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正式版
- 格式:ppt
- 大小:3.58 MB
- 文档页数:45
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刘易斯•斯科特的《雨林》一书列出的数字表明,雨林以每分钟27万平方米(相当于40多个足球场)的速度遭到彻底毁灭。
每年有一个纽约州大小的雨林永远消失。
斯科特警告说:“如果雨林按照这种速度减少,到本世纪末,大部分雨林都将消失。
”雨林的消失,意味着人类将永久丧失一大批物种。
物种将濒临灭绝。
很多物种现在就遭到危险。
橙色皮毛的猩猩(因其脸像人脸,被称为“森林老人”)过去在亚洲的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
由于其栖息地遭到极大破坏,这种在树上生活的唯一的一种大猩猩越来越少,只能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和婆罗洲找到。
到底有多少其他动植物已灭绝或濒临灭绝?无人知晓,也根本无法知道。
地球上人们尚未发现的生物还有95%,它们的情况又如何呢?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150万种不同物种的生物,其中一半是昆虫。
然而昆虫共有1000万种乃至一亿种,而且大部分在热带雨林生活。
听任热带雨林消失意味着人类会失去许多:……砍伐和焚烧热带雨林远不止毁灭无数的动植物物种。
地球上生命多样性的毁灭意味着破坏人们赖以生存的大气。
这是一种连锁反应。
绿色植物和海藻是一种特殊的生物。
它们吸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从土壤(或海洋)中吸取的水混合,形成一种单糖、葡萄糖和氧气。
这种奇妙的变化通过植物中的绿色素(叶绿素吸收日光进行化学反应,即光合作用)完成。
树木将从空气中摄取的二氧化碳以葡萄糖的形式保存起来,能有效地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热带雨林的树木生长很快,对促进光合作用起着重要作用。
这些林木每年从空中摄取上百万吨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而工业和汽车尾气的污染也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因而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极为必要。
温室气体吸收地球表面反射的热量,不让热量漏失,结果引起全球气温升高。
利用“刀耕火种”毁林兴建农场造成了双重后果。
首先,砍伐林木减少了光合作用,最终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同时也会减少大气中生命必不可少的氧气含量(光合作用对氧气循环极为重要,确保大气中不缺乏氧气)。
《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阅读答案⑴①利用“刀耕火种”毁林兴建农场造成了双重后果。
②首先,砍伐林木减少了光合作用,最终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同时也会减少大气中生命必不可少的氧气含量。
③其次,放火毁林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造成环境进一步恶化。
④这样,最后只能是带来灾难性的气候变化,冰川融解,洪水泛滥。
⑤这不是一般性的灾难,它会造成更多的动植物死亡。
⑵地球在过去的5亿年岁月中,已经经历过5次大规模的物种灭绝。
最近的一次大约发生在距今6600万年的白垩纪末期,其标志是恐龙灭绝。
但这不是最严重的一次。
最严重的那次大约发生在亿年前的二叠纪,那时生命大规模灭绝,77%到96%的海洋动物物种消失,地面的生物也大量灭绝。
⑶如果将雨林完全毁掉,到下世纪中叶,地球很可能会经历第6次大规模灭绝。
同以前所发生的灾难一样,生命将再次受到严峻的考验。
我们已经永远失去了舌头20多厘米可从特殊品种的兰花中摄取液汁的达尔文蛾,以及身体几乎透明和骨头为绿色的草蛙。
伟大的自然主义者、探索家查里斯•威廉•毕比曾意味深长地说过:“如果某种生物的最后一个个体停止呼吸,只有在出现新天体或地球重新恢复生机之后,才能再次见到这种个体。
”1.读第⑴段内容后完成⑴~⑵小题。
⑴用“https://”划分层次:①②③④⑤⑵“首先”、“其次”两个词语表明第⑴段的说明顺序是。
2.第⑶段划线句运用了列数字和的说明方法,目的是为了说明。
3.第⑶段引文的表达方式是,以此作结尾,作用是。
4.简要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如何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如果将雨林完全毁掉,到下世纪中叶,地球很可能会经历第6次大规模灭绝。
答:5.人类因伐木销售、伐木建农牧场而毁灭雨林,无异于杀鸡取卵。
请你思考一下,我们可以怎样做,避免砍伐树木,破坏森林。
写出你的看法。
答: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⑴①https://②③https://④⑤;⑵从主到次2.举例子说明物种灭绝的可怕后果。
3.议论作用:更具警示、警告作用,能让人在思考中增加环境的忧患意识,进而逐步树立正确的环境观。
余积初中备课《火星,我的第二家园》的作者[英]巴里·E·齐默尔曼和戴维·J·齐默尔曼兄弟在该书的序言中这样介绍:“本书总共荟萃28篇有关生物学、化学、天文学、物理学和地球科学领域的最引人入胜的内容。
这些内容涵盖了日食、月食、雨林、性、时间旅行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我们生活在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这是一个超级计算机和复杂信息网络的时代,也是遗传工程生物体和虚拟现实的时代,科学突飞猛进,科学的进程不能用年而应以天、周来计算。
我们怎样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阅读本书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其目的是让人人都懂科学,增长知识,又能消遣。
”(二)关于热带雨林热带雨林是地球上最复杂和生物种类最多的环境。
它仅占地球陆地面积7%,却拥有地球动植物物种的90%,热带雨林理应被称为“世界上生命力最强的地方”。
雨林中约有三分之二的动植物群在树冠层上生活和栖息,这里展示了自然界最壮观的景象。
在树中寄生而又不伤害树木的附生植物多达2万多种,这些附生植物将树冠盖住,活像蔚为壮观的空中植物园。
雨林的树冠上有很多野生飞行微生物,世界上一半的鸟类在亚马逊雨林中生活。
树冠的灌木、藤蔓植物和小树形成了下层树林。
下层树林和树冠一样与生物共存,汇集着世界上大部分的猴和猿等灵长类动物在其间荡来荡去,上下攀援。
(选自《火星,我的第二家园》,有改动)五、文章主旨本文以大量的数据说明雨林的消失,意味着人类将永远丧失一大批动植物物种,而地球上生命多样性的毁灭又将破坏人们赖以生存的大气,形成一系列恶性的连锁反应,甚至可能会导致地球经历第6次大规模的物种灭绝。
六、结构分析课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雨林正在以每分钟27万平方米的速度遭到彻底毁灭。
文章开篇的第一句就出现了引资料、列数字、作比较三种说明方法。
以有力的资料说明了雨林正在遭受彻底毁灭的现状。
第二句,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进一步说明雨林遭到彻底毁灭的速度之快。
《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
一、作者简介:
巴里齐默尔曼,英国当代科普作家,剑桥大学教授,世界级科学家,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代表作《火星,我的第二家园》收入《剑桥文丛》
《剑桥文丛》的作者大多都是本世纪世界级的科学家,大多曾在剑桥任教,是英国皇家学会的会员。
二、相关背景:
关于热带雨林
热带雨林位於赤道附近,平均气温有摄氏27度,而且年平均降雨量有400到1000cm,所以是一个相当潮湿且温暖的森林,非常适合动植物生长,有些独特的物种在其他地方还找不到呢!雨林里茂密的树木在行光合作用时,能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大量的氧气,就像在地球上的一个大型“空气清净机”所以热带雨林有“地球之肺”的美名。
除此之外,热带雨林水汽丰沛,蒸发後凝结成云,再降雨,成为地球水循环的重要部份;不仅有助於土壤肥沃与生物生长,也有调节气候的功能。
但是人类为了要扩张土地、贩卖木材,每年有将近2、3个台湾大小面积的雨林遭到砍伐,二氧化碳无法为雨林利用,而有加速全球“温室效应”的可能。
虽然热带雨林很遥远,但是我们还是可以做一些事来保护它,例如:不要买雨林树木做成的家俱、动物毛皮、与节约用纸。
一旦雨林消失了就算我们做再多的补救工作,也无法使它恢复。
让我们一起来声援保育热带雨林的活动,为了生长在那儿的生物、为了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