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特性试验作业指导书
- 格式:doc
- 大小:205.50 KB
- 文档页数:3
电缆燃烧试验机作业指导书引言概述:电缆燃烧试验机是一种用于测试电缆在火灾条件下的燃烧性能的设备。
它可以模拟真实的火灾环境,评估电缆的燃烧性能,为电缆的设计和选型提供参考依据。
本文将详细介绍电缆燃烧试验机的操作指导,包括试验前准备、试验步骤、数据记录等方面。
正文内容:1. 试验前准备1.1 确认试验标准:在进行电缆燃烧试验之前,首先需要确认所使用的试验标准,如IEC 60332-1、IEC 60332-3等。
试验标准将规定试验的条件和要求,包括试样的尺寸、试验环境的温度和氧气浓度等。
1.2 准备试样:根据试验标准的要求,准备相应尺寸和数量的试样。
试样的准备应遵循标准的要求,包括试样的制备方法、材料的选择等。
2. 试验步骤2.1 试验环境设置:将试验机的环境参数设置为试验标准规定的数值,如温度、氧气浓度等。
确保试验环境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2.2 试样安装:将试样固定在试验机的相应位置,确保试样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在安装过程中,应注意试样的位置和方向,以及试样与试验机的接触情况。
2.3 试验开始:按照试验标准的要求,启动试验机,开始试验。
在试验过程中,应密切观察试样的燃烧情况,并记录试验数据,如燃烧时间、燃烧长度等。
2.4 试验结束:试验完成后,及时关闭试验机,将试样取出。
检查试样的燃烧情况,并记录试验结果。
3. 数据记录3.1 试验参数记录:在试验过程中,应及时记录试验参数,如试验环境的温度、氧气浓度等。
这些参数将对试验结果的解释和分析提供重要依据。
3.2 试验数据记录:在试验过程中,应记录试样的燃烧情况,如燃烧时间、燃烧长度等。
这些数据将用于评估电缆的燃烧性能和进行后续分析。
3.3 试验结果记录:在试验完成后,应将试验结果进行整理和记录。
包括试样的燃烧等级、试验标准的符合性等。
这些结果将为电缆的设计和选型提供参考依据。
总结:综上所述,电缆燃烧试验机的操作指导包括试验前准备、试验步骤和数据记录等方面。
在进行试验前,需要确认试验标准和准备试样。
燃烧性能(不燃性能)试验作业指导书一、试验目的和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建筑材料及制品术语和定义、燃烧性能等级、燃烧性能等级判据、燃烧性能等级标识和检验报告。
本标准适用于建设工程中使用的建筑材料,装饰装修材料及制品等的燃烧性能分级和判定。
不二、执行标准《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GB 8624-201《塑料用氧指数法测定燃烧行为第2部分:室温试验》GB/T 2406.2-2009《建筑材料不燃性试验方法》GB/T 5464-2010《建筑材料不燃性试验方法》GB/T 5464-2010《纺织品燃烧性能试验氧指数法》GB/T 5454-1997《建筑材料燃烧或分解的烟密度试验方法》GB/T 8627-2007《建筑材料及制品的燃烧性能燃烧热值的测定》GB/T 14402-2007 《建筑材料或制品的单体燃烧试验》GB/T 20284-2006《硬质泡沫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垂直燃烧法》GB/T 8333-2008 三,检测设备四、基本规定4.1、试样应从代表制品的足够大的样品上制取。
4.2、试样为圆柱形,体积(76±8)m3,直径(450-2)mm高度(50±3)mm.4.3、材料厚度不满足(50±3)mm,可通过叠加该材料的层数和/或调整材料厚度来达到(50±3)mm的试样高度。
4.4、每层材料均在试样架中水平放置,并用两根直径不超过0.5mm 的铁丝将各层捆扎在一起,以排除各层间的气隙,但不应施加显著压力。
松散填充材料的试样应代表实际使用的外观和密度等特性。
4.5、一共测试五组试样。
4.6、试验前,试样应按照EN13238的有关规定进行状态调节。
然后将试样放入+(60±5)℃的通风干燥箱内调节(20~24)h然后将试样置于干燥皿中冷却至室温。
试验前应称量每组试样的质量,精确至0.01g。
五、操作流程5.1、加热炉温度平衡。
5.2、验前应确保整台装置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如空气稳流器整洁畅通插入装置能平稳滑动、试样架能准确位于炉内规定位置。
电缆燃烧试验机作业指导书【作业指导书】一、试验机概述电缆燃烧试验机是一种用于测试电缆的燃烧性能的设备。
本试验机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计,能够准确测量电缆在火焰中的燃烧性能参数,为电缆的安全性能评估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二、试验机操作要求1. 准备工作(1)将试验机放置在通风良好、无明火和易燃物的场所。
(2)检查试验机的电源线、传感器等是否完好无损。
(3)检查试验机的控制面板是否正常工作。
(4)检查试验机的防护装置是否完好。
2. 试验前准备(1)将待测试的电缆样品固定在试验机的夹具上。
(2)调整试验机的火焰高度和角度,使其符合试验要求。
(3)设置试验机的参数,如试验温度、试验时间等。
3. 试验操作步骤(1)按下试验机的启动按钮,开始试验。
(2)观察试验过程中电缆的燃烧情况,并记录相关数据。
(3)试验结束后,按下试验机的住手按钮,住手试验。
(4)将试验数据保存并导出,以备后续分析和评估。
4. 试验安全注意事项(1)操作人员应穿戴好防护服、防护眼镜等个人防护装备。
(2)试验过程中应保持试验机周围的清洁,并禁止其他人员进入试验区域。
(3)试验结束后,应及时清理试验机和周围的杂物,确保试验环境的整洁。
三、数据分析与评估1. 燃烧时间燃烧时间是指电缆在火焰中燃烧的时间长度。
根据试验结果,可以评估电缆的燃烧速度和燃烧性能。
2. 燃烧长度燃烧长度是指电缆在火焰中燃烧的长度。
通过测量燃烧长度,可以评估电缆的燃烧速度和燃烧性能。
3. 燃烧产物燃烧产物是指电缆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气体、烟雾等物质。
通过分析燃烧产物的成份和含量,可以评估电缆的燃烧性能和对环境的影响。
4. 燃烧性能等级根据试验结果,可以将电缆的燃烧性能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如A级、B级等。
不同等级的电缆适合于不同的使用场景,能够提供不同的安全性能。
四、附录1. 试验机技术参数(1)试验温度范围:0℃-1000℃(2)试验时间范围:0-120分钟(3)火焰高度范围:0-200mm(4)火焰角度范围:0-45°2. 试验机维护保养(1)定期检查试验机的电源线、传感器等设备,确保其正常工作。
燃烧特性试验作业指导书1.目的通过明确燃烧特性试验检测作业方法,确保试验检测的标准作业以及检测结果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2. 适用范围适用于SGM项目相关产品燃烧特性性能的试验检测。
3.名称、定义及引用文件GMW32214. 标准内容4.1 样件要求根据GMW3221要求从部件上裁取合适的试片进行检测。
试验前样件需要在23℃±2℃和50%RH±5%RH环境下放置至少24h。
或者根据要求试样先进行如下的老化处理:在(+40 ± 3) °C ,(93 ± 5)% 放置(48 ± 1) h 然后在(+90 ± 3) °C 下放置(168 ± 1) h至少完成5个样件试验。
4.2 样件标识将检测编号写在样品标识卡上,将其贴在样件上,用以区分样件的状态4.3 样件准备随机挑选5件或以上样件进行测试4.4 试验步骤步骤1:产品准备或者产品上取样;步骤2:预处理;步骤3:将预处理过的试样取出,把表面起毛或簇绒的试样平放在平整的台面上,用规定的金属梳在起毛面上沿绒毛相反方向梳两次;步骤4:在燃气灯的空气进口关闭状态下点燃燃气灯,将火焰按火焰高度标志板调整,使火焰高度为38 mm 在开始第一次试验前,火焰应在此状态下至少稳定地燃烧1 min,然后熄灭;步骤5:将试样暴露面朝下装入试样支架。
安装试样使其两边和一端被U形支架夹住,自由端与U 形支架开口对齐。
当试样宽度不足,U形支架不能夹住试样,或试样自由端柔软和易弯曲会造成不稳定燃烧时,才将试样放在带耐热金属线的试样支架上进行燃烧试验;步骤6:将试样支架推进燃烧箱,试样放在燃烧箱中央,置于水平位置。
在燃气灯空气进口关闭状态下点燃燃气灯,并使火焰高度为38 mm,使试样自由端处于火焰中引燃15s,然后熄掉火焰(关闭燃气灯阀门);步骤7:火焰从试样自由端起向前燃烧,在传播火焰根部通过第一标线的瞬间开始计时。
燃烧性能(单体燃烧)试验作业指导书一、试验目的和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测定各种类型的纺织品(包括单组分或多组分),如机织物、针织物、非织造布、涂层织物、层压织物、复合织物、地毯等(包括阻燃处理和未经处理)的燃烧性能检测。
二、执行标准《纺织品的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GB6529-1986《建筑材料或制品的单体燃烧试验》GB/T 20284-2006《塑料用氧指数法测定燃烧行为第1部分:导则》GB/T 2406.1-2008 《塑料用氧指数法测定燃烧行为第2部分:室温试验》GB/T 2406.2-2009三、检测设备四、基本规定4.1 、续燃时间: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移开(点)火源后材料持续有焰燃烧的时间。
4.2、阴燃时间: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当有焰燃烧终止后,或者移开(点)火焰后,材料持续无焰燃烧的时间。
4.3、损毁长度: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材料损毁面积在规定方向上的最大长度。
4.4、极限氧指数: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氧氮混合物中材料刚好保持燃烧状态所需要的最低氧浓度。
五、操作流程5.1、试验装置检查:打开气体供给部门的阀门,并任意选择混合气体浓度,流量在10L/min左右,关闭出气和进气阀门,并记录氧气、氮气、混合气体的压力流量。
放置30min在观察各压力计及流量计所示数值,与前记录值核对,如无变动,说明装置无漏气。
5.2、试验温湿度:试验时在温度为10~30℃和相对湿度为30%~80%的大气中进行。
5.3、试样氧浓度的初步选择:当被测试样的氧指数值完全未知时,可将试样在空气中点燃,如果试样迅速燃烧,则氧浓度可以从18%左右开始。
如果试样缓和地燃烧或燃烧得不稳定,选择初始氧浓度大约 21%。
若试样在空气中不能继续燃烧,选择初始氧浓度不小于25%.据此推定的氧浓度,从附录B中查出相应的氧流量和氮流量。
变化浓度时应注意混合气体的总流量在10~11.4L/min之间。
5.4 将试样装在试样夹中间并加以固定,然后将试样夹联同试样垂直安插在燃烧玻璃筒内的试样支座上,试样上端距筒口不少于100mm,试样暴露部分最下端离筒底气体分配装置顶面不少于100mm.5.5、打开氧、氮气阀门,调节从附录B中查出相应的氧气和氮气流量,让调节好的气流在试样点火之前流动冲洗燃烧筒至少30s,在点火和燃烧过程中保持此流量不变。
SBI单体燃烧试验装置操作规程一、预热状态预热,是设备正确运行必不可少的一个工序,必须依以下步骤进行:1.1依次打开设备控制柜上端的“总电源”、“分析仪”、“抽气泵”、“除湿器” 开关。
1.2打开控制柜下端锁式总电源开关。
同时按下上方绿色的“流量测量” 和“光通量按钮”按钮,使其处于点亮状态。
1.3观察除湿器的工作温度设定状态是否处于5℃度。
30分钟后观察工作温度是否恒定为5℃±1℃1.4打开氮气瓶,然后将“旁路流量”开关打至“预热”并调节流量为100L/h,“氧气样品流量”开关打至“校对”并调节流量为30L/h。
注意事项:1.4.1预热时,要注意观察U23(二氧化碳表)状态,因为在预热30分钟左右,U23表会自动重新启动,有时候会出现假死状态,必须手动按下表盘上的“ESC”键,恢复仪表的重启。
1.4.2预热初期,调节好的“旁路流量”和“氧气样品流量”会出现浮动,及时调整流量计的流量,使之流量处于平稳状态。
至此,设备处于预热状态、预热最少进行90分钟。
预热结束后可进入下一步“工作状态”。
二、工作状态2.1打开设备电脑,双击桌面上的“单体燃烧”图标,进入软件操作界面。
2.2将样品按照标准的要求装夹在燃烧炉上(试样具体安装方式见附表一),对装夹好的样品长翼正面粘贴编号并进行拍照,然后燃烧炉推进燃烧室,关闭燃烧室门。
分别将丙烷气体软管和点火线连接到燃烧炉上的指定接口上。
2.3开启U23表(二氧化碳表)的工作状态,开启顺序为:点击仪表盘上的“£设0J按钮,按方向键选择,依次选择仪表中的"Configuration” -“Special Functions” ―"ELAN/PROFIBUS/Interf” —“ELAN ext,interfer” (4 -2 ―3—2)顺序移动确认"Enter”,调整光标选中Interferences的项目,按“Enter” 选中OFF,按方向键的上,使得OFF变为02再按下空玳0厂”。
XXXXX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主题:作业指导书第75页共154页作业指导书燃烧性能检测作业指导书一、试验目的为了更好地指导燃烧性能检测实验,减少试验偏差,提高数据准确度更好地完成燃烧性能的控制过程。
二、试验范围适用于燃烧性能的检测。
三、试验依据《建筑材料或制品的单体燃烧试验》GB/T20284-2006《建筑材料及制品的燃烧性能燃烧热值的测定》GB/T14402-2007《塑料用氧指数法测定燃烧行为第2部分:温室试验》GB/T2406.2-2009《建筑材料可燃性试验方法》GB/T8626-2007《建筑材料不燃性试验方法》GB/T5464-2010四、试验准备4.1可燃性试验4.1.2试验前的仪器准备4.1.2.1可燃性试验仪(燃烧箱:由不锈钢钢板制作,并安装有耐热玻璃门,以便于至少从箱体的正面和一个侧面进行试验操作和观察。
燃烧箱通过箱体底部的方形盒体进行自然通风,方形盒提由厚度为1.5mm的不锈钢制作,盒体高度为50mm,开敞面积为25mm×25mm。
为达到自然通风目的,箱体应放置在高40mm的支座上,以使箱体底部存在一个通风空气隙。
箱体正面两支座之间的空气隙应予以封闭。
在只点燃燃烧器和打开抽风罩的条件下,测量的箱体烟道内的空气流速应为(0.7±0.1)m/s。
燃烧箱应放置在合适的抽风罩下方。
燃烧器:燃烧器的设计应使其能在垂直方向使用或与垂直轴线成45°角。
燃烧器应安装在水平钢板上,并可沿燃烧箱中心线方向前后平稳移动。
试样夹:由两个U型不锈钢框架构成,宽15mm,厚(5±1)mm。
框架垂直悬挂在挂杆上,以使试样的底面中心线和底面边缘可以直接受火。
为避免试样歪斜,用螺钉或夹具将两个试样框架卡紧。
采用的固定方式应能保证试样在整个试验过程中不会移位。
挂杆:挂杆固定在垂直立柱(支座)上,以使试样夹能垂直悬挂,燃烧器火焰能作用于试样。
计时器:计时器应能持续记录时间,并显示到秒,精度≤1s/h。
燃烧性能(燃烧热值)试验作业指导书一、试验目的和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在特定条件下匀质建筑制品和非匀质建筑制品主要组成的不然性试验方法。
试验方法的精确性参照附录A.二、执行标准《纺织品的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GB 6529-1986《建筑材料不燃性试验方法》GB/T 5464-2010三,检测设备四、基本规定4.1、试样应从代表制品的足够大的样品上制取。
4.2、试样为圆柱形,体积(76±8)m3,直径(450-2)mm高度(50±3)mm.4.3、材料厚度不满足(50±3)mm,可通过叠加该材料的层数和/或调整材料厚度来达到(50±3)mm的试样高度。
4.4、每层材料均在试样架中水平放置,并用两根直径不超过0.5mm 的铁丝将各层捆扎在一起,以排除各层间的气隙,但不应施加显著压力。
松散填充材料的试样应代表实际使用的外观和密度等特性。
4.5、一共测试五组试样。
4.6、试验前,试样应按照EN13238的有关规定进行状态调节。
然后将试样放入+(60±5)℃的通风干燥箱内调节(20~24)h然后将试样置于干燥皿中冷却至室温。
试验前应称量每组试样的质量,精确至0.01g。
五、操作流程5.1、加热炉温度平衡。
5.2、验前应确保整台装置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如空气稳流器整洁畅通插入装置能平稳滑动、试样架能准确位于炉内规定位置。
5.3、试样架悬挂在支承件上。
5.4、将试样架插入炉内,该操作时间不超过5s。
5.5、当试样位于炉内规定位置时,立即启动计时器。
5.6、记录试验过程中炉内热电偶测量的温度5.7、进行30min试验。
5.8、收集试验时和试验后试验样碎裂或掉落的所有的碳化物、灰和其他残屑,同试样一起放入干燥皿中冷却至环境温度后,称量试样的残留质量。
5.9、规定共测五组试样。
六、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6.1在试验前和试验后的分别记录每组试样质量并观察记录试验期间试样的燃烧行为。
实验二材料燃烧特性和烟气分析实验指导书1 实验目的(1) 利用锥形量热仪测量材料燃烧时的热释放速率,掌握锥形量热计的基本使用方法,了解炭化材料和非炭化材料燃烧过程中的热释放速率规律,了解热释放速率与外界施加的热流之间的关系。
(2) 利用烟气分析仪对材料燃烧产物中气体产物的组成和浓度、烟和烟密度、气体产物的毒性等进行分析,掌握烟气分析仪的基本使用方法。
(3) 通过综合实验结果分析所选材料的燃烧特性。
2 实验原理2.1 锥形量热仪及其实验原理1993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出版了一个利用锥形量热仪测试材料的标准—ISO 5660。
至今,锥形量热仪已成为火灾科学研究领域最为重要的小比例测试仪器,可用来研究材料的热释放速率(Heatrelease rate)、点燃时间(Time to ignition)、烟密度(Smoke ratio)、质量损失速率(Mass loss rate)、一氧化碳(Carbonmonoxide yield)产率等燃烧特性。
如下图所示,锥形量热仪由以下几部分组成:注:凡图中标有*记号的尺寸均为关键性尺寸,并且公差应为±1mm。
其他尺寸均为推荐尺寸,应尽量采用。
1—电机;2—风机;3—孔板(孔径57mm);4—导压管;5—热电偶;6—环形取样器;7—排气管道(内径114mm);8—孔板(孔径57mm);9—集烟罩;10—试样;11—辐射锥图1 锥形量热仪实验装置示意图(1) 锥形加热器:一个截取掉顶端的圆锥形加热器,额定电压为240 V,额定功率5000 W,且能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产生100 KW/m2的热流。
(2) 样品夹持器:能沿水品和垂直方向,承载长、宽、高为100 mm×100 mm×50 mm的试件。
(3) 荷载池:用于测量样品的质量,其精确度为0.1 g,量程为3.5 kg。
载荷池应当封闭,以免因温度变化对它产生影响。
(4) 点火器:带有安全熔断装置的10 KV电子点火器。
电缆燃烧试验机作业指导书标题:电缆燃烧试验机作业指导书引言概述:电缆燃烧试验机是一种用于测试电缆在火灾条件下的燃烧性能的设备。
正确操作电缆燃烧试验机对于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电缆燃烧试验机的作业指导书,帮助操作人员正确操作设备,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一、设备检查与准备1.1 确保设备处于稳定的电源供应状态,检查电缆连接是否牢固。
1.2 检查试验机的各项参数设置是否正确,包括燃烧室温度、氧气流量等。
1.3 检查燃烧室内是否清洁,清除任何杂物或残留物。
二、样品准备与安装2.1 根据测试标准选择合适的电缆样品,并确保样品的尺寸符合要求。
2.2 将电缆样品安装到试验机的样品夹具上,并确保样品安装牢固。
2.3 根据测试要求调整样品的位置和角度,确保测试过程中样品的燃烧状态能够被准确观察和记录。
三、试验参数设置3.1 根据测试标准设置试验机的各项参数,包括燃烧时间、燃烧室温度、氧气流量等。
3.2 确保试验机的参数设置与测试标准要求一致,避免因参数设置不当导致测试结果不准确。
3.3 在开始试验前进行参数设置的再次确认,确保参数设置正确无误。
四、试验过程操作4.1 在试验过程中监控试验机的各项参数,确保试验过程的稳定性。
4.2 定期观察样品的燃烧状态,记录燃烧时间、燃烧速率等数据。
4.3 在试验结束后及时关闭试验机,清理燃烧室并保存测试数据。
五、数据分析与报告5.1 对试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包括燃烧时间、燃烧速率等指标的计算和比较。
5.2 撰写试验报告,详细记录试验过程、结果和分析,确保报告内容准确完整。
5.3 将试验报告提交给相关部门或客户,以便他们对电缆的燃烧性能进行评估和应用。
结论:正确操作电缆燃烧试验机对于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遵循本文提供的作业指导书,操作人员可以更好地掌握电缆燃烧试验机的操作技巧,确保测试过程的顺利进行并获得准确可靠的测试结果。
希望本文对操作人员在使用电缆燃烧试验机时有所帮助。
电缆燃烧试验机作业指导书标题:电缆燃烧试验机作业指导书引言概述:电缆燃烧试验机是一种用于测试电缆在火灾情况下的燃烧性能的设备。
它通过模拟真实的火灾环境,评估电缆的燃烧性能,为电缆的设计和生产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本文将为您介绍电缆燃烧试验机的作业指导,包括试验前准备、试验操作、数据记录与分析、设备维护以及安全注意事项。
一、试验前准备:1.1 校准与检查在进行试验之前,需要对电缆燃烧试验机进行校准与检查,确保设备运行正常。
校准包括温度校准、氧浓度校准、烟密度校准等。
检查设备的电气连接、气体供应、传感器的运行状态等,确保设备无故障。
1.2 样品准备选择符合试验要求的电缆样品,并按照相关标准对样品进行准备。
包括样品的尺寸、形状、表面处理等。
确保样品的制备符合试验要求,以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1.3 安全措施在试验前,必须遵守相关的安全规定。
操作人员应穿戴好防护设备,包括防火服、防护手套、护目镜等。
确保试验过程中的人身安全。
二、试验操作:2.1 设备启动按照设备操作手册的要求,正确启动电缆燃烧试验机。
确保设备各项参数设置正确,并进行必要的预热。
2.2 样品安装将准备好的电缆样品安装到试验机的样品台上。
确保样品的位置正确,与试验机的燃烧室对齐。
2.3 试验参数设置根据试验要求,设置试验参数,包括燃烧时间、燃烧温度、氧浓度等。
确保试验参数与标准要求相符。
三、数据记录与分析:3.1 试验过程记录在试验过程中,及时记录试验参数、样品的燃烧情况等数据。
可以使用电脑软件或手动记录,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2 数据分析根据试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
可以通过图表、曲线等方式展示试验数据,分析电缆的燃烧性能。
根据试验结果,评估电缆的燃烧等级。
3.3 结果报告根据试验数据和分析结果,编写试验报告。
报告应包括试验目的、方法、结果、分析和结论等内容。
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四、设备维护:4.1 清洁与保养定期对电缆燃烧试验机进行清洁和保养。
单体燃烧试验作业指导书1、目的了解材料的热物理特性,为合理使用与选择有关的功能材料提供依据。
2、范围适应于测定匀质保温及墙体材料。
3、执行标准3.1《建筑材料或制品的单体燃烧试验》GB/T 20284-20064、仪器设备4.1建筑材料或制品单体燃烧实验室SK-JZDTS40,测温精度:0.5℃;热流:0-10kW/㎡。
4.1.1设备要求:a)燃烧室,实验设备,排烟系统,常规测量装置。
b)小推车下方进入燃烧室空气应为新鲜的洁净空气。
c)商用丙烷,纯度≥95%。
4.2所用仪器设备应保证经过相关部门的检定,且应检定合格达到相应的精度,并在检定有效期内使用。
5、人员和环境要求检验人员应是通过培训合格且取得相应上岗证书的技术人员,应了解本公司的《质量手册》及相关程序文件的质量要求,能熟练操作检验仪器设备并能处理一般例外情况的发生。
试验环境:温度15~35℃。
6、试样要求6.1试样最大厚度200mm。
除非制品说明另有规定,否则超过200mm样品非受火面切除以使其厚度为200-10mm。
6.2短翼(495±5)mm×(1500±5)mm;长翼(1500±5)mm×(1500±5)mm。
在长翼受火面距试样夹角最远端的边缘、且距试样底边高度分别为(500±3)mm和(1000±3)mm处画两条水平线,以观察火焰在这两个高度边缘的横向传播情况。
所画横线宽度值≤3mm。
6.3对实际使用自立无需支撑的板进行试验时,板应自立于距离背板至少80mm处,实际应用后面有通风间隙的板其通风间隙宽度至少为40mm,上述两种背后均敞开不封闭。
6.4实际应用固定于基材的板,应采用合适紧固件紧固在基材上试验。
6.5有水平接缝的接缝应设置在长翼上,且距样品底边500mm,有垂直接缝的,应设置在长翼上,且距夹角棱线200mm。
6.6试样数量三组长翼加短翼。
6.7材料需依据EN13238进行状态调节6.8从状态调节取出后2h内完成试验。
电缆燃烧试验机作业指导书引言概述:电缆燃烧试验机是一种用于测试电缆在火灾条件下的燃烧性能的专用设备。
本文将详细介绍电缆燃烧试验机的操作指导,包括试验前的准备工作、试验过程中的操作要点以及试验后的处理方法。
一、试验前的准备工作:1.1 安全检查在进行电缆燃烧试验之前,首先需要进行安全检查。
检查试验机的电源线、接地线是否正常连接,试验机的外部是否有损坏或者松动的部件。
确保试验机的工作环境安全可靠。
1.2 试验样品准备准备试验所需的电缆样品。
根据试验要求选择合适的电缆样品,并确保样品的完整性和质量。
清洁样品表面,移除任何可能影响试验结果的污垢或者杂质。
1.3 试验环境准备确保试验环境符合要求。
试验室应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以确保试验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能够及时排出。
同时,试验室内应保持干燥的环境,避免试验样品受潮。
二、试验过程中的操作要点:2.1 试验参数设置根据试验要求,设置试验机的参数。
包括试验温度、试验时间、试验样品的尺寸等。
确保试验参数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以保证试验结果的可靠性。
2.2 试验样品安装将试验样品正确安装到试验机中。
确保样品的固定坚固且位置正确,避免在试验过程中发生挪移或者倾斜。
2.3 试验过程监控在试验过程中,需要监控试验机的工作状态和试验样品的燃烧情况。
及时记录试验数据,包括试验时间、试验温度、试验样品的燃烧时间等。
同时,注意观察试验样品的燃烧特性,如火焰高度、燃烧速度等。
三、试验后的处理方法:3.1 数据分析对试验过程中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
根据试验结果,评估电缆样品的燃烧性能,并与相关标准进行对照。
分析试验数据,得出结论,判断电缆样品是否符合要求。
3.2 结果报告根据试验结果,编写试验报告。
报告应包括试验样品的基本信息、试验过程中的参数设置、试验结果的分析和结论等内容。
报告应清晰、准确地呈现试验结果,以便于后续的评估和决策。
3.3 设备维护试验结束后,对试验机进行维护和清洁。
清理试验机内部和外部的污垢,检查试验机的各个部件是否正常运行。
电缆燃烧试验机作业指导书标题:电缆燃烧试验机作业指导书引言概述:电缆燃烧试验机是一种用于测试电缆燃烧性能的专用设备。
它能够模拟真实的燃烧环境,对电缆的燃烧性能进行评估。
本文将详细介绍电缆燃烧试验机的作业指导,包括设备操作、试验准备、试验步骤、数据记录和设备维护等方面。
一、设备操作1.1 试验机的启动与关闭在进行试验之前,首先需要将电缆燃烧试验机启动。
操作人员应按照设备说明书的要求,逐步操作启动程序,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试验结束后,应按照设备说明书的要求,正确关闭试验机,以防止设备损坏。
1.2 试验参数设置在进行试验之前,操作人员需要根据试验要求,设置试验机的参数。
这些参数包括燃烧室温度、燃烧时间、燃烧气体流量等。
操作人员应熟悉设备的控制面板,按照试验要求进行参数设置,确保试验数据的准确性。
1.3 安全操作在操作电缆燃烧试验机时,操作人员应遵守相关的安全规定。
这包括佩戴防护眼镜、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确保试验过程中的安全。
此外,操作人员还应熟悉设备的紧急停机按钮的位置,以便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能够及时停机。
二、试验准备2.1 样品准备在进行电缆燃烧试验之前,需要准备好待测的电缆样品。
样品的准备应符合相关的试验标准要求,并确保样品的数量和尺寸符合试验的要求。
操作人员应注意样品的标识和记录,以便后续的数据分析和比对。
2.2 试验环境准备试验环境的准备是保证试验结果准确性的重要环节。
操作人员应确保试验室的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符合试验要求。
此外,还应检查试验机的燃烧室是否清洁,燃烧气体供应是否正常,以确保试验的可靠性。
2.3 试验设备校验在进行试验之前,操作人员应对电缆燃烧试验机进行校验。
这包括检查设备的传感器、控制系统等是否正常工作,以及仪器仪表的准确性。
如果发现设备存在问题,应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以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试验步骤3.1 样品安装将准备好的电缆样品安装到燃烧室中,并确保样品的位置和固定方式符合试验要求。
XXXXXX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燃烧性能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QWJN-007版本号:A / 0编制:批准:生效日期: 2020-10-1燃烧性能试验作业指导书1.目的检测员必须执行国家标准,按照作业指导书操作,边做试验边做好记录,编制检测报告,并使其操作合乎规范2.适用范围2.1适用于测定匀质保温及墙体材料。
3、编制依据《建筑材料不燃性试验方法》GB/T 5464-2010《建筑材料可燃性试验方法》GB/T 8626-2007《塑料用氧指数法测定燃烧行为第1部分:导则》GB/T 2406.1-2008《塑料用氧指数法测定燃烧行为第2部分:室温试验》GB/T 2406.2-2009《建筑材料及制品的燃烧性能燃烧热值的测定》GB/T 14402-2007《建筑材料或制品的单体燃烧试验》GB/T 20284-20064.仪器设备燃烧热值测定仪(LP-RSRZ)、氧指数试验仪(LP-YZS)、不可燃性试验炉(LP-BRX)、可燃性试验箱(L P-KRX)、建材制品单体燃烧试验装置(LP-DTRS)5.可燃性5.1取出6个试样(长250-10mm、宽为90-10mm、厚度不超过60mm),并在30min内完成试验。
5.2将试样置于试样夹中,这样试样的两个边缘和上端边缘被试样夹封闭,受火端距离试样夹底端30 mm 。
操作员可在试样框架上做标记以确保试样底部边缘处于正确位置。
5.3调节燃烧器,角度。
5.4实验前3min内垫滤纸。
5.5调节火焰高度,并调整火焰到接触点。
5.6记录点火位置;记录试样是否被引燃;火焰尖端是否达到距离点火点150mm处,并记录该现象发生时间;是否滤纸被引燃;观察试样的物理行为。
6.不燃性6.1试验前,准备五组试件,试件尺寸:圆柱形,体积(76±8)cm³,直径45mm,高度(50±3)mm,按EN 13238状态调节。
(23±2)℃,(50±20)%,恒重调节:不少于48小时至恒量即24小时间隔称重,误差不超过0.1g或试样重量的0.1%,以较大为准。
1.目的
通过明确燃烧特性试验检测作业方法,确保试验检测的标准作业以及检测结果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SGM项目相关产品燃烧特性性能的试验检测。
3.名称、定义及引用文件
GMW3221
4. 标准内容
4.1 样件要求
根据GMW3221要求从部件上裁取合适的试片进行检测。
试验前样件需要在23℃±2℃和50%RH±5%RH环境下放置至少24h。
或者根据要求试样先进行如下的老化处理:在(+40 ± 3) °C ,(93 ± 5)% 放置(48 ± 1) h 然后在(+90 ± 3) °C 下放置(168 ± 1) h
至少完成5个样件试验。
4.2 样件标识
将检测编号写在样品标识卡上,将其贴在样件上,用以区分样件的状态
4.3 样件准备
随机挑选5件或以上样件进行测试
4.4 试验步骤
步骤1:产品准备或者产品上取样;
步骤2:预处理;
步骤3:将预处理过的试样取出,把表面起毛或簇绒的试样平放在平整的台面上,用规定的
金属梳在起毛面上沿绒毛相反方向梳两次;
步骤4:在燃气灯的空气进口关闭状态下点燃燃气灯,将火焰按火焰高度标志板调整,使火焰高度为38 mm 在开始第一次试验前,火焰应在此状态下至少稳定地燃烧1 min,然后熄灭;
步骤5:将试样暴露面朝下装入试样支架。
安装试样使其两边和一端被U形支架夹住,自由端与U 形支架开口对齐。
当试样宽度不足,U形支架不能夹住试样,或试样自由端柔软和易弯曲会造成不稳定燃烧时,才将试样放在带耐热金属线的试样支架上进行燃烧试验;
步骤6:将试样支架推进燃烧箱,试样放在燃烧箱中央,置于水平位置。
在燃气灯空气进口关闭状态下点燃燃气灯,并使火焰高度为38 mm,使试样自由端处于火焰中引燃15s,然后熄掉火焰(关闭燃气灯阀门);
步骤7:火焰从试样自由端起向前燃烧,在传播火焰根部通过第一标线的瞬间开始计时。
注意观察燃烧较快一面的火焰传播情况,计时以火焰传播较快的一面为准。
步骤8:当火焰达到第二标线或者火焰达到第二标线前熄灭时,同时停止计时,计时也以火焰传播较快的一面为准。
若火焰在达到第二标线之前熄灭,则测量从第一标线起到火焰熄灭时的燃烧距离。
燃烧距离是指试样表面或内部已经烧损部分的长度;
步骤9:如果试样的非暴露面经过切割,则应以暴露面的火焰传播速度为准进行计时;
步骤10:燃烧速度的要求不适用于切割试样所形成的表面;
步骤11:如果从计时开始,试样长时间缓慢燃烧,则可以在试验计时20 min时中止试验,并记录燃烧时间及燃烧距离;
步骤12:当进行一系列试验或重复试验时.下一次试验前燃烧箱内和试样支架最高温度不应超过30℃;
步骤13:计算燃烧速度(V)按下式计算:
V = 6 0 X (L / T )
式中 :
V 燃烧速度,单位为毫米每分钟(mm/min);
L- 燃烧距离,单位为毫米(mm);
丁一燃烧距离L所用的时间,单位为秒(S).
说明:燃烧速度以所测5块或更多样品的燃烧速度最大值为试验结果。
4.6 评定标准
如图2所示根据燃烧情况记录燃烧方式
4.6.1 Zone A. 不燃烧.
该试样在点燃15s后不燃烧.
4.6.2 Zone B. 自熄.
试样燃烧但是在达到第一刻度线之前熄灭(在B区域内熄灭);
4.6.3 Zone C. 自熄没有燃烧速率
试样燃烧但是在起始燃烧60S之前熄灭,并且从第一个刻度线起没有烧至50mm;
4.6.4 Zone D. 自熄并且有燃烧速率.
试样燃烧但是在D区域内停止燃烧,B为根据燃烧计算公式计算出的燃烧速率;
4.6.5 Zone E. 有燃烧速率B.
B是在E区域内停止燃烧,根据燃烧速率计算公式计算出的燃烧速率;
4.6.6 特定的中国标准要求(GB8410). 如果试样燃烧并且火焰从起始到达第一个刻度线时在15S 内,试样标记不满足燃烧速率的要求,结果将被标记为E;
4.7 记录整理
步骤1:试验完成后,将样品标识卡完整填写,并粘贴在产品上;
步骤2: 整理试验记录,编制试验报告。
5. 相关支持文件及表单
5.1仪器设备使用检查记录表
5.2 原始记录
5.3 检测报告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生效日期:分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