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 格式:doc
- 大小:37.50 KB
- 文档页数:4
度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十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同步练习及答案第十课秦末农民大起义一、选择题1.诗歌和童谣是我们了解历史的一种途径,在秦朝时期,流行这样一句童谣:“阿房,阿房,亡始皇。
”这句童谣暗指( B )A.阿房将发动起义灭亡秦朝B.秦朝滥用民力,以致民怨沸腾C.秦朝刑法特别残酷D.秦始皇将葬于阿房宫2.贾谊的《过秦论》是影响中国历史的十篇政治文章之一。
贾谊认为:为政者必须施仁政,不能反人民,否则,人民必会“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最初是用来描述(C )A.项羽起义B.刘邦起义C.陈胜、吴广起义D.国人暴动3.毛泽东说:“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只有这种农民的阶级斗争、农民的起义和农民的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战争是( B )A.楚汉之争 B.陈胜、吴广起义C.城濮之战 D.黄巾军大起义4.“孟姜女,杞梁妻。
一去燕山更不归……长城路,实难行……”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广为流传,该故事反映的历史背景是秦朝暴政的表现之一( B )A.沉重的赋税 B.繁重的徭役 C.严刑酷法 D.繁重的兵役5.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以后,各地的百姓纷纷响应起义。
没有多久,农民起义的风暴席卷了大半个中国。
在秦末农民起义中,对推翻秦朝起决定性意义的战役是(B )A.长平之战B.巨鹿之战C.桂陵之战D.马陵之战6.秦帝国的横空出世和顷刻间灰飞烟灭的命运,令人叹息。
最后秦朝统治者向谁投降( D ) A.项羽 B.陈胜 C.吴广 D.刘邦7.“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此联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分别发生在( B )A.春秋和战国B.秦朝和春秋C.战国和三国D.秦初和汉初8.刘邦和项羽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下列关于楚汉之争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B )A.战争的目的是为了争夺帝位B.项羽势力弱小,却一味依赖武力C.刘邦注重收揽民心,善于用人D.项羽在四面楚歌中战败自刎而亡9.下列属于秦末农民战争范畴的历史事件有(A )①陈胜、吴广起义②项羽领导的起义③刘邦领导的起义④楚汉之争A.①②③B.②③④C.①D.①②③④10.云梦秦简是研究秦朝政治、法律、经济、文化等方面真实情况的重要史料,其中记载:死刑名称有“定杀”“生埋”“磔”“弃市”“戮”等。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一、选择题1.从修建骊山陵、长城可以看出,秦的暴政的突出表现是()A.繁重的徭役B.沉重的赋税C.残酷的刑罚D.可怕的殉葬2.如今我国推崇“依法治国”,其含义一是依法行政,二是公民也要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利益。
然而,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朝却实行“族诛”和“连坐”,这反映了秦的() A.徭役繁重B.赋税沉重C.法律严苛D.可怕的殉葬3.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发动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起义地点是()A.陈B.大泽乡C.巨鹿D.荥阳4.秦朝末年,农民领袖陈胜、吴广揭竿而起,振臂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一声呐喊,敲响了秦王朝的丧钟。
这句豪言壮语主要反映了()A.陈胜、吴广具有远大的理想B.陈胜、吴广的反抗精神C.王侯将相之间的矛盾D.陈胜、吴广想进入统治阶层5.成语“破釜沉舟”表现了项羽勇往直前、绝不后退的决心。
该成语出自下列哪次战役()A.涿鹿之战B.牧野之战C.巨鹿之战D.官渡之战6.标志着秦朝被农民起义推翻的事件是()A.项羽率军在巨鹿大败秦军B.刘邦率军攻占咸阳C.秦二世自杀D.陈胜、吴广在陈县建立政权7.“楚汉之争”是什么性质的战争()A.汉取代秦的战争B.项羽、刘邦争夺农民起义领导权的战争C.秦末农民战争的继续D.项羽和刘邦争夺帝位的战争二、非选择题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开始营造阿房宫。
由于工程浩大,他在位时只建了一座前殿,工程未完成他就死了。
秦二世胡亥调修建阿房宫的工匠去修建秦始皇陵,后继续修建阿房宫,但秦王朝很快就垮台了。
古有童谣唱道:“阿房,阿房,亡始皇。
”材料二公元前209年夏,有900多个农民被征发去渔阳戍守长城。
他们走到蕲县时,遇上大雨,道路泥泞,被迫停止前行,不能按期到达。
按照秦法,戍守误期要被处死。
他们当中的领队人,设计杀死押队的军官,号召大家举行起义。
(1)修建材料一中的这个工程浩大的阿房宫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当时秦朝具备这些条件吗?(2)材料二中反映的这次起义是在哪里发起的?结合材料内容,说说这次起义爆发的直接原因。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班级:姓名:成绩:一、选择题1.秦始皇采取的下列措施中,就其对历史发展的作用而言,不具进步意义的措施是()A.实行郡县制B.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C.修筑万里长城D.焚书坑儒2.历史叙述有史料呈现、史实陈述、历史评价与历史解释等方式。
其中,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和历史事实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述。
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评价的是()A.北京人能够制造使用工具,会使用天然火 B.半坡居民是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C.商鞅于公元前356年在秦国主持变法D.焚书坑儒在中国历史上产生恶劣影响3.“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诗中提到的两个重大事件是()①秦统一全国②楚汉战争③焚书坑儒④秦末农民战争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4.李白有“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的诗句,灭掉六国的“秦王”为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为了加强思想控制采取的措施是()A.统一文字B.开疆拓土C.焚书坑儒D.建立中央集权制度5.秦始皇是一个很伟大的皇帝,他的历史功绩为后人所仰,但秦始皇有些措施也是被后人所否定的,这一措施是()A.郡县制B.修筑万里长城C.焚书坑儒D.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6.秦朝末年,民间流传着“阿房,阿房,亡始皇”的童谣。
你认为导致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A.陈胜、吴广起义B.秦朝的暴政C.修建阿房宫D.项羽、刘邦起义7.史料能帮助我们很好的解读历史。
史载“赭衣塞路,囹圄成市”(道路上都是穿罪犯衣服的人,监狱里关满了囚犯,像市场一样拥挤),该材料说明()A.秦朝徭役繁重B.秦朝赋税沉重C.秦朝刑法严苛D.秦朝商业发达8.据史籍记载,秦朝营造宫室征用劳力为七十万人;修筑秦始皇陵征用七十万人;对匈奴用兵为三十万人;北筑长城四十万人;戍守岭南五十万人。
仅此几项,累计达二百六十万人,占秦代全国总人口的13%。
这说明秦朝()A.重视国家建设B.徭役繁重C.赋税沉重D.重视军事发展9.学者刘仲一提出:“秦王朝是建立在法家思想理论基础上,法家思想的核心是暴力主义原则。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练习一、选择题1. 秦朝短期而亡的根本原因是()A.匈奴的进攻B.社会经济发展缓慢C.秦朝的暴政C.农民起义的打击【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秦朝短期而亡的根本原因。
秦朝短期而亡的根本原因是秦朝的暴政,秦朝时期,人们的赋税、徭役、兵役非常繁重,并且刑法非常严酷,这些使得劳动人民无法生存,导致秦末农民战争爆发,最终推翻秦朝的统治。
所以答案选C考点:新改版七年级上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秦末农民起义2.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由谁领导的。
()A.刘邦领导的农民军B.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军C.项羽领导的农民军D.刘邦、项羽领导的农民军【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的是秦末农民起义。
秦末农民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其领导人是陈胜,吴广。
所以答案选B考点:新改版七年级上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秦末农民起义3.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爆发于()A.公元前209年B.公元209年C.公元前208年D.公元208年【答案】A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陈胜吴广起义的相关知识,因为秦朝实行残酷的暴政,导致了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的爆发,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最终刘邦率领的起义军推翻了秦朝的统治,所以答案是A。
考点:新改版七年级上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秦末农民起义4.下列有关秦朝暴政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A.中央集权B.刑法严酷C.赋税繁多D.徭役繁重【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秦朝暴政的知识点。
结合课本所学分析,秦始皇时期,秦朝徭役繁重、赋税沉重、刑法残酷。
秦二世更加残暴、任意杀害兄长姐妹和文武大臣,政治十分黑暗,这些暴政,最终导致秦的灭亡。
中央集权不属于秦的暴政。
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同步练习一、秦的暴政1.从修建骊山墓、阿房宫、长城可以看出,秦始皇的暴政突出表现在()A. 繁重的徭役B. 很重的赋税C. 残酷的刑罚D. 可怕的殉葬2.“阿房,阿房,亡始皇”的童谣暗指()A. 秦朝滥用民力,民怨沸腾B. 阿房将发动起义灭亡秦朝C. 秦朝刑法残酷,社会动荡D. 秦始皇死后葬于阿房宫3.秦始皇统治时期,市场上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这说明()A. 秦朝人民习俗,喜欢拄拐杖B. 秦朝法律的残暴C. 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D. 人民为了赶时髦4.人们常把秦朝称为“暴秦”,下列选项能体现秦朝“暴”的有()①沉重的赋税②繁重的徭役③繁重的兵役④残酷的刑罚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5.“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西汉贾谊《过秦论》)。
秦朝由不可一世到土崩瓦解,两千多年来留给后人无尽的思考。
秦朝迅速灭亡的原因不包括()A. 推行郡县制B. 繁重的徭役C. 沉重的赋税D. 严酷的刑法二、陈胜、吴广起义6.下列对陈胜吴广起义的表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 起义爆发的地点是大泽乡B. 起义军建立了张楚政权C.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D. 起义推翻了秦朝的统治7.“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是我国农民陈胜、吴广发出的呐喊。
这次大起义发生在()A. 秦朝末年B. 西汉末年C. 东汉末年D. 三国时期8.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次起义爆发并得到各地农民纷纷响应的原因是()①秦朝的徭役繁重②秦朝的赋税很重③秦朝统一度量衡④秦朝的刑法残酷。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9.毛泽东说:“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只有这种农民的阶级斗争、农民的起义和农民的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战争是()A. 楚汉之争B. 陈胜吴广起义C. 城濮之战D. 黄巾军大起义10.小文在百度搜索引擎里输入“公元前209年”“大泽乡”两个关键信息,那么出现的搜索结果涉及的历史人物最有可能是()A. 齐桓公、管仲B. 陈胜、吴广C. 刘邦、项羽D. 秦孝公、商鞅三、楚汉之争11.象棋棋盘上两军之间有楚河汉界,楚河汉界与下列哪一历史有关()A. 秦统一六国B. 楚汉之争C. 赤壁之战D. 淝水之战12.某同学搜集了“鸿门谢罪、四面楚歌、霸王别姬”三个成语,请你确定一个主题,应选择的是()A. 春秋争霸B. 战国称雄C. 秦灭六国D. 楚汉之争13.刘邦和项羽争夺帝位的战争是()A. 马陵之战B. 长平之战C. 巨鹿之战D. 楚汉之争14.成语典故生动形象,通过成语可以了解历史。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一、选择题1.在秦末农民大起义中,哪一位起义军首领率军逼近咸阳,直接灭亡了秦朝()A.陈胜B.吴广C.刘邦D.项羽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秦末农民大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戍边的农民途中遇雨B.起义后,吴广自立为王,建立政权C.秦朝在陈胜、吴广起义中灭亡D.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3. 下列属于秦末农民起义范畴的是①陈胜、吴广起义②项羽领导的起义③刘邦领导的起义④黄巾起义A.①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4. 在历史学习中,李明同学搜集到“指鹿为马”,“篝火狐鸣”,“斩木为兵”,“破釜沉舟”等成语故事,据此判断李明学习的主题应该是:()A.秦末农民大起义 B.绿林赤眉起义C.楚汉之争D.黄巾起义5. “伐无道,诛暴秦”,秦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最后率军攻取咸阳、推翻秦朝统治的是()A.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军B.刘邦领导的农民起义军C.刘邦、项羽领导的农民起义军D.项羽领导的农民起义军6.这是发生在秦末农民大起义中的一次决战性战役。
这次战役中,项羽以少胜多,将秦军的主力歼灭,奠定了反秦斗争胜利的基础。
“这次战役”指的是()A.牧野之战B.长平之战C.马陵之战D.巨鹿之战7. 中国历史上威名煊赫的秦朝,仅存在15年就灭亡了。
秦短暂而亡的根本原因是A.秦末农民大起义B.项羽歼灭了秦军主力C.秦朝统治的急政暴虐D.刘邦攻占咸阳8.秦末农民起义爆发于()A.公元前221年B.公元前209年C.209年D.221年9.秦末农民起义中歼灭秦军主力的是()A.陈胜B.吴广C.项羽D.刘邦10.“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诗中提到的两件大事是A.统一中国焚书坑儒B.焚书坑儒楚汉之争C.秦末农民起义楚汉之争D.焚书坑儒秦末农民起义11.成语“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比喻武装起义,秦末反抗秦的暴政,首创农民起义之风,鼓舞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统治的两位农民运动A.刘秀、杨震B.陈胜、吴广C.孙权、刘备D.宋江、石秀12. 通过秦末和隋末的农民起义以及汉初和唐初的统治政策可以看出农民起义对历史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A.实现改朝换代B.改变社会性质C.消灭大批地主官僚D.迫使统治阶级调整统治政策13. 楚汉之争是什么性质的战争()A.汉取代秦的战争B.项羽刘邦争夺农民起义领导权的战争C.秦末农民战争的继续D.项羽和刘邦争夺帝位的战争14. 把对秦末农民战争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挑选出来()A.爆发于大泽乡B.建立过农民政权C.推翻了秦朝统治D.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二、材料解析题1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19年秋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公元前210年四兄弟的情况的表述,不确切的是()A.老大应征去修长城,多年未归B.老二应征去戍边,有人捎信回来说他阵亡了C.老三是书呆子,整天在街上看诸子散文之类的书D.老四年收入粮食很多,却经常挨饿2、“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下列哪两个人最早用行动诠释了自己的呐喊?()①陈胜②吴广③项羽④刘邦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3.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A. 秦朝的暴政B. 繁重的徭役C. 沉重的赋税D. 遇雨误期4.巨鹿之战的交战双方是()A.陈胜、吴广和秦军主力B.项羽军队和秦军主力C.刘邦军队和秦军主力D.项羽军队和刘邦军队5.中国象棋上的楚河、汉界的划分与下列哪些历史人物有关()①陈胜②吴广③项羽④刘邦A. ①②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③④6.陈胜、吴广起义与历代农民战争不一样,其独特的历史作用是()A. 首先提出平分田地的口号B. 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C. 他们以大无畏的精神,推翻了封建王朝D. 他们攻占郡县,沉重打击了地主阶级统治7.下列成语、典故中,与刘邦、项羽及楚汉之争直接有关的是()①破釜沉舟②约法三章③草木皆兵④项庄舞剑,意在沛公A. ①②③B. ②③④C.①③④ D. ②④二、非选择题8.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上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2)它发生在什么时间?领导者是谁?(3)如果他们没有遇到大雨,起义还会爆发吗?为什么?(4) 这一历史事件有何历史意义?9.陈胜、吴广、项羽和刘邦在推翻秦朝统治的斗争中,各起了什么作用?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2.A3.A4.B5.D6.B7.D二、非选择题8.(1)大泽乡起义。
(2)公元前209年。
陈胜、吴广。
(3)会。
因为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
(4)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揭开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序幕。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B.公元前2世纪末C.公元前3世纪前期D.公元前3世纪末4.“伐无道,诛暴秦”,秦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最后率兵攻取咸阳,推翻秦朝的是() A.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军B.项羽领导的农民军C.刘邦领导的农民军D.项羽、刘邦领导的农民军5.某同学搜集了“鸿门谢罪、四面楚歌、霸王别姬”三个成语,请你确定一个主题,应选择的是()A.春秋争霸B.战国称雄C.秦灭六国D.楚汉之争6.李清照曾这样称赞项羽:“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下列事件与项羽有关的是()①大泽乡起义②巨鹿之战③楚汉之争④建立“张楚”政权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7.四面楚歌,形容四面受敌,处于孤立危急的困境。
与该成语相关的战役是()A.涿鹿之战B.牧野之战C.巨鹿之战D.垓下之战8.下列不属于楚汉之争中刘邦取得胜利的原因的是()A.项羽刚愎自用B.刘邦注重收揽民心C.刘邦势力强大D.刘邦善用人才二、组合列举9.请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关的内容。
(1)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振臂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他们领导贫苦农民举行起义,后在陈县建立了“________”政权。
(2)公元前207年,项羽在________之战中以少胜多,将秦军的主力歼灭。
(3)楚汉之争指的是项羽和刘邦为争夺________而展开的争战。
三、材料解析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估计,当时全国人口约2019万,秦始皇北筑长城征派了40万人,南戍五岭调发了50万人,修建阿房宫、骊山陵又役使了70多万人,加上修驰道等其他徭役,每年征调服役的不下300万人。
材料二公元前209年夏,有900多个农民被征发去渔阳戍守长城。
他们走到大泽乡时,遇上大雨,道路泥泞,无法前行,不能按期到达。
按照秦律,戍守误期要被处死。
他们当中的领队人……杀死押队的军官……举起反抗的旗帜。
材料三秦朝是由战国后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部编版)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同步测试(带答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同步测试一、选择题1. 成语“揭竿而起”出自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是()A.刘邦、项羽起义B.义和团运动C.太平天国运动D.陈胜、吴广起义2. 秦末农民战争开始的领导者是()A.刘邦、项羽B.萧何、张良C.赵高、子婴D.陈胜、吴广3. 用“时间轴”了解历史是我们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在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发动了大泽乡起义。
根据下列时间轴,这一历史史实正确的描述时间是()A.公元前3世纪末B.公元前3世纪初C.公元前2世纪末D.公元前2世纪初4.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此对联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分别发生在()A.春秋和战国B.秦和春秋C.战国和三国D.秦初和汉初5. 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次起义爆发并得到各地农民纷纷响应的原因是()①秦朝的徭役繁重②秦朝的赋税很重③秦朝统一度量衡④秦朝的刑法残酷。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6. 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下列不属于起义爆发原因的是()A.赋税繁重B.刑法残酷C.徭役沉重D.统一度量衡7. 下列有关秦朝暴政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A.中央集权B.刑法严酷C.赋税繁多D.徭役繁重8.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是我国农民陈胜、吴广发出的呐喊。
这次大起义发生在()A.秦朝末年B.西汉末年C.东汉末年D.三国时期9. “(陈胜、吴广戍边的队伍)恰巧遇到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他们)估计已经误期。
误期,按照秦朝法令,(他们)都要被斩首。
”这段话与大泽乡起义的关系是()A.没有雨就不会爆发农民起义B.大雨成为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C.大雨加速了农民起义的爆发D.极其残酷的刑罚导致农民起义10.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了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A.秦朝法律严酷B.陈胜想称王C.老百姓快饿死了D.天下大雨11.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的悲壮”。
七年级历史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课时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不属于秦始皇在位时期修建的工程是( )A.灵渠B.阿房宫C.骊山陵D.都江堰2.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以方士卢生、侯生妖言惑众、诽谤皇帝为由,牵连坑杀儒生四百六十多人。
今人在事发地立有石碑“秦坑儒谷”,以示纪念。
该石碑的位置可能在今()A.陕西临潼 B.江苏南京 C.河南洛阳 D.四川成都3.成语是我国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典故。
其中“破釜沉舟”讲述的是项羽激励士气消灭秦军主力的故事,它与下列哪一场战役有关? ()A.城濮之战B.牧野之战C.长平之战D.巨鹿之战4.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陈胜、吴广起义,爆发于安徽境内。
小明要去寻访历史遗迹,他应去的地点是( )A.淮阳B.巨鹿C.大泽乡D.咸阳5.“(戍边的队伍)走到大泽乡时,遇上大雨,道路泥泞,无法前行,不能按期到达。
按照秦律,戍守误期要被处死。
”对这段话与大泽乡起义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是()A.没有大雨就不会爆发农民起义B.大雨成为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C.大雨加速了农民起义的爆发D.频繁的征伐导致农民起义爆发6.公元前207 年,项羽以少胜多歼灭秦军主力的战役是( )A.淝水之战B.牧野之战C.巨鹿之战D.长平之战7.“伐无道,诛暴秦。
”秦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最后率兵推翻秦朝的是()A.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军B.项羽领导的农民军C.刘邦领导的农民军D.刘邦、项羽领导的农民军8.下列对秦朝短期而亡的主要原因的分析最准确的是( )A.焚书坑儒B.不讲礼义廉耻所以人民叛离C.秦统一了货币D.秦的暴政使人民不堪忍受9.秦朝末年,人民纷纷揭竿而起,掀起反抗秦朝的残暴统治,下列属于秦末农民起义范畴的历史事件有()①陈胜、吴广起义②项羽领导的起义③刘邦领导的起义④楚汉之争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④10.刘邦和项羽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
下列关于楚汉之争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双方为争夺帝位,展开争战B.项羽势力弱小,却一味依赖武力C.刘邦注重收揽民心,善于用人D.项羽在垓下之战中兵败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一选择题1.秦简记载:“五人共同盗窃,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
”这一记载说明了()A.秦朝的赋税很沉重B.秦朝的刑法很残酷C.秦朝的偷盗很猖獗D.秦朝的徭役很繁重2.从修建骊山陵墓、长城和驰道可以看出,秦的暴政表现之一是()A.繁重的徭役B.沉重的赋税C.残酷的刑罚D.可怕的殉葬3.秦朝的暴政对社会造成的最根本的影响是()A.阶级矛盾尖锐B.政局动荡不安C.人民生活疾苦D.生产力严重破坏4.贾谊的《过秦论》中以“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记叙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这次农民起义是()A.黄巾军起义B.刘邦起义C.项羽起义D.陈胜、吴广起义5.中国历史上通过破釜沉舟激励士气,最后以少胜多,击败秦军主力的战役是()A.牧野之战B.涿鹿之战C.桂陵之战D.巨鹿之战6.“楚河汉界”为中国象棋棋盘中的分界线,源于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次战争。
这次战争是()A.巨鹿之战B.长平之战C.楚汉之争D.城濮之战7.史书记载:公元前203年八月,双方约定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东属楚,西属汉。
根据所学推断,“双方”指的应该是()A.项羽和刘邦B.陈胜和刘邦C.吴广和项羽D.陈胜和吴广8.四面楚歌,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窘迫境地。
与该成语相关的战役是()A.涿鹿之战B.牧野之战C.巨鹿之战D.垓下之战9.“公元前207年,秦朝的统治者在起义军的包围下,被迫出城投降。
威名显赫的秦朝,仅存在十几年就灭亡了。
”当时,“统治者”是向谁投降()A.陈胜B.吴广C.刘邦D.项羽10《史记·陈涉世家》记载,陈胜在发动起义时说:“天下苦秦久矣。
”“天下苦秦”的原因不包括()A.战乱频仍B.徭役繁重C.刑罚残酷D.赋税沉重11.人们用“伐无道、诛暴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来赞扬陈胜、吴广起义中反映的革命首创精神。
陈胜、吴广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A.秦的暴政B.战乱频繁C.修建宫殿和陵墓D.法律严苛12.认识图片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途径,如图反映的历史事实是()A.春秋争霸战争风起云涌B.陈胜、吴广振臂一呼,百姓响应C.秦王扫六合的磅礴气势D.项羽气吞山河的霸气13.李清照曾这样赞美项羽:“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知能演练提升一、选择题1.秦始皇统治时期,市场上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这说明()A.秦朝人民不喜欢穿鞋子,喜欢拄拐杖B.秦朝法律的残暴C.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D.拐杖是外来品2.“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一个人在大泽乡的高地上喊着:“天下受秦的迫害时间太长了,我们要反对秦的暴政。
”这个画面发生在()A.陈胜、吴广起义中B.巨鹿之战中C.楚汉之争中D.刘邦建立汉朝后3.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这次起义爆发并得到各地农民纷纷响应的原因是()①秦朝的徭役繁重②秦朝的赋税很重③秦朝统一度量衡④秦朝的刑法残酷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D.②④4.下列哪两次战役决定着秦国和秦王朝的成与败()①垓下之战②城濮之战③长平之战④巨鹿之战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5.唐朝诗人写道:“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诗中提到的两个重大事件是焚书坑儒和()A.统一中国B.秦末农民战争C.楚汉之争D.修筑长城6.李清照曾这样赞美项羽:“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下列事件跟项羽有关的是()①大泽乡起义②巨鹿之战③楚汉之争④建立张楚政权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二、材料分析题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制裁;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引诱。
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
——顾颉刚《汉代学术史略》材料二请回答:(1)材料一中秦始皇“不要人民读书”是指什么历史事件?(2)结合所学知识,对该历史事件作简要评价。
(3)材料二图中振臂高呼的两位主角是谁?你能根据该图概括出两个成语吗?(4)图片反映的这一事件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8.某校七年级(2)班的同学们学习了《秦末农民大起义》一课后,对秦末农民战争进行了一次探究活动,你也一起来吧!【秦朝统治篇】材料一秦朝时,农民每年要将收成的三分之二上缴国家。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一、选择题1.诗歌和童谣是我们了解历史的一种途径。
在秦朝时期,流行这样一句童谣:“阿房,阿房,亡始皇。
”这句童谣暗指()A.秦朝的刑法特别残酷B.秦朝滥用民力,民怨沸腾C.秦始皇将葬于阿房宫D.阿房宫将发动起义灭亡秦朝2.战国时期,强大的诸侯各自为政,七国都拥有强大的军队,相互之间展开的战争规模很大,参战兵力很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
下列不属于战国时期著名战役的是()A.桂陵之战B.马陵之战C.长平之战D.巨鹿之战3.从修建骊山陵、长城、阿房宫可以看出,秦的暴政其中之一的表现是()A.繁重的徭役B.沉重的赋税C.残酷的刑罚D.可怕的殉葬4.曾有人形容秦朝“赭衣塞路,囹圄成市”,意思是道路上挤满了穿囚衣的犯人,监狱里关满了犯人,如同集市一样。
这种现象说明秦朝时()A.社会治安混乱 B.国民素质不高 C.人民法治观念淡薄D.刑法严酷5.斩木为兵和揭竿而起形容的都是大泽乡起义。
下列关于大泽乡起义的表述,错误的是()A.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B.推翻了秦朝的统治C.领导人是陈胜、吴广D.建立了农民政权6.某同学搜集了“鸿门谢罪,四面楚歌,霸王别姬”三个成语定一个主题,应选择的是()A.楚汉之争B.战国称雄C.秦灭六国D.春秋争霸7.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曾说:“及天下统一,秦之政治亦渐上文治轨辙,而一面仍恣意役使民众,如五岭戍五十万,长城戍三十万……陈胜、吴广即由此起。
”钱穆认为秦末存在的问题是()A.文治不合时宜B.民族矛盾尖锐C.徭役兵役繁重D.法律繁复严苛8.秦朝,似一颗流星,璀璨而短暂,下列秦朝措施与秦朝速亡无关联的是()A.修骊山陵墓B.强征赋税C.严刑苛法D.统一车辆和道路宽窄9.下象棋是中国人发明的,聪明的古人从战争中受到启发,在方寸之间划分楚河汉界,利用小小的棋子展现中国人的大智慧。
请问,象棋中的“楚河汉界”是受了哪次战争的启发()A.楚汉之争B.长平之战C.牧野之战D.巨鹿之战10.贾谊在《过秦论》中写道:“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2019-2020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训练: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1.以下各项中,不属于秦的暴政的一项是( )A.繁重的徭役 B.沉重的赋税 C.残酷的刑罚 D.统一文字2.据统计,秦朝全国人口约2000万,每年服役的成年男子就有300万。
如修建骊山陵和阿房宫役使70多万人,征伐南方调发了50万士卒,修筑长城征派了40万人。
这说明秦朝( )A.赋税沉重 B.徭役、兵役繁重C.刑罚残酷 D.统治者好大喜功3.我国推崇“依法治国”的含义有两层:一是依法行政,二是公民也要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利益。
2000多年前秦朝的“族诛”和“连坐”反映了秦朝( ) A.徭役繁重 B.赋税沉重 C.法律严苛 D.兵役繁重4.某校七年级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产生了研究兴趣,围绕着他采取的统治措施展开了积极讨论,其中他在思想上采取的措施是( ) A.统一文字 B.统一货币 C.“焚书坑儒” D.统一度量衡5.2017·玉林市玉州区期末检测诗歌和童谣是我们了解历史的一种途径,在秦朝时期,流行这样一句童谣“阿房,阿房,亡始皇”。
这句童谣暗指( )A.秦朝刑罚残酷 B.秦始皇将葬于阿房宫C.阿房将发动起义灭亡秦朝 D.秦朝滥用民力,以致民怨沸腾6.2017·北海市期末测查与“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相关的人物是( )A.陈胜、吴广 B.张角 C.刘邦 D.项羽7.2017·玉林市玉州区期中检测他们“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其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这次起义的首发地是( )A.陈 B.大泽乡 C.咸阳 D.巨鹿8.2017·柳州市期末考试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是( )A.陈胜、吴广起义 B.刘邦、项羽起义 C.黄巾起义 D.楚汉之争9.刘邦和项羽进行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下列关于楚汉之争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战争的目的是为了争夺帝位 B.项羽势力弱小,却一味依赖武力C.刘邦注重收揽民心,善于用人 D.项羽在四面楚歌中战败,后自刎而亡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5.如图所示,这是一张纪念陈胜吴广起义3200年的纪念邮票,后人之所以如此纪念他们,是因为()A.他们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B.他们直接推翻了秦王朝的统治C.他们曾一度建立政权,并占领咸阳D.他们是反抗秦朝暴政的第一人6.“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此联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分别发生在()A.春秋和战国B.秦朝和春秋 C.战国和三国D.秦初和汉初7.刘邦和项羽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下列关于楚汉之争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战争的目的是为了争夺帝位B.项羽势力弱小,却一味依赖武力C.刘邦注重收揽民心,善于用人D.项羽在四面楚歌中战败自刎而亡8.公元前202年,刘邦率大军将项羽包围在垓下。
他让士兵都唱起楚歌,楚军思念家乡,纷纷溃散。
最能体现这一故事的成语是()A.破釜沉舟 B.四面楚歌 C.揭竿而起 D.打草惊蛇9.秦朝的灭亡和“楚汉之争”中项羽的失败最能说明()A.刑法不能太严酷 B.强者定能胜弱者C.为人处事不能骄傲 D.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二、材料题10.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再现的是我国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有何历史意义?(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三幅图片中的主要人物在推翻秦朝统治的斗争中,各起了什么作用。
(3)以下是同学们搜集的一些同本课有关的成语,根据所学知识按照因果关系进行重新排序。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破釜沉舟;约法三章; 族诛连坐。
(4)强大的秦朝只存在了15年就灭亡了,它给我们什么深刻的启示?1.B2.B3.B4.B5.A6.B7.B8.B9.D10.(1)大泽乡起义(陈胜、吴广起义);秦朝的暴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2)陈胜、吴广:发动大泽乡起义,掀起轰轰烈烈的反抗秦统治的农民起义;项羽:在巨鹿之战中消灭了秦军主力,加速了秦朝的灭亡;刘邦:直接推翻了秦的统治。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一、选择题
1.诗歌和童谣是我们了解历史的一种途径,在秦朝时期,流行这样一句童谣:“阿房,阿房,亡始皇。
”这句童谣暗指()
A.阿房将发动起义灭亡秦朝
B.秦朝滥用民力,以致民怨沸腾
C.秦朝刑法特别残酷
D.秦始皇将葬于阿房宫
2.秦朝是辉煌的,也是短暂的。
导致秦朝迅速灭亡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其表现为()
①赋税沉重②繁重的徭役和兵役
③中央集权④严酷的刑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孟姜女,杞梁妻。
一去燕山更不归……长城路,实难行……”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广为流传,该故事反映的历史背景是秦朝暴政的表现之一( )
A.沉重的赋税B.繁重的徭役C.严刑酷法D.繁重的兵役
4.下列属于秦末农民大起义范畴的历史事件有()
①陈胜、吴广起义②项羽领导的起义
③刘邦领导的起义④楚汉之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5.如图所示,这是一张纪念陈胜吴广起义3200年的纪念邮票,后人之所以如此纪念他们,是因为()
A.他们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B.他们直接推翻了秦王朝的统治
C.他们曾一度建立政权,并占领咸阳
D.他们是反抗秦朝暴政的第一人
6.“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此联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分别发生在()A.春秋和战国B.秦朝和春秋 C.战国和三国D.秦初和汉初7.刘邦和项羽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下列关于楚汉之争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战争的目的是为了争夺帝位
B.项羽势力弱小,却一味依赖武力
C.刘邦注重收揽民心,善于用人
D.项羽在四面楚歌中战败自刎而亡
8.公元前202年,刘邦率大军将项羽包围在垓下。
他让士兵都唱起楚歌,楚军思念家乡,纷纷溃散。
最能体现这一故事的成语是()A.破釜沉舟B.四面楚歌C.揭竿而起D.打草惊蛇
9.秦朝的灭亡和“楚汉之争”中项羽的失败最能说明()
A.刑法不能太严酷B.强者定能胜弱者
C.为人处事不能骄傲D.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二、材料题
10.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再现的是我国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有何历史意义?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三幅图片中的主要人物在推翻秦朝统治的斗争中,各起了什么作用。
(3)以下是同学们搜集的一些同本课有关的成语,根据所学知识按照因果关系进行重新排序。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破釜沉舟;
约法三章; 族诛连坐。
(4)强大的秦朝只存在了15年就灭亡了,它给我们什么深刻的启示? 1.B 2.B 3.B 4.B 5.A 6.B 7.B 8.B 9.D
10.(1)大泽乡起义(陈胜、吴广起义);秦朝的暴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2)陈胜、吴广:发动大泽乡起义,掀起轰轰烈烈的反抗秦统治的农民起义;项羽:在巨鹿之战中消灭了秦军主力,加速了秦朝的灭亡;刘邦:直接推翻了秦的统治。
(3)族诛连坐——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破釜沉舟——约法三章。
(4)任何政策的推行,必须考虑到人民的承受能力,从人民的利益出发,统治者要爱惜民力。
(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