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中的劳动者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3
劳动教育教案15篇劳动教育教案【篇1】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植树造林的意义和方法2.初步学会植树的一般方法和培育管理的基本技能3.养成爱惜花草树木,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植树的一般操作和养护管理的操作教学难点:栽植的深浅,操作时学生难以把握教学准备:树苗、铁锹、剪刀、水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植树造林有什么作用?①植树造林不但可以绿化环境,净化空气,而且可以维护生态平衡,减少自然祸害②植树造林关系到国家建设,社会发展和人类生存的大事2.我国每年的植树节是几月几日?每年的3月12日是植树节,植树节前后,全国各地都要集中进行植树造林活动3.为什么选择3月12日为植树节?春季,在下雨前的一两天植树,由于这些天气的空气湿度大,栽植前后树叶水分蒸发减少,能使数目成活率高二.介绍植树的`一般方法1.植树的工具:铁锹剪刀水桶等2.植树的一般掌握①侧枝:若果树苗的枝条过多,移栽后仍需蒸发大量的水分,可能造成奉养不足,使树苗枯萎死亡,所以在移栽树木时要进行合理剪枝,以减少水分的散失,促使树木的成活②挖坑:用铁锹在将要植树的地面上挖一个树坑,树坑的深度和直径要比树苗的根系或所带的土球大一些③栽植:先在树坑的底部回填部分松土,然后将树苗轻轻的放入树坑中扶正,一边填涂土一边将土踩实④浇水:泥土回填完毕后,现在树坑四周挖成高15–20cm的土壤,土坑内地应大于树穴,槽约10cm,然后向土壤内浇充分的水,使泥土充分汲取水分,土根紧密结合,以利用根系的发育,最终盖土成丘(注意:第一次浇水时肯定要浇足浇透)三.课堂沟通1.为了让小数健康成长,使其造福人类,植树后的养护管理显得特别紧要,对比,我们应当做些什么事情呢?2.学生沟通讨论3.总结:养护管理时应当浇水,施肥,除草等等四.时间活动1.联系区委会,少工会给学生创作机会2.在时间过程中,加强环保意识,安全意识劳动教育教案【篇2】教学目的: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在懂得一些脚踏车知识的基础上,掌握擦拭脚踏车的技能。
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企业的经营【课标要求】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企业的含义、公司的含义及其分类,在把握各种类型企业的优缺点的基础上,学会组织企业经营与发展的最主要策略。
理解企业兼并和破产制度的必要性。
【教材分析】在我们了解了生产与经济制度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本课又将向我们介绍了企业和公司的概况,分析了公司经营中的关键因素及企业兼并、联合、破产等现象。
这有利于帮助我们正确的认识公司,对于有志于创业的同学来说,有利于做好创业的准备。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在上一课中初步学习了生产与经济制度的相关知识,本课又让学生明确生产的发展离不开企业。
对于企业的含义、作用,公司的组织机构,企业兼并、破产等简单知识,学生易于掌握。
对于公司的两种法定形式,学生要进行比较记忆。
结合教材内容,学生现有的认识和高考的要求,本课教学的着力点确立为以下几点:1.注重实践性,体验性。
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了“关于高中生创业与就业准备的调查问卷”,通过微信公众号“青椒学园”发布调查,在上课之前先了解学生的需要,再组织课堂教学,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已有知识和认知需求出发,以满足学生的需要为教学的出发点。
课堂教学设计了分析“江南皮革厂”倒闭这一学生票选出来的企业经验案例,体现了教学的民主性。
2.注重知识的拓展。
关于创业与就业,我在课堂上介绍了创业环境和创业者必备的素质,推荐了两本创业可读的书籍。
在课后,利用微课,介绍了成立有限责任公司的一些重要条件。
3.注重阅读方法和答题技巧的指导。
学习文科类的课程,阅读是一项基本技能,在学生的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渐进的学习“关键词法”、“主体法”,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逐渐学习“关键词法”、“主体法”。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识(1)能够说出企业的含义和基本分类;公司的基本特征和分类;自然人和法人的区别;公司的组织机构;企业兼并和企业破产的影响。
(2)能够解释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的区别和联系;能够说出并理解如何组织企业的经营与发展。
坚持新时代劳动精神做新时代的合格劳动者教案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新时代劳动精神是对劳动价值和劳动者个人品质的高度认可和要求,是劳动者在工作和生活中应当具备的一种精神状态和道德价值观。
通过坚持新时代劳动精神,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劳动者。
而如何培养和坚持这种精神,对于提高劳动者的职业素养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时代劳动精神的内涵和意义1.1劳动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根本活动,劳动精神是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展现出来的精神品质和道德观念。
1.2新时代劳动精神包括:勤奋敬业、诚信守法、团结协作、创新拼搏、安全生产等内容。
1.3坚持新时代劳动精神,可以提高劳动者的职业素养和工作效率,促进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二、如何培养和坚持新时代劳动精神2.1加强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价值观。
2.2强化职业培训,提高技术能力和职业素养。
2.3营造良好的劳动环境,激发劳动者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2.4加强组织管理,建立健全的劳动激励和约束机制。
2.5注重劳动者的身心健康,保障劳动者的权益和利益。
三、做新时代的合格劳动者的具体要求3.1勤奋敬业。
努力工作,开拓进取,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为企业和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3.2诚信守法。
遵守劳动纪律和法规,不做违法乱纪的事情,维护企业和社会的正常秩序。
3.3团结协作。
积极与同事和领导沟通交流,建立和谐的工作氛围,共同完成工作任务。
3.4创新拼搏。
勇于尝试新事物,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不断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和拼搏精神。
3.5安全生产。
严格遵守安全生产规定,注意劳动安全和劳动保护,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四、教学实践活动4.1劳动教育活动。
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劳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和劳动技能。
4.2劳动技能竞赛。
开展劳动技能竞赛和比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和创新能力。
4.3工作体验活动。
组织学生到企业或社会组织进行工作实习,了解实际工作环境和工作要求。
4.4职业规划指导。
劳动教育优质课教案一等奖劳动教育优质课教案一等奖(精选8篇)怎么写劳动教育优质课教案一等奖才合适?看看吧。
在现实社会中,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所谓反思就是能够迅速从一个场景和事态中抽身出来,看自己在前一个场景和事态中自己的表现。
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劳动教育优质课教案一等奖,欢迎大家分享。
劳动教育优质课教案一等奖【篇1】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平等劳动观,尊重所有劳动者。
【能力目标】理解劳动光荣、劳动者可敬。
【知识目标】知道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是人类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都是最可敬、最可爱的人。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尊重劳动者,知道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是人类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难点】劳动者可敬、劳动不分贵贱。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PPT展示图片:①同学们在一起聚餐;②同学们在教室看书。
思考:当我们享受幸福生活的时候,是谁为我们创造了这些物质和精神财富?学生回答。
PPT展示图片:①农民收割粮食;②作家在创作。
教师总结:在金色的秋天,当人们收获果实时,一定不会忘记春天的播种、夏天的灌溉。
当我们享受物质成果和精神财富时,我们要知道,是劳动者创造了这一切。
劳动者是可敬的,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可敬的劳动者》。
环节二:新课讲授1.身边的劳动者活动一:说说父母的职业过渡语:我们身边处处都有劳动者的身影,而我们的父母则是离我们最近的劳动者。
提问:请学生分享大家自己的父母是做什么工作的?父母的工作辛苦吗?学生分享。
教师小结:我们的父母也在从事着各种各样的工作,农民、工人、知识分子等等,每一份工作都有其辛苦的一面。
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都是人类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我们幸福生活的缔造者。
没有他们的劳动,就没有我们幸福的生活,也没有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他们,是最值得我们尊敬和爱戴的人。
2.优秀劳动者活动二:向优秀劳动者学习过渡语:在我们身边有许许多多平凡的劳动者,但是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依然能够做出不平凡的业绩,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
六年级劳动教案(上册)第一章:认识劳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的含义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劳动的定义和种类。
2. 劳动的重要性。
3. 劳动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劳动的定义、种类和重要性。
2.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劳动的含义。
2. 新课导入:讲解劳动的定义和种类。
3. 讲解劳动的重要性:举例说明劳动对个人和社会的贡献。
4. 讨论劳动的意义: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劳动的看法和体验。
5. 总结:强调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劳动。
五、作业布置1. 写一篇关于劳动意义的作文。
2. 回家后帮助家长做一项家务劳动。
第二章:家务劳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务劳动的种类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家务劳动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家务劳动的种类。
2. 家务劳动的重要性。
3. 家务劳动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家务劳动的种类和重要性。
2. 演示法:展示家务劳动的技巧和方法。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家务劳动的含义。
2. 新课导入:讲解家务劳动的种类。
3. 讲解家务劳动的重要性:举例说明家务劳动对家庭和个人的贡献。
4. 演示家务劳动的技巧和方法:展示如何做家务。
5. 讨论家务劳动的意义: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家务劳动的看法和体验。
6. 总结:强调家务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家务劳动。
五、作业布置1. 写一篇关于家务劳动意义的作文。
2. 回家后帮助家长做一项家务劳动。
第三章:农业生产劳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农业生产劳动的种类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农业生产劳动的情感。
3.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农业生产劳动,体验农民伯伯的辛苦。
二、教学内容1. 农业生产劳动的种类。
2. 农业生产劳动的重要性。
3. 农业生产劳动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农业生产劳动的种类和重要性。
《企业和劳动者》教案新课标人教版全课概述本课承接上一课“生产”,自然引出,生产主要是通过企业这一国民经济的细胞来进行。
而公司制是现代企业最主要的组织形式。
由此进入对公司的论述。
而劳动者就是在企业和其他地方从事着劳动,创造着财富。
因此,又相继讲述劳动者的有关知识。
环环相扣、逻辑清晰。
本课分为2个框题一、经营公司二、新时代的劳动者新课标基本要求1、识别公司的不同类型,描述公司的经营表现与发展状况,阐述锐意进取、诚实守信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
2、评析劳动者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案例;列举几种就业途径;树立诚实守信、合法经营的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新课程学习5.1 经营公司★教育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企业的含义和基本分类;公司的基本特征和分类;自然人和法人的区别;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含义和特点;公司的组织机构;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企业兼并、联合、破产的含义。
2、理解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区别和联系;公司制的优点,以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意义;企业兼并、联合、破产的意义。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何依法设立一个公司;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为什么以建立公司制为目标。
(二)能力目标本框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参与经济生活的实践能力在学习经营公司时,通过相关知识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如何创办公司、如何经营公司,从而提高学生将来的创业能力。
使学生能分析不同公司类型的特点,学会在不同条件下进行选择。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国家观念,使学生认识到,创办公司、积极创业有利于国家生产力的发展。
2、使学生深切认识,锐意进取、诚实守信,合法经营、积极创业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价值。
3、增强学生依法设立公司、依法经营等法律意识。
★教学重点1、公司制企业2、公司的经营★教学难点正确认识企业的兼并和破产★教学方法本框教学应该注意加强事例论证,教师可选用最新的相关经济报道、引用鲜活的数据证明教学内容。
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课程教案(劳动者合法权益及其保护(一))教学目标:1.理解劳动关系的定义和意义。
2.掌握就业协议的基本内容和签订程序。
3.理解就业协议的法律约束力。
教学重点:1.就业协议的基本内容。
2.签订就业协议的基本程序。
教学难点:1.就业协议的法律约束力。
教学准备:教案、教科书、案例分析。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
课堂组织:1.组织课堂纪律,点名。
2.填写教学日志。
导入新课:在上一章研究了如何进行求职面试的技巧之后,今天我们要研究作为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及其保护。
我们将从劳动关系的建立开始,了解建立劳动关系的法律依据——就业协议。
讲授新课: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所在单位之间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关系。
对于职业学校毕业生来说,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要通过订立两个协议来完成: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
就业协议是明确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校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权利和义务的书面表现形式。
主要内容包括毕业生基本情况、用人单位情况及意见、学校基本情况及意见等。
就业协议实质上是用人单位与求职者经过平等协商后所达成的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承诺,一经签订对双方具有同等的约束效力。
就业协议的签订是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在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后达成一致意见的结果。
毕业生本人在协议书上签署自己同意到选定单位工作的意见,同时签署本人姓名。
用人单位在协议书上签署同意接收该毕业生文字意见,并签名盖章,同时应在协议书上注明可以接收毕业生档案的单位名称和地址。
就业协议具有法律约束力,对双方都有同等的约束效力。
如果其中一方违反协议约定,另一方可以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研究,我们了解了劳动关系的定义和意义,掌握了就业协议的基本内容和签订程序,理解了就业协议的法律约束力。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认真履行就业协议中的义务,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就业协议书是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达成就业协议的书面文件。
双方签署后,需要送到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门进行签字盖章登记,以确保协议书的合法有效性。
新时代的劳动者一、三维目标1、知识目标:懂得劳动的含义及其地位;懂得就业的作用及意义;了解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知道如何从政府及劳动者两个方面解决我国就业问题;理解当代劳动者应树立何种择业观;了解劳动者的基本权利;懂得劳动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基本方式和途径。
2、能力目标:在学习劳动和就业时,使学生具有分析就业形势的能力,能够解释市场经济中为什么存在失业现象,能够分析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就业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从小培养热爱劳动的习惯,为形成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新风而努力。
二、教学重点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三、教学难点劳动者维护自身权益的途径四、教学方法举例法、练习法、层层分析法、讨论法五、教学课时一课时六、板书设计第二框新时代的劳动者一、劳动和就业1.劳动光荣及其意义2.就业的意义与作用3.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4.如何解决就业问题5.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二、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1.劳动者享有的权益2.劳动者维权途径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厦门标志性建筑物图片)——问题:这些建筑是如何产生的?这些美丽、壮观的建筑物都是由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是人民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创造出来的,因此劳动是光荣的。
——请同学们听一首歌《劳动者最光荣》(同时展示全国劳动模范图片),从情感上感染学生,让他们感受到劳动的光荣性。
(二)探究活动一:劳动的光荣性源自于劳动本身的意义。
请学生分组讨论劳动对于个人、国家和社会分别有什么意义?总结:(1)从个人角度:取得收入,获得生存的谋生手段。
(2)从国家角度:劳动者分工虽然不同,但地位是平等的,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应得到承认和尊重。
(3)从人类社会角度:劳动创造了历史,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源泉。
(三)自主学习(P42页):(展示毕业生招聘会图片)——我国的就业形势严峻。
那为什么还要就业(就业的意义)?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