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四章 变态心理学的分类、诊断与评估
- 格式:ppt
- 大小:30.38 MB
- 文档页数:68
变态心理学的概念和正常和异常心理的判断标准变态心理学(abnormal psychology)又称病理心理学(pathological psychology),是研究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发生异常的科学,包括研究认知、情感、意志和智能、人格等方面的异常表现,探讨异常心理的发生、发展、变化的原因和规律。
它不仅要对异常心理现象加以描述、分类和解释,还要说明其本质和发生机理,以便更好地理解、预测和有效地控制人的行为。
变态心理学是医学中发展最早的一个分支。
很久以来,心理变态的人常是被人们所排斥或遗弃。
人们不把心理障碍看成是疾病,却把心理变态的人看成是邪恶或魔鬼附体。
中世纪的欧洲,教士们使用了所谓驱魔术来驱赶魔鬼,大多数病人受鞭笞、火烧和其他人身凌辱与虐待,因为人们相信躯体痛苦难受时魔鬼就会飞离。
除了有些“癔症”或抑郁病人被劝服外,这种处理常会导致病人的死亡。
当时的社会骚动和对于灾祸的恐惧导致了一种信念,认为情欲是邪恶,女人激起男人产生情欲,因此女人是邪恶。
妇女在无情拷打之下被迫忏悔,然后,被绑在火刑柱上烧死。
后来,不管女子、男子、儿童,只要是与众不同或稍有不正常行为都会受到指控。
心理异常或离奇行为被看成撒旦淫威的表现,结果葬送了百十万人的生命。
象这种对心理变态的患者所进行的凌辱和折磨持续了约300年。
但同时也有许多医生和学者认为心理变态是疾病,同情精神病人,主张给予帮助和有效的治疗。
如Paracelsus(1490~1541)认为心理变态的人只不过是需要治疗的病人而已。
他相信这些病人是有心理障碍的人,通过交谈、说服和疏导可以治好。
此后,精神病人被送进疯人院,病人常常被带上铁链或锁于笼中。
法国大革命(1789)以后,Philipe Pinel医生倡导解除对精神病人的禁锢,主张以关心态度倾听他们诉说,让他们从事有益的劳动。
虽然该学说的论点是错误的,它却提出了大脑病变对精神病的病因作用。
但大脑病变只能解释一小部分的心理障碍,所以其他研究者又提出了精神病的心理原因学说。
第一章导言与历史回顾心理障碍:是在个体身体内部出现的导致了个体痛苦或功能受损,不是个体在其文化背景下对某一事件特定的反应,主要不是与社会偏离或冲突的结果。
心理障碍的特征:个体痛苦,功能受损,偏离社会规范,功能障碍心理学方法的历史演变:早期鬼神学、早期生物学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中心假设是精神病是由于个体体内无意识冲突造成的。
心理结构理论的要点:弗洛伊德将心理或心灵分成本我、自我、超我三个基本部分。
本我一出生就存在,遵循快乐原则。
自我从出生后的六个月开始,遵循现实原则。
超我是从自我发展出来的,存在在意识层面。
防御机制理论的要点:自我在保护自己免受焦虑折磨时使用的一种策略。
常见的有压抑、否认、投射、替代、反向形成、退行、合理化、升华。
精神分析疗法的要点:自由联想,患者不加思考地直接说出出现在他头脑里的任何东西。
解析,分析师给患者指出他某些行为的意义。
移情分析,患者对分析师的反应,反映了患者之前对重要他人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分析师帮助患者理解和解释这些反应。
精神分析理论的影响:童年经历塑造成人期人格,当代临床医生和研究者仍然赞同这个观点。
无意识影响着行为,这是当下认知神经科学与神经病理学中的焦点。
人类行为的起因与目的有时是不明显的,这使后来的研究者们意识到人类行为的起因与目的并非总是显而易见的,看待事物不要停留在表面。
行为主义:代表人物,约翰·华生。
经典条件反射:肉食可以自动的引起狗的唾液分泌,不需要事先的学习,喂给狗的食物就被称为非条件刺激,狗受到食物的刺激而分泌唾液的反应被称为非条件反射。
在给狗喂食前多次给中性刺激的铃声,之后铃声(条件刺激)就能引起狗的唾液分泌(条件反射)。
而当食物不再随着铃声出现,狗就逐渐不再分泌唾液,最终消失。
经典条件反射可以用于解释恐惧症。
操作性条件反射:正强化是指借助事后的愉快事件增强做出某种行为反应的倾向。
负强化是通过消除不愉快事件的方法来达到目的。
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原理可以用于解释持续的攻击行为,而这种攻击行为正是品行障碍的关键特征。
第四章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第一节变态心理学概述✧有精神障碍的人,他们的心理活动也并不全是异常的。
✧正常心理活动和异常心理活动之间,有互相转化的可能性。
✧《国际疾病分类》第十次修订本(ICD-10),已经放弃使用精神病一次,只保留精神病性作描述之用。
✧精神病性也只用于描述存在下述症状的情况:1、幻觉;2、妄想;3、显著的兴奋和活动过多;4、并非由于抑郁或焦虑引起的严重而持久的社会性退缩;5、显著的精神运动型迟滞;6、紧张症性行为。
第一单元变态心理学的对象✧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变态心理学是一门以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分支学科,它主要研究如何定义心理异常,心理异常的发生、种类、性质和特点、具体表现形式以及心理异常造成的痛苦体验、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的损伤,等等。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同时也是精神病学的对象。
✧变态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分支学科,侧重研究和说明异常心理的基本性质与特点,研究个体心理差异以及生存环境对异常心理发生、发展的影响。
第二单元学科简史一、对心理异常现象的早期关注✧希波克里特:人之所以疯狂,是因为有害的体液流入大脑所造成的。
二、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现代说明(一)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1、两个基本命题2、以两个命题为基础,弗洛伊德推演出的判断3、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异常现象的说明✧“固着”造成未来人格的变态、异常;合理地度过“性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是未来心理健康的充分和必要条件。
✧焦虑是因为自我需要处理本我与超我之间的冲突和矛盾造成的。
✧压抑到潜意识之中的冲突,还要以扭曲的形式变相的表达自己,导致异常心理和行为。
(二)行为主义的解释✧巴甫洛夫认为,神经症和精神病的产生是由于兴奋和抑制这两个基本神经过程的冲突造成的。
✧“引起机能性神经障碍的两个条件,一个是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的艰难相遇,即这两个过程的冲突,另一个是强有力的、异乎寻常的刺激。
”(三)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解释:心理的异常是由于“潜能”趋于完善的特征受到了阻碍,是“自我”无法实现的结果。
第一章变态的定义及其历史一、什么是变态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它研究的是异常行为及帮助患有心理障碍的病人的方法二、判别变态的基本元素•痛苦(suffering)•适应不良(maladaptiveness)•不合理(irrationality)•不可预知性和失去控制感(unpredictability and loss of control)•少见的和非传统性(rareness and unconventionality)•观察者不适(observer discomfort)•违背标准(violation of standards)心理状态:主要包括两大类:心理正常和心理不正常从临床心理学角度出发,划分为:1、心理健康(健康心理);2、心理不健康(不健康心理):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部分可疑神经症3、心理不正常(异常心理):变态人格、神经症、其他精神障碍三、变态心理的定义•变态心理或心理障碍(psychological disorder),是一种伴随着痛苦和功能性损伤出现的个体内部的心理功能紊乱,是一种不典型的或文化上不被期待的行为反应心理障碍的定义:•心理障碍指由于器质或功能的原因,个体没有能力按照社会认为适宜的方式行动,其心理过程和人格偏离正常人群,以致本人或社会遭受了有害的后果。
第二章对变态的认识和理解一、心理动力学派•心理动力理论的创始人是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弗洛伊德自己的一套研究、改变人格的方法,以及他学生的这些方法被称为精神分析,又被称为“心理动力”(有意识)•精神分析理论假设:情绪是一种能量,如果在一个领域受到压抑,就会在其他一些不受欢迎的领域表现出来。
•主要学者(Sigmund Freud)•强調行为受到內在强大超力所影响•本我、自我、超我•意识、潜意识•梦的解析、恋父(母)情結(一)人格的三个过程:本我、自我和超我潜意识学说:意识(conscious):个体心理活动有限的外显部分,与直接的感知有关的部分。
钱铭怡《变态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完整版>精研学习䋞>无偿试用20%资料
全国547所院校视频及题库全收集
考研全套>视频资料>课后答案>往年真题>职称考试
第1章概论
1.1复习笔记
1.2课后习题详解
第2章异常行为的理论模型和治疗
2.1复习笔记
2.2课后习题详解
第3章临床心理评估与分类诊断
3.1复习笔记
3.2课后习题详解
第4章精神分裂症
4.1复习笔记
4.2课后习题详解
第5章心境障碍与自杀
5.1复习笔记
5.2课后习题详解
第6章焦虑障碍
6.1复习笔记
6.2课后习题详解
第7章躯体形式障碍与分离性障碍
7.1复习笔记
7.2课后习题详解
第8章进食障碍
8.1复习笔记
8.2课后习题详解
第9章物质滥用与依赖
9.1复习笔记
9.2课后习题详解
第10章心身疾病
10.1复习笔记
10.2课后习题详解
第11章人格障碍
11.1复习笔记
11.2课后习题详解
第12章性和性别认同障碍12.1复习笔记
12.2课后习题详解
第13章儿童心理障碍
13.1复习笔记
13.2课后习题详解
第14章心理异常与社会14.1复习笔记
14.2课后习题详解
附录:国内外心理学经典教材简评。
变态心理学的概念和正常和异常心理的判断标准变态心理学(abnormal psychology)又称病理心理学(pathological psychology),是研究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发生异常的科学,包括研究认知、情感、意志和智能、人格等方面的异常表现,探讨异常心理的发生、发展、变化的原因和规律。
它不仅要对异常心理现象加以描述、分类和解释,还要说明其本质和发生机理,以便更好地理解、预测和有效地控制人的行为。
变态心理学是医学中发展最早的一个分支。
很久以来,心理变态的人常是被人们所排斥或遗弃。
人们不把心理障碍看成是疾病,却把心理变态的人看成是邪恶或魔鬼附体。
中世纪的欧洲,教士们使用了所谓驱魔术来驱赶魔鬼,大多数病人受鞭笞、火烧和其他人身凌辱与虐待,因为人们相信躯体痛苦难受时魔鬼就会飞离。
除了有些“癔症”或抑郁病人被劝服外,这种处理常会导致病人的死亡。
当时的社会骚动和对于灾祸的恐惧导致了一种信念,认为情欲是邪恶,女人激起男人产生情欲,因此女人是邪恶。
妇女在无情拷打之下被迫忏悔,然后,被绑在火刑柱上烧死。
后来,不管女子、男子、儿童,只要是与众不同或稍有不正常行为都会受到指控。
心理异常或离奇行为被看成撒旦淫威的表现,结果葬送了百十万人的生命。
象这种对心理变态的患者所进行的凌辱和折磨持续了约300年。
但同时也有许多医生和学者认为心理变态是疾病,同情精神病人,主张给予帮助和有效的治疗。
如Paracelsus(1490~1541)认为心理变态的人只不过是需要治疗的病人而已。
他相信这些病人是有心理障碍的人,通过交谈、说服和疏导可以治好。
此后,精神病人被送进疯人院,病人常常被带上铁链或锁于笼中。
法国大革命(1789)以后,Philipe Pinel医生倡导解除对精神病人的禁锢,主张以关心态度倾听他们诉说,让他们从事有益的劳动。
虽然该学说的论点是错误的,它却提出了大脑病变对精神病的病因作用。
但大脑病变只能解释一小部分的心理障碍,所以其他研究者又提出了精神病的心理原因学说。
变态心理学复习资料导言变态心理学是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人类和动物的异常心理和行为。
在本文档中,我们将为您提供一些关于变态心理学的复习资料,帮助您加深对这个领域的理解。
一、变态心理学的定义和起源1. 变态心理学的定义:变态心理学,也被称为异常心理学或异常心理学,是研究与正常心理相对而言异常或不正常心理和行为的学科。
它探讨了人类和动物在心理上的不寻常现象和行为。
2. 变态心理学的起源:变态心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当时心理学家开始对异常行为进行研究。
他们试图了解为什么人们会表现出不正常和异常的行为,以及这些行为的原因和影响。
二、变态心理学的主要领域1. 精神疾病与异常心理:变态心理学研究了各种精神疾病和异常心理状态,如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
它探究了这些疾病的病因、症状和可能的治疗方法。
2. 超常现象研究:除了研究精神疾病,变态心理学还涉及对超常现象的研究,如幻觉、附身和特异功能等。
通过对这些超常现象的研究,心理学家试图解释为什么人们会经历这些不寻常的体验。
3. 犯罪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在犯罪心理学领域也有重要意义。
它研究了犯罪行为的心理原因、犯罪者的心理特征以及预防和治疗犯罪的方法。
这对于法律和执法机构制定有效的犯罪预防策略至关重要。
三、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 临床研究:临床研究是变态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之一。
通过与患者的面对面交谈和观察,心理学家能够获得关于异常心理和行为的深入洞察。
2. 实验研究:实验研究是变态心理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
通过控制和操纵变量,研究者能够观察不同条件下的行为反应和心理过程,进一步了解异常心理的原因和机制。
3. 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旨在通过采集大量数据来分析和比较心理现象。
通过调查问卷、访谈和观察等方式,心理学家可以了解到更广泛的人群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
四、变态心理学的理论模型1. 人类发展理论:人类发展理论关注人类异常心理和行为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第一章: 变态的定义及其历史1、判断一个人的具体的思想和行为是否变态,诊断专家们常常会意见不一致。
2、判断一个行为或一个人是否是变态的元素是:①痛苦;②适应不良;③不合理;④不可预知性和失去控制感;⑤少见的和非传统性;⑥观察者不适;⑦违背标准。
3、痛苦:①变态使人痛苦;②此外,痛苦不是变态的充分条件;③痛苦是变态性质的一个基本元素。
痛苦发生的情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是否是变态的。
4、变态心理(心理障碍),是一种伴随着痛苦和功能性损伤出现的个体内部的心理功能紊乱,是一种不典型的或文化上不被期待的行为反应。
5、心理功能紊乱涉及认知、情感、行为3个方面功能的损伤。
6、心理和行为功能紊乱必须是伴随痛苦而产生的,这一点是心理障碍的一个重要成分。
7、功能损伤这个概念是非常有用的,虽然它并不能够完全让人满意。
8、值得提醒的一点是:对于理解和治疗心理障碍来说,考虑种族、文化差异是很重要的。
9、判断变态时应注意的几点:①判断的误差;②观察者之间的分歧;③观察者和行为者之间的分歧;④不要轻易下诊断。
10、在我国,13亿人口中大约只有2万名精神科医生。
而在美国,2.5亿人口中有20万名精神卫生专业人员。
11、早期对变态成因的认识:①超自然的解释:在史前社会,万物有灵论(认为所有的东西都有灵魂)的信仰被广泛传播,心理障碍常常被归因于万物有灵论。
②生物学原因:a把心理上的疾病归于躯体。
b对生物学观点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和事件包括:希波克拉底、梅迪以及心理障碍是由生物学因素引起的观点。
c希波克拉底和盖仑思想中的一个更有意思并很多影响的理论是心理障碍的体液理论。
希波克拉底假设,正常的大脑机制涉及四种体液:血液、黑胆汁、黄胆汁和粘液。
③心理学原因:a催眠b从梅斯梅尔到弗洛伊德:19世纪末期,催眠作为一种治疗癔症的方法在欧洲和美国被广泛地使用。
12、18世纪末期,精神病患者被当作动物对待的观点遭到了批评。
尽管不是十分有效,但却加速了人本治疗的进程。
变态心理学知识点变态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关注的是异常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
这门学科对于理解和帮助那些经历心理困扰和障碍的人们具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一些变态心理学的关键知识点。
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变态心理”。
简单来说,变态心理是指那些偏离了正常心理活动范围的心理和行为。
但要注意,这里的“变态”并非日常中带有贬义的说法,而是一个专业术语。
判断一种心理或行为是否属于变态,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比如是否违反社会规范、是否造成个人痛苦、是否影响正常功能等。
心理障碍的分类是变态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常见的分类方式包括根据症状表现、病因、发病机制等。
例如,焦虑障碍就是一类常见的心理障碍,包括广泛性焦虑症、惊恐障碍、社交焦虑障碍等。
患有广泛性焦虑症的人会长期处于过度担忧的状态,对生活中的各种事情都感到不安;惊恐障碍则表现为突然发作的极度恐惧和身体不适;社交焦虑障碍则是在社交场合中感到极度紧张和害怕。
再来说说心境障碍,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抑郁症和双相情感障碍。
抑郁症患者常常感到情绪低落、失去兴趣和快乐感,可能伴有睡眠障碍、食欲改变等身体症状。
双相情感障碍则是在抑郁和躁狂状态之间交替,躁狂发作时可能表现出情绪高涨、活动增多、思维奔逸等。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精神障碍,患者可能会出现幻觉、妄想、思维形式障碍、情感淡漠等症状。
幻觉可以是听到不存在的声音,妄想则是一些不符合现实的坚定信念,比如认为自己被监视或控制。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领域。
当人们经历或目睹严重的创伤事件,如战争、灾难、性侵犯等,可能会在事后出现闪回、噩梦、过度警觉等症状,严重影响正常生活。
除了这些具体的障碍类型,变态心理学还研究心理障碍的成因。
成因通常是复杂的,可能包括遗传因素、生物化学因素、心理社会因素等。
遗传因素在某些心理障碍中起着重要作用,比如精神分裂症在家族中有较高的遗传倾向。
《变态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变态心理学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程适用专业:心理学考核方式:考查总学时、学分:32学时、1.5学分其中实践学时:16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该课程的特点有别于其它心理学课程,是以现象学为主,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识别和鉴别各种常见的心理障碍,熟悉其症状表现和诊断标准;能够理解各种常见心理障碍的原因,结合变态心理学的理论模型做出解释;了解各种常见心理障碍的预防和干预原则。
二、课程教学要求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坚持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组织课程呈现:案例讲授、医院见习、小组表演、小组辩论、见习报告撰写、案例讨论,以及观看能够体现相应疾病特点的VCD录像等影像资料,并在观看后进行讨论,充分与学习的内容相链接,加深理解和感悟,从而达到对各种常见的心理问题/障碍有充分的感性认识和理性理解。
理论课教学主要采用讲授演示教学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呈现教学内容,适当安排课堂讨论等活动,力求系统、准确、客观、直观、生动地呈现教学内容,同时布置课外作业,开阔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学习。
课外时间增加对学生实践环节的要求,通过医院见习等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识别和鉴别各种常见的心理障碍,熟悉其症状表现和诊断标准。
三、先修课程普通心理学人体解剖生理学生理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咨询心理学临床精神病理学四、课程教学重、难点课程重点:本课程教学重点是变态心理学基础理论、变态心理形成的因素、变态心理分类、诊断与评估、心理障碍的基本症状以及常见的精神障碍类型。
如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与躯体形式障碍、心境障碍、人格障碍、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病性障碍的诊断与防治课程难点:难点章节是第四章变态心理的分类、诊断与评估;第六章心理障碍的基本症状以及对各类精神障碍并发症或相似症状病例的诊断治疗。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多媒体教学手段调查法六、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3学时)1.教学内容(1)临床心理学的概述;(2)临床心理学的发展阶段;(3)临床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及其与其他学科的关系。