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综合接地系统PPT演示文稿
- 格式:ppt
- 大小:1.18 MB
- 文档页数:16
综合接地交底材料一、设计依据:1.铁运〔2006〕26号《铁路信号设备雷电及电磁兼容综合防护实施指导意见》。
2.铁建设〔2007〕39号《铁路防雷、电磁兼容及接地工程技术暂行规定》。
3.“鉴信[2007]96号”文《关于印发<铁路防雷、接地工程设计专业分工及文件编制研讨会议纪要>的通知》。
4.“通号(2009)9301”《铁路综合接地系统》通用参考图(第三版)。
二、参考文件铁道部鉴定中心编著《铁路综合接地和信号设备防雷系统工程设计指南》。
三、设计范围综合接地的设计范围为吉珲铁路起点吉林站城际场(长吉DK126 +590)至珲春站(DK362+200),包括延吉西动车存车场。
其中客专正线范围内线路按综合接地要求设置贯通地线及桥、隧、路基地段接地设施,普速范围内相关改建工程不设置综合接地系统,各专业接地按分散接地设计。
四、综合接地的历史沿革我国国家铁路原来一直沿用苏联的铁路标准,铁路沿线各专业采用分散接地的方式,该方式存在实施方便,对接地电阻值要求不高等特点,但也存在着设施分散,各种地线之间隔离间隔不够,接地效果不佳的缺点。
伴随着技术的发展,综合楼宇、地铁等构筑物普遍采用了综合接地的技术措施。
国家铁路首先在秦沈客专的建设中采用了信号工程的综合接地(小综合),之后在普速铁路的自动闭塞工程中敷设了信号专用贯通地线,取得了良好的接地效果。
伴随着高速铁路的发展,铁道部组织了综合接地系统的深入研究和现场测试后,在工程中全面开展了综合接地工程的实施。
该方式通过将铁路线路两侧附近20m范围以内的其它铁路设施(如隔离栅栏、声屏障等)的接地装置,以及距接触网带电体5m范围内需接地的构筑物、设备接地装置,就近接入综合接地系统,实现铁路沿线设施等电位连接。
综合接地系统已在石太、京津城际、武广、合宁、合武、甬台温、温福、福夏、哈大、长吉等项目中实施。
五、设计原则及总体技术要求1.综合接地系统以沿线两侧敷设的贯通地线为主干,充分利用沿线桥梁、隧道、路基地段构筑物设施内的接地装置作为接地体,形成低阻等电位接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