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0.2 乙醇和乙酸 基本营养物质讲-2018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练测 含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279.26 KB
- 文档页数:8
回夺市安然阳光实验学校第31讲乙醇乙酸基本营养物质建议用时:4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72分)1.酒后驾车是引发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交警对驾驶员进行呼气酒精检测的原理是:橙色的酸性K2Cr2O7水溶液遇乙醇迅速生成蓝绿色Cr3+。
下列对乙醇的描述与此测定原理有关的是( )①乙醇沸点低②乙醇密度比水小③乙醇有还原性④乙醇是烃的含氧衍生物⑤乙醇有刺激性气味A.②④⑤ B.②③ C.①③ D.①④答案C解析①乙醇沸点低,易挥发,若驾驶员饮酒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酒精,与测定原理有关;②乙醇密度与测定原理无关;③乙醇分子中含有羟基,具有还原性,K2Cr2O7具有强氧化性,可以把乙醇迅速氧化为乙酸,自身被还原为蓝绿色的Cr3+,与测定原理有关;④乙醇可看成是乙烷中的氢原子被羟基取代后的产物,是烃的含氧衍生物,与测定原理无关;⑤乙醇有刺激性气味,与测定原理无关。
2.下列有关叙述,主要利用了醋酸酸性的是( )A.醋酸不小心滴到大理石桌面上,桌面失去光泽B.熏醋可一定程度上防止流行性感冒C.醉酒后,饮用适量的食醋可解酒D.烹饪鱼时加醋和料酒,可增加鱼的香味答案A解析醋酸可与CaCO3反应:CaCO3+2CH3COOH―→(CH3COO)2Ca+CO2↑+H2O,显酸性,A正确;熏醋防止感冒利用了乙酸的杀菌作用,B错误;一定条件下,食醋中的乙酸与乙醇可发生酯化反应,起到解酒作用,C错误;做鱼的时候放料酒,酸和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特殊香味的酯,不是利用的酸性,D错误。
3.下列关于乙醇和乙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A.乙醇和乙酸都是常用调味品的主要成分B.相同条件下,与金属钠反应的速率,乙醇比乙酸快C.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有水,可加入少量无水硫酸铜,若变蓝则含水D.乙醇在一定条件下可氧化成CH3COOH答案B解析乙醇俗名酒精,可用在料酒等调味品中,乙酸俗名醋酸,食醋中含一定量的乙酸,A正确;比起乙醇,乙酸与金属钠反应更快,B错误;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色,C正确;乙醇可被酸性KMnO4溶液、K2Cr2O7溶液等直接氧化为乙酸,D正确。
专项训练(四十四) 乙醇、乙酸基本营养物质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化学使生活更美好”,炒菜时,加点酒和醋能使菜味香且可口,原因之一是()A.有多糖物质生成B.有盐类物质生成C.有油脂物质生成D.有酯类物质生成【试题解析】:选D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食醋的主要成分是乙酸,在一定条件下,二者发生酯化反应生成具有香味的酯类物质。
2.下列食物中的成分不属于天然高分子的是()A.玉米中的淀粉B.菜心中的纤维素C.牛油中的脂肪D.鸡蛋中的蛋白质【试题解析】:选C A项,玉米中的淀粉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错误;B项,菜心中的纤维素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错误;C项,牛油中的脂肪属于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正确;D项,鸡蛋中的蛋白质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错误。
3.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棉花和蚕丝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B.乙烯可作水果的催熟剂C.蛋白质溶液中加重金属盐发生了物理变化D.大豆富含蛋白质,磨成豆浆煮沸后,蛋白质变成了氨基酸【试题解析】:选B棉花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A项错误;乙烯可作水果的催熟剂,B项正确;蛋白质溶液中加重金属盐发生了变性,属于化学变化,C项错误;豆浆煮沸后蛋白质发生变性,但不会发生水解,D项错误。
4.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和应用正确的是()A.油脂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和甘油B.福尔马林可防腐,可用它保存海鲜产品C.乙醇、糖类和蛋白质都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D.合成橡胶与光导纤维都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试题解析】:选A A项,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和甘油,正确;B项,福尔马林可防腐,可用于保存动物标本,但不能用于食物防腐,错误;C项,乙醇不属于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错误;D项,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不是有机高分子材料,错误。
5.下列有关糖类、油脂、蛋白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灼烧蚕丝织物有烧焦羽毛的气味B.油脂是产生能量最高的营养物质C.将碘化钾溶液滴在土豆片上,可观察到蓝色D.利用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可以制肥皂【试题解析】:选C A项,蚕丝是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气味,正确;B项,油脂是产生能量最高的营养物质,正确;C项,土豆中含有淀粉,淀粉遇碘单质变蓝色,遇KI 溶液不变蓝色,错误;D项,油脂为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可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常用于制造肥皂,正确。
乙醇、乙酸、基本营养物质[单独成册]1.以下关于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乙烯和苯分子中均含有碳碳双键,二者都能发生加成反应B.汽油、煤油、植物油均为含碳、氢、氧三种元素的化合物C.苯、乙醇和乙酸都能发生取代反应D.羊毛、蚕丝和棉花等天然高分子材料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解析:选C。
A.苯分子中不含有碳碳双键,故A错误;B.汽油、煤油是碳、氢化合物,植物油为含碳、氢、氧三种元素的化合物,故B错误;C.苯可以和液溴在铁粉作用下发生取代反应,乙醇和乙酸之间的酯化反应为取代反应,故C正确;D.羊毛、蚕丝和棉花等天然高分子材料,其中羊毛和蚕丝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棉花为纤维素,故D错误,答案为C。
2.以下关于乙醇和乙酸的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A.乙醇和乙酸都是常用调味品的主要成分B.相同条件下,与金属钠反应的速率,乙醇比乙酸慢C.乙醇可由乙烯与水发生加成反应制得,乙酸可由乙醇氧化制得D.乙醇和乙酸之间能发生酯化反应,酯化反应的逆反应为皂化反应解析:选D。
A.乙醇和乙酸都是常用调味品的主要成分,A正确;B.乙醇中羟基上的氢原子没有乙酸中羟基上的氢原子活泼,相同条件下,与金属钠反应的速率,乙醇比乙酸慢,B正确;C.乙醇可由乙烯与水在浓硫酸做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加成反应制得,乙酸可由乙醇氧化制得,C正确;D.乙醇和乙酸之间能发生酯化反应,酯化反应的逆反应为硫酸催化下的乙酸乙酯的水解反应,皂化反应是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不可逆,D错误,答案选D。
3.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A.葡萄糖能与新制的银氨溶液共热发生反应产生银镜B.淀粉和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都是葡萄糖C.油脂在NaOH溶液中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和甘油D.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浓的硫酸铵溶液会有沉淀析出解析:选C。
葡萄糖具有复原性,能与银氨溶液共热反应生成单质银,A项正确;淀粉和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均为葡萄糖,B项正确;油脂在NaOH溶液中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C项错误;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浓的硫酸铵溶液,发生盐析,有沉淀析出,D项正确。
专题9.2 乙醇和乙酸基本营养物质1、掌握乙醇、乙酸的结构和主要性质,了解乙醇、乙酸的重要应用。
2、了解酯化反应的原理。
3、了解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4、了解三类营养物质在生活中的应用5、了解葡萄糖与淀粉的检验方法。
一、乙醇1.乙醇分子的组成和结构.乙醇的物理性质2【特别提醒】(1)乙醇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故乙醇一般不能作萃取剂。
(2)工业乙醇含乙醇96%(体积分数),无水乙醇含乙醇99.5%(体积分数)以上,体积分数为75%的乙醇溶液可作医用酒精。
(3)常用无水硫酸铜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水,若无水硫酸铜变蓝则说明有水存在。
(4)除去乙醇中少量水的方法:在乙醇中加入新制的生石灰再进行蒸馏。
3.乙醇的化学性质【特别提醒】(1)乙醇与Na反应现象:钠沉于容器底部,有气泡缓慢逸出。
(2)1 mol C2H5OH与足量Na反应,产生0.5 mol H2说明钠只能取代羟基中的氢原子。
(3)在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中,用铜作催化剂时,铜参加反应。
化学方程式可写为2Cu+O22CuO、CuO+CH3CH2OHCH3CHO+H2O+Cu。
(4)乙醇的化学性质与羟基的关系①与钠反应时,只断裂a处键。
②乙醇催化氧化时,断裂a和c两处键,形成碳氧双键。
乙醇催化氧化时,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上含有两个氢原子时,生成醛;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上含有一个氢原子时,生成酮;不含有氢原子时,不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
③乙醇和乙酸发生酯化反应时只断裂a处键。
4.乙醇的制法①乙烯水化法,化学方程式为CH2===CH2+H2O催化剂CH3CH2OH。
②发酵法,化学方程式为C6H12O6(葡萄糖) 2C2H5OH+2CO2↑。
5.乙醇的用途①用作酒精灯、火锅、内燃机等的燃料。
②用作化工原料。
以乙醇为原料可制取乙醛、醋酸、饮料、香精等。
③用作消毒剂。
在医疗上广泛使用的酒精消毒剂是体积分数为75%的乙醇溶液,碘酒也是医疗上广泛使用的消毒剂。
【典型例题1】【河北省石家庄市2018届期末】下列关于乙醇在各种化学反应中化学键断裂情况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与乙酸、浓硫酸共热时,①键断裂B.与浓硫酸共热至170℃时,②、④键断裂C.在Ag催化下与O2加热反应时, ①、③键断裂D.与浓氢溴酸混合加热时,①键断裂【答案】D【点评】乙醇含有-OH,可发生取代、消去、氧化等反应,反应条件不同,生成物不同,化学键断裂的方式不同,当发生酯化反应时,①断裂,发生取代反应时,②键断裂,发生消去反应时,②④断裂,发生催化氧化时①③断裂,以此解答该题。
魁夺市安身阳光实验学校配餐作业(二十九) 乙醇、乙酸和基本营养物质A组·全员必做题1.(2017·大连二十四中考试)下列广告语对应商品中含有的物质有误的是( )A.“红梅味精,领先(鲜)一步”——蛋白质B.“衡水老白干,喝出男人味”——乙醇C.“吃了钙中钙,腰不酸了,腿不疼了,走路也有劲了”——碳酸钙D.“要想皮肤好,早晚用大宝”——丙三醇解析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不是蛋白质,A项错误;衡水老白干为白酒,主要成分是乙醇,B项正确;钙中钙为补钙剂,主要成分为碳酸钙,C 项正确;大宝为护肤品,其保湿成分为甘油(丙三醇),D项正确。
答案A2.向装有乙醇的烧杯中投入一小块金属钠,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A.钠块开始反应时,浮在乙醇的液面上B.钠块熔化成小球C.钠块在乙醇的液面上游动D.钠块表面有气体放出解析由于钠的密度比乙醇的密度大,所以钠将沉在乙醇的底部,故A、C 项均错误;钠与乙醇的反应虽然是放热反应,但由于反应较缓慢,放出的热量较少,被周围的乙醇吸收,导致钠块不会熔化,故B项错误;由于钠与乙醇反应生成H2,所以在钠块表面产生气泡,故D项正确。
答案D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醇和乙酸之间能发生酯化反应,酯化反应和皂化反应互为可逆反应B.乙醇和乙酸的沸点和熔点都比C2H6、C2H4的沸点和熔点高C.乙醇中是否混有乙酸,可用加入金属钠是否产生气体进行检验D.乙酸酸性较弱,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解析酯化反应与皂化反应的反应条件不同,故酯化反应与皂化反应不互为可逆反应,A项错误;乙酸和乙醇都能与金属钠反应产生氢气,C项错误;乙酸酸性虽然弱,但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D项错误。
答案B4.(2017·陕西西安八校联考)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C12H18O5B.分子中含有2种官能团C.只能发生加成反应和取代反应D.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解析由题给结构简式可知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12H20O5,A项错误;分子中含有羧基、羟基和碳碳双键3种官能团,B项错误;该有机物能发生加成、取代、氧化、消去等反应,C项错误;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故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D项正确。
【关键字】高考专题10.2 乙醇和乙酸基本营养物质(测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姓名:班级:得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2017届贵州省铜仁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下列关于有机物说法正确的是()①制乙酸乙酯时,把乙醇和乙酸依次加入浓硫酸中②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别丝和棉花③油脂水解可得到氨基酸和甘油④纤维素和淀粉都是多糖,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⑤溴乙烷、油脂和蛋白质在一定条件都能水解⑥乙醇中是否含水,可用金属钠来检验⑦乙烯和乙烷都能发生加聚反应⑧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多肽A.②⑤B.①②③⑧C.④⑤⑥⑦D.①⑤【答案】A考点:考查有机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2.如图是某有机物分子的比例模型,黑色的是碳原子,白色的是氢原子,灰色的是氧原子。
则该物质不具有的性质是()A.使紫色石蕊变红B.与钠反应C.发生酯化反应D.发生氧化反应【答案】A考点:考查乙醇的结构与性质3.糖类、油脂和蛋白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须的三大营养物质。
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A.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B.葡萄糖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共沸有砖红色沉淀产生C.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可制肥皂D.蛋白质遇硫酸铜溶液后产生的沉淀能重新溶于水【解析】试题分析:A.淀粉是多糖,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正确;B.葡萄糖含有醛基,检验还原性,可以被新制氢氧化铜氧化,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共沸有砖红色沉淀产生,正确;C.油脂是酯,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可产生高级脂肪酸盐,因此可制肥皂,正确;D.蛋白质遇重金属的硫酸盐硫酸铜溶液后会发生变性,析出的物质加入水后不能重新溶于水,错误。
考点:考查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性质及应用的知识。
4.绿原酸的结构简式如图,下列有关绿原酸的说法错误的是()A.分子式为C16H18O9 B.能与NaHCO3反应C.能发生取代反应、氧化反应和消去反应 D.1 mol绿原酸最多与6 mol Br2反应【答案】D考点: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的知识。
专题9.2 乙醇和乙酸基本营养物质1.(江西省赣州一中2019届期中)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小米“健脾、和胃、安眠”。
现代医学认为:小米的安神作用与其中含有某种氨基酸有关。
下列有机物能水解生成氨基酸的是() A.油脂B.蛋白质C.淀粉D.纤维素2.(安徽省铜陵一中2019届期末)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B.食用油反复加热会产生稠环芳烃等有害物质C.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D.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95%3.(福建省龙岩一中2019届期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变质的油脂有难闻的特殊气味,是由于油脂发生了水解反应B.高温或日常用的消毒剂可使禽流感病毒蛋白质变性C.棉花、羊毛、木材和草类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D.误食重金属盐引起人体中毒,可喝大量的食盐水解毒4.(江苏省宿迁一中2019届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 mol葡萄糖能水解生成2 mol CH3CH2OH和2 mol CO2B.在鸡蛋清溶液中分别加入饱和Na2SO4、CuSO4溶液,都会因盐析产生沉淀C.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1 mol油脂完全水解生成1 mol甘油和3 mol高级脂肪酸(盐)D.乙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水褪色,二者反应原理相同5.(河南省焦作一中2019届期中)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以苯甲醇为原料可制取苯甲酸B.苯不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C.糖类、油脂和蛋白质都可水解D.分子式为C5H12O的醇共有8种结构6.(山西省临汾一中2019届期末)下列有关有机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分子式为C2H6O的有机物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B.分子式为C8H10的芳香烃共有3种C.在水中的溶解度:甲酸甲酯<乙酸D.可以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去甲烷中的乙烯7.(河北省承德一中2019届期中)下列物质是可以作为人工心脏、人工血管等人体植入物的高分子生物材料。
2018届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乙醇和乙酸基本营养物质课时作业(含答案)课时作业31 乙醇和乙酸基本营养物质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359页] [基础题组] 1.(2017•太原模拟)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认识不正确是( ) A.油脂在空气中完全燃烧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 B.蔗糖、麦芽糖的分子式都是C12H22O11,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C.在水溶液里,乙酸分子中的―CH3可以电离出H+ D.在浓硫酸存在下,苯与浓硝酸共热生成硝基苯的反应属于取代反应解析:油脂的组成元素是C、H、O,所以油脂在空气中完全燃烧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A项正确;蔗糖、麦芽糖的分子式都是C12H22O11,结构不同,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B项正确;在水溶液里,乙酸分子中的羧基可以电离出H+,C项错误;在浓硫酸存在下,苯与浓硝酸共热生成硝基苯的反应属于硝化反应,也是取代反应,D项正确。
答案:C 2.下图是某有机物分子的比例模型,有关该物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其结构简式为CH3―O―CH3 B.其官能团为OH- C.能与金属钠反应 D.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解析:该比例模型对应的有机物为乙醇,结构简式为CH3CH2OH,官能团为―OH,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
答案:C 3.(2017•长安检测)糖类、油脂和蛋白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三大营养物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淀粉可直接检验食盐中是否含有碘酸钾 B.淀粉和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都能发生银镜反应 C.植物油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D.棉花、羊毛、蚕丝等天然纤维的成分都是纤维素解析:淀粉遇碘单质变蓝,而食盐加碘加的是KIO3,A错误;蛋白质水解最终产物为氨基酸,不能发生银镜反应,B错误;植物油属于油脂中的油,烃基中有碳碳双键,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C正确;羊毛、蚕丝的成分是蛋白质,D错误。
答案:C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态油通过催化加氢可制得人造脂肪 B.饱和(NH4)2SO4溶液可使蛋白质变性 C.糖类和蛋白质的组成元素相同 D.石蜡油经分馏可以获得乙烯解析:A项,液态油中不饱和键的含量较高,通过催化加氢不饱和键的含量降低,可制得人造脂肪,正确;B项,饱和(NH4)2SO4溶液可使蛋白质盐析,不能使蛋白质变性,错误;C项,糖类的组成元素为碳、氢、氧,而蛋白质的组成元素为碳、氢、氧、氮等元素,二者组成元素不相同,错误;D项,石蜡油经裂解可以获得乙烯,错误。
【高考复习】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乙醇乙酸基本营养物质同步检测(附答案)乙醇的用途很广,可用乙醇制造醋酸、饮料、香精、染料、燃料等。
以下是乙醇乙酸基本营养物质同步检测,请考生认真进行练习。
1.(海南高考)以下有机化合物的最高沸点为()a.乙烷b.乙烯c、乙醇D.乙酸解析:选d常温下乙烷、乙烯为气态,乙醇、乙酸是液态,且乙酸的沸点高于乙醇。
2.(广东)高考)下面的陈述是正确的()a.糖类化合物都具有相同的官能团b、酯类是水果香气的主要成分c.油脂的皂化反应生成脂肪酸和丙醇d、蛋白质水解物含有羧基和羟基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了糖类、油脂及蛋白质等基础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基本概念的辨析能力。
糖类是指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以及能够水解生成它们的物质,如葡萄糖和果糖中除均含有羟基外,还分别含有醛基、酮基两种不同的官能团,a项错误;皂化反应是指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故生成的应是脂肪酸盐和丙三醇,c项错误;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均含有羧基和氨基,d项错误。
3.糖、油和蛋白质是维持人类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三种营养素。
下面的陈述是正确的()a.植物油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b、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c.葡萄糖能发生氧化反应和水解反应d、蛋白质溶液不能产生杀虫作用解析:选b植物油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葡萄糖能发生氧化反应,但葡萄糖是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蛋白质分子较大,其水溶液可形成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
4.如图所示,交警正在检测司机是否饮酒。
其原理是橙色酸性K2Cr2O7水溶液在遇到呼出的乙醇蒸汽时迅速变蓝,并生成蓝绿色Cr3+。
以下对乙醇的描述与该测定原理有关()①乙醇沸点低②乙醇密度比水小③乙醇具有还原性④ 乙醇是碳氢化合物的含氧衍生物⑤ 乙醇在浓硫酸的作用下可以取代羧酸a.②⑤b.②③C①③D①④解析:选c由题中信息(+6价铬元素被还原为+3价铬元素)可知乙醇具有还原性,同时驾驶员可呼出乙醇蒸气,说明乙醇的沸点低。
(讲练测)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10.2乙醇和乙酸基本营养物质(讲)(主题10.2乙醇和乙酸的基本营养1.掌握乙醇和乙酸的组成和性质,了解乙醇和乙酸的重要应用。
2.理解酯化反应的原理。
3.了解糖、油和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特性。
4、了解三种营养素在生活中的应用5、了解葡萄糖和淀粉的检测方法。
一、乙醇和乙酸的结构和性质。
乙醇和乙酸的结构和性质比较物质的名称和结构、颜色、味道和功能基团的物理性质、状态挥发性的密度、溶解性乙醇CH3CH2OH —OH无色和特殊香味液体的物理性质比水挥发性小,并且具有任意比例的水和互溶性羟基。
它燃烧乙醇-与钠反应????催化氧化?氧化反应??酸性高锰酸钾氧化等???酯化反应4乙酸CH3COHOH-COOH无色且有刺激性气味液体挥发性,水和乙醇以任何比例溶解化学性质羧酸性质乙酸的燃烧-→?弱酸性(酸的一般性质)??酯化?2.对于乙醇和乙酸,完成以下化学方程式(1):钠与乙醇反应:2ch 3ch2oh+2Na―→2ch 3ch2ona+H2 ↓( 2)乙醇的催化氧化:铜2CH 3CH2OH+O2―→2CH 3CHO+2H2O .δ(3)乙醇和乙酸的酯化;1浓H2SO4ch3ch2oh+ch3cooh△ch3cooch2ch3+h2o。
(4)乙酸与碳酸钙反应:2ch 3cooh+CaCO3 -→( CH3COO)2Ca+CO2↓+H2O .[定律摘要]比较羟基氢在乙酸、水、乙醇和碳酸分子中的活性石蕊溶液和Na2CO3溶液中羟基氢对与羟基直接分子结构相连的原子或自由基的活性。
结论:羟基氢的活性与强酸>弱酸> H2O >乙醇有关。
[典型例子1][XXXX人的体温是39℃。
让人感到温暖舒适的室内温度是25度。
淋浴的合适水温是60℃。
标准大气压下盐水的冰点是0℃。
下面是几个学生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练习,这是正确的。
)8。
温度计如图所示。
关于它的陈述是正确的。
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1、掌握乙醇、乙酸的组成与性质,了解乙醇、乙酸的重要应用。
2、了解酯化反应的原理。
3、了解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4、了解三类营养物质在生活中的应用
5、了解葡萄糖与淀粉的检验方法。
一、乙醇和乙酸的结构与性质 1.乙醇、乙酸结构和性质的比较
2.完成下列关于乙醇、乙酸的化学方程式 (1)Na 与乙醇的反应:
2CH 3CH 2OH +2Na ―→2CH 3CH 2ONa +H 2↑。
(2)乙醇的催化氧化:
2CH 3CH 2OH +O 2――→Cu
△
2CH 3CHO +2H 2O 。
(3)乙醇和乙酸的酯化反应: CH 3CH 2OH +CH 3COOH
浓H 2SO 4
△CH 3COOCH 2CH 3+H 2O 。
(4)乙酸与CaCO 3反应:
2CH 3COOH +CaCO 3―→(CH 3COO)2Ca +CO 2↑+H 2O 。
【规律总结】比较乙酸、水、乙醇、碳酸分子中羟基氢的活泼性
结论:羟基氢的活动性强弱关系:强酸>弱酸>H 2O>醇。
【典型例题1】【2017届湖北省恩施一中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某有机物可用于合成一种常见药物达菲,其结构简式如下图,下列关于该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分子式为C 7H 6O 5
B .可发生加成和取代反应
C .分子中含有两种官能团
D.在水溶液中羧基和羟基均能电离出H+
考点: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
【点评】根据乙酸的化学性质得出羧基的性质,根据乙醇的化学性质得出羟基的性质,该有机物含有羧基、羟基、碳碳双键,根据相应的官能团可推测出该物质的性质。
【迁移训练1】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A.乙醇和是乙酸都是常用调味品的主要成分
B.乙醇和乙酸的沸点和熔点都比C2H6、C2H4的沸点和熔高
C.乙醇和乙酸都能发生氧化反应
D.乙醇和乙酸之间能发生酯化反应,酯化反应和皂化反应互为逆反应
【答案】D
【解析】
试题解析:A、乙醇是料酒的成分,乙酸是食醋的成分,故说法正确;B、乙醇和乙酸常温下都是液体,乙烷和乙烯在常温下都是气体,故说法正确;C、乙醇和乙酸的燃烧是氧化反应,乙醇能和氧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氧化反应,故说法正确;D、皂化反应是指油脂在碱中水解成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因此不能说法酯化反应和皂化反应是可逆反应,故说法错误。
考点:考查有机物的基本知识和应用等知识。
二、基本营养物质
1.糖类、油脂、蛋白质的化学组成
3.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用途
(1)糖类物质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是动植物所需能量的重要来源;葡萄糖是重要的工业原料,主要用于食品加工、医疗输液、合成药物等;纤维素可用于造纸,制造纤维素硝酸酯、纤维素乙酸酯、黏胶纤维等。
(2)油脂提供人体所需要的能量,等质量的糖类、油脂、蛋白质完全氧化时,油脂放出的热量最多。
油脂用于生产高级脂肪酸和甘油。
(3)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在工业上有很多用途,动物的毛、皮、蚕丝可制作服装,酶是一类特殊的蛋白质,是生物体内重要的催化剂。
【典型例题2】下列物质不能使蛋白质变性的是()
A.紫外线B.福尔马林C.硫酸钠D.浓盐酸
【答案】C
【考点定位】考查蛋白质的变性
【点评】本题考查蛋白质的变性,了解蛋白质变性的常用方法,注意蛋白质变性是不可逆的。
能使蛋白质变性的化学方法有加强酸、强碱、尿素、乙醇、丙酮、甲醛等有机溶剂化学物质、重金属盐等;能使蛋白质变性的物理方法有加热(高温)、紫外线及X射线照射、超声波、剧烈振荡或搅拌等。
【迁移训练2】【2017届浙江省绍兴市高三上学期适应性考试】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硬脂酸甘油酯在NaOH溶液中水解完全后,加入饱和食盐水,下层析出硬脂酸钠
B.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淀粉或纤维素最终的水解产物都是葡萄糖
C.鸡蛋清的溶液中加入福尔马林溶液,鸡蛋清凝聚,蛋白质变性
D.不同种类的氨基酸能以不同的数目和顺序彼此结合,形成更复杂的多肽化合物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硬脂酸钠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应在上层,故说法错误;B、淀粉和纤维素水解最终产物是葡萄糖,故说法正确;C、福尔马林能使蛋白质变性,故说法正确;D、氨基酸之间可以发生脱水缩合,形成多肽物质,故说法正确。
考点:考查有机物的基本知识等知识。
考点一:乙酸乙酯的制备
1.实验原理
CH3COOH+CH3CH2OH 浓H2SO4
△CH3COOCH2CH3+H2O。
2.实验装置
3.反应特点
4.反应条件及其意义
(1)加热,主要目的是提高反应速率,其次是使生成的乙酸乙酯挥发而收集,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提高乙醇、乙酸的转化率。
(2)以浓硫酸作催化剂,提高反应速率。
(3)以浓硫酸作吸水剂,提高乙醇、乙酸的转化率。
(4)可适当增加乙醇的量,并有冷凝回流装置,可提高产率。
5.注意事项
(1)加入试剂的顺序为C2H5OH―→浓H2SO4―→CH3COOH。
(2)用盛饱和Na2CO3溶液的试管收集生成的乙酸乙酯,其作用是一方面中和蒸发出来的乙酸、溶解蒸发出来的乙醇;另一方面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有利于酯的分离。
(3)导管不能插入到Na2CO3溶液中,以防止倒吸回流现象的发生。
(4)加热时要用小火均匀加热,防止乙醇和乙酸大量挥发、液体剧烈沸腾。
(5)装置中的长导管起导气和冷凝回流的作用。
(6)充分振荡试管,然后静置,待液体分层后,分液得到的上层液体即为乙酸乙酯。
【典型例题3】下列关于酯化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A.用CH3CH218OH与CH3COOH发生酯化反应,生成H218O
B.反应液混合时,顺序为先倒乙醇再倒浓硫酸最后倒乙酸
C.乙酸乙酯不会和水生成乙酸和乙醇
D.用蒸馏的方法从饱和Na2CO3溶液中分离出乙酸乙酯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酯化反应中羧酸提供羟基,醇提供氢原子,则用CH3CH218OH与CH3COOH发生酯化反应,生成CH3CO18OCH2CH3和H2O,A错误;B.反应液混合时,顺序为先倒乙醇再倒浓硫酸最后倒乙酸,B正确;C.乙酸乙酯和水反应生成乙酸和乙醇,C错误;D.用分液的方法从饱和Na2CO3溶液中分离出乙酸乙酯,D错误。
答案选B。
考点:考查酯化反应的有关判断
【点评】酯化反应是有机化学中常考的化学实验,需要从反应原理、实验装置、试剂的加入顺序等方面去理解和掌握,如羧酸失去羟基、醇失去羟基上的H原子,饱和碳酸钠的作用等是常考知识点。
【迁移训练3】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是:,关于它的性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能发生加成反应;②能溶解于NaOH溶液中;③能水解生成两种有机物;
④不能使溴水褪色;⑤能发生酯化反应;⑥有酸性
A.①②③B.②③⑤C.仅⑥D.全部正确
【答案】D
考点:考查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
考点二:糖类、脂肪与蛋白质的常考点
1.编织糖类知识网络
2.对比明确油脂“三化”
油脂中的“三化”是指氢化、硬化、皂化,氢化是指不饱和油脂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饱和油脂的反应;通过氢化反应后,不饱和的液态油转化为常温下为固态的脂肪的过程称为硬化;皂化是指油脂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盐与甘油的反应。
3.聚焦盐析、变性异同
盐析:在轻金属盐作用下,蛋白质从溶液中凝聚成固体析出,其实质是溶解度降低,是物理变化,此过程可逆,加水后仍可溶解,蛋白质仍保持原有的生理活性。
变性:在重金属盐、受热、紫外线、甲醛、酒精等作用下蛋白质凝聚成固体析出,其实质是结构性质发生变化,是化学变化,此过程不可逆,蛋白质失去原有的生理活性。
二者均是一定条件下,蛋白质凝聚成固体的过程。
【典型例题4】【2017届河北省定州高三上学期周练(8.28)】化学与生活、社会密切相关。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在人体内酶的作用下,纤维素可以发生水解生成葡萄糖
B.福尔马林(甲醛溶液)可用于浸泡生肉及海产品以防腐保鲜
C.新型材料聚酯纤维、光导纤维都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D.医药中常用酒精来消毒,是因为酒精能够使病毒的蛋白质发生变性
【答案】D
【考点定位】考查纤维素的性质和用途;甲醛、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等特点。
【点评】本题考查纤维素的性质和用途;甲醛、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等特点。
①人体中不含纤维素酶;②甲醛能破坏蛋白质结构;③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④酒精能使蛋白质变性。
【迁移训练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蔗糖、淀粉、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都是葡萄糖
B.鸡蛋白溶液中加CuSO4溶液析出沉淀,该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C.乙烯和氯乙烯都属于不饱和烃,可发生加聚反应
D.油脂在酸的作用下可发生水解,工业上利用该反应生产肥皂
【答案】B
【解析】
考点:考查有机物结构和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