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肝性脑病
- 格式:doc
- 大小:1.34 MB
- 文档页数:8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 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
上医学教育网 做成功医学人
初级药师考试辅导《基础知识》第三章练习题1
病理生理学
一、最佳选择题
1、肝性脑病是指
A.肝脏病症并发脑部疾病
B.肝功能衰竭并发脑水肿
C.肝功能衰竭所致昏迷
D.肝功能衰竭所致的精神紊乱性疾病
E.肝功能衰竭所致的精神神经综合征
2、肝功能不全患者的出血倾向主要是由于
A.肝素产生增加
B.肝脏破坏血小板
C.毛细血管内压力增加
D.凝血因子产生减少
E.纤维蛋白原利用障碍
3、吸氧疗法改善下列何种病变引起的缺氧效果最佳
A.严重缺铁性贫血
B.先天性心脏病而致右-左分流
C.肺间质纤维化
D.氰化物中毒
E.亚硝酸盐中毒
4、革兰阴性细菌的致热物质主要是
A.外毒素
B.螺旋素
C.溶血素
D.全菌体、肽聚糖和内毒素
E.细胞毒因子
5、疟原虫引起发热的物质主要是
A.潜隐子
B.潜隐子和代谢产物
C.裂殖子和疟色素等
D.裂殖子和内毒素等。
《肝硬化肝性脑病诊疗指南》要点1 前言肝性脑病(HE)是由急、慢性肝功能严重障碍或各种门静脉-体循环分流(以下简称门-体分流)异常所致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轻重程度不同的神经精神异常综合征。
2 流行病学肝硬化HE的发生率国内外报道不一,可能是因为临床生对HE诊断标准不统一及对MHE的认知存在差异。
3 病理生理学与发病机制目前,我国肝硬化的主要病因是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丙型肝炎,其次是酒精性或药物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尤其是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在临床上也逐渐增多。
3.1 发病机制与病理生理学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时,肝细胞功能障碍对氨等毒性物质的解毒功能降低,同时门-体循环分流(即门静脉与腔静脉间侧支循环形成),使大量肠道吸收入血的氨等有毒性物质经门静脉,绕过肝脏直接流入体循环并进入脑组织,这是肝硬化HE的主要病理生理特点。
HE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目前仍以氨中毒学说为核心,同时炎症介质学说及其他毒性物质的作用也日益受到重视。
3.1.1 氨中毒学说3.1.2 炎症反应损伤3.1.3 其他学说3.2 诱发因素HE最常见的诱发因素是感染(包括腹腔、肠道、尿路和呼吸道等感染,尤以腹腔感染最为重要)。
其次是消化道出血、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大量放腹水、高蛋白饮食、低血容量、利尿、腹泻、呕吐、便秘,以及使用苯二氮䓬类药物和麻醉剂等。
TIPS后HE的发生率增加,TIPS后HE的发生与术前肝功储备状态、有无HE病史及支架类型及直径等因素有关。
研究发现,质子泵抑制剂可能导致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从而增加肝硬化患者发生HE的风险,且风险随用药量和疗程增加而增加。
4 临床表现和诊断4.1 临床症状与体征HE是一个从认知功正常、意识完整到昏迷的连续性表现。
在近年ISHEN提出的肝硬化神经认知功能变化谱分级标准中,将MHE和West-Haven分类0、1级HE统称为隐匿性HE;若出现性格行为改变等精神异常、昏迷等神经异常,属于West-Haven分类2~4级HE,称为OHE。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绪论:1、疾病:是机体在肯定病因和条件的作用下,超过自身调节的限度而发生的一系列异常生命活动。
2、不完全康复:是指病因及其引起的损害得到操纵,主要病症已消逝但仍留下了某种不可恢复的病变和后遗症。
3、brain death:脑死亡。
全脑的功能发生了不可逆性的停止。
4、诱因:是指那些本身虽不能直接引起疾病,但可以促进疾病发生开展的因素。
5、病因:是指能引起某一疾病的特定因素或根本原因。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1、脱水:是指体液量明显减少,并出现一系列功能代谢变化的一种病理过程。
2、高渗性脱水:是指失水多于失钠,血钠浓度超过150mmol/L,血浆渗透压在310mmol/L以上的脱水。
3、高钾血症:是指血清钾浓度超过5.5mmol/L。
4、低钾血症:是指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
5、反常性酸性尿:一般碱中毒时尿液呈碱性,但由低钾血症引起的碱中毒,由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内K+浓度降低,使肾排K+减少而排H+增多,尿液呈酸性,故称反常性酸性尿。
6、反常性碱性尿:一般酸中毒时尿液呈酸性,但高钾血症引起的酸中毒,由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内K+浓度增高,H+浓度降低,使肾排H+减少而K+排增多,尿液呈碱性,故称反常性碱性尿。
7、水肿:是指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
8、积水:过多的液体在体腔中积聚。
酸碱平衡和酸碱平衡紊乱:1、标准碳酸氢盐〔standard bicarbonate,SB〕:是全血在标准条件下〔即血液温度在38oC,血红蛋白氧饱和度为100%,用PaCO240mmHg的气体平衡〕所测得的血浆HCO3-含量。
推断代谢因素的指标,正常范围是22-27mmol/L,平均为24mmol/L。
2、实际碳酸氢盐〔actual bicarbonate ,AB〕:是指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在实际PaCO2、体和气血氧饱和条件下测得的血浆HCO3-浓度。
正常情况下AB与SB相等,为22-27mmol/L,平均为24mmol/L。
1、肝性脑病是指A、肝脏疾病并发脑部疾病B、肝功能衰竭并发脑水肿C、肝功能衰竭所致的精神、神经综合D、肝功能衰竭所致昏迷症2、肝性脑病患者氨清除不足的原因主要见于A、三羧酸循环障碍B、谷氨酸合成障碍C、肾小管分泌氨减少D、鸟氨酸循环障碍3、下述哪项不是氨对脑的毒性作用A、干扰脑的能量代谢B、使脑内兴奋性递质产生减少C、使脑内抑制性递质产生增多D、使脑的敏感性增高4、假性神经递质的毒性作用是A、对抗乙酰胆碱B、阻碍三羧酸循环C、降低谷氨酸和天门冬氨酸D、干扰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功能5、下述诱发肝性脑病的因素中最常见的是A、消化道出血B、利尿剂使用不当C、便秘D、感染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1、肝性脑病时血氨生成增加的机制是A、上消化道出血B、消化道吸收和排空障碍,氨的生成增多C、肝硬化晚期合并肾功能衰竭而发生氮质血症D、鸟氨酸循环障碍2、肝硬化病人血氨增高的诱因有A、胃肠运动增强B、胃肠道出血C、碱中毒D、碳水化合物食入增多3、肝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是通过下述机制A、GFR严重低下B、肾交感神经张力降低C、前列腺素合成增多D、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动增强4、下列哪项因素会诱发肝性脑病A、感染B、便秘C、消化道出血D、酸中毒5、血氨增高可以影响下列哪些神经递质在脑内含量?A、乙酰胆碱B、谷氨酸C、γ-氨基丁酸D、5-羟色胺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肝性脑病患者血氨升高的最主要原因是氨的清除不足。
正确错误2、肝性脑病病人血浆中氨基酸比值异常,表现在芳香族氨基酸减少,而支链氨基酸增加。
正确错误3、多巴胺是神经毒质,能作用于神经系统,促进肝性脑病的发生。
正确错误4、肝性脑病患者血液中的芳香族氨基酸含量增多的毒性影响是使假性神经递质增多。
正确错误5、肝性脑病的假性神经递质学说中的假性神经递质是指苯乙胺和苯乙醇胺。
正确错误1、肝性脑病是指CA 、肝脏疾病并发脑部疾病B 、肝功能衰竭并发脑水肿C 、肝功能衰竭所致的精神、神经综合症D 、肝功能衰竭所致昏迷2、胃肠道内妨碍氨吸收的主要因素是CA 、血液中尿素浓度下降B 、肠道细菌受抑制C 、肠内pH 小于5D 、蛋白质摄人减少3、肝性脑病患者氨清除不足的原因主要见于DA 、三羧酸循环障碍B 、谷氨酸合成障碍C 、肾小管分泌氨减少D 、鸟氨酸循环障碍4、消化道出血诱发肝性脑病的最主要机制是BA 、引起失血性休克B 、肠道细菌作用下产生氨增加C 、脑组织缺血缺氧D 、血中苯乙胺和酪胺增加5、治疗肝性脑病的措施中下列哪一项是不妥当的?BA 、静脉点滴谷氨酸钠B 、给予碱性药物C 、给予左旋多巴D 、口服乳果糖A、胃肠运动增强B、胃肠道出血C、碱中毒D、碳水化合物食入增多2、肝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是通过下述机制ADA、GFR严重低下B、肾交感神经张力降低C、前列腺素合成增多D、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动增强3、严重肝病时血氨生成增多是由于ABDA、肠道细菌繁殖时蛋白质分解产氨增多B、肠道加速尿素分解C、NH3随尿排出增多D、肌肉产氨增多4、肝性脑病患者血浆氨基酸失衡的表现是ADA、支链氨基酸浓度降低B、支链氨基酸浓度升高C、芳香族氨基酸浓度降低D、芳香族氨基酸浓度升高5、脑组织内氨增多可使脑内神经递质发生哪些改变ABCDA、谷氨酸减少B、谷氨酰胺增多C、乙酰胆碱减少D、γ-氨基丁酸增多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假性神经递质的毒性作用是干扰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功能√正确错误2、脑内氨增多可使脑内兴奋性神经递质谷氨酸、乙酰胆碱减少和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谷氨酰胺增多。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 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上医学教育网 做成功医学人 初级药师考试辅导《基础知识》第三章讲义8病理生理学的肝脏病理生理学肝脏病理生理学一、概述概念:各种病因严重损害肝脏细胞,使其代谢、分泌、合成、解毒与免疫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机体往往出现黄疸、出血、继发性感染、肾功能障碍及肝性脑病等临床综合征,称为肝功能不全。
是肝功能不全的晚期阶段。
(一)肝脏疾病的常见病因和发生机制1.生物性因素 病毒性肝炎。
另外,某些细菌、寄生虫也可引起肝损伤。
2.理化性因素 有些工业毒物、200余种药物和酒精等均可以引起肝损伤。
3.遗传性因素。
4.免疫性因素 主要是激活了以T 细胞为介导的细胞免疫功能。
5.营养性因素 如饥饿、摄入黄曲霉素、亚硝酸盐等(二)肝脏细胞与肝功能障碍1.肝细胞损害与肝功能障碍(1)代谢障碍糖代谢障碍:肝功能障碍可导致低血糖。
发生机制为;肝糖原贮备减少;肝糖原转变为葡萄糖的过程障碍;胰岛素灭活减少。
蛋白质代谢障碍:清蛋白合成减少,出现低蛋白血症,从而引起水肿并影响清蛋白的运输功能。
(2)水、电解质代谢紊乱:肝性腹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
(3)胆汁分泌和排泄障碍:肝功能障碍使肝细胞对胆红素处理的任意环节发生异常时,可引起高胆红素血症或黄疸;对胆汁酸的处理发生异常时,可导致肝内胆汁淤滞。
(4)凝血功能障碍:肝细胞合成大部分凝血因子和抗凝物质,还与很多激活的凝血因子和纤溶酶原激活物的清除有关。
肝功能严重障碍可诱发DIC 。
(5)生物转化功能障碍①药物代谢障碍:会增加药物的毒、副作用,易发生药物中毒。
②解毒功能障碍。
③激素灭活功能减弱:醛固酮、抗利尿激素和雌激素的灭活减少,并引起相应的功能障碍。
2.肝Kupffer (枯否氏细胞,是存在于肝窦内的巨噬细胞)细胞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1)肝Kupffer 细胞对肝细胞产生损害的机制● 产生活性氧,损害肝细胞;● 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各种细胞因子可引起相应的肝细胞损伤;● 释放组织因子,引起凝血,损害肝脏。
肝性脑病考纲:
十二、肝功能不全肝性脑病(1)概念(2)发病机制(3)诱因
一、基本概念
肝性脑病(HE)——是指在排除其他已知脑疾病前提下,继发于肝功能障碍的一系列严重的神经精神综合征,可表现为人格改变、智力减弱、意识障碍等特征,并且这些特征为可逆的。
肝性脑病晚期发生不可逆性昏迷,甚至死亡。
二、发病机制
主要受累细胞为——星形胶质细胞。
肝性脑病病理学表现
继发于急性肝功能不全继发于慢性肝功能不全
病理表现星形胶质细胞肿胀
明显的细胞毒性脑水肿
颅内压明显增高,常有脑疝形成
AlzheimerⅡ型星形胶质细胞增多症
轻度脑水肿
肝性脑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脑组织的功能和代谢障碍所引起。
主要学说有:
(一)氨中毒学说
(二)假性神经递质学说
(三)血浆氨基酸失衡学说
(四)γ-氨基丁酸(GABA)
(一)氨中毒学说
1.血氨增高的原因
(1)氨清除不足——“鸟氨酸循环障碍”→尿素合成减少
(2)氨的产生增多——产氨器官肠道、肾脏、肌肉,→主要来源于肠道产氨肝功能严重障碍时:
①供给鸟氨酸循环的——ATP不足
②鸟氨酸循环的——酶系统严重受损
③以及鸟氨酸循环的——各种底物缺失
(2)氨产生增多——产氨器官肠道、肾脏、肌肉,主要来源于肠道产氨
②经肠-肝循环弥散入肠道的尿素,在细菌释放的尿素酶作用下也可产氨。
——正常时,肠道每天产氨约4g,经门静脉入肝,转变为尿素而被解毒。
肝脏功能严重障碍时,氨的产生增多,是由于:
①门静脉高压→肠黏膜淤血、水肿,肠蠕动减弱以及胆汁分泌减少等,使消化吸收功能降低导致肠道细菌活跃,可使细菌释放的氨基酸氧化酶和尿素酶增多→肠道产氨增加。
②未经消化吸收的蛋白成分在肠道潴留→肠道产氨增加。
③肝硬化晚期合并肾功能障碍,尿素排出减少,弥散入肠道的尿素增加。
如果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肠道内增多的血液蛋白质经细菌分解,产氨进一步增加。
√减少蛋白质的摄入、酸化肠道可减少氨的吸收。
④肾脏也可产生少量氨,与尿液中的H+结合为NH4+,随尿排出
⑤肝性脑病患者昏迷前,出现明显的躁动不安、震颤等肌肉活动增强的表现——肌肉的腺苷酸分解代谢增强,使肌肉产氨增多。
严重肝病时氨清除不足的原因是
A.谷氨酰胺合成障碍
B.尿素合成障碍
C.谷氨酸合成障碍
D.丙氨酸合成障碍
E.GABA合成障碍
『正确答案』B
2.氨对脑的毒性作用
(1)氨使脑内神经递质平衡失调
(2)干扰脑细胞能量代谢
(3)氨对神经细胞膜的影响
(1)氨使脑内神经递质平衡失调
兴奋性神经递质——谷氨酸、乙酰胆碱——减少;
抑制性神经递质——谷氨酰胺、GABA——增多。
(2)干扰脑细胞能量代谢
肝性脑病发生时,尤其是晚期,脑内葡萄糖代谢率明显降低。
主要表现为糖酵解增强,乳酸堆积,而ATP和磷酸肌酸水平降低。
机制:
ATP生成少
ATP消耗多
机制:
(3)氨对神经细胞膜的影响
血氨升高引起肝性脑病的机制是
A.影响大脑皮质的兴奋传导过程
B.使乙酰胆碱产生过多
C.干扰脑细胞的能量代谢
D.使脑干网状结构不能正常活动
E.使去甲肾上腺素作用减弱
『正确答案』C
(二)假性神经递质学说
核心论点:
脑干网状结构——是维持意识,保持清醒状态的结构基础。
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等——为脑干网状结构中的主要神经递质。
假性神经递质的毒性作用是:
A.对抗乙酰胆碱
B.干扰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功能
C.阻碍三羧酸循环
D.抑制糖酵解
E.引起碱中毒
『正确答案』B
(三)血浆氨基酸失衡学说
是假性神经递质学说的补充和发展
失衡:
支链氨基酸——减少
芳香族氨基酸——增多
两者比值——由正常的3.0~3.5下降至0.6~1.2
氨基酸失衡学说的基础:
一是:患者脑内支链氨基酸减少而芳香族氨基酸增加;
二是:肝性脑病患者补充支链氨基酸可缓解患者的神经精神症状。
(四)γ-氨基丁酸(GABA)学说
GABA——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
三、诱因
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不包括
A.氨中毒学说
B.氨基酸失衡学说
C.假性神经递质学说
D.γ-氨基丁酸增多
E.GABA合成减少
『正确答案』E
肝硬化患者血氨增高的诱因是
A.胃肠运动增强
B.胃肠道出血
C.脂肪摄入减少
D.糖类摄入增多
E.肠道内细菌活动减弱
『正确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