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舞发展年表】 中国古典舞50多年的发展主要阶段
- 格式:docx
- 大小:15.48 KB
- 文档页数:1
中国古典舞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中国古典舞源远流长,经过多个历史阶段的演变,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典舞的发展历程以及现状,并分析其特点和影响。
一、起源与发展历程中国古典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两千多年的商、周时期,当时古老的祭祀舞蹈已经风靡一时。
随着历史的发展,古典舞蹈逐渐成为宫廷文化的一部分,与音乐、戏曲等艺术形式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古典舞风格。
在隋唐时期,古典舞蹈达到了巅峰,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然而,在后来的宋、元、明、清等历代,中国古典舞受到了一定的压抑和限制。
直到20世纪初,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中国古典舞才重新受到重视,并与现代舞融合形成新的艺术风格。
至此,中国古典舞步入现代,得到了全新的发展机遇。
二、特点与演变中国古典舞的特点可以总结为华美、优雅、舞姿独特。
它注重动态的舞蹈姿态、手臂和手指的表达,舞者要通过身体的各个部位来展现舞姿的美感。
在动作表达上,中国古典舞注重舞台意境的诠释,以及情感的传递,给人以深远的艺术享受。
在演变方面,中国古典舞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有所变化。
古典舞蹈的起源称为"散曲舞",后来逐渐发展为宫廷舞蹈,成为帝王和贵族的表演艺术。
现代中国古典舞则深受西方舞蹈的影响,舞者在古典舞蹈基础上融入现代舞和芭蕾舞的技术和风格,形成了一种新的演绎方式。
三、现状与影响当前,中国古典舞蓬勃发展,走向国际舞台,并在全球范围内受到瞩目。
中国古典舞团、舞剧院等艺术机构纷纷组织演出,推广中国古典舞的魅力。
一系列经典作品如《红楼梦》、《梁祝》等古典舞剧也在国内外取得巨大成功。
中国古典舞的影响力不仅体现在演出上,还深入到文化教育领域。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对古典舞感兴趣,并选择学习和研究。
一些专业的舞蹈学院也开设了古典舞专业,为培养更多的优秀古典舞人才做出了贡献。
中国古典舞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既充满了传统文化的积淀,又与现代舞蹈的技巧相结合,呈现出多元化的魅力。
它不仅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形象和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
神州文化中国古典舞发展历程之研究陈昆花福建省歌舞剧院350001摘要:中国古典舞以其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和独特的审美意向,成为当代舞坛的标志性舞种。
本文对中国古典舞的概念进行详细的阐述和分析,并介绍了中国古典舞自创建以来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戏曲舞蹈学院派身韵1.引言中国有着悠久的舞蹈历史和文化,纵观中国舞蹈发展和演变的过程,各朝各代都曾经形成过各具风格的古典舞文化。
然而当代我们所说的中国古典舞,它创建的历史并不长。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古典舞作为一个独立的特定舞种,从戏曲及武术中独立和创建起来,经历了半个多世纪,发展至今。
尽管中国古典舞是一个被新定义的舞种,它的历史根源仍然是数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
中国古典舞是现代人在中国古代传统舞蹈的基础之上,吸收其内在精髓和古典风范后创建出来的,它体现的是中华民族审美原则,内涵的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
中国古典舞是一门年轻的舞蹈种类,但这丝毫不影响它成为当代舞坛最重要的标志性舞种之一。
2.中国古典舞的概念和名称演变2.1中国古典舞的概念对于中国古典舞的概念,学者们众说纷纭,尽管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古典”是中国古典舞的根源,古代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古典舞的内涵这一点早已成为共识。
“古典”一词是由英文classic 翻译过来的,有“头等的”、“典范的”的意思。
汉语中“古典”有“古时候的”和“典雅、典范的”两重含义。
孙颖先生对于中国古典舞中的“古典”是这样解释的:“‘古’则必然是历史,也就是古代”,“只有‘古’还不足以构成古典,还要看某种或者某些舞蹈在古代舞蹈文化中有没有典范性(也可以说典型性)和代表性。
”当今,学者们普遍认同中国古典舞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古代中国舞蹈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舞蹈,二是当今现代人用全新的观念和视角创造的具有古典风格韵味及审美意向的舞蹈。
2.2中国古典舞的名称演变回顾中国古典舞的发展历史,不得不提到中国古典舞的三个称谓,戏曲舞蹈、中国古典舞、“学院派”中国古典舞。
中国古典音乐舞蹈发展历史系列中国古典音乐舞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它以独特的节奏、优美的舞姿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吸引着世界各地的观众。
本文将为您介绍中国古典音乐舞蹈的发展历史。
一、起源和发展古代中国的音乐舞蹈起源于原始社会的宗教仪式和庆祝活动。
最初,人们通过舞蹈来祈求丰收、祭奠神灵以及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随着时代的演变,音乐舞蹈逐渐发展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并在宫廷和寺庙中得到广泛推广。
尤其是唐朝和宋朝时期,中国古典音乐舞蹈达到了巅峰。
二、唐朝音乐舞蹈的繁荣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国古代音乐舞蹈的鼎盛时期。
皇家宴会上常常有宫廷歌舞表演,而一些著名的舞蹈家也受到皇帝的赏识和保护。
唐代的音乐舞蹈主题多样,既有描绘山水田园景色的《广陵散》,也有描述战争场景的《大风歌》等。
唐朝的音乐舞蹈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奠定了中国古典音乐舞蹈的基础。
三、宋朝音乐舞蹈的精彩继承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古典音乐舞蹈的又一个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代,文人墨客对音乐舞蹈的热爱达到了高潮。
他们将自己的情感和理念融入到音乐舞蹈中,创作出许多经典的作品。
例如,《梅花三弄》就是宋代音乐家刘仲甫用琵琶演奏的一首优美的曲子,至今仍然广为流传。
四、元朝音乐舞蹈的汇聚与变革元朝(1271年-1368年)的音乐舞蹈充满了多元文化的交融。
蒙古人带来了独特的音乐舞蹈风格,融合了草原民族的奔放与中原文化的典雅。
元代的音乐舞蹈更加注重舞蹈的表现力和情感的传达,通过多样的动作和节奏展现了戏剧性的效果。
五、明清时期音乐舞蹈的改革与传承明朝(1368年-1644年)和清朝(1644年-1911年)时期,中国古典音乐舞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这一时期,明清皇帝重视对音乐舞蹈的保护和发扬。
许多有才华的音乐家和舞蹈家得以展示自己的才艺,创作了许多耳熟能详的音乐和舞蹈作品,例如《瑞鹤仙舞》和《如梦令》等。
六、当代古典音乐舞蹈的复兴近代以来,中国古典音乐舞蹈在现代艺术的影响下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复兴。
中国古代舞蹈的发展历程及演变特点中国古代舞蹈,是世界文化瑰宝的一部分。
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中,中国人民创造了浩瀚丰富的文化遗产,舞蹈表演就是其中一张亮丽的名片。
舞蹈在中国文化历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它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中华民族智慧的体现。
而中国的舞蹈文化,可以追溯到很古老的时代。
在距今五千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就已经有了舞蹈的形式。
到了商代,古人们的舞蹈则发生了一些变化,出现了笙、磬等乐器,古代舞蹈的舞蹈形态也开始表现出来。
到了周代,古代舞蹈进一步发展,它成为宗教、政治和礼仪的重要表演形式,如祭祀舞蹈、宫廷舞蹈、礼仪舞蹈等等。
在春秋战国时期,古代舞蹈的形式更加丰富,歌舞团体开始出现,又被称为“乐府”。
到了汉朝,古代舞蹈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再加上民族大熔炉的影响,古代舞蹈的数量和品质达到了顶峰。
到了唐宋时期,古代舞蹈的表演风格更加奢华、壮观,表演形式也更加灵活多变,交流和融合也更加广泛。
古代舞蹈的演变,在表演形态上主要有五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俑蹬代表,这种舞蹈形式以陶俑为载体,形式简单,音乐相对单调,不过,在古代社会里这种舞蹈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第二个阶段是焦尾鼓伴舞,在周代,出现了焦尾鼓这种击乐器,它传统上与舞蹈结合在一起,成为了古代舞蹈的重要表演形式。
第三个阶段是俑生伴舞,这种舞蹈形式是以生者代替了陶俑为载体,表现出更加活生生的形象,从而更加逼真和抒情。
第四个阶段是凤衣歌,这种舞蹈在汉朝时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表演形态更加精致,音乐编排也更加复杂。
第五个阶段是丝竹伴舞,此时舞蹈表演已经融合了丝竹乐器,这使得舞蹈的表演更加和谐、精彩。
古代舞蹈发展的演化过程中,中华民族文化特色在其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古代书法、绘画、建筑等艺术形式中,都能看出舞蹈艺术的影响。
从古代祭祀、大典到现代演出,古代舞蹈一直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据着特殊的地位。
在传承方面,古代舞蹈的传承方式相对比较传统,多是口耳相传的方式,但同时也出现了很多培训机构和学校来专业性地传承古代舞蹈文化。
中国古典舞发展历史中国古典舞作为中华传统艺术的瑰宝,凝聚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它起源于古代宫廷舞蹈,经过漫长的发展和演变,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技法。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中国古典舞的发展历史。
一、起源与演化中国古典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宫廷舞蹈。
古代宫廷舞蹈具有庄严肃穆、典雅华贵的特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最早的舞蹈形式可以追溯到7世纪隋朝,当时称为“乐府舞”。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古典舞融合了多个地方民间舞蹈的元素,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宋元时期,古典舞蹈进一步发展,表演技巧不断提高,舞蹈剧目也更加丰富多样。
明清时期,古典舞融合了民间戏曲和戏剧舞台的表演形式,成为宫廷娱乐的一部分。
二、近现代复兴近代中国的古典舞传承遭受了许多挑战和困难。
随着西方文化的影响扩大,传统艺术面临着衰退的局面。
幸运的是,在20世纪初,一批有识之士开始关注古典舞的保护和发展,促进了中国古典舞的复兴。
中国古典舞的复兴始于1919年的“五四运动”,当时一群年轻人积极倡导革新,将古典舞融入到现代舞台艺术中,并取得了巨大成功。
古典舞作为一种高雅的表演艺术,被视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观众和艺术家的关注。
三、文化传承与创新如今,中国古典舞已经成为世界舞台艺术的重要一员。
通过剧目的选择、编排和表演形式的创新,中国古典舞获得了更多的国际认可和赞誉。
在文化传承方面,中国古典舞通过各种途径来推广和教育新一代的舞者。
许多舞蹈学院和舞蹈团体致力于对古典舞的教学和研究,使得更多的人能够接触和了解中国古典舞的魅力。
在创新方面,中国古典舞不断探索新的表演形式和风格。
它吸收了现代舞蹈和西方舞蹈的技巧,融入到传统的古典舞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
同时,中国古典舞也积极与国际舞蹈界交流合作,促进了多元文化的融合和交流。
四、中国古典舞的价值与意义中国古典舞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它通过舞者的身体语言和表演技巧,传递着中国传统的美学观念和价值观念。
中国古典舞的发展历程中国古典舞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表现形式。
它以其独特的韵律、优雅的姿态和丰富的表现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
本文将介绍中国古典舞的发展历程,从南北朝时期到当代舞蹈的新变革。
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典舞的起源和发展阶段。
这个时期的舞蹈主要是宫廷乐舞和宗教舞蹈。
宫廷乐舞以宴会和庆典为主要表演场合,舞蹈形式多样,有舞剑、舞扇、舞绸带等。
而宗教舞蹈则用于祭祀仪式和庙会活动,以神话传说为主题,舞者们通过肢体动作和面具表演,将神话故事生动地展现出来。
隋唐时期是中国古典舞发展的黄金时期。
这个时期的舞蹈进一步丰富多样,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古典舞风格。
在唐朝,宫廷乐舞成为了风靡一时的艺术形式,舞者们通过华丽的服饰、精妙的舞步和技巧的器械表演,展示了其高超的艺术水平。
唐朝还出现了一些著名的舞蹈家,如李白所创作的《乐府舞曲》等。
宋元时期,舞蹈艺术进一步发展,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宋元舞蹈风格。
这个时期的舞蹈注重修身养性、崇尚自然,舞者们通过简洁的动作和舒展的身姿,表达了对大自然和人生的向往和赞美。
此外,宋元时期还出现了很多以戏曲为基础的舞蹈形式,如宫廷舞曲和戏剧舞蹈,为后来的舞蹈艺术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和经验。
明清时期,中国古典舞进入了一个相对衰落的阶段,这与社会政治的变迁和封建礼教的压制有关。
宫廷乐舞的宴会场合明显减少,而民间舞蹈逐渐以庙会和民间节日为主要表演场所,其形式多样化,有庆典舞、道教舞、民间舞等。
虽然宫廷舞蹈受到限制,但清代出现了一些舞蹈天才,如杨洪基、冯绍峰等,他们通过继承和发展古典舞蹈,为中国古典舞的复兴奠定了基础。
20世纪以来,中国古典舞融合了西方舞蹈的技巧和表现手法,经历了一系列的创新和变革。
新一代的舞者们加入到古典舞蹈的创作与演出中,将古典舞融入当代艺术的潮流。
现代古典舞以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当代人的艺术追求,展现了中国古典舞更加丰富多样的一面。
同时,在国际交流中,中国古典舞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为传播中华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古典舞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中国古典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它源远流长,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古典舞以其独特的形式、优雅的动作和富有内涵的表达而著称,代表着中国人的智慧和美学追求。
本文将介绍中国古典舞的发展历程,以及当前古典舞在中国的现状。
中国古典舞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宫廷舞蹈。
在古代,舞蹈是宫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视为国家权力和文化的象征。
古代宫廷舞蹈以其精致的动作、严谨的规则和华丽的服饰而闻名,常常被用于祭祀、宴会和节日等重要场合。
其中最为著名的有《百花仙子》、《汉宫秋月》等作品,它们表达了古代人们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古典舞开始吸收其他舞蹈形式的元素,并逐渐发展出独特的风格。
在唐朝时期,中国古典舞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此时的古典舞更加注重表达情感和人物性格,舞者的表演技巧也得到了提升。
唐代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杨贵妃》。
它以杨贵妃的悲剧故事为背景,舞蹈中充满了悲伤和婉约的情感,展现了古代女性的美丽和坚强。
宋朝时期,中国古典舞进一步发展,舞蹈技巧更加细腻,舞台表演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宋代最著名的舞蹈作品是《洞房春晓》,它以婚礼为背景,描绘了新婚夫妇的喜悦和幸福。
这一时期的古典舞注重形体的表达和动作的精准,舞蹈呈现出一种高度的和谐和协调。
中国古典舞在明清时期达到了巅峰。
在这一时期,古典舞得到了宫廷舞者和大众舞者的广泛传承和演绎。
大量的舞蹈作品涌现出来,其中最著名的有《牡丹亭》和《红楼梦》。
这些作品以其复杂的编排、华美的服饰和精妙的舞蹈技巧而广受赞誉,至今仍为人们所喜欢和推崇。
然而,中国古典舞在近现代时期遭受了一系列的挑战和冲击。
受到西方文化和舞蹈形式的影响,古典舞在中国逐渐式微。
直到20世纪50年代,中国古典舞才开始得到重新关注和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积极推动古典舞的复兴和发展,成立了中国舞蹈家协会,组建了专业的古典舞团体。
古典舞成为国家级的艺术形式,并得到了广泛的宣传和推广。
中国古典舞的发展历程中国古典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它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从古代宫廷舞蹈到现代舞台艺术,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貌。
中国古典舞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宫廷舞蹈。
在古代的宫廷中,舞蹈是重要的娱乐活动,也是表现皇帝权威和尊严的手段。
据史书记载,早在殷商时期,舞蹈就已经出现,并成为宫廷礼仪的重要一环。
随着时间的推移,宫廷舞蹈日趋繁荣发展,达到了鼎盛时期。
但是,宫廷舞蹈并没有完全延续到现代,而是在历经战争和社会变革的影响后逐渐变得稀缺。
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中国传统文化经历了巨大的变革,舞蹈艺术也不例外。
在20世纪初,一批年轻的舞蹈家开始将西方舞蹈元素融入到中国舞蹈中,这是中国舞蹈史上的一次重大革新,也是中国古典舞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新文化运动之后,中国舞蹈艺术进一步蓬勃发展。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古典舞开始成为国家艺术的一部分,并得到了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1954年,中国舞蹈家协会成立,为中国舞蹈的研究、教育和表演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在1960年代,中国舞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创作了一批优秀的舞蹈作品,展现了中国古典舞的独特魅力。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是《红色娘子军》,这是一个以革命战争为题材的大型舞剧,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民族精神。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舞蹈艺术进一步发展壮大。
中国古典舞融合了西方舞蹈的技巧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现代舞台上的中国古典舞作品层出不穷,展现了中国舞蹈家的才华和创造力。
今天,中国古典舞已经走向国际舞台,并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成果。
中国舞蹈家们在国际比赛和演出中屡获殊荣,为中国舞蹈的发展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同时,中国古典舞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观众和学习者,成为了一个独特而受欢迎的艺术形式。
总的来说,中国古典舞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宫廷舞蹈,经历了战乱和社会变革的影响,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古典舞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发展,并在现代舞台上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古典舞发展年表中国古典舞50多年的发展主要阶段中国古典舞发展的主要阶段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
本文将从创立、发展、壮大等方面,对中国古典舞发展的主要阶段进行梳理和介绍。
第一阶段:创立与初期发展(1950年-1960年)中国古典舞的发展始于上世纪50年代。
在这个阶段,不少青年艺术家受到中国传统舞蹈的热爱,并加入到古典舞的创作与表演中。
1959年,中国舞蹈家协会成立,这标志着中国古典舞的组织形式初步形成。
在此期间,中国古典舞以吸纳中国民族舞蹈的元素为主,但仍受到苏联古典舞的影响。
第二阶段:改革与创造(1960年-1970年)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初,中国古典舞创作经历了较大的改革与创新。
在这个阶段,中国古典舞开始逐渐摆脱外来的舞蹈影响,寻找本土化的表达方式。
艺术家们在创作中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如京剧、民族舞等,使古典舞在形式和语言上更加丰富多样。
第三阶段:民族审美与现代探索(1970年-1990年)上世纪7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中国古典舞进一步融入中国的民族审美观念,突破了传统形式和结构的束缚,开始以现代的方式表达。
这个阶段,古典舞作品呈现出更加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艺术家们大胆尝试各种表现手法,使古典舞在审美上更加多元和自由。
第四阶段:国际交流与对外展示(1990年-至今)上世纪90年代至今,中国古典舞开始获得更多的国际关注和交流机会。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对文化的重视,中国古典舞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了强大的表演实力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这个阶段,中国古典舞不断吸纳国际舞蹈的先进理念和技巧,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塑造出更具内涵和创新的作品。
第五阶段:多样化与创新(近年来)近年来,中国古典舞保持了多样化和创新的发展态势。
舞蹈创作和表演形式更加多样化,艺术家们大胆探索新的主题和表现手法,不断推动古典舞的发展。
同时,国内外舞团和艺术家之间的合作也越来越频繁,通过共同的努力,推动了中国古典舞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和发展。
古典舞发展年表中国古典舞50多年的发展主要阶段中国古典舞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初,经历了数个主要阶段。
本文将以时间顺序为依据,详细介绍中国古典舞50多年的发展历程。
1950年代初,中国古典舞迎来了一个重要的起点。
在这个时期,中国共产党推动了中国舞蹈艺术的发展。
1954年,成立了中国舞蹈家协会,为古典舞的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在此期间,古典舞以研究和发扬中国古典文化为主要方向,表演形式大多以古典舞剧为主。
经过一系列改革和创新,古典舞逐渐发展成为独具中国特色的艺术形式。
1960年代至1980年代,中国古典舞进入了一个探索和发展的黄金时期。
受到时代背景和政治环境的影响,古典舞创作积极探索多元化的表达方式。
在这个时期,古典舞剧《红色娘子军》等一系列经典作品横空出世,成为中国古典舞的代表作品之一。
古典舞家们开始注重提高舞蹈技巧的同时,也加强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挖掘和研究,为古典舞的深化奠定了基础。
1990年代,中国古典舞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在这个时期,国际交流日益频繁,中国古典舞开始受到国际舞台的广泛关注。
中国古典舞团纷纷参加国际比赛和演出,为古典舞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1995年,中国青年古典舞大赛首次举办,为年轻的舞者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
同时,古典舞的创作也呈现出更多元化的风格,从舞台剧到舞蹈电影,各种形式的古典舞作品层出不穷。
21世纪初,中国古典舞步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随着科技的进步,舞台技术和舞蹈表演的手段得到进一步提升。
舞蹈编排和音乐设计等各个环节也得到了更高水平的发展。
此外,中国古典舞开始融入现代元素,如现代音乐、摄影等,为古典舞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综上所述,中国古典舞50多年的发展可以概括为起步、探索、国际交流和创新四个主要阶段。
中国古典舞在不同时期积极推动舞蹈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始终以传承和表达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目标。
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古典舞将继续蓬勃发展,为世界舞蹈艺术做出更大的贡献。
【古典舞发展年表】中国古典舞50多年的发展主要阶
段
中国古典舞50多年的发展主要阶段
1、20世纪50—60年代“初创期”◆主要是对中国戏曲舞蹈的模仿、移植、提炼、整理,借用“戏曲动作”、“戏曲身段组合”、“戏曲行当表演片段”。
◆创编以戏曲题材、文学、历史题材和动作特点的表演作品。
◆创建形成培养职业舞蹈者的教学训练课程与教材,主要依靠提炼中国戏曲、武术的动作技法,技巧特征,借鉴芭蕾舞的训练程序与方法。
◆依靠舞蹈教育,培养新中国第一代专业舞蹈艺术家,教育家。
2、20世纪70年代“停滞期”历时10年的中国文化大革命政治运动
3、20世纪80年代“发展期”中国社会经历了十年政治封闭和文化动荡之后,80年进入政治开放,社会变革,文化复兴的新时代。
中国古典舞面临再次建设和选择的机遇。
针对十年政治动乱,以及西方文化思潮对民族文化艺术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唤醒了民族主体的强烈意识,确立并完善中国古典舞独立价值与功能的责任。
由于社会体制的开放,思想的自由,激发起全国舞蹈的大发展。
中国古典舞的建设以北京舞蹈学院提升为本科大学建制的契机,通过新的教育观念和措施推动中国古典舞的教育教学创新,对如何振兴古典舞,把关注点置于民族性的弘扬,民族主体审美的确立,关注被忽视和搁置的人体语言的探索与运用上。
发展的重点:在北京舞蹈学院,由李正一教授、唐满城教授创建了《身韵》课,使中国古典舞摆脱了戏曲舞蹈的模式,形成了古典舞自身的动作审美特性和风格,身体训练功能,以致影响和带动教学体系与创作的发展。
在“身韵”动作审美统领下,出现了“古典文化精神复兴”的作品。
●在全国出现大批“古代乐舞复兴”的创作●以文学推动的“历史复兴”的舞剧题材80年代中国古典舞的发展,在北京舞蹈学院中国古典舞的教育教学中得到振兴,在全国艺术院团的舞台创作上得以繁荣,呈现出迅速、活跃、开放、繁荣的发展态势,使之得到社会的认同和自身的成熟。
4、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至今“再发展期”九十年代至二十一世纪,中国以更加开放的态度和博大的胸怀面对世界,这种开放带来国际间频繁的交流和世界文化的竞争,面临探寻传统的母体文化与激活现代化发展活力的异体文化,在相互交融与促进中,如何建设新文化,如何坚守和弘扬民族精神、民族自立成为核心问题。
中国古典舞面临自身文化与学术建设的新要求,再一次需要继续深入探索“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发展”的主题。
中国古典舞要更好地体现中华民族悠久、灿烂、丰厚的舞蹈文化,在学术探索和实践上必然要出现不同的方法和途径。
通过对历史的多角度解读和重建,形成了身韵学派、汉唐舞派和敦煌舞派共同发展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