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显示设备的校准与特性化
- 格式:pptx
- 大小:2.29 MB
- 文档页数:42
设备计量检定,校准及管理制度第一部分: 总则第一条为了确保设备的测量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检测过程的精确度和可信度,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以及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的所有设备(以下简称“被测设备”)的计量检定、校准及管理工作。
第三条本单位应当根据实际需要确定设备的计量检定、校准周期,制定相应的计量检定、校准计划,并按照计划执行。
第四条本单位设备的计量检定、校准工作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确保检定、校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五条本单位的计量检定、校准工作由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和经验。
第二部分: 计量检定管理第一章定检周期和方法第六条本单位应根据设备的特性和用途,以及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确定设备的计量检定周期和方法。
第七条对于标准计量设备,应按照国家标准或下级计量检定机构的规定,进行定期检定,以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八条对于非标准计量设备,应根据设备的要求和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计量检定方法,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九条本单位应当建立设备计量检定档案,记录设备的计量检定信息,包括检定日期、检定结果以及检定机构等,并进行定期复查和更新。
第二章检定机构选择与评估第十条本单位应当选择具备资质的计量检定机构进行检定工作,并与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第十一条本单位应当定期评估所选择的检定机构的能力和服务质量,确保其能够满足本单位设备的计量检定需求。
第十二条本单位可以委托检定机构对设备进行初次检定或关键参数的复检,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十三条对于存在测量不确定性的设备,本单位应当与检定机构共同研究,制定相应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确保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第三章计量检定记录和报告第十四条本单位应当建立设备计量检定记录和报告的标准格式,包括检定日期、检定结果、检定周期等,并加以保管和管理。
第十五条设备计量检定记录和报告应当包括检定人员的签字和检定机构的盖章,以确保其真实性和可信度。
加油站计量安全操作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加油站计量工作的安全管理,保障计量设备的精准度和计量数据的可靠性,提高加油站的服务质量,特制定本规程。
第二章计量设备的安全生产第一条加油站应当配备适用的计量标准器具,并定期进行检定。
计量标准器具的检定周期应当符合国家计量法和计量监督管理条例的要求。
第二条加油站应当配备标准的计量工作台,工作台应当设置在干燥、通风、光线充足、温度适宜的室内,严禁在有毒有害气体、易燃易爆物品的环境中进行计量工作。
第三条加油站应当统一规划、布局计量设备的位置,并设置明显的标志。
计量设备应当与易燃易爆物品、高压区、高温区等危险区域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第四条加油站计量设备的用途、操作规程、故障处理等必要的技术资料和数据应当定期整理、归档并保留。
第五条加油站应当制定计量设备台帐,详细记录计量设备的修理、维护、检定、清洁、查封等情况,并按时进行检查核对。
第三章计量人员的培训及操作规程第一条加油站计量人员必须经过岗前培训及合格考核,取得计量人员操作证书后方可上岗。
第二条加油站计量人员应当熟知计量设备的结构、性能、特点,掌握计量设备的正确操作方法和常见故障的处理办法。
第三条加油站计量人员应当认真遵守计量设备的操作规程,做到爱护设备、注意安全、精心操作。
第四条加油站计量人员应当进行计量设备的定期巡查,发现设备异常情况应当及时上报并进行处理。
第五条加油站计量人员在进行计量作业前应当验收计量设备和计量器具,确保其完好无损,并记载相关情况。
第六条加油站计量人员在进行计量作业时应当按照操作规程严格操作,确保计量数据的准确性。
第七条加油站计量人员发现计量设备故障时,应当立即停止计量作业,并及时进行维修和更换故障设备。
第八条加油站计量人员在工作结束后应当及时清洁、整理计量设备,保持设备的干净整洁。
第九条加油站计量人员应当遵守计量标准、计量法律法规的相关要求,不得进行造假、篡改计量数据的行为。
第四章计量设备的维修和保养第一条加油站应当建立计量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制度,并严格按照制度要求进行操作。
关于LED显示屏的设置及优化方法
LED显示屏是一种常见的显示设备,本文将介绍一些设置和优化方法,以帮助用户最大化LED显示屏的性能和效果。
设置方法
2. 调整分辨率和刷新率: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分辨率和刷新率。
较高的分辨率和刷新率可以提供更清晰和流畅的图像,但也可能对硬件要求更高。
3. 调整亮度和对比度:根据环境光线和个人喜好,适当调整LED显示屏的亮度和对比度。
确保图像清晰可见,同时避免眼睛疲劳和过度曝光。
4. 校准颜色和色彩:LED显示屏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一定的色差。
通过使用显示屏自带的校准工具或第三方软件,进行颜色和色彩的校准,以获得更准确和一致的图像。
优化方法
1. 清洁屏幕表面:定期清洁LED显示屏的屏幕表面,以去除灰尘、指纹和其他污渍。
使用柔软的纤维布轻轻擦拭,避免使用化学清洁剂或粗糙的材料。
2. 避免长时间静止图像:长时间显示静止图像可能导致屏幕出现“烧屏”效应。
尽量避免显示同一静止图像超过长时间,或者使用屏幕保护程序来减少这种风险。
3. 调整背光亮度:如果LED显示屏具有背光调节功能,可以根据环境亮度调整背光亮度。
在较暗的环境中,降低背光亮度可以减少眼睛的疲劳和屏幕的能耗。
4. 确保良好通风:LED显示屏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热量。
确保显示屏周围有足够的通风,避免过热可能对显示屏的寿命和性能产生影响。
以上是关于LED显示屏的设置及优化方法的简要介绍。
通过正确的设置和优化,用户可以获得更好的显示效果和使用体验。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公司生产、检测、试验等设备正常运行,提高产品质量,保障生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公司所有需要进行校准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生产设备、检测设备、试验设备、计量器具等。
第三条设备校准管理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1. 合法合规: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计量法律法规,确保校准工作合法合规。
2. 科学严谨:校准工作应科学、严谨,确保校准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适时性:根据设备的使用情况和精度要求,定期进行校准。
4. 可追溯性:校准过程应记录完整,便于追溯。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职责第四条公司成立设备校准管理小组,负责设备校准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和检查。
第五条设备校准管理小组的职责:1. 制定设备校准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2. 组织制定设备校准计划,确保校准工作按时完成。
3. 负责校准设备的选型、采购、安装、调试和验收。
4. 组织校准人员培训,提高校准人员素质。
5. 对校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校准质量。
6. 处理校准工作中的投诉和纠纷。
第六条设备使用部门应指定专人负责本部门设备校准工作,其主要职责如下:1. 负责本部门设备的日常管理,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 根据设备使用情况,提出校准计划,并报设备校准管理小组审批。
3. 配合校准人员完成设备校准工作。
4. 对校准结果进行确认,确保校准数据准确可靠。
5. 对校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上报设备校准管理小组。
第三章设备校准计划第七条设备校准计划应根据设备的使用频率、精度要求、校准周期等因素制定。
第八条设备校准计划的制定程序:1. 设备使用部门根据设备使用情况,提出校准计划。
2. 设备校准管理小组对校准计划进行审核,确保计划合理、可行。
3. 设备校准管理小组将审核通过的校准计划报公司领导审批。
4. 校准计划经审批后,由设备校准管理小组负责组织实施。
第九条设备校准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1. 设备名称、型号、规格、数量。
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医疗器械经营管理行为,保证医疗器械安全、有效,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和《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办法》等法规规章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是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适用于所有从事医疗器械经营活动的经营者。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应当在医疗器械采购、验收、贮存、销售、运输、售后服务等环节采取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保障经营过程中产品的质量安全。
第三条企业应当按照所经营医疗器械的风险类别实行风险管理,并采取相应的质量管理措施。
第四条企业应当诚实守信,依法经营。
禁止任何虚假、欺骗行为。
第二章职责与制度第五条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是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的主要责任人,全面负责企业日常管理,应当提供必要的条件,保证质量管理机构或者质量管理人员有效履行职责,确保企业按照本规范要求经营医疗器械。
第六条企业质量负责人负责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工作,应当独立履行职责,在企业内部对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具有裁决权,承担相应的质量管理责任。
第七条企业质量管理机构或者质量管理人员应当履行以下职责:(一)组织制订质量管理制度,指导、监督制度的执行,并对质量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纠正和持续改进;(二)负责收集与医疗器械经营相关的法律、法规等有关规定,实施动态管理;(三)督促相关部门和岗位人员执行医疗器械的法规规章及本规范;(四)负责对医疗器械供货者、产品、购货者资质的审核;(五)负责不合格医疗器械的确认,对不合格医疗器械的处理过程实施监督;(六)负责医疗器械质量投诉和质量事故的调查、处理及报告;(七)组织验证、校准相关设施设备;(八)组织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收集与报告;(九)负责医疗器械召回的管理;(十)组织对受托运输的承运方运输条件和质量保障能力的审核;(十一)组织或者协助开展质量管理培训;(十二)其他应当由质量管理机构或者质量管理人员履行的职责。
测绘仪器设备校准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测绘仪器设备校准管理,保证测绘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测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测绘单位的测绘仪器设备校准管理工作,包括对测量、定位、绘图、监测等各类测绘仪器设备的校准管理。
第三条测绘仪器设备校准管理应遵循科学、规范、公正、准确、及时的原则,确保校准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第四条测绘仪器设备校准管理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的要求,确保测绘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和维护。
第五条测绘仪器设备校准管理应与测绘仪器设备质量管理、维护管理等相互配合,形成良好的工作机制。
第二章测绘仪器设备校准管理机构第六条测绘仪器设备校准管理机构是指专门从事测绘仪器设备校准工作的机构或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测绘仪器设备的校准工作。
第七条测绘仪器设备校准管理机构应当具备相应的资质和能力,满足校准工作的需要,并定期进行资质评审和能力认证。
第八条测绘仪器设备校准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的组织架构和管理体系,明确各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确保校准工作的高效、准确进行。
第九条测绘仪器设备校准管理机构应当配备专业的校准人员和设备,保证校准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三章测绘仪器设备校准管理流程第十条测绘仪器设备校准管理流程包括校准计划制定、校准设备准备、校准数据采集、校准结果分析、校准报告编制和校准记录管理等环节。
第十一条测绘仪器设备校准管理流程应当按照科学、规范的原则进行,保证校准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十二条测绘仪器设备校准工作的委托方应当提供准确完整的测绘仪器设备信息和校准要求,确保校准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十三条测绘仪器设备校准管理机构应当制定校准计划,明确校准工作的内容、时间、人员等具体要求,并按照计划进行组织和实施。
第十四条测绘仪器设备校准管理机构应当对校准设备进行准备和检查,确保校准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十五条测绘仪器设备校准管理机构应当对校准数据进行采集并进行分析,确保校准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绪论单元测试1.为了实现颜色一致性,需要对颜色进行控制,然后进行标准化规范化输出。
()A:对B:错答案:A第一章测试1.人们观察物体时,视觉神经对细节反映最快,然后是颜色。
()A:对B:错答案:B2.光照强度增加,长波向红色偏移,短波长向蓝色偏移。
()A:错B:对答案:B3.在暗视觉情况下,椎体细胞起作用,可以分辨物体的形状轮廓。
()A:对B:错答案:B4.颜色三属性()。
A:明度B:饱和度C:色相D:灰度答案:ABC5.颜色对比包括同时对比和()。
A:前后对比B:连续对比C:先后对比D:色相对比答案:B第二章测试1.颜色的混合包括色光混合和色料混合()A:错B:对答案:B2.色光混合中红色与绿色叠加生成黄色。
()A:错B:对答案:B3.色料混合中青色料与品色料叠加生成绿色料。
()A:对B:错答案:B4.以下哪种表述是正确的()。
A:黄色料吸收白光中的红光B:黄色料反射白光中的蓝光C:黄色料反射白光中的红光D:黄色料吸收白光中的蓝光答案:BC5.黄色光的补色是()。
A:绿色B:红色C:品色D:蓝色答案:D第三章测试1.调频网具有加网角度,加网线数等属性()A:错B:对答案:A2.调幅网通过网点的大小来表示阶调层次。
()A:错B:对答案:B3.像素是原稿印刷的最小单元()A:对B:错答案:B4.原稿的分类可分为()。
A:数字原稿B:传统原稿C:虚拟原稿D:实物原稿答案:ABD5.图像可以分为彩色图像,灰度图像和()。
A:二值图像B:RGB图像C:索引图像D:LAB图像答案:A第四章测试1.显示器特征文件采用的色彩连结空间(PCS)为()。
A:CIEXYZB:CIEL u v*C:CIEL a b*D:CIExyz答案:A2.ICC标准中规定色彩管理系统设备类型不包括( )。
A:输入设备B:显示设备C:处理设备D:输出设备答案:C3.以下( )设备属于ICC标准中规定色彩管理系统的输入。
A:印刷机B:显示器C:扫描仪D:打印机答案:C4.色彩管理系统是指能够实现设备的校准及特性化,并在整个流程中实现各种设备间色彩转换工作的相关软硬件。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施行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的公告(2014年第58号)2014年12月12日发布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告2014年第58号关于施行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的公告为加强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医疗器械经营管理行为,保证公众用械安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根据相关法规规章规定,制定了《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特此公告。
附件: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2014年12月12日附件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医疗器械经营管理行为,保证医疗器械安全、有效,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和《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办法》等法规规章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是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适用于所有从事医疗器械经营活动的经营者。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应当在医疗器械采购、验收、贮存、销售、运输、售后服务等环节采取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保障经营过程中产品的质量安全。
第三条企业应当按照所经营医疗器械的风险类别实行风险管理,并采取相应的质量管理措施。
第四条企业应当诚实守信,依法经营。
禁止任何虚假、欺骗行为。
第二章职责与制度第五条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是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的主要责任人,全面负责企业日常管理,应当提供必要的条件,保证质量管理机构或者质量管理人员有效履行职责,确保企业按照本规范要求经营医疗器械。
第六条企业质量负责人负责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工作,应当独立履行职责,在企业内部对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具有裁决权,承担相应的质量管理责任。
第七条企业质量管理机构或者质量管理人员应当履行以下职责:(一)组织制订质量管理制度,指导、监督制度的执行,并对质量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纠正和持续改进;(二)负责收集与医疗器械经营相关的法律、法规等有关规定,实施动态管理;(三)督促相关部门和岗位人员执行医疗器械的法规规章及本规范;(四)负责对医疗器械供货者、产品、购货者资质的审核;(五)负责不合格医疗器械的确认,对不合格医疗器械的处理过程实施监督;(六)负责医疗器械质量投诉和质量事故的调查、处理及报告;(七)组织验证、校准相关设施设备;(八)组织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收集与报告;(九)负责医疗器械召回的管理;(十)组织对受托运输的承运方运输条件和质量保障能力的审核;(十一)组织或者协助开展质量管理培训;(十二)其他应当由质量管理机构或者质量管理人员履行的职责。
仪器设备使用、维护、校验安全操作规程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确保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保障人身安全和设备使用的有效性,制定本规程。
第二章仪器设备的安全操作第二条仪器设备使用人员应该熟悉本仪器设备的使用说明书,并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操作。
第三条使用人员使用前应检查仪器设备的工作状态,确保各个零部件的工作正常,无松动、断裂等现象。
第四条使用人员应戴上适当的劳动防护用品,如手套、眼镜等,以保护自身安全。
第五条使用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应保持专注,不得分散注意力,以免发生事故。
第三章仪器设备的维护第六条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维护,以保证其正常运行。
维护工作包括清洁、润滑、调整等。
第七条维修工作由专门的人员进行,使用人员不得私自拆解、修理设备,以免造成设备的损坏或人身伤害。
第八条维护过程中,应注意施工现场的安全环境,确保不影响他人的正常工作。
第四章仪器设备的校验第九条仪器设备的校验工作由专业的校验人员进行,校验周期为每年一次。
第十条使用人员应在校验完成后,按照校验报告的结果进行操作和使用。
第五章事故处理第十一条发生事故时,使用人员应立即报告上级领导,停止使用设备,并做好现场保护措施,保障现场安全。
第十二条事故处理人员应及时采取措施处理事故,保护受伤人员的安全。
第六章纪律处分第十三条违反本规程的行为将依照公司纪律处分规定进行处理。
第七章附则第十四条本规程经公司领导批准后生效。
第十五条本规程的解释权归公司管理部门所有。
以上是一份仪器设备使用、维护、校验安全操作规程的范文,供参考。
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可以适当修改和完善。
仪器设备使用、维护、校验安全操作规程范文(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校验安全操作,确保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安全,特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本单位所拥有的各类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校验安全操作。
第三条仪器设备包括但不限于仪器、设备、计量设备、辅助设备等。
第四条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校验安全操作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本单位的安全管理要求。
第四节计量检定规程和校准规范的编写和使用知识点:计量检定规程的编写(一)计量检定规程编写的一般原则和表述要求(本知识点的重点,注意选择题)国家计量检定规程是为评定计量器具的计量特性制定的技术文件,由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组织编写并批准颁布,在全国范围内施行,作为确定计量器具法定地位的技术法规。
计量检定规程是全国计量技术机构评定计量器具的计量特性的依据,也是为国家量值统一进行法制管理的依据。
jjfl002—2010《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编写规则》中规定了计量检定规程编写的一般原则(可能考选择):①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②适用范围必须明确,在其界定的范围内,按需求技术细节力求完整;③各项要求科学合理,并考虑操作的可行性及实施的经济性;④根据国情,积极采用国际法制计量组织(oiml)发布的国际建议、国际文件及有关的国际组织(如iso,iec等)发布的国际标准。
检定规程编制应做到:满足法制管理要求: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是编写计量检定规程一条十分重要的原则。
我国《计量法》第十条明确规定,“计量检定必须执行计量检定规程。
”编写计量检定规程,应按照《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管理办法》jjfl002—2010《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编写规则》及相关计量法规、规章和计量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
相关计量法规规章和技术规范包括:(了解即可)《国务院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通用计量名词术语及定义》、《测量仪器的特性评定》、《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与表示》、《计量器具检定周期确定原则和方法》、《计量器具型式评价大纲编写导则》等相关计量法规和技术规范。
所以所以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是编写计量检定规程一条十分重要的原则。
2.科学合理、经济、可行计量检定规程中的各项技术要求,如计量性能要求、通用技术要求、计量器具控制要求、检定条件、检定项目、检定方法、检定结果的处理及检定周期等,都必须科学合理。
在技术成熟、具有实施的可操作性前提下,应是最简单、最快捷、最高效的检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