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膜穿刺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护理方法
- 格式:pdf
- 大小:211.90 KB
- 文档页数:1
应用鼓室穿刺及注药对分泌性中耳炎治疗的效果分析中耳炎是指中耳黏膜和鼓膜的感染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耳痛、听力下降、耳部分泌物等症状。
分泌性中耳炎是中耳炎的一种常见类型,其特点为中耳腔内分泌液的潴留和慢性分泌物的滞留。
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方法有很多,其中包括应用鼓室穿刺及注药。
那么,应用鼓室穿刺及注药对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如何呢?本文将对此进行分析。
一、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及治疗方法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下咽鼓管功能障碍引起中耳负压,导致中耳黏膜分泌物潴留和慢性化。
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感染治疗和抗炎治疗,如口服抗生素和局部滴耳药物。
手术治疗主要包括鼓室通气管置入术、鼓膜切开术等。
二、应用鼓室穿刺及注药的治疗原理应用鼓室穿刺及注药是一种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手术方法。
它的治疗原理主要是通过将药物(如抗生素、抗炎药物等)直接注入到中耳腔内,达到抗感染和抗炎的治疗效果。
鼓室穿刺可以减轻中耳内压力,有利于分泌物的排出和中耳腔的通气,从而达到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目的。
1. 直接作用于病灶:应用鼓室穿刺及注药可以将药物直接注入到中耳腔内,直接作用于病灶,达到抗感染和抗炎的治疗效果。
相比于口服药物和局部滴耳药物,应用鼓室穿刺及注药的药物浓度更高,更容易达到病灶,治疗效果更显著。
2. 促进分泌物排出:应用鼓室穿刺可以减轻中耳内压力,促进分泌物的排出,有利于中耳腔的通气。
这对于慢性积液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来说,可以有效改善症状,缓解耳痛和听力下降。
3. 术后恢复快:应用鼓室穿刺及注药是一种微创手术,对患者伤害小,恢复快。
通常情况下,患者术后症状明显改善,耳痛和听力下降等症状得到明显缓解。
1. 手术选择:对于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如果经过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或者出现复发的情况,可以考虑应用鼓室穿刺及注药。
2. 术前准备:手术前需要做好相应的检查,对患者耳部病变的情况进行评估,并排除手术禁忌症。
鼓膜穿刺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中西医临床护理体会目的分析鼓膜穿刺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中西医临床护理效果。
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行鼓膜穿刺术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3例。
对两组均实施西医常规护理,对实验组再实施中医临床护理,分析两组护理满意度。
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4.34%,75.4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西医临床护理是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行鼓膜穿刺术治疗期间的最佳护理方法,该方法能够促进患者快速康复,而且还能提高满意度,应用价值极高。
标签:鼓膜穿刺术;分泌性中耳炎;中西医临床护理分泌性中耳炎不仅会导致患者产生听力下降现象,而且还会发展为耳聋[1-2]。
临床上常采用鼓膜穿刺术对分泌性中耳炎进行治疗,该手术虽然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但是具有一定的侵入性。
因此,本文分析了鼓膜穿刺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中西医临床护理效果,同时获得较好结果。
研究具体过程如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行鼓膜穿刺术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3例。
实验组女23例,男30例;年龄20~61岁,平均年龄(43.25±2.45)岁;病程2~6年,平均病程(3.42±0.87)年;体重50~79 kg,平均体重(61.11±2.57)kg。
对照组女24例,男29例;年龄21~62岁,平均年龄(43.56±2.78)岁;病程3~7年,平均病程(3.78±0.43)年;体重51~80 kg,平均体重(61.25±2.38)kg。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两组均实施西医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健康教育、环境护理、术前耳朵护理、术中护理、术后药物护理、饮食护理等),对实验组再实施中医临床护理,具体为:(1)中医护理。
鼓膜穿刺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护理措施鼓膜穿刺术是一种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常见手术,通过刺破鼓膜,将中耳内积液抽出,有助于缓解炎症和减轻患者的症状。
在进行鼓膜穿刺术的临床护理中,护士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针对鼓膜穿刺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护理措施展开阐述。
一、术前准备1. 了解患者情况:护士需要对患者的基本情况、病史、过敏史等进行了解,尤其要关注患者是否有出血倾向、使用抗凝药物、存在免疫功能低下等情况。
2. 心理护理:针对患者和家属的焦虑情绪,护士需要进行心理干预,保持良好的沟通,消除患者的恐惧和紧张情绪,增强患者的合作意愿。
二、手术室护理1. 设备准备:在确保手术器械和设备齐全的前提下,护士要注意对手术室的无菌环境进行严格控制,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2. 协助术前准备:协助医生对患者进行术前麻醉、消毒、局部麻醉等操作,保障术前准备的顺利进行。
三、术中监护1. 术中护理:护士在手术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处理意外情况,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2. 协助医生操作:协助医生进行鼓膜穿刺术的操作,如递交手术器械、保持手术区域的无菌环境、及时通知医生患者的情况变化等。
四、术后护理1. 观察疗效:术后护理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包括是否有听力改善、疼痛情况、鼻腔分泌物的情况等。
2. 预防并发症:术后护理要特别关注患者是否出现感染、出血、晕厥等并发症,及时进行处理和护理。
3. 心理护理:术后护理中护士要进行及时的心理护理工作,解除患者术后的不适感,提醒患者术后注意事项,并且鼓励患者遵守医嘱,配合恢复期的护理措施。
五、宣教指导1. 术后护理指导:向患者和家属介绍鼓膜穿刺术后的注意事项,包括休息、饮食、饮水、避免剧烈活动等,并且教育患者术后的护理方法。
2. 随访指导:随访患者的情况,对术后的康复情况进行询问,了解患者的饮食、作息、恢复情况,并对患者和家属的疑问进行解答。
六、安全措施1. 检查药物过敏史:在进行手术前,护士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过敏史询问,了解患者对局部麻醉药物、消毒药物等的过敏情况,避免因用药不当引起的不良反应。
鼓膜穿刺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护理措施
鼓膜穿刺术是一种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有效方法,它可以通过穿刺鼓膜将中耳内的积液排出,缓解炎症和疼痛症状,恢复听力功能。
作为临床护士,我们应该了解鼓膜穿刺术的相关知识和护理措施,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成功。
一、准备工作
1.手术室内准备好所需的器械和药物,如手术钳、勾刀、吸引器、麻醉药等。
2.检查患者的耳道,必要时用灯片检查内耳,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手术情况。
3.给患者解释鼓膜穿刺术的目的和注意事项,解答患者的疑虑和担忧。
4.向患者介绍手术程序和可能的不适感,让患者保持镇静和配合。
二、手术操作
1.将患者安置在手术台上,用消毒药物清洗外耳道和听道,使其干燥。
2.给患者局部麻醉,使其听觉神经麻痹,减轻局部疼痛。
3.在鼓膜上标记出穿刺点,准备好手术钳和勾刀,进行鼓膜穿刺。
4.将穿刺针缓慢刺入鼓膜,当感到抵抗时停止,使用勾刀扩大刺孔,使积液排出。
5.吸除积液,用棉纱栓塞止血,观察出血情况,必要时用药物止血。
三、术后护理
1.手术后立即给患者开放口鼻通气,维持平卧位,观察患者的意识和呼吸状况。
2.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特别是心率、血压和呼吸频率,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处理。
3.观察患者的耳朵,检查出血、渗血和感染等情况,必要时更换敷料和及时处理。
4.给患者口服或注射药物,如消炎药、止痛药和抗生素等,按照医嘱和患者的需要开具。
5.告知患者术后注意事项,如保护创口,避免水进入耳道,避免剧烈运动等,确保手术效果和患者恢复健康。
鼓膜穿刺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讨分泌性中耳炎鼓膜穿刺术治疗的护理体会。
方法:选取76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对其应用骨膜穿刺治疗。
同时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4.74%比参照组的76.32%要高(P<0.05)。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200%比参照组的89.47%高很多,两组存在一定的差距(P<0.05)。
结论:对于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在应用骨膜穿刺术治疗过程中实施护理干预,不仅可以提高治疗质量,还能改善预后。
关键词:鼓膜穿刺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护理分泌性中耳炎属于耳鼻喉科疾病,此疾病也称之为渗出性中耳炎,在临床中的发病率较高,并且此疾病的发病率部分任何年龄阶层,但是小儿发病率要略高一些。
此疾病的临床特点就是鼓室有积液,听力出现异常,较为严重患者会出现耳聋的情况。
分泌性中耳炎有急性和慢性两种情况,而且此疾病易反复发作,特别是冬季和春季,更是发病的高峰期[1]。
对分泌性中耳炎治疗多采用鼓膜穿刺术,此方法有着显著治疗效果,但是手术对机体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所以,在手术治疗过程中实施护理干预,能有效提升鼓膜穿刺术的治疗效果。
因此,本文针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应用鼓膜穿刺术治疗同时实施护理干预,观察治疗效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6年4月至2017年1月共76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
根据患者的意愿,将其划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组38人。
参照组:男性:20例,女性18例,年龄11至55岁,平均年龄(34.5±2.7)岁。
观察组:男性:19例,女性19例,年龄11至56岁,平均年龄(35.6±2.8)岁。
在一般资料方面,参照组和观察组患者进行对比,差异非常小,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 纳入标准①确诊为分泌性中耳炎患者;②无精神系统疾病;③无严重传染性疾病;④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耳鸣、耳闷、听力障碍以及水动感等症状;⑤重要器官功能正常;⑥患者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
不同方法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临床的护理效果发布时间:2021-11-01T01:35:25.233Z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7期作者:张娟王超左璇[导读] 分析不同方法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临床的护理效果。
方法:本研究我们从2019年3月至2020年7月于我院耳鼻喉科进行治疗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患者中选择了114例,将入组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57名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张娟王超左璇陆军第九四六医院五官科新疆伊宁市 835000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方法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临床的护理效果。
方法:本研究我们从2019年3月至2020年7月于我院耳鼻喉科进行治疗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患者中选择了114例,将入组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57名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的57名患者则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中有25人表示非常满意,15人表示满意,13人一般满意,有4人对护理服务不满意,总的护理服务满意率为92.98%,高于常规组的82.47%。
结论:在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针对性护理干预相比于常规的护理方式,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同时还可以提高患者对于临床护理的满意度,是一种更加科学有效的护理管理方式,因此值得在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护理效果分泌性中耳炎常见于儿童,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
患者常常在上呼吸道感染后出现耳闷胀感和听力减退等症状。
分泌性中耳炎若不及时进行治疗,会对患者的听力造成影响,从而影响患者的语言功能。
临床常使用手术来治疗该疾病。
本研究我们从2019年3月至2020年7月于我院耳鼻喉科进行治疗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患者中选择了114例,将入组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57名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的57名患者则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鼓膜穿刺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临床分析发表时间:2017-12-13T15:39:09.057Z 来源:《心理医生》2017年32期作者:孙小波[导读] 分泌性中耳炎作为耳鼻喉科常见的、高发的疾病之一,常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群体中。
(南部县中医医院四川南充 637000)【摘要】目的:探讨鼓膜穿刺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70例,随机分成研究组(n=35)和对照组(n=35)。
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激素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鼓膜穿刺术治疗,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
结论:针对于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而言,将鼓膜穿刺术应用其临床治疗中,效果显著,可于临床实践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鼓膜穿刺术;价值;分泌性中耳炎【中图分类号】R76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2-0089-01分泌性中耳炎作为耳鼻喉科常见的、高发的疾病之一,常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群体中。
该病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耳闷、耳鸣、听力下降、传导性耳聋等,若不及时的对其进行干预和治疗,将会导致不可逆性耳聋,为患者及其家属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1]。
目前,针对该病进行治疗的最常用手段即为手术治疗,立足于此,本文特就鼓膜穿刺术的临床效果展开研究,现做如下阐述。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70例,随机分成研究组(n=35)和对照组(n=35)。
对照组患者中男17例,女18例,平均年龄(21.48±1.04)岁,其中单耳患病28例,双耳患病7例,病耳共计42只,平均病程(18.12±0.89)个月;研究组患者中男18例,女17例,平均年龄(21.51±1.02)岁,其中单耳患病26例,双耳患病9例,病耳共计44只,平均病程(18.11±0.91)个月。
应用鼓室穿刺及注药对分泌性中耳炎治疗的效果分析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耳部疾病,其中分泌性中耳炎是中耳炎的一种类型,其最常见的症状是耳朵疼痛、耳道分泌物和听力下降。
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应用鼓室穿刺及注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对应用鼓室穿刺及注药对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进行详细分析。
一、应用鼓室穿刺及注药的原理鼓室穿刺是通过穿刺鼓膜,将中耳腔内积液引流出来,并在穿刺后向中耳腔内注入药物,以达到清除中耳积液和抑制炎症的目的。
这种治疗方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对分泌性中耳炎具有较好的疗效。
2. 控制炎症注入药物可以有效地控制中耳腔内的炎症反应,减轻炎症引起的症状。
选择合适的抗炎药物,可以迅速降低中耳腔内的炎症水平,减轻疼痛和不适感。
3. 改善听力清除分泌物和控制炎症可以帮助改善患者的听力。
分泌性中耳炎常常会导致听力下降,而应用鼓室穿刺及注药可以迅速改善这一症状,使患者的听力恢复正常。
应用鼓室穿刺及注药对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是显著的。
通过清除分泌物、控制炎症和改善听力,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1. 适应症(1)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包括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和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
(2)积液持续时间较长,药物治疗无效或效果不佳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
(3)有中重度听力损失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
2. 禁忌症(1)患有外耳炎、鼓膜穿孔或过敏史的患者不适宜进行鼓室穿刺及注药治疗。
(2)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避免进行鼓室穿刺及注药治疗。
1. 术前准备在进行鼓室穿刺及注药治疗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病史、症状、体格检查等。
同时需要对患者进行耳部检查,了解鼓膜的状况,以确保手术安全。
2. 术中操作在进行鼓室穿刺时,需要严格遵守消毒和无菌操作规范,以减少术中感染的风险。
同时需要准确把握穿刺的位置和深度,避免损伤周围组织和器官。
3. 术后护理术后需要对患者进行特殊护理,包括对鼓室穿刺处的伤口进行消毒和包扎,避免感染和出血。
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治与护理新进展摘要:患者一旦患有分泌性中耳炎,会导致生活质量降低,同时此疾病还有进一步恶化的可能,因此需要给予患者科学的诊断、治疗和护理。
文章首先阐述分泌性中耳炎诊断,其次分析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最后分析护理内容。
为分泌性中耳炎的医疗工作提供理论基础,仅供参考。
关键词:分泌性中耳炎;诊治与护理;进展前言:在临床上,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耳鼻喉科疾病,也可以称之为非化脓性中耳炎[1]。
主要特征为中耳积液、听力水平降低。
此疾病在儿童群体中发病概率较高,由于此疾病会对患者日常生活产生影响,如果是患儿生病,还会影响患儿成长,因此对护理和诊治工作提出较高要求。
文章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总结,综述如下。
1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患者一旦出现分泌性中耳炎,在诊断期间,需要与急性中耳炎进行鉴别。
急性中耳炎在治疗不彻底,或者迁延不愈的情况下就会转变为分泌性中耳炎,急性中耳炎患病时间较短[2]。
患者会出现剧烈耳痛、耳流脓等症状。
分泌性中耳炎具有病程较长特点,同时主要症状是耳闷、耳痛,呈现间断性。
部分患者会出现无耳痛现象。
同时还要与鼻咽癌和鼻咽部占位性病变进行鉴别。
鼻咽癌早期症状为颈部包块而涕中带血,部分患者耳部症状更明显,通过癌内镜检查在早期不容易发现。
如果患者出现单耳分泌性中耳炎,需要提高警惕,做好鉴别工作。
2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研究2.1成人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治疗成人的分泌性中耳炎,可从以下三点出发。
第一,可以采用保守治疗方式,采用鼻腔收缩剂能够促使咽鼓管通气功能得到改善,常用药物包含麻黄素制剂等药物。
但是使用此药物时需要重视,防止患者产生药物依赖。
一般治疗时间在7日以内,如果频繁使用,就会导致药物性鼻炎发生。
麻黄素类鼻腔收缩剂会导致,血压升高,如果老年人用药之后,需要密切观察血压变化。
第二,粘液促排剂,能够促使患者咽鼓管以及鼓室内粘膜生理功能得以调整,有利于排出鼓室内的积液,对于改善黏膜黏液有一定效果,可以采用盐酸溴索等药物治疗。
分泌性中耳炎鼓膜置管后病人的护理目的:探讨分泌性中耳炎鼓膜置管后病人的护理方法。
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于我院接受鼓膜置手术的11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术后护理资料。
结果:所有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均在鼓膜置管术后得到良好的护理服务。
其中,患者病症治愈73例(66.36%),好转33例(30.00%),无效4例(3.67%),总有效率为96.36%。
结论:做好分泌性中耳炎鼓膜置管后病人的护理工作是保障患者康复的必要措施,而术后通气管留置期间的严密观察和复诊,以及日常生活中饮食和穿衣均是术后护理过程中应当注意的细节。
标签:分泌性中耳炎;鼓膜置管;护理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是临床诊疗中一种常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主要临床症状为患者听力下降且耳内伴有分泌物,多发于儿童[1]。
目前,我国临床医疗中最为常用的治疗方法为鼓膜置管,因其术式简便、疗效佳且痛苦小而被广大患者接受。
但是术后若未能给予良好的护理服务,也极易因脱管和术后感染导致手术失败,故而,为了保障手术疗效和患者健康,做好分泌性中耳炎鼓膜置管后病人的护理工作是必不可少的[2]。
本文旨在探讨分泌性中耳炎鼓膜置管后病人的护理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于我院接受鼓膜置手术的11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回顾性分析其术后护理资料,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于我院接受鼓膜置手术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110例。
其中,男性65例,女性45例,年龄4至50岁,平均年龄(16.45±6.95)岁,单侧耳17例,双侧耳93例。
以上所有患者均行鼓膜置管手术进行治疗。
1.2术后护理方法术后护理应当注意以下方面:①对于术中行全麻患者,术后取偏向健侧平卧位,局麻患者则可以取偏向健侧半卧位。
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记录各项监测数据;②所有患者在术后3天之内的饮食均以流食和半流食为主。
鼓膜穿刺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护理方法
发表时间:2016-02-17T14:01:34.227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19期供稿作者:高文芝
[导读] 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中医医院对鼓膜穿刺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
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中医医院 652399
摘要:目的:对鼓膜穿刺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
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间,在我院确诊为分泌性中耳炎的患者共42例,随机将42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21人。
对照组在鼓膜穿刺术治疗中通过常规手段对患者进行护理,实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全面护理干预。
结果:实验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护理疗效总有效率为90.47%(19例),高于对照组的76.19%(16例),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
结论:在鼓膜穿刺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中加入全面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巩固,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鼓膜穿刺术;分泌性中耳炎;全面护理干预
分泌性中耳炎作为一种常见的疾病,在临床上表现为鼓室积液以及听力下降,如若不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甚至有可能导致患者耳聋。
因此,我院开展本次临床护理试验,来探究全面护理干预对鼓膜穿刺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共42例,通过抽签的方式随机将42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21人。
对照组中,有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9例,21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7.48±12.31)岁。
实验组中,有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7例,2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7.62±12.18)岁。
对两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性别以及平均年龄数据差异,通过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可以确定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在分泌性中耳炎的鼓膜穿刺术治疗中,通过常规护理进行干预。
护理内容主要是对患者的药物治疗情况进行干预,对患者临床所使用药物的名称、剂量以及治疗反应进行记录,如遇患者异常状态及时进行处理。
实验组则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加用全面护理干预,全面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心理护理、治疗护理以及日常护理三方面。
心理护理是对患者的临床治疗负性情绪进行排解,帮助患者树立治愈信心,配合医护人员的各项操作;治疗护理是对患者术中可能出现的各项风险因素进行干预,确保患者正常的生命体征;日常护理则是在指导患者自我护理的同时,对其饮食及生活习惯进行干预,加快患者的身体恢复时间。
1.3 评价指标
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护理疗效标准分为显效、有效以及无效。
当患者临床症状消失,且不伴有耳鸣以及耳闷时,判定显效;当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且仅伴有轻微耳鸣以及耳闷时,判定有效;当患者临床症状无任何改变时,则视为无效[2]。
对两组患者的护理疗效显效、有效例数进行统计,并分别计算出两组患者的护理疗效总有效率,其中总有效率越高,护理效果越好。
1.4 数据处理
本文中各项对比数据均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处理,组间计数资料以卡方检验比较,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中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护理疗效总有效率为90.47%(19例),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6.19%(16例),两组数据差异通过统计学软件的处理,可判定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
两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各项护理疗效对比数据,详见表1。
3.讨论
鼓膜穿刺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常规护理,仅对患者的治疗药物进行干预,不仅缺乏“人文关怀”,在另一方面还忽略了护理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因素,不利于患者的身体康复。
全面护理干预区别于常规手段,在鼓膜穿刺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中通过三方面对患者进行干预。
(1)心理护理。
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由于对鼓膜穿刺术不了解,或多或少会对治疗产生顾虑、不安的负性情绪。
因此在进行手术治疗前,医护人员需对患者的心理变化情况进行掌握,为患者详细阐述鼓膜穿刺术的治疗手段以及术中注意事项,并对患者的治疗疑问进行耐心的解答,消除患者的治疗抵触心理。
(2)治疗护理。
医护人员应提前准备好鼓膜穿刺治疗中的各项仪器以及药品,并对术中患者的体位进行干预,防止坠床的发生。
鼓膜穿刺术治疗过程中,如若患者出现乏力、头晕以及面色苍白等症状,则应进行针对性护理,保证患者正常的生命体征后,再进行治疗[3]。
(3)日常护理。
医护人员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日常护理包括健康知识教育以及生活习惯指导,即医护人员教授患者如何在恢复期避免用力咳嗽引发出血症状。
另外,患者饮食方面应偏清淡切忌进食刺激性食物,并根据自身的身体情况,进行相应的体育锻炼,提升身体的抵抗力。
总而言之,在鼓膜穿刺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中加用全面护理干预,不仅能够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巩固,还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卢润萍.鼓膜穿刺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护理[J].护理研究,2012,26(6):518-520.
[2]尹世芬.鼓膜穿刺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及护理对策[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2):366-367.
[3]陈燕红,陈秋鸿.鼓膜穿刺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护理[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3,26(15):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