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少年有梦
- 格式:pptx
- 大小:813.70 KB
- 文档页数:17
部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一课-第2课时《少年有梦》说课稿doc一. 教材分析《少年有梦》这一课时的内容,主要围绕“梦想”这一主题,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并通过努力去实现。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理解到梦想对于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在教材中,通过生动的案例、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梦想,并鼓励学生勇敢地去追求。
同时,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让学生明白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要遵守法律法规,做一个有担当、有责任的人。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个阶段的学生独立意识逐渐增强,有自己的想法和追求。
但同时,他们又面临着诸多困扰和挑战,对自己的未来充满迷茫。
因此,在这个阶段,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梦想,并激发他们去追求,对于他们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梦想的含义,认识到梦想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学会如何去追求梦想。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未来的向往,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使他们懂得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要遵守法律法规,做一个有担当、有责任的人。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梦想的含义,认识到梦想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学会如何去追求梦想。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梦想,并激发他们去追求。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素材等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梦想的短视频,引发学生对梦想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分享一些成功人士追求梦想的故事,让学生从中汲取启示,认识梦想的重要性。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自己的梦想以及如何去追求。
2023版新课标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课中学时代1.2少年有梦教案朗、自立自强的意志品质。
通过陈奇康考盲医证的例子引导学生认识到个人梦想和中国梦之间的关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梦想,在努力实现自己梦想的过程中也为实现中国梦做出自己的贡献。
到了怎样的启示?师倾听并指导。
2、分享<知识积累卡>M :目标YSM1.关■:)!力rt«£«J鼻蒯台 瓶"修好m≡[「1aWH 作 ________ !小结:努力是梦想和现实之间的桥梁,努力是一种生活态度,努力需要立志,努力需要坚持,努力还需要方法。
环节三:圆梦人分享一条我的朋友圈给大家看,这是上几届的学长陈奇康的朋友圈,我们来看看他发了些什么?生思考回答。
生思考讨论,并派代表发突破,通过本次探究活动,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如何实现梦想”,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逐步提升合理规划人生的能力。
知识积累卡的使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如何更有效地记录笔记。
陈奇康感谢市残联的领导们给我们安排这次培训的机会,感谢残联的老师们一天6个多小时不停的讲,带着我们把盲医考的内容重新重习了一遍,真的是太辛苦了,每当听到最后有些犯困的时候想想老师都还在这么辛苦的讲,我有什么理由偷徽?明天最后两门,真的是无以回报,只能努力争取把盲医证考出来!IHI2023军8月14日17:48••。
3.3问:陈奇康学长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获得了哪些的帮助?小结:是的,这背后无不反映出国家对你们的真切关怀!少年的梦想不仅与我学生观看聆听。
少年有梦教材分析:1、课标要求:课程标准第一部分“成长中的我”中的“认识自我”部分:“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主动锻炼个人心理品质,磨砺意志,形成良好的生活状态。
”“自尊自强”部分:“养成自信自立的生活态度,体会自强不息的意义。
“2、整体感知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学生升入初中后的第二节课,本课内容《少年有梦》在第一节课《中学序曲》基础上,进一步和学生一起探讨梦想的意义,以“织梦—追梦—圆梦”为主线,鼓励学生编织梦想、勇于追梦,引导学生探寻梦想和现实之间的距离,激励学生用努力架起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建立起努力就有改变的生活信念。
学情分析:对于刚刚步入中学校门的学生而言,中学时代是一个全新的人生阶段的开始。
编织人生梦想是青少年时期的重要生命主题,所以他们也将在中学时代去继续追寻自己的梦想。
但是面对中学生活中蕴藏的机遇与挑战,他们要树立什么样的梦想?如何实现自己的梦想?如何看待梦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这些问题需要在本节课中帮助学生澄清。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梦想的力量,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体会个人梦想与时代脉搏、中国梦之间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在追梦过程中,形成坚持努力的信念和不服输的品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根据自身情况,编织与个人目标相契合的梦想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材料、解析观点的能力。
3、知识目标:知道编织人生梦想,是青少年时期的重要生命主题,掌握追逐梦想、实现梦想的方法,懂得努力就有改变的道理。
教学重点:努力就有改变教学难点:努力就有改变。
教学方法:案例讨论教学资源:图片、朱彦臻的故事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课前总结的学生的梦想。
每个人在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梦想,有的容易实现,有的不一定会实现,那我们为什么要有梦想?我们要怎么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开始本课的学习。
讲授新课:一、有梦就有希望1.梦想的重要性案例:斯库林用梦想的力量向“菲鱼”致敬(展示两张图片)第一张:2008年的一天,为了备战北京奥运会,雅典奥运会六金得主迈克尔·菲尔普斯正在新加坡训练,一个小男孩走过来,怯怯地说:“你好,迈克尔,能合个影吗?我叫约瑟夫,我很喜欢你!”菲尔普斯欣然应允,两人拍下了一张照片。
1.2少年有梦(篇一)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积极主动地树立正确的梦想,有意识地规划自己的未来人生;认识到有梦就有希望;理解努力是实现梦想的桥梁;通过对中国梦的思考,把个人梦想和中华民族的梦想联系起来。
能力目标:培养运用已有经验提升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逐步提升合理规划人生的能力。
知识目标:认识到梦想与理想、现实的关系;知道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初步掌握努力的具体方法。
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本框是统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材第一单元第一课的第二框,教材设计的意图是希望学生在进入中学后可以对整个初中生活有一定的目标和规划。
刚刚步入初中的学生仍带有“后小学”时代的特点,对初中生活充满了好奇、渴望、害怕、忐忑等复杂的情绪。
此时,我们要引导学生把握人生机遇,不断突破自我,发展自我,激励学生用努力架起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帮助学生建立起努力就有改变的生活信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梦想教学难点:如何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一步步实现自己的梦想二、学情分析此时的学生对于梦想这个话题有这样的特点:第一,有想法但不明确──每个孩子的内心都有自己的梦想。
学生刚刚进入中学,处于适应期,孩子们对于新的生活充满期待。
进入中学以后他们的梦想,也许发生了变化,有的更加明确,有的可能更加模糊了,而梦想符合这个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也符合他们的心理需要。
第二,有问题但不具体──学生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和希望,但是学生的新期待是不清晰的,碎片化的,所以往往是只有心动,没有行动,需要教师的具体指导和自身的不断调整。
第三,有目标但没方法──进入中学以后,学生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目标,确立新目标,重新规划新生活。
中学阶段的生活学习与小学阶段会有许多不同,很多学生缺乏甚至没有对人生规划的思考与实践,本课从梦想具体到初中三年规划和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目标和努力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776年如果没有瓦特的“异想天开”(蒸汽机),1879年,如果没有爱迪生的“天方夜谭”(电灯);1886年,如果没有卡尔·本茨的“荒诞无稽”(汽车);1903年,如果没有莱特兄弟的“痴人说梦”(飞机)……我们的世界,将会怎样?你是否曾经也有过这些“异想天开”“天方夜谭”“荒诞无稽”“痴人说梦”?小结: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过“梦,是人类正常生活的继续;梦,是创造的源泉。
第一课中学时代第二课时少年有梦板书设计课堂练1.对如图漫画的认识中正确的是(D)①少年的梦是人类天真无邪、美丽可爱的愿望②梦想可以使生活更有色彩③编织人生梦想,是青少年时期的重要生命主题④少年的梦想虽然不切实际,但都能实现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2.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张存浩说:“从青年时代起,为自己树立的最大科研人生理想,就是报国。
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研究方向。
”这说明少年的梦想( D )①天真无邪,美丽可爱②与个人的人生目标紧密相连③是不切实际的臆想④与中国梦密不可分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3.持续了43年,我国69岁的无腿勇士夏伯渝终于成功登上了珠穆朗玛峰顶峰!为了这一梦想,他用坚持不懈书写着攀登的曲折艰难过程,用顽强勇敢完美阐释“人生之中从来不会有句号,而是一个又一个‘未完,待续’”。
夏伯渝的故事启示我们(D)①梦想是一成不变的②梦想会激励我们不断超越自己③梦想就像罗盘,引导人生前进的方向④梦想的实现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中国举重队运动员谌利军是世界纪录保持者。
他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向奥运冠军梦发起冲击时,比赛中腿抽筋不得不遗憾退赛。
现在,他又顽强训练,希望圆梦2021年东京奥运。
谌利军的追梦之路表明(D)①人生需要梦想,有了梦想就一定能成功②梦想能激发生命的热情和勇气③实现梦想需要不服输的坚忍和失败后从头再来的勇气④青少年要学习立志,明确奋斗方向,并为之坚持不懈努力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对下面漫画寓意理解正确的是(D)①把梦想变为现实,需要我们付诸行动②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③只要树立梦想,我们就一定能成功④没有行动的梦想,只能是空想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第一课中学时期第二课时少年有梦七年级人教版《道德与法治》知识解读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第一课中学时期【思维导图】新的起点——初中生活新体验中学序曲成长的礼物中学生活提供了发展自我的多种机缘中学时期咱们做好准备的方式有梦就有希望——少年要有梦想的原因少年有梦尽力就有改变——少年实现梦想的方式【知识整合】一、中学序曲一、新的起点(初中生活有什么新体验?)(1)中学生活把咱们带进一个别样的天地:富有挑战的课程,新奇的实验器材,丰硕多彩的社团,新校园、新老师、新同窗……咱们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
(2)成长中的每一个阶段都有独特的价值与意义,中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一个新阶段,这段时间并非是很长,却可以为咱们的一生奠定重要基础。
(3)中学时期见证着一个人从少年到青年的生命进阶。
随着身心的不断发展,咱们开始深切探访生命的奥秘,满怀好奇地撩开精神世界的面纱;随着自我意识的慢慢觉醒,咱们开始主动发现和熟悉自己;随着思维水平和理解能力的不断提高,咱们对世界的熟悉越发具体而深切;随着生活体验的日渐丰硕,咱们开始自觉磨砺意志和品格,思考生活的意义……这将为咱们的人生长卷打上加倍丰硕而厚实的底色。
二、成长的礼物(1)生命给了咱们哪些成长的礼物?中学生活,对咱们来讲意味着新的机缘和可能,也意味着新的目标和挑战。
这些都是生命馈赠给咱们的成长礼物。
‚中学生活提供了发展自我的多种机缘。
集体生活,修养咱们的品格,丰硕咱们的个性;新的课程,引领咱们探索新的知识领域;丰硕多彩的社团活动,给咱们提供发展兴趣的平台;各类各样的社会实践,为咱们打开熟悉社会之门……ƒ进入中学,新的目标和要求激发着咱们的潜能,鼓励着咱们不断实现自我超越。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咱们似乎天天都有做“最好的我”的生命冲动。
④在新的环境中,咱们有机缘改变在父母、老师和同窗心目中那些不够完美的形象,从头塑造一个“我”。
(2)咱们如何对待成长的礼物?“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第一课中学时代(第二课时少年有梦)班级:姓名:小组:一、课本导入,出示目标(5分钟)课程导入:播放歌曲《最初的梦想》,学生认真聆听。
听完歌曲,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梦想是怎样的。
并思考:如果梦想不能实现,梦想还有意义吗?出示目标:1.少年需要梦想。
(识记)2.少年梦想的特点。
(理解)3.实现少年梦想的途径。
(探究)二、围标设疑,自主探究(15分钟)1.梦想的含义P9:梦想是对生活的 .2.为什么少年要有梦想?(梦想的作用②③)P9①编织人生梦想,是青少年时期的重要生命主题。
②梦想能不断,让生活更有色彩。
③有梦想,就,才能不断地进步和发展。
3.少年的梦想有什么特点?(少年要有怎样的梦想?)①②P9--- P10①是人类天真无邪、美丽可爱的愿望。
②与个人的紧密相连。
③与紧密相连,与密不可分。
4.对待梦想不同人不同的的态度?P11①有人放弃,将梦想视为一种。
②有人坚持,将进取变成一种。
5.怎样才能实现梦想?(实现梦想的途径)P11-13①不应止于心动,更要。
,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
②努力,需要。
青少年要从小学习立志,早立志,立大志,立长志,并且把自己最重要的人生志向同祖国和人民联系在一起。
③努力,需要,需要落实在每一天的具体行动中。
也需要。
6、什么是努力?P12努力,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不服输的坚韧和失败后从头再来的勇气,是对自我的坚定信念和对美好的不懈追求。
7、什么是中国梦?P10: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8、中国梦的基本内涵P10: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9、实现中国梦的途径P10: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P10三、合作探究,展示点评(7分钟)探究一:在班里组织的“畅谈梦想”主题班会上,有的同学提出了一些不同的观点。
子萱:“在少年时代,我们要有梦想,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将来才能走得更远。
”佳宁:“树立梦想后,我们还要付出努力,坚持不懈地朝着既定目标前进。
”你对他们的观点是如何认识的?四、拓展升华,检测评价(10分钟)(1----6题单选题)1.“有目标的人在奔跑,无目标的人在流浪。
【2022新课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课第二课时少年有梦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是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
本课时的内容是少年有梦,主要让学生认识到编织人生梦想的重要性,理解努力的意义,并学会如何去努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有趣的活动和引人深思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梦想,激发学生的努力热情。
二. 学情分析面对刚进入初中的七年级学生,他们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和憧憬,同时也可能面临着各种困惑和挑战。
在这个阶段,学生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追求,对自己的未来有着无限的想象。
然而,他们也可能会遇到挫折和困难,需要学会如何面对和解决。
因此,本课时的教学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他们正确看待梦想与现实的关系,激发他们的努力动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梦想的意义,明确努力的方向,学会如何去努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努力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不服输的坚韧和失败后从头再来的勇气。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到编织人生梦想的重要性,理解努力的意义,学会如何去努力。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梦想与现实的关系,激发他们的努力动力。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本课时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1.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梦想的重要性和努力的意义。
2.小组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他们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
3.问题引导: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他们的思维活力。
4.活动参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本课时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谜语,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梦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介绍一个成功人士的经历,让学生了解梦想的重要性和努力的意义。
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第一课中学时代第二课时少年有梦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主要讲述了青春期的成长特点,让同学们了解和认识自己在生理、心理上的变化,从而更好地应对青春期的挑战。
本课时的内容为第一单元的第二课少年有梦,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明白梦想的重要性,学会如何树立梦想,并为实现梦想努力奋斗。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在生理、心理上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在这个阶段,学生对自己和未来充满好奇,具有很强的探索欲望。
然而,他们也可能因为面临挑战而产生焦虑、困惑等情绪。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帮助他们正确看待青春期,树立梦想,并为实现梦想努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梦想的重要性,学会树立梦想。
2.培养学生为实现梦想而努力奋斗的精神。
3.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青春期,学会调适自己的情绪。
4.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理解梦想的含义,明确梦想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树立梦想的方法和技巧。
3.引导学生学会为实现梦想而努力奋斗。
4.帮助学生正确看待青春期,调适自己的情绪。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体验梦想的力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梦想,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案例教学法:分析成功人士的成长经历,让学生从中汲取经验,明确自己的梦想。
4.实践教学法:学生进行实践活动,锻炼他们为实现梦想而努力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情境素材,如视频、图片等。
2.准备讨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3.搜集成功人士的成长经历案例,进行分析。
4.安排实践活动,如制作梦想卡片、分享梦想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视频或图片引入青春期的话题,让学生关注自己的成长。
提问:你们对自己的青春期有什么期待?有什么困惑?2.呈现(10分钟)展示成功人士的成长经历案例,让学生分析他们是如何树立梦想并为实现梦想而努力的。
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说课稿: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第一课中学时代第二课时少年有梦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是我国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中的第一课“中学时代”,主要让学生认识到中学时代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适应中学生活。
第二课时“少年有梦”,则引导学生理解梦想的重要性,学会树立梦想并努力实现梦想。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解梦想的含义,理解梦想的重要性;学会如何树立梦想,规划自己的未来;认识到实现梦想需要付出努力,培养学生的奋斗精神。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个阶段的学生独立意识逐渐增强,开始对自己的未来有所思考。
他们对自己的梦想充满热情,但同时也面临着现实的种种挑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引导他们正确看待梦想与现实的关系,激发他们的奋斗精神。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梦想的含义,理解梦想的重要性,学会如何树立梦想,规划自己的未来。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梦想观,激发学生的奋斗精神,鼓励学生为实现梦想而努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梦想的含义,学会如何树立梦想,规划自己的未来。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梦想与现实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奋斗精神。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梦想的视频,引发学生对梦想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讲解梦想的含义,让学生了解梦想的重要性。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如何树立梦想,规划自己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