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快速解题法356页4(77MB)之四(排列组合与立体几何).pdf
- 格式:pdf
- 大小:16.96 MB
- 文档页数:69
立体几何中的排列组合问题解法举隅立体几何中的排列组合问题解法举隅立体几何中的排列组合问题在近年的高考数学试题中出现的频次较高,且常考常新. 因为解决这类问题不仅要具备排列组合的有关知识,而且还要具备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 因而是一类既富思考情趣,又融众多知识和技巧于一体且综合性强、灵活性高、难度颇大的挑战性问题. 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明确形成几何图形的元素,并与排列组合形成对应关系,转化为排列组合问题,同时还要注意避免重复和遗漏. 下面结合具体例子谈谈这类问题的求解方法,供参考. 一、分步求解例1 如果把两条异面直线看成“一对”,那么六棱锥的棱所在的12条直线中,异面直线有()A. 12对B. 24对C. 36对D. 48对解由于六棱锥的6条侧棱交于一点, 底面六边形的6条边共面, 因而只能将侧1棱与底边相搭配. 第一步, 从6条侧棱中任取一条有C6种; 第二步, 从底面61条边中与这条侧棱不相交的4条边中任取一条有C4种, 由乘法原理知有11C6C4=24对, 故选B.二.分类求解例2 四边形的一个顶点为A, 从其它顶点与各棱的中点中取3点, 使它们和点A在同一平面上, 不同取法有( )A. 30种B. 33种C. 36种D. 39种3解符合条件的取法可分为两类: ①4个点(含A)在同一个侧面上,有3C5 30种;②4个点(含A)在侧棱与对棱中点的截面上,有3种. 由加法原理知不同取法共有33种,故选B.例3 将一个四棱锥的每个顶点染上一种颜色,并使同一条棱的两端异色,如果只有5种颜色可供使用,那么不同的染色方法种数是______.1解分三类:5①如果用5种颜色有A5种染色方法.D图1B②如果用4种颜色,只能是底面四边形相对顶点同色. 如图1,如果A、C同色,只要考虑染S、A、B、D四顶点,有A54种染法,而B、D同色仍有A54种染法,用四色共有2A54种染法.3③如果用3种颜色,A、C同色,B、D同色,只要考虑S、A、B三个顶点,有A5种染法.53由加法原理知共有A5+2A54+A5=420种染法.三、剔除求解例4 四面体的顶点和各棱中点共10个点,在其中取4个不共面的点,则不同的取法共有()A. 150种B.147种C.144种D.141种4解从10个点中任取4点,有C10种取法,再剔除掉共面的取法.44① 共面的四点在四面体的某一个面内,有C6种取法,4个面共有4C6种;② 每条棱上的三个点与其对棱的中点四点共面,有6种;③由中位线构成的平行四边形(其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于四面体相对的两条棱),它的4个顶点共面,有3种.44故不共面的取法共有C10-4C6-6-3=141种,故选D.例5 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 (1)以正方体顶点为顶点的四面体有多少个?(2)从8个顶点中取出3个顶点,使至少有两个顶点在同一棱上,其取法种数为多少?(3)过8个顶点中任两点的直线与直线A1B异面的有多少条?C1 D1AB 图221解(1)从所有四点的组合中去掉共面的组合,6个表面四点共面,6个对角面四点共面. 所以共有四面体C84-12=58个.D(2)如图2,A1BD这样的三点不能满足题意,可以认为这个三点组合与顶点A对应,正方体有8个顶点,每个顶点对应一个不合题意的三点组合. 所以满足题3意的三点取法共有C8-8=48种.2(3)在8个顶点取2个的组合中,去掉侧面ABB1A1中的两点组合有C4个,再去掉过A1不在面ABB1A1内的四条直线与过B的4条直线,还要去掉与之平行的D1C.2所以共有C82 C4 4 4 1=13条.四、构造模型求解例6 与空间不共面的四点距离相等的平面有多少个?解由题设条件,空间不共面的四点可构成四面体,考虑四面体的四个顶点在所求平面两侧的分布,易知当所求平面位于三棱锥的顶点与底面之间时有4个;当所求平面位于三棱锥相对棱之间时有3个. 故所求平面有7个. 例7 在正方体八个顶点的所有连线中,有多少对异面直线?解构造四面体求解,因为四面体的6条棱可构成3对异面直线,从而只要求出正方体的八个顶点可构成几个四面体即可,而这恰好是本文例5(1),故可得到(C84 12) 3 174对异面直线. 五、联想有关命题求解例8 以长方体的八个顶点中的任意3个为顶点的所有三角形中,锐角三角形的个数为()A.0B.6C.8D.24解联想课本习题:“将正方体截去一角,求证:截面是锐角三角形. ”易知从长方体的一个顶点出发的三条棱的另3个端点可构成锐角三角形,长方体有8个顶点,从而可构成8个锐角三角形,故选C.六、综合有关知识求解例9 以一个正五棱柱的顶点为顶点的四面体共有()E11A.200个B.190个C.185个D.180个E图3C34解正五棱柱共有10个顶点,若每四个顶点构成一个四面体,共可构成C10=210个四面体,其中四点在同一平面内的有三类:4① 每一底面的5点中选4点的组合方法有2C5个.② 5条侧棱中的任意两条棱上的四点有C52个.③一个底面的一边与另一个底面相应的一条对角线平行(例如AB∥E1C1),这样1共面的四点共有2C5个.4421故四面体的个数为C10=180个,故选D. 2C5 C5 2C5例10 用正五棱柱的10个顶点中的5个顶点作四棱锥的5个顶点,共可得多少个四棱锥?解结合图3,以不同类型的四棱锥的底面分类可得:1① 以棱柱的底面为四棱锥底面的共有2C54C5个. 11②以棱柱的侧面为四棱锥底面的共有C5个. C611③以棱柱的对角面为四棱锥底面的共有C5个. C611④以图3中ABC1E1(为等腰梯形)为四棱锥底面的共有2C5个. C***-*****故可构成的四棱锥共有2C54C5+C5+C5+2C5=170个. C6C6C6例11 以四棱柱的顶点为顶点的三棱锥有多少个?解本题要讨论底面的形状,所求的答案与底面的形状有关.①若底面不是梯形,也不是平行四边形,则有C84-6-2=62个.② 若底面是梯形,则有C84-6-4=60个. ③ 若底面是平行四边形,则有C84-6-6=58个. 综上所述,所求三棱锥的个数为62或60或58.。
高考数学排列组合难题21种方法排列组合问题联系实际生动有趣,但题型多样,思路灵活,因此解决排列组合问题,首先要认真审题,弄清楚是排列问题、组合问题还是排列与组合综合问题;其次要抓住问题的本质特征,采用合理恰当的方法来处理。
1.分类计数原理(加法原理)完成一件事,有n 类办法,在第1类办法中有1m 种不同的方法,在第2类办法中有2m 种不同的方法,…,在第n 类办法中有n m 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12n N m m m =+++种不同的方法.2.分步计数原理(乘法原理)完成一件事,需要分成n 个步骤,做第1步有1m 种不同的方法,做第2步有2m 种不同的方法,…,做第n 步有n m 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12n N m m m =⨯⨯⨯种不同的方法.3.分类计数原理分步计数原理区别分类计数原理方法相互独立,任何一种方法都可以独立地完成这件事。
分步计数原理各步相互依存,每步中的方法完成事件的一个阶段,不能完成整个事件.解决排列组合综合性问题的一般过程如下: 1.认真审题弄清要做什么事2.怎样做才能完成所要做的事,即采取分步还是分类,或是分步与分类同时进行,确定分多少步及多少类。
3.确定每一步或每一类是排列问题(有序)还是组合(无序)问题,元素总数是多少及取出多少个元素.4.解决排列组合综合性问题,往往类与步交叉,因此必须掌握一些常用的解题策略一.特殊元素和特殊位置优先策略例1.由0,1,2,3,4,5可以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五位奇数.解:由于末位和首位有特殊要求,应该优先安排,以免不合要求的元素占了这两个位置.先排末位共有13C然后排首位共有14C最后排其它位置共有34A 由分步计数原理得113434288C C A = 143413练习题:7种不同的花种在排成一列的花盆里,若两种葵花不种在中间,也不种在两端的花盆里,问有多少不同的种法? 二.相邻元素捆绑策略例2. 7人站成一排 ,其中甲乙相邻且丙丁相邻, 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解:可先将甲乙两元素捆绑成整体并看成一个复合元素,同时丙丁也看成一个复合元素,再与其它元素进行排列,同时对相邻元素内部进行自排。
排列组合问题常用的解题方法含答案(总8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高中数学排列组合问题常用的解题方法一、相邻问题捆绑法题目中规定相邻的几个元素并为一个组(当作一个元素)参与排列.例1:五人并排站成一排.如果甲、乙必须相邻且乙在甲的右边.那么不同的排法种数有种。
二、相离问题插空法元素相离(即不相邻)问题.可先把无位置要求的几个元素全排列.再把规定相离的几个元素插入上述几个元素间的空位和两端.例2:七个人并排站成一行.如果甲乙两个必须不相邻.那么不同排法的种数是。
三、定序问题缩倍法在排列问题中限制某几个元素必须保持一定顺序.可用缩小倍数的方法.例3:A、B、C、D、E五个人并排站成一排.如果 B必须站A的右边(A、B可不相邻).那么不同的排法种数有。
四、标号排位问题分步法把元素排到指定号码的位置上.可先把某个元素按规定排入.第二步再排另一个元素.如此继续下去.依次即可完成.例4:将数字1、2、3、4填入标号为1、2、3、4的四个方格里.每格填一个数.则每个方格的标号与所填数字均不相同的填法有。
五、有序分配问题逐分法有序分配问题是指把元素按要求分成若干组.可用逐步下量分组法。
例5:有甲、乙、丙三项任务.甲需2人承担.乙丙各需1人承担.从10人中选出4人承担这三项任务.不同的选法总数有。
六、多元问题分类法元素多.取出的情况也有多种.可按结果要求.分成不相容的几类情况分别计算.最后总计。
例6:由数字 .组成且没有重复数字的六位数.其中个位数字小于十位数字的共有个。
例7:从…100这100个数中.任取两个数.使它们的乘积能被7整除.这两个数的取法(不计顺序)共有多少种例8:从.…100这100个数中.任取两个数.使其和能被4整除的取法(不计顺序)有多少种七、交叉问题集合法某些排列组合问题几部分之间有交集.可用集合中求元素个数公式⋃=+-⋂。
()()()()n A B n A n B n A B例 9:从6名运动员中选出4个参加4×100m接力赛.如果甲不跑第一棒.乙不跑第四棒.共有多少种不同参赛方法八、定位问题优先法某个(或几个)元素要排在指定位置.可先排这个(几个)元素.再排其他元素。
高中数学排列与组合的计算方法详解在高中数学中,排列与组合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它们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概率统计、数学推理等。
掌握排列与组合的计算方法,对于解决各类数学问题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排列与组合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具体的题目举例,帮助读者理解和掌握这些方法。
一、排列的计算方法排列是从给定的元素中选取若干个进行排列,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列的方式。
在排列中,元素的顺序是重要的,不同的顺序将得到不同的排列结果。
排列的计算方法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表示:P(n, m) = n! / (n-m)!其中,P(n, m)表示从n个元素中选取m个进行排列的方法数,n!表示n的阶乘,即n! = n × (n-1) × (n-2) × ... × 2 × 1。
举个例子来说明排列的计算方法。
假设有5个人参加一场比赛,要确定他们的名次。
这个问题可以看作是从5个人中选取5个进行排列的问题。
根据排列的计算方法,可以得到:P(5, 5) = 5! / (5-5)! = 5! / 0! = 5! = 120因此,参赛者的名次有120种不同的排列方式。
二、组合的计算方法组合是从给定的元素中选取若干个进行组合,不考虑元素的顺序。
在组合中,元素的顺序不重要,相同的元素组合得到的结果是相同的。
组合的计算方法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表示:C(n, m) = n! / (m! × (n-m)!)其中,C(n, m)表示从n个元素中选取m个进行组合的方法数。
继续以上面的例子来说明组合的计算方法。
假设有5个人参加一场比赛,要确定其中3个人获得奖项。
这个问题可以看作是从5个人中选取3个进行组合的问题。
根据组合的计算方法,可以得到:C(5, 3) = 5! / (3! × (5-3)!) = 5! / (3! × 2!) = 10因此,获奖的组合方式有10种。
高考数学轻松搞定排列组合难题二十一种方法排列组合问题联系实际生动有趣,但题型多样,思路灵活,因此解决排列组合问题,首先要认真审题,弄清楚是排列问题、组合问题还是排列与组合综合问题;其次要抓住问题的本质特征,采用合理恰当的方法来处理。
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和应用分步计数原理和分类计数原理。
2.掌握解决排列组合问题的常用策略;能运用解题策略解决简单的综合应用题。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3.学会应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排列组合问题.复习巩固1.分类计数原理(加法原理)完成一件事,有n类办法,在第1类办法中有m种不同的方法,在第2类1办法中有m种不同的方法,…,在第n类办法中有n m种不同的方法,那么2完成这件事共有:种不同的方法.2.分步计数原理(乘法原理)完成一件事,需要分成n个步骤,做第1步有m种不同的方法,做第2步1有m种不同的方法,…,做第n步有n m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2有:种不同的方法.3.分类计数原理分步计数原理区别分类计数原理方法相互独立,任何一种方法都可以独立地完成这件事。
分步计数原理各步相互依存,每步中的方法完成事件的一个阶段,不能完成整个事件.解决排列组合综合性问题的一般过程如下:1.认真审题弄清要做什么事2.怎样做才能完成所要做的事,即采取分步还是分类,或是分步与分类同时进行,确定分多少步及多少类。
3.确定每一步或每一类是排列问题(有序)还是组合(无序)问题,元素总数是多少及取出多少个元素.4.解决排列组合综合性问题,往往类与步交叉,因此必须掌握一些常用的解题策略一.特殊元素和特殊位置优先策略例1.由0,1,2,3,4,5可以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五位奇数.解:由于末位和首位有特殊要求,应该优先安排,两个位置.443先排末位共有13C然后排首位共有14C 最后排其它位置共有34A由分步计数原理得113434288C C A =练习题:7种不同的花种在排成一列的花盆里,若两种葵花不种在中间,也不种在两端的花盆里,问有多少不同的种法二.相邻元素捆绑策略例2. 7人站成一排,其中甲乙相邻且丙丁相邻, 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解:可先将甲乙两元素捆绑成整体并看成一个复合元素,同时丙丁也看成一个复合元素,再与其它元素进行排列,同时对相邻元素内部进行自排。
高考数学轻松搞定排列组合难题二十一种方法排列组合问题联系实际生动有趣,但题型多样,思路灵活,因此解决排列组合问题,首先要认真审题,弄清楚是排列问题、组合问题还是排列与组合综合问题;其次要抓住问题的本质特征,采用合理恰当的方法来处理。
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和应用分步计数原理和分类计数原理。
2.掌握解决排列组合问题的常用策略;能运用解题策略解决简单的综合应用题。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3.学会应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排列组合问题. 复习巩固1.分类计数原理(加法原理)完成一件事,有n 类办法,在第1类办法中有1m 种不同的方法,在第2类办法中有2m 种不同的方法,…,在第n 类办法中有n m 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12n N m m m =+++种不同的方法.2.分步计数原理(乘法原理)完成一件事,需要分成n 个步骤,做第1步有1m 种不同的方法,做第2步有2m 种不同的方法,…,做第n 步有n m 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12n N m m m =⨯⨯⨯种不同的方法.3.分类计数原理分步计数原理区别分类计数原理方法相互独立,任何一种方法都可以独立地完成这件事。
分步计数原理各步相互依存,每步中的方法完成事件的一个阶段,不能完成整个事件.解决排列组合综合性问题的一般过程如下: 1.认真审题弄清要做什么事2.怎样做才能完成所要做的事,即采取分步还是分类,或是分步与分类同时进行,确定分多少步及多少类。
3.确定每一步或每一类是排列问题(有序)还是组合(无序)问题,元素总数是多少及取出多少个元素.4.解决排列组合综合性问题,往往类与步交叉,因此必须掌握一些常用的解题策略一.特殊元素和特殊位置优先策略例1.由0,1,2,3,4,5可以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五位奇数.解:由于末位和首位有特殊要求,应该优先安排,以免不合要求的元素占了这两个位置.先排末位共有13C然后排首位共有14C 最后排其它位置共有34A由分步计数原理得113434288C C A =练习题:7种不同的花种在排成一列的花盆里,若两种葵花不种在中间,也不种在两端的花盆里,问有多少不同的种法?二.相邻元素捆绑策略例2. 7人站成一排 ,其中甲乙相邻且丙丁相邻, 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解:可先将甲乙两元素捆绑成整体并看成一个复合元素,同时丙丁也看成一个复合元素,再与其它元素进行排列,同时对相邻元素内部进行自排。
高考数学排列组合问题解题技巧高考数学排列组合问题解题技巧排列组合有关的题型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去考查考生:1、掌握分类计数原理和分步计数原理及其简单应用;2、理解排列、组合的意义,掌握排列数、组合数的计算公式和组合数的性质及其简单应用;3、掌握二项式定理和二项式系数的性质,并能用它们计算和论证一些简单问题。
与排列组合相关的高考题,它的知识背景与生活息息相关,考查的形式主要基于“基础知识+思想方法+数学能力”这三种方式结合的模式。
排列组合相关知识内容并不难,但主要难在解题方法上面。
排列组合典型例题分析一:有3名男生、4名女生,在下列不同条件下,求不同的排列方法总数.(1)选其中5人排成一排;(2)排成前后两排,前排3人,后排4人;(3)全体排成一排,甲不站排头也不站排尾;(4)全体排成一排,女生必须站在一起;(5)全体排成一排,男生互不相邻;(6)全体排成一排,甲、乙两人中间恰好有3人;(7)全体排成一排,甲必须排在乙前面;(8)全部排成一排,甲不排在左端,乙不排在右端.解析:(1)从7个人中选5个人来排,是排列.有A75=7×6×5×4×3=2 520(种).(2)分两步完成,先选3人排在前排,有A73种方法,余下4人排在后排,有A44种方法,故共有A73·A44=5040(种).事实上,本小题即为7人排成一排的全排列,无任何限制条件.(3)(优先法)方法一:甲为特殊元素,先排甲,有5种方法;其余6人有A66种方法,故共有5×A66=3600种;方法二:排头与排尾为特殊位置,排头与排尾从非甲的6个人中选2个排列,有A62种方法,中间5个位置由余下4人和甲进行全排列,有A55种方法,共有A62×A55=3600种。
(4)(捆绑法)将女生看成一个整体,与3名男生在一起进行全排列,有A44种方法,再将4名女生进行全排列,也有A44种方法,故共有A44×A44=576种.(5)(插空法)男生不相邻,而女生不作要求,所以应先排女生,有A44种方法,再在女生之间及首尾空出的5个空位中任选3个空位排男生,有A53种方法,故共有A44×A53=1 440种.(6)(捆绑法)把甲、乙及中间3人看作一个整体,第一步先排甲乙两人,有A22种方法;第二步从余下5人中选3人排在甲乙中间,有A53种;第三步把这个整体与余下2人进行全排列,有A33种方法.故共有A22·A53·A33=720种.(7)(消序法)A77/2=2 520.(8)(间接法)A77-2A66+A55=3 720.位置分析法:分甲在排尾与不在排尾两类.常见的求解排列组合题的主要方法有以下这么几种:插入法:对于某两个元素或者几个元素要求不相邻的问题,可以用插入法。
高考数学如何解决复杂的排列组合题目高考数学中,排列组合是一个常见的考点,也是考生们容易感到头疼的一部分。
在解决复杂的排列组合题目时,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本文将介绍一些解决复杂排列组合题目的方法和步骤。
一、理解排列和组合的概念在解决复杂排列组合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排列和组合的概念。
排列是指从n个不同的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进行排列,其中元素的顺序是重要的。
组合是指从n个不同的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进行组合,其中元素的顺序是不重要的。
二、解决排列问题的方法对于复杂的排列问题,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步骤和方法进行解决:1. 确定问题的条件: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题目中给出的条件,例如题目中可能会提到某些元素的顺序、限制条件等。
2. 确定问题的类型: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确定排列问题的类型。
一般来说,排列问题可以分为有重复元素和无重复元素两种情况。
3. 使用排列公式计算:根据问题的类型,使用相应的排列公式进行计算。
对于有重复元素的排列问题,可以使用n个元素中有重复元素的排列公式;对于无重复元素的排列问题,可以使用经典的排列公式进行计算。
4. 注意特殊情况:在解决排列问题时,需要注意特殊情况的处理,例如元素有限制、元素的重复使用等。
三、解决组合问题的方法对于复杂的组合问题,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步骤和方法进行解决:1. 确定问题的条件:与解决排列问题类似,首先需要明确题目中给出的条件,例如题目中可能会提到某些元素的顺序、限制条件等。
2. 确定问题的类型: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确定组合问题的类型。
一般来说,组合问题可以分为有重复元素和无重复元素两种情况。
3. 使用组合公式计算:根据问题的类型,使用相应的组合公式进行计算。
对于有重复元素的组合问题,可以使用n个元素中有重复元素的组合公式;对于无重复元素的组合问题,可以使用经典的组合公式进行计算。
4. 注意特殊情况:在解决组合问题时,同样需要注意特殊情况的处理,例如元素有限制、元素的重复使用等。
如何解决高中数学中的排列与组合难题高中数学中的排列与组合是一种常见的数学概念,也是学生们经常遇到的难题之一。
掌握排列与组合的方法和技巧,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这类难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解决高中数学中的排列与组合难题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这些问题。
1. 理解排列和组合的概念首先,需要明确排列和组合的概念。
排列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从给定的元素中选取若干个元素进行排列,而组合则是从给定的元素中选取若干个元素组成一个集合。
理解这两个概念的差异以及应用场景,对解题非常重要。
2. 记住排列和组合的公式排列和组合都有相应的计算公式,掌握这些公式对解题至关重要。
排列的计算公式为:P(n, k) = n!/(n-k)!,组合的计算公式为:C(n,k) =P(n,k)/k!。
记住这些公式可以帮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快速计算结果。
3. 分析问题条件在解决排列与组合难题时,首先需要仔细阅读题目,了解问题给定的条件。
分析问题条件有助于确定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4. 根据条件确定解题方法根据问题条件的不同,选择适合的解题方法。
比如,如果问题要求排列的顺序,则使用排列的方法解题;如果问题只关注元素的组合情况,则使用组合的方法解题。
灵活选择解题方法可以简化解题过程。
5. 利用数字与图形相结合的方法在解决排列与组合问题时,可以借助数字与图形相结合的方法来帮助思考和计算。
绘制有序图、无序图,或者使用递推法等可视化的方法,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计算。
6. 多做练习题排列与组合是需要进行大量练习的数学概念。
多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提高解题的技巧和速度,增强对排列与组合的理解。
7. 注重解题思路在解决排列与组合难题时,除了求解结果外,也要注重解题思路的培养。
培养良好的解题思路可以帮助学生更高效地解决问题,提高解题的能力。
通过以上方法和技巧,学生可以更好地解决高中数学中的排列与组合难题。
掌握排列与组合的概念和公式,仔细分析问题条件,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借助可视化方法辅助计算,多做练习题,培养解题思路,都有助于提高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
高考数学轻松搞定排列组合难题二十一种方法排列组合问题联系实际生动有趣,但题型多样,思路灵活,因此解决排列组合问题,首先要认真审题,弄清楚是排列问题、组合问题还是排列与组合综合问题;其次要抓住问题的本质特征,采用合理恰当的方法来处理。
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和应用分步计数原理和分类计数原理。
2.掌握解决排列组合问题的常用策略;能运用解题策略解决简单的综合应用题。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3.学会应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排列组合问题.复习巩固1.分类计数原理(加法原理)完成一件事,有n类办法,在第1类办法中有m种不同的方法,在第2类办1法中有m种不同的方法,…,在第n类办法中有n m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2这件事共有:种不同的方法.2.分步计数原理(乘法原理)完成一件事,需要分成n个步骤,做第1步有m种不同的方法,做第2步有2m1种不同的方法,…,做第n步有m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种不同的方法.3.分类计数原理分步计数原理区别分类计数原理方法相互独立,任何一种方法都可以独立地完成这件事。
分步计数原理各步相互依存,每步中的方法完成事件的一个阶段,不能完成整个事件.解决排列组合综合性问题的一般过程如下:1.认真审题弄清要做什么事2.怎样做才能完成所要做的事,即采取分步还是分类,或是分步与分类同时进行,确定分多少步及多少类。
3.确定每一步或每一类是排列问题(有序)还是组合(无序)问题,元素总数是多少及取出多少个元素.4.解决排列组合综合性问题,往往类与步交叉,因此必须掌握一些常用的解题策略一.特殊元素和特殊位置优先策略例1.由0,1,2,3,4,5可以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五位奇数.解:由于末位和首位有特殊要求,应该优先安排,个位置.先排末位共有1C3443然后排首位共有14C 最后排其它位置共有34A由分步计数原理得113434288C C A =练习题:7种不同的花种在排成一列的花盆里,若两种葵花不种在中间,也不种在两端的花盆里,问有多少不同的种法?二.相邻元素捆绑策略例2. 7人站成一排 ,其中甲乙相邻且丙丁相邻, 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解:可先将甲乙两元素捆绑成整体并看成一个复合元素,同时丙丁也看成一个复合元素,再与其它元素进行排列,同时对相邻元素内部进行自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