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药品生物检定技术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3
《药品生物检定技术》课程改革实践摘要:《药品生物检定技术》课程是我院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重要的职业核心课程之一。
为增强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高质量的专业技术人才,我们在教学上结合实践基础进行改革,通过优化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和完善评价体系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在教学质量上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不仅对全球经济造成重大影响,同时也对医药产业提出了挑战,在新冠治疗药物和疫苗研发的同时,药品质量和安全检测也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必须加强对新冠疫情防控药品质量的监管,才能保障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
在药品生物检定技术人员比较稀缺的情况下,高职教育必须加强对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员的培养,不断为国家输入后备力量。
《药品生物检定技术》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较强的综合性实验技术学科,它主要以药物的药理作用和生物学方法为基础,以生物统计为工具,采用特定的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评价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1 课程教学现状实验教学是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理解理论知识、提升实践技能和增强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一种教学形式。
高职院校要想培养出高素质的适应时代需要的人才,必须重视实验教学这一环节,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该实验课程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1.1 实验操作要求规范、严格由于药品生物检定关乎药品质量安全,要求实验操作必须规范严格。
《药品生物检定技术》课程在实验准备、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束等环节均需要注重对实验环境以及实验设备消毒,操作过程繁琐、操作技术要求高、实验结果影响因素多,所以要求学生既要具备很强的操作能力,还要有一定的实验统筹能力。
而高职学生更加擅长的是验证性实验,缺乏主动性思考,在实验的设计、实验过程中问题的解决以及实验内容的协调等综合能力方面相对薄弱。
1.2 环境洁净度要求较高《药品生物检定技术》课程的实验项目对实验操作和环境要求较高,开展药品生物检定需要建设专门的检定实训中心,以满足药品生物检定实验项目对环境洁净度的要求,如微生物限度检查应在环境洁净度为不低于D级背景下的B级单向流空气区域内进行。
Course Education Research 课程教育研究2020年第14期1.教学改革的原因《药物检验》是一门非常重视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学科,“药物”是基础,“检验”则是对操作手法的要求,只有两者真正的结合,才能起到药物检验的真实效果,也只有真正掌握了药物检验的标准实操手法,学生们才能真正实现职业能力的提高。
目前推行的药物检验实训方式,缺乏有针对性的实训要求,没有配套的考核方式,使实训课流于形式,达不到学生真正掌握实操的效果。
2.教学改革的目的———适应市场需求,以社会岗位需要为教学改革基础,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高职教育以培养适合当前社会发展需要,提供符合相关岗位工作需求的人才为己任。
这就要求学校培养“药物检验工”这一岗位人才时,也必须以人才使用单位的任用需求为教学改革基础。
对使用单位任用需求了解,可以通过:(1)与单位相关岗位管理者进行座谈;(2)到需求单位学习、观摩;(3)重要的是可以采用命题方式,由我校本专业学生进行实操,聘请需求单位相关人员进行现场点评和实操展示的方式。
采用直接接触的方式,使学生能对药品检测的需求有直观深入的了解,进而触动其实训态度的改进与重视。
3.教学改革实施3.1实训安全教育纳入教学首位安全操作是一切工作执行的前提。
药物检验本身存在化学反应过程,不当操作不仅无法得出正确的检测结果,严重时将造成安全事故危及人身、财产安全,因此对药物检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教育要尤为重视,必须提高实验室准入门槛。
首先,必须确保对化学物质反应知识的掌握,在此基础上方可使用。
如在实验室安全考试中未通过的学生,不得进入实验室进行操作。
其次,增加实验室安全课程设置。
如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将化学理论知识融入课堂教学,使同学们掌握实验原理、可能产生的化学反应、不当操作危害、尤其是危害处理,全面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再次,进一步规范实验室操作流程,严禁违规操作。
从操作方式到操作步骤,必须严格按照教学规定执行,针对实验室易燃易爆等危险品或带电易爆品的放置、操作必须符合操作手册要求。
摘要目前高职药物检验技术课程存在着教材不适用、教学方法较局限的问题,课程改革应基于工作岗位要求明确课程教学目标,确立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职业标准为依据的教学理念,制订突出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完善课程考核方式和内容,为各用人单位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药检人才。
关键词高职药学专业药物检验技术课程改革Exploration on Curriculum Reform of"Drug Testing Technology"for Higher Vocational Pharmacy Major// Yang ShuAbstract At present,in higher vocational"Drug Testing Tech-nology",the teaching material is unapplicable and the teaching method is relatively limited.The curriculum reform should make clear the curriculum teaching goal based on job requirements, establish the teaching idea oriented by professional post demand and professional standard,make the curriculum standard high-lighting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professional core ability,im-prove the course evaluation form and content,so as to cultivate qualified talents of drug testing.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pharmacy major;"Drug Testing Technology";curriculum reform药物检验技术是一门研究和发展药品全面质量控制的“方法学科”,是高职药学及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
《药品生物检定技术》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初探作者:冀晓磊来源:《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2018年第01期[摘要] 针对药学专业高职学生《药品生物检定技术》课程特点和学生特质,结合教学过程中运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的心得,提出应用这种教学方法的几点借鉴意见。
[关键词] 高职院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3-0162-01一、开展课题的原因(课程特点的要求、人才培养的要求、学生特点的要求、工作岗位的要求)《药品生物检定技术》是医药及相关专业高职学生必修的专业课程,课程知识内容抽象,量效关系复杂,借助多种方法,分析药品对微观世界生物菌体的影响情况。
学校制定的全日制三年高职学生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要求:药品检验岗位要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具备专业理论知识,能熟练掌握药品检验操作技能,熟悉生物检测技术相关岗位工作所必需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检定技术,能够满足生物制药企业生产、检验、经营等岗位,并能解决药品检验中的问题,具备一定的数据分析、处理能力的应用技术技能型人才。
结合我院高职学生的特点和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选择适合他们的将理论知识的学习融入技能操作训练中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长处,多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加强理论的理解和学习,同时在技能操作过程中强调对学生职业技能、职业道德的培养,使之从枯燥乏味的理论学习中脱解出来。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药品生物检定技术》课程中的运用,取得了很大的成效,该专业近三年的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7.9%,2014年度我们学院获得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就业50强的称号。
现以药品无菌检测技术这一典型学习项目为例,讲解如何应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课程教学。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严格遵循五步教学法。
教学实施具体步骤是:第一步:项目课前学习。
高职药品质量检测专业教学改革实践研究摘要:高职药品质量检测专业以培养“说真话、做实事、知规范、能实践”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按照高职教学改革的思路,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内容和方法、教材体系建设都要与生产一线实际情况相结合。
本文对多年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成效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药品质量检测专业教学改革实践研究一、药品质量检测专业教学的现状药品质量检测技术专业的课程很多,包括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药物分析、药剂学、药理学、药物化学等,这是由药品质量检测技术专业的专业特点决定的,因为该专业对学生的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要求很高,是一门专业技术性要求很强的专业,因此要求在理论课和实验课的比例设置上,在课程内容设置上要更科学合理。
理论课上教师照本宣科,毫无创新教育意识,而实验课上很多高校忽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对实验设备和实验教学人员的投入很少,多数都是与药学其他专业学生共用和共享,有的学生虽然懂得如何操作,但由于参与实践较少,实验操作的姿势、动作不规范,导致无法达到预期的专业培养目标。
另外,药品质量检测技术是一门与时代结合很紧密的专业,而现在的很多高职院校的办学还与实际工作岗位脱节,学生在实验课中仍然使用老式的设备,采用的是陈旧的分析方法,而对毕业后工作岗位上的新技术不熟悉甚至闻所未闻,致使学生毕业后无法与工作岗位实现零距离接轨。
二、药品质量检测专业教学改革实践1.教学模式的改革。
实施项目引领式教学模式,使学生所学知识、技能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紧密对接,使学生提前感受到将来真实工作中的真实工作内容,为日后尽快融入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在教学活动开展中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资源,开展角色教学,让学生到药检所、企业实际工作岗位顶岗实习,感受真实的就业环境,实现了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
2.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涉及高职教育思想、教育理念、职业岗位(群)教学的职责与任务,履行职责必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及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等多方面。
《生物技术制药》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1 实验教学内容的优化改革传统实验教学内容偏重验证性实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较少。
实验项目的设置常常是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机械设定,忽略实验项目之间的有机结合性和连贯性,存在实验项目之间相对孤立、缺乏内在联系的缺陷。
实验材料常常是实验讲义中预设的,学生缺少自主选择实验材料与参与实验设计的空间,抹煞实验课的学生主体地位。
实验结果仅以实验报告的形式体现,只要学生获得验证性实验的合理实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教师和学生即完成预定教学任务。
由于实验教学成本不断增加,这种教师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标、学生以为做实验而做实验的传统教学模式,实验结果常常是以验证为目的的没有实际学术价值的实验数据,实验的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造成人力、物力资源的极大浪费。
针对上述不足,实验教学内容的优化应当体现“基础性、系统性、高效性、实用性、科学性”的原则,减少验证性实验,淘汰过时的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精心策划研究课题、优选实验项目、做好实验准备、恰当选择实验材料、规范实验实施过程、认真写出实验报告、严谨完成研究论文。
在研究课题的设置上,根据课程大纲要求,设置难易适中而且能够全面反映和贯穿实验教学内容的多个研究课题,理想的研究课题要求能够伴随实验课程中所有实验项目的结束,达到基本可以结题的程度。
在实验项目的设置上,一方面要体现教学大纲与教学任务的要求,另一方面,也要充分考虑研究课题的需求,注意实验项目之间的连续性和系统性。
在实验材料的选择上,则与研究课题相结合,进行实验分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与爱好,每小组自主选择一种实验材料。
各实验小组应用选择的实验材料,通过前后连贯的实验项目,完成承担的研究课题。
这一具体的实验项目与具体的研究课题相融合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习实验课程的同时,实践科学的探索,这将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变被动的实验课程学习为主动的科研探索。
63202340卷第12猪场人才PIG TALENT职业教育视域下药品生物检定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张丽娇,孙 倩,王 硕,高立宏 *(长春师范大学,吉林 长春 130032)引言现代社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特别是在医药生物科技领域,这种需求更为显著。
为了满足社会对综合能力强、具备创业和创新能力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我国高等教育界已致力于培养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
这些人才需要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技能相结合,能够在实际工作和学习中运用所学知识,具备熟练的社会实践和生产技能,以及一定的社会活动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这一培养目标是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而不断演进的。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已经引导一些地方高等院校实现了应用型转型。
这一转型的关键是将教育的焦点从单纯的传授知识转移到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以及培养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
这需要高等院校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并进行科学有效的课程改革。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关键问题需要解决,尤其是在职业教育领域。
在医药生物科技领域,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得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变得尤为重要。
药品生物检定技术课程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坚实的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学会“十四五”教育科学课题:职业教育视域下药品生物检定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GY221821)作者简介:张丽娇(1981—),女,吉林长春人,汉,博士研究生,副教授,主要从事生物技术教学与研究理论基础,还培养了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可能需要重新思考,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
在这个背景下,本研究旨在探讨在职业教育视域下,如何进行药品生物检定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以满足社会对高水平、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
本研究将通过深入分析课程的现状,建立科学合理的培养目标和定位,优化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方式,加强实践环节,改革考核标准等方面进行探讨。
通过这些努力,希望为药品生物检定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和经验,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贡献一份力量。
高职《药品生物检定技术》课程改革与实践作者:牛四坤李榆梅来源:《职业教育研究》2011年第01期摘要:《药品生物检定技术》课程是药品质量检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传统教学方法已不符合现代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要求,亟须对其进行改革,以提高其教学质量。
文章对高职《药品生物检定技术》课程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课程考核三方面内容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探索。
以实际工作过程编排教学内容,以具体工作对象为实训载体,将一个个单独项目串联起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实践技能。
关键词:高职;药品生物检定技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1)01-0107-02《药品生物检定技术》课程是职业院校药品质量检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传统的教学方式重理论,轻实践,学习起来相对枯燥,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并且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岗位需求脱钩,形成了学用两条线,削弱了学生的职业能力。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依据高职教育的特点,本着“任务导向,项目驱动”的教学新理念,对本课程进行了改革,以实验为主体,以理论为辅助,以工作过程为主线编排教学内容,以常见药物为工作载体,既保证了在实训过程中融会贯通理论知识,又保证了学生在接近真实的工作场景中提高实际工作能力,现就该课程教学改革谈以下几点看法。
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课程设计理念药品质量检测技术专业在我院是国家重点建设专业,针对其培养目标,我院与山西省药品检验所、药品生产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密切合作,分析药品质量检测职业岗位(群)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执行质量标准的能力和药品检测、质量控制的能力为重点,分析药品检测工作过程,开发、设计课程体系。
力求本课程内容及考核要求与《中国药典》、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核标准、企业规范接轨,充分体现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要求。
课程设计思路应根据药品微生物检测工作的过程和工作任务,结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微生物检定工等高级工考核标准,按照药品质量检测工作的一般过程即查阅资料并设计方案、取样、检查(染菌量检查、控制菌检查、无菌检查)、撰写报告等设计学习项目,如图1所示。
高职《药品生物检定技术》教学设计初探
孙丽娟
【期刊名称】《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年(卷),期】2011(0)34
【摘要】《药品生物检定技术》是职业院校药物分析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本文从教学设计思路、教材的选择、教学方法、教学环节的设计、综合实训、评价体系构建各环节入手,对《药品生物检定技术》的教学设计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为《药品生物检定技术》教学的设计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总页数】2页(P45-46)
【作者】孙丽娟
【作者单位】福建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福州 350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712.307
【相关文献】
1.功劳恒永贡献常新——记病毒学和药品检定专家、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研究员俞永新院士
2.高职药品生物检定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3.高职《药品生物检定技术》课程改革与实践
4.高职高专药品生物检定技术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5.高职《药品生物检定技术》课程改革初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职高专药品生物检定技术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作者:陈琳琳,许嵘,庄梅琳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4年第11期
摘要:药品生物检定技术是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和药品质量检测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
为加强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出高质量的专业人才,提高岗位实践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在药品生物检定技术实验教学过程中进行了深入的改革和大胆的探索,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查找问题。
本文对药品生物检定技术的实验教学改革进行总结,针对存在问题提出解决方法,使该门课程的实验教学更加完善。
关键词:药品生物检定;实验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1-0042-02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当代高校实验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中遇到的突出问题。
药品生物检定技术是药品质量检测领域中一门重要的学科,该学科的突出特点是具有很强的实验性和应用性,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树立明确的药品质量观念,保证人民用药的安全有效[1]。
为加强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出高质量的专业人才,提高岗位实践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从实验教学内容的创新、方式的改革等方面入手,进行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
一、药品生物检定技术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实验教学是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实验技能,培养技能型专业人才的根本保证。
而现今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及药品质量检测技术专业在药品生物检定技术的实验课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主要问题表现在:(1)验证性实验较多,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实验技能,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得不到相应提高。
(2)传统实验教学多为“灌输法”,教学模式一般是实验指导书配上教师讲解再让学生操作。
这种方式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仅仅是按部就班,缺乏思考和分析,缺少提问和讨论,抑制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在教学中的地位得不到相应的提高和支持。
(3)传统实验教学中,学生常处于被动状态,教师常是将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及实验方法等内容照本宣科地灌输给学生,使学生只是按照实验指导机械性地进行实验,实验报告也常是相互抄袭,拼凑数据,没有进行思考,实验教学的目的和效果大打折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降低。
(4)药品生物检定技术的实验涉及微生物、药物分析等多门学科的知识,实验的特点是准备工作较多,每次实验前均有大量的洗刷、包扎、灭菌等准备工作。
由于受学时的限制,这些工作往往无法由学生完成,而是由教师准备完成,造成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大大减少。
二、实验教学改革内容及措施
1.加强基本技能训练。
打破以往均由教师进行实验准备的惯例,根据实验室具体情况、实验课课时以及学生的情况,尽可能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动手准备实验,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这些准备实验包括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玻璃器皿的清洗、包扎和灭菌,微生物接种培养和微生物形态观察测定等,确保学生养成符合规范要求的良好操作技能[2]。
通过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大大增加了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
2.加强综合实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采用开放实验室的方法,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综合性实验[3]。
可以由教师根据实验室实际能力进行实验内容范围的选择,让学生自己进行调研、查阅文献、设计实验方案,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实验,书写实验报告。
通过综合性实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能更具体、完整、系统地进行药品生物检测的实际操作。
同时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在教学中的地位得到相应的提高和支持
3.改进实验教学方法。
随着实验内容的优化调整,现代实验教学应尝试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强化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4]。
每次实验前均要求学生预习实验指导,使学生事先对实验原理、关键步骤做到心中有数,上课时进行提问,加深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和对操作要求的掌握。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多加观察,发现学生实验操作过程中一些不规范的操作,及时加以纠正,并进行正确操作的示范,确保学生养成符合规范要求的良好操作技能。
通过实验教学方法的改进,大大提高了实验教学的目的和效果,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规范实验报告的书写。
实验报告是完整记录实验全过程的实验材料,包括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是对实验过程的再认识,促进学生从理论到实验再从实验到理论的深入了解。
对实验报告除了要求有一定的格式外,还要求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实验取得预期结果的,学生应分析成功的关键步骤及体会;未取得预期结果的,应让学生分析失败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意见。
通过对实验报告的规范,使学生高度重视实验课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改进考核方式,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全面评价[5]。
实验考核是一种综合性考试,不能从单方面从实验结果来评价学生,还要从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总体表现来进行评价。
实验考核要客观反映学生的实验课成绩,从各个角度进行考查,通过学生的实验方案、实验操作能力、实验结果及数据分析、课堂提问及笔试考核等指标综合测评。
通过科学的考核方式,提高学生对课程的重视和学习的积极性,推动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6.围绕技能大赛,加强实验教学。
技能大赛是我国培养选拔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技能大赛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突出人才培养中的能力培养[6]。
我校在2013年参加了福建省微生物技术及应用的技能比赛,通过比赛,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主观能动性。
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就要强化实验实践教学,所以在实际实验教学过程中,可参照技能大赛的有关内容和要求,强化学生的操作能力、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单纯地强化
动手能力培养转变为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通过技能大赛,着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使实验教学内容更加实用。
药品生物检测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验课在课程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通过加强、改进该门课程的实验教学,以加强基础训练,注重能力培养,贴近生产实际,解决实际问题为原则,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学生在实习实际操作中的能力大大提高,在技能竞赛的培训及比赛中也体现出了较高的水准。
通过改革,培养了学生勤于思考、勇于钻研的良好习惯,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及实践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将不断归纳总结经验教学,进一步完善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使药品生物检测技术的实验教学达到最佳的效果,以满足学科发展和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吴怀恩,甄汉深,韦志英,等.《药物分析》理论课教学体会[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8,11(3):135.
[2]张佳佳.以岗位为导向的高职药物分析实训教学体系改革[J].药学教育,2009,25(3):52-53.
[3]余长柱,李俊,金涌,等.教学研究型医科大学药物分析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J].安徽医药,2010,14(1):118~120.
[4]卢静华,杨辉,郑毓珍.药物分析实验教学改革模式初探[J].数理医药学杂志,2008,21(4):512.
[5]沈玉萍.我院药物分析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中外医疗,2011,(66):146.
[6]周霞中,李加升.技能大赛:高职院校教改之“风向标”[J].职业教育研究,2011,(2):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