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与发展的共同企盼
- 格式:pptx
- 大小:632.48 KB
- 文档页数:12
专题十七:肩负大国责任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热点材料】1、韩朝半岛局势紧张2、钓鱼岛问题3、日本海啸地震,中国援助.4.2011年1月18日至21日,应美国总统奥巴马邀请,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乘专机飞越大洋,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
胡锦涛这次访问将开启中美两国伙伴合作新篇章,推动两国增强互信、加强合作,同世界各国一道携手抓住发展机遇、应对全球性挑战,创造人类社会的美好未来。
【与教材结合点】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各国人民渴望实现持久和平、共同发展和繁荣,国际间交流与合作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同时,当今世界仍存在诸多不和谐、不稳定因素,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频发,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新的不安全因素在增加,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面临巨大挑战,各国更需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解决这些问题。
2.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构建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也是大势所趋。
同时,世界文明千姿百态,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世界的发展更应该趋向于文化多元化,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要相互借鉴、相互促进。
3.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面对开放的世界,任何孤立于世界之外的国家都不可能获得发展,我国也应积极发展同包括周边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4.经济建设是我国一切工作的中心,而稳定的国内国际环境又是经济建设所必需的。
为此,我国应积极与世界各国特别是周边国家发展睦邻友好合作关系,保持本地区的长期和平与稳定,以促进国内改革与发展。
5.合作竞争求发展。
21世纪是充满竞争的世纪,又是协同合作的世纪。
我国奉行“睦邻友好”政策,有利于与周边国家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共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实现共赢目标。
6.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中国形象已为世界各国所公认。
【典型例题】1.胡锦涛主席系列出访活动表明了什么?①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合作的宣言
1. 携手并进,共创辉煌,国际友好合作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
2. 和谐共鸣,全球共享和平之美。
3. 和谐共处,携手前行,让和平之歌响彻世界。
4. 共享繁荣,共创未来,国际友好合作创造美好世界。
5. 全球合作,共筑和平:大国外交引领未来。
6. 只有在和平的土壤中,心灵的花朵才能自由绽放。
让我们携手维护和平,共创美好未来。
7. 在此,我们向全球发出倡议:让我们共同关注和平事业,尊重不同文化和信仰,以对话协商解决分歧与矛盾。
让我们用友谊和信任构筑起一道坚固的和平屏障,让和平的曙光洒满地球的每一个角落。
8. 联盟国家之间友好关系,促进全球和平与发展。
第一节.........感受今日世界第三课时....和平与发展的共同企盼..........一选择题1.随着中国的发展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个()的中国已为国际社会所认可A.反对霸权主义 B.维护世界和平C.和平、合作、负责任 D.促进世界经济发展2.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向世界人们传递了友谊、和平、积极进取的精神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
福娃()A.充分体现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体现了中国爱和平、求发展的民族精神C.只是一种形式起不到什么作用 D.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具体体现3.目前中国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但从经济和科技发展的角度看中国仍属于()A.发达国家 B.欠发达国家 C.极不发达国家 D.发展中国家4.中国是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出兵大国,在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中名列第一,中国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原因是()A.我国的实力不强,不能打仗 B.中国遵循和平与发展的主题C.和平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D.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5.温家宝总理在参加第七次中欧领导人会晤是指出: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就是要争取和利用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同时又用自己的发展来促进世界的和平与繁荣。
这说明()A.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B.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决定力量C.和平促进发展,发展增进和平 D.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都有待解决6.和平与发展二者的关系是()A.世界和平是促进世界发展的前提条件B.和平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南北问题C.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D.各国的共同发展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7.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道路并不平坦,仍遭到来至各方面的威胁,其中最主要的是()A. 宗教势力 B.恐怖主义 C.霸权主义 D.领土争端8.“关注世界,关注和平”告诉我们青年一代应()A.好好学习,立志报效祖国 B.全身心投入关注世界和平当中C.把关注世界和平作为自己唯一的责任D.以积极参与的心态,关注世界,关注和平9.下列可以表达对世界和平热爱的是()A.向受灾国家和地区的人捐款 B.辱骂世界上发动战争的人C.增强我国军事实力,以强大的军事力量来维护世界和平D.收看新闻,了解世界动态10.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着许多共同的问题其中,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全球性问题是()A.人口问题 B.环境问题 C.和平与发展问题 D.经济发展问题11.据统计,截止2011年,中国共参与联合国20多项维和行动,共派出维和士兵近万多人。
人民日报描写合作共赢的文章合作共赢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理念之一,也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合作共赢的框架下,各方积极互助、互利共赢,形成良性循环,为社会的繁荣与进步注入新的动力。
在合作共赢中,人民日报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作为一家国家级媒体,人民日报始终秉承着公正、客观、真实的原则,为推动合作共赢的理念贡献自己的力量。
首先,人民日报通过报道和评论,积极宣传合作共赢的理念。
通过深入的调查和报道,人民日报向社会传递合作共赢的重要性和积极影响。
同时,人民日报还在各种社论和评论中表达对合作共赢的支持,引导公众形成积极的合作共赢观念。
其次,人民日报通过推动产业合作共赢,加强各个领域的合作。
在经济领域,人民日报积极报道和推广各类合作项目,鼓励企业间的互利合作。
同时,人民日报还关注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合作共赢,推动现代农业与城市服务业的有机结合,实现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此外,人民日报还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中外之间的共赢。
人民日报在报道国际事务时,注重中外的相互理解与合作。
通过报道国际社会的合作案例,人民日报引导中国与各国之间的合作共赢,推动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发展。
综上所述,人民日报是推动合作共赢的重要力量。
人民日报通过宣传、推动产业合作、促进国际交流等方式,为合作共赢的实现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只有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合作共赢的理念才能真正落地生根,为社会的进步和繁荣注入新的动力。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时代背景答: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20世纪末,国际局势最重大的变化是持续了近半个世纪的冷战结束,世界格局由两极转向多极。
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两德统一,两霸争斗局面结束,世界多极化进程加快。
国际格局走向多极化,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
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这是邓小平同志作出的科学判断。
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
在邓小平提出这一论断后,党的十三大正式将“关于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的观点”,作为构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当今世界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的蓬勃发展。
新技术革命使人类开始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经济是建立在信息化、数字化和全球知识共享之上的,它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国际经济、政治关系。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在科学判断上述国际局势深刻变化的基础上形成的。
新的时代条件,要求我们党顺应时代潮流,以世界眼光去把握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二、为什么要提出科学发展观?内容是什么?答:首先,科学发展观是针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提出来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不可否认,也存在一系列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发展不够全面,也不够协调,持续发展能力较弱。
针对发展中实际存在的问题,提出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紧迫性。
其次,科学发展观是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客观要求。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难点在农村,特别是在中西部地区的农村。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不光是追求GDP的指标,它还应包括社会的发展、环境的改善、文化生活和精神道德水平的提高,推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全面发展。
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要求,需要我们转变过去的发展观念。
1.国际和平日,让和谐之歌,响彻四方;让和平之舞,跳遍八方;让自由之鸽,翱翔天宇;让橄榄之枝,蔓延全球。
惟愿天下永安定,世界永和平!2.和平白鸽放飞蓝天,和平旗帜飘扬五洲,和平歌声唱响世界,和平绿色植入天涯。
国际和平日,全世界人民携手团结起来,为全民和平自由而努力奋斗!。
3.国际和平日,让和谐的歌声,传遍世界;让和平的种子,播洒四方;让安宁的橄榄,蔓延开来;让太平的钟声,响彻云霄。
愿世界被爱包裹,和平幸福永远!4.升起和平旗帜,福泽八方;奏响和谐曲子,环绕世界;抛出太平橄榄,全球安定;放飞自由白鸽,永无战争。
国际和平日,愿天下永安宁,世界永和平!5.国际和平日,让和平旗帜飘扬,抚平战争的苦痛;让和谐花朵盛开,消散阴霾的天空;让自由白鸽飞翔,带去太平的音讯。
愿世界和平,天下安康!6.国际和平日,让太平之旗遍插全球,天下安定;让和平之光普照万家,百姓安康;让和谐之音响彻云霄,永无战争。
愿世界和平,永无纷争!7.将和平的方舟驶向世界各地,播洒和平幸福美好的阳光。
让世界人民都感知温暖,只有和平才能安居乐业,减少战火才能使世界更美丽。
国际和平日,愿世界人民团结起来走向美好明天。
8.平息战火,让幸福为主旋律普照大地,减少争端,让快乐为新篇章谱写和平,放飞白鸽,让和平为主题飞越天宇,世界和平日,愿世界和平,人民幸福!9.国际和平日,让和平之光洒满世界,让和谐之音深入人心,让太平之旗遍插全球,让橄榄之枝蔓延四方,让自由之鸽翱翔天宇,让人民永享安康!10.唱起和平的歌谣,让心灵快乐;植下和平的橄榄,让大地安宁;放飞和平的白鸽,让岁月静好;扬起和平的旗帜,让世界祥和。
国际和平日到了,愿和平成为世界的主旋律。
11.国际和平日,愿世界被和平的光笼罩,永无战争;愿百姓被美好的愿包裹,永享幸福;愿全球被安宁的枝蔓延,永远安康;愿天下被和谐的音环绕,永远太平!12.国际和平日,意在停止战火纷飞的争霸,取消硝烟的笼罩还人类自由,平等和谐共处。
2023年度国际和平日纪念活动发言稿尊敬的各位嘉宾、朋友们:大家好!我很荣幸站在这里,代表2023年度国际和平日的举办方,向大家致以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我们齐聚一堂,共同纪念国际和平日,共同呼吁全球人民共同致力于和平事业。
和平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也是每个国家的重要任务。
回顾过去的几十年,国际社会取得了非凡的进步和成就,但我们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带来了更密切的联系,但也带来了不稳定因素;地区冲突持续蔓延,难民危机愈演愈烈;恐怖主义威胁日益增加,网络安全问题突出等等。
面对这些挑战,我们不能坐视不管,而是应该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共同应对。
为了实现全球和平,我们需要在各个层面采取行动。
首先,政府间的合作至关重要。
各国政府应加强沟通与协调,共同制定和平发展的战略,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完善。
其次,人民间的友好交流是促进和平的动力。
文化交流、民间友好组织等可以加深不同民族之间的了解,增进共识,减少误解和偏见。
再次,重视教育和宣传的作用。
通过教育和宣传,可以培养人们的和平意识,推动和平观念深入人心。
作为世界各国的代表,我们要以身作则,积极参与各类国际和平行动。
通过国际组织和平台,我们可以就重要的国际问题展开对话和协商,共同制定解决方案。
同时,我们还可以提供援助和支持,帮助那些遭受战争和冲突影响的国家实现和平与稳定。
近年来,不少国家已经开始将可持续发展与和平建设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新的态势。
可持续发展既包括了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也包括了社会公正和文化多样性。
这种综合性的发展理念,将有助于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推动全球和平的持续发展。
2023年度国际和平日的主题是“共筑和平,创造未来”。
我们希望通过这一主题,鼓励全球各界人士共同努力,为实现和平而奋斗。
无论是政府官员、社会活动家还是普通公民,每个人都能为和平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让我们共同努力,共筑和平,创造一个更加美好和谐的未来!最后,我希望本次国际和平日活动能够取得圆满成功,同时也祝愿全球人民和平安宁、幸福美满。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 f Capital N ormal University2006年增刊(S ocial Sciences Ed ition )理论探讨邓小平时代主题的 科学判断及其现实指导意义 贾 琳摘 要: 文章阐述邓小平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科学判断的基本思想及其对新世纪“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建设和谐世界”战略选择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 邓小平;时代主题科学判断;和平发展道路;指导思想;现实意义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142(2006)增刊-0065-03收稿日期622作者简介贾琳(56),女,山东潍坊人,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文法学院副教授。
2005年我们曾大张旗鼓地隆重纪念联合国成立60周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郑和下西洋600周年。
中国外交历经的这一系列“波澜壮阔”尚记忆犹新,2006年我党又更加努力地在全方位外交中与各国就加强关系、深化合作进行了广泛交流,重点向世界阐明中国一如既往地、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和行动。
追根溯源,邓小平对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是21世纪初我党制定并执行正确的对内对外政策的重要依据和指导思想,“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建设和谐世界”的理念与选择正是在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基础上的重大创新和重要发展。
一、邓小平时代主题科学判断的思想内涵 20世纪80年代,时代基本特征变为和平与发展,世界就进入了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邓小平关于时代主题的这一科学判断有着充分的客观根据:首先,第三次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浪潮,导致“地球村”中的各个国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打仗对谁都不好,和平与发展必成大趋势;第二,80年代末以来,经济科技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和平竞争取代了武力对抗与意识形态对立成为决定谁胜谁负的最重要因素,大好时机可遇不可求;第三,战争与和平的力量对比方面,总体上和平的力量超过了战争的力量,发生世界大战的因素基本不存在;第四,要汲取过去否认或忽视时代主题的转换使社会主义遭受挫折的教训。
为了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伟大复兴——写在“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发表5周年之际新华社北京4月29日电(新华社记者端木来娣陈斌华张勇)5年前的4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与时任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在人民大会堂举行60年来两党领导人的首次会谈,达成并共同发布“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揭开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的大幕。
随着“共同愿景”提出的3项“体认”得到巩固和强化,5项“共同促进”得到逐步落实,今天,两岸人员往来之频繁、经济联系之密切、文化交流之活跃、共同利益之广泛,前所未有,令人振奋。
事实充分证明,在两岸关系发展道路上,国共两党共同迈出这历史性的一步,是十分正确的,得民心、顺潮流、开新局。
如今,两岸关系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着进一步发展的良好契机和有利条件,国共两党、两岸双方应当着眼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伟大复兴,坚持正确方向,继续引领潮流,坚定信心,为所当为,继续推动把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同心协力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锦绣前程。
审时度势,当断则断。
在两岸关系的关键时刻,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决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活动,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追求和平统一前景,邀请连战、宋楚瑜率团来访,共同推动两岸关系朝着和平稳定的方向发展。
“咫尺之隔,竟成海天之遥。
”1949年后,海峡两岸对峙长达数十载。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示争取祖国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两岸关系发展由此揭开新的历史篇章。
1987年底,两岸同胞长期隔绝状态被打破,两岸同胞交往日益密切,两岸经济文化交流蓬勃发展。
1992年,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
翌年,双方在此基础上举行首次“汪辜会谈”,成为1949年以来两岸授权高层人士首次会谈。
1998年10月,“汪辜会晤”在上海举行,拉开了两岸政治对话的序幕。
正当人们期待两岸协商、对话进一步展开时,李登辉于1999年7月抛出“两国论”的分裂主张,致使两会商谈被迫中断。
当代大学生应该承担什么样的历史责任当代大学生处在世纪之交的胃史转折时期,同时又正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伟大成就的时候,这是一种历史的幸运,在这特别的历史机遇里,正确把握当今世界的时代特征充分了解当前中国的现实国情,并在此基础上肩负起自已的历史使命,是每一个大学生度不容辞的职责。
历史使命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又随着社会性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不同青年面对不同的历史课题,承担着不同的历史使命脉,当代大学生承担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性会主动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因此当代大学生庆具备的历史使命有: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动题,大学生的历史使命世界经济发展客观上存在着对和平环境的要求,今年内天的世界经济相互依赖达到了前所示有的高度,世界竞争格局的变化,使和平成为各国共同企盼的目标,经济强国的梦想比军事强国的梦想更有吸引力,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为世界和平的持续创造了条件,促进经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中心问题,是保持国内政局稳定和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条件,各平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些历史条件,客观地要求当代大学生庆坚立正确的世界观,以和平与发展为已任,肩负历史使命的必要性,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和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均力势,是当代大学生应该正确认识世界的一个很重要的出发点,这个和平的机会又给当代大学提供了一个很好地向世界展现自我的平台和维护世界和平和发展的伟大挑战。
二、社会性会主动义事业接班人的历史重任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性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人民选择社会性会主动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当代大学生要肩负起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任,继承老一辈革命家所开创的社会性会主义方向坚定不移地继续前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人才在社会性会主义建成设事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大学生应坚持走建成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状况,对社会性会主义事业的忠诚程度起着重要的作用,当代大学了生应从人类发展的规律来认识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坚定正确的政治信念,做社会性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三、在现有的基础上,当代大学生肩负着迎接挑战的历史使命1、当今世界科技文化发展的挑战当今时代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给社会性会生产力和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推动,赤来的科学技术还将产生新的重大飞跃,各种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相互激荡,有吸纳有排斥有融合有斗争,有渗透有抵御,对各国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科技文化竞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够掌握发展的主动权,当代大学生是我国未来科学技术发展和文化建成设的中坚力量,理应发奋学习,刻苦钻研,努力也才,义不容辞地肩负起发展我国科技文化的历史重任。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教案三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讲述了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中国驻联合国维和部队的军事观察员雷润民,在中东执行任务时不幸光荣牺牲,其子雷棣化悲痛为力量,下决心继承父亲遗志——热爱和平,捍卫和平。
从此,他自强不息,发奋学习,成长为一个优秀学生,受到外国友人的称赞。
作者通过这个故事,介绍了一个普通而又特殊的孩子雷棣,表达了他对父亲的缅怀,对世界和平的企盼的美好情感。
小编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篇一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2感悟课文内容。
3体会热爱和平的美好愿望及自强不息的精神。
教学重点: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热爱和平的美好愿望及自强不息的精神。
课前专栏:欣赏精彩片段。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同学们,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但同时我们也会看到,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仍时有发生,也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伤害。
呼唤和平,企盼和平成了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的共同呼声。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课文〈〈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看看一个孩子是怎样为世界和平而努力的。
二.教学过程:1.听写生字回眸蓝盔凯旋灵柩殉难赢得2.解答学生不理解又查不到的词。
(学生提问,学生解答,教师点拨)3.学生朗读课文,试着概括课文内容。
(学生概括,教师补充)4.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两个问题:(1).激励雷棣自强不息的动力是什么?(学生解答,教师点拨)(2).父亲牺牲后雷棣成长经历了哪几件事?(学生小组讨论解决,小组汇报,教师点拨)5.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世界并不太平,作为中学生的我们,现在虽然虽然还不能做什么,但我们一定会有一些好的想法。
2023年倡导和平的口号2023年倡导和平的口号1(2496字)1.取消暴力,消灭战争的火焰,世界和平万岁。
世界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平相处,公平交流,公平贸易,在国际和平日为和平而共同努力!2.国际和平日已经到来。
愿世界共享和谐之梦,幸福生活。
一起唱快乐的歌,地球就太平了。
和平鸽放在一起,天空是蓝色的。
为宽容和世界和平而共同努力。
3.在国际和平日,让和谐的歌声传遍世界;让和平的种子到处传播;让和平的橄榄枝蔓延;让和平的钟声响彻云霄。
愿世界永远被爱、和平和幸福包裹!4.和平的鸽子在蓝天上自由飞翔,把绿色的橄榄枝插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和平的声音传遍了全世界,在每个人的心中闪耀着和平的阳光。
值此国际和平日,我祝愿世界永远和平与和谐!5.用快乐唱一曲,唱和平,用文字写一首诗,赞美和平,用快乐画一个圈,圈和平,圈国际和平日,祝愿世界和平,人类和谐,生活美好!6.放飞和平的鸽子,让幸福飞过天空,播下和平的种子,让幸福播撒它的枝叶和蓓蕾,挥动和平的旗帜,让和谐在风中飞翔。
值此国际和平日,请大家携起手来,为世界和平和人类和平祈祷!7.多少家庭在一场军事冲突中被摧毁;一场激烈的战争践踏了许多希望;一声悲痛的呼喊凝聚了多少痛苦。
国际和平日已经到来。
愿我们为和平努力,减少战争,维护和平。
8.和平是心底温暖的太阳,让阳光照耀;和平是梦里的一幅美丽的图画,它玷污了幸福;和平是一只白鸽,在她的手心飞翔,传播着幸福。
现在是国际和平日。
愿世界人民一起保卫和平。
9.和平是一朵娇嫩的花,需要我们一起守护;和平是希望的幼苗,需要我们珍惜;和平是一首快乐的歌,需要我们用心去听。
国际和平日到了,让我们一起呼唤和平!10.和平是脸上甜甜的笑容,是心底回荡的和谐旋律,是国家和平、人民安全的宏大场景,是梦里温馨幸福的场景。
现在是国际和平日。
让我们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来保护和平。
11.和平鸽在蓝天翱翔,飞过千山,吹响和平的口哨,播下幸福的种子,呼唤和谐共处。
所谓世界主题,是指关系到世界全局的整个世界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也就是具有全球和战略意义的主要问题,它反映出一定时间内世界发展的突出特征和基本趋势。
进入21世纪,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
这个主题包括三层含义:一是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是时代发展的滚滚潮流;二是体现时代主题的最基本标志是世界大战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打不起来;三是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解决,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是摆在世界人民面前的重大政治课题。
近几年来国际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局部战争接连不断,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给世界和平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但和平与发展的主题并没有改变。
当代世界的主题并非说世界和平已经到来,发展问题也非解决,而是讲和平与发展是世界潮流和世界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世界人民的共同追求和长期任务。
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既指世界发展趋势,又指客观现实。
我们党从不同角度阐述和平与发展问题,既讲“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又指出“和平与发展这两大课题至今一个都没有解决”,二者看似矛盾,其实不然。
这里涉及到一个问题,即时代主题的含义是什么,它究竟是指未来趋势,还是指现实存在,这也是理解关于和平与发展问题的焦点之一。
一种观点认为,世界的主题反映的是未来发展趋势,是世界各国追求的目标,因此说和平与发展是世界的主题的论点是正确的。
另一种观点认为,世界主题反映的应当是客观现实,鉴于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都没有解决,因此说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应从我们要着力解决的主要问题的角度来理解。
我认为,世界的主题既指世界发展趋势,也反映客观现实,因此确认和平与发展是世界的主题,必然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和平与发展是指世界发展前景,反映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趋向,与各国兴衰攸关;另一方面又是亟待解决的两大课题,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
首先,和平是当代世界人民面临的头等大事,维护和平是世界人民最关心的问题,是世界的根本问题。
而和平力量日益壮大,超过战争力量的增长。
希望世界和平的句子1、十岁前的我,希望长大后要当个科学家,发明好多好厉害的东西,并且就像喜欢的动画片里的主角一样,将来也要拯救地球,打跑坏人。
为了爱与正义,为了我们这个和平又美丽的世界。
2、和平应该不只存在于海峡两岸之间,希望在全世界有华人的地方,两岸都不进行没有意义的恶斗。
作者:马英九3、胡适在《新思潮的意义》(1919年12月1日,《新青年》第7卷第1号)一文中提出了“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的范式。
秉着“记载人类文明、沟通世界文化”的出版理念,我们推出“博雅双语名家名作”系列,既希望能够在中国人创作的和以中国为主题的博雅英文文献领域“整理国故”,亦希望在和平发展、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为“再造文明”、为“向世界说明中国”略尽绵薄之力。
作者:温源宁出处:不够知己4、世界上最美的英文单词1.mother母亲2.passion激情3.smile微笑4.love爱5.eternity永恒6.fantastic奇异的7.destiny 命运8.freedom自由9.liberty自主10.tranquillity安宁11.peace 和平12.blossom花丛13.sunshine阳光14.sweetheart情人,爱人15.gorgeous绚丽的16.cherish珍爱17.enthusiasm狂热18.hope希望19.grace优美20.rainbow彩虹。
......5、作为大韩民国的特种部队军官我将尽忠于国家和人民遵守宪法与法律忠实履行赋予我的职责与义务现在允许我从事医疗事业我庄严宣誓,将我毕生献给人类服务把病人的健康与生命放在首位无论种族、宗教、国藉和社会地位只对病人履行我的义务即使受威胁,也绝不用我的知识去做违背人道的事我以人格担保是自主而郑重的即使受威胁在任何灾难面前也绝不退缩在任何枪口面前也要保卫这片土地的和平今日无数的柳时镇与无数的姜暮烟庄严宣誓他们的宣誓在这世界的每一片土地上在这世界的每一片阳光下守卫着我希望能如此出处:太阳的后裔6、一切,都像是一场梦一样。
感受今日世界一、课程标准要求:了解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知道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挑战,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全球观念,维护世界和平。
二、本单元在全册中的地位:第一单元《世界在我心中》作为九年级开篇,统领全书,将学生关注的生活领域从身边、国内转向世界。
帮助学生站在一个新的起点和高度了解我们的世界、我们的地球和我们的国家;帮助学生站在世界的角度,学会以世界的眼光来关心整个人类、整个自然和整个国家,跳出“小我”,形成“大我”;第一单元《世界在我心中》将目前世界所共同关注的问题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感受世界、认识世界、树立全球观念,认识到中国与世界、世界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以引起他们对世界和人类的思索。
三、本单元知识框架和结构分析:本单元分为三个层次:◇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明确课程标准是要求学生了解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知道”我国的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挑战——着重从世界与中国的关系来处理相关内容,注重从学生的视觉与学生展开对话。
◇中学生要树立忧患意识,树立全球观念、维护世界和平——注重引导学生知道我国面临的挑战,增强忧患意识,注重培养学生平等、开放、参与的国际意识。
四、学情分析:◇知识方面:九年级的学生经过了七年级和八年级的学习,在知识上接受了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和国家生活等方面知识的教育,为将关注的视野引向世界奠定了基础。
◇能力方面:九年级的学生初步具备了关心国家和世界大事的能力。
由于电视和网络的普及、报刊杂志和出版物的盛行,有相当部分的学生主动关注国家和世界大事,当然他们所关注的对象是出自内心的兴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国内外的大事情来教学就有了一定的可行性。
◇情感和态度方面:新课程实施的几年,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程度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意识。
这就为我们的课堂教学的自主合作探究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题目: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内涵学院:专业:指导老师:作品时间: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内涵摘要: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这就是社会主义文化本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规定性和内在要求。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内涵、意义正文:文化作为一个历史范畴,虽然有其超越时代的共同性,但作为一定文化的总体而言,总是一定社会条件下的产物,不同社会具有不同性质的文化。
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必然带有这个时代的基本特点,它必须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结合在一起,围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本任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这就是社会主义文化本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规定性和内在要求。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内涵在十五大报告中,详细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基本内涵:“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其主要内容来说,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贯倡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
文化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
精神文明相对于物质文明而言。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