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人猿相揖别
- 格式:pdf
- 大小:3.75 MB
- 文档页数:17
第一单元第一课人猿相揖别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观察、分析图文资料,感受人类产生的基本条件和生活状况,理解自然条件对人类早期文明的培育和制约作用。
2、通过观察、思考,知道远古人类从低级到高级不断进化的过程。
3、分析有关资料,理解从古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劳动起了重要作用。
4、收集有关我国早期人类生活区域的分布情况、生活与生产情况的资料,知道中国是人类发源地之一。
能力目标能否初步认识人类的起源;能否说出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演进程序;能否科学的想象并简单的描述他们的生产与生活情况;;能否对人类的起源提出各种问题。
知识目标人类诞生的标志与时间;自然环境因素对历史进程的影响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讲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并让学生评论,然后转入话题“人到底是怎么来的?”1、站立起来的祖先引导学生观察图1-1,想象一下人类的祖先在树上生活的情景。
指出:一千多万年以前,自然环境发生了变化,迫使一部分古猿从树上下地生活。
小组讨论:直立行走对人体质产生哪些影响?通过讨论由学生总结出直立行走是古猿向人类迈进的的重要一步,学会直立行走经历了近千万年的岁月。
引导学生观察图1-3,比较猿“手”于忍受的区别。
提问:从猿手到人手的演变过程中,什么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劳动的重要性。
投影:打制石器,引导学生注意石器是怎样制成的?有哪些特点与用途?观察图1-5,提问:古人类生活在哪些区域?气候有什么特点?教师补充说明远古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与人类的起源有直接关系。
2、“北京人”的足迹学生自学本段内容,教师设计以下问题:比较北京人与山顶洞人在所处年代、外貌特征、使用工具、使用火的能力、居住方式等方面的区别。
活动区:说一说:人工取火或与天然或相比,有哪些好处?写一写:想象短文:猿人的一天。
【导语】诗⼈写的这⾸《贺新郎·读史》就是⾃⼰⼀⽣读书,尤其是读中国历史书的艺术性的总结,充满诗情画意及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
下⾯是分享的⽑主席诗词《贺新郎·读史》原⽂译⽂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 《贺新郎·读史》 ——⽑泽东 ⼈猿相揖别。
只⼏个⽯头磨过, ⼩⼉时节。
铜铁炉中翻⽕焰, 为问何时猜得? 不过⼏千寒热。
⼈世难逢开⼝笑, 上疆场彼此弯⼸⽉。
流遍了, 郊原⾎。
⼀篇读罢头飞雪, 但记得斑斑点点, ⼏⾏陈迹。
五帝三皇神圣事, 骗了⽆涯过客。
有多少风流⼈物? 盗跖庄屩流誉后, 更陈王奋起挥黄钺。
歌未竟, 东⽅⽩。
【注释】 ⼈世难逢开⼝笑:唐朝杜牧《九⽇齐⼭登⾼》有“尘世难逢开⼝笑,菊花须插满头归”,语出《庄⼦·盗跖》,“⼈上寿百岁,中寿⼋⼗,下寿六⼗,除病瘦死伤忧患,其中开⼝⽽笑者,⼀⽉之中,不过四五⽇⽽已。
” 盗跖(zhí)庄屩(jué):盗跖是春秋战国间的⼤盗;庄屩是战国楚⼈,《荀⼦·议兵》,“庄屩起,楚分⽽为三四”。
陈王: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
黄钺(yuè):象征帝王权⼒的⽤黄⾦装饰的斧⼦。
《书·牧誓》,“王左仗黄钺,右秉⽩旄以麾”。
【译⽂】 ⼈与猿已拱⼿作别了。
似乎只磨过了⼏个⽯头, 在⼉童时代。
后来炉中⼜翻卷着铜铁的⽕焰, 如要我猜猜到底为何时? 那不过是⼏千年的春夏秋冬。
⼈世间难得开怀⼤笑, 上战场彼此剑拔弩张。
流遍了呀, 郊原尽是⾎泊。
读完⼀部历史书不觉已满头飞雪, 仅记得些零星斑点, ⼏⾏陈年旧事情。
五帝三皇的神圣伟业, 不知骗了多少匆匆过客。
到底有⼏个风流⼈物? 盗跖庄蹻⾝后留美名, 还加上陈胜王揭竿⽽起。
我歌声意犹未尽, 东⽅已露曙⾊。
【赏析】 我们都知道诗⼈⼀⽣酷爱读书,尤其是中国历史书,古典⽂学、哲学等,⽆不⼀⼀⼴博涉及。
《⼆⼗四史》、《资治通鉴》⼜是他百读不厌的著作。
第一课人猿相揖别教学整体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从古猿到人的进化过程,知道人类产生的基本条件和生活方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文物资料,了解远古人类丰富的精神世界。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分析文物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树立自觉保护文物的意识。
教学过程导入:解释题目:“人猿相揖别。
”——毛泽东《贺新郎读史》人类是怎样产生的?目前基本公认的科学论断是什么?但这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问题?新——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也许会有新的结论。
我们要敢于质疑,敢于探索,推动人类向前发展。
学习新课:一、从猿到人1、进化中关键的一步——直立行走小组讨论:直立行走有什么作用?提问:是什么原因促使古猿改变原来的行走方式而站立起来的?那么,直立行走为何能实现?——最重要的因素是劳动。
劳动不仅使猿直立行走,还促使人手的形成,语言的产生,人脑的形成。
提问:观察P5图,比较人手和猿手最重要的区别是什么?猿手的大拇指不能灵活的同其他各指配合活动。
人手大拇指增长,大拇指第二节指骨的顶端高于相邻的指掌关节,大拇指能灵活的同其他各指配合活动。
2、人类特有的劳动本领——制造工具展示一些旧石器的图片提问:这些石器是怎样制成的?使用这种石器的历史?(已有二三百万年)旧石器、新石器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概念3、中国境内最早的人类——元谋人(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看P6《古人类分布图》回答:古人类生活在哪些区域?气候有什么特点?继元谋人之后,已发现的中国境内的古人类中比较著名的有二、从“北京人”到“山顶洞人”时间、地点1、头像对比2、石器(打制)3、火(保存火种——人工取火)4、针(“山顶洞人”用于缝制衣服)5、组织方式(群居——氏族)通过一些幻灯片帮助理解小结:从一千多万年以前到一万八千年前,古猿到人类经历年由直立行走——手、脑形成和语言产生——制造工具——使用天然火、氏族组织,古猿逐渐进化成远古人类,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练习:《中史穿梭机》中游戏1教学评价建议:评价不应强调让学生记忆人类演进过程的年代,应侧重能否初步认识人类的起源;能否说出远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演进顺序;能否科学想象并简单描述他们的生活与生产情况。
以下是《人猿相揖别》的译文:
人类与类人猿分别,标志着人类社会的开始。
从石器时代进化到青铜、铁时代,这样的冶炼技术究竟是在什么时候掌握的呢?只不过是几千年的事情。
纵观历史,也如人这一生多半忧愁少开怀。
尽是征战杀伐弓箭疆场。
这大好河山哪一处没有战争没有流血。
通读完了二十四史,我已满头白发,我自己的人生也走到了暮年。
回顾起来不过是那些同样的事情一再发生,什么王侯将相功名利禄,有多少人为其白首执迷。
那些所谓的英雄人物难道是真风流?我看不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