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猪的品种(培育品种)
- 格式:ppt
- 大小:524.00 KB
- 文档页数:14
最全猪的品种(品种)讲解第⼀章猪的品种(品种)我国猪种资源丰富,根据来源可分为地⽅品种、培育品种和引⼊品种3⼤类型。
根据猪胴体瘦⾁含量⼜可分为脂肪型、⾁脂型和瘦⾁型品种。
多数地⽅猪种属于脂肪型品种,多数培育猪种属于⾁脂型品种,多数引⼊猪种属于瘦⾁型品种。
现阶段多数规模化猪场都采⽤引进品种,所以本章仅就常见瘦⾁型猪品种作⼀简要介绍,以便更好地利⽤这些品种,使其在⽣产中发挥更⼤作⽤。
⼀、⼤⽩猪(原名⼤约克夏猪)⼤约克夏猪是英国在18世纪育成的,是世界上著名的瘦⾁型猪种,引⼊中国后经过多年驯化,已经有了较好的适应性。
其主要优点是⽣产速度快、饲料报酬⾼,产仔数多,胴体瘦⾁率⾼。
⽬前引⼊我国的有英系、法系、加系、美系等⼤约克猪种。
⼤约克猪种在杂交利⽤上主要⽤作母本,长⽩猪作⽗本⽣产长×⼤或⼤×长⼆元杂交母猪,作为规模化猪场的基础母本。
在农村也可⽤⼤约克作⽗本与地⽅母猪进⾏杂交,⽣产⼆元商品猪。
⼀代杂种猪胴体瘦⾁率在57%以上。
⼆、长⽩猪(原名兰德瑞斯)长⽩猪原产于丹麦,是世界上著名的瘦⾁型猪种之⼀。
其主要优点是产仔多,⽣长发育快,节省饲料,胴体瘦⾁率⾼等,但抗逆性差,对营养要求较⾼。
我国在1964年开始从瑞典第⼀批引进长⽩猪,后陆续从英国、法国、⽐利时和丹麦引进。
因此在我国长⽩猪有英系、法系、⽐利时系、新丹系等品系。
在养猪⽣产中,⽤长⽩猪作为三元杂交(杜×长×⼤)猪的第⼀⽗本或第⼀母本。
即常⽤长⽩猪作⽗本,⼤约克猪作母本⽣产长×⼤⼆元杂种母猪。
在现有的长⽩猪各品系中,法系、新丹系和台系的杂交后代⽣产速度快、饮料报酬⾼,⽐利时系后代体型较好,瘦⾁率⾼,但增重较新丹系、法系和台系缓慢。
三、杜洛克猪杜洛克猪原产美国新泽西州。
因为⽪⽑棕红俗称“红⽑猪”。
⽬前引⼊我国的主要有美系、匈系、台系等猪种。
现已遍布全国。
其主要特点:体质健壮、抗逆性强、⽣长速度快、饲料利⽤率⾼、胴体瘦⾁率⾼、⾁质较好。
猪的品种选择与育种选取适合草食养殖的猪种猪的养殖是我国重要的养殖业之一,而草食养殖则是其中的一种特殊形式。
草食养殖方式要求猪只能以草料为主要饲料进行生长,需要选择适合的猪种进行养殖。
本文将介绍猪的品种选择与育种选取适合草食养殖的猪种的相关知识。
一、品种选择在草食养殖中,选择适合的猪种至关重要。
不同的猪种有着不同的生长特性和适应能力,因此需要根据草食养殖的要求来进行选择。
1. 杜洛克猪杜洛克猪是一种常见的猪种,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生长速度。
它们生长迅速,饲料转化率高,适合草食养殖。
杜洛克猪的肉质鲜嫩、脂肪分布均匀,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2. 白皮猪白皮猪是另一种适合草食养殖的猪种,也称为英国长白猪。
它们生长快,体型大,适应力强。
白皮猪的肉质细嫩,脂肪油脂含量较低,适合制作瘦肉制品。
3. 小黑猪小黑猪是我国的本土猪种,也是适合草食养殖的一种猪种。
小黑猪生长缓慢,但肉质鲜美,具有独特的口感和香味。
它们对环境的适应力强,耐瘟疫能力较高。
4. 草食猪杂交种除了以上几种常见的猪种外,还可以选择草食猪杂交种进行养殖。
杂交种具有高生长速度和良好的适应能力,同时能够兼具不同猪种的优点。
在选择草食猪杂交种时,需要根据需求和市场情况进行选择。
二、育种选取在草食养殖中,猪种的育种选取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只有通过合理的育种措施,才能培养出适合草食养殖的猪种。
1. 选取育种种猪首先,需要选取具有优良遗传背景的种猪进行育种。
这些种猪应具备较好的生长速度、适应力和抗病能力,以保证后代的品质和产能。
2. 繁殖控制在育种过程中,需要进行繁殖控制,以避免过早发情和频繁配种。
合理的繁殖控制可以提高种猪的繁殖能力和生育力,确保猪群的稳定繁殖。
3. 饲养管理养殖时的饲养管理对于培育适合草食养殖的猪种也至关重要。
合理的饲养管理可以提高猪只的体况和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并保证猪只生长健康。
4. 饲料配方草食养殖的关键在于饲料配方。
应根据猪种的需求和草料的营养成分,合理配制饲料。
第三章猪的品种第一节中国地方猪种一、中国地方猪种类型及其特点类型品种数量代表品种华北型 5 民猪(东北地区)、八眉猪(陕西、甘肃)、沂蒙黑猪(山东)华中型19 金华猪(浙江)、宁乡猪(湖南)、大花白猪(广东)华南型9 两广小花猪(广东、广西)、滇南小耳猪(云南)、海南猪(海南)西南型7 内江猪(四川)、荣昌猪(四川)、关岭猪(贵州)江海型7 太湖猪(江苏、浙江)、姜曲海猪(江苏)高原型 1 藏猪(西藏、四川)民猪:广泛分布于东北三省及河北省、内蒙古部分地区。
具有体质强健、抗寒力强、产仔数多、脂肪沉积能力强、耐粗饲和肉质好等优点。
尤以抗寒力强和繁殖性状优良著称。
八眉猪:分布于陕西、青海、甘肃和宁夏等省、自治区.八眉猪对西北地区特定的生态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
金华猪:主产于浙江省金华地区的义乌、东阳和金华三县,具有“两头乌”的毛色特征,即头颈和臀尾为黑色,其余部位为白色,少数背部有黑斑。
两广小花猪(陆川猪):原产于广西的陆川县。
陆川猪:体型较小,具有头短、颈短、耳短、身短、脚短和尾短的特点,故有“六短猪”之称。
被毛稀疏柔软,毛色为黑白花,除头、耳、背、腰、臀为黑色外,其余为白色。
内江猪:分布在四川省的内江地区,具有适应性强和一般配合力高的优点。
内江猪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无论是在中国炎热的南方还是寒冷的北方,在沿海平原地区,还是海拔4000m以上的高原,都能正常繁殖和生长。
荣昌猪:重庆市荣昌县和四川省隆昌县。
被毛除两眼周围或头部有大小不等的黑斑外,均为白色,(中国地方猪种中少有的白色猪种)鬃质优良,鬃毛以洁白光泽、刚韧质优载誉国内外。
猪鬃平均长13.44cm,上等鬃毛250-300g/头,净毛率为90%。
太湖猪:主要分布在长江下游的太湖流域。
太湖猪以繁殖力高而著称于世,是全球猪种中产仔数最高的一个品种。
母猪头胎产仔数12.14头,经产可达15.83头,最高单胎产仔记录为42头。
皮厚,皱褶多,额部多菱形皱纹或寿字形皱纹,腹大,毛色全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