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电复律技术与护理(自学)
- 格式:ppt
- 大小:1.37 MB
- 文档页数:27
医院心血管内科同步电击复律患者护理常规
一、术前准备
1.向病人及其家属解释电击复律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取得病人及家属配合。
2.备齐各种抢救器械及药品,检查各种仪器性能。
3.术前一晚保证良好的睡眠,术前2小时禁食。
二、电击复律术中的护理
1.将病人仰卧在硬板床上,解松衣领及裤带;给予心理护理。
2.吸氧,建立静脉通路,保证术中用药。
3.连接中心心电图监护及电复律仪的监护导联,监护电极应避开除颤电极的位置,并记录一段复律前心电图。
4.记录常规导联心电图。
5.根据医嘱给予安定静脉麻醉,观察病人神志变化。
6.清洁两电极板放置部位皮肤,一个在心尖部(相当于左锁骨中线第四肋间),一个在心底部(相当于胸骨右缘第二、三肋间),两电极板均匀涂上导电糊或在病人的心尖部和心底部分别均匀平整地铺上4~6层湿润的生理盐水纱布。
7.将除颤器调至同步电复律状态,将心尖部电极板(Apex)、心底部电极板(Sternum)放置在相应部位,稍加压与胸壁皮肤紧密接触。
根据医嘱选择能量,充电,告
知工作人员稍离开床,避免与病人及病床接触,再次观察病人神志呈朦胧状,放电。
8.观察心电示波是否转为窦性心律并记录,如不成功可重复进行,但一般不超过三次。
9.再次记录常规导联心电图。
三、电击复律术后护理
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等变化,注意观察有无并发症的发生,及时发现积极配合处理。
2.电击复律后继续心电监护2~4小时,必要时可适当延长监护时间。
3.拉起床栏,加强安全防护,待病人完全清醒后方可进食。
4.坚持按医嘱服药。
心脏电复律技术导题:心脏电复律技术的产生,起源于一个偶然事件。
1774年,法国一个3岁女孩从楼上摔下致心跳骤停,经过医生多方抢救无法恢复心跳,无奈之下试用“电冲击”胸壁的方法神奇的将女孩救活。
1775年,发现鸟被电击而死亡,但再电击又可以飞走。
1947年,一例心脏手术患者接受体内除颤,目前,已经广泛应用,设备越来越自动化。
心源性猝死在美国每年夺去大约40万人的生命。
证实院外猝死多数是由于心室颤动引起,大于80%的心源性疾病患者先出现室速,持续恶化为室颤。
医院外室颤的总死亡率高于75%,主要是由于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除颤治疗。
1980年美国成功为病人安装了世界上第一例埋藏式自动心脏除颤器。
能够自动识别室速和室颤,迅速除颤,从而防止心脏病猝死,提高存活率。
置入胸大肌和胸小肌之间。
一、概念:在短时间内向心脏通一定强度的电流,使心肌瞬间同时除极,消除异位快速性心律失常,使之转为窦性心律的方法。
最早用于消除心室颤。
用于转复各种快速心律失常时称为电复律,用于消除心室颤动时称为电除颤。
二、种类:1.同步电复律:适用于AF和Af等。
自动检索QRS波群,放电时电流正好与R 波同步。
2.非同步电复律:仅适用于VF和Vf。
三、护理(一)复律前准备●解释说明,签知情同意书。
●停用洋地黄1-3天(因为严重的心律失常常常出现在洋地黄过量时)●复律前1-2天口服奎尼丁,服药前做心电图●复律术当日晨禁食,排空膀胱●建立静脉通路●物品准备:除颤器、生理盐水纱布、导电胶、心电监护仪、心肺复苏设备和药品等。
(二)复律中操作●持续心电监护●卧于绝缘硬板床,松衣领,取假牙●地西泮麻醉●电极板置于胸骨右2、3肋间和心尖部,两电极距离至少10cm。
●每隔3-5min重复电击,连续不超过3次(三)复律后护理●卧床1天,醒后2h避免进食●继续心电监护24h,密切观察病情●继续遵医嘱服抗心律失常药物。
四、并发症心律失常、低血压、急性肺水肿、栓塞、皮肤灼伤等。
电复律技术的临床护理(一)【摘要】应用直流电对心室颤动(室颤)患者施行电除颤获得成功以来,电除颤因其确实的有效性已经成为临床上针对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和心房颤动(房颤)电复律的常规治疗方法。
目前,直流电除颤和电复律已在世界各地广泛应用,除颤仪器设备也越来越自动化。
【关键词】电复律心室颤动护理目的】心脏电复律是利用外源性电流治疗心律失常的一种方法。
通过电击心脏来终止心房纤颤、心房扑动、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纤颤等快速型心律失常恢复正常心律的一种有效方法。
包括电复律和电除颤。
用于转复各种快速心律时称为电复律。
用于消除心室颤动时称为电除颤。
【原理及作用机制】利用高能量的脉冲电流,在瞬间通过心脏,使大部分心肌纤维在短时间内同时除极,从而抑制异位兴奋性,消除折返途径,使具有最高自律性的窦房结发出冲动,恢复窦性心律。
决定电复律术能否成功的3个因素:1.电能量的大小。
2.心脏异位兴奋性高低,若异位兴奋性过高,心肌除极后仍然可波及控制起搏心律。
3.窦房结功能,若窦房结功能低下,除极后难以建立窦性心律。
【电复律分类】1.根据电极安放位置可分为胸内与胸外复律(1)胸内复律①心外复律:可用于开胸直视手术及开胸心脏按压,由于电极板直接接触心肌,电阻较小,电能需要量小,一般为20~100J。
②心内复律:自动埋葬式除颤器通过心导管监测心律,一旦发生室速、室颤时能自动放电复律。
(2)胸外复律:将电极板放置于胸壁心脏前后或左右,间接向心脏放电。
胸外复律时电阻大、电能消耗多,但可避免开胸。
现除手术外,均采用胸外进行电击除颤。
2.根据放电形式可分为交流与直流电转复(1)交流电转复:由于难以控制发放电量,反易损伤心脏目前已不采用。
(2)直流电转复:先向除颤器内的高压电容器充血,储存安全剂量的最大电能(一般当360J),然后在数秒钟内突然向心脏释放,使之复律。
由于其电压、电能、电脉冲宽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故比较安全。
3.根据脉冲发放与R波关系可分为同步与非同步(1)同步电复律:利用特殊的电子装置,自动检索QRS波群,以患者心电中R波来触发电流脉冲的发放,使放电发生在R波的下降支或R波开始后30ms以内,从而避免落在易颤期,可用于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室上性、室性心动过速。
紧急心脏电复律术护理常规一、评估要点患者的生命体征及ECG心律失常类型和是否有室颤波。
2、患者的皮肤情况。
3、患者的心理状态,有无紧张、焦虑、恐惧等情绪及对电复律的态度。
4、清醒患者对所患心律失常防治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
二、操作要点(一)非同步电复律1、立即呼救,寻求他人帮助,记录时间。
2、立即将患者取去枕平卧位,且卧于硬板床上。
3、松开盖被、衣扣,暴露胸部,立即给予胸外心脏按压。
4、另一人接替按压后,迅速准备并携用物至患者床边。
5、检查患者是否有植入性心脏起搏器,检查并去除金属及导电物质,确定患者除颤部位无潮湿、无敷料。
6、开启除颤仪选择除颤位置。
7、将导电糊涂于电极板上或者用四层盐水纱布包裹电极板。
8、选择除颤能量:(使用制造商为其对应波形建议的能量剂量),一般单向波200-360J,双向波120-200J。
确认电复律方式为非同步方式。
9、电极板置于患者胸部正确部位(分别置于心尖部及心底部),紧贴皮肤并稍施以压力。
10、如患者带有植入性起搏器,应避开起搏器部位至少10厘米。
11、环顾四周,令所有人员离开病床。
12、充电至所需能量后再次观察心电图波,确实需要除颤,两手拇指同时按压电极板上“放电”按钮,迅速放电除颤。
13、立即行2分钟胸外心脏按压。
14、观察心电图波形是否恢复窦性心率,有无并发症,并记录时间。
15、用纱布擦净患者皮肤,检查皮肤有无灼伤,帮患者穿好衣裤并盖被保暖。
16、操作完毕,擦干电极板,将能量开关回复至零位并充电备用。
(二)同步电复律(1)向患者解释电复律的目的、必要性,操作过程及如何配合,消除顾虑。
(2)物品准备:除颤器、生理盐水、导电糊、地西泮及心肺复苏所需的抢救设备和药品。
(3)术前24小时-48小时停用洋地黄药物,给予改善心功能、纠正低钾血症和酸中毒的药物。
房颤者复律前应进行抗凝治疗。
(4)电复律前当天晨禁食,嘱患者排空大小便。
2、术中配合(1)患者平卧于绝缘硬板床,松开衣领,有义齿者先取下,建立静脉通路,给予氧气吸入,术前做全导联心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