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危重症评分表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2
儿科危重症评分表(PEWS评分系统)
Score 2 extra for 1/4 hourly nebulisers, persistent vomiting following surgery(15分钟评估额外增加2分;或外科性持久呕吐)
U:Unconscious or unresponsive(不省人事或无反应)
毛细血管再灌注时间:患者取平卧位,使身体各部位基本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
用手指压迫患者指(趾)甲或额部、胸骨表面、胫骨前内侧面等皮下组织表浅部位,片刻后去除压力,观察按压局部皮肤颜色变化。
一般选择骨面较平坦处,如额部、胸骨表面、指趾端等。
用手指压迫皮肤片刻,使皮肤苍白。
撤除压力后,局部皮肤颜色由白转红的时间≤2s为正常,试验阴性。
由白转红时间>3s,或呈斑点状发红为试验阳性,说明循环功能障碍。
1.正常人阴性结果。
2.阳性见于各种原因的动脉血液循环障碍,如各种原因的休克,肢体动脉梗阻性病变等。
3.某一肢体阳性,其它肢体、部位阴性,提示该肢体动脉血液减少或中断,如脉管炎等疾患。
适应证:各种原因的休克,休克与低血压状态的鉴别,可疑肢体动脉阻塞者。
禁忌症:局部皮肤损伤、感染者。
注意事项:皮肤颜色过深,影响结果判定。
环境温度过低,患者感觉寒冷时,本试验可出现假阳性。
儿科/新生儿科住院评估护理计划单
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岁病案号:
注:1.此表是对患者评估后的信息汇总,作为指引护士实施护理措施的依据。
2.护理级别是制定根据患者病情和自理能力综合评定,分级标准参照(ADL)Barthel评分及分级依据执行。
3.Braden评分、跌倒/坠床评分内容、频次分别参照压疮风险评估及护理单、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与记
录使用说明,不需要评估时在相应空格内划“/”符号。
4.每日应对患者教育需求进行评估,针对患者需求开展健康教育。
5.疼痛评估使用与意识清醒患者,意识障碍者不做此项评估。
入院首次评估需进行疼痛评估,住院过程伴有
疼痛时随时评估,评估采用数字分级法疼痛评估。
第页。
儿科部门医疗感染风险评定表1. 背景医疗感染是指在医疗过程中患者因接受医疗服务而感染上的疾病或并发症。
儿科部门作为医疗机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对医疗感染的风险进行评估和管理,以保障患儿的安全和健康。
2. 目的本文档旨在制定一份儿科部门医疗感染风险评定表,用于对儿科患者在医疗过程中感染风险进行评估,从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减少医疗感染的发生。
3. 评定指标下面列出了儿科部门医疗感染风险评定表的主要评定指标:3.1 患者因素- 年龄:0-28天、29天-1岁、1-5岁、5岁以上- 免疫状态:正常、免疫缺陷- 基础疾病:有、无- 入院方式:急诊、择期、转院3.2 医疗操作- 插管操作:有、无- 手术操作:有、无- 静脉输液:有、无- 导尿操作:有、无3.3 医疗环境- 病房类型:普通病房、重症监护病房- 病房床位数:单人间、多人间- 病房空气流通情况:通风良好、通风不良4. 评定流程评定表的使用流程如下:1. 收集患者相关信息,包括年龄、免疫状态、基础疾病等患者因素。
2. 根据患者因素,对每个评定指标进行评分,可采用0-3分的等级评分,0分表示无风险,3分表示高风险。
3. 将各项评分相加,得出综合评分。
4. 根据综合评分,判断患者的医疗感染风险等级,可分为低风险、中风险和高风险。
5. 根据患者的医疗感染风险等级,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加强手卫生、消毒操作、提高通风质量等。
5. 注意事项在使用儿科部门医疗感染风险评定表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评定表的使用应由经过培训的医务人员进行,确保评分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 评定表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定期修订和更新,以保持其有效性和适用性。
- 评定表的结果仅作为医疗感染风险的参考指标,具体的预防措施还需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和实施。
6. 结论通过制定儿科部门医疗感染风险评定表,可以对儿科患者在医疗过程中的感染风险进行评估和管理,从而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儿的安全和健康。
儿童和新生儿危重病症评估制度
一、目的:通过按照儿童危重病例评分表及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表同时结合新生儿胎龄及出生体重,分别对危重儿童和新生儿进行评估,对儿童和新生儿危重病症进行分级管理,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二、内容:
(一)按《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标准:分值>80为非危重,分值71-80为危重,分值≤70分为极危重。
(二)小儿危重病例评分分值>80的急症儿童可在我院儿科进行治疗;分值71-80的急症儿童须在区域级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或具备同等救治能力的三级甲等医院进行救治;分值≤70的急症儿童必须在省级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或具备同等救治能力的三级甲等医院进行救治。
(三)按《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标准:分值>90为非危重,分值70-90为危重,分值<70分为极危重。
(四)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评分80-90或生命体征稳定的出生体重≥1500g的低出生体重儿或胎龄≥ 32周的早产儿可在我院新生儿科进行治疗;评分70-80或出生体重≥1000 g 的低出生体重儿或胎龄≥28周的早产儿可在区域级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或具备同等救治能力的三级甲等医院进行救治;评分<70或符合新生儿危重病例单项指标新生儿或出生体重﹤1000 g 的低出生体重新生儿或胎龄﹤28 周的早产儿必须在省级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或具备同等救治能力的三级甲等医院进行救治。
(四)按照《海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海南省危重
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方案》的通知》琼卫医〔2021〕32号文件要求,我院评估为危重和极危重儿童与新生儿应及时联系医院儿童、新生儿危重症医护转诊小组将患儿及时转诊至区域级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和省级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进行救治。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儿科评估试点评分标准一、本标准分五个部分,实行量化千分制,其中“基础条件”占100分,“医疗技术队伍”占200分,“医疗服务能力与水平”占400分,“医疗质量状况”占200分,“科研与教学”占100分。
二、标准中的相关技术指标,如无特别注明,均指评估时上一年度的数据。
三、标准中部分指标内容可累积计分,但最后得分不超过标准分。
四、学科带头人是指具有正高级职称、专科临床水平高、教学和科研组织管理能力强、能带动学科持续发展和梯队建设的专科负责人。
五、学科骨干是指在专科内某一专业发展方向具有较高学术和技术水平、作为学科带头人后备力量的高级职称人员。
六、本标准中包括的人员是指人事关系或执业地点在所在医院的人员。
其中聘用人员是指在本单位执业注册并履行职责1年以上、年工作时间8个月以上。
七、此标准用于答辩评比和现场检查。
“检查内容”中标明“△”符号的,用于答辩评比。
对于答辩评比的内容,必 12345678910111213141516在小儿时期,许多疾病常常累及全身多系统、多器官,需多专业、多学科联合诊治。
正因如此,对于上述疾病的诊治过程,明显体现出二级学科(儿科学)的整体水平与实力。
一,关于体现儿科学整体实力的疾病病种、感染性疾病1败血症(脓毒症)①中毒性痢疾② EB病毒感染、细菌感染、支原体感染、真菌感染③ N病毒感染④ H11手足口病⑤感染性休克⑥、代谢性疾病 2 、呼吸衰竭 3 肺炎(支原体、病毒、细菌)①呼吸衰竭②、心血管系统疾病 4 心力衰竭①爆发性心肌炎②心源性休克③17川崎病④儿童晕厥⑤、血液系统 5 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①DIC ②白血病③贫血④出血性疾病⑤、神经系统、肌肉系统疾病 6 急性感染性多神经根炎①线粒体脑肌病②昏迷③颅内高压④肝豆状核变性⑤、内分泌系统疾病 7 糖尿病①②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功能减低症8、泌尿系统疾病18肾衰竭①肾小球肾炎②肾病综合征③溶血尿毒综合征④9、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①儿童类风湿②风湿热③10、儿科遗传病、出生缺陷及遗传代谢病 RDS等 11、新生疾病: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感染、、心跳呼吸骤停 12 、意外伤害 13二、关于体现儿科学整体实力的技术 1、透析治疗、直立倾斜试验 2 3、代谢病筛查与诊断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诊断与治疗 4 195、脓毒症的治疗6、中毒性痢疾的抢救、心肺复苏 7 、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肾衰竭的治疗技术 8 、晕厥诊疗技术 9 流感、手足口病的抢救HN 10、重症11 11、感染性休克、心源性休克的抢救技术 12、代谢性疾病的诊治技术 13、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的抢救技术抢救技术 14、DIC 、昏迷的护理技术 15 16、颅内高压的抢救技术儿科行为发育评估与康复技术 17. 18、遗传性疾病的分子遗传学诊断及产前诊断技术 19、整体化护理技术2021。
儿科病房医院感染危险性评估表1. 背景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医疗机构接受诊疗过程中,原本没有的新感染。
儿科病房作为一个特殊的医疗环境,儿童患者对感染的易感性较高,因此需要对儿科病房的医院感染危险性进行评估。
2. 目的本评估表的目的是根据一系列评估指标对儿科病房的医院感染危险性进行评估,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降低感染的风险,保障儿童患者的安全。
3. 评估指标3.1 儿童患者因素- 年龄:(1)0-1岁;(2)1-3岁;(3)3-6岁;(4)6岁以上- 免疫状态:(1)免疫力正常;(2)免疫力低下- 病情严重程度:(1)轻度;(2)中度;(3)重度3.2 医院环境因素- 病房类型:(1)单人间;(2)多人间- 病房通风情况:(1)良好;(2)一般;(3)差- 病房整洁程度:(1)整洁;(2)一般;(3)脏乱3.3 医护人员因素- 手卫生:(1)规范;(2)一般;(3)不规范- 医护人员接种疫苗情况:(1)全员接种;(2)部分接种;(3)未接种4. 评估流程4.1 收集信息收集儿童患者、医院环境和医护人员的相关信息,包括上述评估指标的具体情况。
4.2 评估指标打分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对每个评估指标进行打分。
根据评估指标的不同,可以设置不同的分值范围,例如:(1)0-2分;(2)0-3分。
4.3 计算总分将每个评估指标的分数加总,得到儿科病房医院感染危险性的总分。
4.4 评估结果根据总分对儿科病房的医院感染危险性进行分类评估,例如:(1)低风险;(2)中风险;(3)高风险。
5. 预防措施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医院感染预防措施,包括但不限于:- 加强儿童患者的个人卫生教育- 提供充足的手消毒设施和消毒剂- 定期对病房进行清洁和消毒- 建立规范的医护人员手卫生操作流程- 推行医护人员疫苗接种制度6. 结论通过儿科病房医院感染危险性评估表的使用,可以全面评估儿科病房的感染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保障儿童患者的安全。
危重病人治疗效果评分标准
引言
危重病人的治疗效果评估是评价治疗方法有效性和病情改善程度的重要指标。
为了能够客观准确地评估危重病人的治疗效果,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评分标准是必要的。
目的
本文档旨在介绍一种危重病人治疗效果评分标准,以帮助医生和医疗人员能够全面评估危重病人的治疗效果,并据此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决策。
评分标准
1. 生命体征指标
- 呼吸频率
- 血压
- 心率
- 体温
2. 实验室检查指标
- 血常规
- 生化指标
- 血气分析
3. 特殊检查指标
- 心电图
- 胸部X光片
- CT/MRI
4. 病情评估指标
- 意识状态
- 全身症状
- 各系统症状
5. 治疗效果评估指标- 疾病进展情况
- 症状改善情况
- 并发症发生情况
评分方法
根据上述评分指标,可以使用定量或定性的评分方法。
定量评分可以根据指标数值范围划定分数区间,根据病人的指标数值给予相应分数,并对不同指标的分数进行加权计算。
定性评分可以根据指标的改善情况和程度,给予相应的描述和分数。
结论
危重病人治疗效果评分标准是评估危重病人治疗效果的重要工具。
通过全面而科学地评估危重病人的生命体征、实验室检查、特殊检查、病情和治疗效果,医生和医疗人员可以更好地了解病人的病情和治疗效果,并作出相应的决策和调整。
这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促进危重病人的康复。
婴儿危重病历评分表-附表1简介本文档为婴儿危重病历评分表的附表1,用于评分婴儿危重病历中的相关指标。
指标说明本评分表包含以下几个指标,每个指标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分。
1. Apgar评分:评估新生儿的一分钟和五分钟Apgar评分,以确定其生命体征和适应能力。
2. 心率:记录婴儿的心率情况,可以通过听诊或监测仪器来获取。
3. 呼吸:观察和记录婴儿的呼吸频率、呼吸方式和呼吸困难程度。
4. 血压:测量婴儿的血压情况,可以通过非侵入性或侵入性方法进行。
5. 体重:记录婴儿出生时的体重,并根据体重变化评估其营养状况。
6. 温度:观察和记录婴儿的体温情况,可以通过体温计进行测量。
7. 意识状态:评估婴儿的意识状态,包括清醒程度、反应性和触觉反应等。
8. 饮食摄入:记录婴儿的饮食摄入情况,包括母乳、人工奶或其他饮食形式。
9. 排泄情况:观察和记录婴儿的小便和大便情况,包括次数、颜色和性状等。
评分规则每个指标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分,并根据评分规则进行分值计算。
最终可以得到一个综合评分,用于评估婴儿的危重程度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使用注意事项1. 在评分过程中,应准确记录相关指标的数值和观察结果。
2. 根据医疗团队的指导,对每个指标进行评分,并记录在评分表中。
3. 在评估婴儿的危重程度和制定治疗方案时,应综合考虑各个指标的评分结果。
请注意:本文档仅为评分表的附表1,具体评分细节和使用方法请参考相关医疗指南和专业人士的指导。
以上是关于婴儿危重病历评分表-附表1的简要说明。
评分表的详细内容和具体评分细节请参考相关的医疗指南和专业人士的指导。
儿科危重症评分表(PEWS评分系统)
Score 2 extra for 1/4 hourly nebulisers, persistent vomiting following surgery(15分钟评估额外增加2分;或外科性持久呕吐)
U:Unconscious or unresponsive(不省人事或无反应)
毛细血管再灌注时间:患者取平卧位,使身体各部位基本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
用手指压迫患者指(趾)甲或额部、胸骨表面、胫骨前内侧面等皮下组织表浅部位,片刻后去除压力,观察按压局部皮肤颜色变化。
一般选择骨面较平坦处,如额部、胸骨表面、指趾端等。
用手指压迫皮肤片刻,使皮肤苍白。
撤除压力后,局部皮肤颜色由白转红的时间≤2s为正常,试验阴性。
由白转红时间>3s,或呈斑点状发红为试验阳性,说明循环功能障碍。
1.正常人阴性结果。
2.阳性见于各种原因的动脉血液循环障碍,如各种原因的休克,肢体动脉梗阻性病变等。
3.某一肢体阳性,其它肢体、部位阴性,提示该肢体动脉血液减少或中断,如脉管炎等疾患。
适应证:各种原因的休克,休克与低血压状态的鉴别,可疑肢体动脉阻塞者。
禁忌症:局部皮肤损伤、感染者。
注意事项:皮肤颜色过深,影响结果判定。
环境温度过低,患者感觉寒冷时,本试验可出现假阳性。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