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复习: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中国
- 格式:ppt
- 大小:916.50 KB
- 文档页数:21
专题二综合练习(近代史部分)一、单项选择题1.(南昌市十所重点中学高考冲刺试题)“中世纪的欧洲,基督教的世界与伊斯兰教的世界持续敌对。
但是自从欧洲开辟直接驶往东洋的航路后,发现了第三个世界。
对于因为宗教争端而长期感到无益之苦恼的欧洲人来说,这个世界所推行的儒教世界观是值得羡慕的。
于是,他们把它理想化、空想化,让它承担起打破欧洲现状的革命的角色”。
作者这里主要是分析()A.儒教推动欧洲近代化B.欧洲殖民扩张的动力C.人文主义发展的因素D.宗教对抗的历史渊源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人文主义发展。
从材料“因为宗教争端而长期感到无益之苦恼的欧洲人”“这个世界所推行的儒教世界观是值得羡慕的。
于是,他们把它理想化、空想化,让它承担起打破欧洲现状的革命的角色”体现了人文思想的发展。
故选C项。
2.(南昌市十所重点中学高考冲刺试题)美国著名学者托马斯·L·汉金斯在《科学与启蒙运动》一书中说:“18世纪的自然科学家相信,科学革命正在改变人类的一切活动。
理性是正确方法的关键,它甚至会毁坏宗教法庭的基础。
”该材料主要强调()A.科学革命启发理性的出现B.理性主义思想成为科学革命的根源C.启蒙运动破坏了天主教规D.科学革命冲击了罗马教廷的权威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发轫于18世纪初期的启蒙运动,是一场重要的“思想革命”运动。
17世纪自然科学和哲学领域取得的巨大成果,使人们意识到可以将“科学革命”的精神运用到人文社会领域,能够凭理性的力量发现有关自然、人类和社会的法则,反对一切禁锢思想和压制自由的教条和制度。
由材料可知科学深深地渗入到当时的文化和社会语境之中,社会科学的思想潮流都使用了科学探究的原则。
故选A项。
3.(南昌市十所重点中学高考冲刺试题)某一时期英国家庭逐渐抛弃了执行“直接代表社会”的职能,获得了执行“代表个人”的特殊职能,从一个功能多样的单位变成了相对单一的单位,使得家庭结构简化。
造成这一变化的决定因素是()A.工厂普遍建立和发展B.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确立C.封建制度被彻底摧毁D.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
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笔记、提纲(工业文明的崛起与对中国的冲击)◇【考纲要求】1、新航路的开辟。
2、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3、工业革命。
4、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5、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课程标准】1、15世纪末,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的状态,将世界连成了一个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
2、西欧国家通过早期殖民扩张,为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资金、原料和广阔的海外市场,为工业革命的出现提供了前提。
3、两次工业革命后,亚、非、拉美的绝大部分地区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终于形成。
4、单元线索:伴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逐渐解体。
5、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并曲折发展。
◇【知识整合】一、新航路的开辟1、开辟瓣航路的背景:(1)、必要性(原因):①、经济根源: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根本原因)。
②、社会根源:《马可波罗游记》欧洲的“寻金热”(开辟新航路动机)。
③、宗教根源:传播天主教。
④、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占领传统商路(直接原因)。
⑤、思想因素: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思潮一人文主义鼓励冒险、勇于开拓、进取挑战并征服自然,大胆追求财富并实现个人价值。
(2)、可能性(条件):①、科学技术的发展(航海技术的提高、造船技术的发展、地理知识的提高)。
②、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
2、过程:①、1487年葡萄牙人迪亚士发现好望角(暴风角)。
②、1498年葡萄牙人达•伽马直达印度。
③、1492年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横渡大西洋发现美洲大陆。
④、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3、影响(1)、对世界:①、加强了欧洲同亚、非及美洲之间的联系,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②、地区性的贸易开始向世界性的贸易扩展,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③、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2)、对欧洲:①、欧洲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专题05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转型(1840-1894年)1.(2022·全国甲卷·高考真题)1846年,上海的进口货值较前一年下降13%,1847年又减少5.4%,1848年更大幅度地下降20.1%。
此后虽有回升,但极不稳定,一直到1854年还没有恢复到1845年的水平。
这可用于说明,进口货值的下降()A.阻止了自然经济的解体B.导致西方商品倾销重心转移C.促使传统手工业的恢复D.成为列强进一步侵华的借口【答案】D【详解】鸦片战争后,上海逐渐成为中外贸易的中心,但是上海进口货物值不断下降,这必然会使列强认为并未打开中国市场,因此进口货值的下降成为列强进一步侵华的借口,D项正确;进口货值的下降不等于外国货物不进入中国,因此其不能阻止自然经济的解体,排除A项;鸦片战争后,上海逐渐取代了广州贸易中心的地位,这意味着在当时的通商口岸中,上海具备更加优越的对外贸易条件,因此上海进口货值的减少并不能导致西方商品倾销重心转移,排除B项;进口货值的下降和传统手工业的恢复二者之间不存在因果联系,而且外国商品进入中国冲击了传统手工业,排除C项。
故选D项。
2.(2022·6浙江·高考真题)从1840年开始,为打开中国的大门,列强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船坚炮利的军事优势,屡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
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军民奋起抵抗。
下列项中,主要的抵抗行动有()①收复雅克萨之战②黄海海战③台湾民众的反割台斗争④左宗棠收复新疆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D【详解】根据所学,近代以来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军民奋起抵抗。
主要的抵抗行动有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海战、台湾民众的反割台斗争以及左宗棠收复新疆,②③④D项正确;收复雅克萨之战是在康熙时代,不是中国近代,①错误,排除ABC项。
故选D项。
3.(2022·1浙江·高考真题)1865年,面对西方列强威胁,薛福成提出“防之之策,有体有用。
02晚清经济结构的变动、社会生活的变迁以及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兴起与发展考点1▶多角度认识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角度变动实质评价生产模式自然经济逐步瓦解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演进,逐步走向工业化、市场化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历程是被迫和痛苦的,但客观上是进步的经济结构外国资本、官僚资本、民族资本是近代中国三种主要的工业资本形式对外交流中国日益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闭关锁国状态被打破国家政策从“抑商”向“扶商”转变考点2▶19世纪中晚期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1.历史背景: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洋货”等大量涌入,上海等近代化大都市崛起。
2.具体表现(1)物质生活的变化:鸦片战争后,西装在通商口岸和大城市流行,长袍马褂与西装革履并行不悖。
(2)交通与通信的进步:①1872年轮船招商局成立,中国新式航运业诞生。
②1881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通车。
③1877年,福建巡抚在台湾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
(3)近代报刊的出现:1872年创办的《申报》是中国近代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
考点3▶鸦片战争前后的中国社会转型政治经济思想鸦片战争前独立自主,封建社会,阶级矛盾是主要矛盾,满族地主主导自然经济占主导,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闭关锁国封闭愚昧,狂妄自大,固守“天朝上国”思想(续表)政治经济思想鸦片战争后丧失部分主权,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阶级双重矛盾,双重革命任务,汉族官僚崛起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外国资本主义、洋务官僚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并存,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考点4▶19世纪中后期中国思想界的演变开眼看世界“中体西用”早期维新思想背景鸦片战争英国的侵略;中国闭关落后;程朱理学的束缚19世纪五六十年代,清朝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洋务运动的开展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代表林则徐、魏源奕、曾国藩、李鸿章郑观应、王韬、冯桂芬阶级地主阶级抵抗派地主阶级洋务派民族资产阶级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自强”“求富”;“中体西用”维新变法;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制度;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发展民族工商业;等等影响引导中国人关注世界形势;启迪着人们冲破闭关锁国的牢笼,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冲击了保守的传统思想,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为维新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面对现实,寻求强国御侮之道了一定的条件考点分类考点内容考查情况常考点(高频)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2019·全国文综Ⅰ,282019·全国文综Ⅱ,412019·全国文综Ⅲ,282018·全国文综Ⅱ,422017·全国文综Ⅰ,282017·全国文综Ⅱ,282017·全国文综Ⅲ,282016·全国文综Ⅰ,282016·全国文综Ⅰ,292016·全国文综Ⅱ,282015·全国文综Ⅰ,28冷考点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甲午中日战争前)近五年未考查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兴起与发展(“中体西用”、早期维新派)1.(2019·全国文综Ⅰ,28)川沙县部分名人简历表黄彬国学生,干练有才,上海招商局创办时,章程皆其手订朱纯祖监生,幼时孤苦伶仃,学习米业,中年创设朱丽记花米行姚光第南邑生员,感于地方贫瘠日甚,就其家设机器轧棉厂上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毗邻上海的川沙县部分名人的简历,说明当时国内()。
专题06 近代中国经济班级 _______ 学号 _______ 得分_______总分:100分,时间:60分钟选择题(15*4=60分)1.1914年12月5日,北洋政府农商部强调“欧战”期间“通商惠工,在此一举”“机不可失,稍纵即逝”。
其实,当时举国上下尤其是身处商战第一线的工商业者,都充满了这种抓住机遇的紧迫意识。
这表明当时政府A.践行奖励实业法令B.督促良机大发战争财C.秉承实业救国理念D.号召与欧美列强商战【答案】C【解析】【详解】2.据记载,在开埠初期的一二十年间,像洋布、洋皂、玻璃制品等日用洋货,虽多制作精致,外观漂亮,有的也比土货更好用,但由于售价贵,普通人家还很少购用,人们只是把它们看作有钱人为好奇炫新才会买的奢侈品、高档品。
该材料说明在近代初期A.通商口岸的社会生活深受西方影响B.自然经济对西方工业文明的顽强抵制C.通商口岸附近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D.西方工业经济的优势还未充分体现【答案】D【解析】【详解】3.上海发昌机器厂于1866年创办,是中国近代较早的民族工业,至19世纪80年代已成为上海民族机器工业企业中规模最大的一家。
这一时期促使发昌机器厂发展的因素包括①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②外商企业的刺激③洋务企业的诱导作用④清朝政府的政策支持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答案】D【解析】【详解】上海发昌机器厂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19世纪60年代后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这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①符合题意;由于外商企业的刺激,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②符合题意;19世纪60年代后在洋务企业的诱导下,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缓慢发展,③符合题意;19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80年代,清朝政府没有支持民族工业的政策,④错误;故选 D。
排除ABC项。
【点睛】“给予保息5厘或6厘”是本题的关键信息,由此可说明该条例的颁布保证了新设企业的收益。
7.洋务运动初期,军事工业生产的产品不经过市场流通而直接调拨各省。
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专项复习《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转型(1840-1894)》1.(2024·山东·高考真题)下表为1846—1905年英国建筑师在上海、汉口、天津、北京等四地的分布情况统计。
这体现了()A.晚清外交的不断退让B.英国势力范围的扩展C.列强侵略方式的转变D.中西文化交流的深入2.(2024·浙江1月卷·高考真题)有学者认为:“道光(皇帝)算是个幸运者,白莲教的事是他父亲嘉庆皇帝了结的;洪秀全的大动干戈则留给了他的儿子咸丰皇帝去担当。
但是,他躲开了这些,却躲不开另一种灾难,那就是相继困扰的边衅与外患。
”下列“边衅与外患”中,发生于道光时期的是()A.噶尔丹叛乱B.鸦片战争C.大、小和卓叛乱D.中法战争3.(2024·江苏·高考真题)1850年,上海出现第一家专营进口棉布的商店,到1858年这类洋布店已有十五六家,以门市零售为主。
1860年以后,内地商人纷纷到上海采购,上海洋布店转向以批发为主,实力大增。
上海洋布店的发展反映出()A.政府鼓励兴办实业B.外来经济因素逐渐渗入C.内地棉纺织业发达D.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4.(2024·北京·高考真题)《万国公法》译成中文时,某法国外交官说:“那个打算让中国人领悟我们欧洲国际法的人是谁?……他会让我们陷于无尽的麻烦之中。
”另有英文报纸评论道:“我们为中国提供的武器在日后到底是会瞄准我们,还是只会转向新的征服者,现在还不好说。
”这说明()A.引入《万国公法》破坏了中国司法主权B.中国社会对当时世界形势变化浑然不觉C.中国了解国际法将不利于列强对华侵略D.此时国际法的应用范围只限于欧洲国家5.(2024·甘肃·高考真题)19世纪70年代,英、日等国一方面以廉价棉纱倾销中国,另一方面从中国大量进口棉花,致使中国市场棉贵纱贱。
到19世纪80年代,中国棉纱进口量与棉花出口量都大幅增加。
【阶段特征】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初步形成时期,中国在屈辱中逐渐向现代化迈进。
1.政治上:一方面,西方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中华民族危机不断加剧,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另一方面,太平天国兴起,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2.经济上: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加剧,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质的变化,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并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洋务运动中创办大量近代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中国向近代化迈进。
3.思想上:清朝统治者“天朝上国”的愚昧思想受到冲击,向西方学习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主流思想。
4.社会生活上:随着中西交往的增多,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中国的生活习俗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传统生活方式及社会礼仪受到冲击。
【考点碰撞】必修政治:一、两次鸦片战争(考点:鸦片战争与中英《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
)1.鸦片战争及《南京条约》:(1)、鸦片战争:A\背景:①清朝开始衰落,面临严重的社会问题:政治腐败、阶级矛盾激化。
②工业革命的开展推动西方列强由为夺取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加紧对外侵略扩张。
③英国为改变对华贸易逆差,向中国走私鸦片,林则徐禁烟运动成为英国发动战争的借口。
B\时间:1840年至1842年。
C\影响:①通过《南京条约》打开中国的大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国进入反侵略、反封建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2)《南京条约》:①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
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广州、福州,宁波,上海,厦门为通商口岸,④协定关税。
反思: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是以清政府为代表的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2.第二次鸦片战争:(1)背景:①鸦片战争及其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未能满足西方列强在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的需求②西方列强的“修约”要求遭到清政府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