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质量审核员教程
- 格式:doc
- 大小:248.50 KB
- 文档页数:51
内部质量审核员教程(精)
第一章:概述
内部质量审核对于组织的持续改进和质量管理至关重要。
内部质量审核员扮演
着重要角色,他们负责确保组织内部流程符合标准要求,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本教程将介绍内部质量审核员的基本职责、技能要求以及审核过程。
第二章:内部质量审核员的职责
内部质量审核员的主要职责包括: - 制定审核计划和程序 - 进行内部审核,并
准备相关文件 - 发现问题和机会,并提出改进建议 - 跟踪并验证纠正措施的有效性
- 提供审核报告和建议给管理层
第三章:内部质量审核员的技能要求
成为一名合格的内部质量审核员需要具备以下技能: - 熟悉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 具有良好的沟通和分析能力 - 具备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 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
神 - 具有审核技巧和经验
第四章:内部审核流程
内部审核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1. 制定审核计划和程序 2. 进行审核准备:收集
相关文件和准备审核表 3. 进行审核:实地调查、观察和访谈 4. 提出发现和建议:
汇总审核结果,并提出改进建议 5. 验证纠正措施的有效性:跟踪问题解决情况 6.
编写审核报告:总结审核过程和结果,提出建议
第五章:内部质量审核员的注意事项
在执行内部审核时,内部质量审核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保持客观和中立 -
尊重被审核部门 - 注重事实和数据 - 遵守保密责任 - 不涉及个人攻击和指责
结语
内部质量审核员是组织持续改进的关键。
通过不断提升自身的审核技能和质量
意识,内部质量审核员可以为组织的发展贡献力量。
希望本教程可以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内部质量审核员的角色和职责,提升内部审核的质量和效率。
内部质量审核员教程
第一章:内部质量审核员职责和角色
1.1内部质量审核员的定义和职责
1.2内部质量审核员所需的技能和素质
第二章:内部质量审核程序
2.1内部质量审核的准备工作
在进行内部质量审核前,内部质量审核员需要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了
解和准备,包括审核范围、目标和计划的确定,审核文件和记录的准备等。
2.2内部质量审核的执行
2.3内部质量审核的记录和报告
第三章:内部质量审核技巧和注意事项
3.1内部质量审核的技巧
3.2内部质量审核的注意事项
第四章:内部质量审核的持续改进
4.1内部质量审核结果的分析和评估
4.2内部质量审核结果的监控和追踪
总结:内部质量审核员是公司质量管理体系非常重要的一环,他们负
责审核公司各部门和流程的质量管理情况,并提出改进建议和持续改进方案。
内部质量审核员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熟悉质量管理
体系标准和审核流程,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们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执行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工作,并及时记录和报告审核结果。
同时,内部质量审核员还需要掌握一定的审核技巧和注意事项,以保证审核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最后,内部质量审核员还需要对审核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监控和追踪改进措施的实施情况,确保持续改进的效果和持续性。
内部质量审核员教程一、引言内部质量审核是组织内部对质量管理体系实施效果的检查和评价,是确保产品或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
内部质量审核员在组织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负责实施内部审核工作,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本教程旨在帮助内部质量审核员更好地开展内部审核工作。
二、内部质量审核员的职责内部质量审核员应具备以下职责: 1. 负责计划和实施内部审核计划。
2. 确保内部审核过程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3. 发现和记录审核中的不符合项,并提出改进建议。
4. 协助管理层跟踪不符合项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5. 持续改进内部审核流程。
三、内部审核流程内部审核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1. 制定内部审核计划:确定审核范围、对象和时间计划。
2. 准备审核:准备审核程序、文件和记录等。
3. 实施审核:按照计划进行内部审核过程,记录发现的问题。
4. 编写审核报告:总结审核结果,提出改进建议。
5. 跟踪并验证改进:协助管理层跟踪改进措施的执行情况。
四、内部审核技巧1.沟通能力:与被审核部门建立良好的沟通,听取各方意见。
2.分析能力:明确审核目标,深入分析问题本质。
3.评估能力:客观评估问题严重程度,提出合理建议。
4.报告能力:撰写清晰、准确的审核报告,提出有效改进建议。
5.团队合作:与审核团队密切合作,共同完成审核任务。
五、内部审核的价值内部审核不仅有助于发现和解决质量问题,还能带来以下价值: 1. 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满足客户需求。
2. 降低质量风险,减少不合格产品数量。
3. 增强内部管理效能,推动持续改进。
4. 建立组织良好形象,提升市场竞争力。
结语作为一名内部质量审核员,承担着保障组织质量的重要责任。
通过不懈的努力和专业的技能培养,不断提升自身审核能力,为组织提供更有效的质量保障,促进持续改进和发展。
希望本教程能帮助内部质量审核员更好地理解内部审核流程和技巧,提高内部审核的效率和水平。
内部质量审核员教程二内部质量审核准备(一) .内部质量审核的准备工作.主要的准备工作建立审核工作系统。
资料收集及文件审核。
制定审核计划。
编制检查表。
2.对审核准备的基本要求责任落实───建立审核组并已明确分工;───各受审部门责任人在场并已有充分的准备。
工作文件完善───各类工作文件齐备;───所有文件、记录都能得到理解并有效应用。
计划落实───审核计划得到批准;───审核计划为审核组和受审核部门充分了解。
(二) .建立内部质量审核工作系统.组织建立审核组织───指定内部质量审核责任人(如管理者代表);───明确日常工作责任部门;───明确各部门有关内部质量审核的职责;───指派内部质量审核员和审核组。
人员───选择内部审核员;───培训内部审核员;───指派审核组长和审核员。
2.工作程序和文件内部质量体系审核程序───如何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和审核计划;───如何执行计划;───由谁负责制定计划,谁监督检查计划的执行;───审核实施过程及各阶段的要求;───各阶段的责任部门及责任人。
内部审核工作文件───年度工作计划;───审核计划;───检查表;───不合格报告;───纠正措施报告;───审核报告等。
3.审核组的审核准备工作审核组分配任务───审核组长分配任务(注意"审核员应与被审核区域无直接责任"原则);───审核员按分配任务作好审核准备工作。
审核员应做的预备工作───熟悉必要的文件和程序,并确保这些文件是完整的和可以接受的;───根据需要编制检查表或在已有检查表中增加补充问题;───落实由于前一次的审核结果而制定的纠正措施的执行情况。
审核组与受审核部门管理者举行审核前会议───确认审核计划、审核人员和检查表;───安排首次会议的时间、地点、议程及参加人员。
举行审核组会议───确保审核前的准备工作全部完成;───每个审核员对审核任务应完全了解。
(三) .资料收集和文件审核.收集资料的目的有助于了解被审核区域的情况───了解审核的范围;───了解受审核区域的人员构成;───熟悉受审核区域的技术结构;───便于掌握审核的侧重点。
内部质量审核员教程计划审核开始日期审核进行审核结束办公、交通、就餐等安排。
8.会议结束审核组长致谢。
第五章内部质量审核的实施-----审核过程(一) .现场审核——首次会议后立即转入1. 1.外审的缓冲时间:45分钟到60分钟λλ让所有的审核员阅读一下与自己审核内容有关的程序文件;审核小组参观工厂的要紧部门。
λλ2. 现场审核的流程图3. 审核过程的操纵审核员;λλ审核用工具;λλλλ审核用的资料;审核用环境;λλ审核技巧。
λλ(二)审核员λλ1. 1.干练的外表衣冠整洁、动作利落;λλ是赢得受审核方人员信任的第一步。
λλ2. 礼貌的举止言谈举止礼貌无傲慢与偏见;λλ讲话语气友善无挑逗性;λλλλ抽样检查前应征得受审核方的同意;完成相应项目的审核后应说谢谢。
λλ3. 文雅的性格λλ切忌摆出专家的姿态居高临下地盘查;遇到压力无懦弱的表现;λλλλ以而心、诚恳与公正的态度实现审核的目的。
4. 熟练的审核技巧与基本的专业知识λλ是能否顺利完成审核的关键因素;熟悉审核行业的基础知识与行业标准;λλλλ熟悉企业的生产流程与关键工序。
5. 较强的逻辑推断能力与较高的归纳总结水准λλ个别迹象中追踪以确定存在的不合格事实;已发现的客观证据归纳总结,去伪取真;λλλλ最终对体系的有效性给予评价;审核员既是检查官又是法官。
λλ6. 严明的工作纪律作风λλ不能随便迟到与早退;不能擅自更换审核时间;λλ不能不遵守厂纪厂规;λλλλ未经许可,不能开关设备或者触动设备的部分操纵键;保持公正廉洁的作风。
λλ7. 融洽的合作关系λλ审核员之间保持协同共进;帮助审查未尽事宜;λλλλ帮助整理文件记录及统计数据。
(三)审核用工具1. 1. 文具类:笔、笔记本、文件夹/硬板夹、钉书机、尺子、涂改液;2. 2. 工具书类:专业术语词典、标准/法规汇编、设计手册等;3. 3. 通讯工具:对讲机、移动通讯电话等;4. 4. 办公设备:手提电脑、便携打印机、计算器;5. 5. 其它:手表、折叠曲尺、电笔、袖珍电筒、放大镜等。
部质量审核员培训教材课程准备一、当您即将接受本教程培训前,请再次回顾一下ISO9001:2000版标准。
1.有关的重要术语2.质保标准的各要素内容第一讲基本概念一、质量审核:1定义:1.1标准中对质量审核定义:确定质量活动及有关结果是否符合计划安排;以及这些安排是否有效实施并适合于达到预定目标的系统的和独立的检查。
1.2注:1.3质量审核一般应用于质量体系或其要素、过程、产品或服务,这样的审核通常称为:“质量体系审核”、“过程质量审核”、“产品质量审核”、但也不仅限于此。
1.2.2质量审核应由与被审核领域无直接责任的人员实施,但他们最好能取得有关人员合作。
1.2.3质量审核的一个目的在于评价是否需要采取改进或纠正措施。
审核不应与“监督”或“检验”活动相混淆,后两者的目的只在于过程控制或产品验收。
1.2.4质量审核可按内部和外部两种目的进行。
2 涵义2.1 从定义可知,质量审核包括了对三个依次递进的层面的检查。
2.1.1 存在性2.2.2 符合性2.1.3 有效性2.2 其检查的对象包括:1.1.1质量活动1.1.2质量活动的结果2.3这种检查的特点:2.3.1系统性2.3.2独立性2.4质量审核也是质量活动,因此:2.4.1应事先进行策划并作出计划安排;2.4.2其活动及结果也是质量审核的内容之一。
2.5质量审核目的:为了下列一种或多种原因进行:2.5.1确定是否符合规定要求;2.5.2确定实现规定质量目标的有效性;2.5.3为受审方提供改进的机会;2.5.4满足法规要求;2.5.5使受审方能被注册。
2.6质量审核分类2.6.1审核按原因可分为:——内部审核--------- 甲方审核(第一方审核)质量审核一一乙方审核(第二方审核)一外部审核--------——丙方审核(第三方审核)2.6.2按对象可分为:a.产品审核b.过程审核c.体系审核d.服务审核2.7质量审核的原因2.7.1第一方审核(内部审核)出于组织内部原因而进行的质量审核,审核的对象为组织自身的质量活动及结果,为了验证是否满足规定的要求,且正在运行或依据某一标准对此作出评价。
内部质量审核员教程第一章概述(一).质量审核1. 质量审核定义:确定质量活动和有关结果是否符合计划的安排,以及这些安排是否有效地实施并适合于达到预定目标的、有系统的、独立的检查。
2. 质量审核活动的特点:系统性-正式的、有序的活动独立性-审核的独立性和公正性3. 质量审核的内容:质量活动和有关结果是否符合计划的安排这些安排是否能有效贯彻贯彻的结果是否适合于达到目标(二).质量体系审核的分类和目的1. 评价质量体系三个基本问题:过程是否被确定并形成符合约定标准或合同的文件过程是否被充分展开并按文件要求贯彻实施过程实施的客观证据是否证明能达到质量方针和预期的质量目标2. 质量体系审核的类型:质量体系审核内部质量审核第一方审核质量审核产品质量审核(服务)外部质量审核第二方审核过程质量审核第三方审核第一方审核───由企业内部人员进行的质量体系审核,审核的对象为企业自身的质量体系。
第二方审核───由用户或其代表对其供应商进行的质量体系审核,审核的对象为供应商的质量保证体系(某种质量保证模式)。
第三方审核───由独立于供需双方之外的认证机构对企业进行的质量体系审核。
3. 质量体系审核的目的第一方审核───ISO9000族国际标准所要求;───作为管理层的一种管理手段;───在第二方或第三方审核前纠正不足;───维持、完善、改进质量体系的需要。
第二方审核───ISO9000族国际标准所要求;───选择、评价、认可供应商的依据;───促进供应商改进质量体系;───加强与供应商的沟通及相互间对质量的共识。
第三方审核───得到符合ISO9000族国际标准的注册;───减少重复审核和不必要的开支;───提高企业的信誉和市场竞争力;───无明显"第二方审核"需要时采用。
(三) .质量体系审核特点:1.被审核的质量体系必须是正规的───文件化质量体系要求建立正规的质量体系的原因───"正规"的质量体系才能正常运作;─── 正常运作的质量体系才有必要审核;───"正规"的质量体系形式才可进行公正比较和评价;─── ISO9001是"正规"的质量保证模式,用以比较和评价而建立的"正规"的质量体系。
正规的质量体系必须满足下列要求───必须具有完整的质量体系文件;───文件控制、文件更改应符合标准的要求;───实际行动与书面文件或非书面承诺应一致;───必要的运作情况有可追溯的记录。
2.质量体系审核必须是一种正式的活动质量体系审核必须依照正式、特定要求进行,特定的要求有:───合同要求;───质量手册、程序、作业指导书及其他管理性文件、技术文件;───ISO9000族国际标准;───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求;───以上特定要求须在确定审核任务时明确。
质量体系审核依据正式程序和书面文件进行───审核目的、范围明确;───制定正式审核计划;───制定实施审核计划的检查表;───依据计划和检查表进行职业化审核。
质量体系审核结果形成正式文件───审核结果以正式的审核报告(包括不合格报告)形式提交委托方或受审核方;───审核报告和记录作为正式文件留存到规定期限。
质量体系审核只能依据客观证据(既与质量体系和质量有关的事实)───客观存在的证据;───不受情绪或偏见左右的事实;───可陈述、可验证的事实;───可定性或定量的事实;───可形成文件的陈述。
从事质量体系审核的人员具备一定的资格───第一、二方审核人员受过一定培训、能胜任工作且与被审核的工作无直接责任;───第三方认证的审核人员须为国家注册审核员。
3.质量体系审核是一种抽样审核质量体系审核的局限性───只能在某一时刻进行,不能跟踪全过程;───只能涉及体系的主要部门,不可能遍及整个体系;───只能调查到具有代表性的人和事,不可能审查全部体系。
质量体系审核是抽样进行的───抽样具有随机性,具有一定的风险;───应着重于发现有关系统失效的凭据;───不应抱着"非查到问题"的目的去工作;───任何审核都不能证明质量体系完美无缺。
(四) .质量体系审核的步骤1.质量体系审核的两个阶段质量体系文件审查───审查受审核方是否建立了正规的、文件化的体系;───文件的内容是否能正确、充分满足标准要求;───了解受审核方的基本情况。
现场审核───检查受审核方的现场运作是否符合特定要求(合同、质量手册、质量保证标准等)。
2.外部审核的步骤提出审核───确定审核范围;───审核组任务分配;───准备工作文件(检查表、记录表等)。
实施审核───首次会议;───现场审核(收集客观证据、记录审核观察结果等)。
───末次会议。
审核报告───编制审核报告;───报告的分发、存档。
纠正措施的跟踪───向受审核方提出采取纠正措施的要求;───受审核方制订计划并实施纠正措施;───纠正措施有效性的验证;───记录并提出结论。
监督───2~3年内对受审核方的整个质量体系进行监督检查;───复审。
3.内部审核的步骤内部审核工作计划───制定全年的内部审核工作计划;───确定审核范围;───确定审核频次;───明确各次审核的目的。
审核准备───指定审核员和组成审核组,分配工作;───收集有关文件;───文件审查(视情况需要而定);───制定审核计划;───准备工作文件。
实施审核───首次会议;───现场审核(收集客观证据,记录观察结果);───末次会议。
审核报告───编制审核报告;───报告分发、存档。
纠正措施的跟踪───向受审核方提出纠正要求;───受审核方制定并实施纠正措施;───验证纠正措施有效性并记录。
第二章内部质量体系审核(一).内部质量体系审核的目的和范围1.内部质量体系审核的目的使质量体系满足质量标准或其他约定文件(如合同)的要求──直接的目的。
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手段,及时发现质量管理中的问题,组织力量加经纠正或预防。
在第二、三方审核前,通过内部质量体系,及时发现一批问题,加以纠正,为顺利通过第二、三方审核作好准备。
作为一种自我改进的机制,使质量体系持续地保持其有效性,并能不断改进,不断完善──根本的目的2.内部质量体系审核的范围与质量体系相关的所有部门;实际工作中是否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产品或服务是否符合技术规范要求;质量体系运行是否符合质量手册、程序等文件的规定。
3. 内部质量体系审核的依据受益者推动---GB/T19001-ISO9001标准,以及按此标准具体化的程序文件和质量手册。
管理者推动---按GB/T19004-ISO9004编制的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
GB/T19001 ISO9001标准───质量计划───合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4. 内部质量体系审核的时机、程度例行常规审核(年度计划中)───每年覆盖所有部门(或要素)至少一次───每年1-2次集中审核各部门和各要素的例行审核追加审核───发生了严重的质量问题或用户有严重申诉;───组织的领导层、隶属关系、内部机构、产品、质量方针和目标、生产技术及装备以及生产场所等有较大改变;───即将进行第二、三方审核或法律、法规规定的审核;───第三方审核后获得认证注册资格证书,而证书即将到期又希望继续保持认证资格。
(二) .内部质量体系审核的特点1.根本目的在于改进外部质量体系审核的主要目的在于评价;内部质量体系审核的主要目的在于发现问题并致力于改进。
2.是企业内部的质量管理活动作为开展内部管理的有效性审核;作为一项需经常开展的质量管理活动。
3.必须得到管理者的全面支持作为管理者介入质量管理的手段;审核结果需经管理者评审,不合格项须由管理者组织纠正行动;没有管理者的支持,就不能顺利开展,也不会产生效果。
4.也是一项正式的活动审核应有计划安排;审核应由资格的人员进行;审核结果应有成文的报告;审核中发现的不合格,应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5.开展内部质量审核的难度比外部质量审核高内部审核员面对自己的同事,难以生产权威效应;内部审核员也要成为质量改进的一员;管理者的支持往往因人为的原因或环境的原因打折扣;审核结果直接涉及到每个员工或中层管理者的荣誉和其他利益,抗争常常产生;职业化的内部审核员队伍较难建立。
(三).内部质量体系审核与外部质量体系审核的比较1.内部质量体系审核与外部质量体系审核的相同点都属于质量体系审核的范畴,都要遵循《质量体系审核指南》标准(CB/T 19021-ISO 10011)中规定的基本原则。
都是对质量体系进行审核,都要以ISO9000族的有关标准作为审核的依据。
第一、二、三方审核虽然各有多种目的,但有一个目的是大家都有的,即检查评价质量体系与有关质量标准的符合程度。
都由独立于受审部门之外的审核员来进行。
都按正规程序和做法进行,如成立审核组、编制检查表、实行现场审核、写不合格报告和审核报告等。
审核顺序和阶段大致相同。
审核员应具备的素质基本相同。
2. 内部质量体系审核与外部质量体系审核的区别(见表2-1)内部质量体系审核与外部质量体系审核的区别(2-1)第三章内部质量审核准备(一) .内部质量审核的准备工作.主要的准备工作建立审核工作系统。
资料收集及文件审核。
制定审核计划。
编制检查表。
2.对审核准备的基本要求责任落实───建立审核组并已明确分工;───各受审部门责任人在场并已有充分的准备。
工作文件完善───各类工作文件齐备;───所有文件、记录都能得到理解并有效应用。
计划落实───审核计划得到批准;───审核计划为审核组和受审核部门充分了解。
(二) .建立内部质量审核工作系统.组织建立审核组织───指定内部质量审核责任人(如管理者代表);───明确日常工作责任部门;───明确各部门有关内部质量审核的职责;───指派内部质量审核员和审核组。
人员───选择内部审核员;───培训内部审核员;───指派审核组长和审核员。
2.工作程序和文件内部质量体系审核程序───如何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和审核计划;───如何执行计划;───由谁负责制定计划,谁监督检查计划的执行;───审核实施过程及各阶段的要求;───各阶段的责任部门及责任人。
内部审核工作文件───年度工作计划;───审核计划;───检查表;───不合格报告;───纠正措施报告;───审核报告等。
3.审核组的审核准备工作审核组分配任务───审核组长分配任务(注意"审核员应与被审核区域无直接责任"原则);───审核员按分配任务作好审核准备工作。
审核员应做的预备工作───熟悉必要的文件和程序,并确保这些文件是完整的和可以接受的;───根据需要编制检查表或在已有检查表中增加补充问题;───落实由于前一次的审核结果而制定的纠正措施的执行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