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_陈增良_肝性脑病
- 格式:docx
- 大小:26.78 KB
- 文档页数:10
肝性脑病考纲:十二、肝功能不全肝性脑病(1)概念(2)发病机制(3)诱因一、基本概念肝性脑病(HE)——是指在排除其他已知脑疾病前提下,继发于肝功能障碍的一系列严重的神经精神综合征,可表现为人格改变、智力减弱、意识障碍等特征,并且这些特征为可逆的。
肝性脑病晚期发生不可逆性昏迷,甚至死亡。
二、发病机制主要受累细胞为——星形胶质细胞。
肝性脑病病理学表现继发于急性肝功能不全继发于慢性肝功能不全病理表现星形胶质细胞肿胀明显的细胞毒性脑水肿颅内压明显增高,常有脑疝形成AlzheimerⅡ型星形胶质细胞增多症轻度脑水肿肝性脑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脑组织的功能和代谢障碍所引起。
主要学说有:(一)氨中毒学说(二)假性神经递质学说(三)血浆氨基酸失衡学说(四)γ-氨基丁酸(GABA)(一)氨中毒学说1.血氨增高的原因(1)氨清除不足——“鸟氨酸循环障碍”→尿素合成减少(2)氨的产生增多——产氨器官肠道、肾脏、肌肉,→主要来源于肠道产氨肝功能严重障碍时:①供给鸟氨酸循环的——ATP不足②鸟氨酸循环的——酶系统严重受损③以及鸟氨酸循环的——各种底物缺失(2)氨产生增多——产氨器官肠道、肾脏、肌肉,主要来源于肠道产氨②经肠-肝循环弥散入肠道的尿素,在细菌释放的尿素酶作用下也可产氨。
——正常时,肠道每天产氨约4g,经门静脉入肝,转变为尿素而被解毒。
肝脏功能严重障碍时,氨的产生增多,是由于:①门静脉高压→肠黏膜淤血、水肿,肠蠕动减弱以及胆汁分泌减少等,使消化吸收功能降低导致肠道细菌活跃,可使细菌释放的氨基酸氧化酶和尿素酶增多→肠道产氨增加。
②未经消化吸收的蛋白成分在肠道潴留→肠道产氨增加。
③肝硬化晚期合并肾功能障碍,尿素排出减少,弥散入肠道的尿素增加。
如果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肠道内增多的血液蛋白质经细菌分解,产氨进一步增加。
√减少蛋白质的摄入、酸化肠道可减少氨的吸收。
④肾脏也可产生少量氨,与尿液中的H+结合为NH4+,随尿排出⑤肝性脑病患者昏迷前,出现明显的躁动不安、震颤等肌肉活动增强的表现——肌肉的腺苷酸分解代谢增强,使肌肉产氨增多。
1、肝性脑病是指A 、肝脏疾病并发脑部疾病B 、肝功能衰竭并发脑水肿C 、肝功能衰竭所致的精神、神经综合症D 、肝功能衰竭所致昏迷2、肝性脑病患者氨清除不足的原因主要见于A 、三羧酸循环障碍B 、谷氨酸合成障碍C 、肾小管分泌氨减少D 、鸟氨酸循环障碍3、下述哪项不是氨对脑的毒性作用A 、干扰脑的能量代谢B 、使脑内兴奋性递质产生减少C 、使脑内抑制性递质产生增多D 、使脑的敏感性增高4、假性神经递质的毒性作用是A 、对抗乙酰胆碱B 、阻碍三羧酸循环C 、降低谷氨酸和天门冬氨酸D 、干扰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功能5、下述诱发肝性脑病的因素中最常见的是A 、消化道出血B 、利尿剂使用不当C 、便秘D 、感染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肝性脑病时血氨生成增加的机制是A 、上消化道出血B、消化道吸收和排空障碍,氨的生成增多C、肝硬化晚期合并肾功能衰竭而发生氮质血症D、鸟氨酸循环障碍2、肝硬化病人血氨增高的诱因有A、胃肠运动增强B、胃肠道出血C、碱中毒D、碳水化合物食入增多3、肝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是通过下述机制A、GFR严重低下B、肾交感神经张力降低C、前列腺素合成增多D、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动增强4、下列哪项因素会诱发肝性脑病A、感染B、便秘C、消化道出血D、酸中毒5、血氨增高可以影响下列哪些神经递质在脑内含量?A、乙酰胆碱B、谷氨酸C、γ-氨基丁酸D、5-羟色胺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肝性脑病患者血氨升高的最主要原因是氨的清除不足。
正确错误2、肝性脑病病人血浆中氨基酸比值异常,表现在芳香族氨基酸减少,而支链氨基酸增加。
正确错误3、多巴胺是神经毒质,能作用于神经系统,促进肝性脑病的发生。
正确错误4、肝性脑病患者血液中的芳香族氨基酸含量增多的毒性影响是使假性神经递质增多。
正确错误5、肝性脑病的假性神经递质学说中的假性神经递质是指苯乙胺和苯乙醇胺。
正确错误1、肝性脑病是指CA、肝脏疾病并发脑部疾病B、肝功能衰竭并发脑水肿C、肝功能衰竭所致的精神、神经综合症D、肝功能衰竭所致昏迷2、胃肠道内妨碍氨吸收的主要因素是CA、血液中尿素浓度下降B、肠道细菌受抑制C、肠内pH小于5D、蛋白质摄人减少3、肝性脑病患者氨清除不足的原因主要见于DA、三羧酸循环障碍B、谷氨酸合成障碍C、肾小管分泌氨减少D、鸟氨酸循环障碍4、消化道出血诱发肝性脑病的最主要机制是BA、引起失血性休克B、肠道细菌作用下产生氨增加C、脑组织缺血缺氧D、血中苯乙胺和酪胺增加5、治疗肝性脑病的措施中下列哪一项是不妥当的?BA、静脉点滴谷氨酸钠B、给予碱性药物C、给予左旋多巴D、口服乳果糖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1、肝硬化病人血氨增高的诱因有BCA、胃肠运动增强B、胃肠道出血C、碱中毒D、碳水化合物食入增多2、肝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是通过下述机制ADA、GFR严重低下B、肾交感神经张力降低C、前列腺素合成增多D、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动增强3、严重肝病时血氨生成增多是由于ABDA、肠道细菌繁殖时蛋白质分解产氨增多B、肠道加速尿素分解C、NH3随尿排出增多D、肌肉产氨增多4、肝性脑病患者血浆氨基酸失衡的表现是ADA、支链氨基酸浓度降低B、支链氨基酸浓度升高C、芳香族氨基酸浓度降低D、芳香族氨基酸浓度升高5、脑组织内氨增多可使脑内神经递质发生哪些改变ABCDA、谷氨酸减少B、谷氨酰胺增多C、乙酰胆碱减少下述哪一因素不会使肝性脑病时脑对神经毒质敏感性增高?D、左旋多巴下述哪项可用于治疗肝性脑病ABCD在肝性脑病治疗中口服乳果糖的目的是ABD按照氨中毒学说血氨增多引起肝性脑病的机制包括ABC肝性脑病患者血浆氨基酸失衡的表现是AD肝性脑病是指肝功能衰竭并发精神病×肝性脑病患者氨清除不足的原因主要是肾小管分泌氨减少。
病理生理学 - 陈增良 - 呼吸衰竭第九章呼吸衰竭一.选择题 (一)A型题1.呼吸衰竭通常是指:A内呼吸功能障碍 B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C血液携带、运输氧障碍 D二氧化碳排出功能障碍 E呼吸系统病变造成机体缺氧2.呼吸衰竭发生机制是:A肺泡通气不足 B肺泡弥散障碍C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D解剖分流增加 E以上均是3.Ⅱ型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为A PaO2低于8.0kPa(60mmHg)B PAO2 低于8.0kPa(60mmHg)C PaCO2高于6.7kPa(50mmHg)D PaO2低于8.0kPa(60mmHg),PaCO2高于6.7kPa (50mmHg)E PaO2低于6.7kPa(50mmHg),PaCO2高于8.0kPa(60mmHg) 4.下列哪项不是呼吸衰竭的原因:A呼吸中枢抑制 B煤气中毒C气道异物 D肺淤血、水肿 E肺广泛纤维化 5.反映肺泡通气量的最佳指标是:A肺活量 B肺潮气量 C肺总量 D PaCO2 E PaO2 6.造成限制性通气不足的原因是A大量胸腔积水 B气道阻力增加C肺泡面积减少 D肺泡壁厚度增E肺内通气与血流比例下降 7.阻塞性通气不足是由于:A肺顺应性降低 B肺泡通气/血流比值失调 C非弹性阻力增加D肺泡扩张受限E肺循环短路增加 8.导致气道阻力增加的最主要因素是:A气道内径 B气道长度和形态 C气体密度和粘度D气流速度 E气流形式 9.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可造成A肺泡稳定性增加 B肺泡回缩力增加C肺顺应性增高 D肺泡表面张力减少E肺泡毛细血管中血浆外渗减少10.Ⅱ型肺泡上皮受损可产生A肺泡回缩力降低 B肺顺应性增高C肺泡表面张力增加 D肺泡膨胀稳定性增高E肺泡毛细血管中血浆外渗减少11.导致弥散障碍的原因有A呼吸中枢抑制 B小气道广泛阻塞 C喉头狭窄D多肺叶切除 E肺顺应性降低 12.弥散功能障碍一般不引起二氧化碳潴留,是因为A CO2溶解度>O2溶解度B CO2弥散力>O2弥散力 C气道阻力降低 D碳酸酐酶活性增加 E通气增加 13.功能性分流是指A肺动-静脉短路开放 B部分肺泡V/Q比率增高C死腔气量增多 D V/Q比率增高 E部分肺泡V/Q比率降低14.死腔样通气是指A部分肺泡血流不足 B部分肺泡通气不足C肺泡血流不足而通气正常 D肺泡通气不足而血流正常 E肺泡完全无血流而通气正常15.中央气道阻塞致呼吸衰竭时血气变化特点是A PaCO2升高比PaO2降低明显B PaO2降低比PaCO2升高明显C单纯PaCO2升高 D单纯PaO2降低 E PaCO2升高和PaO2降低呈一定比例加重16.单纯弥散功能障碍时血气变化的特点:A PaO2降低B PaO2增高C PaCO2降低D PaCO2增高E PaO2降低伴PaCO2增高 17.喉头水肿引起急性呼吸衰竭主要是由于:A限制性通气不足 B阻塞性通气不足 C肺泡面积减少D肺泡膜厚度增加E解剖分流增加 18.肺动脉栓塞引起急性呼吸衰竭主要是由于:A限制性通气不足 B阻塞性通气不足C肺泡膜厚度增加 D肺泡通气/血流比降低 E肺泡通气/血流比升高19.二氧化碳潴留对下列血管的作用是:A皮肤血管收缩 B脑血管收缩C眼结膜血管收缩 D肺小动脉收缩E广泛外周血管收缩 20.呼吸衰竭伴发右心衰竭的原因是A外周血管扩张,阻力降低,静脉回流量增加 B血液粘滞度增高 C肺泡气氧分压降低引起肺血管收缩 D慢性缺氧致血量增多 E肺小动脉壁增厚,管腔狭窄21.呼吸衰竭引起肺动脉高压的主要机制是A体循环血液回流量增加 B血液粘滞度增高 C缺氧、酸中毒导致肺血管收缩 D缺氧致血量增多 E肺小动脉壁增厚,管腔狭窄 22.呼吸衰竭导致肺性脑病的主要机制是A PaO2降低使ATP生成减少B PaO2降低使脑血管收缩C PaO2降低使脑细胞内酸中毒D PaO2降低使血管壁通透性升高E PaCO2增高使脑血管舒张和脑细胞内酸中毒 23.ARDS时形成肺水肿的主要发病环节是A肺血管收缩.肺动脉高压形成 B肺微血管内流体静压升高C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D淋巴回流障碍E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通透性增加24.Ⅱ型呼吸衰竭病人,开始给氧时可:A持续给高浓度氧 B给纯氧 C给高压氧 D间断给高浓度氧E持续给低浓度、低流量氧25.某患者,男,65岁。
09年级病理生理第十五章肝功能不全一、单项选择题1、肝性脑病的正确概念是:A.肝功能衰竭所致的昏迷 B.肝功能衰竭所致的神经精神综合征C.肝功能衰竭所致的精神紊乱性疾病 D.肝功能衰竭并发脑水肿E.肝疾病并发脑部疾病2、严重肝功能不全患者,氨清除不足的主要原因是:A.丙氨酸合成障碍 B.谷氨酰胺合成障碍C.谷氨酸合成障碍 D.尿素合成障碍 E.以上都不是3、肝性脑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A.肝区疼痛 B.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C.食欲不振 D.都有昏迷现象 E.黄疸4、上消化道出血诱发肝性脑病的主要机制:A.低血容量性休克 B.脑组织缺血缺氧C.DIC D.促使假性递质通过血脑屏障肠道产氨增加 E.肠道产氨增加5、以下说法中,那一项是错误的:A.血氨可刺激呼吸中枢,易致呼吸性碱中毒B.肝功能严重障碍,妨碍尿素合成使血氨升高C.氨可阻碍三羧酸循环,影响葡萄糖的氧化D.PH降低使血氨易于通过血脑屏障 E.低钾时肾产氨增加6、血氨增高引起肝性脑病的主要机制是;A.影响脑干网状结构的正常活动 B.影响大脑皮层的正常活动C.干扰脑细胞能量代谢 D.使去甲肾上腺素作用减弱E.取代去甲肾上腺素功能7、导致肝性脑病的假性神经递质有A.苯乙胺和酪胺 B.苯乙胺和苯乙醇胺C.酪胺和羟苯乙醇胺 D.苯乙胺和羟苯乙醇胺 E.苯乙醇胺和羟苯乙醇胺8、肝性脑病时血浆氨基酸失衡表现为芳香族氨基酸支链氨基酸A.↑↑B.↓↓C.↑↓D.↓↑E.↑正常9、治疗肝性脑病,下列哪项不正确:A.口服抗生素B.酸性液体灌肠C.大剂量利尿剂D.限制蛋白质饮食E.给左旋多巴10、假性神经递质引起肝性脑病的主要机制是A.干扰脑的能量代谢 B.使脑细胞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C.干扰脑细胞膜的功能D.竞争性地取代正常神经递质,但其效应远较正常递质为弱E.引起血浆氨基酸失衡11、假性神经递质的主要作用部位在A.大脑皮质 B 小脑 C.丘脑 D.间脑 E.脑干网状结构12、高胰岛素血症可降低血中支链氨基酸含量的主要机制是A.促进支链氨基酸合成蛋白质 B.促进骨骼肌和脂肪组织利用支链氨基酸C.促进肾脏对支链氨基酸清除增加 D.减少支链氨基酸进入脑组织E.促进支链氨基酸进入脑组织13、应用左旋多巴治疗某些肝性脑病患者的机制是:A.降低血氨 B.抑制假性神经递质C.进入中枢后形成真性神经递质 D.促进芳香族氨基酸进入脑组织E.减少支链氨基酸进入脑组织14、下列哪项因素不会诱发肝性脑病A.应用利尿剂B.便秘C.感染D.消化道出血E.酸中毒15、给肝性脑病患者应用肠道抗生素的目的是;A.预防肠道感染B.防止腹水感染C.抑制肠道细菌,减少氨的产生和吸收D.抑制肠道对氨的吸收E.预防肝胆系统感染16、某肝硬化腹水患者,因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发生大出血,请问下列病理生理变化中哪项不正确?A.脾脏缩小 B.腹水减少C.血尿素氮升高 D.出现肾功能不全 E.诱发肝性脑病17、某昏迷患者,轻度黄疸,双侧肌张力对称性增高,瞳孔等大,尿蛋白及糖定性均阴性,血浆白蛋白下降,白球蛋白比例倒置,该患者最有可能是:A.肝性脑病 B.脑出血C.尿毒症 D.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E.安眠药中毒18、患者男性,45岁,因近来倍感乏力、口有臭味、食欲减退、意识模糊就诊。
第十六章肝功能不全一、A型题1.肝功能不全是指A.肝脏分泌功能障碍D.肝脏解毒功能障碍B.肝脏合成功能障碍E.肝细胞广泛坏死C.肝细胞功能障碍所致的临床综合征[答案] C[题解] 各种损肝因素使肝细胞发生严重损害,使肝脏的分泌、合成、解毒、免疫和代谢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所致的临床综合征称为肝功能不全。
3.肝功能障碍不包括A.代谢和生化转化障碍D.免疫功能障碍B.胆汁分泌、排泄障碍E.胃泌素灭活障碍C.凝血障碍[答案] E[题解] 肝功能障碍包括代谢障碍、生化转化障碍、胆汁分泌和排泄障碍、凝血障碍和免疫功能障碍,因此临床上可出现多种症状,如黄疸、出血、继发性感染和脑病等症状。
而胃泌素主要在肾脏灭活,不会发生灭活障碍。
14.肝性脑病的正确概念应是( 03临\麻\影\口:区分度太低0.099)A.严重肝病并发脑水肿D.严重肝病所致的精神紊乱性疾病B.严重肝病所致的昏迷E.严重肝病所致的精神神经综合征C.严重肝病所致的神经症状[答案] E[题解] 肝性脑病发生在肝细胞广泛坏死而引起肝功能衰竭或慢性肝脏病变引起门体分流的基础上,是继发于严重肝脏疾病的神经精神综合征。
15.有关肝性脑病的神经精神症状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A.轻微性格和行为改变D.最后阶段可出现昏迷B.睡眠障碍和行为失常E.发病早期就出现昏迷表现,故临床上C.精神错乱常称肝昏迷[答案] E[题解] 肝性脑病的临床表现有一系列精神神经症状。
早期可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欣快感、烦躁不安和反应淡漠;重者可表现为性格行为异常,出现语无伦次、哭笑无常、衣着不整等;最后才出现嗜睡、昏迷及不协调运动。
昏迷并不是肝性脑病的惟一症状,故以往称肝性脑病为肝性昏迷不妥。
16.肝性脑病的发生机制学说中较为全面的是A.氨中毒学说D.γ-氨基丁酸学说B.假性神经递质学说E.血浆氨基酸失衡学说C.综合学说[答案] C[题解] 目前认为,单用一种学说难以完全解释肝性脑病的发生机制,而主张用包含多种学说内容的综合学说来解释肝性脑病的发生,在不同类型肝性脑病中可能以某种因素为主要,具体情况需作具体分析。
【病理生理学】肝性脑病一、肝性脑病的概念肝性脑病是指继发于肝功能异常的神经异常综合征,一般包括:认识、感觉、运动、行动、行为和生物调节功能异常。
肝性脑病分为A型急性肝功能衰竭引起的肝性脑病;B型,无内源性肝细胞病变的门体分流所引起的肝性脑病;C型,肝硬化伴门脉高压或门体分流引起的肝性脑病。
C型又分为3个亚型:①短暂性肝性脑病,很短时间的谵妄发作。
②持续性肝性脑病,指持续出现影响社会交往和工作认知障碍,又可分为轻微性(1级),严重型(2~4级)和依赖型肝性脑病3类。
③轻微型肝性脑病,由于其可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又称为亚临床型肝性脑病。
肝性脑病的分期:①1级,注意力不集中、焦虑、欣快、轻度意识障碍。
②2级,嗜睡、时空定向不准确,轻微性格改变,行为异常;③3级,昏睡、定向显著障碍,但对言语刺激有反应;④4级,昏迷,对语言刺激或有刺激物反应。
二、肝性脑病的机制1. 氨中毒学说(1)血氨增高的原因1)氨的生产增多·肠道产氨增多:血氨主要来源于肠道产氨,肠道内蛋白质分解产生的氨基酸以及尿素,可分别被肠道细菌释放的氨基酸氧化酶和尿素酶分解而产氨。
·肌肉产氨增多肝性脑病患者可产生明显颤振,躁动等症状,此时肌肉活动增强,使骨骼肌肉活动增强,使骨骼肌肉中腺苷酸分解增强,肌肉产胺增加。
·肾产氨增多:在肾小管上皮细胞内,谷氨酰胺可在谷氨酰胺酶作用下产氨。
氨可弥散减少,生成NH+4减少,NH3弥散入血增多,也可使血氨增高。
2)氨清除不足:肝功能严重障碍时,一方面由于代谢障碍使ATP不足;另一方面由于鸟氨酸循环障碍,尿素合成减少,血氨增高。
(2)氨对脑的毒性作用:1)干扰脑细胞能量代谢 2)使脑内神经递质发生改变 3)氨对神经细胞膜有抑制作用。
2.假性神经递质说(1)脑干网状结构与清醒状态的维持:躯体感觉传入通路中的第2级神经原纤维,上行通过脑干时,发出侧入脑干网状结构,并与其神经元发生突触连系,然后在脑干网状结构内几次神经元而上行,向大脑皮质弥散性投射纤维。
第一章 肝性脑病 一.选择题 (一) A 型题 1.肝性脑病的正确概念是: A 继发于严重肝脏疾病的精神紊乱性疾病 B 继发于严重肝脏疾病的神经精神综合征 C 肝功能障碍所致的昏迷 D 肝功能障碍所致的脑功能衰竭 E 肝疾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导致的脑缺血 2.下列哪项是肝性脑病的主要临床表现: A 黄疸 B 肝掌、蜘蛛痣 C 肝区疼痛 D 都有昏迷现象 E 神症状 一系列神经精 3.二期肝性脑病患者经常出现下列哪种特征性的表现: A 行为异常 B C 昏睡 D 4.内源性肝性脑病的常见病因: A 暴发性病毒性肝炎 B C 血吸虫性肝硬化 D 5.外源性肝性脑病的常见病因: A 暴发性病毒性肝炎 C 重症肝中毒 6.肝功能障碍患者, A 丙酮酸合成障碍 C 谷氨酸合成障碍 成障碍 7.下列哪项因素妨碍肠道内氨的吸收:A 血液中尿素浓度B 肠道细菌C 肠腔pH 小于5D 肠腔pH 大于 8.血氨升高引起肝性脑病的机制是: A 影响脑干网状结构的正常活动 常活动 C 干扰脑细胞的能量代谢 多E 使a -酮戊二酸合成增多 9.假性神经递质引起肝性脑病的主要机制是: A 干扰脑的能量代谢 B C 干扰脑细胞膜的功能 D 昏迷 扑翼样震颤 E 精神严重错乱 肝癌 门脉性肝硬化 E 胆汁性肝硬化 肝癌 门脉性肝硬化 E 药物性肝炎B D 氨清除不足的主要原因是: B 谷氨酰胺合成障碍 D尿素合成障碍 a -酮戊二酸合 E 蛋白质的摄入 影响大脑皮层的正 使乙酰胆碱合成增 增强氨的毒性作用 引起血浆氨基酸失E 竞争性地取代正常神经递质10.属假性神经递质的是:A 苯乙醇胺和羟苯乙醇胺BC 酪胺和羟苯乙醇胺DE 乙酰胆碱和酪胺11.某肝硬化腹水患者,因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发生大出血,请问下列 病理生理变化中哪项不正确?A 脾脏缩小B 腹水减少出现肾功能不全 E 诱发肝性脑病12. 某昏迷患者,轻度黄疸,双侧肌张力对称性增高,瞳孔等大,尿 蛋白及糖定性均阴性,血浆白蛋白下降,白球蛋白比例倒置,该患者 最有可能是:A 肝性脑病B 脑血管意外C 尿毒症D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E 安眠药中毒13. 患者男性, 45 岁,因近来倍感乏力、口有臭味、食欲减退、意 识模糊就诊。
过去有肝炎史和肾炎史。
体检发现有扑翼样震颤、血氨苯乙胺和苯乙醇胺 羟苯乙醇胺和 GABA C 血尿素氮升高升高、血非蛋白氮略高于正常、血首先考虑为:A 尿毒症C 肝性脑病E 脑血管意外14. 某肝性脑病患者, 项治疗不宜采用: A 弱酸性液体灌肠 C 中止蛋白质饮食 E 输入复方氨基酸溶液 HCO 在正常范围、血钾略低,应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低钾性昏迷日未排便,出现嗜睡、幻觉等症状,下列哪 口服新霉素 肥皂水灌肠 FO 80) 患者男性,因肝硬化腹水、门脉高压入院 观察意识及生命体征 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 给予高蛋白饮食以增强营养 给肝性脑病患者应用肠道抗生素的目的是: A 预防肠道感染 BC 抑制肠道细菌,减少氨的产生和吸收E 预防肝胆系统感染 17.肝性脑病时血浆氨基酸失衡表现为15. A C E 16. 列哪项护理不妥:保持大便通畅 慎用镇静、麻醉剂防止腹水感染 促使血氨向肠腔弥散A 芳香族氨基酸f,支链氨基酸fB 芳香族氨基酸J,支链氨 基酸JC 芳香族氨基酸f,支链氨基酸JD 芳香族氨基酸J,支链氨 基酸fE 芳香族氨基酸f,支链氨基酸正常18.肝性脑病常见的重要诱因是A 利尿剂的大量使用B 镇静剂、麻醉剂的使用C 过多过快抽放腹水D 上消化道出血E 便秘 19.肝性脑病患者血中支链氨基酸含量降低的主要机制是:E 肝功能衰竭时血脑屏障对GABA 勺通透性增强(二) B 型题A 肝B 肾 CD 脑细胞E 肠道上皮组织1. 清除肠源性GABA 勺主要器官是2. 清除血氨的主要器官是3. 清除血中支链氨基酸的主要器官是4. 清除血中芳香族氨基酸的主要器官是5. 假性神经递质最终形成的部位A 苯乙醇胺、羟苯乙醇胺、5-羟色胺丫 -氨基丁酸、5-羟色胺C 谷氨酸、乙酰胆碱 D亮氨酸、异亮氨酸E 苯丙氨酸、酪氨酸、色氨酸6. 肝性脑病患者血中哪种氨基酸浓度下降7. 肝性脑病患者血中哪种氨基酸明显增多8. 属中枢兴奋性神经递质的是9. 属中枢抑制性神经递质的是10. 属假性神经递质的是A 口 服乳 果糖 、 新霉 素C 左旋多巴D 输注复方氨基酸溶液E 肝移植 A 支链氨基酸合成障碍 BC 肾脏对支链氨基酸清除增加 所致 E 支链氨基酸进入脑组织增多20. 关于GABA 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 属兴奋性神经递质 BGABA 增力口C 属假性神经递质 D低高胰岛素血症所致 D 血中胰高血糖素浓度升高 肝功能衰竭时脑组织合成 肝功能衰竭时肾排泄 GABA 笔 肌肉、脂肪组织 B 谷氨酰胺、 B 高 蛋 白饮食11.易诱发肝性脑病的是12.降低血氨的措施是13.纠正血浆氨基酸失衡的治疗是14.对抗假性神经递质的药物是15.治疗严重肝病的一条新途径是A 对神经突触有直接抑制作用B 取代正常神经递质使神经传递功能障碍C与脑内GAB展体结合,使中枢神经系统传导功能抑制D 干扰脑的能量代谢E 引起脑细胞坏死16.氨对脑的毒性作用是17.短链脂肪酸对脑的毒性作用是18. 丫-氨基丁酸对脑的毒性作用是19.苯乙醇胺对脑的毒性作用是20. 5-羟色胺对脑的毒性作用是A 氨B 苯乙胺C 吲哚、甲基吲哚D 5- 羟色胺E 硫醇21. 苯丙氨酸在肠道细菌作用下形成22. 尿素在肠道细菌作用下可产生23. 色氨酸在脑内经羟化和脱羧可产生24. 蛋氨酸在肠道细菌作用下可产生25. 色氨酸在肠道细菌作用下可产生(三)X 型题1、有关肝性脑病的叙述哪些是正确的?A、由肝脏解毒功能显著下降引起 B 、临床以精神、神经症状表现为主C急性爆发型脑病常有明显诱因D消化道出血是最常见的诱因E、患者应严格限制蛋白质饮食2、哪些是内源性肝性脑病的常见病因:A、晚期肝癌B 、肝硬化 C 、暴发性肝炎 D 、门-体循环分流术E、急性中毒性肝炎3、有关肝性脑病的叙述错误的有:A、可发生于严重的肝硬化患者 B 、以消化系统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 C 、脑细胞常发生明显的形态学变化D酗酒可诱发肝性脑病E、左旋多巴通过降低血氨发挥治疗效果4、 哪些是肝性脑病的常见诱因:A 、酗酒B 、输液过快C 、上消化道大出血D 抽吸腹水过多过快E 、镇静药使用不当5、 哪些情况主要通过加重肝脏损害从而诱发肝性脑病?A 、感染B 、酗酒C 、大量输入库存血D 、镇静剂 使用不当E 、便秘二. 名词解释1肝性脑病2 3.外源性肝性脑病4 5 .酸透析6三. 填空题 1. 引起肝性脑病的假性神经递质主要是 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 。
2. 肝性脑病是继发于 ___________________ 的 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 症。
3. 肝性脑病发生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目前比较公认的学说^有 、 、 、 。
4. 当结肠pH 值降至_时,出现肠道氨不再吸收,血氨反而排入肠 腔的情况。
5 . 血氨升高引起肝性脑病的机理为: 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 。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肝性脑病患者血浆氨基酸失衡,表现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氨基酸减少,_氨基酸增加。
7. 肝性脑病最常见的诱发因素是 ________________ 。
8 . 神经毒质对脑的毒性作用表现丿为 __ 、 _____ 、 _____ 、 _______ 、 _______ 。
9. 丫 -氨基丁酸是中枢神经系统的 _________ 性递质,谷氨酸是中枢神经系统的 _______ 性递质。
10.5-羟色胺是中枢神经系统重要的 ________ 递质,也是一种 ________ 递质。
11 .肝性脑病患者血氨升高的主要原因是 或 。
12. 氨中毒能干扰脑组织的能量代谢,使 ATP 生成 ________ 、消 耗 ________ 。
1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氨中毒可干.假性神经递质 .内源性肝性脑病 .肝功能不全扰正常神经递质间的平衡,使脑内_____________________ 递质减少,递质增多。
14. 肝性脑病时,在网状结构中由于正常兴奋性神经递质或假性神经递质 ________________ ,致使神经冲动的传递发生障碍,使皮质不能处于清醒状态而发生昏迷。
15. _____ 是肝性脑病的最后阶段,是肝功能衰竭的终末临床表现。
四.问答题1. 阐述肝功能衰竭患者发生氨清除不足的机制。
2. 简述肝功能衰竭患者发生氨生成过多的机制。
3. 简述血氨增多引起肝性脑病的主要机理。
4. 什么是假性神经递质,与肝性脑病有何关系?5. 氨对脑组织的毒性作用是什么?6. 慢性肝性脑病患者为什么要防治上消化道出血?五.论述题1. 简述氨基酸失衡在肝性脑病发生中的作用。
2. 某肝硬化患者因高热、呕吐、腹泻入院,昨日摄入肉食后发生昏迷。
试述其发生肝性脑病的诱因。
3 .试比较外源性肝性脑病与内源性肝性脑病的主要区别。
第十一章肝性脑病答案一.选择题(一)A型题1. B2.E3.D4.A5.D6.D7.C8.C9.E 10.A 11.B12.A 13.C 14.D 15.E 16.C 17.C 18.D 19.B 20.E(二)B型题1. A2.A3.C4.A5.D6.D7.E8.C9.B 10.A 11.B12.A 13.D 14.C 15.E 16.D 17.A 18.C 19.B 20.B 21.B22.A 23.D 24.E 25.C(三)X型题1、A B D E 2 、C E 3 、B C E 4 、A B C D E 5 、A B.名词解释1 .肝性脑病是指继发于严重肝脏疾病的一种神经精神综合征。
2. 假性神经递质是指苯乙醇胺和羟苯乙醇胺(鱆胺),它们的化学结构与正常的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极为相似,并能竞争性地取代正常神经递质而被神经末梢摄取、贮存和释放,但其传递信息的生理功能极弱,导致传至大脑皮层的兴奋冲动受阻,大脑皮层兴奋性降低发生昏迷。
3 .外源性肝性脑病是指由肝硬化或手术后导致门体侧枝循环形成,使肠源性毒物绕过肝脏直接进入体循环而引起的脑病。
4. 内源性肝性脑病是指由肝细胞广泛变性、坏死,导致解毒功能降低或丧失所引起的脑病。
5. 酸透析是指当结肠pH值降至5.0以下时,出现肠道氨不再吸收, 血氨反而排入肠腔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