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医科大学】病理生理学---肝功能
- 格式:ppt
- 大小:630.00 KB
- 文档页数:77
肝脏生理学和病理生理学肝脏,这个在人体中默默发挥着巨大作用的器官,常常被我们所忽视。
然而,它对于维持生命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
让我们一同来探索肝脏的生理学和病理生理学。
肝脏的生理学肝脏位于人体的右上腹,重约 15 千克,是人体内最大的实质性器官。
它就像是一个超级工厂,执行着众多关键的生理功能。
首先,肝脏在代谢方面发挥着核心作用。
它参与糖、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
在糖代谢中,肝脏能够储存和释放葡萄糖,维持血糖的稳定。
当我们进食后,血糖升高,肝脏会将多余的葡萄糖转化为肝糖原储存起来;当血糖降低时,肝糖原又会分解为葡萄糖释放入血。
在脂肪代谢中,肝脏能合成和分解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脂质物质,还能将多余的脂肪以脂蛋白的形式运出肝脏。
对于蛋白质代谢,肝脏可以合成多种血浆蛋白,如白蛋白、球蛋白等。
其次,肝脏是重要的解毒器官。
我们摄入的食物、药物以及体内代谢产生的各种有害物质,都需要经过肝脏的处理。
肝脏中的酶系统能够将这些有毒物质转化为无毒或低毒的物质,然后通过胆汁或尿液排出体外。
再者,肝脏在维生素和激素的代谢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例如,肝脏能够储存维生素 A、D、E、K 等脂溶性维生素。
同时,肝脏还能参与激素的灭活,如雌激素、醛固酮等,维持体内激素的平衡。
此外,肝脏具有强大的合成和分泌功能。
它能够合成胆汁,胆汁对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起着关键作用。
胆汁中的胆盐可以乳化脂肪,使其更容易被消化酶分解。
肝脏的病理生理学当肝脏出现问题时,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就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各种病理生理变化。
肝脏炎症是常见的肝脏疾病之一。
病毒感染(如乙肝、丙肝病毒)、药物损伤、酒精滥用等都可能引发肝脏炎症。
炎症会导致肝细胞受损,肝功能下降。
肝细胞受损后,肝脏合成蛋白质的能力降低,可能会出现低蛋白血症,引起水肿。
同时,肝脏的解毒功能也会减弱,导致体内毒素蓄积。
肝硬化是肝脏疾病的严重阶段。
长期的肝脏损伤,如慢性肝炎、酗酒等,会导致肝细胞大量坏死和纤维组织增生,形成肝硬化。
肝脏生理学及病理生理学(一)引言概述:肝脏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具有极其重要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生理学特性。
肝脏的生理功能包括物质代谢、解毒、合成和储存,同时也是人体内分泌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肝脏疾病导致的病理生理学变化严重影响了肝脏的正常功能和整体健康,因此了解肝脏的生理学和病理生理学是非常重要的。
一、肝脏生理学1.解剖和形态学a.肝脏的位置和大小b.肝叶和肝段的划分c.肝细胞和肝窦的结构2.物质代谢a.糖代谢b.脂肪代谢c.蛋白质代谢d.维生素代谢3.解毒和清除毒物a.肝脏解毒功能的机制b.肝脏清除毒物的途径c.酒精和药物对肝脏解毒功能的影响4.合成和储存功能a.胆汁酸的合成和排泄b.葡萄糖的合成和储存c.肝脏对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储存5.内分泌功能a.肝脏激素的合成和释放b.胆盐的合成和排泄c.肝脏对血液中胆固醇和脂蛋白的调节正文内容:在肝脏生理学的基础上,研究和了解肝脏疾病的病理生理学也显得尤为重要。
一、肝脏病理生理学1.肝细胞损伤与修复a.肝细胞损伤的原因和机制b.肝细胞修复的过程和机制c.肝纤维化的病理生理学变化2.肝脏炎症反应a.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的病理生理学特征b.肝炎的病理生理学变化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c.肝脏炎症反应对肝功能的影响3.肝脏肿瘤a.肝细胞癌和肝内胆管细胞癌的病理生理学特征b.肝脏肿瘤的病理生理学变化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c.肝脏肿瘤对肝功能的影响4.肝硬化a.肝硬化的病理生理学特征b.肝硬化的形成和进展机制c.肝硬化对肝功能的影响5.肝功能障碍a.肝功能障碍的原因和类型b.肝功能障碍的病理生理学变化c.肝功能障碍对整体健康的影响总结:肝脏是一个重要的器官,具有众多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生理学特性。
了解肝脏的生理学和病理生理学对于维护肝脏的正常功能和预防肝脏疾病至关重要。
通过深入研究肝脏生理学和病理生理学,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肝脏的功能和疾病发生的机制,为肝脏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临床指导。
以大失血为例,叙述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因果交替规律。
大出血时:大出血——心输出量减少——血压下降——交感神经兴奋——微动、静脉收缩——组织缺氧——毛细血管大量开放——微循环淤血——回心血量锐减——心输出量减少。
此时,即使原始病因不存在(即大出血得到控制),其因果交替仍可推动疾病过程的不断发展,形成恶性循环。
试述导致机体水、钠滞留的机理。
①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当肾小球滤过钠水减少,在不伴有肾小管重吸收相应减少,就会导致水钠滞留。
②进曲小管重吸收水钠增多:心房肽分泌减少,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心房的牵张感受器兴奋性降低,致使心房肽分泌减少,从而近曲小管重吸收水钠增多。
肾小球滤过分数增加,充血性心力衰竭或肾病综合症时,有效循环血量减少,使肾小球滤过分数增加。
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吸收水钠增多醛固酮分泌增加。
ADH分泌增加,充血性心力衰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兴奋也会间接促使ADH分泌增加。
造成血管内外液体交换障碍有哪些主要因素?1.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2.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3.微血管壁通透性增加4.淋巴回流受阻。
慢性阻塞性肺疾患病人为什么会引起缺氧,其血氧指标有哪些变化?慢性阻塞性肺疾患病人外呼吸功能障碍:肺通气障碍可引起肺泡气PO2降低;肺换气功能障碍使经肺泡扩散到血液中的氧减少,动脉血氧分压和血氧含量不足,引起低张性缺氧。
其血氧指标变化情况为:动脉血氧分压(PaO2)降低。
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氧减少,造成动脉血氧(PaO2)减少;血氧饱和度(SaO2)降低,动静脉血氧含量(CaO2)减少,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减少,血氧容量正常或代偿性增加。
高血压伴左心衰时,血氧指标有哪些变化?所发生的缺氧属于什么类型?高血压伴左心衰时,心输出量减少外周血压升高克造成全身组织供养不足,发生循环性缺氧,同时,左心衰竭使肺循环淤血,肺通气换气功能障碍发生低张性缺氧,其血氧指标变化情况为:动脉血氧分压降低,血氧含量减少,血氧饱和度降低,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升高CO中毒和亚硝酸中毒时如何引起缺氧的?CO中毒时CO与Hb结合成不具有携氧能力的HbCO,且CO和Hb的亲和力比氧大210倍,另外,CO与分子中某个血红素结合后,将添加其余三个血红素对氧的结合力,使氧解离曲线左移,血红蛋白中已结合的氧释放减少,CO 还能抑制红细胞内糖酵解,使2-3-DPG生成减少,氧解离曲线左移进一步加重组织缺氧。
肝脏生理学及病理生理学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承担着多种重要生理功能,包括代谢、解毒、合成和贮存等。
同时,肝脏也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影响,导致病理变化。
本文将着重介绍肝脏的生理学功能以及常见的病理生理学变化。
第一部分:肝脏生理学肝脏是人体主要的代谢中心。
它能够合成蛋白质、糖类和脂肪,并将它们转化为可利用的能量。
肝脏还能够将身体摄入的营养物质进行储存,当身体需要时释放出来。
此外,肝脏还可以合成和分解胆汁,帮助身体消化和吸收脂肪。
通过这些代谢功能,肝脏对维持身体稳态和正常生理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肝脏还承担着解毒功能。
人们日常摄入的食物、饮料以及药物等都需要经过肝脏进行代谢和清除。
肝脏能够分解和转化这些物质,使其转变为无害的代谢产物,并排出体外。
此外,肝脏还能够清除体内的废物和代谢产物,维持体内的清洁环境。
肝脏还能够合成和储存一些重要的物质。
例如,它能够合成凝血因子,维持正常的血液凝固功能。
肝脏还能够储存维生素、矿物质和其他重要的营养物质,当身体需要时释放出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第二部分:肝脏病理生理学肝脏在面临不同的疾病时,会出现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学变化。
常见的肝脏疾病包括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等。
肝炎是指肝脏的炎症反应,常见的病因包括病毒感染、药物中毒和酒精滥用等。
在肝炎的早期,肝脏受到炎症的刺激,会出现肝细胞损伤和炎症细胞浸润。
随着疾病的进展,肝脏可能出现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坏死等病理变化。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其特征为肝脏组织的纤维化和结构重建。
在肝硬化的早期,肝脏纤维组织逐渐增多,导致肝脏结构紊乱和功能受损。
在疾病的晚期,肝脏组织形成明显的纤维瘢痕,严重影响肝脏功能。
肝癌是肝脏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展与肝细胞损伤和炎症反应密切相关。
肝癌的早期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很难被及早发现。
在肝癌的晚期,肿瘤细胞会进一步扩散到肝脏周围的组织和其他器官,导致恶化和转移。
除了上述疾病,肝脏还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酒精滥用、药物中毒和肥胖等。
肝脏细胞的生理学和病理生理学肝脏细胞是人体最重要的组织之一,它们不仅执行着多种生理功能,还对食物、药物和环境中的各种毒物进行代谢。
肝脏细胞的正常功能对身体的健康和稳定至关重要。
但是,当这些细胞出现异常,就可能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本文将介绍肝脏细胞的生理学和病理生理学,深入了解这些知识对于预防和治疗肝脏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一、肝脏细胞的生理学肝脏细胞是人体最重要的代谢器官之一,其功能十分复杂。
肝脏细胞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包括:1.解毒和代谢功能肝脏细胞可以将各种有害物质转化为可溶性物质,然后通过肾脏排出体外,从而起到解毒作用。
此外,肝脏细胞也能够代谢和分解药物,为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提供帮助。
2.蛋白质合成和分解功能肝脏细胞可以合成多种蛋白质,如白蛋白、球蛋白和纤维素等,在人体内起到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
此外,肝脏细胞也可以分解多种蛋白质,如红细胞、毒素和细菌等。
3.能量代谢功能肝脏细胞可以将葡萄糖储存为糖原,并在身体负荷的情况下释放出来,以提供能量。
此外,肝脏细胞还可以通过异源性合成葡萄糖来满足身体的能量需求。
4.胆汁分泌功能肝脏细胞可以分泌胆汁,帮助消化脂肪和吸收脂溶性维生素等。
胆汁的分泌和排泄对身体的胆固醇代谢和调节肠道菌群也有一定的作用。
5.免疫调节功能肝脏细胞可以促进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帮助身体抵御细菌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的侵袭。
此外,肝脏细胞还可以清除体内多余的免疫复合物,避免免疫系统过度反应。
二、肝脏细胞的病理生理学当肝脏细胞的功能异常或受损时,就可能导致肝脏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各种因素,如病毒感染、药物使用、酗酒和肥胖等等,都可能对肝脏细胞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导致肝脏疾病的发生。
以下是常见的几种肝脏疾病。
1.肝炎肝炎是指肝脏组织的炎症反应。
常见的肝炎类型包括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等。
其中,乙型和丙型肝炎是最常见的两种肝炎类型,它们的病因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
基本病理过程:(basic pathological prodess)只在多种疾病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共同,成套的功能,代谢,结构的变化。
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缺氧、发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休克等疾病(disease):在一定条件下受病因的损害作用,因机制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诱因(precipitation):疾病过程中能加强病因作用或者促进疾病发生的因素病因:指作用于机体的众多因素中,能引起某一疾病并赋予该特征的特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中必不可少。
脑死亡(brain death):全脑功能不可逆的永久性丧失。
低容量性低钠血症(hypovolemic hyponatremia):失钠>失水,血清钠浓度<130 mmol/L,血浆渗透压<280 mmol/L,伴有细胞外液量减少的低钠血症,也称低渗性脱水。
低容量性高钠血症(hypovolemic hypernatremia):失水>失钠,血清钠浓度>l50 mmol/L,血浆渗透压>310 mOsm/L。
细胞外液量和细胞内液量均减少又称高渗性脱水等渗性脱水(isotonic dehydration):失水=失钠,血钠浓度仍维持在130~150 mmol/L,渗透压仍保持在280~310 mOsm/L,细胞外液减少为主。
水肿(Edema):指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
过多的液体在体腔内积聚又称为积水(hydrops)有全身性水肿和局部性水肿。
脱水(Dehydration):指体液的明显减少(体液丢失量>体重的2%以上),并出现一系列机能和代谢变化的一种病理过程。
凹陷性水肿(pitting edema):当皮下组织有过多液体集聚时,皮肤肿胀,弹性变差,皱纹变浅,用手按压有明显凹痕。
隐性水肿(recessive edema):全身性水肿病人再出现凹陷前就有明显组织液的增加,并可多大原体重的10%。
缺氧((hypoxia):因供养减少或利用氧障碍而引起细胞代谢,功能,结构功能的异常变化病理过程。
1高渗性脱水时,失钠<失水,使血浆Na+>150mmol/l,血浆渗透压>310mmol/l,水分由细胞内向细胞外转移,因而造成明显的细胞脱水。
2低渗性脱水时,失钠>失水,使血浆Na+<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水分由细胞外向细胞内转移,因而造成明显的细胞水肿。
3高渗性脱水早期,尿中钠量浓度升高,尿量减少,ADH分泌增多,醛固酮分泌基本不变,血压正常,口渴症状明显。
4低渗性脱水早期,尿中钠量升高或降低,尿量增多,ADH分泌降低,醛固酮分泌增多,血压降低,口渴症状无。
5高渗性脱水的原因:水摄入减少、水丢失过多。
6低渗性脱水的原因:肾内外丢失大量液体或液体聚集在第三间隙内,处理不当,如只给水而未给电解质平衡液。
7大量腹泻后,如大量饮糖水,可能出现低渗性脱水,其主要机制是未合理补偿Na+来平衡电解质;如未饮水,则可发生高渗性脱水,其主要机理是含钠量低的消化液丢失。
8低钾血症是指血浆钾浓度<3.5mmol/l,常见原因钾摄入不足、经肾失钾、细胞外钾转入细胞内。
9高钾血症是指血浆钾浓度>5.5mmol/l,常见原因钾摄入过多、钾排除出减少、细胞内钾转入细胞外。
10引起水钠潴留的主要因素有:GFR减少、远曲小管近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钠水增多。
11近曲小管、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钠水增多的因素有心房肽分泌降低、GFR增多、醛固酮分泌增多、ADH 分泌增多。
12根据脑水肿发生的机制与病理变化可将脑水肿分为血管源性脑水肿、细胞中毒性脑水肿、间质性脑水肿。
13引起血浆白蛋白下降的原因有蛋白质摄入不足、蛋白质合成障碍、蛋白质丢失过多、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强。
14导致血管内外液体内外交换失衡的主要因素有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微血管通透性增加、淋巴回流受阻。
15引起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的原因有广泛的肾小球病变、有效循环量明显降低。
16水肿对机体的不利影响细胞组织营养不良、器官组织机能活动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