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2)
- 格式:ppt
- 大小:1.14 MB
- 文档页数:39
第课秦末农民大起义知识点秦的暴政1.秦始皇的统治具有急于求成和__________的特点。
2.暴政表现(1)沉重的赋税:迫使农民将2/3的收获物上缴国家。
(2)繁重的徭役:秦始皇修建骊山陵和__________、征伐南方、修筑长城等,每年服役的成年男子就有__________人。
(3)严苛的法律:一人犯法,亲族和__________都要受到牵连。
当时的刑罚极为残酷,单是死刑就有车裂、腰斩、活埋等10多种。
(4)秦二世更加残暴:凶残地杀害自己的兄弟姐妹,任意屠杀文武__________,对民众的盘剥更为残酷,并恣意挥霍,四处巡游,穷奢极欲。
知识点陈胜、吴广起义1.时间:__________年。
2.地点:__________。
3.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4.结果:起义军被镇压,吴广、__________相继被部下杀害。
5.继续:刘邦和__________领导的军队继续反抗秦朝统治。
项羽在__________歼灭秦军主力,__________直抵咸阳。
__________年,秦朝灭亡。
知识点楚汉之争1.秦朝灭亡后,项羽自封为__________霸王,封刘邦为__________。
双方为争夺__________,展开争战,史称“楚汉之争”。
2.结果:刘邦的军队将项羽及部下包围在__________,项羽兵败自刎。
刘邦取得最终的胜利。
1.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包括()①秦始皇骄傲自大②繁重的赋税③沉重的徭役和兵役④残酷的刑罚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2.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是()A.陈胜、吴广起义B.黄巾起义C.李自成起义D.太平天国运动3.与下图材料相关的史实是()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史记》A.巨鹿之战B.楚汉之争C.刘邦攻占咸阳D.大泽乡起义4.楚霸王项羽——宿迁的骄傲,成语“破釜沉舟”表现了他勇往直前、绝不后退的决心。
该成语出自下列哪次战役()A.涿鹿之战B.牧野之战C.巨鹿之战D.长平之战5.秦朝灭亡的标志是()A.陈胜、吴广起义B.巨鹿之战C.刘邦包围咸阳,秦朝统治者投降D.西汉建立6.秦简记载:“五人行盗,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秦末农民大起义》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的第10课,本节课主要讲述了秦朝末年农民起义的历史事件。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秦朝的暴政和农民起义的爆发,以及起义军领袖陈胜、吴广等英勇斗争的事迹。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于历史事件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能力,但对于秦末农民起义这一历史事件可能还比较陌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从具体的事例中提炼出历史规律,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秦朝的暴政和农民起义的爆发,掌握陈胜、吴广等起义军领袖的事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反抗暴政、追求正义的重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秦朝的暴政、农民起义的爆发及陈胜、吴广等起义军领袖的事迹。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具体的事例中分析历史规律,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讲授法等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地图等教学辅助材料。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情境。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秦朝的暴政和农民起义的爆发。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陈胜、吴广等起义军领袖的事迹,提炼出历史规律。
4.讲授法:教师讲解秦末农民起义的历史背景、过程及意义。
5.互动环节: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启发。
6.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调反抗暴政、追求正义的重要性。
7.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历史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秦末农民大起义1.秦朝暴政2.农民起义爆发–陈胜、吴广起义–各地纷纷响应3.起义军领袖事迹–陈胜:首举义旗,建立张楚政权–吴广:协同陈胜,英勇斗争4.反抗暴政,追求正义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对秦朝暴政和农民起义的了解程度。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主要讲述了秦朝末年农民起义的历史事件。
本节课通过陈胜、吴广起义和刘邦、项羽领导的楚汉战争等历史事件,展示了秦朝统治的腐败和农民起义的力量。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助于学生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秦朝的统一和秦始皇的统治。
但他们对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可能不太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秦朝的腐败和农民起义的必要性,让学生认识到农民起义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掌握陈胜、吴广起义和刘邦、项羽领导的楚汉战争等历史事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农民起义的认同感,认识到农民起义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教学难点:陈胜、吴广起义和刘邦、项羽领导的楚汉战争等历史事件的联系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营造生动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思考、交流,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案例分析法:以陈胜、吴广起义和刘邦、项羽领导的楚汉战争为例,分析农民起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2.课件:制作与本节课相关的内容PPT。
3.素材: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4.学具: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秦朝的腐败现象,如赋税沉重、刑法严酷等,引导学生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