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第二十一章-安神药
- 格式:ppt
- 大小:1.71 MB
- 文档页数:31
第二十章安神药【学习要求】1.掌握安神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分类及其性能特点,熟悉配伍方法与使用注意。
2.掌握酸枣仁、远志、朱砂、龙骨、磁石的性味、功效与应用,熟悉其配伍和应用特点,了解其来源及现代研究。
3.了解其他安神药的功效特点。
一、含义以宁心安神为主要作用,常用以治心神不宁之证的药物,称为安神药。
主要的功效是宁心安神,主治心神不宁证。
这里指狭义的神,还有广义的神,整个人体生命活动外在的表现都可称为神。
这里指心所主的那部分神志,心神失宁后表现出一些叫轻微的功能失调的症状,以失眠、心悸为主的一些症状叫心神不宁或心神失宁。
有人叫心神失常,这不对,心主神明,失常是严重的,不能正常思维。
如癫、狂或癫痫。
在严重的就是心神失用,就是昏厥、神昏、谵语。
二、功效与主治安神药均有宁心安神功效,主治心神不宁证。
心神不宁证是由多种原因影响“心主神明”的功能活动所表现出的证候。
其证虽由多种原因所致,不外虚实两大类。
如阴血不足,心失濡养;心气不足,心阳虚而失其温养等,皆致神不归舍,除可见虚烦不眠、心悸怔神、健忘多梦、头昏目眩等心神不宁见症外,多伴有阴血不足、心气虚、心阳虚的相应症状;若因心火亢盛、热邪内扰、痰浊内阻、暴受惊恐等致心神不安者,除可见烦躁不安、惊悸、失眠、多梦等心神不宁表现外,还可见热邪、痰浊等因所致的相应症状。
此外,本类药物中部分矿物、介壳类药物兼能潜阳、息风止痉,宜于心神不宁而兼肝阳上亢或肝风内动之实证。
亦可用于癫狂、痫证、惊风等病证。
基本功效有许多相同相近的用语。
安神,宁心安神,安定心神。
有的兼有一定滋养性,兼有补虚作用的倾向性,就叫养心安神,即有养心或补虚的倾向性,但不是典型的补虚药。
但真有补虚的作用,也叫养心安神,如人参、麦冬、百合。
有的安神药质地重坠,是矿物药或动物甲壳、化石药,往往较重镇安神药,这是与它的质地性能联系起来,是来源于法象药理学的概念。
但也不似乎完全没有道理,现在不提倡,统一用心神不宁。
中药学——安神药1. 定义以安定神志为主要功效,常用于发治疗心神不宁病证的药物,称安神药。
2.分类、特点及适应范围1)重镇安神药:特点:多为矿石、化石、贝壳类药物,具有质重沉降之性;性味:寒凉,入心、肝经。
功效:重镇安神,平惊定志,平肝潜阳。
适应证:心火肝阳偏亢之心神不宁病证。
2)养心安神药:特点:多为植物类种子、种仁,具有甘润滋养之性;性味:多甘平,入心、肝经。
功效:滋养心肝,益阴补血、交通心肾等。
适应证:心肝阴血不足之虚证心神不宁病证。
3. 配伍应用1)心火亢盛者,~清心泻火药;2)痰热内蕴者,~清热祛痰、开窍药;3)血瘀内阻者,~活血化瘀药;4)肝阳上亢者,~平肝潜阳药;5)癫狂、惊风者,~化痰开窍或平肝息风药,6)血虚阴亏者,~补血养阴药;7)心脾两虚者,~补益心脾药;8)心肾不交者,~滋阴降火、交通心肾药。
4.使用注意1)针对心神不宁病因病机,选择适宜之品,并进行相应配伍;2)矿石类安神药及有毒药物,只宜暂用,中病即止;3)矿石类安神药易伤脾胃,不宜长期服用,须酌配养胃健脾之品。
5.各类药功效第一节重镇安神药朱砂清心镇惊,安神,明目,解毒。
磁石镇惊安神,平肝潜阳,聪耳明目,纳气平喘。
龙骨镇惊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
琥珀镇惊安神,活血散瘀,利尿通淋。
第二节养心安神药酸枣仁养心补肝,宁心安神,敛汗,生津。
柏子仁养心安神,润肠通便,止汗。
首乌藤养血安神,祛风通络。
合欢皮解郁安神,活血消肿。
远志安神益智,交通心肾,祛痰开窍,消散痈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