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8-8电复律技术及护理(自学)
- 格式:ppt
- 大小:2.58 MB
- 文档页数:28
电复律护理常规范文电复律护理常规是指在进行电复律治疗时,护士需要遵循的一系列工作程序和操作规范。
电复律治疗是一种常用的心脏治疗方法,用于恢复心脏的正常节律。
在进行电复律治疗时,护士需要确保操作正确、安全,并提供适当的护理措施,以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下面将详细介绍电复律护理常规。
1.做好术前准备:在进行电复律之前,护士需要对病人进行全面的评估,了解其病情及心脏状况。
护士应核对病人身份,并与医生确认治疗方案。
还需要准备好电复律设备,检查设备的功能是否正常,并确保电击能量设置正确。
2.确保病人安全:在进行电复律治疗时,护士需要确保病人的安全。
首先,护士需要将病人的床位调整到适当的高度,以确保操作方便及安全。
其次,护士需要保持彻底的无菌操作,避免感染的发生。
还应将病人的手脚固定好,以防止在电复律中的不必要移动。
3.给予适时的药物:在进行电复律治疗时,护士需要根据医生的嘱咐及患者的病情,给予适时的药物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通常在电复律之前,护士会给予镇静剂以减轻病人的焦虑和疼痛感。
此外,护士还需要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以帮助复律后的节律稳定。
4.监测病人生命体征:在进行电复律治疗时,护士需要密切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
包括血压、心率、呼吸及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的监测。
这可以帮助护士及时发现并处理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
5.提供心理支持:电复律治疗对病人来说是一种挑战和压力,因此护士需要给予病人心理支持。
护士可以与病人进行交流,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并提供鼓励和安慰,以减轻他们的紧张情绪和恐惧感。
6.记录和报告:护士需要及时、准确地记录病人的治疗过程,包括电击能量、复律成功与否、使用的药物剂量和病人的反应等。
这可以帮助医生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并为以后的治疗提供依据。
7.做好后期监护:在电复律治疗结束后,护士需要给予病人充分的监护,包括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并保持病人在床上休息一段时间,直到病人恢复稳定。
总结起来,电复律护理常规包括术前准备、确保病人安全、给予适时的药物、监测病人生命体征、提供心理支持、记录和报告治疗过程以及后期监护等方面。
心脏电复律护理(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一概述心脏电复律是在短时间内通过高压强电流,使心肌瞬间同时除级,消除异位性快速心律失常,使之转复为窦性心律的方法,又称心脏电除颤。
适用于各类快速异位心律失常的转复,尤其是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以及在心跳骤停患者的抢救时应用。
二目的消除异位性快速心律失常,使心脏搏动恢复正常。
三用物除颤电极片、除颤器、耦合剂。
四操作方法大体操作方法:①将患者置于硬板床上,连接心电监护器和心电图机。
②打开电源,开启除颤器,连接导联,确认心电活动。
③电极涂以专用耦合剂。
④选择除颤方式。
⑤选择能量。
⑥将电极分别置于胸骨右缘第2~3肋间和心尖部(左锁骨中线第五肋间),与皮肤紧密接触并施以一定压力。
⑦双手紧压电极手柄,确定无人员接触患者,两拇指同时按压手柄放电按钮进行除颤。
五护理要点1.术前护理(1)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有关电复律的事宜,消除其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2)卧位:去枕平卧。
(3)清洁电击处的皮肤。
(4)术前6~8小时禁食,排空膀胱,取下假牙。
(5)检查除颤器同步性能并充电备用,备好急救物品。
2.术中护理(1)协助患者仰卧于木板床上,松解衣扣与裤带,取下假牙和金属配饰。
(2)建立静脉通道,测量血压。
(3)给予氧气吸入。
(4)常规描记心电图,连接好除颤器,并检查除颤器性能。
(5)清醒患者遵医嘱给予镇静剂,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达到患者睫毛反射开始消失的深度即进行电复律。
3.术后护理(1)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24小时,并持续心电监测24小时。
(2)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血压、呼吸、神志等。
(3)清醒后2小时内避免进食,以免恶心、呕吐。
(4)遵医嘱服用洋地黄、奎尼丁或其他抗心律失常药,以维持窦性心律。
(5)观察足背动脉搏动、双下肢皮肤颜色、温度,以便及时发现有无血栓脱落。
(6)观察电击处有无灼伤。
六健康宣教1.遵医嘱服用抗心律失常药。
2.注意心率、心律变化,如有不适,及时就诊。
电复律护理常规【护理评估】1、评估患者的心率、心律,心律失常的类型,如心房扑动、心房颤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或预激综合征等,或是否为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心动过速。
2、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是否有恐惧,焦虑等。
3、评估除颤仪,心电监护仪等抢救设备及药物是否齐全,并置患者床旁。
4、评估患者心前区皮肤是否清洁,干燥;有无心脏起搏器或金属饰物。
电复律前应摘除患者身体上所有金属饰物。
5、评估室内环境是否安全,氧气是否关闭,有无易燃、易爆物品。
【护理措施】1、向患者或家属说明病情,电复律的目的和交待注意事项,解除思想顾虑,并需家属签字。
2、治疗前遵医嘱应用镇静剂,观察药物对呼吸是否有抑制作用。
3、提醒除患者以外的所有人员离开病床。
4、协助患者取平卧位。
电极板上均匀涂抹导电糊,安放电极板,分别为右锁骨下和左乳头齐平的左胸下外侧,贴紧胸壁皮肤。
5、配合医师实行电复律,选定合适的能量,清场、放电。
患者如果装有起搏器,电极板应距脉冲发生器10cm 以上,电复律后应进行起搏器测试。
6、电复律施行后,立即观察心电示波的变化,如未复律可增加电量再次转复。
7、复律后,观察患者是否发生低血压、肺水肿、周围动脉栓塞、心律失常、皮肤灼伤等并发症,以便及时处理。
8、持续心电监护。
按持续心电监护常规。
【健康指导】1、向患者说明施行电复律后,如出现头昏、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必须及时报告医护人员。
2、向患者解释整个操作过程是对心脏较小电脉冲的刺激,患者必须意识到有多次电击的可能性。
3、复律后的副反应可能包括皮肤发红及胸壁轻微的酸胀感。
电击复律后的护理措施摘要电击复律是一种常见的紧急心脏护理措施,用于恢复心脏正常的心律。
本文将介绍电击复律后的护理措施,包括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心电图观察、药物治疗、心脏康复等方面,旨在提供给医护人员一些参考指导。
简介心脏电击复律(也称为电复律或电击心脏)是一种紧急护理措施,用于恢复心脏正常的心律。
它适用于丧失意识、无脉搏或心室颤动的患者。
电击复律的目标是恢复正常的心律,以维持患者的血液循环和生命。
1. 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在进行电击复律后,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需要监测的关键指标:•心率:电击复律后,患者的心率应该开始恢复正常。
定期测量心率,以确保心率稳定并与期望的正常范围保持一致。
•血压:监测患者的血压,以检测血液循环是否正常恢复。
•呼吸: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和深度,检查是否存在呼吸困难或异常。
2. 心电图观察心电图是评估患者心脏功能的重要工具。
在电击复律后,持续观察患者的心电图可以提供以下信息:•心律:判断患者的心律是否恢复到正常水平。
观察是否出现室性心律失常或其他异常。
•ST段和T波:观察ST段和T波的变化,以检测心脏供血是否受到影响。
•R波高度:注意观察R波的高度是否恢复正常。
异常R波高度可能提示心肌损伤。
3. 药物治疗电击复律后,可能需要给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来维持心律的稳定。
一些常用的药物治疗措施包括:•抗心律失常药物:如胺碘酮、普罗帕酮等,用于控制心律失常的发作。
•抗凝血药物:如肝素、华法林等,用于预防血栓形成和再发心律失常。
在给患者使用药物治疗时,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心电图,以确保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4. 心脏康复电击复律后,患者需要进行心脏康复以促进恢复和预防复发。
心脏康复的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饮食管理:饮食要均衡,限制高脂食物和高盐食物的摄入。
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的摄入。
•运动计划:制定适合患者的运动计划,包括有氧运动和适度的力量训练。
遵守医生或心脏康复专家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