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纠纷案例(骨科)12-5-10
- 格式:ppt
- 大小:2.43 MB
- 文档页数:27
十例医疗事故的典型案例(转载)一、十例医疗事故典型案例(一)某产妇,34岁,入院诊断:39+1周妊娠,G2P1L1、LOA巨大儿,未行剖宫产,分娩后产妇出现直肠阴道瘘,其孩子出生后出现左臂臂丛神经损伤。
专家分析:入院查体不全面,观察产程不及时,虽然向家属告知剖宫产的必要性,但未积极付诸行动;对巨大儿、肩难产估计不足,未及时采取助产措施;阴道直肠瘘形成与局部感染有关。
鉴定结论:****乙等医疗事故,医方应负次要责任。
(二)患者刘某,女,因发现右乳腺外侧约“花生米”大小肿物5天,于2003年3月17日入住某县医院外科诊治,诊断为右乳腺纤维腺瘤,行乳腺区段切除术,术中见肿瘤2个,分别为3.5cm、2.5cm,质韧,肿物包膜完整,外翻肿物内组织呈鱼肉状;送病理。
诊断为:乳腺腺病伴慢性炎,出院后未用特殊治疗。
术后约1月,主诉经常发热、流涕、咽痛,门诊给予抗感染治疗。
9月29日双侧乳腺肿物疼痛,再次门诊就诊,诊断为乳腺小叶增生,乳腺纤维瘤行对症治疗。
于2004年2月因病情加重,去山东省立医院检查并复诊原病理片考虑为:小细胞恶性肿瘤,非何杰金淋巴瘤可能性大。
3月9日山东省肿瘤医院会诊原病理片,诊断为:右乳腺粘膜相关型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临床诊断为:乳腺恶性淋巴瘤(Ⅳ期)并行放、化疗。
专家分析:患者乳腺肿块诊断成立,有手术指征;淋巴结外淋巴瘤发病率极低,尤其乳腺原发性淋巴瘤罕见,淋巴网状系统细胞形态复杂,多样性;发生肿瘤时,良性淋巴组织增生与恶性淋巴瘤没有免疫组化及分子检查鉴别诊断极为困难,对不能绝对确诊的病理应做进一步检查;术后6个月,复诊时发烧,双侧乳腺及腋窝淋巴结肿大时,应让患者行进一步检查或建议上级医院检查。
鉴定结论:三级丙等医疗事故,医方应负次要责任。
(三)患者李某,男,左股骨骨折术后2年,于2005年4月6日入住某县人民医院,行左股骨骨折术后内固定物取出术+膝关节松解术,术中致胫骨结节下方骨折。
326例骨科医疗纠纷案例分析近年来,由于医疗技术的发展,新的医疗仪器和药物逐渐推出,治疗技术不断进步。
骨科学在医疗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骨科医疗纠纷日益增多,以至于给医疗护理和医学教育带来了负面影响。
考虑到这一点,我们采用定量研究方法,分析了326例在2016-2019年期间提出的骨科医疗纠纷案例。
首先,让我们先看看这些案例的诉讼时间。
在这326例案例中,有219例案件的诉讼时间在2017年,其中有105例案件的诉讼时间在2018年;还有73例案件的诉讼时间在2019年。
从图1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医疗纠纷的数量也在上升。
图1:2016-2019年骨科医疗纠纷案件诉接下来,我们从案件主体上分析一下,326例案件中,约有54.9%的案件是由患者提起的,约有24.1%的案件是由医院提起的,约有21.0%的案件是由医生提起的;另外,还有少数案件由家庭成员或其他人提起。
从此可以看出,大多数骨科医疗纠纷是由患者提起的。
随后,我们从案件根源上分析一下,326例案件的根源可以分为:医患沟通失误、医院出具不实医学证明、医院医护人员在护理程序方面疏忽、患者未能按时接受医疗护理等4大类。
医患沟通失误是最常见的医疗纠纷根源,占比最高,达到52.3%;其他3大类案件的占比分别是20.9%、13.8%和13.0%。
最后,我们从案件的解决结果上分析一下,326例中,有168例案件是由双方达成和解解决的,占比为51.5%;有139例案件最终被裁定为有罪,而其他案件根本没有正式的裁定,最终没有判决结果。
综上所述,326例骨科医疗纠纷案例分析表明,以患者提起案件最多,医患沟通失误是最常见的医疗纠纷根源,最终案件较多被和解解决。
在当前的医疗环境中,医患双方的相互尊重和沟通有助于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而且,医院应重视员工的培训,合理安排和管理护理程序,确保护理质量。
另外,医院还应定期进行医学知识和技能培训,以确保医生能够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护理。
十例医疗事故典型案例(一)某产妇,34岁,入院诊断:39+1周妊娠,G2P1L1、LOA巨大儿,未行剖宫产,分娩后产妇出现直肠阴道瘘,其孩子出生后出现左臂臂丛神经损伤。
专家分析:入院查体不全面,观察产程不及时,虽然向家属告知剖宫产的必要性,但未积极付诸行动;对巨大儿、肩难产估计不足,未及时采取助产措施;阴道直肠瘘形成与局部感染有关。
鉴定结论:****乙等医疗事故,医方应负次要责任。
(二)患者刘某,女,因发现右乳腺外侧约“花生米”大小肿物5天,于2003年3月17日入住某县医院外科诊治,诊断为右乳腺纤维腺瘤,行乳腺区段切除术,术中见肿瘤2个,分别为、,质韧,肿物包膜完整,外翻肿物内组织呈鱼肉状;送病理。
诊断为:乳腺腺病伴慢性炎,出院后未用特殊治疗。
术后约1月,主诉经常发热、流涕、咽痛,门诊给予抗感染治疗。
9月29日双侧乳腺肿物疼痛,再次门诊就诊,诊断为乳腺小叶增生,乳腺纤维瘤行对症治疗。
于2004年2月因病情加重,去山东省立医院检查并复诊原病理片考虑为:小细胞恶性肿瘤,非何杰金淋巴瘤可能性大。
3月9日山东省肿瘤医院会诊原病理片,诊断为:右乳腺粘膜相关型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临床诊断为:乳腺恶性淋巴瘤(Ⅳ期)并行放、化疗。
专家分析:患者乳腺肿块诊断成立,有手术指征;淋巴结外淋巴瘤发病率极低,尤其乳腺原发性淋巴瘤罕见,淋巴网状系统细胞形态复杂,多样性;发生肿瘤时,良性淋巴组织增生与恶性淋巴瘤没有免疫组化及分子检查鉴别诊断极为困难,对不能绝对确诊的病理应做进一步检查;术后6个月,复诊时发烧,双侧乳腺及腋窝淋巴结肿大时,应让患者行进一步检查或建议上级医院检查。
鉴定结论:三级丙等医疗事故,医方应负次要责任。
(三)患者李某,男,左股骨骨折术后2年,于2005年4月6日入住某县人民医院,行左股骨骨折术后内固定物取出术+膝关节松解术,术中致胫骨结节下方骨折。
专家分析:患者左股骨下端骨折术后取钢板、膝关节松解过程中造成左胫骨上端骨折;患者关节部位骨折2年,长期不能正常活动,其骨质不同程度存在疏松、强度下降,易造成骨折。
【案例1】患者郑某,男,35岁,律师:因左膝关节半月板损伤住北京某区医院骨科准备手术,与因外伤致截瘫的王某同住一病室。
郑某的手术比较顺利,但与他同屋的王某却在郑某的术后第二天臀部出现疖肿。
又过两天,王某的疖肿化脓,细菌培养为凝固酶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
当郑某的手术切口拆线时,伤口出现感染,于是郑某提出是主管医生给王某换药后不洗手,即检查他的伤口造成的,并认为是医疗事故。
主管医生认为手术切口感染是并发症,并非罕见,并且术前已向家属作了交待,不属于医疗事故。
故而,医患之间发生了医疗纠纷,并很快反映到医院医务科。
医务科出面调查调解,并对手术切口感染进行细菌培养,结果也培养出凝固酶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
于是,医务科答应减免郑某的一部分医疗费用和给予一次性营养补助,并保证伤口愈合后出院,这样医疗纠纷才予平息。
在上述案例中,请指出哪些是医学问题,哪些是伦理问题?并进行伦理分析。
「伦理分析」在上述案例中,两位同住一病房的患者先后受到了细菌感染,这是个医学事实,也就是医学问题。
在事实面前,患者郑某认为是医疗事故,理由是主管医生给王某换药后不洗手便检查手术切口造成的;主管医生认为不属于医疗事故,理由是手术切口感染是并发症,并非罕见,并且术前向家属作了交待。
于是,双方发生了医疗纠纷,这属伦理问题,即根据医学事实该不该行动和如何行动的理由。
医务科在进行调查和调解时,对郑某的手术切口感染进行了细菌培养,证实两位患者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但未作细菌的基因分型(一般医院此项检查有困难),因此从流行病学上既不能认定是交叉感染,又不能完全排除其可能性,这也是医学事实,也即医学问题,根据这个医学事实,医务科既没有认定为医疗事故,又没有简单地视为并发症,这样维护了医患双方的利益,从而平息了这场纠纷,这种处理也属于伦理问题。
从伦理上分析这场医疗纠纷,主管医生应负主要责任,因为他没有严格地遵守消毒隔离制度,而且简单地将交叉感染视为医学问题,并有推倭责任之意。
李体娥、郑州济华骨科医院有限责任公司医疗损害责任纠纷二审民事判决书【案由】民事侵权责任纠纷侵权责任纠纷医疗损害责任纠纷【审理法院】河南省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法院】河南省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结日期】2020.04.07【案件字号】(2020)豫01民终829号【审理程序】二审【审理法官】范亚玲朱长勇张晔【审理法官】范亚玲朱长勇张晔【文书类型】判决书【当事人】李体娥;郑州济华骨科医院有限责任公司【当事人】李体娥郑州济华骨科医院有限责任公司【当事人-个人】李体娥【当事人-公司】郑州济华骨科医院有限责任公司【代理律师/律所】吕学峰河南仟问律师事务所;龙鹏飞河南仟问律师事务所【代理律师/律所】吕学峰河南仟问律师事务所龙鹏飞河南仟问律师事务所【代理律师】吕学峰龙鹏飞【代理律所】河南仟问律师事务所【法院级别】中级人民法院【字号名称】民终字【原告】李体娥【被告】郑州济华骨科医院有限责任公司【本院观点】上诉人李体娥提交的河南医疗住院收费票据证明其因2017年2月13日至2017年3月3日住院(第一次住院)自行承担的医疗费用为2168.44元。
【权责关键词】撤销合同过错鉴定意见证据不足新证据证明责任(举证责任)诉讼请求维持原判【指导案例标记】0【指导案例排序】0【本院认为】本院认为,上诉人李体娥提交的河南医疗住院收费票据证明其因2017年2月13日至2017年3月3日住院(第一次住院)自行承担的医疗费用为2168.44元。
上诉人因2017年5月2日至5月19日住院(第二次住院)自行承担的医疗费用为2582.79元。
根据上诉人提交的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诊断证明载明的诊断结果以及其提交的中医住院病案首页显示的入院情况的记录,结合其住院科室,可以认定李体娥第一次住院治疗的是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及左下肢肌肉萎缩两种病症,第二次住院是治疗其左下肢肌肉萎缩,因上诉人左下肢肌肉萎缩与被上诉人郑州济华骨科医院有限责任公司的医疗过错行为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故上诉人第一次住院自付的医疗费用2168.44的90%(1951.6元),由被上诉人依据其过错参与度承担赔偿责任。
手术操作不当导致的医疗纠纷案例引言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术已经成为许多疾病治疗的主要方式。
然而,由于医生的操作不当或不专业,一些手术操作不当的情况逐渐增加,导致了医疗纠纷的发生。
本文将以一些典型案例为例,探讨手术操作不当导致的医疗纠纷,并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和解决方案的提出。
背景手术操作不当导致的医疗纠纷已经成为医疗界亟需解决的问题。
这些纠纷涉及到病情恶化、器官损伤、甚至导致病患死亡的严重后果。
在这些案例中,责任主要由医生和医院承担。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案例。
案例分析案例一:手术器械遗留在患者体内1.医生在手术结束后未核对手术器械数量,导致手术器械遗留在患者体内。
2.患者在手术后感觉身体不适,经进一步检查发现手术器械遗留。
3.医院迅速采取行动,安抚患者情绪,积极主动进行手术器械取出操作,并按照规定赔偿患者。
案例二:手术操作失误导致器官损伤1.医生在手术中切割过深,导致患者肾脏受损。
2.患者在术后出现明显疼痛和尿液异常。
3.医院及时进行了肾脏修复手术,并对患者进行了相关的治疗和康复。
案例三:手术时间延长导致感染1.由于手术过程中耽误时间,导致手术时间长达8小时。
2.患者术后出现明显感染症状,如发热、红肿等。
3.医院及时采取抗感染措施,同时对手术过程进行深入反思和改进。
解决方案针对手术操作不当导致的医疗纠纷,以下是一些解决方案的建议。
建立严格的手术操作流程1.医院应建立健全的手术操作流程,包括手术前准备、手术中的细致操作以及手术后的关怀。
2.医生需要仔细研读手术指南,确保每个步骤都按照标准操作,如核对手术器械数量等。
加强医生专业培训和临床经验积累1.医院需要加强对医生的专业培训,定期进行模拟手术训练,提高医生的专业水平。
2.医生需要通过执业经验的累积和团队合作的交流,不断提高手术操作的熟练度和技巧。
加强手术过程监控及质量评估1.医院应建立完善的手术过程监控系统,对手术操作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
2.医院应定期对手术操作进行质量评估,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医疗事故案例:案例二:2010年5月,患者陈某因车祸股骨骨折到当地人民医院就诊,接诊骨科医生马某在为患者查体、检查诊断后,决定为其骨折处植入钢板。
手术进行得很顺利,术后陈某恢复良好并可自行走路。
不料,7个月后陈某再次发生骨折入院。
经检查发现,陈某此次骨折部位仍为上次骨折处。
而且,经核对批号后,发现在首次术中使用的金属接骨板合格证上产品名称为“金属接骨板(直型)非加压四肢骨钢板”,该产品的批号一致,也就是说断裂的这块钢板系肱骨加压钢板,本应用在非加压不受重力的肱骨(上肢骨)上,而首诊医生却用在了股骨(下肢骨)上。
陈某认为医生擅自改变钢板的使用部位并造成了伤害,遂将该医院告至法庭。
法院判决:法院经审理认为,首诊医院擅自改变医械使用部位,导致患者损害的发生,故应承担主要责任。
判决医方赔偿患者各项损失共万元。
点评:本案中,患者钢板断裂导致再次骨折,表面上看涉及医疗产品责任,实际上是骨科医生擅自改变钢板的使用部位,违反医疗常规,属医疗技术责任。
这是因为,钢板本身没有产品缺陷,且产品提供者已经明确说明该产品用于肱骨,但骨科医生却把它用在股骨上,钢板不适当承重而断裂。
众所周知,股骨作为人体承重的下肢骨,显然对钢板的要求不同。
在《医疗器械产品生产制造认可表》中,规格型号明确有肱骨加压钢板和股骨加压钢板之分,且随钢板孔数不同又分为若干规格,说明在产品设计、制造和指示时,已经考虑到不同部分骨折对钢板的不同要求,从而区分为不同规格型号。
本案中,骨科医生擅自将用于肱骨的加压钢板用在了患者的股骨上,就是没有依照钢板的规格型号进行使用,将原“肱骨加压钢板”错误当作“股骨加压钢板”使用。
因此,钢板骨折是骨科医生的过失引起,即为医疗技术责任。
医疗事故案例:案例一:(告知义务缺陷)2006年9月,段某因患精神病住进成都市内一精神病医院治疗,入院时医嘱一级护理,并允许其家属陪护。
9月15日,段某转为二级护理,但医院未告知家属仍需陪护。
案例:医疗纠纷五则案例一:李某与医院的合同纠纷事实经过李某因患有严重的背部疾病,前往某医院就诊,并签订了手术治疗的合同。
手术进行后,李某的病情并未得到改善,反而出现了更加严重的并发症,导致其长期无法正常工作和行动。
李某认为医院存在手术操作不当、未提供必要的术前和术后指导等问题,于是起诉医院要求赔偿。
律师解读根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医疗合同是一种特殊的合同关系,医院在提供医疗服务的过程中需要履行其义务,并确保提供的医疗服务符合相应的标准。
在这个案例中,如果李某能够证明医院存在手术操作不当和未提供必要的术前和术后指导等行为,那么李某有可能获得赔偿。
建议1.如果遇到医疗纠纷,应尽量保留相关的证据,如病历、医生的书面意见、检查报告等。
2.应尽快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分析案件的细节,帮助你判断是否有可行的索赔途径。
案例二:王某的医疗事故索赔案件事实经过王某因疾病动了一个手术,术后出现并发症,需要进一步治疗。
王某怀疑手术过程中存在医疗事故,为此找到了一家律师事务所,希望能够通过法律途径向医院索赔。
律师解读在这个案件中,需要律师帮助王某寻找并确定是否存在医疗事故。
根据现行法律规定,医疗事故是指医生在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侵害患者生命、身体或健康的行为。
如果律师能够证明医院存在医疗事故,王某则有可能获得相应的赔偿。
建议1.寻找专业律师帮助你分析案件,判断是否存在医疗事故。
2.如果确实存在医疗事故,应尽快采取法律行动,确保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案例三:吴某遭遇的药品质量问题事实经过吴某因患有一种罕见疾病,需要长期使用某公司生产的一种特定药品。
然而,吴某购买的这种药品没有产生相应的疗效,并且出现了相当程度的副作用。
吴某怀疑药品出现了质量问题,因此向律师寻求法律帮助。
律师解读根据我国药品质量法的规定,药品应当符合相应的质量标准,确保对使用者不会造成损害。
如果药品存在质量问题,导致患者无法获得正常疗效或者出现严重副作用,患者有权向生产商或销售商提出索赔。
十例医疗事故典型案例(一)某产妇,34岁,入院诊断:39+1周妊娠,G2P1L1、LOA巨大儿,未行剖宫产,分娩后产妇出现直肠阴道瘘,其孩子出生后出现左臂臂丛神经损伤。
专家分析:入院查体不全面,观察产程不及时,虽然向家属告知剖宫产的必要性,但未积极付诸行动;对巨大儿、肩难产估计不足,未及时采取助产措施;阴道直肠瘘形成与局部感染有关。
鉴定结论:****乙等医疗事故,医方应负次要责任。
(二)患者刘某,女,因发现右乳腺外侧约“花生米”大小肿物5天,于2003年3月17日入住某县医院外科诊治,诊断为右乳腺纤维腺瘤,行乳腺区段切除术,术中见肿瘤2个,分别为3.5cm、2.5cm,质韧,肿物包膜完整,外翻肿物内组织呈鱼肉状;送病理。
诊断为:乳腺腺病伴慢性炎,出院后未用特殊治疗。
术后约1月,主诉经常发热、流涕、咽痛,门诊给予抗感染治疗。
9月29日双侧乳腺肿物疼痛,再次门诊就诊,诊断为乳腺小叶增生,乳腺纤维瘤行对症治疗。
于2004年2月因病情加重,去山东省立医院检查并复诊原病理片考虑为:小细胞恶性肿瘤,非何杰金淋巴瘤可能性大。
3月9日山东省肿瘤医院会诊原病理片,诊断为:右乳腺粘膜相关型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临床诊断为:乳腺恶性淋巴瘤(Ⅳ期)并行放、化疗。
专家分析:患者乳腺肿块诊断成立,有手术指征;淋巴结外淋巴瘤发病率极低,尤其乳腺原发性淋巴瘤罕见,淋巴网状系统细胞形态复杂,多样性;发生肿瘤时,良性淋巴组织增生与恶性淋巴瘤没有免疫组化及分子检查鉴别诊断极为困难,对不能绝对确诊的病理应做进一步检查;术后6个月,复诊时发烧,双侧乳腺及腋窝淋巴结肿大时,应让患者行进一步检查或建议上级医院检查。
鉴定结论:三级丙等医疗事故,医方应负次要责任。
(三)患者李某,男,左股骨骨折术后2年,于2005年4月6日入住某县人民医院,行左股骨骨折术后内固定物取出术+膝关节松解术,术中致胫骨结节下方骨折。
专家分析:患者左股骨下端骨折术后取钢板、膝关节松解过程中造成左胫骨上端骨折;患者关节部位骨折2年,长期不能正常活动,其骨质不同程度存在疏松、强度下降,易造成骨折。
案例:医疗纠纷案例汇总案例一:王某未获得合适的手术治疗事实经过:王某因患重度关节炎就诊于某公立医院,医生建议进行关节置换手术。
手术后,王某仍然感到明显的疼痛和活动受限,无法正常行走。
他认为医生没有提供合适的手术治疗,要求医院赔偿相关费用并承担后续治疗费用。
律师解读:在医疗纠纷中,如果患者未能获得合适的手术治疗,可以考虑以医疗事故为由提起诉讼。
根据医疗纠纷处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并提供相应的手术治疗。
建议:1.王某可以通过向医院提起索赔或者诉讼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2.他需要准备相关证据,包括病历、医疗记录以及其他证人证言。
3.建议与一位经验丰富的律师咨询,以了解具体的法律程序和可行的索赔途径。
案例二:李某就诊后出现并发症事实经过:李某因患头痛、恶心等症状就诊于某私立医院。
医生给予了药物治疗,但在服药后,李某出现了皮疹、呼吸困难等严重过敏反应。
他认为医生错误地给予了药物治疗,导致了严重的并发症。
律师解读:医疗纠纷中,医生给予药物治疗出现不良反应时,患者可以考虑以医疗事故为由提起诉讼。
医生在选择药物治疗时,应仔细评估患者的药物过敏史以及对药物的耐受性,避免给予过敏原。
建议:1.李某可以向医院投诉,或者选择找律师寻求法律帮助。
2.已记录的医疗证据和证人证言将对此类案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建议与律师讨论可能的索赔途径和证据要求。
案例三:张某在手术过程中受到感染事实经过:张某在某公立医院接受了腹腔镜手术。
手术后,他出现了发热、腹痛等症状。
医生诊断为手术部位感染,需要继续治疗。
张某认为医院未能提供合格的手术环境,要求医院赔偿医疗费用和精神损失费。
律师解读:医生在手术过程中需要提供合格的手术条件,包括洁净的手术环境和符合相关规定的手术操作。
如果患者在手术后出现感染等并发症,可以考虑以医疗事故为由提起诉讼。
建议:1.张某可以向医院或者相关部门投诉,并要求追究医生的责任。
中国当下的医患关系,在历史上即使不是最坏的,也是很差的阶段,而近期出现的恶性事件只是冰山一角。
医患矛盾的根本解决,需要在法律框架内理性维权;同时从根本上破除以药养医的积弊,重建医患之间的良好互信据卫生部统计,2006年全国“医闹”事件共发生10248件,2009年上升为16448件,2010年则升至17243件。
2012年3月23日下午16时30分左右,哈尔滨市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部5楼,一名患者李某某动刀行凶,将一名医生捅死,并造成3人受伤,被砍医生王浩抢救无效死亡。
结果:一死三伤2011年9月15日,同仁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徐文9月15日被患者著名书法家王宝洺砍成重伤,血案引发业界震动。
血案导火索乃是王宝洺认为徐文为其进行的喉癌手术不成功。
二人之间的医患纠纷已经拖了3年,竟迟迟不能开庭审理。
2011年1月31日上午10:30分左右,新华医院心胸外科发生了一起极为恶劣的严重伤害无辜医务人员的事件:约20名患者家属冲进心胸外科病区,刺伤10名医护人员,其中6位医生伤情严重住院治疗。
2010年7月23日,产妇林女士在深圳凤凰医院顺产下男婴后,后来发现肛门被缝。
丈夫陈生认为这可能是助产士的报复,原因在于手术前没有给红包,而助产士却称是免费为其做了痔疮手术。
助产士张某将陈生及两媒体告上法庭,以名誉侵权之名,索精神损害赔偿金10万元。
陈生也由原告变成被告,由受伤者成为肇事者。
2011年1月31日上午10:30分左右,新华医院心胸外科发生了一起极为恶劣的严重伤害无辜医务人员的事件:约20名患者家属冲进心胸外科病区,刺伤10名医护人员,其中6位医生伤情严重住院治疗。
2010年12月31日下午,即墨患者董某因严重哮喘从即墨中医院转至青岛市立医院东部分院急诊抢救。
患者家属董某对院方治疗措施不满,对医生刘某进行殴打。
2011年1月1日,患者董某家属自行将患者带离医院,患者回家后死亡。
2011年1月4日,患者家属董某一行30余人以“乞灵”为名再次到市立医院滋事,举起“还我亲爹,还我公道”的白布横幅,并在医院烧纸,董某等4人被警方抓获。
76例骨科医疗纠纷产生的原因分析王绍磊;钱宇;陈雪荣;朱国庆【摘要】医疗纠纷不仅影响了医疗机构的正常诊疗秩序,还影响了医务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医疗卫生行业的声誉。
骨科是发生医疗纠纷非常高的科室之一,了解骨科医疗纠纷的特点,分析产生医疗纠纷的原因、关键因素及其中的规律,从而提出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对于减少和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Medical disputes not only affects medical treatment order, but also affects medical staffs' safety and the reputation of health care industry. As orthopedic department is one of those departments with high incidence of medical disputes, it's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rthopedic medical disputes and analyze the causes, key factors and the law so as to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preventive measures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such disputes.【期刊名称】《医院管理论坛》【年(卷),期】2015(000)008【总页数】3页(P23-25)【关键词】骨科;医疗纠纷【作者】王绍磊;钱宇;陈雪荣;朱国庆【作者单位】绍兴市人民医院;绍兴市人民医院;绍兴市人民医院;绍兴市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医疗纠纷是指医患之间在医疗及其相关活动中发生的争议,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法律意识的增强,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骨科不良事件讨论记录一、引言骨科手术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涉及骨骼和关节的治疗和修复。
然而,骨科手术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不良事件时有发生。
为了提高骨科手术的质量和安全性,我们对近期发生的骨科不良事件进行了讨论和总结。
二、患者信息1. 患者A,女性,60岁,因骨折接受骨科手术。
2. 患者B,男性,45岁,因关节炎接受骨科手术。
3. 患者C,女性,70岁,因髋关节置换手术出现并发症。
三、不良事件描述1. 患者A在手术中出现骨折部位移位,需要进行重新手术修复。
2. 患者B在手术后出现感染症状,需进行抗感染治疗。
3. 患者C在髋关节置换手术后出现松动现象,需要考虑再次手术修复。
四、不良事件分析1. 患者A的不良事件可能是由于手术操作不当导致的,需要加强手术技术培训和操作规范。
2. 患者B的感染可能是术后护理不到位导致的,需要加强院感管理和护理质量控制。
3. 患者C的髋关节松动可能是植入物质量或手术操作问题,需要加强术后随访和植入物质量控制。
五、事件教训1. 加强医务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手术操作水平和质量。
2. 加强院感管理,规范术后护理流程,减少感染风险。
3. 加强术后随访和植入物质量控制,及时发现并处理手术后并发症。
六、意见建议1. 对医务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和考核,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责任心。
2. 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建立并完善不良事件报告和处理机制。
3. 提高患者的知情权和参与度,加强医患沟通,减少医疗纠纷发生的可能。
七、结束语通过对近期发生的骨科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和讨论,我们认识到骨科手术存在一定的风险,需要医务人员和医疗机构共同努力,提高手术质量和安全性,保障患者的健康和权益。
希望我院今后能够避免类似不良事件的发生,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高效的医疗服务。
八、质量改进措施为了提高骨科手术的质量和安全性,我们制定了以下质量改进措施:1. 定期举办骨科手术技术培训班,邀请资深专家进行理论和实践指导,提高医务人员的手术技术水平和操作规范。
本文转自【可沁公关专注于大健康行业公关】【案情简介】蓬溪县王某某,女,80岁,2020年10月某日,因外伤致左髋部疼痛、活动受限,于当晚19时入住蓬溪县某医院,入院诊断:左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原发性高血压。
其后,蓬溪县某医院在全麻状态下对王某某进行“左侧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手术,手术操作顺利。
术后,患者麻醉未苏醒,且氧饱和度偏低,经抢救无效于2日后死亡。
王某某离世后,王某某的4个子女张某甲、张某乙、张某丙、张某丁认为王某某在手术后麻醉未苏醒,某医院没有采取正确的抢救措施,也没及时告知家属病人真实情况,使得王某某错过最佳抢救时机,医院应当对王某某的死亡负全部责任。
因王某某家属情绪激动,故意在医院大门处大闹,引起很多群众围观,并且到政府相关部门进行上访、投诉,要求医院赔偿。
蓬溪县某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了解情况后主动介入调解,并展开了调查。
【调解过程】考虑到案情重大、影响面广,调委会主动参与到调解中,第一时间成立了由调委会、派出所、卫计局组成的联合调解工作小组,立即前往蓬溪县某医院了解具体情况,并通过走访医生、查看王某某诊疗资料、走访其4个子女等方式了解案情,依据事实理清相关法律关系,咨询相关领域医学专家了解专业知识,为首次调解做准备。
2020年11月某日,调解小组在医调委调解室对此次纠纷进行第一次调解。
王某某的家属认为蓬溪县某医院抢救不及时是造成王某某死亡的主要原因,应当承担全部责任。
蓬溪县某医院则认为王某某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其年事已高,且患有原发性高血压,系自身原因。
医院已及时抢救并操作合规,在医疗过程中并没有疏忽和失误,院方尽到了救治责任,不应该对该事件承担赔偿责任。
由于分歧大,死者家属情绪特别激动,两方当事人不欢而散,导致调解中止。
鉴于此,调解小组决定采用背对背调解法分开做思想工作。
次日下午,调解员再次与王某某家属见面,长子张某甲情绪较为激动,声称蓬溪县某医院害死了自己的母亲,如果医院不拿一个说法,他就要去医院找医生“算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