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解热镇痛药
- 格式:doc
- 大小:42.50 KB
- 文档页数:6
解热镇痛药使用指南解热镇痛药在日常生活中常见且广泛应用。
无论是缓解头痛、退烧还是缓解关节疼痛等,这些药物都能提供有效的帮助。
然而,如果不正确使用,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危害。
本文将提供一份解热镇痛药的使用指南,帮助读者正确使用这些药物。
1. 了解不同类型的解热镇痛药解热镇痛药主要分为非处方药和处方药。
非处方药包括布洛芬、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等;处方药包括青霉素类药物、麦角类药物等。
在使用之前,务必了解所使用的药物类型,以便正确使用。
2. 阅读药物说明书药物说明书是了解药物剂量、副作用以及注意事项的重要依据。
在使用解热镇痛药之前,认真阅读药物说明书,了解正确的用法和剂量。
3. 合理使用药物剂量解热镇痛药剂量应根据症状和年龄来确定。
不同人群的剂量是不同的,过量使用药物可能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
在使用时,请参考药物说明书或咨询医生,确保正确使用。
4. 不要长期使用解热镇痛药解热镇痛药在短期使用时可以缓解症状,但长期使用可能导致依赖性和药物滥用。
如果症状持续存在,请咨询医生以获取更恰当的治疗方法。
5. 避免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使用解热镇痛药时,应注意是否与其他药物存在相互作用。
药物相互作用可能会降低药效或导致不良反应。
在使用解热镇痛药之前,请确定是否与其他药物合用安全,并咨询专业医生的建议。
6. 关注潜在的风险和副作用解热镇痛药的使用可能会产生一些潜在的风险和副作用。
例如,某些药物可能会对肝脏和肾脏造成损害。
因此,在使用之前,请了解药物的潜在风险,并及时寻求医生的建议。
7. 牢记禁忌症和注意事项解热镇痛药在某些情况下是禁用的。
例如,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通常需要避免使用某些药物。
此外,某些疾病、过敏史和药物敏感性也是应该注意的禁忌症。
在使用解热镇痛药之前,务必查明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总结:正确使用解热镇痛药对于缓解疼痛和不适症状非常重要。
在使用药物之前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并遵循正确的用法和剂量。
同时,注意药物相互作用、潜在风险、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第一章麻醉药第一节局部麻醉药一、对氨基苯甲酸酯类构效关系:1、苯环上增加共他取代基时,因增加空间位阻酯基水解减慢,局麻作用增强。
2、苯环上氨基的烃以烷基取代,增强局麻作用。
丁卡因3、改变侧链氨基的取代基,有些作用增强。
布他卡因4、羧酸中的氧原子若以电子等排体硫原子替代(硫卡因),脂溶性增大,作用增强。
盐酸普鲁卡因:4-氨基苯甲酸-2-(二乙氨基)乙酯盐酸盐不宜表面麻醉性质:1、加氢氧化钠有油状普鲁卡因析出。
干燥稳定,避光 PH=3—3.5最稳定。
2、酯键:水溶液水解失活:对氨基苯甲酸及二乙氨基乙醇,前者氧化变色3、叔胺结构:碘、苦味酸等呈色4、芳伯氨反应:盐酸丁卡因:4-(丁氨基)苯甲酸-2-(二甲氨基)乙酯盐酸盐作用:用于粘膜麻醉,与普鲁卡因一起成为应用最广的局麻药。
二、酰胺类:盐酸利多卡因:N-(2,6-二甲基苯基)-2-(二乙氨基)-乙酰胺盐酸盐-水合物性质:酰胺键较酯键稳定,酸碱中均较稳定。
作用强,可用于表面麻醉布比卡因:1-丁基-N-(2,6-二甲苯基)-2-哌啶甲酰胺盐酸盐长效局麻药,用于浸润麻醉。
三、氨基酮类及氨基醚类第二节全身麻醉药一、吸入麻醉药氟烷:2-溴-2-氯-1,1,1-三氟乙烷起效、苏醒快、作用弱,全麻及诱导麻醉性质:1、氧瓶燃烧后显氟离子反应,与茜素蓝成蓝紫色。
2、加入硫酸,沉于底部。
甲氧氟烷浮于硫酸上层。
甲氧氟烷:麻醉作用和肌松作用比氟烷强,诱导期长。
恩氟烷:新型高效吸入麻醉药,麻醉肌松作用强,起效快,临床常用。
异氟烷为异构体乙醚:氧化后生成过氧化物对呼吸道有刺激作用。
二、静脉麻醉药盐酸氯胺酮:2-(2-氯苯基)-2-(甲氨基)环已酮盐酸盐 2个旋光异构体,用外消旋体作用快、短、副作用小,诱导期短。
分离麻醉羟丁酸钠:作用弱、慢、毒性小。
--OH 1、三氯化铁红色2、硝酸铈铵橙红色第二章镇静催眠药、抗癫痫药和抗精神失常药第一节镇静催眠药一、巴比妥类构效关系:1、丙二酰脲的衍生物,5位碳原子的总数在6—10,药物有适当的脂溶性,有利于药效发挥。
药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任务药物化学是高职高专院校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化学药物的结构、制备方法、理化性质、构效关系、体内代谢及寻找新药的基本途径等。
本课程的学习对全面掌握药学专业知识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是化学基础课与药剂学、药理学、药物分析等应用学科之间的桥梁。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具备高职高专药学专门人才所必需的药物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为有效合理使用现有化学药物提供化学基础理论知识,为学生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适应职业变化和继续学习的能力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常用药物的名称、化学结构、理化性质、用途;2.熟悉常用药物的发展概况、结构类型;熟悉重要化学结构类型的构效关系;熟悉部分典型药物的合成路线;熟悉药物的结构与理化性质、化学稳定性、作用特点之间的关系;3.了解新药研究、药物新进展、药物体内代谢的基本知识。
(二)能力目标1.熟练掌握药物化学的基本操作技能,通过药物的性质实验、稳定性实验和合成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学会应用药物的理化性质解决药物的调剂、制剂、分析检验、贮存保管及临床使用等问题。
(三)素质目标1.树立药品质量第一的观念和药品安全意识,具有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三、教学时数分配及教学内容(二)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教学目标:1、掌握药物、化学药物、杂质的概念。
2、熟悉药物化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内容、药物质量评定及药品质量标准、杂质的来源及危害、药物的名称。
3、了解药物化学的发展概况。
教学内容:一、药物化学的内容与任务二、药物化学的发展概况三、药物的质量四、化学药物的名称第二章中枢神经系统药物教学目标:1、掌握苯巴比妥、地西泮、苯妥英钠、盐酸氯丙嗪、盐酸吗啡、盐酸哌替啶、咖啡因的名称、化学结构、理化性质、临床用途;掌握巴比妥类、苯二氮卓类药物的一般性质。
第一章绪论1、药物化学:是建立在多种化学学科和生命科学学科基础上,设计、合成和研究用于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药物的一门学科,是连接化学与生命科学并使其融合为一体的交叉学科。
2、药物化学学科地位:是一门发现与开发新药、设计和合成化学药物、阐明药物化学性质、研究药物分子与机体生物大分子之间相互作用规律、以及药物的化学结构与生物活性(如药理活性、毒性等)之间的关系(构效关系,QSAR)等多方面的综合性学科,是药学领域中的重要学科。
3、药物化学首要任务:新药研发4、药物化学诞生的标志:鸦片主要成分的研究5、阿司匹林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用化学方法对天然化合物进行改造的方法而得到的药物。
阿司匹林的成功上市,标志着药物化学的研究开始由原来的天然产物提取分离,又增加了新的研究内容—半合成研究。
6、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7、药物的名称有3个名称:化学名称、通用名称和商品名称。
如西咪替丁又叫甲基咪胍第三章1、结构通式:1,4-苯并二氮卓母核2、苯二氮卓类药物的构效关系㈠、地西泮又名安定1.临床用途:主要用于镇静催眠、抗焦虑,还可用于抗癫痫和抗惊厥㈡奥沙西泮1、又名去甲羟基安定、舒宁2、C-3位产生了羟基,是一个手性碳原子(地西泮3’OH活性取代代谢物)3、临床用途:本品的药理作用与地西泮相似,但较弱,嗜睡、共济失调等副作用较少。
用于焦虑、紧张、激动;也可用于催眠、焦虑伴有精神抑郁的辅助用药。
2.地西泮的体内代谢图图中全是I相反应3..药物代谢药物代谢所涉及的反应:1、官能团化反应(Phase I)氧化反应1、芳环氧化—引入羟基;2、烯烃、炔烃氧化—环氧化物、反式二醇;3、烃基氧化—引入羟基—醛酮、羧酸;4、脂环氧化—环羟基化;5、胺的氧化—N-脱烃基、N-氧化、N-羟基化合物、脱氨基等;6、醚、硫醚氧化—芳醚O-脱烃基、S-脱烃基、脱硫、S-氧化;、还原反应、水解反应还原反应:1、羰基还原—醇;2、硝基、偶氮化合物还原—伯胺;水解反应:酯、酰胺—酸、醇(酚)、胺;2、结合反应(Phase I I)极性基团羟基、氨基、羧基等在酶催化下与活性内源性分子结合,形成水溶性代谢物,从尿或胆汁中排出体外。
第1章解热镇痛药及非甾体抗炎药
1.久贮的阿司匹林为什么会有醋酸味?
2.如何区别阿司匹林和对乙酰氨基酚?
3.区别阿司匹林和对乙酰氨基酚可用
A. NaOH试液 B . HCl C. 加热后加三氯化铁试液 D. 三氯化铁试液
E. 碱性的β-萘酚
4.下列叙述与阿司匹林的性质不符的是
A.可溶于碳酸钠溶液中 B.比一般酯类药物水解快
C.易溶于乙醇 D.在潮湿空气中可逐渐变为淡黄色至深棕色
E.遇三氯化铁试液呈紫色
5.具有下面化学结构的药物是
OCOCH3
COO NHCOCH3
A . 丙磺舒 B. 贝诺酯 C. 吲哚美辛 D .别嘌醇 E. 双氯芬酸钠
6.下列哪个药物的水溶液与三氯化铁显蓝紫色,其酸性水溶液加热后具有重氮化偶合反应
A.啡哚美辛 B.对乙酰氨基酚 C.利多卡因 D.阿司匹林
E.安乃近
7.芳基丙酸类药物的临床作用为
A.抗癫痫 B.中枢兴奋 C.抗病毒 D.降血脂 E.消炎镇痛
8.药典检查阿司匹林中游离水杨酸所采用的方法是A.分光光度法 B.酸碱滴定法 C.比浊法D.硫酸铁铵作为显色剂薄层色谱法 E.加硫酸铁铵试液显色反应比色法
9.在阿司匹林合成中产生可引起过敏反应的副产物是A.苯酚 B.乙酰水杨酸酐 C.酯酸苯酯 D.水杨酸苯酯
E.乙酰水杨酸苯酯
10.以下仅有解热镇痛作用,无消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是
A.贝诺酯 B.阿司匹林 C.对乙酰氨基酚D.布洛芬 E.吲哚美辛
11.为防止阿司匹林水解应采取的储存方法为
A .冷处 B.密闭 C.遮光 D.密封干燥处 E.阴凉处
12.阿司匹林属于解热镇痛药中的
A.乙酰苯胺类 B.水杨酸类 C.丁酰苯胺类D.吡唑酮类 E.芳烷酸类
13.阿司匹林主要的水解物是
A.苯酚与苯甲酸 B.水杨酸与苯甲酸 C.水杨酸与乙酸 D.苯酚与乙酸
E.水杨酸与苯酚
14.对乙酰氨基酚主要水解产物是
A.苯酚与乙酸 B.对氨基酚与乙酸 C.苯酚与乙酰胺
D.对氨基酚与乙酰胺 E.对氨基酚与苯酚15.与非那西丁及咖啡因制成复方APC片的药物是A.对乙酰氨基酚 B.吲哚美辛 C.甲芬那酸D.布洛芬 E.阿司匹林
16.布洛芬在临床上要用的分子主要构型是
A.右旋体 B.左旋体 C.消旋体
D.左旋体为主加部分消旋体 E.右旋体为主加部分消旋体
17.能与乙酰氨基酚作用显色的试液是
A.希夫试剂 B.非林试剂 C.托伦试剂 D.三氯化铁 E.香草醛
18.下列叙述与阿司匹林不符的是
A. 为解热镇痛药
B. 易溶于水
C. 微带臭酸味 D.遇湿酸.碱.热均易水解失效
E .其片剂常加枸橼酸作稳定剂
19.对乙酰氨基酚可采用重氮化偶合反应鉴别,是因其结构中具有
A. 酚羟基
B. 酰胺基
C. 潜在的芳香第一胺
D. 苯环 E .甲氧基
20.阿司匹林与碳酸钠溶液共热,放冷后用稀硫酸酸化,析出的白色沉淀是
A. 乙酰水杨酸
B. 醋酸
C. 水杨酸 D .水杨酸钠 E. 苯甲酸
21.布洛芬的化学结构为
CH 3O CH COOH
CH 3
A OCOCH 3COO NHCOCH 3
B CH 3
O
CH 2COOH CH 3CO Cl N
C O O
OH
C O NH CH 3N S N D
H 3C H 3C CHCH 2CH 3CHCOOH E
22.贝诺酯又名 ,是由 和
所形成的酯,吲哚美辛又名 。
答案:
1.阿司匹林分子结构中的酯键不稳定,非常容易水解,
是因为酯键受到邻位羧基负离子邻助作用的的影
响的原故。
水解后产生水杨酸和醋酸。
2.利用酚羟基的三氯化铁反应鉴别:①阿司匹林水溶
液遇三氯化铁试液不显色,放置或加热后,遇三氯
化铁试液显紫堇色。
②而对乙酰氨基酚遇三氯化铁试液显蓝紫色。
3D 4 E 5 B 6 B 7 E 8 E 9 B 10 C 11 D 12
B 13
C 14 B 15 E 16 C 17 D
18 B 19 C 20 C 21 E
22.贝诺酯阿司匹林扑热息痛消炎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