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原子的构成(第2课时)
- 格式:ppt
- 大小:1.35 MB
- 文档页数:12
第三节原子的构成(第二课时)主备人:李希峰编制时间:9 月 23日【学习目标】一、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涵义及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二、通过想象、猜想——探索证明——归纳和学生间相互讨论、交流,增强学生归纳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空间想象力三、培养学生对微观世界学习的兴趣;初步体会物质构成的奥秘,树立“结构决定性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学习重点、难点】(一)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二)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涵义及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思考】原子是怎样构成的?你能想象电子在核外的空间作怎样的运动么?引入新课:100多种元素的原子中,除氢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运动情况比较简单外,其他原子核外都有多个电子,这些电子在原子核外是如何运动的呢?(画简图表示),它们能否挣脱原子核的吸引呢?【阅读教材】:第45页,原子中的电子,思考下列问题:一、核外电子是如何运动?怎样排布的?二、如何画“原子结构示意图”?各部分的意义是什么?并试着画出质子数为6的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探究活动】展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学生观察、互相讨论,从中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发现哪些规律?找到之后记录下来,看谁找的多。
【交流】电子在各层的排布规律:1、第一层电子数目不超过几个?2、第二层电子数目不超过几/个3、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几个?【讨论】这些原子分别属于哪类元素?(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三类元素的电子排布有什么特点?并填入下表:结构是否稳定元素种类最外层电子数化学性质(原子易得、失电子)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怎样?人们认为,像稀有气体原子这样,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达到8个(如果第一层是最外层的,达到2个)化学性质就比较稳定。
这种结构叫做相对稳定结构。
【讨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原子达到稳定结构了么?他们在化学反应中总是要想尽办法达到稳定结构。
第三节原子的构成(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出什么是相对原子质量及与原子的实际质量的关系(2)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进行简单计算(3)会查阅相对原子质量2.能力目标通过类比天文学中计量恒星距离,认识到用一种新的标准——12C原子质量的1/12来衡量原子质量的大小,会使得衡量结果更接近常规的数据范围,这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方法。
3.情感目标了解为相对原子质量测定做出卓越贡献的张青莲教授事迹,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和难点:重点: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难点: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的形成教学方法:自学研究法、讲述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科学探究。
教学媒体:多媒体素材板书设计:2.3 原子的构成(第二课时)相对原子质量1.概念2.公式(1)相对原子质量=(2)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教学设计:一、复习导入1、复述原子是怎样构成的?2、为何说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原子核上?3、原子的性质有哪些?[学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回答。
二、自学指导[教师小结]虽然原子的质量很小,但却是真实存在的,并且不同原子的质量各不相同,可以用现代科学仪器精确地测量出来。
我给大家整理了几种原子的质量(展示)请同学们读一读、写一写、你有何体会和感受?[学生](媒体展示几种原子的质量,学生读一读)体会原子的质量很小,猜想能否换一种表示方法。
[学生]观察氢、碳、氧、铁原子的质量记一记原子的实际质量[教师]你有何体会和感受?[学生]很小,使用不方便[教师]这样小的数字,书写、记忆和使用起来都很不方便。
因此,在国际上,一般不直接应用原子的实际质量,而采用原子的相对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来表示原子的质量大小。
国际上是这样规定相对原子质量的。
[教师]投影以质子数和中子数都是6的碳原子(碳12)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的比值,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学生]大声的读一遍[板书]相对原子质量[教师]能不能根据定义归纳出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公式? [投影][教师]通过这个形式,可以清楚的看出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计算标准是碳12原子质量的1/12,碳12是什么意思?碳12是质子数和中子数都是6的碳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