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追寻高雅生活
- 格式:ppt
- 大小:1.70 MB
- 文档页数:16
七年级思想品德优质课(寻找高雅生活)教学设计课标要求]“成长中的我〞中的“认识自我〞局部:“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的要求。
“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中“积极适应社会的开展和进步〞局部:“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和好奇心,开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操纵能力,杜绝不良嗜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学情分析]进入初中后,新的阶段、新的生活为学生提供了许多新的生活情趣,但生活情趣具有不同的层次。
由于学生缺少经验和必要的科学知识,常常不能正确区分生活情趣的高雅与庸俗,因此,需要引导学生培养生活情趣的同时,注意让学生有目的地选择丰富的,健康的文化生活,追求美的、高尚的情趣,提升情操,让生命更有意义。
教学目标〔1〕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追求生活中美好的情趣,培养乐观幽默、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自觉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
〔2〕能力目标自觉发挥好奇心和从众心理的积极作用。
运用正确的方法,积极寻找高雅的生活,提高品行修养。
〔3〕知识目标了解乐观、幽默的生活态度是寻找高雅生活的重要条件。
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和好奇心。
了解自觉陶冶高雅情趣的不同途径和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培养高雅情趣的途径难点:如何正确对待好奇心和从众心理、提升情趣,陶冶情操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新课导入:师:请大家在这些图片中找出哪些是高雅的情趣?哪些是庸俗的情趣?〔答略〕高雅的情趣对我们会产生什么影响?这位同学〔有益于个人的身心健康,符合现代文明的要求,也符合科学精神和科学生活的要求,对个人的开展有促进作用,能够形成乐观自信、生动开朗的健康心理,从而使人更加热爱生活。
〕你的表达很清楚,请坐。
其他同学有没有补充?〔略〕高雅的生活情趣既然对我们有益,那同学们想不想拥有高雅的生活情趣呢?〔想〕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寻高雅生活的秘诀。
寻找高雅生活〔板书〕二、活动设计学习新课:活动一:自学检测1. _______________的生活态度,是陶冶高雅生活情趣的重要条件。
七年级政治追寻高雅生活说课稿范文一、本框在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追寻高雅生活》是人教版教材七年级品德第三单元第七课《品味生活》的第二个框题。
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了“情趣与兴趣”“情趣的雅与俗”,这为过渡到本框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处于从小学进入中学阶段生活过渡的特殊时期,学生特别需要关于情趣,情趣培养方面的知识。
所以,本框题从学生成长的生活实际出发,设计了“追寻高雅生活”这部分内容,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培养生活情趣的同时,注意有目的的选择丰富的、健康的文化生活,追求美的高尚的情趣,提升自己的情操,让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
因此,本框题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
本框题后面是“过健康、安全的生活”这部分内容。
学生在对生命、青春、情绪、情趣有了初步认识和体验的基础上,学会识别诱惑,过健康、安全的中学生活。
所以学好这个框题为学好后面的内容打下了理论基础,而且它在整个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初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增强陶冶情趣的自觉性,使自己成为有高雅情趣的人。
培养乐观向上、幽默的生活态(二)知识目标1.懂得高雅生活情趣是对生活的热爱、对生活的兴趣和感受。
2.理解乐观、幽默的生活态度,是陶冶高雅情趣的条件3.懂得正确对待好奇心,但是不盲目从众。
(三)能力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提高在现实生活中善于发现,捕捉生活中美好事物的能力。
三、教学的重、难点教学重点:乐观、幽默的生活态度,是陶冶高雅情趣的条件。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培养正当的兴趣、爱好和如何克服盲目从众的心理,是本框的教学难点。
因为兴趣和爱好有正当与不正当的区别,有高雅与庸俗之别,如何让学生能够区分,正确把握兴趣、爱好的适度,都是教师要解决的问题。
从众的心理是青少年正常的心理需要,因年龄经验等因素,他们对人对事缺乏和鉴别能力,缺乏主见,容易出现盲目从众、“随大流”的现象。
《追寻高雅的生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培养乐观、幽默的生活态度是追寻高雅生活的重要条件。
懂得高雅生活情趣是对生活的热爱,对生活的兴趣和感受。
懂得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但是不盲目从众。
理解丰富文化生活,是陶冶高雅生活情趣的重要途径。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善于发现、捕捉生活中美好事物的能力。
运用正确的方法,积极追寻高雅的生活,过真正富有情趣的生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感受生活中美好的情感,增强陶冶情趣的自觉性,使自己成为有高雅情趣的人,培养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重点:如何培养自己高雅的生活,从中寻找和感受生活中高雅的情趣。
难点:如何辨别、培养正当的兴趣,增强陶冶情趣的自觉性及提升情趣,陶冶情操。
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很高兴跟同学们认识,通过这个大屏幕,你们知道了老师的名字和来自的学校。
今天非常高兴来到这个美丽的学校,跟可爱的你们来度过这个愉快的45分钟。
那你们见到新老师是不是应该有所表示呢?我觉得这掌声不仅是送给我的,也是送给在座的各位老师的。
冲着同学们的这份热情,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见面礼。
是不是很好奇啊?请看大屏幕,展示开心一刻看到同学们会心的一笑,想必同学们在这一刻是开心高兴的。
如果我们每天都用这种高兴开心的状态,你就会发现原来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美,处处都有我们生活的乐趣,那么怎样才能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追寻更高雅的生活。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的问题。
展示标题:追寻高雅的生活【讲授新课】有人说:“美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今天我们就追寻丁丁的脚步,去探寻高雅的生活。
展示丁丁的介绍:大家好,我叫丁丁,和大家一样是七年级的学生。
现在他很疑惑:我到底该从哪里去追寻高雅的生活呢?你们谁能帮助他呢?学生答:高雅的生活情趣不是天生的,它来源于对生活的热爱,对生活积极的和美的感受,生活本身充满着欢乐,生活处处有情趣,因而从日常生活中,追求高雅的生活情趣。
“追寻高雅生活情趣”【学习目标】1、掌握培养高雅情趣的四种方法,懂得如何追寻高雅生活。
2、知道乐观、幽默的生活态度的作用3、正确认识好奇、从众心理【重点难点】如何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学习过程】+【学法指导】一、自学教材P75-79,独立思考下列问题:1、高雅的生活情趣不是的。
它来源于2、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追求的生活情趣。
3、,是陶冶高雅生活情趣的重要条件;,是陶冶高雅生活情趣的基础;,是追寻高雅生活情趣、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
4、在追求的过程中,我们的情感世界,总能在无形中受到陶冶,提升为。
5、高尚的情操表现在、、、。
二、合作探究:1、任务一:阅读教材P75的探究活动,说说你身边有风趣和幽默的人吗?乐观、幽默的生活态度对培养高雅生活情趣有什么好处?2、任务二:关于好奇与从众:阅读分析P76探究和P77探究活动(1)好奇心强是好事吗?怎样全面看待它?好奇心对我们追求高雅的生活情趣有什么影响?(2)林林的做法和李妮的想法对吗?为什么?3、任务三:丰富的文化生活学生讨论下列现象,回答这些文化生活对吗,为什么:(1)通宵打扑克,玩电子游戏(未做到文明化、科学化)(2)刚刚吃过饭就到操场踢球。
(未做到知识化、科学化)(3)因为熬夜看小说,第二天上课迟到(未做到科学化)三、整理学案怎样在日常生活中追求高雅的生活情趣;为什么说乐观、幽默的生活态度,是陶冶高雅生活情趣的必要条件;盲目从众的危害及避免从众;高尚情操的表现。
四、【达标测评】1、追求高雅的生活情趣,有利于我们调适情绪,陶冶情操,追求美好人生。
陶冶高雅生活情趣的重要条件是()A.乐观、幽默的生活态度B.悲观失望的生活态度C.放荡不羁的生活态度D.与众不同的生活态度2、著名学者胡适在某次演讲中引用孔子、孟子的话时,称之为“孔说”“孟说”,在发表自己的见解时,则称之为“胡说”。
这个故事说明胡适()A.过于谦虚,缺乏自信B.狂妄自大,不能正确认识自己C.懂得自尊,具有自知之明D.幽默风趣,具有高雅的生活情趣。
7.2 追寻高雅生活【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培养乐观、幽默的生活态度是追寻高雅生活的重要条件;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和好奇心。
2.能力目标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生活中的美;抵制庸俗情趣,提高品格修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热爱生活的观念,培养乐观、幽默的生活态度;在帮助学生掌握培养高雅情趣的方法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乐观、幽默中领略生活的真正意义和情趣。
【教学难点】学会欣赏幽默,创造幽默,追求高雅生活,体会更深层次的美。
【教学方法】活动式、体验式、讲授式。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第1课时【导入新课】课前将学生按照不同的兴趣分成几个小组,每组4人左右,并给自己的小组起一个名字,体现本组的兴趣特色。
例如:艺术地带(艺术作品欣赏)、海角天涯(旅游)、箭手如飞(小制作)、七味书屋(阅读)、马踏飞燕(收藏)、挑战极限(运动)……每组制作一份手抄小报,向全班同学介绍本组成员的共同兴趣。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美好的事物在等着我们去发现,美是源自生活的。
生活本身充满欢乐,每个人要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中的美。
过渡提问:我们怎样使自己的生活更美好、更有品位?学生回答(略)。
下面我们就请每个小组派两名同学展示他们的小报,向大家介绍他们眼中的美。
让我们一起体会他们通过亲自体验而发现的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学生活动:按兴趣分组汇报心得,展示小报。
【新课教学】乐观、幽默的生活态度(板书)第一环节:感受生活中的美1.高雅的生活情趣来源于对生活积极的和美的感受刚才每个小组向我们展示了他们对美的理解,我们欣赏到同学们亲身体验的美,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进一步感受美好。
播放音频:秋日的私语同时播放课件:感受生活的美探究活动:同学们能谈谈当你看到、听到这些作品时有什么感受吗?(提示:每一张图美在何处?)教师有层次地提问:(目的:通过欣赏高雅的作品引导学生体会生活中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