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基础]阿---齐氏畸形(chiari畸形)
- 格式:docx
- 大小:15.25 KB
- 文档页数:2
Arnold-Chiari畸形的诊断*导读: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是指小脑扁桃体下疝到椎管内或伴延髓和第四脑室延长下移,从而引起一系列症状;又称Arnold-Chiari畸形。
……前被普遍接受的诊断标准是MRI扫描矢状位上一侧或双侧小脑扁桃体下疝超过枕大孔缘5mm以下,根据影象学结合临床表现(头痛、后脑结构受压、脊髓症状、脑积水等 )不难做出诊断。
然而随着MRI的广泛应用,发现许多无症状的小脑扁桃体下疝(超过正常诊断标准5mm),Meadows等通过对22591例行颅颈交界病人的MRI资料分析,发现符合ACM诊断标准的有175例,而其中25例 (14%)属于无症状患者,两组年龄分布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对于该类病人的自然病史 (以后是否会出现典型的临床表现 )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认为对该类病人的处理需谨慎行事,可以给予观察,定期行影象学检查,除非合并有脊髓空洞和后颅窝其他的骨性畸形以及MRI发现存在有脑脊液的流体动力学异常 (预示着出现脊髓空洞的可能性较大 )。
已有作者观察到ACM/SM的自然缓解,认为对于隐匿性或只有轻微临床症状的病人严密的随访观察或许是恰当的,特别是对于儿童。
尽管有许多研究证实后颅窝以及枕大池容积在该病病人中明显小于正常人,但由于该病往往合并有其他的颅底畸形,后颅窝容积在该病诊断中的作用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有作者认为如果病人枕大孔直径小于19mm时,几乎无一例外会出现临床症状。
Chiari畸形的临床表现根据主要症状及体征大体可分为四种综合征侯群。
1.枕颈区压迫综合征:由于小脑扁桃体下疝,颅神经根和颈神经根受压,可以引起头痛、声音嘶哑、吞咽困难、颈项部疼痛及活动受限。
2.脊髓中央受损综合征:因延髓上颈段受压,可出现肢体运动障碍;偏瘫和四肢瘫、四肢感觉障碍,合并脊髓空洞时可出现感觉分离(即痛温觉消失,触觉正常)或双上肢肌萎缩等。
3.小脑损害综合症:因小脑受累可出现共济失调、走路不稳及眼球震颤等。
chiari畸形名词解释chiari畸形是一种罕见的神经外科疾病,也被称为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
它主要是指小脑蚓部向颅内后方移位,导致小脑扁桃体低于颅枕结合处的一种先天性发育异常。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chiari畸形的病因、表现、诊断、治疗以及预防与护理。
一、chiari畸形的病因chiari畸形的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确,但研究发现,它与遗传、胎儿发育异常、颅内压力增高等因素有关。
在遗传方面,如果家族中有chiari畸形患者,其他成员患病的风险会增加。
胎儿发育异常可能导致小脑蚓部不能正常发育,从而引发chiari畸形。
此外,颅内压力增高也可能导致小脑蚓部向后移位。
二、chiari畸形的表现chiari畸形的症状因个体差异而异,常见的表现包括头痛、颈部疼痛、眩晕、耳鸣、视觉障碍等。
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运动障碍、平衡失调、手脚麻木等症状。
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可能会出现脑积水、脑功能减退等严重并发症。
三、chiari畸形的诊断与治疗诊断chiari畸形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如磁共振成像(MRI)。
对于确诊的患者,治疗方案通常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康复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止痛药、神经营养药等,以缓解症状。
手术治疗旨在解除小脑扁桃体的压迫,改善脑血流。
康复治疗有助于患者恢复生活能力和功能。
四、预防与护理目前尚无确切的方法预防chiari畸形,但以下措施可能降低患病风险:1.婚前咨询:患有chiari畸形的患者在婚前应咨询遗传专家,了解患病风险和生育建议。
2.孕期保健:孕妇应定期进行产前检查,监测胎儿的生长发育,发现异常及时就诊。
3.积极治疗相关疾病:患有颅内压力增高、先天性畸形等疾病的患者,应积极治疗,降低chiari畸形的发生率。
4.定期体检:定期进行头部和颈部的体检,发现异常及时就诊。
在护理方面,患者应注意以下几点:1.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避免过度劳累。
2.注意饮食均衡,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
3.避免剧烈运动和高空作业,以免发生意外。
影像诊断Chiari畸形的分型及其影像学表现采编整理:放射科那点事儿文章来源:医学论坛Chiari 畸形,又称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Arnold-Chiari Malformation,ACM),是指小脑扁桃体下疝到椎管内或伴延髓和第四脑室延长下移,从而引起一系列症状,它是引起脊髓空洞的最常见原因。
Chiari 畸形在MR矢状位扫描很容易诊断,MR矢状位T1及T2均容易显示病变。
诊断标准为小脑扁桃体延长、变尖并下移,通过枕大孔进入上段颈椎管(超过枕大孔联线4-6mm)。
Chiari Ⅰ型畸形小脑蚓部、四脑室及延髓等通常为正常,通常不伴有其它先天性疾患,如脑积水、胼胝体发育不良等。
可伴有脊髓空洞积水症(20%~40%),以颈段脊髓常见,也可累及脊髓全长。
Chiari Ⅱ型畸形较复杂,实质上所有Chiari 畸形都是由于发育异常,后颅窝区域空间狭小,导致脑组织向上、下、左、右四个方向挤压。
一般由于下方比较松,向下疝的几率大点。
Chiari Ⅱ型畸形向上挤压导致天幕发育不良、切迹增大。
向下挤压则通过扩大到枕大孔,小脑蚓部和脑干疝入颈椎管。
合并的畸形也比较常见,如颅骨、硬膜、脑、脊柱、脊髓的畸形等。
Chiari Ⅱ型畸形影像学主要表现为:小脑蚓部下移明显,呈瀑布状,延髓扭曲,呈马刺及扭结状;向上挤压天幕,致小脑幕切迹扩大,中脑顶盖被牵拉呈鸟嘴状。
四脑室受压明显,呈管状延长下移。
由于脑脊液循环不畅,幕上脑积水非常常见。
Chiari Ⅱ型畸形常伴有胼胝体发育不全、灰质异位等。
示意图非常清楚,小脑蚓部下移非常明显,由于存在脑回结构,看上去像一阶一阶的小瀑布。
脑干受挤压扭曲打结呈马刺样。
小脑幕向上挤压,切际扩大,四叠体被牵拉呈鸟嘴样。
四脑室呈管状结构,受压非常明显。
右侧图示病例合并胼胝体发育不良,体部、压部显示不清。
Chiari Ⅲ型畸形在Chiari Ⅱ型畸形的基础上,后脑在枕部或上颈部疝出,形成脑膨出,这是向后挤压的表现。
Chiari畸形的影像学诊断(附67例分析)柳宇祥1,任小军2(1.陕西省榆林市第二医院,陕西榆林,719000;2.陕西西安高新医院影像科,陕西西安,710064) 摘 要:目的 探讨Chiari畸形的临床及影像学诊断,评价X线、CT和M R对Chiari畸形的诊断价值。
方法 收集67例资料完整的Chiari畸形患者的X线、CT和M R影像学资料并进行分析。
结果 小脑扁桃体下疝至枕大孔平面下5~30mm,其中21例摄头颅及颈椎X片,表现为颅底凹陷16例,寰枕融合4例,寰锥缺如1例。
CT扫描25例,表现为脑积水13例,脊髓空洞8例,2者同时存在的4例。
M RI检查67例,表现为小脑扁桃体下疝67例,合并其他畸形的41例,其中脑积水19例,脊髓空洞10例,颅底凹陷9例,寰锥缺如1例,寰枕融合2例。
结论 M RI可清晰显示后颅凹及颅颈交界结构,并可显示颅底及其他发育异常,为诊断Chiari畸形的最佳影像学检查方法。
但对颈椎了、颅骨的异常不如CT和X线。
关键词:Chiari畸形;X线摄影;CT扫描;磁共振成像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353(2010)03-0070-01 Chiari畸形为后脑发育异常,主要累及小脑、脑干,以小脑扁桃体下移为主。
M RI能较清晰的显示Chiari畸形及其并发症的病理解剖改变,本文对67例。
经M RI诊断的Chiari畸形的M RI 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文献对其病理分型、M RI诊断、鉴别诊断及其诊断价值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共67例,其中男40例,女27例,年龄6~60岁,平均33岁,其中40岁以下41例。
病程2个月~22年。
临床表现:眩晕、颈短、颈部疼痛,活动受限,眼球震颤,视物模糊,痛、温觉障碍,四肢无力,肌肉萎缩,共济失调,肌力减低等。
检出方法:本组应用的X光机为日本岛津800mA,摄标准头颅正侧位片。
Arnold-Chiari畸形操作规范【适应证】1MRI检查证实小脑扁桃体下疝,有时伴脊髓空洞。
3进行性发展的小脑、延髓、颅神经及上颈神经受损功能障碍,颅内压增高等症状。
【禁忌证】1偶然发现无症状者。
2有症状Chiari’s II型伴可能出现的分流功能障碍或伴有脊髓栓系症。
3患者或家属不同意手术。
【术前准备】1头CT及颈部MRI检查。
2详细的神经系统体检,以备与术后检查相比较。
【操作方法及程序】座位或俯卧位。
枕下正中直切口,从枕外粗隆上方3cm至第5颈椎棘突。
沿切口向深处分离,将枕下肌肉和颈1~3椎旁肌向两旁牵开,暴露枕骨和第1~4颈椎椎板。
咬开枕骨骨窗,枕骨切除方向宜从上向下,分块咬除。
枕骨切除范围应较广,两侧至乳头内侧缘,上方到横窦,下方打开枕骨大孔后缘。
在枕骨大孔附近,颅骨内陷,硬脑膜外间隙狭小,应小心地用磨钻切除颅骨,达到解除骨性压迫,又不增加神经损害。
根据下疝小脑扁桃体部位切除相应的颈椎板。
硬脑膜外层切开,然后分层紧密缝合切口。
【注意事项】1麻醉时应注意气管插管时头部防止过分后仰。
2手术后,搬动患者时应保持头部与颈部方向一致。
3术前有脑积水者(Chiari’s I型畸形),可先做V-P分流,并随访。
如下疝小脑扁桃体和/或脊4髓空洞不缓解或消失,则需做后颅减压。
5后颅减压无效者可行脊髓空洞内引流术。
6Chiari’s II型畸形合并脊髓脊膜膨出,须作修补,若有脑积水则做V-P分流。
【术后处理】抗生素应用24小时。
【并发症】1呼吸困难。
2肢体瘫痪。
3饮食呛咳,咳嗽无力。
4硬膜外血肿。
5脑脊液漏。
6假性脑膜膨出。
7后颅综合征。
chiari畸形Chiari畸形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Arnold-Chiarimalformation),又称Chiari畸形,是因后颅凹中线脑结构在胚胎期中的发育异常,小脑扁桃体向下延伸,或和延髓下部甚至Ⅳ脑室,经枕大孔突入颈椎管的一种先天性发育异常。
【病理与发病】目前,对本病的发病机制意见不一,多认为下疝是在胚胎期后颅凹中线结构脑组织过度生长延伸,加之后颅凹的容积缩小,更促使其向下穿经枕大孔疝入颈椎管内。
有的甚至降至枢椎或更低,以至严重损害小脑、脑干和高位颈髓、颈神经等,并可引起脑积水。
本病常合并其它枕大畸形,如颅底凹陷、寰枕融合、扁平颅底、颈椎分节不全等。
【临床表现】轻度小脑扁桃体下疝可无症状,外伤、感染、咳嗽及腰椎穿刺可诱发症状或使症状加重。
由小脑扁桃体下疝引起的症状大体有以下几方面:颅神经和颈神经症状表现为声音嘶哑、吞咽困难、颈项部疼痛及活动受限等。
脑干延髓症状可出现肢体运动障碍,偏瘫和四肢瘫,四肢感觉障碍,及大小便障碍等。
小脑症状可出现共济失调,走路不稳及眼球震颤。
颅内压增高症状可出现头疼、呕吐、眼底水肿及视力下降等脑积水表现的。
脊髓空洞症表现伴有脊髓空洞时可出现感觉分离或双上肢肌萎缩等。
Arnold-Chiari畸形(神经外科)概述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是指小脑扁桃体下疝到椎管内或伴延髓和第四脑室延长下移,从而引起一系列症状;又称Arnold-Chiari畸形。
临床上又分三型:(1)轻型,仅小脑扁桃体下疝到椎管内。
(2)重型,小脑扁桃体下疝到椎管内,并伴桥脑、延髓和第四脑室延长下移。
(3)最重型,在重型基础上伴有腰脊椎裂和脊膜膨出,并发生梗阻性脑积水。
主要临床表现有神经损害症状和颅内压增高症状。
本病发病率无地区性及男女差别,病情发展缓慢,多在青年期才出现神经损害症状。
该病主要手术减压治疗,预后大多良好,但症状出现越早(如在婴幼儿期),预后越差。
临床表现1.延髓和上颈髓受压表现:偏瘫、四肢瘫、感觉障碍、括约肌障碍和呼吸困难等。
[影像基础]阿---齐氏畸形(chiari畸形)
阿一齐氏畸形(Arnold—Chiari malformation)
为小脑扁桃体经枕大孔疝人上颈段椎管内,有的伴桥脑与延髓延长扭曲或下疝,常合并颅底、枕大孔区畸形及脊髓脊膜膨出。
分四种类型
I型最常见,基本特征为
①小脑扁桃体下移,经扩大的枕大孔疝入上颈段椎管内;
②四脑室与延髓的形态和位置正常,或延髓轻度下移但不与颈髓重叠;
③20%~40%合并脊髓空洞症,20%~25%并发脑积水,常并存颅颈交界区畸形(如扁平颅底占25%、环枕融合畸形占10%),一般无其他脑畸形和脊髓脊膜膨出。
Ⅱ型畸形复杂,基本特征为
①小脑扁桃体、下蚓部、延髓或四脑室下移并疝人椎管;
②四脑室、延髓、甚至桥脑延长并变形,延髓扭曲下疝与上颈髓重叠;
③后颅凹狭小,天幕发育不良、低位,天幕孔常扩大伴小脑半球向上膨出形成假瘤,枕大池变小,枕大孔扩大;
④90%合并四脑室中孔与导水管粘连狭窄所致的梗阻性脑积水,几乎均存在脊髓脊膜膨出(腰骶部占75%、颈胸段25%),50%~90%合并脊髓空洞症,并发脑内畸形的比例亦较高。
Ill型罕见,为Ⅱ型伴有枕下部或高颈部脑或脊髓膨出,常合并脑积水。
Ⅳ型非常罕见,为严重小脑发育不全或缺如,脑干细小,后颅凹大部分充满脑脊液,但不向下膨出,该型属小脑发育不良。
诊断标准:以枕大孔连线为基准
10岁以下诊断小脑扁桃体下疝为>6mm 10~29岁>5mm
30~79岁>4mm
80~90岁>3mm
Chiarl-1型 M-30
Chiarl-1型 F-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