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性精神障碍及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81.00 KB
- 文档页数:18
癫痫性精神障碍的护理体会癫痫所致精神障碍又称癫痫性精神障碍,是精神科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癫痫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可有意识、运动、感觉、精神、行为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表现为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精神运动性发作、情绪变化、精神分裂症样发作、神经症、人格改变及智能衰退等。
虽然大部分癫痫患者没有或只有轻微精神症状,但癫痫性精神障碍诊断相对困难,处理其办法的精神症状也较棘手,需要精神科、神经内科共同合作,才能达到理想效果。
由于癫痫性精神障碍有典型的临床特点及患者异常心态与性格,患者往往症状复杂多样,住院次数多,住院时间长,使得安全隐患突出,护理难度增大。
为保证患者安全,采取了全封闭式的管理,为其提供安全、舒适的康复环境,保证其充足的营养和睡眠,进行系统化整体护理和心理护理、多样化的工娱治疗及康复活动,以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早日重返社会。
护理措施:1安全护理1.1病房环境:做好安全检查,要求安静、整洁、舒适、温度适宜,设备简单,易于观察的重症病房,病床可加床栏。
尽量避免与其他精神患者同居一室,一面激惹患者,诱发癫痫。
1.2病请观察: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注意掌握癫痫发作前兆,如突然的紧张、坐立不安、易激惹,抑郁、面色苍白或潮红,应及时采取保护措施,严防跌伤。
1.3急救处置:如患者癫痫发作,工作人员应立即搀扶患者,使其缓慢倒下,将患者置于侧卧位,松开衣裤,将压舌板置于上下颌骨之间,以防舌咬伤。
适当保护患者肢体,切忌强行按压,以防骨折和脱臼。
及时配合医生给予对着处理。
当抽搐缓解,将患者置于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口鼻腔内的分泌物,如有义齿应取下,防止窒息或误吸。
如意识模糊者遵医嘱给予保护性约束,加床栏,并注意保暖。
2基础护理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好晨晚间护理、二便护理及睡眠护理。
规律生活,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避免过度紧张、劳累,禁止做危险和刺激性运动。
3饮食护理提供舒适的就餐环境,鼓励集体就餐,切勿暴饮暴食。
癫痫持续状态患者的急救及护理,你了解吗癫痫持续状态是癫痫持续发作期间无意识恢复,发作时间多超30min,发作时有全身肌肉强直、抽搐、意识障碍等表现,严重时会危及生命,影响大众生命安全。
癫痫持续发作时间长,会损伤大脑、神经元及各项器官,致残致死率高。
因此,在癫痫发作时要第一时间进行抢救,并根据患者个体化特征加以护理,改善患者癫痫表现,进一步降低患者风险,使临床抢救得到最佳的效果,保障患者健康结局。
以下简要科普癫痫持续状态患者的急救及护理方法。
一、癫痫临床分型2017年3月,国际抗癫痫联盟在《Epilepsia》上发表癫痫新分类为局灶性、全面性、全面性合并局灶性及不明分类癫痫。
强调“癫痫是一种脑网络病,不只是大脑局部异常所表现出的一种症状”理论。
二、癫痫持续状态患者急救1.终止癫痫:接到急救电话5min内出诊,联系院内神经内科,告知患者具体情况,使其做好院内抢救准备工作。
首先建立静脉通道,密切关注患者神志、血压等情况,及时予以心电监测,观察心率、瞳孔变化,注入生理盐水。
根据癫痫类型静脉注射相应抗癫痫药物,地西泮10~30mg静推,2mg/min,发作控制后持续以5~10mg /h速度微量泵入,苯巴比妥钠注射液0.1~0.2g肌内注射,1次/8h,期间注意患者呼吸情况。
若癫痫发作仍未控制,给予利多卡因50mg静注,以3.5mg/(kg·h)。
2.呼吸道管理:清除口咽分泌物,避免呼吸受阻,使呼吸道通畅,及时吸痰,必要时给予气管插管,加强夜间巡护,做好心电监测观察护理,如有异常情况立即告知医生。
3.对症治疗:以甘露醇缓解脑水肿,高热、低血糖、休克等现象患者应及时抢救治疗,纠正酸中毒、水电解质紊乱,尽早检查明确病因。
三、癫痫持续状态患者护理1.呼吸道护理:癫痫发作时使患者平躺,头偏向一侧,解开衣领,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避免其呼吸受阻,改善其呼吸状态。
对牙齿闭合或有痰液患者,要轻柔吸痰,在上下磨牙间放压舌板,避免癫痫发作中咬伤。
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体会(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关键词】癫痫;精神障碍;护理体会癫痫俗称“羊癫疯”,是一种慢性发作性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具有突然性、短暂性和反复性特点。
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是一组反复发作的神经元异常放电导致的脑部疾病,因脑的受累部位和病理生理改变不同,导致临床表现各异。
癫痫所至精神障碍大致可分为急性发作和慢性持续性精神障碍两种。
前者为一定时间内的意识、感觉、知觉、记忆、思维障碍以及心境恶劣、精神运动性发作或短暂分裂症样发作,发作具有突然性、短暂性和反复的特点;后者为分裂样障碍、人格改变或智能损害等。
通过本科近几年对多例病人的抢救及护理,针对不同病人的病情特征,对症处理,加强护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安全护理和生活护理1.1 提供安全、安静的环境如病人应在暗且安静的房间内,各种检查与护理应集中进行,并提供隐私环境,如设单间,让病人抽搐后安静入睡。
1.2 建立适当的安全措施病室内外、床边无危险物品及障碍物;备好牙垫、舌钳及床栏等;协助病人确认现实环境,指导使用避免伤害的方法,如有发作预兆时,应避开危险地点或请护士帮助;平时应取出口腔中的活动义齿。
1.3 安排有规律的作息生活参加适宜的作业劳动和文化、娱乐、体育生活,以促进人际交往,调节情绪,避免焦虑、孤独、退缩等。
2 心理护理(1)癫痫病人处于病理性心境恶劣状态时激惹性高,医务人员在接近病人时务需注意进行耐心解析、劝慰和疏导。
对人格改变者在关心、理解的基础上,予以耐心帮助,使其认识自身不足,鼓励其纠正。
可做行为疗法,对其点滴改进及时肯定。
(2)帮助病人消除心理负担,正确对待疾病,配合治疗。
3 特殊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发作先兆,尽早采取防范措施。
3.1 抽搐发作时的紧急措施首先保证呼吸道通畅,让病人就地平卧,松开衣服和领口,头转向一侧,以利于呼吸道分泌物排出,防止流入气管引起呛咳窒息。
癫痫性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观察治疗与护理方法浅析【摘要】目的:探讨癫痫性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方法。
方法:选取2009年4月-2011年2月我院接收的90例癫痫性精神障碍病例,对其临床基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治疗方法以及护理方法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经过常规护理、心理护理以及对症护理,同时进行相应治疗,所有病例的癫痫发作基本得到控制,其中46例癫痫发作停止,自知力恢复,精神症状完全消失;44例患者出现明显好转,癫痫发作基本得到控制,精神症状明显改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
结论:全面了解并掌握癫痫性精神障碍患者的发作类型和临床特征,积极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沟通交流,及时进行有效的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可提高患者的康复率。
【关键词】癫痫性精神障碍;治疗;护理【中图分类号】r749.1+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4-0571-02癫痫性精神障碍是临床上精神科的常见病,据相关统计[1]报道约1/3的癫痫患者存在精神障碍,由于这类患者存在精神病症状、异常心态等,给医护人员的病房管理和护理增加了很多难度。
为此我院选取2009年4月-2011年2月接收的90例癫痫性精神障碍病例,对其临床观察与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4月-2011年2月我院接收的90例癫痫性精神障碍病例,其诊断标准均参照中国癫痫所致精神障碍(ccmd-3)的诊断标准。
其中男38例,女52例,年龄14-52岁,平均年龄(38.5±1.8)岁,病程4-19年,平均为(9.8±0.74)年。
精神症状出现年龄14-63岁,平均年龄(32.9±1.5)岁。
发作类型:47例癫痫大发作,11例癫痫小发作,15例癫痫大小混合发作,7例大发作和精神运动性发作,6例小发作和精神运动性发作,4例精神运动性发作。
其中54例伴有敏感多疑和易激惹情绪。
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护理体会(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关键词】癫痫精神障碍护理癫痫是由大脑神经细胞异常放电引起的突然性、反复性和短暂性的大脑功能失调,常伴有各种精神障碍,称为癫痫性精神病。
可以表现为运动、感觉、意识、精神等多方面的功能障碍。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符合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患者39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16例,年龄19~66岁;婚姻状况:病程3~18年;住院次数1~9次;已婚21例,未婚13例,离异或丧偶5例;癫痫病史3例,精神病史2例。
1.2临床表现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是一组反复发作的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导致的脑部疾病,因脑的受累部位和病理生理改变不同,导致临床表现各异。
原发性或继发性癫痫均可发生精神障碍,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可见于癫痫发作前,发作时和发作后,亦可在发作间或癫痫起病多年后产生持久的精神障碍。
部分患者会在发作前出现持续数小时至数天的先驱症状,如全身不适,易激惹、紧张、烦躁、抑郁、易挑剔或抱怨他人。
常预示将有发作,一旦发作过后,先驱症状随之缓解。
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患者,因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易产生恐惧、焦虑心理,常会发生兴奋、毁物、他伤甚至自杀行为。
人格改变,多表现为性格急躁、敏感多疑、易激惹,且出手凶狠。
对人对事易挑剔,无理要求多,好管闲事,好争吵,易冲动等。
2护理2.1一般护理加强巡视,癫痫突然发作时做到及时发现。
注意观察病情。
当发现患者出现胸闷、肢体麻木、情绪改变、闻到不愉快气味、情绪改变有错觉、幻觉等先兆表现时,及时将患者安置床上,密切观察,以免抽搐落地摔伤。
立即将患者平卧,做好患者突然意识丧失的准备。
鼓励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时作息、排便,避免便秘、工作过度紧张劳累,饮食宜清淡,减少强光刺激。
采取必要的措施,避免诱发因素。
诱发因素包括过度饮水、边餐、饮酒,便秘、睡眠不佳、情绪激动、空气闷热、强声光刺激、突然停服抗癫痫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