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多《管理学》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39.56 KB
- 文档页数:6
《管理学》教案课程学时: 51学时课程性质:必修教材:《管理学》周三多高等教育出版社一、课程概述:《管理学》是对组织的经营活动和组织活动进行研究的科学,其目的在于阐明组织进行经营活动和组织活动的一般规律,为组织的经营提供一种指导框架。
《管理学》课程主要是由低向高从三个层次来阐述:第一层次是管理的内涵,包括管理活动、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第二层次是管理过程,包括决策、计划、组织、人力、领导、激励、沟通、控制等管理的职能活动;第三层次是管理应用。
二、课程目的:通过《管理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管理的基本思想和基本理论框架基础上,能够认识管理活动的各项职能和管理活动的各种规律,并能运用所学的内容认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
了解管理学发展的新趋势及其面临的挑战,同时为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三.课程教学的方法:文献阅读、讲解、课堂讨论、案例分析讨论、个人与小组书面报告、四.考核方法:课堂参与:10%平时作业:20%期末考试:70%导论:面向21世纪的管理学1.1.管理学是一个令人兴奋的领域美国管理学家出自于实践,他们用Exciting 来表达。
因为探究如何从一个小公司经过20年的发展,成为一家巨人公司,并培养出众多杰出的人员,造就一个世界首富的企业家,这样一个过程,其中的奥妙在何出,我们如何才能作出如此绩效?--兴奋《管理学》研究的中心问题:管理者如何有效地管理其组织。
管理出效益,邯郸钢铁公司成本管理产生了巨大的效益,芜阳钢铁厂五下邯钢学习,未能学成。
2.2.为什么要学习管理学首先,任何组织的管理好坏都与我们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当你坐在拥挤的公交汽车上时,你会抱怨公交公司的管理太差;当你在学校学期初交学费,非常的混乱,或者丢失了钱物时,你会认为学校的管理不善其次,每个人所处的地位不同,要么是管理者、要么是被管理者,有时有双重身份,你该如何对待你的上司,你的下属。
3.3.管理学的未来管理理论较为完善和成熟,但在不断发展新的理论不断涌现:学习型组织的建立、灰色管理、柔性管理、再造第一篇管理的内涵本篇包括三章内容:管理活动、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五版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教授《管理学——原理与方法》这一课程的第五版内容。
通过本教案,学生将学习到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管理学的发展历程,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管理问题。
教学目标:1. 了解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
2. 掌握常用的管理方法和技巧。
3. 能够分析和解决实际管理问题。
教学步骤:一、导入(200字)在导入环节,我会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案例或问题,引起学生对管理学的兴趣,并激发他们思考与讨论。
二、管理学概述(300字)在这一部分,我会对管理学的定义、研究内容、重要性进行概述。
并简要介绍管理学的发展历程,引导学生对管理学的整体认识。
三、管理学的基本原理(600字)管理学的基本原理是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础。
我会详细介绍几个重要原理,如权威性原理、激励原理和组织结构原理,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
四、管理方法与技巧(800字)本部分重点介绍管理学中的一些常用方法和技巧,如沟通与协调、领导力、决策与问题解决等。
针对每个方法,我会给出相关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这些方法。
五、案例分析(400字)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内容,我会给出一些实际管理问题的案例,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学生将运用所学知识,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课堂展示。
六、总结与评价(200字)在教学的最后,我将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同时,我会激发学生对管理学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并鼓励他们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
七、课后作业(100字)作为巩固所学知识的方式,我会布置一些课后作业,如阅读相关论文、书写学习笔记或参与小组讨论等。
教学评估:1. 学生课堂参与度。
2. 学生对案例分析的能力。
3. 学生对管理学的掌握程度。
4. 学生在课后作业中的表现。
注:以上教案仅给出文字描述,具体教学内容以课堂实际教学为准。
周三多管理学教学案导言:本文是以周三多管理学教学案为题材,对管理学的教学案进行详细讲解和分析。
通过对问题的解决和总结,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管理学的核心概念和应用方法。
本教学案以实例为主线,通过个案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管理学的内涵。
下面将详细介绍本周的教学案。
一、教学目标本次管理学教学案的目标是帮助学生了解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掌握管理学在实践中的应用方法,并能够运用管理学的思维方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管理学基本概念a. 管理学的定义及其发展历程b. 管理学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2. 管理学的理论框架a. 传统管理理论的发展和特点b. 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和特点3. 管理学在实践中的应用方法a. 组织结构与设计b. 领导与沟通c. 决策与创新三、教学过程1. 管理学基本概念的讲解a. 通过案例分析,引出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b. 详细解释管理学的定义及其发展历程2. 管理学的理论框架的讲解a. 分析传统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和特点b. 探讨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和应用价值3. 管理学在实践中的应用方法的讲解a. 分析组织结构与设计的关键要素和实施方法b. 阐述领导与沟通的重要性及其应用技巧c. 解读决策与创新的实践模式和效果评估四、教学评估本教学案采用多种教学评估方式,包括课堂小测验、小组讨论、个案分析和作业布置等。
通过这些方式,能够全面评估学生对管理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和实际应用能力。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案的实施,学生对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并能够运用管理学的思维方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评估的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掌握了管理学的核心知识,并能够熟练应用于实践中。
六、结语本教学案以周三多管理学为主题,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管理学的核心概念和应用方法。
通过教学过程的设计和评估方式的选择,学生在理解管理学的基础上,对于管理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力得到了提升。
周三多管理学教案教案标题:周三多管理学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周三多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 掌握周三多管理学在实际管理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管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周三多管理学的概述a. 介绍周三多管理学的起源和发展。
b. 解释周三多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如组织、领导、决策等。
c. 探讨周三多管理学与其他管理学派别的区别和联系。
2. 周三多管理学的主要理论a. 解释周三多管理学中的系统理论和控制论。
b. 探讨周三多管理学中的人际关系理论和动机理论。
c. 分析周三多管理学中的决策理论和领导理论。
3. 周三多管理学的应用案例a. 选取实际管理案例,如企业管理、团队管理等。
b. 分析案例中的问题和挑战。
c. 探讨如何运用周三多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周三多管理学的概念、理论和应用,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和解决实际管理案例。
3. 实践法:引导学生参与实际管理活动,如模拟企业管理、团队合作等。
教学资源:1. PowerPoint演示文稿:用于展示周三多管理学的概念、理论和案例。
2. 实际管理案例: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供学生分析和讨论。
3. 教学参考书籍:提供相关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供学生深入学习和研究。
评估方法:1. 小组讨论成果评估:根据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估。
2. 个人学习报告评估:要求学生撰写关于周三多管理学的学习报告,评估其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拓展活动:1. 作业:要求学生独立选择一个实际管理案例,应用周三多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和解决。
2. 研讨会:组织学生参与管理学研讨会,分享和交流关于周三多管理学的研究成果和心得体会。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周三多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管理问题。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其管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周三多《管理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
1.理解企业的组织结构和职能划分
2.掌握企业的管理层次和管理职能
3.理解管理的概念和重要性
4.掌握企业的决策过程和决策方法
二、教学内容
1. 企业的组织结构和职能划分
•企业的组织结构概述
•企业的职能划分及其作用
2. 企业的管理层次和管理职能
•企业的管理层次
•企业的管理职能和作用
3. 管理的概念和重要性
•管理的定义和内涵
•管理在企业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4. 企业的决策过程和决策方法
•企业决策的基本流程
•决策者的角色和影响
•常用的决策方法和工具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1.讲授式教学方法
2.投影仪和幻灯片展示教学内容
3.课堂互动和讨论
四、教学步骤
1.上课前,教师将幻灯片分享给学生,供学生预习
2.上课时,教师讲授教学内容,提醒学生注意重点
3.在讲授的过程中,适时停下来与学生互动并进行讨论
4.教师通过案例和实际例子说明教学内容的实际应用
5.课堂结束时,教师要进行小结,并让学生对本堂课的学习进行回顾和
五、教学评估
1.学生课前预习的情况
2.学生课堂参与和表现的情况
3.学生课后和反思的情况
4.学生提问和答疑的内容和质量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企业管理的概念和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对企业的组织结构和职能划分、管理层次和职能、决策过程和决策方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同时,我也发现教学中需注意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并通过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和探讨,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使教学效果更佳。
《管理学》教案课程学时: 51学时课程性质:必修教材:《管理学》周三多高等教育出版社一、课程概述:《管理学》是对组织的经营活动和组织活动进行研究的科学,其目的在于阐明组织进行经营活动和组织活动的一般规律,为组织的经营提供一种指导框架。
《管理学》课程主要是由低向高从三个层次来阐述:第一层次是管理的内涵,包括管理活动、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第二层次是管理过程,包括决策、计划、组织、人力、领导、激励、沟通、控制等管理的职能活动;第三层次是管理应用。
二、课程目的:通过《管理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管理的基本思想和基本理论框架基础上,能够认识管理活动的各项职能和管理活动的各种规律,并能运用所学的内容认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
了解管理学发展的新趋势及其面临的挑战,同时为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三.课程教学的方法:文献阅读、讲解、课堂讨论、案例分析讨论、个人与小组书面报告、四.考核方法:课堂参与:10%平时作业:20%期末考试:70%导论:面向21世纪的管理学1.1.管理学是一个令人兴奋的领域美国管理学家出自于实践,他们用Exciting 来表达。
因为探究如何从一个小公司经过20年的发展,成为一家巨人公司,并培养出众多杰出的人员,造就一个世界首富的企业家,这样一个过程,其中的奥妙在何出,我们如何才能作出如此绩效?--兴奋《管理学》研究的中心问题:管理者如何有效地管理其组织。
管理出效益,邯郸钢铁公司成本管理产生了巨大的效益,芜阳钢铁厂五下邯钢学习,未能学成。
2.2.为什么要学习管理学首先,任何组织的管理好坏都与我们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当你坐在拥挤的公交汽车上时,你会抱怨公交公司的管理太差;当你在学校学期初交学费,非常的混乱,或者丢失了钱物时,你会认为学校的管理不善其次,每个人所处的地位不同,要么是管理者、要么是被管理者,有时有双重身份,你该如何对待你的上司,你的下属。
3.3.管理学的未来管理理论较为完善和成熟,但在不断发展新的理论不断涌现:学习型组织的建立、灰色管理、柔性管理、再造第一篇管理的内涵本篇包括三章内容:管理活动、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
周三多《管理学》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理解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2. 掌握管理学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3. 分析和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管理学的概念与发展历程a. 管理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b.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及重要里程碑c. 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学派2. 组织管理与领导理论a. 组织管理的定义和特点b. 组织结构与设计c. 领导力的概念与要素d. 领导理论的发展与应用3. 决策与沟通a. 决策的过程与类型b. 决策模型与优化方法c. 沟通的基本原理与技巧d. 沟通在组织中的作用和作用4. 战略管理与创新a. 战略管理的概念与目标b. SWOT分析与战略规划c. 创新的概念和重要性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管理学的整体认识。
2. 讨论与案例分析:通过学生参与讨论和分析管理实际案例,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小组活动:组织学生分组进行管理实践活动,如制定组织结构、领导力评估等。
四、教学评估1. 个人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一篇关于管理学的文章,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案例中的管理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2. 小组报告:要求学生组成小组,选择一个组织进行调查研究,撰写组织管理实践报告,并进行口头答辩。
3. 课堂表现:根据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活动中的表现,评估其对管理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管理学导论》2. 多媒体投影仪、电脑、幻灯片、实际管理案例六、教学安排本节课的教学安排如下:1. 导入与激发兴趣(5分钟)a. 通过引入一个实际管理问题,激发学生对管理学的兴趣。
2. 管理学的概念与发展历程(15分钟)a. 讲解管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b. 介绍管理学的发展历程和重要里程碑。
c. 说明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学派。
3. 组织管理与领导理论(30分钟)a. 解释组织管理的定义和特点。
b. 讲解组织结构与设计的重要性。
周三多管理学教案教案标题:周三多管理学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管理学在实践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管理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1. 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管理学在实践中的应用。
3. 学生的管理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培养。
教学难点:1. 管理学在实践中的应用。
2. 学生的管理思维培养。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幻灯片。
2. 教学视频或案例分析材料。
3. 小组合作活动所需的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幻灯片或教学视频简要介绍管理学的定义和重要性。
2. 引发学生对管理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通过幻灯片或教学视频,讲解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管理的定义、管理者的角色和职责等。
2. 通过案例分析或实际例子,说明管理学在实践中的应用。
三、小组合作活动(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实际的管理问题或挑战。
2. 学生通过讨论和合作,分析问题的原因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3. 每个小组派代表来分享他们的分析和解决方案。
四、讨论和总结(10分钟)1. 引导学生讨论各组的分析和解决方案,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2. 总结管理学的重要概念和应用,强调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管理学知识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企业或组织,分析其管理模式和实践,并撰写一份报告。
2. 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和指导,确保学生能够完成作业。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管理实践,如参加学校组织或社团的管理工作。
2. 组织实地考察或企业参观,让学生亲身体验管理学在实践中的应用。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小组活动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2. 小组展示:评估小组的分析和解决方案是否合理和创新。
3. 作业评价:评估学生对管理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反思:根据教学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辅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管理学知识和技能。
周三多管理学教学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管理学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4.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和决策能力。
二、教学内容1.管理学的概念和特点;2.管理学的理论框架和重要原理;3.企业管理中的实践案例分析;4.团队合作和沟通技巧;5.问题解决和决策分析方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引入管理学的概念和作用,激发学生对管理学的兴趣,并与实际工作场景进行联系。
2.理论讲解(30分钟)介绍管理学的理论框架和重要原理,包括科学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系统管理理论等。
3.案例分析(45分钟)提供企业管理中的实践案例,让学生根据所学管理学理论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和决策能力。
4.小组讨论(20分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让学生结合企业管理实践案例,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5.总结归纳(10分钟)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回顾学生所学的管理学知识,并鼓励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所学知识。
四、教学手段1.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投影仪展示案例分析和理论讲解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度。
2.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问题解决活动:设置问题解决和决策分析的活动,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情况,包括思考问题的能力、回答问题的准确度等。
2.小组讨论评价: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与沟通能力,包括发言与倾听的技巧、团队合作精神等。
3.案例分析评价:根据学生对实践案例的分析和解决程度,评估学生对管理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作业评价:布置相关作业,检验学生对管理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包括案例分析报告、问题解决方案等。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管理学教学案的设计和实施,学生能够全面了解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提高问题解决和决策能力。
周三多《管理学》教案
周三多《管理学》第四版教案
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
教学目的:明确管理的定义及职能,并了解管理者的角色与职能;了解中外早期的管理思想以及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教学重点:管理的定于与职能;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西方的主要管理理论。
教学难点:管理的艺术性理解;西方主要的管理理论的发展。
教学方法与手段:
1)借助多媒体手段,进行课堂理论教学;
2)以理论知识点为主线,以现实问题讨论(可以为实习中的问题)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以加深学生管理原理的理解。
计划课时:4课时。
课程导入
1 通过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典型代表人物的介绍,引入管理、管理者的概念,给大一新生初步的管理学的印象。
通过日常生活中典型事例的介绍,引入“管理无处不在”的理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介绍课程大纲:总共包括六篇十八章的内容。
第一节管理活动
1、管理的定义:介绍对福莱特、罗宾斯、刘易斯等人对管理学的定义以及本书对管理学的定义。
2、管理的职能: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3 管理者的角色:根据明茨伯格的研究,管理者扮演者十种角色,可以归入三大类:
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和决策角色;
4管理者的技能:包括概念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
第二节中外早期的管理思想
1、中国早期管理思想:孙子兵法、周礼、田忌赛马等。
2、外国早期管理思想:
(1)亚当・斯密:劳动分工与经济人观点(2)小瓦特和博尔顿:科学管理制度
(3)马萨诸塞车祸与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4)欧文的人事管理制度
(5)巴贝奇、亨利汤、哈尔西等人对工资报酬的研究
3、管理理论的形成
(1)管理活动、管理思想、管理理论的关系
(2)古典管理理论:分为科学管理理论和组织管理理论(3)行为管理理论:梅奥
的霍桑实验、行为科学(4)数量管理理论:运筹学、系统分析、决策科学化
(5)系统管理理论:运用系统理论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6)权变管理
理论:产生于20C70年代,强调组织与环境相适应(7)全面质量管理:20C 八九十年代,应用于日本,形成理论与美国
4、 20C 90年代管理理论的新发展
(1)学习型组织:指具有持续不断学习,适应和变革能力的组织。
彼得圣吉的《第
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务实》(2)精益思想(3)业务流程再造 (4) 核心
能力理论
第二章管理道德与企业社会责任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什么是道德、管理道德以及企业社会责任;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必要性以及如何承担社会责任。
教学重点:伦理道德的管理学意义;几种相关的道德观;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阶段;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
教学难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必要性及企业如何承担社会责任。
教学方法与手段:
1)借助多媒体手段,进行课堂理论教学;
2)以理论知识点为主线,以现实问题讨论(可以为实习中的问题)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以加深学生管理原理的理解。
计划课时:2课时。
第一节管理与伦理道德
1、伦理与道德的含义:指评价人类行为善与恶的社会价值形态,在日常生活中表现为一定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2、伦理道德的管理学意义:经济与经营活动的意义,尤其是对终极意义的追求;企业组织;人文力与企业精神;企业及其产品的价值观。
第二节集中相关的价值观
1、功利主义价值观:决策要完全依据其后果或结果作出
2、权利至上价值观:决策要在尊重和保护个人基本权利的前提下作出
3、公平公正道德观:管理者公平地实施规则
4、社会契约价值观:按照企业所在地区政府和员工都能接受的社会契约所进行的行为
5、推己及人道德观:己之不欲勿施于人,仁义礼智信等
第三节道德管理的特征和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
1 道德管理的特征: 包括7个
2 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道德发展阶段;个人特征;组织结构;组织文化;问题强度
第四节改善企业道德行为的途径 1. 2. 3. 4. 5. 6. 7. 8.
挑选高道德素质的员工建立道德守则和决策规则管理者在道德方面领导员工设定工作目标
对员工进行道德教育对绩效进行全面评估进行独立的社会审计提供正式的保护机制
第五节企业的社会责任
1 企业与现代社会:现代社会的四类组织――政府、企业、非盈利组织、家庭,传统经济学观点与社会经济学观点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观点的比较。
2 企业的价值观:企业价值观经历了四个阶段。
3 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
(一)办好企业,把企业做强、做大、做久;(二)企业一切经营管理行为硬符合道德规范;(三)社区福利投资;(四)社会慈善事业;(五)自觉保护自然环境。
第三章全球化与管理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全球化的内涵,认识到在全球化的环境中,管理者应具备的关键能力,以及企业进入全球化的方式和组织模式的选择,全球化经营中的领导风格。
教学重点:全球化的内涵;全球化的一般环境和任务环境;全球化经营的进入模式及
组织模式选择。
教学难点:全球化经营的进入模式,全球化和当地化,全球化经营的组织模式选择。
教学方法与手段:
1)借助多媒体手段,进行课堂理论教学;
2)以理论知识点为主线,以现实问题讨论(可以为实习中的问题)和案例分析相结
合的方式,以加深学生管理原理的理解。
计划课时:2课时。
第一节全球化内涵
1、全球化既是一个事实,又是一个过程。
从不同层面定义和了解全球化:如世界、
国家或地区、产业、公司,甚至是公司内的某一部门或某一业务。
(1)世界层面上,全球化是指国家质检日益增长的经济相互依赖性,反映在商品、
服务、资本和信息等方面不断增长的跨国流通上。
(2)国家或地区层面上,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与世界其他领域之间的联系程度。
关键性指标:进出口额占GDP得比例、外国直接投资和有价证券的进出流动额等。
(3)产业层面上,指某一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和活动,以及在全球国家或地区
间相互依赖的程度。
(4)企业层面上,指公司在各国或地区的收入份额和资产扩张的程度,以及与各国
或地区的资本、商品和信息的跨国、地区的交流程度。
第二节全球化与管理者
1、全球化管理的环境因素
(1)全球化管理的一般环境
① 政治与法律环境:包括国家政治体制、政治的稳定性、政府对外来经营者的态度、法律环境等。
② 经济和技术环境:包括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经济发展水平及其发展潜力、市场
规模及其准入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社会基础设施等。
③ 文化环境:霍夫斯泰德的反映各国或地区文化环境的几个指标,包括权利距离、
不确定性的避免、个人主义或集体主义、男性化或女性化、长期导向或短期导向。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