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通铁路综合接地系统
- 格式:ppt
- 大小:365.00 KB
- 文档页数:23
目录一、编制依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工程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工程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1站位情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2 车站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Road & Bridge︱178︱2017年4期高速铁路贯通地线安装施工技术毛 签 魏夕淞中交二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四川 宜宾 645350摘要:综合接地系统工程的建设贯穿整个铁路建设,且多为隐蔽工程,严格把控各环节施工质量,确保后续各系统设备的正常使用显得至关重要。
本文结合中交二航局成贵铁路项目综合接地施工,介绍综合接地系统构成及贯通地线安装施工技术,为今后高速铁路施工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速铁路;贯通地线安装;注意事项;综合接地系统中图分类号:U22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8465(2017)04-0178-021 什么是综合接地系统 国际上对接地系统总结了5个理念:分流、屏蔽、接地、布线、等电位联结。
以上措施可以有效减少电子信息设备电磁干扰及接触(或跨步)电压,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和人身安全免遭危险。
1999年8月,秦沈客运专线引进法国的轨道电路装备,依然出现一个问题,电磁干扰依旧存在而且影响极大,所以全线铺设了1条贯通地线,将二者等电位联接后,攻克电磁干扰与接地不容易的矛盾。
高速铁路均采取等电位联接的方法,将铁路沿线的结构物的接地级,以及强弱电等电气装置,通过共用地线联接,形成了一个类似“法拉第笼”的屏蔽系统。
2 综合接地系统作用 (1)降低设备接地电阻接地体是利用混凝土基础内的结构钢筋,导电的混凝土(有一定湿度)与大地大面积接触,具有非常良好的接地性能;结构钢筋作为导电通路,接地联结距离短。
根据接地阻抗公式 Z=22x r z +=,πfL 2=x , Z 和L 成正比,L 变短,Z 变小。
(保护接地电阻一般为4,防雷为10)(2)降低钢轨电位贯通地线作为牵引回流的附属通道,可承载15~20%回流量,降低钢轨电压,减少对轨旁弱电设备的电磁干扰.(3)接触网闪络保护当接触网断线或闪络击穿绝缘子后,通过提供接地故障电流回路通道,使得牵引变电所尽快短路跳闸,缩小故障范围,同时减少接触网断线时对弱点设备的电磁干扰。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学院学院专业学生姓名学号年级级指导教师教务处制表二〇一五年九月二十日一、论文说明本团队专注于原创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擅长案例分析、编程仿真、图表绘制、理论分析等,论文写作300起,所有定制的文档均享受免费论文修改服,同时也提供对应的论文答辩辅导。
务,具体价格信息联系,同时也提供对应的论文答辩辅导。
二、论文参考题目桥梁与隧道工程硕士毕业论文桥梁与隧道工程硕士毕业论文地方干线公路桥梁与隧道突发断道应急抢修技术研究地方干线公路桥梁与隧道突发断道应急抢修技术研究隧道下穿既有运营桥梁条件下与桥梁的相互影响分析及工程应对措施研究 隧道下穿既有运营桥梁条件下与桥梁的相互影响分析及工程应对措施研究隧道施工对邻近扩大基础桥梁结构的影响研究隧道施工对邻近扩大基础桥梁结构的影响研究城市暗挖隧道穿越既有桥梁的安全控制城市暗挖隧道穿越既有桥梁的安全控制通—胡区间隧道暗挖施工对既有桥梁桩基础的变形影响规律通—胡区间隧道暗挖施工对既有桥梁桩基础的变形影响规律新建隧道近接既有桥梁的主动预支护技术研究新建隧道近接既有桥梁的主动预支护技术研究隧道施工对临近桥梁影响研究隧道施工对临近桥梁影响研究地铁隧道施工对既有桥梁的变形影响规律研究地铁隧道施工对既有桥梁的变形影响规律研究隧道施工对邻近桥梁安全风险综合指数法评估隧道施工对邻近桥梁安全风险综合指数法评估跨海通道桥梁和隧道方案比较评价研究跨海通道桥梁和隧道方案比较评价研究桥梁隧道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桥梁隧道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隧道爆破震动对附近桥梁的影响及安全评估隧道爆破震动对附近桥梁的影响及安全评估桥梁结构遭受地下隧道内爆炸冲击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研究桥梁结构遭受地下隧道内爆炸冲击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研究广州地铁大线网运营条件下桥梁隧道维修组织模式研究广州地铁大线网运营条件下桥梁隧道维修组织模式研究桥梁结构遭受地下隧道内爆炸冲击下的减隔震研究桥梁结构遭受地下隧道内爆炸冲击下的减隔震研究桥梁隧道贯通地线监测方案的设计与实现桥梁隧道贯通地线监测方案的设计与实现盾构隧道施工对地层及邻近桥梁桩基的影响研究盾构隧道施工对地层及邻近桥梁桩基的影响研究钱塘江越江通道桥隧方案技术经济比较分析及实证研究钱塘江越江通道桥隧方案技术经济比较分析及实证研究北京超大断面隧道近距离下穿地铁高架桥影响与控制研究北京超大断面隧道近距离下穿地铁高架桥影响与控制研究北京某大直径盾构下穿既有地铁桥梁影响研究北京某大直径盾构下穿既有地铁桥梁影响研究软土隧道施工穿越桥梁桩基障碍物技术研究软土隧道施工穿越桥梁桩基障碍物技术研究下穿立交桥盾构隧道掘进控制技术研究下穿立交桥盾构隧道掘进控制技术研究宁波象山港跨海通道桥隧方案技术经济评价及比选研究宁波象山港跨海通道桥隧方案技术经济评价及比选研究地铁隧道穿越既有桥梁及地裂缝带施工的现场监测与数值模拟研究地铁隧道穿越既有桥梁及地裂缝带施工的现场监测与数值模拟研究技术的桥梁隧道贯通地线监测方案研究基于WSN技术的桥梁隧道贯通地线监测方案研究隧道施工对桥桩受力及变形影响因素研究隧道施工对桥桩受力及变形影响因素研究梯形轨枕在桥上和隧道内的垂向振动传递特性研究梯形轨枕在桥上和隧道内的垂向振动传递特性研究城市道路桥隧连接段交通运行安全评价及保障措施研究城市道路桥隧连接段交通运行安全评价及保障措施研究盾构全断面切削穿越桥梁群桩综合技术研究盾构全断面切削穿越桥梁群桩综合技术研究地铁列车振动引起的城市大跨度立交桥的微振分析地铁列车振动引起的城市大跨度立交桥的微振分析邻近桥桩隧道施工监控量测方案设计及其数据分析邻近桥桩隧道施工监控量测方案设计及其数据分析盾构全断面切削穿越桥梁桩基安全性研究盾构全断面切削穿越桥梁桩基安全性研究隧道近接施工对既有桥桩稳定性的影响及施工方案优化隧道近接施工对既有桥桩稳定性的影响及施工方案优化地铁施工引起的高铁桥梁基础变形监测研究地铁施工引起的高铁桥梁基础变形监测研究地铁隧道洞桩法施工对邻近桥基影响的时间效应分析地铁隧道洞桩法施工对邻近桥基影响的时间效应分析地铁邻近桥梁施工既有桥梁现状评估和控制标准研究地铁邻近桥梁施工既有桥梁现状评估和控制标准研究既有桥梁评估方法及应用研究既有桥梁评估方法及应用研究高速公路桥隧相接形式与施工方法研究高速公路桥隧相接形式与施工方法研究交通元件地震破坏评估方法研究交通元件地震破坏评估方法研究潜浮式索张桥的设计研究潜浮式索张桥的设计研究长株潭城际跃进湖段桥改隧方案评价与施工安全控制研究长株潭城际跃进湖段桥改隧方案评价与施工安全控制研究沪通铁路长江通道桥隧方案比选研究沪通铁路长江通道桥隧方案比选研究复杂地质构造条件下高速公路压煤采动影响的适应性研究复杂地质构造条件下高速公路压煤采动影响的适应性研究隧道施工对邻近交通结构物的影响研究隧道施工对邻近交通结构物的影响研究地铁隧道开挖引起地层沉降的经验理论法预测及邻近立交桥上部异形板构件抗沉降特征分析抗沉降特征分析高寒地区桥墩混凝土开裂原因及修补技术应用研究高寒地区桥墩混凝土开裂原因及修补技术应用研究山岭隧道洞口段桥隧结合方式研究山岭隧道洞口段桥隧结合方式研究悬浮隧道结构设计分析与健康监测悬浮隧道结构设计分析与健康监测爆破动力作用下锚碇隧道围岩振动效应分析研究爆破动力作用下锚碇隧道围岩振动效应分析研究非量测数码相机近景摄影测量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非量测数码相机近景摄影测量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公路隧道TOT项目融资风险研究项目融资风险研究山区高速公路桥隧连接工程关键性技术研究山区高速公路桥隧连接工程关键性技术研究卵石地层明挖铁路隧道近接施工技术研究卵石地层明挖铁路隧道近接施工技术研究丽攀高速公路项目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研究丽攀高速公路项目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研究张花高速公路动态景观设计及应用研究张花高速公路动态景观设计及应用研究基于灰色关联性的桥梁风险风险评价研究基于灰色关联性的桥梁风险风险评价研究岩石隧道施工风险评估方法应用研究岩石隧道施工风险评估方法应用研究悬索桥隧道锚数值模拟分析研究悬索桥隧道锚数值模拟分析研究山区公路悬索桥隧道锚碇作用机理及应用研究山区公路悬索桥隧道锚碇作用机理及应用研究长大铁路水下隧道火灾风险分析及消防安全策略长大铁路水下隧道火灾风险分析及消防安全策略明挖基坑下穿桥梁动载作用下桩基托换技术研究明挖基坑下穿桥梁动载作用下桩基托换技术研究穿越古滑坡川主寺隧道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研究穿越古滑坡川主寺隧道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研究草帽山隧道围岩变形与稳定性的研究草帽山隧道围岩变形与稳定性的研究盾构隧道开挖对邻近桩基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盾构隧道开挖对邻近桩基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大瑞铁路高黎贡山段隧道进出口边坡稳定性评价研究大瑞铁路高黎贡山段隧道进出口边坡稳定性评价研究杭金衢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设计方案研究杭金衢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设计方案研究融资模式资产评估问题研究TOT融资模式资产评估问题研究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研究城轨隧道TBM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研究大件运输全周期桥梁检测评估研究大件运输全周期桥梁检测评估研究运架一体机力学分析与设计TTYJ900运架一体机力学分析与设计隧道动态设计方法与实用技术研究隧道动态设计方法与实用技术研究连拱隧道施工力学行为及监控量测研究连拱隧道施工力学行为及监控量测研究光纤光栅隧道监测系统的研究光纤光栅隧道监测系统的研究湿陷性黄土地区铁路桥梁施工风险研究湿陷性黄土地区铁路桥梁施工风险研究山区悬索桥隧道锚围岩质量评价与破坏模式研究山区悬索桥隧道锚围岩质量评价与破坏模式研究浮置板式轨道结构理论与仿真计算分析及试验研究浮置板式轨道结构理论与仿真计算分析及试验研究岩体崩塌落石对桥梁破坏作用的动态演绎研究岩体崩塌落石对桥梁破坏作用的动态演绎研究陕西省南北大件运输公路桥梁调查分析与研究陕西省南北大件运输公路桥梁调查分析与研究地铁隧道浅埋暗挖法施工地层变形及对邻近桥桩的影响研究 地铁隧道浅埋暗挖法施工地层变形及对邻近桥桩的影响研究车辆—有砟轨道—桥梁空间耦合系统减振措施研究车辆—有砟轨道—桥梁空间耦合系统减振措施研究公路地质灾害应急抢通技术研究公路地质灾害应急抢通技术研究雷击高速铁路综合接地系统的冲击响应特性研究雷击高速铁路综合接地系统的冲击响应特性研究数据处理方法研究钢筋混凝土结构缺陷检测中GPR数据处理方法研究某地铁盾构穿越广深铁路桥影响分析及施工控制研究某地铁盾构穿越广深铁路桥影响分析及施工控制研究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高陡边坡稳定性研究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高陡边坡稳定性研究山区高速公路典型构造物造价指标研究山区高速公路典型构造物造价指标研究的铁路安全监控系统设计基于GIS的铁路安全监控系统设计遂渝铁路刚性路基及其过渡性能动力学试验研究遂渝铁路刚性路基及其过渡性能动力学试验研究悬索桥锚碇结构长期安全监测合理测点布置技术研究悬索桥锚碇结构长期安全监测合理测点布置技术研究长昆高速铁路桥隧相连高边坡设计参数研究长昆高速铁路桥隧相连高边坡设计参数研究基于实时无线传感网络的高速公路山体及桥隧安全监测系统研究 基于实时无线传感网络的高速公路山体及桥隧安全监测系统研究安徽省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质量状况研究安徽省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质量状况研究光纤光栅高速公路火灾监测系统设计与应用研究光纤光栅高速公路火灾监测系统设计与应用研究常吉高速公路建设自然环境影响评价及保护研究常吉高速公路建设自然环境影响评价及保护研究在混凝土无损检测中的应用研究地震CT在混凝土无损检测中的应用研究盾构掘进过程中邻近基桩反应分析研究盾构掘进过程中邻近基桩反应分析研究地铁钻爆法对既有桥桩基影响地铁钻爆法对既有桥桩基影响悬索桥锚固区蠕动仿真与安全性评估研究悬索桥锚固区蠕动仿真与安全性评估研究基于数据融合的无线传感器执行器网络数据可靠传输基于数据融合的无线传感器执行器网络数据可靠传输盾构穿越引起的既有轨道交通高架线变形及控制盾构穿越引起的既有轨道交通高架线变形及控制输送石灰石悬索桥钢索塔抗风性能研究输送石灰石悬索桥钢索塔抗风性能研究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端刺的设置研究桥隧相连地段CRTS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端刺的设置研究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端刺的设置研究重载条件下铁路信号电缆对电磁干扰防护的研究重载条件下铁路信号电缆对电磁干扰防护的研究拱桥上纵连底座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设计与纵向力研究拱桥上纵连底座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设计与纵向力研究线映秀至卧龙段震后公路泥石流风险评价S303线映秀至卧龙段震后公路泥石流风险评价高速公路设计与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关系的研究高速公路设计与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关系的研究新型无砟轨道施工技术研究新型无砟轨道施工技术研究公路系统地震灾害损失评估方法研究公路系统地震灾害损失评估方法研究山区城市快速干道突发灾害预防及快速抢通技术研究山区城市快速干道突发灾害预防及快速抢通技术研究型液压注浆泵自动换向控制系统研究3ZJB-B3型液压注浆泵自动换向控制系统研究高速铁路站前工程投资额分析及投资控制关键点研究高速铁路站前工程投资额分析及投资控制关键点研究港珠澳大桥混凝土聚脲防护技术应用的研究港珠澳大桥混凝土聚脲防护技术应用的研究基于车路耦合的汽车山区行驶安全度模型的建立及其研究 基于车路耦合的汽车山区行驶安全度模型的建立及其研究重庆高速公路运营期内路产性能劣化和剩余价值分析研究 重庆高速公路运营期内路产性能劣化和剩余价值分析研究手机上网流程研究与优化手机上网流程研究与优化锈蚀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锈蚀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微震信号采集系统的研究微震信号采集系统的研究投影法测量飞行物姿态角精度的研究投影法测量飞行物姿态角精度的研究的京沪高速铁路景观环境影响评价研究基于GIS的京沪高速铁路景观环境影响评价研究湖北省汉十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研究湖北省汉十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研究基于视觉特性的高速公路景观要素设计研究基于视觉特性的高速公路景观要素设计研究复杂背景下的车辆牌照定位算法研究及实现复杂背景下的车辆牌照定位算法研究及实现无线覆盖技术研究高速铁路WCDMA无线覆盖技术研究KMTL房屋建筑施工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房屋建筑施工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安徽省建筑市场监管政策研究安徽省建筑市场监管政策研究车速对复数车辆行驶工况瞬态气动特性的影响车速对复数车辆行驶工况瞬态气动特性的影响轨道形式平顺性的控制方法RHEDA 2000轨道形式平顺性的控制方法铁路线下工程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信息分析与系统构建铁路线下工程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信息分析与系统构建语音业务质量提升的研究基于高速铁路GSM语音业务质量提升的研究山区高速公路总体设计与应用研究山区高速公路总体设计与应用研究应收账款质押法律问题研究应收账款质押法律问题研究基于视频图像的道路灾害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基于视频图像的道路灾害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混凝土结构植筋锚杆锚固理论与拉拔试验研究混凝土结构植筋锚杆锚固理论与拉拔试验研究跟踪试验数据管理和分析系统研究跟踪试验数据管理和分析系统研究阵列式稀土超磁致伸缩换能器的动态特性研究阵列式稀土超磁致伸缩换能器的动态特性研究建设工程项目行政审批制度的价值及实现途径研究建设工程项目行政审批制度的价值及实现途径研究山区高速公路危险品运输风险评价与安全保障系统山区高速公路危险品运输风险评价与安全保障系统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公路工程成本估算研究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公路工程成本估算研究 盾构刀盘及其液压驱动系统关键技术研究盾构刀盘及其液压驱动系统关键技术研究5.8GHz RFID 电子标签的硬件设计电子标签的硬件设计超斜铰接板桥受力特性及荷载横向分布的试验研究超斜铰接板桥受力特性及荷载横向分布的试验研究 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系统综合评价体系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系统综合评价体系基于视频图像的道路灾害监测和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基于视频图像的道路灾害监测和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城市视觉导向设计研究城市视觉导向设计研究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高铁安全监测系统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高铁安全监测系统基于ARM 的防水卷材厚度测控系统的防水卷材厚度测控系统基于投影栅法的几何量测量技术基于投影栅法的几何量测量技术光纤光栅传感解调系统及应用研究光纤光栅传感解调系统及应用研究基于NS2的TD-LTE 高铁环境下切换算法仿真研究高铁环境下切换算法仿真研究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研究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研究。
贵广铁路贺广段综合接地技术交底资料提纲[注:铁四院2010年01月13日]一、设计原则 (1)二、一般要求 (1)三、桥梁综合接地技术要求 (2)四、隧道综合接地技术要求 (3)五、路基综合接地技术要求 (5)六、车站范围综合接地技术要求 (6)七、无砟轨道综合接地技术要求 (8)八、综合接地工艺要求 (8)附:九、综合接地工程数量统计原则(供参考) (9)十、各专业接入综合接地系统的主要地线种类(了解一下) (11)十一、各专业工程设计分工(了解一下) (11)贵广铁路贺广段综合接地设计交底综合接地的设置要求一、设计原则1.综合接地系统工程设计应根据铁路等级,因地制宜地采取防护措施,达到保护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的要求。
2.综合接地系统由贯通地线、接地装置(或接地极)、引接线、接地端子等构成。
综合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应不大于1Ω。
3.综合接地系统以贯通地线为主干,充分利用沿线桥梁、隧道、路基地段构筑物设施内的接地装置作为接地体,形成低阻等电位综合接地平台。
4.沿线距接触网带电体5m范围内的金属构件和需接地的构筑物和设备应通过引接线就近接入综合接地系统。
5.距线路两侧20m范围内的铁路设备房屋的接地装置应接入综合接地系统。
6.不便与铁路综合接地系统等电位连接的第三方设施必须采取可靠的隔离或绝缘等措施。
二、一般要求1.全线上、下行每侧贯通一根地线。
贯通地线及各种引接线均采用铜截面为:肇庆以西采用70mm2、肇庆以东采用35mm2的耐腐蚀并符合环保要求的接地铜缆。
[注:四线并行段采用70mm2]2.接地端子的设置应便于设备、设施就近接入综合接地系统,方便工程实施。
3.桥梁、隧道、无砟轨道、接触网支柱基础等结构物内的接地装置应优先利用结构物中的非预应力结构钢筋作为自然接地体;当没有结构钢筋可以利用时,可增加专用的接地钢筋;当自然接地体的接地电阻达不到要求时应增加人工接地体。
预应力钢筋不应接入综合接地系统。
4.接地装置应通过结构物内预埋的接地端子与贯通地线可靠连接。
中国铁路总公司《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高速铁路部分)2014 年7月·北京目录总则 (1)第一编技术设备 (2)第一章基本要求 (2)基建、制造及其验收交接 (2)限界、安全保护区 (3)养护维修及检查 (5)救援设备 (6)灾害防护 (6)行车安全监测设备 (7)第二章线路、桥梁及隧道 (8)一般要求 (8)铁路线路 (8)线路平面及纵断面 (9)路基 (9)桥隧建(构)筑物 (10)轨道 (11)线路交叉及接轨 (12)防护栅栏 (12)声屏障 (13)第三章信号、通信 (14)一般要求 (14)信号 (14)联锁 (16)闭塞 (17)调度集中系统 (17)机车信号、列车运行监控装置、轨道车运行控制设备 (18)列车运行控制系统 (18)信号集中监测系统 (22)通信 (22)承载网 (23)业务网 (23)支撑网 (24)信号、通信线路及其他 (24)第四章铁路信息系统 (26)第五章车站及枢纽 (28)站场设备 (28)客运设备 (28)第六章机车车辆 (30)机车 (30)车辆设备 (32)车辆 (32)动车组设备 (33)动车组 (34)自轮运转特种设备 (34)第七章供电、给水 (36)牵引供电 (36)电力、给水 (38)第八章房屋建筑 (40)第九章铁路用地 (41)第二编行车组织 (42)第十章基本要求 (42)行车组织原则 (42)列车乘务 (44)车站值守 (47)车站技术管理 (48)对行车有关人员的要求 (48)第十一章编组列车 (50)列车编组 (50)列车中机车车辆的编挂和连挂 (50)列尾装置的摘挂及运用 (52)列车中车辆的检查 (52)列车制动 (54)第十二章调度指挥 (60)调度日计划 (60)日常运输组织 (61)调度命令 (61)第十三章列车运行 (65)行车闭塞 (65)接发列车 (70)列车运行 (74)跨线运行 (74)车底回送 (75)第十四章限速管理 (76)临时限速管理 (76)列控限速管理 (76)第十五章调车工作 (78)调车工作 (78)机车车辆的停留 (82)第十六章施工维修 (84)施工维修基本要求 (84)施工路用列车开行 (93)确认列车开行 (94)设备故障及抢修 (95)第十七章灾害天气行车 (97)大风天气行车 (97)雨天行车 (98)冰雪天气行车 (99)异物侵限报警 (100)地震监测报警 (102)天气恶劣难以辨认信号行车 (102)第十八章设备故障行车 (104)列控车载设备不能正常使用 (104)LKJ、GYK、机车信号故障 (104)CTC故障 (105)进站、出站、进路信号机、线路所通过信号机故障或车站(线路所)道岔失去表示、轨道电路非列车占用红光带 (106)区间通过信号机故障或闭塞分区轨道电路非列车占用红光带(异物侵限报警红光带除外) (109)站内轨道电路分路不良 (110)列车占用丢失 (110)列车无线调度通信设备故障 (111)接触网停电 (112)接触网上挂有异物 (113)受电弓挂有异物 (114)运行途中自动降弓 (115)自动过分相地面设备故障 (115)动车组列车空调失效 (116)列车运行途中车辆故障 (116)第十九章非正常行车组织 (119)双线区间反方向行车 (119)列车被迫停车后的处理 (119)列车在区间退行、返回 (120)列车分部运行 (121)列车冒进信号机 (121)列车运行晃车 (122)列车停在接触网分相无电区 (122)列车碰撞异物 (123)列车发生火灾、爆炸 (124)第二十章救援 (125)使用机车、救援列车救援 (125)动车组救援动车组 (126)启用热备动车组 (127)第三编信号显示 (128)第二十一章基本要求 (128)第二十二章固定信号 (131)色灯信号机 (131)车载信号 (138)第二十三章移动信号及手信号 (143)移动信号 (143)无线调车灯显信号 (144)手信号 (145)第二十四章信号表示器及标志 (154)信号表示器 (154)线路标志及信号标志 (158)线路安全保护标志 (163)动车组列车标志 (164)第二十五章听觉信号 (166)附图1 客运专线铁路建筑限界 (169)附图2 客运专线铁路机车车辆限界 (172)附件1 调度命令 (173)附件2 调度命令登记簿 (174)附件3 CTC控制模式转换登记簿 (175)缩写词对照表 (176)计量单位符号 (177)总则铁路是国民经济大动脉、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和大众化交通工具,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骨干、重要的民生工程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运输方式,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至关重要。
新建上海至南通铁路(南通至安亭段)站前工程HTZQ-3标段常熟高架站特大桥单位工程总结报告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沪通铁路工程站前Ⅲ标项目部二0一九年五月目录一、工程概况 (3)1、工程简介 (3)2、主要技术标准 (3)二、单位工程基本情况 (4)1、单位工程概况 (4)2、主要工程内容及数量 (5)三、设计图纸及变更情况 (6)四、分部分项划分及验收情况 (8)五、过程控制情况 (10)1、施工原材料检测及施工试验检测 (10)2、施工质量控制及隐蔽验收 (13)3、接地网工程检测 (13)六、施工测量及监测情况 (13)1、施工测量 (13)2、施工监测 (14)七、不合格处理情况 (14)1、施工不合格处理 (14)八、施工质量问题处理情况 (14)九、单位工程质量情况 (14)1、单位工程程质量控制资料核查记录 (14)2、单位工程实体质量和主要功能核查抽查记录 (15)3、单位工程观感质量检查记录 (15)十、工程小结及自评 (16)一、工程概况1、工程简介本标段为HTZQ-3标段,位于常熟市境内,起讫里程为(新六干河特大桥安亭台台尾DK048+666.755〜跨苏嘉杭高速公路特大桥DK073+718.045),正线长度25.02公里。
标段内设特大桥5座,分别为谢寺路特大桥、望虞河特大桥、常熟高架站特大桥、常浒河特大桥和跨苏嘉杭高速公路特大桥,共计25.02公里,占线路全长100%。
主要特殊结构:悬灌连续梁12联,支架现浇连续梁4联,支架现浇站台梁34孔,简支钢桁梁 1孔。
工程主体包含钻孔桩6660根、PHC管桩957根、承台857个、墩身861个。
工程建设相关单位如下:建设单位:沪宁城际股份有限公司勘察设计单位: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施工单位: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监理单位:北京城铁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2、主要技术标准1)铁路等级:国铁I级2)正线数目:双线3)正线线间距:4.4m4)限制坡度:6‰5)路段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200km/h,局部地段限速6)最小曲线半径:2000m,个别地段结合沿线条件合理确定7)牵引种类:电力8)机车类型:动车组、HX D系列9)牵引质量:5000t10)到发线有效长度:1050m,部分车站650m11)闭塞类型:自动闭塞二、单位工程基本情况1、单位工程概况常熟高架站特大桥位于江苏省常熟市境内,线路起讫里程:DK56+611.905~DK58+360.190,正线长度1687.215m(短链:DK56+638.961=DK56+700,短链长度61.039)。
沪通铁路线路走向方案研究肖军【摘要】沪通铁路是沿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上海与江苏北部、上海与山东东部等地区最便捷的铁路运输通道.以满足规划、技术可能、环境可行、工程可靠、投资可控为研究目标,对该段线路功能定位、引入上海枢纽及区间线路走向进行深入研究,经多方案比较后,推荐沪通铁路北起宁启铁路平东站,途经江苏省南通市、苏州所辖的张家港、常热、太仓、昆山及上海市嘉定区和宝山区,引入既有京沪线安亭站和既有北杨支线杨行站;线路经过杨行站后,跨越黄浦江途经上海市浦东新区和奉贤区;接轨于浦东铁路四团站方案,线路走向满足地方规划要求、站点布设适宜,实施性强.【期刊名称】《铁道建筑技术》【年(卷),期】2011(000)005【总页数】5页(P34-37,46)【关键词】铁路;线路走向;方案研究【作者】肖军【作者单位】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武汉,43006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212新建上海至南通铁路(简称沪通铁路)位于长江口及上海市沿海地区,北起宁启铁路平东站(新建),途经江苏省南通市、苏州所辖的张家港、常熟、太仓、昆山及上海市嘉定区和宝山区,引入既有京沪线安亭站和既有北杨支线杨行站;线路经过杨行站后,跨越黄浦江途经上海市浦东新区和奉贤区接轨于浦东铁路四团站,建筑长度约283 km(见图1)。
铁路选线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通过对本项目线路走向方案的深入研究,重点把握与周边路网顺畅衔接,充分考虑项目功能定位、客流构成和技术标准,处理好铁路选线与工程投资效益的关系,确保线路走向工程安全、环境友好、依法合规,避免法律障碍,并与地方规划紧密协调,可加快项目进程,确保项目投入产出效益最佳。
为合理研究沪通铁路功能定位和客货流吸引范围,根据沪通铁路地理位置和衔接线路,本次重点研究与之密切相关的南京、扬镇、江阴、南通过江通道分工以及沿江城际、通苏嘉城际等长三角相关线路的功能定位。
沪通铁路衔接南通、上海,沿途经过张家港、常熟、太仓等县市,是连接苏中、苏北与上海的便捷客货运输通道,主要承担苏中、苏北及山东东部地区与上海间的客货运输,是一条客货兼顾、以客为主的快速铁路;是沿海铁路通道和长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网的组成部分。
中国铁路总公司《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高速铁路部分)2014 年7月·北京目录总则 (1)第一编技术设备 (2)第一章基本要求 (2)基建、制造及其验收交接 (2)限界、安全保护区 (3)养护维修及检查 (5)救援设备 (6)灾害防护 (6)行车安全监测设备 (7)第二章线路、桥梁及隧道 (9)一般要求 (9)铁路线路 (9)线路平面及纵断面 (10)路基 (10)桥隧建(构)筑物 (11)轨道 (12)线路交叉及接轨 (13)防护栅栏 (13)声屏障 (14)第三章信号、通信 (15)一般要求 (15)信号 (15)联锁 (17)闭塞 (18)调度集中系统 (18)机车信号、列车运行监控装置、轨道车运行控制设备 (19)列车运行控制系统 (19)信号集中监测系统 (23)通信 (23)承载网 (24)业务网 (24)支撑网 (25)信号、通信线路及其他 (25)第四章铁路信息系统 (27)第五章车站及枢纽 (29)站场设备 (29)客运设备 (29)第六章机车车辆 (31)机车设备 (31)机车 (31)车辆设备 (33)车辆 (33)动车组设备 (34)动车组 (35)自轮运转特种设备 (35)第七章供电、给水 (37)牵引供电 (37)电力、给水 (39)第八章房屋建筑 (41)第九章铁路用地 (42)第二编行车组织 (43)第十章基本要求 (43)行车组织原则 (43)列车乘务 (45)车站值守 (48)车站技术管理 (49)对行车有关人员的要求 (49)第十一章编组列车 (51)列车编组 (51)列车中机车车辆的编挂和连挂 (51)列尾装置的摘挂及运用 (53)列车中车辆的检查 (53)列车制动 (55)第十二章调度指挥 (61)调度日计划 (61)日常运输组织 (62)调度命令 (62)第十三章列车运行 (66)行车闭塞 (66)接发列车 (72)列车运行 (75)跨线运行 (75)车底回送 (76)第十四章限速管理 (77)临时限速管理 (77)列控限速管理 (77)第十五章调车工作 (79)调车工作 (79)机车车辆的停留 (83)第十六章施工维修 (85)施工维修基本要求 (85)施工维修防护 (85)施工路用列车开行 (94)确认列车开行 (95)设备故障及抢修 (96)第十七章灾害天气行车 (98)大风天气行车 (98)雨天行车 (99)冰雪天气行车 (100)异物侵限报警 (101)地震监测报警 (103)天气恶劣难以辨认信号行车 (103)第十八章设备故障行车 (105)列控车载设备不能正常使用 (105)LKJ、GYK、机车信号故障 (105)CTC故障 (106)进站、出站、进路信号机、线路所通过信号机故障或车站(线路所)道岔失去表示、轨道电路非列车占用红光带 (107)区间通过信号机故障或闭塞分区轨道电路非列车占用红光带(异物侵限报警红光带除外) (110)站内轨道电路分路不良 (111)列车占用丢失 (111)列车无线调度通信设备故障 (112)接触网停电 (113)接触网上挂有异物 (114)受电弓挂有异物 (115)运行途中自动降弓 (116)自动过分相地面设备故障 (116)动车组列车空调失效 (117)列车运行途中车辆故障 (117)第十九章非正常行车组织 (120)双线区间反方向行车 (120)列车被迫停车后的处理 (120)列车在区间退行、返回 (121)列车分部运行 (122)列车冒进信号机 (122)列车运行晃车 (123)列车停在接触网分相无电区 (123)列车碰撞异物 (124)列车发生火灾、爆炸 (125)第二十章救援 (126)使用机车、救援列车救援 (126)动车组救援动车组 (127)启用热备动车组 (128)第三编信号显示 (129)第二十一章基本要求 (129)第二十二章固定信号 (132)色灯信号机 (132)车载信号 (139)第二十三章移动信号及手信号 (144)移动信号 (144)无线调车灯显信号 (145)手信号 (146)第二十四章信号表示器及标志 (155)信号表示器 (155)线路标志及信号标志 (159)线路安全保护标志 (164)动车组列车标志 (165)第二十五章听觉信号 (167)附图1 客运专线铁路建筑限界 (170)附图2 客运专线铁路机车车辆限界 (173)附件1 调度命令 (174)附件2 调度命令登记簿 (175)附件3 CTC控制模式转换登记簿 (176)缩写词对照表 (177)计量单位符号 (178)总则铁路是国民经济大动脉、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和大众化交通工具,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骨干、重要的民生工程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运输方式,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