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 第6章 红外光谱分解
- 格式:ppt
- 大小:2.32 MB
- 文档页数:50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红外光谱的原理与应用红外光谱是有机化学中一种常用的分析工具,它通过检测物质分子在红外区域(波长2.5-25微米)的吸收和发射光来获取有机物的结构信息。
本文将介绍红外光谱的原理以及它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
一、红外光谱的原理红外光谱的原理基于物质分子的振动和转动。
在红外区域,分子发生振动和转动时会吸收特定波长的红外光线,产生红外光谱图。
红外光谱图中的吸收峰对应着物质分子中不同的振动模式。
红外光谱图常用两种单位表示:波数和波长。
波数是一个与波长倒数成正比的物理量,表示波长的倒数。
波数越大,波长越短。
在红外光谱图中,吸收峰的波数与分子中相应的振动模式有关。
二、红外光谱的应用红外光谱在有机化学中有广泛的应用。
下面将介绍红外光谱在有机合成、结构鉴定和质谱联用等方面的应用。
1. 有机合成:红外光谱可以用于有机合成反应的监测和鉴定。
通过监测反应物的消耗和产物的生成,可以确定反应的进行情况和产物的纯度。
此外,红外光谱还可以用于鉴定合成物的结构,通过比对红外光谱图上的吸收峰位置和强度,可以确定有机合成的产物是否与目标结构一致。
2. 结构鉴定:红外光谱是有机化学中常用的结构鉴定技术之一。
通过对不同分子的红外光谱进行比对,可以确定有机物的结构。
不同官能团在红外光谱图中有特定的吸收峰,通过分析吸收峰的位置和强度,可以确定有机物中存在的官能团。
此外,红外光谱还可以用于鉴定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
3. 质谱联用:红外光谱和质谱可以联用,通过红外光谱与质谱技术的结合,可以获得更准确的结构信息。
质谱可以提供物质分子的分子量和碎片信息,而红外光谱可以提供物质分子的官能团信息。
二者相结合可以更准确地确定分子的结构。
三、红外光谱的局限性红外光谱在有机化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红外光谱对于某些类似结构的化合物鉴定会存在困难,因为它们的红外光谱图可能非常相似。
其次,红外光谱只适用于固态物质或液态物质,对于气体物质的分析有一定的限制。
有机化学《红外光谱解析》简述1.中红外:400~4000cm-1特征区:1600~4000 cm-1,指纹区:400~1600 cm-12.基团确定要素:峰位置、峰强度、峰形状红外光谱可区分顺式和反式结构,其它光谱无法区分红外光谱可确定是否长链结构,但无法确定碳链的长度,通常由核磁来定3.烷烃化合物的特征吸收烷烃伸缩振动不大于3000 cm-11)骨架振动:以甲基为整体产生变角和伸缩振动,称为骨架振动2)对于甲氧基和氮甲基,由于孤对电子的影响,甲基伸缩振动出现在低波数(P94)3)甲基和亚甲基的区分:(P94)1460和1370,峰强度4)异丙基和叔丁基区分:(P98)1380裂分峰和骨架振动峰5)乙酰氧基、甲基酮、苯甲酮、淄体化合物或四环三萜类化合物的甲基变角振动(P96)6)环烷的环变形振动(P99)4.烯烃的红外光谱烯烃的伸缩振动大于3000 cm-11)烯烃化合物的特征吸收主要表现在三个区域:A:双键碳原子上的CH伸缩振动:》3000B:C=C键的伸缩振动:1600~1680 cm-1C:双键碳原子上的CH的面外变角振动此外,对于乙烯端基=CH2还存在1400 cm-1处的剪式振动和1800 cm-1处的泛音吸收2) 端位烯基=CH2的变角振动呈剪式振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其波数较为固定,在1420 cm-1附近(P103)3)环烯(P103)环比较大没有环张力时,可按顺式烯烃处理。
4)连烯的特征吸收:C=C=C在1950~1940 cm-1处存在特征吸收5)炔类化合物的特征吸收A:——C≡C-H中C-H伸缩振动2262~2100 cm-1B:≡C-H的伸缩振动位于3300 cm-1处该处只有N-H 和O-H存在氢键型的干扰吸收,但后者的峰形较宽,且随浓度变化而移动,二者之间还是易于区别的。
C:除上述二个特征吸收外,≡C-H的面外振动在700~610 cm-1处呈一宽峰,其倍频位于1370~1225 cm-1,宽而弱6) 化合物的不饱和度计算:F=1+n4+1/2(n3-n1)n1: H原子n3:N原子n4:C原子O原子通常不计入例如:分子式为C13H24的化合物,其不饱和度F=1+13+1/2(-24)=2环单键为1,苯环通常》45.芳烃化合物红外光谱可以检定苯环的存在与否,亦可分析取代基的情况苯环的存在与否首先通过3100~3000 cm-1及1650~1450 cm-1(苯环骨架振动)两个区域的吸收形态的检查而确定。
手把手教你红外光谱谱图解析一、红外光谱的原理[1]1. 原理样品受到频率连续变化的红外光照射时,分子吸收其中一些频率的辐射,分子振动或转动引起偶极矩的净变化,是振-转能级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相应于这些区域的透射光强减弱,透过率T%对波数或波长的曲线,即为红外光谱。
辐射→分子振动能级跃迁→红外光谱→官能团→分子结构2.红外光谱特点红外吸收只有振-转跃迁,能量低;除单原子分子及单核分子外,几乎所有有机物均有红外吸收;特征性强,可定性分析,红外光谱的波数位置、波峰数目及强度可以确定分子结构;定量分析;固、液、气态样均可,用量少,不破坏样品;分析速度快;与色谱联用定性功能强大。
3.分子中振动能级的基本振动形式红外光谱中存在两类基本振动形式:伸缩振动和弯曲振动。
图一伸缩振动图二弯曲振动二、解析红外光谱图1.振动自由度振动自由度是分子独立的振动数目。
N个原子组成分子,每个原子在空间上具有三个自由度,分子振动自由度F=3N-6(非线性分子);F=3N-5(线性分子)。
为什么计算振动自由度很重要,因为它反映了吸收峰的数量,谱带简并或发生红外非活性振动使吸收峰的数量会少于振动自由度。
U=0→无双键或环状结构U=1→一个双键或一个环状结构U=2→两个双键,两个换,双键+环,一个三键U=4→分子中可能含有苯环U=5→分子中可能含一个苯环+一个双键2.红外光谱峰的类型基频峰:分子吸收一定频率红外线,振动能级从基态跃迁至第一振动激发态产生的吸收峰,基频峰的峰位等于分子或者基团的振动频率,强度大,是红外的主要吸收峰。
泛频峰:分子的振动能级从基态跃迁至第二振动激发态、第三振动激发态等高能态时产生的吸收峰,此类峰强度弱,难辨认,却增加了光谱的特征性。
特征峰和指纹峰:特征峰是可用于鉴别官能团存在的吸收峰,对应于分子中某化学键或基团的振动形式,同一基团的振动频率总是出现在一定区域;而指纹区吸收峰特征性强,对分子结构的变化高度敏感,能够区分不同化合物结构上的微小差异。
有机化学中的红外光谱技术红外光谱技术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在有机化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有机化学中的红外光谱技术原理、应用以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重要作用。
一、红外光谱技术的原理红外光谱技术利用物质分子的振动和转动引起的红外光吸收来确定物质的结构、功能基团以及存在的化学键。
红外光谱仪通过发送红外光到样品上并测量样品中的吸收光强,进而建立起物质的红外光谱图谱。
红外光谱图谱由红外吸收峰表示,每个吸收峰对应不同的化学键或振动模式,可用于检测物质的组成、纯度、反应过程等。
二、红外光谱技术的应用1. 物质的鉴定和鉴别红外光谱技术可用于对物质进行鉴定和鉴别,通过与已知样品进行比对,可以确定未知物质的成分和结构。
比如,对于复杂的混合物,红外光谱技术可以帮助分析其组成。
2. 化学反应的监测通过监测反应物和产物在红外光谱图谱上的变化,可以研究化学反应的进行过程,确定反应物的消耗程度、产物生成情况以及反应机理等。
这为有机合成的优化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3. 功能基团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红外光谱图谱中的吸收峰对应着不同的功能基团或化学键,因此可以通过解析红外光谱中的吸收峰来确定样品中的功能基团类型和数量。
在有机合成中,这对于检验原料的纯度及反应产物的质量至关重要。
4. 药物研究与分析红外光谱技术对于药物研究和分析也具有重要意义。
可以通过红外光谱技术来分析药物成分、纯度以及与其他成分的相互作用等。
这为新药的研发和品质控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三、红外光谱技术在有机合成中的作用1. 反应过程监测与优化红外光谱技术可用于实时监测有机反应中的反应进程,观察反应物的消耗以及生成产物的形成情况。
通过红外光谱的分析,可以及时调整反应条件,优化反应条件,提高反应的选择性和产率。
2. 功能基团的验证在有机合成中,红外光谱技术可以用于验证有机分子中的功能基团的引入。
通过与已知的红外光谱进行对比,可以确定化合物中的特定功能基团是否成功引入。
3. 纯度和质量的确保红外光谱技术可用于检查有机合成产物的纯度和质量。
高三教案红外光谱分析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引言:有机化学是高中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的是含碳的化合物及其反应。
而红外光谱分析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学研究方法。
本文将着重探讨高三化学教案中红外光谱分析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
一、什么是红外光谱分析红外光谱分析是一种无损分析方法,它通过测量样品在红外辐射下吸收的辐射能量来研究样品的结构和成分。
通过比较吸收峰的位置、强度和形状,可以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功能团及其结构。
二、红外光谱分析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1. 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功能团红外光谱分析可以用来确定有机化合物中存在的各种功能团,如羟基、醛基、酮基等。
不同功能团在红外光谱图中有独特的吸收峰,通过对吸收峰的分析,可以准确确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2. 监测有机合成反应的进程在有机合成中,红外光谱分析可以用来监测反应的进程。
通过不同时间点对反应物和产物进行红外光谱分析,可以观察吸收峰的变化,判断反应是否进行,并确定反应的产物。
3. 评估有机合成的纯度红外光谱分析还可以用来评估有机合成的纯度。
通过比较纯品和杂质的红外光谱图,可以分析吸收峰的强度和形状,从而判断有机化合物的纯度。
三、红外光谱分析在有机质量分析中的应用1. 鉴别有机化合物红外光谱分析可以用来鉴别混合物中的有机化合物。
将待测样品与标准品进行红外光谱的对比分析,通过比较吸收峰的位置和强度,可以确定混合物中的有机化合物。
2. 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可以用来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对于已知结构的有机化合物,可以通过其红外光谱图来进行定性分析。
而对于未知结构的有机化合物,可以利用红外光谱与标准品对比,进行定性分析。
此外,通过测量吸收峰的强度,还可以进行有机化合物的定量分析。
四、红外光谱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1. 指导学生进行有机合成实验在高三化学教案中,红外光谱分析可以用来指导学生进行有机合成实验。
通过对学生合成产物的红外光谱进行分析,帮助学生判断是否成功合成了目标化合物。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的应用概述: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
在有机化学中,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是常用的分析技术。
本文将整理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的应用,并分析其在有机化学中的重要性。
一、红外光谱的应用红外光谱是以物质吸收或产生红外辐射(波长范围为780-2500nm)的方式来研究物质的技术方法。
它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结构鉴定:红外光谱可以用于有机物的结构鉴定。
有机物在特定的波数处吸收红外辐射,其谱图能够提供有关分子结构的信息,如有机物中存在的官能团、官能团之间的连接方式等。
通过与已知化合物的对比,可以确定有机物的结构。
2. 官能团的鉴定:红外光谱能够识别有机物中存在的官能团。
不同的官能团具有不同的吸收特点,通过观察红外光谱中的吸收峰,可以判断有机物中是否存在特定官能团,如羟基、羰基、胺基等。
3. 反应过程的监测:红外光谱可以用于反应过程的实时监测。
通过连续测量反应物和产物的红外吸收峰强度的变化,可以了解反应的进行情况,研究反应的速率、平衡等动力学参数。
4. 质谱联用:红外光谱与质谱的联用能够提供更丰富的化学信息。
红外光谱可以用于初步分析,质谱可以提供分子离子的详细信息,两者联用可以更准确地确定分子的结构。
二、紫外可见光谱的应用紫外可见光谱是研究物质吸收或产生紫外可见辐射(波长范围为200-800nm)的方法。
它可以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 定量分析:紫外可见光谱可以用于物质的定量分析。
物质在特定波长处吸光度与其浓度呈线性关系,通过测量样品的吸光度,可以计算出样品的浓度。
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分析、环境监测等领域。
2. 官能团的鉴定:紫外可见光谱可以识别有机物中存在的某些官能团。
不同的官能团在紫外可见光谱中有特定的吸收峰,通过观察吸收峰的位置和强度,可以判断有机物中是否存在特定官能团。
3. 反应过程的监测:紫外可见光谱可以用于反应过程的实时监测。
实验6有机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分析有机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分析【实验⽬的】1、初步掌握两种基本样品制备技术及傅⾥叶变换光谱仪器的简单操作;2、通过谱图解析及⽹上标准谱图的检索,了解由红外光谱鉴定未知物的⼀般过程;3、掌握有机化合物红外光谱测定的制样⽅法,回顾基础有机化学光谱的相关知识。
【基本原理】原理概述:物质分⼦中的各种不同基团,在有选择地吸收不同频率的红外辐射后,发⽣振动能级之间的跃迁,形成各⾃独特的红外吸收光谱。
据此,可对物质进⾏定性和定量分析。
特别是对化合物结构的鉴定,应⽤更为⼴泛。
红外吸收法:类型:吸收光谱法;原理:电⼦的跃迁——电⼦由于受到光、热、电等的激发,从⼀个能级转移到另⼀个能级的现象。
这是因为分⼦中的电⼦总是处在某⼀种运动状态中,每⼀种状态都具有⼀定的能量,属于⼀定的能级。
当这些电⼦有选择地吸收了不同频率的红外辐射的能量,发⽣振动能级之间的跃迁,形成各⾃独特的红外吸收光谱。
据此,可对化合物进⾏定性和定量分析。
条件:分⼦具有偶极矩。
【仪器与试剂】1、仪器:傅⾥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德国Bruker公司,TENSOR27型;美国Thermo Fisher公司,Nicolet6700型);压⽚机;玛瑙研钵;红外灯。
2、试剂:KBr晶体,待分析试样液体及固体。
【实验步骤】1、样品制备(1)固体样品:KBr压⽚法——在玛瑙研钵将KBr晶体充分研磨后加⼊其量5%左右的待测固体样品,混合研磨直⾄均匀。
在⼀个具有抛光⾯的⾦属模具上放⼀个圆形纸环,⽤刮勺将研磨好的粉末移⾄环中,盖上另⼀块模具,放⼊油压机中进⾏压⽚。
KBr 压⽚形成后,若已透明,可⽤夹具固定测试;(2)液体样品:液膜法——取⼀对NaCl 窗⽚,⽤刮勺沾取液体滴在⼀块窗⽚上,然后⽤另⼀块窗⽚覆盖在上⾯,形成⼀个没有⽓泡的⽑细厚度薄膜,⽤夹具固定,即可放⼊仪器光路中进⾏测试,此法适⽤于⾼沸点液体样品。
(本实验中液膜法采⽤如下⽅法制得:制备纯的KBr 压⽚,然后将待测液体滴在压⽚上,然后⽤夹具固定即可)2、仪器测试与解析(1)打开红外光谱测试软件→进⼊测试对话框→背景测试→样品测试→标峰值→打印谱图→取出样品;(2)解析谱图,推出可能的结构式。
有机物的红外光谱分析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红外光谱分析方法在有机化学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文将介绍有机物的红外光谱分析方法,并探讨其在化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一、红外光谱分析原理红外光谱分析是利用有机物分子在红外光的作用下,吸收或发射特定的光谱带来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
红外光谱分析仪器主要由光源、光学组件、光谱仪和检测器等部分组成。
有机物分子中存在许多共振式结构,当红外光波长和化学键振动频率匹配时,分子将吸收红外光,并产生特定的光谱峰。
这些光谱峰的位置和强度能够提供有机物分子结构和功能团信息。
二、红外光谱仪的原理和操作红外光谱仪是分析有机物红外光谱的关键设备。
它通过使用红外光源发射红外光束,经过样品后,光学组件将红外光束分解为不同波长的光,然后使用检测器检测吸收或发射的光信号。
操作时,需要将待测样品放置在红外光谱仪中,并进行光谱扫描和数据分析。
三、红外光谱分析方法的应用3.1 结构确定有机物的红外光谱分析方法可以用于确定分子的结构。
利用红外光谱仪测得的光谱图谱,通过对比光谱峰的位置和强度,可以确定有机物中存在的功能团和官能团,从而推断出分子的结构。
这对于有机化学研究和新药物的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3.2 定量分析红外光谱分析方法还可以进行定量分析。
在标定好的条件下,可以利用红外光谱仪对待测样品的红外光吸收进行定量测定。
通过建立标准曲线或使用专用分析软件,可以快速准确地确定有机物在混合物中的含量。
3.3 质谱联用分析红外光谱分析方法还可以与质谱等其他分析方法联用,来进行复合分析。
通过将红外光谱仪与质谱仪等设备连接,可以同时获得有机物的红外光谱和质谱信息,进一步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红外光谱分析方法的优势和局限性红外光谱分析方法具有以下优势:非破坏性、快速、灵敏、可靠、简便等。
同时,红外光谱仪的设备成本也越来越低,适用于各种实验室和工业生产环境。
然而,红外光谱分析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有机物的红外光谱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下降。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红外光谱与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识别红外光谱是有机化学中常用的分析手段之一,通过观察有机分子在红外光谱中的吸收峰,可以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及其取代位置,为化学合成、结构鉴定和反应机理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红外光谱的基本原理和常见的官能团在红外光谱中的特征吸收峰,以及如何通过观察红外光谱图谱来识别有机化合物中的官能团。
一、红外光谱的基本原理红外光谱是一种通过检测有机分子吸收红外辐射能量来研究有机化合物结构的方法。
红外光谱的原理是基于薛定谔量子力学中的振动-转动理论,即分子中原子的组成和排列方式决定了分子的振动频率。
红外光谱的频率范围通常为4000-400 cm^-1,可分为三个区域:近红外区(4000-2000 cm^-1),中红外区(2000-200 cm^-1)和远红外区(200-10 cm^-1)。
在红外光谱图谱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吸收峰的位置和强度,这些吸收峰与分子中特定官能团的振动频率有关,进而可以推断出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团。
二、常见官能团的红外吸收峰不同官能团在红外光谱中的吸收峰位置和形状是有规律可循的,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官能团及其红外吸收峰的特征。
1. 羰基官能团羰基官能团是有机化合物中常见的官能团之一,包括醛和酮。
在红外光谱中,羰基官能团通常表现为吸收峰在1700-1750 cm^-1之间。
酮的吸收峰通常在1700-1725 cm^-1,而醛的吸收峰则在1725-1750 cm^-1之间。
2. 羟基官能团羟基官能团是指醇和酚中的-OH基团。
在红外光谱中,羟基官能团通常表现为宽而强的吸收峰,在3200-3600 cm^-1之间。
3. 胺基官能团胺基官能团包括一级胺、二级胺和三级胺。
在红外光谱中,胺基官能团的吸收峰通常在3300-3500 cm^-1之间,表现为宽而强的吸收峰。
4. 烷基官能团烷基官能团是指烃中的碳-氢键。
在红外光谱中,烷基官能团通常表现为C-H键的伸缩振动吸收峰。
有机化学中的红外光谱(IR)技术红外光谱(IR)技术是一种在有机化学中广泛应用的分析方法。
通过测量有机物分子中化学键振动引起的特定光谱吸收峰,科学家们可以确定化合物的结构和功能基团。
本文将详细介绍红外光谱技术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原理和分析步骤。
一、红外光谱技术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红外光谱技术在有机化学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它可以用于有机物的鉴定和验证。
红外光谱图谱中的特定吸收峰可以和已知物质的光谱数据进行比对,从而确定待测物质的结构和成分。
其次,红外光谱技术可以用于功能基团的鉴定。
不同的化学键和功能基团在红外光谱图谱中具有独特的吸收特征,这使得科学家们能够准确识别有机分子中存在的官能团。
此外,红外光谱技术还可以用于反应过程的监测和控制。
通过在反应过程中对产物和废物进行红外光谱分析,可以实时监测反应的进程,并对反应条件进行调节,以提高产率和选择性。
二、红外光谱技术的原理红外光谱技术是基于分子中化学键振动产生的光谱吸收现象。
当红外辐射通过待测物质时,分子中的化学键会因为固有的频率而吸收特定波长的红外光。
这些吸收峰的强度和位置与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基团密切相关。
具体来说,红外光谱图谱中的吸收峰对应于不同类型的化学键振动。
例如,羰基(C=O)具有独特的吸收峰,可以帮助确定酮和醛的存在;氨基(N-H)具有特定的吸收峰,可以用于鉴定胺类化合物等。
三、红外光谱分析步骤在进行红外光谱分析前,需要准备样品并操作仪器。
以下是一般的分析步骤:1. 准备样品:将待测物质制备成固体样品或液体样品,尽量保持无水和无杂质。
2. 设置仪器参数:根据待测物质的性质和所需分析精度,调整红外光谱仪的参数,如波数范围和光谱分辨率。
3. 测量红外光谱:将样品放置在红外光谱仪的样品室中,以获得样品的红外光谱图谱。
通常需要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以提高信噪比。
4. 数据分析:将所得的红外光谱图谱与参考库中的数据进行比对,并确定样品中存在的化学键和功能基团。
第6章红外吸收光谱法6.1 内容提要6。
1.1 基本概念红外吸收光谱——当用红外光照射物质时,物质分子的偶极矩发生变化而吸收红外光光能,有振动能级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同时伴随着转动能级跃迁),产生的透射率随着波长而变化的曲线。
红外吸收光谱法——利用红外分光光度计测量物质对红外光的吸收及所产生的红外光谱对物质的组成和结构进行分析测定的方法,称为红外吸收光谱法.振动跃迁-—分子中原子的位置发生相对运动的现象叫做分子振动。
不对称分子振动会引起分子偶极矩的变化,形成量子化的振动能级。
分子吸收红外光从振动能级基态到激发态的变化叫做振动跃迁。
转动跃迁——不对称的极性分子围绕其质量中心转动时,引起周期性的偶极矩变化,形成量子化的转动能级.分子吸收辐射能(远红外光)从转动能级基态到激发态的变化叫做转动跃迁.伸缩振动—-原子沿化学键的轴线方向的伸展和收缩的振动。
弯曲振动——原子沿化学键轴线的垂直方向的振动,又称变形振动,这是键长不变,键角发生变化的振动。
红外活性振动—-凡能产生红外吸收的振动,称为红外活性振动,不能产生红外吸收的振动则称为红外非活性振动。
诱导效应——当基团旁边连有电负性不同的原子或基团时,通过静电诱导作用会引起分子中电子云密度变化,从而引起键的力常熟的变化,使基团频率产生位移的现象。
共轭效应——分子中形成大 键使共轭体系中的电子云密度平均化,双键力常数减小,使基团的吸收频率向低波数方向移动的现象。
氢键效应—-氢键使参与形成氢键的原化学键力常数降低,吸收频率将向低波数方向移动的现象。
溶剂效应—-由于溶剂(极性)影响,使得吸收频率产生位移现象.基团频率——通常将基团由振动基态跃迁到第一振动激发态所产生的红外吸收频率称为基团频率,光谱上出现的相应的吸收峰称为基频吸收峰,简称基频峰。
振动偶合——两个相邻基团的振动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振动偶合。
基团频率区—-红外吸收光谱中能反映和表征官能团(基团)存在的区域.指纹区——红外吸收光谱中能反映和表征化合物精细结构的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