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病毒1
- 格式:ppt
- 大小:2.52 MB
- 文档页数:40
第三章病毒习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包涵体:当病毒颗粒大量聚集并使宿主细胞发生病变时,形成了具有一定形态、构造并能用光镜观察的特殊群体,称为包涵体。
2.噬菌斑:将噬菌体与敏感宿主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宿主细菌菌苔上出现的一个个透明圈或负菌落,称为噬菌斑。
3.烈性噬菌体:短时间内能在宿主细胞内增殖,产生大量子代噬菌体,并通过裂解寄主细胞而释放出来的噬菌体,被称为烈性噬菌体。
4.温和噬菌体:某些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将自身核基因组整合到宿主细胞核染色体上,随宿主细胞核基因组的复制而进行同步复制,并不引起寄主细菌裂解,称作温和噬菌体。
5.一步生长曲线:定量描述烈性噬菌体生长规律的实验曲线。
6.溶源性:温和噬菌体的侵入并不引起宿主细胞裂解,与宿主菌共存的特性称为溶源性或溶源现象。
7.溶源菌:是指在核基因组上整合有前噬菌体,能正常生长繁殖而不被裂解的细菌。
8.病毒多角体:多数昆虫病毒可在宿主细胞内形成光镜下呈多角形的包涵体,称为多角体。
9.类病毒:是由单链共价闭合环状RNA分子组成,专性寄生在活细胞内的分子病原体。
10.拟病毒:是一类包裹于真病毒粒中的有缺陷的类病毒。
11.朊病毒:朊病毒是一类不含核酸的传染性蛋白质分子。
二、包涵体和噬菌斑各有何实践意义?答:1、包涵体是病毒颗粒的群体形态,有助于对病毒的分离、纯化、鉴别和计数等许多实际工作。
由于不同病毒包涵体的大小、形状、组分以及存在于宿主细胞中的部位均不同,所以包涵体可用于病毒的快速鉴别和某些病毒疾病的辅助诊断指标。
2、噬菌斑有一定的形态,可用作该噬菌体的鉴定指标,也用于纯种分离纯化和计数。
三、简述测定噬菌体效价的双层平板法。
答:预先分别配制含2%和1%琼脂的底层培养基和上层培养基。
先用底层培养基在培养皿上浇一层平板,待凝固后,再把预先融化并冷却到45℃以下,加有较浓的敏感宿主和一定体积待测噬菌体样品的上层培养基,在试管中摇匀后,立即倒在底层培养基上铺平待凝,然后在37℃下保温。
第三章病毒和亚病毒一、名词解释:1.病毒2.真病毒3.亚病毒4.噬菌斑5.烈性噬菌体6.温和噬菌体7.溶源性细菌8.原噬菌体9.自发裂解10.诱发裂解11.包涵体12.半致死剂量13.卫星RNA14.类病毒15.一步生长曲线16.逆转录病毒17.噬菌斑二、填空题1.病毒的存在范围是病毒能够感染并在其中复制的()。
2.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的病毒统称噬菌体,它们包括()、()和()等。
3.病毒属名的词尾是()、科名的词尾是()、亚科名的词尾是(),目名的词尾是()。
4.纯化的病毒制备物应保持其()和()。
5.血凝抑制试验是根据异性的病毒抗体与病毒表面蛋白作用可能抑制()性质设计的。
6.螺旋对称病毒体的直径是由()决定的,而其长度则是由()所决定的。
7.病毒蛋白质根据其是否存在于毒粒中分为()和()两类。
8.病毒包膜糖蛋白是由多肽链骨架与寡糖侧链,通过()将糖链的()与肽链的()连接形成。
9.由一步生长曲线可获得病毒繁殖的两个特征性数据,即潜伏期和裂解量。
前者为所需的最短的时间,后者为()的平均数目。
10.病毒的复制过程依其发生事件顺序分为以下()、()、()、()和()5个阶段。
11.病毒在寄主体外,很易因外界环境如高温,射线等作用而();带封套的病毒容易被()破坏,因而可用消毒剂如()来消毒。
12.溶源性细胞在正常情况下有大约10-5细胞会发生()现象,这是由于少数溶源细胞中的()变成了()的缘故。
13.温和噬菌体能以()整合在寄主胞的染色体上,形成()细胞,该细胞具有()、()、()、()、()等几个特征(填三个特征即可)。
14.烈性噬菌体入侵寄主的过程可分为()、()、()、()、()等五个阶段。
.15.TMV病毒粒子的形状为(),所含核酸为()。
16.T4噬菌体感染寄主细胞依靠()将()注入寄主细胞。
17.检查细菌是否被噬菌体感染的方法,通常是()、()。
18.一种病毒只含一种核酸,即()或();植物病毒多为()病毒;噬菌体多为()病毒。
第四节病毒1.最早发现病毒的科学家是()A.法布尔B.巴斯德C.莱夫勒D.伊万诺夫斯基2.提取患病烟草叶的汁液,用能将细菌滤去的过滤器进行过滤,过滤后的汁液仍能感染正常烟叶并使其患病。
据此可推测,这种能使烟叶患病的微生物的特征是()A.比细菌小B.无细胞结构C.独立生活D.由蛋白质和遗传物质构成3.车前草花叶病毒、流感病毒分别属于()A.细菌病毒、动物病毒B.动物病毒、细菌病毒C.植物病毒、动物病毒D.植物病毒、细菌病毒4.下列关于流感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A.能独立生活B.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C.分裂生殖D.有细胞结构,内部有DNA集中区域5.口蹄疫、禽流感等动物病毒病可以通过接种疫苗的方法进行防治。
这些疫苗是()A.原病毒B.治疗病毒病的药物C.经过人工处理的减毒的或无毒的病毒D.与病毒无关参考答案1.【答案】D【解析】伊万诺夫斯基在研究烟草花叶病时,首次发现了病毒,被后人誉为“病毒学之父”,D项符合题意。
2.【答案】A【解析】提取患病烟草叶的汁液,用能将细菌滤去的过滤器进行过滤,过滤后的汁液仍能感染正常烟叶并使其患病,说明能使烟叶患病的微生物比细菌还小,A项符合题意。
3.【答案】C【解析】根据病毒感染细胞的不同,可将病毒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也叫噬菌体)。
车前草花叶病毒感染车前草的细胞,因此属于植物病毒;流感病毒感染人和动物的细胞,因此属于动物病毒。
4.【答案】B【解析】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寄主的活细胞里,A项的内容错误;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B项的内容正确,D项的内容错误;病毒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C项的内容错误。
5.【答案】C【解析】题干中描述的疫苗是经过人工处理的减毒的或无毒的病毒,C项符合题意。
第四节病毒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学习目标
1.描述病毒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3.关注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课前学习任务
预习教材第118~121页的内容,了解病毒的发现、病毒的种类、形态和结构、病毒的增殖、以及病毒与人类的关系等。
课堂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病毒的发现
1.病毒是怎样被发现的?
2.病毒这么小,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它呢?
【学习任务二】病毒的种类、形态和结构
1.根据病毒感染细胞的不同,可以把病毒分为哪几类?
2.比较一下病毒和细胞在形态大小方面的差异,推测病毒的结构与细胞有什么不同。
3.三种形态的病毒在结构上有无共同点?
4.比较病毒与动植物细胞、真菌、细菌在结构上有什么不同。
5.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为什么还能被称为生物?
【学习任务三】病毒的增殖
1.病毒是如何增殖的?
2.病毒离开活细胞是否就意味着死亡呢?
【学习任务四】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是怎样的?
课堂小结
请根据本课所学内容,列出关键词或画出你的思维导图。
课后任务
课下搜集有关病毒的跨物种传播的资料,了解相关知识,并与同学交流。
第三章病毒检验基本技术一、形态学检验光学显微镜一般用于观察有些病毒在宿主细胞增殖后于细胞核内或细胞质内出现的包涵体。
胞质内包涵体:狂犬病毒(内基小体)、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胞核内包涵体:巨细胞病毒(CMV),单纯疱疹病毒(HSV)、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腺病毒。
胞质内和胞核内包涵体:麻疹病毒电镜技术:电镜直接检查、免疫电镜二、培养与鉴定技术(金标准)进行病毒分离培养与鉴定的情况:1、需对疾病进行病原学的鉴别诊断2、发现新的病毒性疾病或再发性病毒性疾病3、病程长且诊断困难的病人疑似病毒感染时,病毒的分离培养对诊治疾病有指导性意义4、检测病毒减毒活疫苗效果(如及时发现回复独立的变异株等)5、病毒性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6、病毒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采集要求:早期采集,低温运送和保存(-20℃~-70℃),样本处理(高浓度抗生素—青链霉素处理过夜,或细菌滤膜过滤)培养:1、细胞培养:原代细胞培养、二倍体细胞培养、传代细胞培养2、鸡胚培养(一般采用9~12日龄鸡胚)(流感病毒、疱疹病毒、痘病毒):羊膜腔接种、绒毛尿囊膜接种、尿囊腔接种、卵黄囊接种。
3、动物接种鉴定:1、病毒在培养细胞中增殖的鉴定指标(1)细胞病变:细胞圆润、分散、溶解;细胞融合成多核巨细胞;细胞肿胀、颗粒增多、病变细胞聚集成葡萄串状;形成包涵体。
(2)红细胞吸附(流感病毒)(3)干扰现象(4)细胞代谢的改变2、病毒感染性测定和病毒数量测定(1)50%组织细胞感染量测定(2)红细胞凝集试验(3)空斑形成试验(最常用)(4)中和试验三、非培养检验技术1、免疫学检验技术:抗原检测(意义更大、早期)、抗体检测2、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核酸杂交技术、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基因芯片技术、基因测序技术(对新基因进行测序)。
第三章病毒试题一.选择题30569.多数病毒粒子的大小为A.10nm,B.100nm左右C.300nmD.10-300nm答:(B)30570.病毒的大小以()为单位量度。
A. mB.nmC.mm答:(B)30571.E.coli T4噬菌体的典型外形是:A.球形B.蝌蚪形C.杆状D.丝状答:(B)30572.类病毒是一类仅含有侵染性的病毒。
A.蛋白质B.RNAC.DNAD.DNA和RNA。
答:(B)30573.病毒壳体的组成成份是:A.核酸B.蛋白质C.多糖D.脂类答:(B)30574.病毒囊膜的组成成分是:A.脂类B.多糖C.蛋白质答:(A)30575.病毒含有的核酸通常是:A.DNA和RNAB.DNA或RNAC.DNAD.RNA答:(B)30576.最先发现病毒的是:A.巴斯德B.柯赫C.伊万诺夫斯基D.吕文虎克答:(C)30577.在-70℃时病毒的保存时间为:A.以小时计B.以天计C.以月计D.以年计答:(C)30578.昆虫病毒主要靠()感染A.接触B.口器C.伤口答:(B)30579.CPV是A.颗粒体病毒B.质多角体病毒C.核多角体病毒答:(B)30580.NPV是A.核多角体病毒B.质多角体病毒C.颗粒体病毒答:(A)30581.GV是:A.无包涵体病毒B.颗粒体病毒C.核多角体病毒答:(B)30582.核多角体病毒是:A.dsDNA杆状病毒B.ssDNA杆状病毒C.dsRNA病毒D.ssRNA病毒答:(A)30583.质多角体病毒是:A.dsDNA球形病毒B.ssDNA球形病毒C.dsRNA球形病毒D.ssRNA杆状病毒答:(C)30584.颗粒体病毒是:A.dsDNA杆状病毒B.ssDNA杆状病毒C.dsRNA杆状病毒D.ssRNA杆状病毒答:(A)30585.噬菌体是专性寄生于的寄生物。
A.细菌B.酵母菌C.霉菌答:(A)30586.病毒的分类目前以为主A.寄主B.形态C.核酸答:(C)30587.最先提纯的结晶病毒是:A.烟草花叶病毒B.痘苗病毒C.疱疹病毒D.流感病毒答:(A)30588.在溶源细胞中,原噬菌体以状态存在于宿主细胞中,A.游离于细胞质中B.缺陷噬菌体C.插入寄主染色体答:(C)30589.溶原性细菌对具有免疫性:A.所有噬菌体B.部分噬菌体C.外来同源噬菌体D.其它噬菌体答:(C)30590.昆虫病毒体的多角体能溶于A.乙醚B.氯仿C.稀氨水答:(C)二.判断题30591.λ噬菌体和PI噬菌体都是温和噬菌体答:(对)30592.λ噬菌体和PI噬菌体插入寄主染色体时都有特定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