内肿物,包括脑肿瘤、脑脓肿、颅内血肿或囊肿、脑寄生虫病等。
约有80%可出现颅内压增高,出现发作性头痛,早晨起床后加重,午后逐渐减轻,后期呈持续性头痛。
凡能引起颅内压升高的动作如咳嗽、用力,均可使头痛加剧。
呕吐后头痛可减轻,常有眼底视盘水肿,一侧或双侧眼外肌麻痹,双侧病理反射阳性等。
随着颅内压升高,可有呼吸缓慢、脉搏慢而有力及血压增高等表现。
此时头痛可急剧加重,以致抱头呻吟伴喷射性呕吐,上述表现可反复发作和缓解,最后昏迷,这是急性颅内压增高危象一一脑疝的先驱表现。
4.急性脑水肿,多见于恶性高血压(高血压性脑病)、尿毒症及子痫等。
由于血压(特别是舒张压)的急剧增高,导致脑组织的急性循环障碍,产生急性缺血、缺氧而发生脑组织的水肿,多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
除有头痛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外,常有意识障碍、兴奋不安、癫痛发作和失语、偏瘫等脑部损害的体征,眼底有视盘水肿、视网膜动脉痉挛、渗出及出血,原发病的病史体征可作为诊断依据。
5.癫痛性头痛,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
头痛的发作和终止均比较突然,具备癫痛发病的特点,即突然性、重复性及自行缓解。
头痛疗效评分22分【实用版】目录1.头痛疗效评分简介2.头痛疗效评分的计算方法3.头痛疗效评分的实际应用4.头痛疗效评分的局限性正文1.头痛疗效评分简介头痛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疼痛类型之一,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为了评估头痛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医学界引入了头痛疗效评分(Headache Efficacy Rating,简称 HER)这一评估工具。
HER 通过对头痛症状的改善程度进行量化,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治疗头痛的参考依据。
2.头痛疗效评分的计算方法头痛疗效评分通常采用 11 分制,即头痛完全消失记为 11 分,头痛症状轻微记为 9 分,头痛症状减轻一半记为 7 分,头痛症状减轻不到一半记为 5 分,头痛症状没有变化记为 3 分,头痛症状加重记为 1 分。
在实际操作中,医生会根据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描述,按照上述标准进行评分。
3.头痛疗效评分的实际应用头痛疗效评分在头痛治疗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通过对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评分进行对比,医生可以直观地了解治疗效果,并据此调整治疗方案。
同时,长期收集头痛疗效评分数据,还可以为医生提供更多关于头痛治疗的信息,帮助他们总结经验,提高诊疗水平。
4.头痛疗效评分的局限性尽管头痛疗效评分在评估头痛治疗效果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但它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头痛疗效评分的主观性较强,受到患者个体差异和医生判断的影响。
其次,头痛疗效评分只能评估头痛症状的改善程度,无法全面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医生需要结合其他评估工具,全面评估头痛患者的病情。
总之,头痛疗效评分作为一种评估头痛治疗效果的工具,在临床应用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头痛疗效评分22分(原创版)目录1.头痛疗效评分的背景和意义2.头痛疗效评分的标准和方法3.头痛疗效评分的实际应用4.头痛疗效评分的优缺点分析5.头痛疗效评分的未来发展正文【1.头痛疗效评分的背景和意义】头痛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疼痛症状之一,对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评估头痛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医学界引入了头痛疗效评分系统。
其中,头痛疗效评分 22 分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标准化评分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头痛疗效评分 22 分的背景和意义。
【2.头痛疗效评分的标准和方法】头痛疗效评分 22 分是基于国际头痛分类(ICHD)制定的一种评估方法。
该评分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头痛的严重程度:根据患者头痛的程度,分为 0 分(无头痛)到 10 分(最严重的头痛)。
2.头痛的频率:根据患者头痛的发作频率,分为 0 分(无头痛)到 10 分(每日头痛)。
3.头痛的持续时间:根据患者头痛的持续时间,分为 0 分(无头痛)到 10 分(持续 7 天以上)。
4.头痛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根据患者头痛对日常生活的影响程度,分为 0 分(无影响)到 10 分(严重影响)。
综合以上四个方面,计算出患者的头痛疗效评分,最高得分为 40 分,最低得分为 0 分。
得分越高,表示头痛治疗效果越差。
【3.头痛疗效评分的实际应用】头痛疗效评分 22 分在头痛治疗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这一评分方法,医生可以更加客观、准确地评估患者的头痛症状和治疗效果,为患者制定更为合适的治疗方案。
此外,头痛疗效评分 22 分还可以用于评估不同治疗方法的优劣,为医学研究提供有力的依据。
【4.头痛疗效评分的优缺点分析】头痛疗效评分 22 分作为一种评估方法,具有一定的优点,如客观、量化、易于操作等。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缺点,如评分标准较为复杂,对医生的专业水平有一定要求;评分受患者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可能影响评估结果的准确性等。
【5.头痛疗效评分的未来发展】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头痛疗效评分 22 分也将不断完善和改进。
头痛问诊注意事项、偏头痛预警征象、诊断标准、紧张型头痛和丛集性头痛鉴别、健康教育、药物治疗及非药物治疗头痛问诊注意事项头痛病史获取患者有多少种类型的头痛?每种类型的头痛均需要有单独的病史记录。
除需要向患者询问最受影响头痛类型病史,对其他类型的头痛应该询问详细病史。
时间相关问题初始发病年龄?最近的发病情况如何?发作频率/每次发作持续时间。
头痛特征问题疼痛强度/疼痛的性质/疼痛的部位/相关症状。
可能病因问题诱发因素。
加重和缓解因素、有无家族史、既往史、精神病史和其他相关病史头痛相关反应问题在头痛期间相关的行为改变?活动(功能)受限程度?患者的用药情况。
2次发作间的健康状态是完全好转还是有残留症状或症状一直持续无好转?偏头痛预警征象发热、伴神经系统症状或体征、突然发作的剧烈头痛、非典型先兆头痛、头痛性质发生改变或新发头痛、与体位或姿势变化相关的头痛、咳嗽或加重的头痛、视乳头水肿、妊娠或者产褥期、头痛进展或不典型头痛、存在免疫系统缺陷、伴自主神经症状、创伤后头痛、止痛药过量所引起特征性症状和体征。
偏头痛诊断标准诊断原则原发性头痛发病率较高,头痛诊断是允许多种头痛同时诊断的,存在多个头痛诊断时根据所诊断头痛影响程度大小排序。
偏头痛分类标准是分层的,达到第一、二层诊断;头痛专病门诊或头痛中心,第四、五层诊断更合适。
头痛头痛分类、亚类或亚型必须单独诊断和编码。
头痛患者在头痛门诊就诊给出下列 3 种诊断:无先兆偏头痛,有先兆偏头痛及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
无先兆偏头痛诊断标准A.符合B—D标准的头痛至少发作5次。
B.头痛发作持续 4—72h。
C. 至少符合下列4项中的2项:1.单侧 2. 搏动性中重度头痛日常体力活动加重头痛或因头痛而避免日常活动D.发作过程中,至少符合下列 2 项中1 项:1.恶心或呕吐2.畏光和畏声E. 不能用 ICHD3 中的其他诊断更好地解释有先兆偏头痛诊断标准有先兆偏头痛的诊断标准A. 至少有 2 次发作符合 B 和 CB. 至少有1个可完全恢复先兆症状: 1、视觉;2.感觉;3.言语和(或)语言;4、运动;5、脑干;6、视网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