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教练机发展之路
- 格式:pdf
- 大小:336.12 KB
- 文档页数:3
教-8(K8)教练机背景K8,我国新一代初级教练机。
为了给解放军装备先进的喷气初级教练机,1982年洪都集团公司成立了教练机方案组,以石屏为方案组组长,后任主要设计师。
通过研究比较,结合我国具体情况,洪都集团提出“提高训练效率,降低训练费用”的研制思路,基本性能要求和适应不同国家需要的两种训练体制,得到广泛认同。
1986年,我国决定与巴基斯坦合作研制教-8。
巴基斯坦方面投资了25%,并负责生产前机身等部位。
1987年7月,教-8开始具体设计。
89年1月开始制造原型机,共制造5架原型机(3架试飞,2架用于静力试验),001与003号原型机分别于1990年11月26日和91年10月首飞。
随后15架预生产型开工,并在1992年7月首飞。
因此实际上教-8分为国内型和外销型号。
我军装备的型号称为教11。
2001年K-8飞机研制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洪都提出了“高低速兼顾;良好的机动性能和失速特性;良好的视野和舒适的座舱环境”等具体计划,并确定了以世界现代科技的综合为K-8研制的基础,而非一味强调自力更生。
因此教-8初生时,已经大量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成熟技术。
同时,教-8研制伊始就必须为交付巴基斯坦空军着想。
所以配置方案选择马丁·贝克座椅、西方电子飞行仪表系统、仪表着陆系统、塔康导航系统及电台等国际航空市场上的成熟产品,与美国宇航设备公司合作配装了高效环控系统,与美国盖瑞特公司合作设计进排气系统。
教-8的疲劳寿命为8000飞行小时。
1994年9月,巴基斯坦空军接受了6架预生产型飞机(图),到96年年底为止,共生产21架。
下图中可以看到巴基斯坦的教-8能够挂载巴空军装备的法国“魔术”近距空空导弹。
教-8还在国外完成了发动机畸变、旋转天平、环控系统,弹射救生和电子飞行仪表系统交联等试验。
上述措施使得教-8研制快捷顺利,解决了80年代军工科研经费严重不足的问题,提高了飞机的起点。
同时为我国航空工业引进了国外技术,开创了我国走国际合作之路研制先进飞机的先例。
教练机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一、教练机行业产品定义及分类教练机(Trainer(aircraft))是训练飞行员从最初级的飞行技术到能够单独飞行与完成指定工作的特殊机种.无论是操作军用或者是民用飞机的飞行员都需要经过一些相同的训练程序,使用类似的教练机完成基础飞行课程.常见的教练机分类方式有两种,分别是两级与三级制.两级制区分为初级与高级教练机;三级制为初级、中级与高级教练机.近三年,国内民航发展进入快节奏,相应政策陆续出台,刺激了国内民航发展进一步市场化运作.2016-2018年中国教练机行业相关政策统计二、中国教练机行业市场现状2018年中国教练机行业市场规模约28.87亿元,同比2017年的25.27亿元增长了14.25%,近几年中国教练机行业市场规模情况2014-2018年中国教练机行业市场规模情况中国教练机细分市场主要集中在军用教练机领域,近些年中国军用教练机市场规模占整体教练机规模80%以上,2018年国内军用教练机24.75亿元,占比85.73%.随着中国民航业的快速崛起,民航教练机市场增速相当可观,市场规模逐步提升.2014-2018年中国教练机行业市场细分规模情况目前,国内主要航空工业洪都(南昌)、航空工业成飞(成都)、航空工业沈飞(沈阳)、航空工业贵飞(贵阳).近几年,中国教练机行业产量快速增长,从2014年的36架增长到2018年的61架,2014-2018年中国教练机行业产量复合增长率14.09%.2014-2018年中国教练机行业产量情况2018年中国教练机行业需求量约165架,同比2017年的139架增长了18.71%,近几年中国教练机行业需求量情况2014-2018年中国教练机行业消费量统计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中国民用教练机保有量约874架,军用教练机保有量368架.2014-2018年中国教练机行业保有量情况民航业的快速扩张,以及民航需求规模的增长,促使中国民用教练机新增数量增速明显高于军用教练机.2014-2018年中国教练机行业消费结构三、中国教练机行业市场发展趋势(1)“以练为战”训练理念飞行员训练是空军战斗力形成和提高的根本要素之一,训练的最终目的是培养能够胜任空中作战任务的飞行员.强国空军都把“以练为战”作为训练理念.空军训练装备的发展必须与作战装备发展需求相适应.军用教练机发展已先后历经三个阶段,每次发展的源动力均是作战飞机更新换代、飞行员能力培养要求变化,引起训练需求变化,其中高级教练在每个阶段都占据主导地位.为满足主战装备不断提高的训练要求,同时降低整个飞行员训练体系的成本.很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在发展新一代高级教练.来提供培养面向未来作战飞行的训练功能和环境.(2)教练机研制要有前瞻性教练机是训练装备体系的核心,整个生命周期在30年左右教练机的研制必需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和可扩展性.如同T-38已服役超过50年,正因为其优异的性能和升级的潜力,才能在二代机和三代机时代都成为美国选定的高级教练机.同样的原因,在四代机大量服役的时代,美国推出T-X计划,用来替代T-38.对于中国空军教练装备的发展,同样需要具有前瞻.要选择适应20年、30年后仍能满足训练需求的教练机.(3)教练机的训练效能要高,与国家综合实力、空军规模组成相适应航空装备日益昂贵,飞行员培养也日趋复杂,教练机的选用要追求经济性、可靠性和训练效能.教练机的全寿命周期费用和全程培训费用是经济性的主要依据.其次,国家的综合实力决定了国家的空军装备的实力,为培养合格的高水平飞行员,必须有相适应的教练机与之匹配,越发达的国家,空军实力越强,包括教练机在内的空军训练装配越先进、规模越大.(4)教练机的功能必须具备扩展性在教练机的发展趋势上.不仅满足飞行员的训练上,即飞行员的技战术培养上.对于一些中小国家,需要教练机能够支撑中低烈度军事冲突中的使用,即强调教练机的部分作战能力和多用途.各个国家的飞行员训练体系都是与本国国情、空军的使命任务相一致的.对于教练机的需求,各国虽有区别,但无不是追求训练效能最大化.并随着空军作战形式和空军装备的发展而发展.对于中国的空军教练机装备,同样需要既满足当前飞行员训练需要,又具有适应不远的未来的发展空间,以及训练效能高的教练机装备.。
世界及中国教练机发展史教练机教练机是训练R 行员从最初级的£行技术到能够单独《行与完成指定工作的特殊机种。
无论是操作军用或者是民用E 机的R 行员都需要经过一些相同的训练程序,使用类似的教练机完成基础&行课程。
常见的教练机分类方式有两种,分别是两级与三级制。
两级制区分为初级与高级教练机。
三级制为初级、中级与高级教练机。
教练机 培训驾驶员用的E 机。
基本要求教练机顾名思义是训练R 行员基本E 行技术的专用&机。
在和平时期,教练机常常是空军里单一机种中数量最大的。
教练机要求廉价、皮实、容易操纵,为了适合初学学员,需要容忍粗暴操作。
教练机还需要具有很高的出动率,好大量培训新E行员,所以需要运行成本低廉、维修简单。
这些要求实际上相当苛刻,使优秀教练机的设计相当不容易。
L-15Cessna 172但是另一方面,教练机对绝对&行性能要求不是很高,最大速度、最大高度、机动性都只要能达到中不 溜就可以了,也没有挂裁武器的要求。
教练机分初 级、中级和高级。
初级教练机(简 称初教)担负新学员的最初&行训练任务,包括起E 、着陆、目视&行等,还有一个很 重要的任务就是筛选,密别出有前途的学员。
中级教练机(简称中教)用于训练已经具 有初步E 行技能的学员,用来训练队列&行、仪表R 行等。
高级教练机(简称高教)是E 行学员的最后阶段,用来训练复杂气象E 行、简单战术动作等。
有的 国家取消中 教,只有初教和高教。
虽然教练机也用于训练民航和通用航空的£行员,教练机一般习惯上还是算作军用E 机。
和所有E 机一样,教练机可以是螺旋桨的,也可以是喷气式的。
初教通常都是 螺旋 桨的,而且采用活塞式发动机。
中教有螺旋桨的,但一般已经不是活塞式发动机,而 是涡桨发动机。
中教也有采用喷气式的。
高教一般是喷气式的。
推进形式的差异在很大 程度上反应了初教、中教、高教的使命和使用习惯上的差异。
中国飞机的发展史
中国飞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开始引进一些外国飞机技术,并尝试自行建造飞机。
然而,当时的中国处于政治动荡和经济不稳定的时期,飞机制造事业并没有取得显著进展。
到了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开始重视发展自己的航空工业,并设立了航空工业部门。
在1950年代,中国主要依靠苏联的帮助来建立起自己的飞机制造能力。
1960年代,中国进行了大规模的自力更生运动,开始自行设计和制造飞机。
1966年,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架国产喷气式客机“神鹰”;此后又相继研制了不少型号的军用飞机,如歼击机、轰炸机等。
1970年代,中国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飞机制造能力,并开始出口一些飞机产品。
1980年代,中国开展了更加大规模的航空工业发展计划,投入了大量资金和人力资源进行飞机技术研发。
这个时期,中国研制出了一系列的新机型,如运输机、直升机、教练机等。
21世纪以来,中国的飞机制造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2016年,中国首架国产大型客机C919成功首飞,标志着中国进入大型民用飞机制造的全新阶段。
此后,中国又相继推出了ARJ21、CR929等一系列新型客机项目。
同时,中国在无人机领域也取得了重要突破,并成为全球最大的无人机生产和消费市场之一。
目前,中国的航空工业正朝着更高水平、更加先进的方向发展。
中国正在加大自主创新力度,致力于研发和生产更加先进的飞机和航空设备,努力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
联盟·壮志凌云,我国经典老战机的峥嵘岁月●程醉在我国的历史上,人民空军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走过了一条异常艰辛的发展道路。
在空军强大的今天,我们更不能忘记那些经典老战机,正是它们,在技术劣势的情况下,创造了一场又一场的空战奇迹,捍卫了祖国的领空安全。
初教-5教练机1954年7月3日,由中国南昌飞机制造厂生产的单发双座轻型教练机“初教-5”在南昌试飞成功,它是我国自行生产的第一种飞机,仿制原型为当时苏联的雅克-18教练机。
初教-5教练机结构简单,重量较轻,能够像雄鹰一样在空中自由翱翔。
它操作容易,能在土质跑道上起降。
可以让学员在完成各种初级训练科目之后,很快地掌握飞机的基本驾驶技能。
歼-5战斗机1956年7月19日,中国制造并装备空军的第一种高亚音速喷气战斗机“歼-5”试飞成功,同年9月投入批量生产。
它是中国仿制的单座单发第一代战斗机,仿制原型为苏联的米格-17战斗机。
不过,我们在米格-17战斗机的基础上进行了巨大的改进和调整。
因此歼-5战斗机在作战性能、技术数据方面比米格-17要好很多。
歼-5战斗机安装了一台“涡喷-5”型加力发动机,翼展9.6米,机长11.36米,机高3.8米。
它的作战半径为800千米,配备了2门HP-23毫米机炮和1门H-73毫米机炮,载弹量为500千克。
除此之外,歼-5战斗机的左、右机翼下还可各挂一颗100~250千克重的炸弹。
歼-5战斗机是我国生产的第一款喷气式战斗机,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低空机动性能好等特点。
自装备部队以后,在国土防空任务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的飞行员曾使用歼-5战斗机击落过F-84、F-86、RB-57A 和F-4B 等多种入侵飞机,屡立奇功,堪称我军最具传奇色彩的战斗机之一。
初教-5教练机实际上很不起眼,如果不是资深小军迷可能根本不知道它的存在。
不过,它却是我国生产装备部队的第一种国产飞机,是我国航空工业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382021.4南昌,八一起义的地方。
在这里,中国共产党打响了武装夺取政权的第一枪。
在这里,“红色”基因与“蓝色”情怀交织。
航空人在党的领导下,牢记航空报国初心,笃行航空强国使命,勇于创造,敢于突破,不懈奋斗。
新中国第一架飞机、第一款自行设计制造的教练机、第一架超音速喷气式强击机、第一架具有典型三代机特征的高级教练机……一型型航空装备从这片红土地出发,为祖国的蓝天碧海铸就起强大的空天堡垒,在我们党百年的奋斗历程中谱写了一曲曲忠诚于党、守护国家安全的激昂战歌。
—新中国航空事业发展70周年教练机、强击机研制纪实392021.4新中国航空工业的良好开端1950年,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硝烟战火中,建立一个强大的空军迫在眉睫。
1951年,中共中央要求国有航空工业力争在3至5年内,从修理起步,逐步过渡到争取能够仿制前苏联教练机和歼击机。
1951年4月23日国家航空局正式发文,宣布在南昌建厂——国营洪都机械厂(洪都公司)。
一时间,南京、上海、株洲等全国各地有志航空的热血之士云集南昌,开始了航空报国的征程。
当时工厂百废待兴。
几幢旧砖房仅供厂部办公使用,只有一座“八角亭”式厂房和几个被飞机炸坏的机棚,以及一条长1500米的碎石跑道。
荒凉的景象并没有减弱大家报效祖国的决心,创业者们住竹棚,睡地铺,克服重重困难建设新工厂。
建厂148天后,就开始修理飞机。
当年年底就修理好雅克-18型飞机38架,有力支援了部队需求。
维修飞机只是起步,航空赤子们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在维修中学习,在学习中创新,朝着更为远大的目标前进。
1953年底,工厂基本掌握了5种飞机的修理和零部件制造技术。
1954年4月1日,洪都公司接到第二机械工业部和航空工业局批准试制初教5的指示后,吹响了“为制造祖国第一架品质优良的飞机而奋斗”的号角。
40天内完成初装所需零件制造,20天完成总装装配,这期间,洪都员工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难关。
就这样从4月20日发出全套图纸到6月30日整机交付试飞站,仅用了70天。
中国飞机的发展历程中国的飞机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后期。
在那个时候,中国决定自主研发和制造自己的飞机,以减少对国外技术的依赖。
1950年代,中国制造了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歼教-1”。
这是一种用于飞行员培训的教练机。
尽管它的性能相对较低,但标志着中国步入了喷气式飞机的时代。
接下来的几十年里,中国陆续开发了一系列的军用飞机。
例如,1969年,中国成功研制并投入使用了“歼-7”战斗机。
它是在苏联米格-21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性能稳定,堪称中国第一代战斗机。
1980年代,中国开始研制并生产更大型的民用飞机。
其中最著名的是“运-8”运输机,它是中国第一款民用大型飞机。
运-8以其高度可靠性和经济性而受到了国内外市场的认可。
此外,中国还开展了更多航空器的研制工作,包括直升机和无人机。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增长,飞机需求量迅速增加。
为了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中国开始制定并实施了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即研制自己的大型客机。
这项计划于2008年正式启动,并由中国商飞(Commercial Aircraft Corporation of China)主导。
名为“C919”的客机是中国首款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民用客机。
此外,中国还积极推动研发更高级技术的飞机,包括隐形战斗机和大型远程客机。
例如,中国的歼-20战斗机于2011年首次亮相,被认为是中国空军的最先进的战斗机之一。
另外,中国的CR929远程宽体客机计划与俄罗斯合作,该机型有望与波音787和空客A350竞争。
总的来说,中国飞机发展经历了从初期的喷气式飞机到现在的大型客机和隐形战斗机的跨越。
随着技术进步和投资的不断增加,中国飞机的发展前景一片光明。
中国飞机的发展历程中国飞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那个时候中国正处于新中国成立后的艰难时期。
当时,中国国内没有任何先进的飞机制造技术和设备,并且受制于国际封锁,难以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
然而,中国政府意识到,发展民用航空工业对于国家的现代化建设至关重要。
1951年,中国政府决定在沈阳设立飞机制造厂,并将其命名为“沈阳飞机制造厂”。
在随后的几年里,该厂开始生产国内的第一款喷气式教练机HF-1。
这标志着中国开始了自己的飞机制造之路。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中国的航空工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中国引进和消化国外的技术,同时也自主研发了许多型号的飞机。
其中最著名的是运-6农用飞机和歼-7战斗机。
60年代初期,中国开始生产首款大型运输机运-8,它成为亚洲第一款能够进行大规模部署的军用运输机。
运-8改变了中国的军事物资运输方式,使得更多的军队能够快速部署到远离沿海地区的地方。
1970年代,中国民航开始引进国外的飞机,并开始自主研发民航飞机。
1980年,中国首次成功研制了国产的商业喷气客机YC-7。
然而,该机型并未投入商业运营,主要是因为技术上的一些问题。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对民航业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为了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中国航空工业公司和国家航空工业集团成立于 2008年,以集中资金和资源推动中国飞机产业的发展。
在此之后,中国开始了一系列重大的飞机项目,如C919大型商用客机和ARJ21支线客机。
C919是中国第一款能够与波音737和空中客车A320竞争的大型客机。
该机型于2017年成功完成首飞,预计2021年投入商业运营。
ARJ21是中国第一款国产支线客机,于2016年投入商业运营。
此外,中国还致力于发展军用飞机。
中国研制了J-10战斗机、歼-11战斗机和歼-20隐形战斗机等一系列先进飞机。
这些飞机的技术水平和性能已经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为中国的军事实力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
总的来说,中国飞机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从无到有,从引进到自主研发,再到具备竞争力的国产飞机。
从歼教7到高教9在歼教7飞机服役前,中国空军的歼7、歼8飞机飞行员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歼7、歼8飞机飞行性能类似,高空高速性能优异,起降性能和低速性能并不突出,与我军以前装备的歼6飞机有较大不同。
因此,从歼教6高级教练机上训练出来的飞行员并不能很快适应歼7或歼8飞机的驾驶,他们虽然能直接换装歼7飞机,但是改装周期较长,且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要谈教9的技术特点,就不能不提到它的前辈歼教7飞机。
歼教7飞机是贵航在歼7II战斗机基础上研制的高级歼击教练机。
歼7II 的原型是苏联著名的米格-21战斗机,米格-21采用了当时较为先进的三角翼技术,具备较好的高空高速性能。
歼教7保持了米格-21家族经典的57度后掠角三角翼、机头进气正常布局,从而保持了较好的高速性能。
作为一种教练机,歼教7飞机由歼7II的单座改为双座,座舱盖向右开启,后座为教员座舱。
由于双座设计减少了内部油箱容量,并且降低了飞机高速飞行时的方向稳定性,因此歼教7飞机采用了类似于米格-21MF的大面积宽垂尾(提高高速稳定性)和较宽的背鳍(更大的邮箱容积);除此之外,歼教7将歼7II的单腹鳍改为双腹鳍,其目的和垂尾一样。
歼教7飞机于1985年7月首飞,87年定型,88年正式服役。
在以后的日子里,贵航公司发展出了歼教7A、歼教7B、歼教7P、歼教7N和歼教7PG等型号,其中7A为中国自己使用,7P、7N、7PG均为出口型号。
歼教7P型根据买方要求换装较大推力的发动机,增加武器挂载能力,采用西方标准的电子火控设备和弹射座椅,并且在95年后改装了30mm机炮。
2002年年中歼教7PG试飞,该型飞机在电子设备上有较大程度提高,加强了火控系统和精确打击能力。
歼教7飞机确实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空军的训练条件。
歼7各型号和歼8各型号均能通过歼教7飞机直接改装,歼教7飞机的飞行特性、操作方法和武器系统与歼7、歼8系列飞机基本相同,不过歼教7飞机作为教练机而言还是有一些问题存在。
赤鹰摩天深度回顾中国喷气教练机发展简史
高智
【期刊名称】《《国际展望》》
【年(卷),期】2006(000)007
【摘要】2006年3月13日,L-15“飞狮”高级教练机在南昌飞机公司试飞成功,这不仅标志着中国空军训练体制的完善,也体现出中国军用飞机设计能力的提高。
从同型教练机到专业教练机,从歼教-1的“夭折”到 L-15的成功,中国喷气教练机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发展之路。
【总页数】9页(P28-36)
【作者】高智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中国最先进高级歼击教练机山鹰明年底设计定型 [J],
2.印度自行研制的第一种中级喷气教练机印度HJT-36 教练机 [J], 戴岭
3.印度自行研制的第一种中级喷气教练机印度HJT-36教练机 [J], 戴岭
4.印度增购57架“鹰”AJT先进喷气教练机 [J], 无
5.赤鹰摩天深度回顾中国喷气教练机发展简史 [J], 高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飞机的发展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飞机制造业经历了一段长期的探索和发展历程。
1948年,中国民航局成立,开始了民用飞机航空运输事业。
恢复工业生产的同时,中国也开始了自主研制飞机的尝试。
1951年10月,中国第一种自主设计生产的飞机——“初阳”型飞机成功试飞,开启了中国航空工业的新篇章。
1956年,中国第一次展出了自主设计研制成功的双引擎喷气式教练机“歼教1”型飞机。
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开始了大规模的飞机人才培训和技术引进计划。
1969年,中国在自主设计的基础上,成功研制出第一架军用大型运输机“运-8”型飞机。
1970年代,中国飞机工业实现了由模仿到自主创新的跨越。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中国加快了飞机工业的发展和改革步伐,成立了多家大型飞机企业,取得了一系列自主设计研制、试飞试验等重大成果,如“歼-7”、歼-8”、“歼-9”等型号的喷气式战斗机,以及“运-10”、“波音737”等民用飞机。
21世纪以来,中国继续加强了飞机工业的发展,推出了“歼-20”、“歼-31”等新一代战斗机,以及“C919”大型客机等民航产品,成为全球竞争中的重要参与者。
未来,中国的飞机工业将继续朝着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拓展国际合作等方面不断迈进,为中国国家发展和航空事业的进一步繁荣贡献力量。
教练机体系发展抛开自身的性能,左右作战飞机作战效能的就是飞行员的飞行驾驶技术,而飞行技术的取得完全依仗教练机的飞行训练。
“一树桃花千朵红”也许正是教练机的真实写照。
目前,我空军的教练机如何?训练体系又是怎样的状况?本次沙龙就讨论这个问题。
晨:朝鲜战争可以说是中国空军发展的催化剂,那时我们的飞行员训练体系完全是为战争应急。
当时的喷气式飞机比较容易掌握。
飞行员从陆军选拔,经几十小时的初教-5(仿制雅克-18)初级教练机培训后,所具备的飞行技术可以直接上乌米格-15进行高级训练。
短时间高级训练后,飞行员即可进入战斗部队执行任务。
王:那个时候为了飞行员能尽快适应喷气机的训练,基本上一个系列的歼击机,都同时装备一种双座改装型,也叫“同型双座歼击/教练机”。
比如米格-15和乌米格-15。
晨:在我国仿制成功米格-17、开始装备歼-5的时候,尽管歼-5和米格-15一样,同属高亚音速战斗机,飞行员从米格-15转飞歼-5并不存在技术跨度过大的问题,但我国仍然由屠基达任总设计师,专门研发了训练针对性更强的“同型双座歼击/教练机”歼教-5。
可以说“双座米格-17”是中国的独创。
抛开当时对飞行员的实际训练意义有多大,歼教-5确实“训练”了新中国的飞机研发能力。
即使是在苏联也没有专门针对米格-17的同型双座教练机,米格-17的飞行员仍是由乌米格-15训练出来的。
记:在仿制米格-19成功,歼-6这种能超过1倍音速的歼击机装备后,原训练系统是否又要改变?晨:这个问题初期不是很明显,因为歼-6是1959年才开始批量生产,初期换装的工作主要是针对原有的喷气式航空兵师。
那些飞惯了米格-15、米格-17/歼-5的飞行员,经过短暂的磨合,飞歼-6不成问题。
但是随着新飞行员的大量招收,问题就凸现出来。
尽管此时初级教练机已经从初教-5升级到操作、飞行性能更好的初教-6,但对于这些没有任何飞行经验的飞行员,要想从初教-6上直接上歼-6,技术跨度太大,根本不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